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桂林工業產業如何發展

桂林工業產業如何發展

發布時間:2022-11-20 03:41:00

㈠ 桂林市經濟發展戰略目標總體是什麼

依據桂林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2011—2015年規劃綱要對「十二五」時期科學發展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圍繞「富民強桂」新跨越目標要求做出重大部署是全市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動綱領。「十二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承上啟下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是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及我市實現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的重要時期。我市既有加快發展的難得機遇又面臨嚴峻挑戰。 從國際環境看當今世界和平、發展、合作仍是時代潮流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科技創新孕育新突破國際環境總體上有利於我國和平發展。同時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深遠世界經濟增長速度減緩全球需求結構出現明顯變化圍繞市場、資源、人才、技術、標准等的競爭更加激烈氣候變化以及能源資源安全、糧食安全等全球性問題更加突出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抬頭我國發展的外部環境更趨復雜。
從國內環境看我國正處於工業化、城鎮化加快發展的重要時期和經濟結構轉型的關鍵時期。我國仍將維持經濟總體向好的態勢寬松的宏觀政策環境會適度調整。但我國部分產業產能過剩問題凸顯國家宏觀調控會更加註重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發展方式更加註重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更加註重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優化更加註重提高基礎設施支撐能力更加註重促進城鄉協調發展更加註重推動地區協調發展更加註重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更加註重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更加註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註重推進社會和諧穩定。國家將繼續實施重點產業振興規劃、系列扶持中西部地區發展政策措施資金投入更傾向革命老區、民族地區、貧困地區、資源枯竭地區、生態脆弱地區。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成廣西成為重要國際區域經濟合作區。國務院出台《關於進一步促進廣西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國家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泛珠三角「9+2」、泛北部灣區域經濟合作更為緊密廣西確定的「兩區一帶」區域發展格局更加註重優化生產力布局和發揮地區比較優勢。廣西將成為西部大開發的戰略高地和我國沿海重要經濟增長區域。 我市位於華南、西南、中南三大經濟圈的結合部交通運輸便利是我國華中、華南、華東地區進入東盟和北部灣、東部發達地區輻射西部以及廣西北入中原的交通門戶城市是廣西北部區域性經濟文化中心、「桂湘粵黔」交界區域中心城市。在區域經濟布局上是廣西重點建設的3個中心城市之一工業和高新技術產業、旅遊、農業發展基礎好是廣西旅遊產業的龍頭、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糧食、水果、蔬菜的主要生產基地。工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38.6%工業化和城鎮化將進入加快發展時期為「十二五」經濟社會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享受國家西部大開發、民族區域自治、高新技術產業以及發展旅遊業、服務業等疊加優惠政策。國有企業在處置不良資產、技術改造升級方面可比照實施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政策。國家支持建設桂林國家旅遊綜合改革試驗區和桂林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在改革方面可以先行先試。上述有利政策和條件為我市實現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提供了良好環境。 同時我市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廣西經濟發展重心南移北部灣經濟區迅速崛起桂東地區成為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示範區南寧、柳州的發展勢頭依然強勁桂西地區利用資源富集優勢正在加速發展。對桂林加快發展形成更大的競爭壓力和諸多挑戰。
我市雖具備加快發展的基礎和條件但制約因素仍然較多。現行行政區劃已在很大程度上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灕江保護的需要城市發展空間不足城區產業難以拓展城鎮化水平偏低。中心城市輻射帶動能力弱區域發展不平衡。環境承載能力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矛盾突出。大型企業少產業集聚能力弱。科技、人才資源相對薄弱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弱。旅遊產業與其他產業融合度不高綜合效益較低。地方綜合財力不足城區經濟發展緩慢基礎設施滯後農村公共服務能力弱。影響發展的體制性障礙和機制弊端依然存在全民創業氛圍不濃自主創業條件有待改善創新意識、發展意識、服務意識、大局意識尚不適應加快發展的迫切需要。 戰略任務 全力打造「一城二區三中心四基地」將桂林建設成為綜合經濟實力較強、文化繁榮、環境優美的世界一流休閑旅遊城市。 一城以中心城區特大城市為核心的桂北城市群。 二區桂林國家旅遊綜合改革試驗區、桂林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區域。 三中心國際旅遊目的地和遊客集散中心、國際區域性綜合交通運輸樞紐中心、廣西文化創意產業和演藝中心。 四基地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基地、西南現代裝備製造業基地、廣西節能環保產業基地、廣西特色農業產業基地。 根據市縣區位優勢、交通優勢、資源優勢、經濟優勢和區域發展要求等因素將桂林市經濟發展空間劃分為「一軸兩帶」推進全市經濟的協調發展。 ——中心經濟軸。該經濟軸地域范圍包括泉南高速公路和包茂高速公路桂林段的桂林市區和全州、興安、靈川、臨桂、永福、陽朔、平樂、荔浦等縣的部分鄉鎮。 重點發展產業工業要構建一批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及工業產品生產基地發展壯大電子信息、醫葯及生物製品、機械、汽車等四大優勢產業改造提升食品、石化橡膠、冶金有色、包裝與竹木加工、電力、建材等六個傳統產業培育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節能與環保等新興產業。做大做強旅遊業、商貿業、物流業、商務會展業、社會化養老、高端旅遊地產等為主的服務業。著力發展特色效益農業和旅遊觀光農業。 ——東部資源經濟帶。該經濟帶范圍涉及5個縣主要包括灌陽和恭城縣全境以及全州、興安、靈川縣沿都龐嶺的部分鄉鎮。 重點發展產業因地制宜地發展以采礦、冶煉、生物提取、飲料及林果產品加工為主的工業以名特優水果業、生態經濟林業為重點的農林業以農業生態休閑度假為主的旅遊業及其相關產業。 ——西部生態經濟帶。該經濟帶范圍涉及7個縣主要包括資源和龍勝縣全境以及全州、興安、靈川、臨桂、永福縣沿越城嶺的部分鄉鎮。
重點發展產業突出發展觀光休閑度假旅遊業大力發展風電、林產工業、礦產品精深加工、生態農業、畜牧業等。 三大產業的總體發展戰略 加快農村經濟發展 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以創建全國循環農業示範市和建設廣西特色效益農業、鄉村旅遊、噸糧萬元田示範市為契機以建設農業現代化為目標積極推進農業標准化、規模化、產業化和品牌化建設加快發展設施農業、裝備農業。推動我市由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轉變。「十二五」期間農業增加值年均增速達到4%以上。 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 ,實現工業經濟發展新突破。堅持把工業化作為加快發展的主導方向和核心戰略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不斷提高工業的主導地位。注重科技創新打造特色產業基地推動高新技術產業和特色產業發展。根據我市工業發展基礎重點發展壯大四大優勢產業改造提升六個傳統產業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努力做大工業經濟總量加快建設具有桂林特色的現代工業產業體系。到2015年形成30個左右的特色工業產業基地。力爭實現工業增加值超千億元佔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43%。 積極推進「兩區」建設 實現以旅遊業為龍頭的現代服務業發展新突破。加快建設桂林國家旅遊綜合改革試驗區和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區域先行先試大膽突破創新體制機制和發展模式。全面實施自治區提出的旅遊業和服務業「百強工程」推動現代服務業與其它產業融合發展把旅遊業和服務業培育成我市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滿意的現代服務業。「十二五」期間服務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穩步提高到2015年達到39%。 以工業為主導就是要把經濟發展作為一個系統工程來看待用現代工業統領社會各行各業社會各行各業緊緊圍繞發展現代工業這一核心來展開或為其提供生產原料或為其提供服務或為其打開市場銷售。在這一系統中農業是現代工業的原料產地旅遊業是支撐現代工業的服務平台現代工業因為有農業和旅遊業的支撐它的主導地位更加突出。 從桂林的自然條件看農業、旅遊業、工業是拉動經濟前進的三架馬車也是支撐桂林各項事業發展的三大支柱。當前桂林經濟的發展沒有新的經濟增長點可以突破只能靠量的擴張和質的提高上做文章這就是我們桂林的最大市情。 按照比較優勢原則,建立和鞏固一批優勢產業,形成特色經濟。同時實施後發優勢戰略,縮短在技術、物質資本、人力資本和市場制度等方面與先發地區的差距以後發優勢帶動比較優勢的提升超脫傳統比較優勢的束縛造就競爭優勢使產業結構既有自己的特色又可以不斷地向上升級。這樣就能縮短與發達地區的差距達到後來居上的目的。在這個過程中還應重視對戰略貿易理論的運用政府實施積極的產業政策在宏觀上提供強有力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增強我市產業競爭力。

㈡ 桂林高新七星區的優勢產業

桂林高新七星區是廣西高新技術產業的重要基地,已經形成了電子信息、生物醫葯、機電一體化、新材料、環保等五大優勢產業。其中,電子信息佔35%,生物醫葯佔22%,機電一體化佔18%,新材料佔17%,環保佔6%,這五大產業已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產業鏈,為同類企業來桂林投資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產業環境。
電子信息產業是桂林國家高新區的優勢產業,有電子科技大學、桂林工學院等知名大學和電器科學研究所、激光研究所等國家級研究院為桂林國家高新區的電子信息產業提供了強大的人才和技術支持。有一大批知名企業組成了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如桂林愛立信電信科技的研究與開發居世界領先地位;桂林NEC是日本NEC公司在中國投資的首家企業,主要產品為數字微波通信設備和衛星通信設備;桂林灕江信息產業集團是一家通信設備生產製造企業,主要產品有數字微波通信設備、廣播電視傳輸設備以及大型通信開關電源;鴻瑞光碟是西南最大的光碟生產企業,主要生產只讀類光碟、可錄式光碟、計算機信息系統和液晶顯示器。這些品牌企業為桂林的電子信息產業注入了強大的生機和活力,形成了光纖、微波通信產品、光碟製作和各類軟體產業群,擁有了門類齊全的產業鏈。
桂林國家高新區將重點發展通信設備、新型元器件、軟體產業。
生物醫葯產業是桂林國家高新區的第二大優勢產業,擁有三個國家一類新葯。三金葯業的「三金牌西瓜霜的研究與開發」擁有獨立知識產權的品種已達39個,獲中葯發明專利權12項,擁有國家中葯保護品種20個,成為國內中葯保護品種數量最多的企業之一;暉昂生化的主導產品紫杉醇是一種天然抗腫瘤葯物,產品質量達到中國和美國葯典標准;萊茵生物、桂林實力是國內天然植物提取行業知名企業,形成羅漢果等標准化植物提取物系列產品五十餘種,建成了全國規模最大、最具特色的羅漢果甜甙生產基地;華諾威基因葯業公司的表皮生長因子凝膠、表皮生長因子滴眼液兩個產品被列入國家一類新葯;桂林南葯集團開發的國家一類新葯青蒿琥脂被世界衛生組織列入采購名單;形成了優利特、啄木鳥等醫療電子器械、醫用材料產業。
桂林高新七星區將重點發展現代中葯,基因葯物,新型化學葯物。
光機電一體化產業是桂林國家高新區第三大優勢產業。桂林星辰電力電子有限公司開發的交直流伺服系統,擁有5項國家發明專利,已用於神州一號到六號航天飛船、「遠望號」測控船等尖端科技領域,目前正參與國家 「奔月計劃」項目;桂林廣陸數字測控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同行業中規模最大,世界排名第二位的企業,以高精度電子數顯量具、智能化數字精密儀器儀表等為主導產品;桂林機床公司生產的產品品種多,科技含量高,擁有系列數控銑床、數控線切割機床、數控壓力機等機電一體化產品,其中高新技術的數控產品有18大類180多種規格;桂林電力電容器總廠研究開發能力處於國內先進水平,自愈式無油高壓並聯電容器為國內首創,產品包括所有電力電容器及其成套裝置在內的26個系列、400多個品種上千個規格。
桂林高新七星區將重點發展數控機床和機械設備、現代辦公設備、儀器儀表器材、機電基礎部件。
新材料產業也是桂林國家高新區的優勢產業。桂林國際電線電纜是集電線電纜研製、開發、生產、銷售於一體的全國電線電纜行業骨幹企業,產品共有90多個系列、500多個規格品種,多個系列產品通過美國/加拿大UL認證和荷蘭KEMA認證中心的CB認證;昊華南方(桂林)橡膠有限責任公司將建成國內最大的航空輪胎科研生產基地、最大的橡膠機械生產基地、最大的安全套生產基地和最大的工程輪胎和防護產品基地,其中桂林藍宇航空輪胎發展公司是我國唯一一家獲得美國聯邦適航局TSOA技術認證許可的公司;桂林皮爾金頓公司是目前中國西南地區主要的車用安全玻璃生產企業,是我國汽車廠家的主要供應商,公司的產品還通過皮爾金頓集團的全球銷售網路遠銷北美及歐洲國家,產品直銷日本五十鈴;澳群彩印專門致力於高檔精美煙標的開發、設計與生產,柔印、膠印、凹印、絲印、燙金等印刷工藝在澳群得到了全面體現。
桂林國家高新區將重點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需求量大、效益顯著、產業化基礎條件較好的新材料產業,積極開發新材料的應用廣度和深度。
環保產業是最適合在桂林這個山水風光城市發展的產業。桂林利凱特環保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究、開發、生產、銷售於一體的環保高新技術企業,致力於機動車尾氣凈化和環境綜合治理,年產金屬載體催化劑可達500萬件以上,是國內最大的摩托車用金屬載體催化劑生產基地;桂林環境保護工程公司有四項專利的自主知識產權,技術性能處於國內領先水平,主導產品「含油污水處理裝置」可以使煉化污水處理後達到回用循環冷卻水的水質要求,市場前景廣闊。
桂林國家高新區將重點發展機動車尾氣凈化技術與裝置、含油污水處理裝置、城市污水和工業廢水治理技術和設備、地質災害治理技術和設備。
重點鼓勵和招商產業
桂林高新七星區將發揮現有支柱產業的優勢,系統整合和合理配置各類資源,大力引進龍頭企業,積極組織產業配套,加長產業鏈,發展產業群,重點支持和優先鼓勵發展新能源、汽車、橡膠、機床、農產品深加工等產業。
新能源產業——建立高能電池、新能源、新材料、節能伺服動力系統的製造基地,大力引進新型太陽能、空氣能、風能、生物柴油及各種新能源產業和節能技術,形成完整配套的新型能源產業鏈。
汽車產業——要抓住國家推行環保節能汽車新產品的有利時機,加速混合動力發動機與汽車產業的結合,大力整合伺服電機、汽車底盤、汽車安全玻璃、汽車橡膠、機動車尾氣凈化器、汽車空調、汽車電子、汽車嵌入式軟體、汽車零配件等汽車配套企業的資源優勢,盡力引進汽車產業龍頭企業,形成完整配套的汽車產業鏈。
橡膠產業——進一步整合桂林橡膠工業資源,打造中國最大的航空輪胎科研生產檢測基地、橡膠機械生產基地、巨型輪胎生產基地、安全套生產基地、防化服生產基地等,形成完整配套的橡膠產業鏈。
機床產業——配合引進國內外機床的知名品牌,實現強強合作,建立桂林新的機床製造基地,做大做強桂林的機床產業,形成完整配套的機床產業和模具製造產業鏈。
農產品深加工產業——以水果深加工項目為龍頭,配合引進國內外的關聯企業,建立水果優良品種的種植推廣基地和果酒、果汁、果醬的深加工基地,形成完整配套的農產品加工產業鏈。
桂林高新七星區將調整發展思路,以新的措施傾力打造3大支柱產業,即以星辰公司為龍頭,帶動汽車動力系統及相關配套產業發展,打造汽車動力系統產業基地;以灕江信息產業集團、優特電子信息公司等企業為龍頭,大力發展軟體外包和軟體研發,形成軟體產業;以廣陸公司、電力電容器廠、國際電線電纜集團等企業為龍頭,形成電氣產業。

㈢ 廣西加快發展工業支柱產業和特色優勢產業的措施有哪些

2010年1月27日,自治區十一屆人大三次會議在南寧開幕。自治區主席馬飈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2010年,自治區政府將從廣西實際出發,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全力推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做大做強做優工業。從廣西實際出發,要把做大做強做優工業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核心戰略和主攻方向,全力貫徹實施做大做強做優工業的決定及40個配套文件,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
打造14個千億元產業 培育和發展4個新興產業。2010年,自治區政府將加快「14+4」產業體系建設,堅持產業優先發展。為此,將全力打造食品、汽車、石化、電力、有色金屬、冶金、機械、建材、造紙與木材加工、電子信息、醫葯製造、紡織服裝與皮革、生物、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裝備等14個千億元產業,培育和發展新材料、新能源、節能與環保、海洋等4個新興產業。
多舉措推動技術改造工程。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2010年,自治區政府將加大技術改造投入力度,突出抓好總投資4290億元的2093個新建、續建工業項目建設。比如,組織實施150萬輛汽車、200萬台發動機、1600萬噸煉油、100萬噸燒鹼、1萬台挖掘機、「兩化融合」示範等18個技術改造工程。
此外,自治區層面將重點抓好上汽通用五菱中型轎車、東風柳汽景逸轎車、柳工工程機械液壓元件研發製造基地、中化橡膠桂林公司高級子午胎產業化、玉柴鑄造中心等一批投資額10億元以上的項目,促進企業改造升級。加快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振興柳州、桂林、南寧、梧州、玉林等老工業基地。
推進廣西優勢產業集群發展的對策和措施
(一)深化思想認識,轉變觀念
各級各地區要形成以下共識:各產業集群不僅構成當今世界經濟的基本空間構架,還常常是一國或一地競爭力之所在。培育和發展產業集群是提高國家和地區競爭力以應對全球化挑戰的重要政策措施。從發達地區發展產業集群的成功實踐來看,各級政府及部門應把為經濟建設服務的程序倒過來,即從支持「企業一產業」,變為支持「集群一產業一企業」。實際經驗也反復證明,產業不興旺,單個企業也不會有什麼像樣的發展前途。廣西產業集群的建設與發展問題已引起自治區黨委政府領導的高度重視,但有的地方重視程度不夠,亟待統一思想認識,明確工作要求。
1.充分認識到發展優勢產業集群是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建設富裕文明和諧新廣西的重大舉措。自治區第九次黨代會提出,今後五年乃至更長一段時間,我區的奮斗目標是加快富民興桂新跨越步伐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努力建設富裕文明和諧新廣西。要實現這一宏偉目標,必須加快振興產業,大力發展優勢產業集群,壯大經濟綜合實力,為建設富裕文明和諧新廣西提供強大的經濟基礎。
2.是推進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的重要內容。工業化城鎮化是實現現代化的必經階段和必由之路,是我區加快發展的主導方向和核心戰略。必須堅持以工業化帶動城鎮化,以城鎮化促動工業化,相互支撐,聯動推進,走適合廣西區情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和新型城鎮化道路,加快由工業化初級階段向中期階段邁進。大力發展優勢產業集群,壯大優勢產業,是實施工業化城鎮化核心戰略的應有之義。
3.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是黨中央在新的歷史時期,落實科學發展觀、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的重大戰略舉措。大力發展優勢產業集群,唯有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才能培育出具有核心競爭能力、輻射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才能延長產業鏈,做大做強優勢產業,培育形成優勢產業集群。
4.是擴大開放與合作的重要平台。擴大開放與合作的基礎在於經濟實力和市場規模,不斷提升經濟實力,擴張市場規模,才能進一步促進開放與合作。當前,廣西正面臨國內外多區域合作新興機遇,抓住機遇,獲取資源,發展自我,既是發展優勢產業群的客觀需要,也是進一步擴大開放與合作的內在要求,只有發展壯大優勢產業集群,壯大經濟實力,才能進一步夯實開放與合作的基礎。
5.是建設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社會的重要載體。建設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社會,已成為新時期我國的基本國策。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據棄過去自我發展、自成一體的粗放型發展模式,按照比較優勢原則發展優勢產業集群,形成產業整體優勢,降低產業發展的經濟成本和環境成本,構建人、自然、社會和諧發展的局面。
6.是加快建設北部灣經濟區的重要支撐。加快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是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站在歷史的新起點.立足廣西,放眼泛北部灣,把廣西置於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這一大背景下做出的戰略性決策。加快北部灣經濟區開發,走出一條不同於我國一些地區以往的發展路子,最重要的就是要高起點、高標准、高水平地發展現代產業,發展優勢產業集群,以支撐北部灣經濟區打造成為我國沿海發展新一極的宏偉目標。
7.是實現和提高我區經濟綜合競爭力的有效途徑。當前,廣西經濟基礎薄弱,發展實力不強,一個重要原因是產業不大,優勢產業不強,產業集群遠沒有形成。壯大廣西經濟實力,必須著力發展優勢產業集群,大力培育各行業的龍頭企業,積極發展圍繞龍頭企業配套的中小企業,加快形成各類優勢產業集群,以增強優勢產業的國內外競爭力,為建設富裕文明和諧新廣西提供強大的產業基礎。
8.有利於縣域經濟及農村城鎮化建設。中小企業集群是農村城鎮化的基礎,在中小企業集中發展的區域,由於企業問的互動及資源的共享,形成區域經濟增長極,增長極的極化效應,源源不斷吸引周邊區域的各種要素,從而使這一區域形成一個人口密集區。有利於加快農民身份的市民化,生活方式的現代化和就業方式的非農化。
9.有利於解決「三農」問題。一是中小企業集群成為農村勞動力轉移的有效載體。二是產業集群的發展促進了農民收入的穩定增長。從總體上看,農村中小企業集群發展較好的縣域,有著較高的農民人均純收入,一般都要高出當地的平均水平。
(二)加強組織協調,強化公共服務
1.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在自治區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建立由自治區發改委、經委、農業、科技、財政、國土資源、國資、金融、稅收、工商、商務、環保、統計等相關部門組成的聯席會議制度,聯席會議主席由自治區政府主要領導或常務副主席擔任。研究制定培育發展優勢產業集群的長遠規劃和政策措施,協調、解決產業集群發展中的困難、問題和政策,並加強督查。
2.編制發展規劃。由自治區發改委牽頭,會同自治區經委等相關部門編制全區的產業集群發展規劃,規劃的內容主要包括產業發展的總體思路、目標、重點、措施和重點項目等。要強化規劃的指導作用,使產業集群規劃與當地建設規劃相銜接,並服從區域建設總體規劃和環境保護規劃;以產業集群發展規劃為切人點,指導工業結構優化升級及區域產業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引導相關聯行業企業向專業園區聚集,在全區形成較為合理的產業布局。
3.強化責任制。自治區發改委、經委等有關部門要嚴格落實相關責任,包括具體產業集群發展規劃的實施、政策的制定,財稅優惠政策的落實、投資項目的落實、土地、工商登記等。減少行政審批程序,實行政務一站式服務,嚴格執行首問負責制、限時辦結制、責任追究制,同時加強有關產業集群發展的政策咨詢、信息發布、基礎研究、關鍵技術攻關等,切實做好各項服務工作,提高行政效能。
4.創新體制機制。創新產業集群發展的體制和機制,減少集群發展的束縛,激發產業集群發展的活力。如創新財稅體制,激勵優勢產業集群發展,發展「飛地」經濟、促進優勢產業集群,實行稅收分享,市場一體化,土地管理,投融資體制等。
5.構建公共服務平台。建立健全中介服務體系,積極發展信息、技術、金融、法律、設計、策劃、研發、咨詢、審計、會計、價格認證、專利認證,為企業提供社會化、專業化和規范化的服務。加快現代物流業發展,統籌規劃,圍繞優勢產業集群建立區域性物流園區、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結合優勢產業集群發展,推進專業市場的建設和升級,培育形成一批國際性、全國性的產品市場中心。推進質量監管、誠信監督、知識產權保護、公平競爭等方面的制度建設,加強價格協調,構建有序競爭的市場環境。
(三)積極培育和發展龍頭企業,拉延產業鏈和拉近產業群
1.實施龍頭企業和名牌帶動戰略。支持龍頭企業重組、兼並、引進、收購,建立龍頭企業的激勵機制,對有突出貢獻的龍頭企業以及優秀企業家給予獎勵。制定龍頭企業的認定標准,重點支持一批產值高,帶動作用突出的龍頭企業發展,在資金、技術、信息等方面給予傾斜,使之成為優勢產業集群的核心主體,發揮其在培育發展優勢產業集群中的龍頭作用,充分發揮集聚帶動效應,使之逐步衍生和吸引更多相關企業集聚。不斷通過創新立群、質量立群、信用立群和整體傳播,主動培育、優化和提升優勢產業集群整體形象,塑造區域品牌。企業品牌與地區品牌相互輝映、互相促進。據分析,創出一個具有全國乃至世界影響力的地區品牌,是一個現代產業集群成功的重要標志。一個知名的地區品牌能創造出驚人的綜合價值,可以進一步促進行業企業的集聚,促進地方的招商引資,促進國內外采購者的進入。各級政府應利用業已形成的集群發展優勢和較高的知名度,通過加強區域經濟形象推廣,組織企業參加各種重要會展,為企業拓展商機的同時,打造自己的區域品牌。在產業集群發育較好的地方,要通過原產業集群中產業鏈的延伸,在上下游的一些環節上培育新的產業集群,增大產業集群之間的關聯性,逐步形成產業集群網路。各優勢產業也需要行業范圍內、產業集群范圍內的這種產業鏈的延伸和整合。
2.整合龍頭企業,強化產業鏈建設。加速龍頭企業強強聯合與重組,打造產業集群的內核,充分發揮其示範、輻射和帶動作用。鼓勵龍頭企業將配套件及特定的生產工藝分離出來,在集群內培育一批專業化配套企業,進而提高省內配套率。充分發揮中小企業的作用,鼓勵民營企業積極參與國企改革與重組,為產業集群的發展培育健康而富有活力的微觀主體。依靠市場的力量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大力開展產業鏈招商,通過產業鏈直接為投資者提供市場,提供原材料和中間產品;降低企業交易成本,降低投資風險,提高資金回報率,吸引企業聚集形成產業集群。發育較好的產業集群,要通過原產業集群中產業鏈的延伸,在上下游的一些環節上培育出新的產業集群,增大產業集群之間的關聯性,逐步形成產業集群網路。貸款在產業鏈內循環可有效降低金融風險,因此打造產業鏈,會有效促進金融機構與產業集群的對接,使鏈上企業優先獲得信貸支持,有助於推動集群內中小企業的發展。
3.建立優勢產業下游產業發展鼓勵和補貼機制。廣西應積極爭取試行鋁土礦、水電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補償機制,政府對高額利潤的優勢產業資源初級加工徵收水資源費,按不少於30%的比例安排用於優勢產業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對高額利潤的優勢產業資源初級加工企業規定一定比例的利潤必須用於投資下游產業。承接優勢產業轉移項目所繳納的土地使用權出讓金,自治區內各級所留成部分返還園區用於土地開發整治。對符合國家相關減免政策的可按規定辦理。
4.促進產業集群專業化分工。按照市場經濟規律和企業自願的原則,引導集群企業加強產業鏈上下游整合和同行業分工發展。在國家級和自治區級經濟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內設立園中園(配套中心)。凡優勢產業集群配套中心年配套產值達到5億元以上,自治區財政可給予一次性獎勵50萬元,年配套產值達到10億元以上,自治區財政可給予一次性獎勵100萬元;鼓勵產業集群核心企業將核心業務以外的業務剝離,衍生一批配套企業。凡我區重點發展的優勢產業集群中配套企業(由核心企業業務剝離形成的配套企業)連續三年在國內同行業中綜合實力進入前十位或單個產品國內市場佔有率進入前三位的,自治區財政可給予一次性獎勵50萬元。
(四)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提升重點園區
1.改善優勢產業集群集聚區的基礎設施條件。加快交通、通信、倉儲等物流基礎設施建設,降低產業集群的物流成本;提高優勢產業集群集聚區的能源保障程度,完善優勢產業集群集聚區的供水條件和環保、排水、排污、垃圾處理、綠化、生活設施配套等;優化綜合運輸網路布局,提高公路、鐵路、水路、民航等交通設施的通行速度和運能,創造更優的投資硬環境,從而提高優勢產業集群聚集區承接產業的承載力和吸引力,把優勢產業集群打造成為我區承接產業轉移的主要載體和平台。
2.發展提升重點園區。按照布局集中、產業集聚、土地集約、生態環保的原則,整合、優化、提升現有各類開發區、工業園區,使園區發展規劃與優勢產業集群發展規劃相銜接,合理確定園區主導產業定位,大力培育優勢產業集群企業知名產品品牌和區域品牌,發展提升一批產業集聚發展的重點園區和產業帶。
3.加強優勢產業集群項目建設。支持產業集群集聚區的項目前期工作,建立項目庫;加快產業集群集聚區的重大項目建設,把集群的項目納入自治區統籌推進的重大項目范圍;大力支持承接產業轉移的項目,支持產業集群的協作配套類項目。對投資超過3000萬元以上的優勢產業集群發展項目,經自治區政府批准後統一納入自治區重點建設項目管理,簡化審批手續並享受有關項目建設費用減免優惠待遇,保證優勢產業集群發展項目用地需要。優先保證產業集群重點企業煤、電、油、運等重要生產要素的供給。
4.建設專業市場。專業市場與產業發展有著內在的共生關系,專業市場的興旺能夠帶動產業的發展。各地要創造條件,圍繞特色產業辦市場,強化專業市場與特色產業的配套,通過市場建設加速產業集中,為產業發展提供穩定的市場空間。市場的建設與發展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等先進手段,不斷完善市場功能,擴大市場交易規模和輻射半徑,建立虛擬信息市場,發揮信息傳播作用,進一步促進產業集群的發展。
(五)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加大招商引資力度
1.積極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充分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是壯大我區優勢產業集群的有效途徑。當前,國際生產要素流動和產業轉移的速度不斷加快,特別是我國東部地區受勞動力、土地、資源和環境承載能力等因素制約,部分產業已經出現了明顯的轉移趨勢,這為我區加快發展帶來了難得的機遇。必須站在全局的戰略高度,充分認識承接產業轉移的重要意義,順應趨勢,搶抓機遇,以更積極的姿態和更有力的措施,加快推進承接產業轉移的各項工作,促進我區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緊緊圍繞推進我區新型工業化,以工業園區為載體,以承接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符合我區經濟發展需要的產業為目標,以承接東部發達地區產業轉移為重點,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政務環境、政策環境建設為保障,創造良好投資環境,積極主動承接產業轉移,擴大就業,加快推進工業化城鎮化進程。
2.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緊緊圍繞優勢產業集群發展目標,以結構優化和產業升級為目標,注重產業鏈配套,有針對性地開展對國內外知名企業的招商引資活動,重視技術、資金密集型重大項目的引進,引導集群企業加強產業鏈上下游整合和同行業分工發展,促進新興產業集群的形成。一是努力拉長優勢產業的產業鏈,積極引進優勢產業上下游產品相關聯企業和項目,做大做強優勢產業。二是拉近與優勢產業相配套的相關產業鏈,支持產業集群的協作配套類項目,大力延伸和拉長產業鏈。促使集群內各產品實現互補,資源實現綜合利用,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物流速度,實現優秀人才的合理流動。三是提高招商引資的廣度和深度。要發揮已引進集群企業的帶動作用,組建引進企業協會、同鄉會,與發達省市城市結為友好城市,拉動對發達省市的招商引資;要重點引進有實力的大企業集團、知名品牌和成長性好的企業;把產業集群發展規劃與招商引資結合起來,利用本地的優勢條件有選擇性吸引關鍵性企業在本地落戶;要緊盯國內知名企業、院校和科研院所,採取風險投資、財政補貼等方式,引進技術、產品、項目和人才,加快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努力形成一批高新技術產業集群。
3.積極開拓以東盟市場為重點的國際化經營。優勢產業集群發展應適應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的需要,主動融入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著眼於泛北部灣區域國際經濟合作和全球范圍內的經濟結構調整,樹立以東盟市場為重點的國際化經營總體思路。積極引導優勢產業集群內企業積極融入跨國公司全球產業鏈,大企業發展產品互補,中小企業發展配套加工,構築優勢產業集群內企業與全球生產體系的有機聯系。
(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高集聚能力
1.產業政策支持。一是將重點產業集群列為優先發展目錄,明確布局。切實做到優勢產業集群項目前期工作支持優先、投資項目審批優先、政府資金扶持優先、基礎設施配套優先、土地使用指標優先安排。二是規劃建設一批優勢產業集群升級示範區,發揮政府的引導和扶持作用,按區域協調發展和提升產業競爭力的要求,推動現有產業集群向創新型產業集群轉化。主要扶持建設包括支柱產業在內的若干個產業升級示範區.打造區域品牌,使產業升級示範區成為支柱產業的基地、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大發展的舞台、縣域經濟的主體、推進區域協調發展的主力,從而帶動產業集群更快更好地發展。
2.財稅政策支持。設立自治區優勢產業集群發展專項資金,自治區時政每年安排一定資金,採取貸款貼息、無償資助、資本金投入等方式,支持優勢產業集群重點技術改造、技術創新項目建設及公共服務平台建設。自治區財政安排的基本建設資金、技術改造資金和科技資金,要重點支持優勢產業集群的項目前期工作、技術改造和技術研發。各市、縣政府也要結合實際,安排資金支持培育發展優勢產業集群的項目建設。對優勢產業集群項目,地方可以將已收取的土地使用費等部分或全部返回,對產業集群項目徵收經營性收費適當減免。切實落實有關稅收優惠政策,支持優勢產業集群企業加快發展。
3.金融政策支持。建立銀企合作機制。積極運用授信、上市、發債、基金、融資租賃等多渠道籌措資金,支持優勢產業集群項目建設和企業生「經營。積極推進中小企業信用與擔保體系建設,做好對產業集群內企業的融資擔保服務工作,改善中小企業融資環境。積極協調各金融機構和商業銀行,對國家和自治區立項的產業集群發展項目,積極給予信貸支持。對有效益、有還貸能力的企業所需的流動資金貸款要優先安排、重點支持,對資信好的企業可核定一定的授信額度,及時提供多種金融服務。加強對企業上市工作的協調服務,推進優勢產業集群內重點企業的培育、自導、推薦等上市工作。
4.土地政策支持。國土部門對優勢產業集群發展項目,在項目土地使用指標上給予優先安排和保證,並優先辦理相關審批手續。
5.其他政策支持。對於優勢產業集群項目,在項目的工商登記程序、通關包括檢驗檢疫邊檢等程序上提供便利。
(七)強化人才支撐,提高集群自主創新能力
1.加快人才隊伍培養和人力資源開發。人才是高新技術產業的關鍵。企業要發展壯大,必須要有一大批有膽識、有才華的人才,這既包括管理團隊,又包括技術研發團隊,還包括營銷團隊,同時要有一支熟練的技師技工隊伍。根據產業集群發展的規劃和目標,充分利用我區的教育資源,培養適應優勢產業集群發展所需要的管理、科研、財經、技工等各類人員,為產業集群的發展創造條件。
2.建設優勢產業集群人才小高地。通過建設優勢產業集群人才小高地,加快產業集群集聚區人才引進、培育和開發利用工作力度,創新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激勵的市場機制,創造人盡其才和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體制環境。要大力加強基礎性人才的培養和培訓工作,為優勢產業集群的發展提供豐富的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
3.加快產學研相結合,鼓勵企業與院校合作共同培養人才和進行技術、產品創新。加強政府引導,緊緊依靠區內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積極走產學研結合的路子。充分利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人才、科技成果和科研設備,共同攻關,加強企業創新和攻關能力,加強科研成果的轉化力度,為產業集群內企業的產品開發和技術提升提供有效智力支持。
4.促進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產業集群技術創新體系建設。支持龍頭企業培育和發展技術研發中心,扶持集群企業技術改造和新產品產業化,提升產業集群整體創新能力。加強對企業具有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的支持,實施品牌帶動戰略,支持和鼓勵企業創建國際、國家以及自治區級知名產品品牌。
5.設立產業集群技術交流平台建設專項資金。支持和鼓勵龍頭企業牽頭,建立集群內企業聯合建設集群技術交流平台,避免各自為戰的浪費與集群內的同業內耗,形成良好健康的集群創新環境。企業問通過技術交流平台合作開發的關鍵性生產技術,經自治區科技部門鑒定後,可享受自治區級獎勵政策。
(八)建設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優勢產業集群
1.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建立一批循環經濟示範園區。根據國家和自治區產業政策的要求,大力發展循環經濟,降低物質消耗水平和污染排放,實現資源利用的再循環,從而實現資源合理高效利用。支持和建設一批循環經濟示範園區,降低經濟發展帶給環境的危害。
2.加大節能減排工作力度。進一步加大節能減排科技攻關力度,推進節能減排技術產業化,將科技創新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起來。支持和引導財政、信貸資金投向節能減排、技術進步等有利於增長方式轉變的領域,大力實施一批節能減排工程。
3.促進產業集群內三廢的綜合利用。把安全生產、文明生產和環境保護作為集群企業發展的先決條件,堅持「清潔生產,循環經濟」的發展模式;依靠科技進步,採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流程,採取各種有效措施,以盡可能少的資源消耗和盡可能小的環境代價,實現產業集群內「三廢」綜合利用,取得最大的經濟產出和最少的廢物排放,實現經濟、環境和社會效益的統一。
(九)改善軟硬環境,降低創業門檻
1.構築服務體系。2.拓寬信息通道。3.降低創業門檻。 4.轉變作風加強行政效能建設。
註:因為容量有限,最後一部分有刪減。希望對君有幫助!!!另外,廣西政府網站上還可以查到最原始的資料。

㈣ 桂林十四五規劃

第一節加快建設工業園區

按照整合資源、錯位發展要求,加強工業園區建設,加快產業集聚,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到2020年,園區工業產值佔全市工業總產值比重超過70%,建成工業總產值超1000億元的園區2個,超200億元的園區3個,超100億元的園區4個。

加快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按照適度超前的原則,加強園區交通、供電、供水、通信、環保設施等基礎設施和標准廠房建設,進一步完善園區生活配套功能,為推動項目落地、實現產業集聚集群發展創造條件。

打造一批重點產業園區。高新區要積極拓展產業發展空間,做大做強,重點發展先進裝備製造、電子信息產業、文化創意產業,突出培育信息軟體和服務外包、物聯網、雲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著力打造總部經濟基地和智慧產業基地。建成花江生態科技園、光通信產業園等專業特色園區,加快企業引進,形成新的增長點;做大鐵山園、信息產業園、英才園產業規模。到2020年,高新區在全國綜合排位明顯前移。整合蘇橋和西城經濟開發區,建設桂林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加快引進大項目,推進產城融合,重點發展電子信息、先進裝備製造、醫葯及生物製品、生態食品等產業,爭取升級為國家級經濟區;臨空經濟區要在商貿物流、智慧產業、休閑旅遊等領域引進一批產業,到「十三五」期末框架基本形成。雁山低碳經濟產業園要利用科教資源優勢,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發展平台。各縣要充分利用資源優勢和區位交通優勢,堅持工業發展與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緊密結合,集中力量重點建成1—2個工業集中區。發揮市場倒逼機製作用,嚴控增量、主動減量、優化存量,化解過剩產能。引進培育一批工藝技術先進、投入產出高的新興產業,提高園區土地利用率和產出率。形成桂林高新區和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兩翼齊飛」,各縣工業集中區「多點支撐」的工業園區發展格局。

理順園區管理體制機制。明確園區管理主體的權、責、利,完善獎懲激勵機制。創新園區開發和運營模式,引進和培育一批專業化園區運營商,推進園區市場化運作、封閉化運行、企業化管理,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園區開發機制。建立園區重點產業發展基金,大力引進戰略合作夥伴和風險投資基金、創業投資基金,推進園區可持續發展。

圖3桂林市「十三五」工業園區布局圖

[(4)桂林工業產業如何發展擴展閱讀]

第二節加快建設服務業集聚區

堅持本地培育和外部引進並重、政府引導與市場主導並行,規劃建設一批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到2020年,建成市級以上現代服務業集聚區超過20個,集聚區增加值超600億元。

鼓勵採用專業運營商模式,統籌集聚區的建設、招商和管理。引入社會資本,大力推進投融資、公共技術、商務信息等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完善集聚區的交通、通訊和人居等配套功能,營造公平競爭、服務優良的市場環境。

分類引導集聚區加快建設。利用先進的管理和信息化技術改造提升產業基礎良好、企業集聚度較高的旅遊休閑、特色專業市場、文化創意等集聚區,提高產出水平和產品科技含量;引導產業基礎相對薄弱、但發展潛力大的現代物流、教育培訓、金融商務、軟體與信息服務等集聚區,進一步加快集聚集約發展,提高產出效益和產品競爭力。規劃新建一批現代物流、健康養生、綜合性服務業集聚區,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引進龍頭企業,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不斷形成推動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按照「五年見成效,十年基本建成」目標要求,加強粵桂黔高鐵經濟帶合作試驗區(廣西園)建設,加快匯集人流、物流、信息流,積極發展商貿物流、智慧產業、健康休閑旅遊等產業,提升服務粵桂黔以及對中南西南地區的輻射帶動能力,到2020年,園區基礎設施框架初步形成、一批產業項目竣工投入生產運行。

圖4桂林市「十三五」服務業集聚區(自治區級)布局圖專欄1重點服務業集聚區

旅遊休閑集聚區:中心城區城市休閑、灕江東岸山水休閑、陽-荔-平田園休閑、桂陽公路、貓兒山生態養生、靈渠歷史文化、青獅潭濱水生態、龍脊民族生態文化、八角寨丹霞風光、動感天湖文化湘山、千家峒原生態文化、百壽健康養生、恭城休閑農業13個旅遊片區。

健康養生服務集聚區:桂林國際智慧健康旅遊產業園、中國—東盟友好療養基地(桂林萬福養生休閑旅遊區、琴潭「棲息

式」社會化養老服務創新示範區)。

現代物流集聚區:桂林空港物流產業園區、桂林城北現代物流集聚區、靈川現代物流集聚區、蘇橋無水港物流園區、桂林現代綜合物流園區、桂林航空港保稅物流園。

新型/特色專業市場:桂林農產品交易中心(食尚港)、五里店商品交易服務平台、象山區根雕奇石文化產業園、荔浦衣架家居用品交易市場、各縣新型/特色專業市場。

文化創意集聚區:桂林創意產業園、桂林五通農民畫產業園、桂林國際體育城(桂林金世邦國際足球旅遊文化產業園、桂林鳳凰體育運動休閑旅遊區)。

金融商務集聚區:桂林臨桂區中央商務區。

科技服務集聚區:桂林高新科技園、桂林國家農業科技園、燕京啤酒(桂林漓泉)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

軟體與信息服務集聚區:桂林電商谷、桂林軟體與服務外包集聚區、桂林信息港。

教育培訓服務集聚區:桂林雁山科教園。

綜合性服務集聚區:桂林通用航空服務集聚區、城北高端商貿現代服務核心區、城北鐵路小鎮、粵桂黔高鐵經濟帶合作試驗區(廣西園)。
更多資料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桂林市「十三五」發展規劃市場前瞻與投資潛力分析報告》

㈤ 桂林高新七星區的經濟發展

桂林高新七星區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領導下,經過10多年的艱苦創業,已初具規模。特別是1995年以來,市委、市政府對高新區實行封閉式管理體制和開放式發展模式,賦予高新區市一級經濟管理許可權和相關行政管理許可權,確定了「統一管理、全市共建、外引內聯、政策靈活、管理創新」的20字發展方針,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推進科技與經濟的結合,桂林高新區進入了快速發展軌道,綜合實力顯著增強。
2002年,全區實現技工貿總收入840億元,完成工業總產值86億元,實現財政總收入3.3億元,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基本實現了每三年翻兩番的快速發展速度。規模工業經濟佔全市總量的26.68%,對全市工業經濟增長的貢獻年達45.3%。目前全區擁有各類企業900多家,其中「三資」企業280多家,產值超5億元的企業1家,超億元的企業11空,超5000萬元企業20家。經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166家;累計實施高新技術項目682項,其中國家火炬計劃項目等國家級項目44項,自治區火炬計劃項目等自治區級項目118項。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342個,45%處於國際國內領先水平,其中擁有全球唯一的產品7個和國內唯一的產品45個。在全國僅有的15個國家一類新葯中我區佔3個。基本形成了電子與信息、機電一體化、新材料、生物醫葯工程、環保產業等五大支柱產業。 一平方公里新建區內共有各類企業90家,其中高新技術企業25家,規模以上企業28家,人均創產值24.6萬元,人均創利1.2萬元,每平方米土地創產值4500元。
2008年上半年,桂林高新區七星區幾項主要經濟指標又創新高:完成工業總產值43.49億元,同比增長11.8%;財政收入2.92億元,同比增長16%;截止5月底,實際到位資金15.08億元(其中外資1646.82萬美元),同比增長15.56%,提前一個月完成市裡下達「雙過半」的目標任務。
目前,高新七星區已成為桂林市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對外開放的窗口。

㈥ 桂林八里街的產業發展方向

桂林市的發展規劃是以旅遊為龍頭,在周邊發展以電子、信息及高科技生產的項目。我縣八里街經濟技術開發區科技工業園發展的投向定位是以醫葯、電子技術、通訊及信息產業為發展方向的系統開發區,按照國際先進的工業園管理模式進行規劃建設與管理。

㈦ 桂林電子產業現狀

都說廣西壯族自治的電子信息產業就看桂林市,桂林就看桂林高新區。毋庸置疑,桂林高新區一直是我國軍工電子信息產業的集聚之地,2018年電子信息產業總產值高達43.53億元,占桂林市80%以上產值。

2017年3月,在「十三五 」規劃中桂林市明確提出重點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等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目前,廣西已經建立了由桂林、北海、南寧等城市組成的電子信息產業帶,桂林以通信產品為主,表現出了良好的發展勁頭。本文從人才、技術、品牌化三個角度對桂林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提出對策和建議。

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是桂林市在新常態下實現持續發展、不斷繁榮萬里長征中的重要一步。桂林市信息產業潛力巨大,但存在產業自主創新能力差、人才流失嚴重等問題,因此,桂林市應因地制宜,結合人才優勢和毗鄰東盟的機遇等,打造極具品牌影響力的產品;拓寬招商引資,健全基礎設施,使桂林市電子信息產業乃至整體經濟都得到加速創新和發展。

四、藉助高鐵樞紐,提升區域高鐵路網。張海高鐵作為全國高鐵「八縱八橫」格局的八縱之一的包海高鐵南段規劃路線,正在從規劃逐漸走向開工准備,湖南、廣西、廣東和海南都已經納入最新的工程項目之中,從後台走向了前台,一旦張海高鐵投入運營,憑借350公里高速,將極大的改善桂林交通格局,桂林電子信息產業將迎來帶來質的飛躍,打造別樣的最美「東莞」!

㈧ 桂林的經濟概況

2012年地區生產總值1492.05億元,增長13.3%。農業增加值274.51億元,增長6.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94.81億元,增長24.5%;第三產業增加值522.60億元,增長9.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462.40億元,增長28.2%。組織財政收入163.56億元,增長15.2%。銀行業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1053.15億元,增長16.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00元,增長12.2%;農民人均純收入7328元,增長15.9%。城鎮化率達41.8%。
2013年地區生產總值1657.90億元,增長11%;組織財政收入180.37億元,增長10.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390.32億元,增長25.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01.99億元,增長18.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04.03億元,增長12.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52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361元,分別增長10.1%、14.1%;居民消費價格漲幅2.5%。
2014年地區生產總值1827.1億元,增長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23.1億元,增長4.9%,第二產業增加值865.1億元,增長9.9%,第三產業增加值638.9億元,增長6.6%;組織財政收入195.2億元,增長8.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645.3億元,增長18.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82.9億元,增長13.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811元,增長9.2%,農民人均純收入9431元,增長12.8%;居民消費價格漲幅2%;城鎮化率達到45.6%;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5%,減排指標完成自治區下達任務。 2013年,桂林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32.7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8%。其中,農業產值260.44億元,增長8.2%;林業產值26.18億元,增長2.5%;牧業產值125.12億元,增長5.3%;漁業產值9.8億元,增長6.0%;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1.25億元,增長6.2%。
2012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67.92萬公頃,增長2.6%。其中,糧食播種面積37.79萬公頃,增長1.2%;經濟作物播種面積6.40萬公頃,增長8.1%;其他作物播種面積23.72萬公頃,增長3.5%。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基礎上,非糧作物播種面積繼續擴大。主要農產品產量穩定增長。全年糧食總產量199.47萬噸,增長5.0%。水果總產量307.37萬噸,增長8.6%;蔬菜產量356.05萬噸,增長4.7%。
2012年肉類總產量52.29萬噸,增長4.8%;生豬出欄424.69萬頭,增長4.9%;家禽出欄11640.5萬只,增長4.1%。水產品產量10.16萬噸,增長6.0%。
主要農作物和經濟作物有:水稻、羅漢果、毛竹、 柑橘、柚子、馬蹄、紅薯等。發展了一批白果、板栗、沙田柚、金桔、紅薯等經濟作物,設有瘦肉型生豬、高附加值水產品、竹林和蔬菜等基地。 2013年,全市規模工業總產值1917.11億元,增長20.1%,實現利稅237.4億元,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提高7.5個百分點。君泰福電氣「綠色能源·智能電網產業園」等21個重大工業項目竣工投產。電子信息、醫葯及生物製品、先進裝備製造、生態食品四大優勢產業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47.5%,提升2個百分點;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突破450億元,增長20%。其中,醫葯及生物製品等3個產業成長為百億元產業,全市超百億元產業達到9個;風能等新能源建設項目數佔全區半壁江山。
2012年規模工業主營業務收入1490.04億元,比上年增長30.5%;規模工業銷售產值1525.05億元,增長27.3%;產品銷售率為96.1%,比上年提高1.3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盈虧相抵後的利潤總額166.77億元。
桂林市是一座基礎較好的新興工業城市。其中桂林三金葯業集團公司生產的西瓜霜系列產品,桂林南方橡膠集團公司生產的火炬牌輪胎,桂林電線電纜國際集團公司生產的穿山牌電線電纜系列,桂林大宇客車有限公司生產的大型豪華客車暢銷國內外。 2012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36.35億元,比上年增長16.0%。
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總額446.53億元,增長15.9%;鄉村消費品零售總額89.82億元,增長16.4%。按消費形態統計,商品零售額448.71億元,增長14.4%;餐飲收入額87.64億元,增長25.5%。在限額以上企業商品零售額中,汽車類增長28.1%,石油及製品類增長24.0%,書報雜志類增長17.7%,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17.5%,中西葯品類增長17.3%,食品、飲料、煙酒類增長17.2%,化妝品類增長16.7%,日用品類增長11.3%,金銀珠寶類增長10.5%,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9.5%。
2012年外貿進出口總額(海關數)9.7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8%。其中,出口7.89億美元,增長10.0%;進口1.86億美元,比上年下降22.5%。
2012年新簽市外境內項目415個,總投資486.47億元,比上年增長4.3%。實施市外境內2012年有到位資金的項目812個,市外到位資金542.18億元,比上年增長10.3%,其中區外到位資金518.00億元,增長14.4%。
桂林市現有各類商業批發,零售中心450餘家,商業和飲食服務網點2.5萬多個,形成國營、集體、民營、外資、個體等多種經濟成分和多種形式並存的商業流通格局。

㈨ 桂林市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的2010年主要工作部署

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著重抓好以下九方面工作:
(一)狠抓項目投資,強勁拉動經濟實現新增長
繼續把抓投入上項目作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扎實開展以城市建設、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園區建設、城鄉風貌建設為重點的項目建設大會戰。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60億元,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705億元。統籌推進重點項目239項,年度投資236億元。
強力推進「四大建設」。城市建設力爭完成投資200億元,突出抓好以臨桂新區和老城改造「1212」工程為重點的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交通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力爭完成投資120億元,積極推進以「兩鐵五高三庫」為代表的重點項目建設;推進兩江國際機場航站樓擴建工程建設。工業園區建設力爭完成投資80億元,大力推進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蘇橋經濟開發區、西城經濟開發區建設,全力打造百億元工業園區。城鄉風貌和社會事業項目建設力爭完成投資43億元,以桂柳、桂梧、桂黃高速公路及桂陽公路沿線、灕江兩岸和12縣城為重點,全面加快城鄉風貌改造,帶動重點鎮建設和新農村建設。
強化項目管理和前期工作。繼續按照「一個建設項目、一名主管領導、一個工作機構、一個計劃目標、一抓到底」的工作機制,建立健全項目建設責任制,加大項目前期經費投入,完善部門聯合審批制度,推進並聯式審批工作,千方百計促進新建項目集中開工,千方百計推進續建項目早日竣工達產。
加強財政和金融工作。加強財源建設和收入征管,不斷壯大財政實力。繼續深化各項財政改革,加強政府投資項目資金的調度與監管,做好項目資金保障工作。創新投融資模式;把握中央、自治區投資走向,加強項目編制和申報,積極爭取中央、自治區更多資金支持。完善政銀企合作機制,大力推進「引銀入桂」工作。
(二)轉變發展方式,推進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的現代工業實現新發展
堅持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充分利用國家給予我市發展工業的有關政策,以「五大五小」優勢產業為支柱,以強優企業為龍頭,以園區為載體,繼續加大投入,加快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全力推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工業總產值突破1200億元,增長18%以上;工業增加值420億元,增長16%以上;技術改造投資確保增長35.5%。
加快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進一步辦好桂林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充分發揮高新區的引領、示範、輻射、帶動作用,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實現高新技術產業跨越式發展。全面推進桂磨高新技術產業帶建設,做大做強做優電子信息、生物制葯、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技術產業;大力發展軟體服務外包、動漫等新興產業。
加快優勢產業發展。在繼續推進「五大五小」產業發展的基礎上,加快推進機械、汽配、橡膠、醫葯、特色農林產品精深加工等產業升級換代。機械產業重點發展電工電器、工程機械、橡膠機械、機床工具、儀器儀表和機電一體化。汽配產業重點發展油電混合動力、汽車電子、汽車底盤及新能源客車。橡膠產業重點發展高等級子午線輪胎、乳膠及橡膠製品。醫葯產業重點發展現代中葯、生物制葯、化學葯及醫療器械。特色農林產品精深加工重點發展糧油、果蔬、畜禽、竹木等產品加工。鼓勵建設中間產品、元器件、零部件、配件等生產資料市場。
加快企業結構調整。堅持以技術改造提升優勢產業,堅持以大企業大集團帶動優勢產業,繼續抓好招大引強、培優扶強工作,促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著力在科技攻關、技術改造、煤電油運、市場營銷、融資擔保等方面提供服務。
加快重點工業園區建設。進一步完善園區管理體制,加強工業園區建設及產業規劃,加大工業土地儲備力度,拓展園區發展空間。繼續開展以「路、水、電、網、房、校、所」為重點的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高層次大規模承接產業轉移,促進工業項目向園區集聚,加快發展產業互補、功能齊全、特色鮮明的園區經濟。各縣工業集中區要以特色農產品加工和優勢資源型工業為重點,加快發展與大型企業集團相配套的產業集群,大力推動中小企業與大型企業協作,著力打造一批工業強縣。進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積極推進工業企業「退二進三」,力爭新入園企業和項目100個以上,園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5%以上。
(三)優化農業結構,促進以特色農業為主導的現代農業實現新進步
按照「穩糧保供給,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統籌,強基增後勁」的要求,以結構調整為重點,以規模農業、品牌農業、生態農業、觀光農業為核心,全面提升特色效益農業發展水平,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5%以上,力爭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全國平均水平。
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深入實施灕江、湘江、資江和桂江流域及山區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著力提高特色效益農業規模化、標准化、品牌化、產業化水平。大力推廣超級稻、測土配方施肥和農作物間套種等新品種、新技術,著力建設優質糧食、果蔬、畜禽、中葯材、竹木花卉等一批優勢農產品生產基地。抓好糧源基地建設,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抓好果蔬標准園建設,提升出口果蔬品質。加快特色種養業發展,壯大食用菌產業,鼓勵發展特色養殖。積極推進竹木加工貿易、人造板、竹製品、木衣架等產業發展。扶持發展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確保食品加工業和林產工業產值分別突破150億元、55億元。積極創建全國循環農業示範市,加快現代設施農業、生態循環農業和旅遊觀光農業發展,推進「魅力桂林鄉村農業四季游」20條觀光農業線路建設,不斷提高農業特色節慶活動水平,加快休閑農業發展。
完善農業服務體系。建立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提高農村公共服務能力。
加強農村基礎建設。全面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引導和扶持農村土地規范流轉,全力抓好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完成1600萬畝集體林權主體改革任務。積極推動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推進城鄉結合部和景區周邊農村率先一體化發展。組織150個自然村開展「普惠制」新農村建設試點,繼續創建400個文明衛生村,建設農村衛生廁所1.55萬座。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啟動89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實施水庫移民新村建設工程。加大扶貧開發力度,高標准完成第三批82個貧困村「整村推進」任務。
(四)提升壯大旅遊業,推動以旅遊為龍頭的現代服務業實現新進展
充分把握建設桂林國家旅遊綜合改革試驗區的重大歷史機遇,勇於改革,敢為人先,統籌規劃,大膽創新,積極爭取國家、各部委和自治區的支持,全力推進建設桂林國家旅遊綜合改革試驗區的各項工作,加快旅遊集散地建設,著力打造國際旅遊勝地和大桂林國際旅遊目的地,把旅遊業培育成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全面提升以旅遊為龍頭的現代服務業發展質量和效益。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1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6%,接待國內外遊客增長5%,旅遊總收入增長10%。
加快旅遊業轉型升級。全面啟動旅遊「二次創業」,整合旅遊資源,豐富和完善以市區為中心、各縣為節點的大桂林旅遊圈,發展一批旅遊強縣和特色旅遊小城鎮,建設多樣化、特色化、品牌化的旅遊產品體系。推出歷史文化旅遊精品線路,推進灕江流域特色旅遊富民項目建設,拓展觀光旅遊。實施「精品景區工程」和「精品酒店工程」,建設一批特色旅遊文化街區和精品旅遊設施,發展高端旅遊。打造「兩江四湖」濱水旅遊休閑帶、環桂林老城休閑度假帶、陽朔「十里畫廊」等生態休閑旅遊區,發展休閑旅遊。全力辦好第四屆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旅遊趨勢與展望國際論壇和首屆中國桂林國際旅遊博覽會。
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編制臨桂新區和老城區商業網點規劃,出台加快發展商貿業政策措施,加快發展信息、物流、金融、咨詢、法律等服務業。大力發展新型流通業態,積極引進國內外知名大型商貿企業和品牌,培育2—3家銷售收入超10億元的大型商貿流通企業。推進桂林市現代物流園區、現代物流配送中心前期工作。合理布局,發展壯大旅遊商品、農產品、建材、五金機電、汽車及汽車配件等商貿批發市場、專業市場和大型商業零售網點,構建新興特色商圈。
積極擴大消費需求。大力培育文化娛樂、教育培訓、體育保健、家政服務等消費熱點,促進居民消費。繼續實施擴大城鄉居民消費「510」活動和家電下鄉工作,落實農機購置補貼,大力推進農家店、農資配送中心、「雙百市場」、標准化農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改造升級工程等農村物流服務體系和「八桂放心肉」工程建設,促進農村消費。建設經濟適用房25萬平方米。
(五)加快城鎮化進程,繼續掀起城市建設新高潮
堅持以臨桂新區建設和老城改造提升為重點,完成《桂林市城市總體規劃》修編、《桂林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及上報,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環境,著力提高城鄉規劃、建設和管理水平。
全面推進新區建設。堅定不移地實施「保護灕江,發展臨桂,再造一個新桂林」發展戰略,舉全市之力,加快新區建設,切實把新區建設作為城市建設的主戰場,迅速構建新區城市框架。繼續統籌推進新區規劃,完善城市水系、路網等規劃布局。千方百計加大投資力度,新開工項目65項,總投資199億元,確保完成年度投資25億元。。
提升完善老城功能。加快老城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完善灕江小流域綜合整治以及重要街區規劃設計。
加強特色城鎮建設。
(六)推動文化創新,培育文化桂林建設新亮點
堅持文化立市,把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貫穿於文化建設全過程,著力培育城市人文精神,以文化創新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全面提升文化創造力、凝聚力、輻射力。
制定文化發展規劃。堅持一手抓文化事業繁榮,一手抓文化產業發展,加快編制《桂林市文化發展規劃》。
加強文化基礎建設。全力推進「一院兩館」重大項目建設,著力抓好甑皮岩遺址博物館二期工程、以靖江王陵大遺址保護工程為核心的歷史文化建設項目、八路軍桂林辦事處舊址紅色旅遊等項目實施。
推進文化精品建設。繼續打造百姓大舞台、百姓文化大講壇、灕江之聲、市民讀書月、五通農民畫等文化品牌,以品牌文化帶動社區、企業、農村群眾文化蓬勃發展。鼓勵支持文化人才深入基層體驗生活,創作一批具有桂林特色、時代風采和市場前景的舞台藝術精品,優秀文藝精品。舉辦第二屆中國山水畫藝術雙年展。
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制定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規劃,大力推進高新區創意產業園、雁山動漫文化產業園等園區建設。
(七)推進改革開放,爭創活力桂林建設新優勢
繼續解放思想,擴大開放合作,著力推進關鍵環節的改革,消除體制機制障礙,激發全社會創造活力。
推進重點領域改革。全面推進醫葯衛生體制改革,探索公立醫院改革,構建新型城市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進一步抓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推進興安縣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試點,實現參保覆蓋率80%以上。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和環保收費改革。推進國有、集體企業和供銷體制改革,加強國有資產監管,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支持非公有制企業進入基礎設施、公用事業和社會事業等領域。
建設創新型桂林。深入開展全國科技進步示範市和國家知識產權示範城市創建活動,加快實施《桂林創新計劃(2008—2010)》和科技「355工程」。扶持企業申報專利、爭創馳名商標和國家、自治區名牌,提高自主知識產權擁有量。大力推進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區域技術創新體系建設。支持組建產業技術聯盟,創建2家國家級、4家自治區級企業技術中心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提高開放合作水平。主動融入泛珠三角「9+2」、北部灣經濟區、西江經濟帶等多區域合作。繼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創新招商方式,拓寬招商渠道,堅持大招商、招大商,加大「央企入桂」、「百企入桂」工作力度,健全招商引資目標管理責任制、評價考核機制。深化「大兌現,大服務」活動,進一步提高項目履約率、開竣工率、資金到位率。爭取全年實際利用外資2.22億美元以上,引進市外境內到位資金突破300億元,引進億元以上項目30個。充分利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和中國—東盟博覽會平台,加快桂林國家科技興貿創新基地建設,優化出口產品結構,拓展東盟等新興市場,完成外貿進出口總額7.80億美元,增長11%。
(八)科學保護環境,提升生態桂林建設新水平
以建設生態山水名城為目標,以保護灕江為重點,加強生態建設,抓好節能減排,加快生態文明示範市創建步伐。
優化灕江流域生態。全面貫徹落實中央、自治區關於「科學保護灕江」重要批示精神,積極推動《灕江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和《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灕江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盡快出台。研究探索灕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爭取列入國家生態補償財政轉移支付基金試點。
加強生態環境建設。組織實施《桂林生態市建設規劃》,抓好《桂林市城市綠地系統規劃》落實。全面開展造林綠化,實現人工造林34萬畝,掀起新一輪植樹造林高潮,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繼續實施沼氣池建設工程,新建沼氣池1.25萬座,可建池入戶率超過78%。
扎實抓好節能減排。嚴格落實節能減排工作責任制,繼續推進環保專項行動,強化對污染源在線監控和監督性檢測,促使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抓好重點企業節能降耗,堅決淘汰落後產能,防止低水平重復建設,確保完成自治區下達的節能減排任務。完成各縣和重點工業園區污水垃圾處理項目建設。提升醫療廢棄物處置水平。積極推廣應用節能節水技術和產品,推廣綠色建築,強化新建建築、大型公共建築節能。積極爭取列入「全國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示範城市」。
(九)保障和改善民生,開創和諧桂林建設新局面
堅持以人為本,強化就業保障,發展社會事業,完善社會管理,解決好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確保社會和諧穩定。
加強就業和社會保障。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統籌推進城鄉就業,穩定基本就業形勢,全面實施首批國家級創業型城市創建工作。實現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8.34萬人次以上。扎實推進勞動仲裁執法,創建和諧穩定勞動關系。以建立和完善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為目標,抓好社會保險擴面征繳工作,實現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35.85萬人,失業保險參保24萬人,基本醫療、工傷、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95.5萬、26.6萬、24.8萬。
加快發展社會事業。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促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深入推進職業教育攻堅工作,繼續實施中職學生各項資助政策。積極支持駐桂林高等院校、市衛生學校、市交通技校新校區建設,做好臨桂新區中小學布局規劃。推進培智、聾啞、七中三校搬遷工程建設。實施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逐步擴大醫療救助和醫療惠民范圍。完成7所國家標准縣級醫院、18所鄉鎮衛生院建設,建立「15分鍾」社區衛生服務圈。做好重大傳染病防控,增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置能力。
不斷完善社會管理。健全基層自治機制,鞏固和擴大基層民主。建立和完善政府依法行政各項制度,積極創建法治城市、法治縣區,大力開展「和諧建設在基層活動」,爭創全國普法依法治理先進城市。以公安信息化建設為抓手,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扎實抓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
深入實施惠民工程。繼續從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緊迫的問題入手,籌集資金10億元以上,全力辦好10項惠民工程:
1.教育惠民工程。①實施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②實施庫區普通高中學生免除學費工程。對進入中等職業學校的庫區移民給予學費資助。
2.醫療衛生保障惠民工程。①實施基本公共衛生保障工程。②實施母嬰健康「一免二補」幸福工程。對新婚夫婦實行免費婚前醫學檢查,對孕婦產前篩查及新生兒疾病篩查實行補助。③建立困難危重孕產婦救助基金。④實施「健康快車」復明工程。完成全市白內障患者復明手術1000例以上。
3.社會保障惠民工程。①繼續完善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實現參保率達90%以上,補助標准從每人100元提高到120元。②繼續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補助標准從每人80元提高到120元,力爭參合率達95%以上。③實施關閉破產企業退休人員醫療保障工程。④實施「陽光家園計劃」建設工程。建設10個殘疾人日間托養機構,為2000名智力、精神和重度殘疾人提供居家托養服務。
4.文化惠農工程。①實施村級公共服務中心示範工程。在50個村實現一個燈光球場、一個文藝舞台、一棟綜合樓(活動室),組建一支農民文藝隊、一支農民籃球隊。②繼續實施20戶以上村村通廣播電視工程。
5.安居惠民工程。①新開工建設2萬平方米廉租房。②繼續落實少數民族聚居村寨防火工程。
6.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工程。①完成55個自然村(屯)新農村建設試點工作。②實施村(屯)道路建設。③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360處,解決20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
7.城鄉社會服務工程。①新建、改擴建計生服務站、所20個,村級健康家庭服務室100個。②繼續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新建和改造農家店280家。
8.「放心菜」工程。實施農貿市場蔬菜質量安全檢測室建設工程,在市區鐵路、七星、東蓮、金雞嶺和中北5個農貿市場及12縣城農貿市場各建1個蔬菜質量安全檢測室。
9.城市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實施「兩江四湖」二期———桃花江、南溪河、小東江綜合治理工程,改善老城生態景觀環境,增加市民休閑場所。
10.城市交通環境綜合治理工程。繼續實施市區重要交通節點改造,重點建設福利路、芳香路、陽江南路,改善市區交通條件。

㈩ 你認為桂林的發展勢頭如何

桂林的發展無限,是具有蓬勃向上的生機!俗話說“桂林山水甲天下”,其秀麗的風景就是一道靚麗的名片,同時,桂林還有不一樣的期許。除去打造國際旅遊勝地之外,是在積極的調整相關的產業鏈結構,進而吸引了一批經濟實力較為雄厚的知名企業,相互補充之下,給了桂林更好地發展勢頭。

新企業的生產

現階段的桂林新興產業正在勃發當中,比如說華為,中興在桂林落戶,意外打造桂林華為信息生產產業合作區。同時,對於新能源汽車的投產,估計的產值是2020年實現達到50億元,2021年達到100億元。城市本身的結構建設也在逐步的完善當中,比如說綜合型的商貿服務聚焦在核心商圈,不去商務區外,還有讓桂林人最為熟悉的微笑堂等購物中心也在相應的確定當中。從2020年桂林生產總值來看,計劃年均增長達到8%,這一數據更是表明要將發展勢頭增長得更為猛烈,就需要加快工業發展。這一工業發展指的是新工業,類似於上文所說的信息技術。將目標聚集在八大現代服務產業的桂林,全力發展旅遊、健康養老、文化建設、現代信息建設、房地產開發、金融軟體與商貿服務等等,其優勢體現主要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比如說灕江風景名勝區、“兩江四湖”景區、資源八角寨丹霞景區等等實在是太多。文化旅遊項目著重開展萬達文旅項目、旅遊文化演藝項目、旅遊城等項目。如此產業鏈均衡發展的情況下,桂林是有大的框架要建成國際旅遊勝地,同時代表了桂林人不少的期許。這與期許背後的體現都是對家鄉建設的信心,也希望桂林能夠發展的越來越好!

閱讀全文

與桂林工業產業如何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門把手有線的賓士怎麼拆 瀏覽:574
奧迪a6l選擇哪個配置 瀏覽:275
寶馬4驅有哪些 瀏覽:1002
福建莆田工業區哪裡可以擺攤 瀏覽:499
汽車電源地和信號地怎麼隔離 瀏覽:694
30w左右的寶馬有哪些 瀏覽:942
奧迪12v和24v有什麼區別 瀏覽:927
南昌如何發展工業 瀏覽:479
賓士gls空調怎麼調溫度 瀏覽:771
汽車後攝像頭如何調整角度 瀏覽:340
寶馬會員中心怎麼上傳行駛證 瀏覽:17
奧迪發明了哪些獨有技術 瀏覽:269
工業吸塵器有哪些特點 瀏覽:232
智能汽車環境感測器主要有哪些 瀏覽:95
工業皮帶輸送機多少錢 瀏覽:895
高新建工業園屬於哪個社區 瀏覽:752
沈陽工業大學和天津城建大學哪個好 瀏覽:327
汽車沙發有哪些品牌 瀏覽:526
工業塔燈一般裝哪個位置 瀏覽:909
海康工業相機丟包怎麼辦 瀏覽: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