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東盟十國 各國的支柱產業~~!
菲律賓----椰樹、水果、海鮮,旅遊。
馬來西亞----自然資源豐富,橡膠、棕櫚油和胡椒的產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
印度尼西亞-----豐富的油氣、棕櫚油、可可資源。東盟最大的經濟體,農業和油氣產業系傳統支柱產業。
新加坡----著名的熱帶觀賞花卉胡姬花(即蘭花)每年被大量銷往歐、美、日、澳和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是該國重要的出口創匯商品之一。新加坡不僅政局穩定,投資政策保障好、信用度高,而且還是世界級的大港口、世界物流中心和信息中心。在東盟國家中經濟發展水平最高。
汶萊達魯薩蘭國-----每天輸出的21500桶石油和大量的天然氣使它成為令人稱羨的世界最富有的國家之一。
越南------旅遊資源有河內市,它既是首都,又是歷史名城。該市的風景區有西湖、還劍湖、竹帛湖、禪光湖、百草公園等,古跡有獨柱寺、二征廟、文廟、古螺城、金蓮寺等,現代名勝有胡志明陵墓、胡志明紀念館、巴亭廣場等。
寮國-----境內80%為山地和高原,且多被森林覆蓋。
柬埔寨-------傳統農業國,主要農產品有稻穀、玉米、豆類、薯類。礦藏主要有金、磷酸鹽、寶石和石油。
緬甸------著名的「稻米之國」和「森林之國」,因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世界銀行將緬甸稱作「亞洲最為豐富的生物資源庫」。
泰國-------物產豐富,鉀鹽儲量4070萬噸,居世界第一 。
可不是網上能復制來的,我總結的哦~~~~~~
② 廣西欽州東盟商貿城發展前境如何
中國廣西東盟商貿城(以下簡稱商貿城)規劃用地約3000畝,總建築面積超400萬平方米,由上海億豐集團廣西分支機構——廣西中裕置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裕公司)斥資人民幣150億元開發建設。據開發商稱,該項目建成後將匯集中國、東盟乃至世界的商品等,成為特大型國際商貿展示中心、交易中心、流通中心以及經濟文化交流中心。可謂欽州第一「牛」的商業項目。
開發商的未來理想藍圖、給業主承諾的條件,與近二年的項目建設實施情況來看,人們不得不對商貿城現在存在的問題和未來發展的前途擔憂。為了正視問題,修正錯誤,預防步入歧途,以下幾個問題,務必引起高度的重視。
一、規劃用地約3000畝,總建築面積超400萬平方米,投資人民幣150億元的大型商業地產項目,由中裕置公司投資興建。特別是去年中裕公司股東重大改組後,現由一個股東投資人民幣150億元建設, 而且在當前房地產行業日薄西山、十分不景氣的情況下,開發商是否具有如此雄厚的資金?對商貿城成功與否就具有決定性的作用了。如果沒有足夠的經濟實力,並且銷售不理想不能及時回籠資金,就面臨著資金鏈斷裂,其後果就不堪設想。在網路中查一下上海億豐集團的網站,就知道上海億豐集團在廣西沒有設立子公司--廣西中裕置業發展有限公司及中國廣西東盟商貿城的項目。可見上海億豐集團與商貿城及中裕公司沒有什麼關系,也許是中裕公司打著上海億豐集團的旗號忽攸消費而已。
二、2014年7月、10月二次開盤銷售的義烏小商品商鋪,開發商承諾業主於2014年6月底竣工交付使用。時至今日完成了主體結構之外,三四個月之後依然如故。是否開發商無錢支付給施工單位而引起停工的信號。
三、原來總體規劃中4萬平方米的鳳凰廣場的步行街區,是整個市場的經營戶和消費者生活配套重要的場所,二十四小時開放式經營的。而現在改為8萬平方米的鳳凰廣場商鋪,其實質也是義烏小商品商鋪,只不過是名稱不同而已。牽一發而動全身,如此一改,引發了以下二個嚴重問題:
其一,市場布局的改變,部分功能的調整了,勢必影響到整個市場價值的變化。輕者使商鋪地段發生了變化,從而引起商鋪價值發生變化;重者導致市場定位改變而使市場處於癱瘓狀態。
其二、去年一、二次開盤已經銷售的義烏小商品商鋪7萬平方米,再加現在8萬平方米的鳳凰廣場商鋪(其實質也是義烏小商品商鋪),共計15萬平方米的義烏小商品商鋪,一個商鋪按30平方米計算,有5000個小商品商鋪。如此之多的小商品商鋪,對如此沒有成熟的地段的商貿城也許是供過於求,一不小心就成為商業「鬼城」!
四、商務電子的發達,小商品實體店受到商務電子(例如淘寶網)的沖擊越來越嚴重。而今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發達地區的小商品市場也逐漸被體驗式商業市場所替代。原有的小商品市場逐步萎縮,且有退出市場競爭的趁勢。時代的潮流,發展的趁勢不得不引起投資者的關注與思考
五、去年開發商聲明「居然之家」已加盟商貿城,來吸引投資者購買商鋪的渴望。今年開發商又換一種「騙術」,以幼兒園、醫院(從現在最新的規劃圖中也可以看出沒有幼兒園、醫院)、銀行、5A甲級寫字樓、五星級國際大酒店等公益項目誘騙投資者。這些公益項目都是投資者對商貿城商業價值的看點,而開發商雖然胡編一通,最終公益項目是子虛烏有。商鋪銷售了,開發商得到了經濟利益,但坑害是消費者。
以獎名車的不法營銷手段來剌激消費,又是開發商的一大「魔術」。「想名車,去買鋪」,這種賭博心理尤如水中撈月,霧里看花。不中者是正常,中者才是不正常。
六、成功的商業項目(如:浙江義烏小商品市場、昆明螺獅灣市場)都以超前的運營理念去發展、培育市場。但其中關鍵是投入大量的資金去全國各地招商,引入國內外知名的品牌店、主力店。開發商出台優惠政策,使經營者在市場經營中賺到錢,從而使市場價值得到提升。否則市場就會成為「豬場」、「雞場」了。
中裕公司去年銷售的第一、二期店鋪,整整一年了,而今都無法按期兌現交房;而且現在招商也不知到了何種程度,就急於拋售8萬平方米的鳳凰廣場商鋪。也許是開發商缺錢,只賣房不運營吧!果真如此,商貿城不但不能成為「匯集中國、東盟乃至世界的商品等,成為特大型國際商貿展示中心、交易中心、流通中心以及經濟文化交流中心。」而且國連欽州老城區的居民都不會去商貿城去休閑購物了,何談輻射南北欽防及東盟十國!
七、3000畝的良田,千年一遇的東盟貿易。希望開發商不要辜負欽州人民期望,按照當初宏偉藍圖謀劃「中國廣西東盟商貿城」。欽州四百萬人民大眾的目光都聚視「中國廣西東盟商貿城」!關注「中國廣西東盟商貿城」招商、開業、運營和發展!
③ 請問東盟對廣西的發展前景有何作用
第四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和商務與投資峰會及九大論壇、第二屆泛北部灣合作論壇成功舉辦,泛北部灣經濟合作由共識走向實踐。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獲得國務院批復,經濟區開放開發生機勃勃,預計生產總值增長17%以上。承接產業轉移步伐加快,招商引資成效顯著。全年引進區外境內資金實際到位突破1000億元,增長74.3%;實際利用外資增長27.9%。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39.2%,其中出口增長42.3%。
行政體制改革積極推進,各級政府政務服務中心和電子監察系統建立並運行。企業國有產權制度改革繼續推進,累計完成改制708家。「鄉財縣管」改革范圍擴大到41個縣(市、區)。廣西北部灣銀行、鐵路投資集團、交通投資集團等投融資平台抓緊組建。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穩步推進,擴大差別電價實施范圍,合理制定水資源費收費標准。文化體制改革試點扎實開展。鼓勵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進一步落實。農村綜合改革試點、農村信用社、金融保險、勞動就業、社會保障、糧食流通、科技、教育、衛生等重點領域改革取得積極進展。
據南寧海關的統計數據,今年上半年廣西與東盟雙邊貿易突破20億美元,同比增長90.4%,其中進口7.4億美元,出口14.7億美元,分別增長42%和1.3倍,進出口增速排全國第4位。東盟已連續10年成為廣西第一大貿易夥伴。邊境小額貿易仍為廣西與東盟國家的第一大貿易方式,2008年上半年邊境小額貿易進出口達10.4億美元,增長90.3%,占同期廣西與東盟貿易的47%;一般貿易保持了去年以來強勁增長的態勢,上半年進出口10.2億美元,增長76.4%,占同期廣西與東盟貿易的45.7%;加工貿易進出口6817.7萬美元,增長1.1倍。今年上半年,廣西口岸自東盟國家進口水果23.2萬噸,同比增長2.1%,占同期全國進口東盟水果總量的28.7%,貨值7806.4萬美元,增長65.2%,進口量繼續居全國第一位。今年上半年廣西口岸進口東盟水果有以下主要特點:一是越南仍為廣西口岸進口東盟水果最大貿易夥伴,進口量22.9萬噸,增長2.2%,占東盟水果進口總量的98.6%。二是私營企業為東盟水果進口主力軍,進口22.7萬噸,增長5%,占水果進口總量的97.4%。三是憑祥為最主要的進口口岸。自憑祥口岸進口東盟水果22.6萬噸,佔97.4%。四是西瓜占東盟水果半壁江山。廣西共進口西瓜11.7萬噸,占東盟水果進口總量的50.4%。龍眼、火龍果和香蕉進口量分別達6萬噸、2.7萬噸和1.5萬噸,分別增長39%、72.1%和1.2倍。
④ 東南亞國家風電開發前景如何
目前,低風速資源占東盟可開發總量90%,可見東南亞低風速風電開發前景是不錯的。遠景科技集團2016年就曾把技術低風速風機引入過東盟,越南和平5號以及TRE嘉萊風電項目也分別配置了遠景能源EN-156/3.3和EN-156/4.5陸上智能風電機組。
⑤ 為何東盟不能像歐盟那樣發展
1歷史問題:東盟國家長期以來是西方大國的殖民地,政治經濟水平落後。
2歐盟國家普遍經濟發展較好,且經濟結構類似,互補性強,在歷史上曾長期受到美國的支持。
3東盟國家全部都是發展中國家,國際地位低。除新加坡外,其他國家經濟水平還都很落後,且人口眾多,社會負擔大。
4東盟成立較晚,且是一個鬆散的組織,合作性不強
⑥ 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在過去10年中全球化進程進一步加速,區域貿易安排不斷增加,我國與東盟的經貿關系迅速增長,並相互從雙方的經濟增長、區域貿易自由化和貿易結構調整中受益。
(一)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利弊分析
東盟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經濟增長速度放慢,外資流入大量減少。而我國避免了金融危機,這種情況使雙方之間出現了競爭不平衡的局面,從而使東盟對我國競爭的擔心增加。盡管如此,東盟還是同意與我國建立自由貿易區,根本原因是東盟不僅看到了競爭壓力,同時也看到了機會。一個擁有13億人口、經濟持續發展的巨大市場,對東盟來說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1、我國和東盟共有17億人口,目前國內生產總值為2萬億美元,對外貿易額1.7萬億美元。據研究,如果在我國與東盟之間建立自由貿易區,可以使東盟向我國的投資增加48,使東盟的GDP增加0.9個百分點;使我國向東盟的出口增加55,使我國的GDP增加0.2個百分點(這是東盟秘書處利用全球貿易分析模型(GTAP)計算的結果)。不論從人口、GDP還是貿易來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都是由發展中國家組成的最大的FTA(自由貿易區)。
2、取消東盟與中國之間的貿易壁壘可以降低成本、增加區域內貿易並提高經濟效益。當FTA中的一個成員的國內生產被另一成員的低成本進口所代替時,就產生了貿易創造。這將促進區域中實際收入的增長,因為資源流向了更能夠被有效利用的部門。
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後,隨著成員間貿易壁壘的取消,各成員的企業必須提高效率以同區內的其他企業競爭。激烈的競爭會進一步推動企業的專業化,同時也會增加產出和經濟效率。倖存下來的企業將具有更強的全球競爭力。
事實上,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不僅可以增加區內貿易,而且會促進外部對區內的投資以及區內本身的投資。從發展區內的角度來看,我國對東盟國家的投資也會大大增加。
3、使雙方在具有共同利益的國際貿易事務中可以發出更大的聲音。東盟成員和我國都是發展中國家,經濟實力都很有限,對國際市場有很強的依賴性。雙方在許多問題上有相同的立場,比如如何應對發達國家在歐盟和北美自由貿易區協議中表現出來的越來越明顯的保護主義。通過建立中國與東盟自由貿易區,加強相互間的合作,雙方在具有共同利益的國際貿易事務中站在相同的立場上,可以發出更大的聲音。
4、中國與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仍會面臨不小的挑戰。由於具有相同的國內工業結構,區域內各成員間的競爭會更加激烈。職工與企業都需要調整,尤其是中小企業。還應當注意貿易轉移的問題,即貿易從低成本的非FTA成員向高成本的FTA成員的轉移。由於FTA成員間相互降低和取消關稅,就有可能發生貿易轉移。從具有自然競爭力優勢的生產者轉出的貿易轉移增加了隱含的經濟成本,關稅收入的喪失也會隨之發生。
(二)中國-東盟建立自由貿易區框架設想
在本世紀建立更加緊密的中國-東盟經濟合作關系是我國與東盟共同的目標,該目標推動雙方建立全面的、有利於發展長期關系的合作框架,即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貨物貿易並不是自由貿易協定中唯一的焦點,服務貿易壁壘的降低與投資的自由化將更進一步加深自由貿易區的一體化進程。關於中國與東盟建立自由貿易區的框架設想:
Ⅰ.貿易和投資便利化
A. 透明度
1. 相互提供頒布的法律、法規、產品標准、衛生防疫措施的信息。
2. 在中國與東盟之間實行年度的貿易政策對話制度。
B. 降低並最終取消關稅,取消非關稅壁壘,取消許可證要求和雙方其他的進口控制。
C. 國營貿易企業
事關任何一方利益的進口產品貿易分銷權的自由化。
D. 海關手續
簡化海關手續,便利雙方產品進入對方市場。
E. 標准與估價的一致
相互承認對方實施的鑒證程序和結果,相互認可對方鑒證制度。並通過雙方合作,使國內標准與國際標准一致。
F. 商務人員的流動
便利護照制度,推動商務人員的流動。
G. 投資協議
締結投資協議,避免雙重稅收,以促進和保護投資。
H. 貿易部門對話
便利雙方貿易部門定期會面,並建立網路聯系。
Ⅱ.服務貿易
確定推動服務貿易的領域,比如旅遊、教育、咨詢、管理技術、醫療和建築等。
Ⅲ.市場基礎建設和技術援助
提高東盟成員,特別是新成員們的市場硬體建設,拓展他們與中國的貿易。
Ⅳ.促進措施(針對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而言)
對於東盟的非世貿組織成員將提供特殊考慮。
Ⅴ.在其他領域的合作
A. 金融
B. 旅遊
C. 農業
D. 高纖維素飲食
E. 中小企業
F. 產業合作
G. 知識產權
H. 環境
I. 林業和林產品
J. 能源
K. 次區域發展
Ⅵ.制度性安排
A. 繼續推進現有的中國-東盟合作機制,實施Ⅰ-Ⅵ中列出的工作框架。
B. 在必要的情況下建立Ⅰ-Ⅵ中列出的工作框架項目的實施機構。
在實施合作工作框架時,有幾方面尤其值得注意:貿易和投資便利化、服務貿易、技術援助和市場基礎建設促進措施。以上的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框架將推動中國與東盟的關系進一步發展,並為東亞今後的穩定發展建立鞏固的基礎。
(三)中國-東盟建立自由貿易區影響分析
自由貿易區是近期在東亞出現的新生事物。目前只有東盟真正接近和達到了自由貿易區的標准。盡管東亞經濟合作框架有堅實的基礎,但考慮到東亞各國經濟發展和社會制度的差別,該框架長期經濟合作的目標需要經過長時間充分地發展才能實現。新加坡與日本以及日本與韓國之間正在進行自由貿易區的談判。而中國-東盟建立自由貿易區將東亞經濟一體化向前推動了一大步。我國與東盟建立自由貿易區,不僅對亞太地區,而且對整個世界形勢和格局的變化產生重大影響。
1、有利於亞太地區的穩定。我國和東盟同為亞太地區的一級,東盟堅持實行「大國平衡」外交,我國堅持永遠不稱霸,不在本地區謀求勢力范圍,不幹涉別國內政的睦鄰外交政策和主張受到東盟的重視和認同,因而使雙方友好關系得以持續發展。中國-東盟建立自由貿易區顯然將進一步推動我國與東盟的經貿關系和政治關系,十分有利於亞太地區的穩定。
2、有利於我國和東盟國家經濟發展。隨著東盟國家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我國與這些國家在資金和市場上的競爭將加劇。因此,我國和東盟建立自由貿易區,不僅有利於亞太以至世界穩定與發展,而且將提升我國和東盟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
3、我國和東盟宣布建立自由貿易區是否會使東亞合作產生分裂?回答是否定的。如果處理得好,不僅不會有損於東亞合作,而且會有利於東亞合作進程,成為加快東亞經濟一體化的一個有利因素。
從積極的方面來說,它將可能起到三個方面的效應:一是我國和東盟先行在一個大的范圍內建成自由貿易區,把其他國家吸引進來;二是激勵其他國家採取更積極的步驟加快與東盟建立自由貿易區;三是推動整個東亞地區自由貿易區建設的步伐,從而激勵東亞領導人及早對「東亞合作展望小組」關於建立東亞自由貿易區的建議做出決定,提出落實規劃並開始實施進程。這樣我國和東盟宣布建立自由貿易區的計劃就會對整個東亞地區的合作與一體化進程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從而也就可以體現我國和東盟在推動東亞合作進程中的領導者的作用。
⑦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現狀與未來
關於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設想是 2000 年在新加坡召開的領導人會議期間提出的。領導人會晤期間,東盟方面提出中國加入 WTO 對東盟影響的關注,中國方面提出就中國—東盟之間建立自由貿易區的可行性進行研究。根據領導人的指示,隨即成立了中國—東盟經濟合作專家組。經過研究,專家組向領導人提出了建立中國—東盟緊密經濟夥伴關系的建議,其中包括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這個建議被雙方領導人採納。�
近年來,中國與東盟之間的貿易關系得到比較迅速的發展。到 2000 年,雙方貿易額達到 395 億美元,東盟在中國的商品貿易市場上的份額提高到 8 . 3 %,為中國的第五大貿易夥伴,中國在東盟的對外貿易中的份額提高到 3 . 9 %,為東盟的第六大貿易夥伴。盡管如此,雙方經貿關系發展的潛力是非常巨大的。中國和東盟共有 17 億人口,目前國內生產總值為 2 萬億美元,對外貿易額 1 . 7 萬億美元。據研究,如果在中國與東盟之間建立自由貿易區,可以使東盟向中國的投資增加 48 %,使東盟的 GDP 增加 0 . 9 個百分點;使中國向東盟的出口增加 55 %,使中國的 GDP 增加 0 . 2 個百分點 ( 這是東盟秘書處利用全球貿易分析模型 (GTAP) 計算的結果。 ) 。事實上,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不僅可以增加區內貿易,而且會促進外部對區內的投資以及區內本身的投資,從發展區內的角度來看,中國對東盟國家的投資會大大增加。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設將會參考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方式。東盟自由貿易區計劃始於 1992 年,原計劃用15年時間完成。自由貿易區的建設是通過落實「共同有效優惠關稅」計劃 (CEPT) 進行的。建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時間表一再提前,開放的項目一再擴大。1994年,東盟決定把 CEPT 完成的時間由15年提前為10年,即從2008年提前到2003年,規定被列入「暫時排除項目單」的商品 5 年內到期失效 (2000 年),並且使CEPT擴展到未加工的農產品。1998 年東盟決定把實施CEPT 的時間再提前一年,即到2002年,6個老成員國承諾到2000年把85%的CEPT關稅降到0%~5%,2000年把這個比例提高到90%,2002年提高到100%。新成員中,越南到2003年、寮國和緬甸到2005年實現目標。與此同時,東盟還制定了"東盟投資區"建設計劃,規定東盟老成員到2003年,新成員到2010年完成計劃目標。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設既包括關稅減讓,也包括非關稅削減。為了削減非關稅障礙,東盟制定"流轉商品便利化框架協議"、"相互承認安排框架協議"等。
當然,盡管中國和東盟之間存在很強的互補性,但是也存在一些相互競爭性很強的產品,因此,在如何安排「敏感產品」的開放,如何保護弱勢產品,也即如何達到雙方互利雙贏,還是有不少難題需要解決。尤其是近年來,東盟因為金融危機的影響經濟出現很大困難,經濟增長速度放慢,外資流入大大放慢,使新競爭性產品能力的形成緩慢。而中國避免了金融危機,經濟繼續保持增長,外資繼續大量流入,形成了許多新的具有競爭性的產品,這種情況使中國與東盟之間出現了新的競爭不平衡的局面,從而使東盟對中國競爭的擔心增加。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存在著東盟對中國競爭的擔心,最終東盟還是同意與中國建立自由貿易區,其根本原因是東盟不僅看到了競爭壓力的一面,同時也看到了機會的一面。一個擁有 13 億人口、經濟持續發展的一個大市場,對東盟來說意義是非常重大的。
當然,中國和東盟宣布建立自由貿易區也使人們擔心這會不會使東亞合作產生分裂。應該說,處理得好,不僅不會有損於東亞合作,而且會有利於東亞合作進程,成為加快東亞一體化的一個有利因素。從積極的方面來說,可以設想它將可能起到三個方面的效應:一是中國和東盟先行在一個大的范圍內建成自由貿易區,把其他國家吸引進來;二是激勵其他國家採取更積極的步驟加快與東盟建立自由貿易區;三是推動整個東亞地區自由貿易區建設的步伐,從而激勵東亞領導人及早對「東亞合作展望小組」關於建立東亞自由貿易區的建議做出決定,提出落實規劃並開始實施進程。如果是這樣,那麼,中國和東盟宣布建立自由貿易區的計劃就會對整個東亞地區的合作與一體化進程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從而也就可以體現中國和東盟在推動東亞合作進程中的領導者的作用。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主要內容
90年代以來出現的自由貿易區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自由貿易區涵蓋的范圍越來越廣,不僅包括取消關稅與非關稅壁壘,還包含內容更加廣泛的經濟合作,甚至涉及經濟領域以外的合作。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即是廣義范圍的自由貿易區,將不僅僅是消除雙方之間存在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還將涵蓋全面的經濟合作框架,如投資、貿易便利化等廣泛內容。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涵蓋范圍和合作領域主要包括: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貿易投資便利化。此外,專家小組還確定了在建立自由貿易區前進行全面經濟合作的優先領域:環境、能源、金融、電子商務和旅遊業等。
(一)貨物貿易自由化
關於貨物貿易,根據已達成的共識,自由貿易區全面建成後,除極少數特殊產品外,所有產品的關稅將降至0-6%,並取消所有非關稅措施。
中國的平均關稅雖然目前已降至12%,但比東盟的WTO成員的平均關稅要高出10個百分點左右。我國對東盟的一些主要產品的進口關稅更高。如中國對泰國進口的大米徵收高達113%的關稅,對從馬來西亞、印尼進口的棕櫚油的關稅也較高,配額之內的關稅為9-10%;配額之外的棕櫚油徵收30%的關稅,另還附加13%的增值稅。東盟國家對此非常關切。
我國與東盟國家在關稅減讓方面面臨的另外一個問題是,雙方同為發展中國家,都有需要保護的幼稚工業和民族產業,在關稅減讓方面,勢必要適當照顧。因此,中國與東盟關稅減讓的操作將借鑒東盟自由貿易區的關稅減讓做法,將各國減讓關稅的商品分為4類:即包含類(inclusion)、暫時不包含類(temporary exclusion)、敏感類(sensiUve)和一般例外類(general exception)。這4類商品的關稅將分階段進行減讓。
除關稅壁壘外,中國和東盟雙方在彼此市場上都面臨著一些非關稅壁壘,如海關程序、許可證要求、標准要求、知識產權、法規的執行等。有一些非關稅壁壘是來自東盟單方面的,如對簽證和工作證方面要求苛刻等。東盟方認為,中國的非關稅壁壘主要是配額、許可證制度以及其他進口控制措施。如馬來西亞提出,中國共對372項產品,即進口稅目的6%制定了配額、許可證或其他進口控制措施。棕櫚油是東盟國家提到非關稅壁;壘最多的產品,需要進口配額、許可證、特別登記、進口檢驗等。
入世協議簽署後,中國已取消和修改了許多不符合 WTO規則的條令和做法,中國與東盟商談建立自由貿易區將促使中國在消除非關稅壁壘方面邁出更大的步伐。
(二)服務貿易自由化
服務部門是中國較薄弱的領域,在全球服務貿易中的份額大大低於東盟國家,同時,與東盟國家的服務貿易額也十分有限。與東盟商談建立自由貿易區不可避免地將觸及服務領域的開放問題,在向WTO承諾服務領域開放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東盟國家進入中國服務領域的機會,可更好地通過競爭促進中國服務業的發展。當前,中國與東盟的服務貿易主要體現在旅遊業上,因此,中國與東盟服務貿易自由化也將首先在旅遊業以及與旅遊相關的行業展開。此外,教育服務、咨詢服務、管理技術、保健服務和建築等也是中國與東盟開展服務貿易自由化的重點合作領域。但是,貨物貿易自由化仍將是中國與東盟商談自由貿易區的重點。
(三)投資自由化
投資自由化的核心問題是允許國際資本自由流動,要求東道國的投資政策和法規要透明,同時給予外資企業非歧視性的國民待遇。目前中國存在著「當地含量」、「外匯平衡」、「外銷比例」等不符合WTO規則的做法,違背了貿易自由化的要求,需要盡快清除投資自由化的障礙。但由於中國和東盟國家的經濟發達程度不同,實行分階段的投資自由化較為現實。
(四)貿易投資便利化措施
便利化是指減少貿易和投資程序,使國際經濟交易活動變得更加方便,以加快貨物、服務、資本的自由流動。便利化對自由化至關重要。如果貿易和投資的有關障礙都排除了,但程序依然繁瑣,仍然會阻礙貿易和投資的自由化。便利化的主要內容包括技術設施、標准化和政策三大類。專家小組建議近期內中國和東盟雙方可以優先在以下幾方面實施便利化,以加速貿易和投資自由化。這些方面是:商品技術標准、海關程序、競爭政策、爭端調解及商業人員流動
⑧ 東盟主要工業國
東盟十國 的強項 多為 農業和旅遊業,工業比較不靠譜。
所以,每年的中國-東盟博覽會上,東盟都是來賣農業和旅遊業的,並對中國等提供的工業很感興趣。
如果非要從裡面選工業突出的,就選 新加坡 和 泰國 了。
新加坡不僅政局穩定,投資政策保障好、信用度高,而且還是世界級的大港口、世界物流中心和信息中心。
新加坡在東盟國家中經濟發展水平最高。
泰國重要的工業門類有采礦、電子、紡織、塑料、食品加工、汽車配件、建材、石油化工、玩具等。
泰國已經實現了由過去傳統農業國向新興工業化國家的轉化,是繼新加坡之後發展較快的東南亞國家。
⑨ 現在的東盟10國里,哪國的經濟發展的比較好
東盟10國里,目前經濟發展的最好的應該是新加坡,它是現在東盟10國里唯一一個被世界銀行承認為發達國家,雖然新加坡國土面積不大,只有719平方公里,是東南亞面積最小的國家,但是,在2017年,新加坡的經濟總量卻達到了3239億美元,人均GDP達到5.7萬美元,這在發達國家中也是數一數二的,高出了其他東盟國家一大截。目前在全球十大經濟體中,如果把東盟十國看成一個整體,他們的經濟總量就可以排在了第五名,僅次於美國,中國,日本和德國,而作為東盟的成員國之一的新加坡,一直是全球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之一,還是世界著名的金融和貿易中心,這也讓近年來的東盟的地位不斷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