1. 工業基礎初步建於新中國的什麼時期
第一個五年計劃。
解放初期,我國工業基礎極端落後。1949年工業總產值140億元,工業產品中鋼15.8萬噸,原油12萬噸,原煤3200萬噸,發電量43億度,水泥66萬噸。不僅工業資本存量小,工業生產技術落後,工業結構也不合理:工業總產值中生產資料工業只佔26.2%。
經過三年經濟恢復,1953年新中國開始實施「一五」計劃,並確立了以重工業優先發展為主導的新中國工業化發展的主要方向。
「一五」時期,我國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18.4%,其中原煤產量增長98.5%,原油、發電量、鋼、機床產量分別增長1-3倍,全社會勞動生產率平均每年提高6.3%,其中工業勞動生產率提高15.5%,工業企業百元資金實現利稅由1952年的25.4元增加到1957年的34.6元。
據統計,「一五」期間,開工的工業建設項目達1萬多個,其中以156項工程為中心的重點建設,建立了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初步基礎,被譽為新中國工業的奠基石。飛機、汽車、重型和精密機器等一大批基礎工業部門從無到有建立起來。「一五」時期,被公認為新中國前30年發展穩定、投資效益最高的時期。
2. 什麼是工業基礎
業務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工業設計的基礎理論與知識,具有應用造型設計原理和法則處理各種產品的造型與色彩、形式與外觀、結構與功能、結構與材料、外形與工藝、產品與人、產品與環境、市場的關系,並將這些關系統一表現在產品的造型設計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具有較扎實的自然科學基礎,較好的人文、藝術和社會科學基礎及正確運用本國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2.較系統地掌握本專業領域寬廣的技術理論基礎知識,主要包括工業設計工程基礎、設計表現基礎、設計基礎、設計理論、人機工程、設計材料及加工、計算機輔助設計、市場經濟及企業管理等基礎知識;
3. 在地理教學中經常會提到「工業基礎」這個詞,該如何跟學生解釋呢什麼是工業基礎呢
工業基礎就是支持工業發展的因素。包括為工業提供的物質條件、原材料等。技術條件工程師、技工等。基礎設施條件電力、交通等。
4. 工業基礎這詞出現在什麼時期
摘要 工業基礎出現於於新中國的「一五」計劃時期。建國初期,中蘇友好,蘇聯援建中國156個工業項目,一五計劃的完成奠定了中國工業化的基礎。
5. 工業基礎指的是什麼
物質科技條件
6. 高中地理工業基礎是什麼意思
基礎工業是生產基本生產資料的工業部門的總稱。其產品主要服務於重工業自身。在我國,一般將煤炭、石油、電力等能源工業、冶金工業、基本化學工業及部分機械工業等稱為「基礎工業」部門。
高中地理,一般是講工業區位因素
(1)自然因素:①原料(臨近原料產地,原料充足);②能源(臨近能源產地,能源充足);③土地(土地平坦開闊,利於建設,可降低成本);④水源充足(臨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⑤環境:氣候宜人,環境優美,空氣潔凈。(一般是對新興工業如電子工業而言)
(2)經濟因素:①市場(人口稠密,經濟發達,市場廣闊);②交通(臨海或臨港或河流交匯處,臨鐵路、高速路、航空港,交通便利);③勞動力(人口稠密,勞動力資源豐富);④技術(科技發達,臨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勞動者素質高);⑤農業基礎好(臨近商品糧基地等)。⑥工業基礎雄厚。⑦信息:廣告宣傳 品牌效應。
(3)社會因素:①國家政策(支持、鼓勵);②國防安全;③個人偏好(華僑對家鄉的投資);④工業慣性;⑤社會協作好:社會服務條件和生產協作情況好。
(4)環境因素:①產生大氣污染企業的布局:要使居民區不受到污染,還要用衛生防護帶(如綠化帶)隔離。A最小風頻,布局在居民區的上風處。B單一盛行風,布局在居民區的下風處。C季風區,布局在與盛行風向垂直的郊外。
②產生水源污染企業的布局:A遠離水源;B河流的下游 ③產生固體廢棄物污染企業的布局:A遠離居民區;B遠離農田 ④交叉污染:兼顧上述要點
2.根據不同工業的特點,按影響工業的主導因素把工業類型:(1)原料指向型工業: 蔗製糖廠、水產品加工廠、水果罐頭廠、新疆的紡織廠
(2)市場指向型工業: 啤酒廠、傢具廠、印刷廠、飲料廠、食品廠、玻璃廠、
(3)動力指向型工業:(臨近火電站或水電站)煉鋁廠、有色金屬冶煉、火電廠、水電站 ?(4)廉價勞動力指向型工業:紡織廠、普通服裝廠、電子裝配廠、包帶、制傘、製鞋廠
7. 工業基礎雄厚是什麼意思
就是發展工業的優勢條件很好,主要內容是經濟發達,科技水平比較高
8. 管子加工的工業基礎是什麼
管子加工的工業基礎應是金屬加工基礎:
金屬材料及熱處理基礎、鉗加工基礎、熱加工基礎、冷加工基礎、機械加工工藝基礎等。
9. 中國的工業基礎,中國的工業基礎到底怎麼樣
1、新中國成立後,經過三年的經濟恢復,國民經濟已得到根本好轉,工業生產已超過歷史最高水平,但是我國還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我國的工業水平很低 工業基礎薄弱,且門類不全,許多重要工業產品的人均擁有量遠遠低於發達國家 。 重點發展重工業。 一五計劃
2、土改和一五計劃地催動作用以及人民群眾的干勁
3、不屬實 大躍進
4、我們要按客觀經濟規律辦事 一切從實際出發 實事求是
10. 產業基礎是什麼意思
產業結構軟化是一個過程,是一個由工業時代傳統的以物質生產為關聯的硬體產業結構向以技術、知識生產為關聯的軟體產業結構轉變的過程。產業結構軟化至少有兩個層次的含義:第一層次是指在產業結構的演進過程中,軟產業(主要指第三產業)的比重不斷上升,出現了所謂「經濟服務化」趨勢;第二層次是指在整個產業結構演進過程中,對信息、服務、技術和知識等「軟要素」的依賴程度加深。根據20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和日本產業結構調整的實證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世界產業結構軟化主要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高新技術產業化與產業結構高度化
21世紀將是發展知識產業的世紀,技術密集型和知識密集型產業將得到蓬勃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所佔比重會趨於下降,柔性生產將逐漸替代批量生產,信息、生物和納米技術將成為影響未來科技進步與產業升級的核心技術。產業結構高度化意味著高新技術對工農業產出的增長、效益優化和勞動生產率提供的貢獻率加大,用更少的自然資源和更多的信息資源生產出更為豐富的物質產品。原有主導產業,如鋼鐵、石化、汽車等將被信息和通訊、生命科學與生物工程、新材料與新能源等新興產業 所替代。發達國家和部分新興工業國家將主要從事知識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產業。但在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勞動密集型產業仍將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工業化和信息化仍將是這些國家產業政策的長期目標。
(二)知識型服務業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導產業
知識型服務業,包括金融、信息、咨詢服務等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將增加,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將越來越重要。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在國內生產總值比重下降、第三產業比重上升,是多數國家產業結構調整的基本脈絡。目前,美國知識產業中83%以上集中於金融與保險、信息與通信和企業服務等行業;90年代美國實際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70%左右來自第三產業。服務業迅猛發展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信息服務業的長足發展。繼硬體、軟體、網路業後,作為信息產業的第三產業,信息服務正成為信息業的基礎行業。目前,全球信息服務業產值已佔整個信息業的38%,並以兩位數的增速迅速發展。到2003年,全球信息服務業產值已達7220億美元,成為信息業中的第一大產業。
(三)以高新技術改造後的傳統產業將贏得新的發展空間
高新技術,尤其是信息技術在傳統產業中的廣泛應用,使趨於衰退的傳統產業發生逆向回歸。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使其全面升級,勞動生產率明顯提高,製造業成為推動美國經濟擴張的第一大產業。日本亦把以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列為本次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目標。事實證明,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不但使已失去競爭優勢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如紡織業、服裝業、建築業正在轉變為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業,而且使鋼鐵、汽車、化工等資本密集型產業轉變為技術密集型產業。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服務業,可使其日趨信息化和知識化。從發展角度分析,實體經濟通過與網路技術的結合,很可能成為新經濟中的最大贏家。
希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