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工業園區如何服務民營企業發展

工業園區如何服務民營企業發展

發布時間:2022-11-17 22:18:00

A. 如何規劃一個公司的未來發展

基本發展思路 看準經濟科技全球化大好形勢,抓住國內外經濟高速持續增長的發展機遇,利用好政府的發展政策,發揮金利五金產業的集聚效應,不失時機地把五金產業做大做強做優。要培育創業環境,建設產業基地,引導產業登上專業化生產、規模化經營、集約化發展的台階,逐步把金利五金產業基地建成全國行業的六大中心,即技術開發中心、產品設計中心、人才培訓中心、產品檢驗中心、產品精品展示中心、信息中心。搞好工業基地規劃,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以五金產業為核心、促進以五金產業鏈相關的上下游企業和相關輔助產業服務業在空間上大量集聚,增強五金產業活力及區域經濟競爭力。 按照產業集中化、生產清潔化、園區信息化、生活便利化、環境優美化的要求,全面提升工業園的建設,規范進園標准,整合全鎮各工業園區,有序規劃布局,以增量帶動存量調整,實現優勢產業的集聚;以完善產業鏈為方向,大力整合產業資源與完善產業配套;要大力促進產業鏈條延伸,促使產業鏈從主要集中在產品製造過程,延伸到產品設計、生產、銷售、服務的全過程,以提高產業集群的根植性和產業發展規模,使之成為全國五金專業集群發展的旗幟。 依靠科技上檔次,調整產業結構。加大力度扭轉五金行業低檔產品過剩、高檔產品缺乏的格局,從全面提升產業的競爭力入手,依靠技術進步,建立開放式創新體系,大力推動產業的產品結構、技術結構、市場結構調整。特別是通過加強產學研合作,共同建立研究開發機構,加強技術創新和新產品開發,增上科技含量高的品種,提高質量和檔次,特別是提高開發原創產品的能力,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同時,淘汰落後的生產能力和低檔產品,進一步優化產品結構。經過努力,爭取在建築裝飾五金行業涌現出一大批在國內外市場有聲譽的高檔產品,從無到有到形成新系列,而且在市場上形成競爭力,成為行業新的經濟增長點。 推行標准化生產,打造國際品牌。以推動技術進步和標准化生產為生產經營的核心,促使行業各項標准與國際接軌。為更好地參與國際市場競爭,企業品牌與金利的區域品牌一齊抓,相互促進。加強對企業實施品牌戰略工作的引導,服務和協調,制定相應的優惠政策,扶持企業的發展,認真實施CGC認證,為最終實施國際最高標准CCC認證奠定基礎;為培育中國名牌,在企業中積極開展創建名牌活動,努力提高五金製品的質量和技術含量,為五金企業走向世界參與國際市場競爭開拓了一條寬闊的通道。 培育龍頭企業,帶動產業做強做大做優。以構建戰略性規劃為契機,以推動五金及模具等產業集群優化升級中,支持引導本地民營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著力培育一批主業突出、相關產業鏈長、總體質量水平高、競爭力強的骨幹項目與骨幹企業,使之做強做大,成為集群的核心主體,發揮其領頭羊作用。建設市場體系,促進城鎮化建設。建設適應五金產業基地需求的產品大市場、原材料市場、生產設備市場以及五金文化市場等,形成生產與經營配套的市場環境,大力推動信息技術應用,實現物流現代化,從而促進金利城鎮現代化建設,吸納更多農村人就業等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繁榮經濟帶動城鎮化發展。 發展的目標 1、總體發展目標。高要市五金產業正處於成長期向成熟期轉變,發展始終要依靠科技進步,瞄準產品的節能、節水、數字化技術方向,構築創新服務體系,增強五金產業綜合競爭力。2006-2010年,用5年進行成熟期建沒,做大做強五金產業;然後,2011-2020年,步入升級期,做強做優五金產業。使高要市成為名符其實的五金產業基地,其產品、技術、市場國內外盛名。 2、成熟發展期目標。2006-2010年,是高要市五金成熟期,也是發展的關鍵期,主要目標是做大做強五金產業。形成五金產業的集群化,企業上規模,培育建築、裝飾、衛浴等行業的龍頭企業6家以上;實行扶強擔保政策,建立多元化投融資機制,實行企業工藝創新,上台階上水平;加強工業集聚基地的基礎設施建設、市場體糸建設和物流現代化建設;完善五金創新服務體糸建設,進一步密切產學研合作,創建五金民科園,建立高新企業孵化器,扶持創立民科企業5家以上;保持每年20%以上穩定增長,全市五金工業總產值達25億元以上,出口創匯6000萬美元左右,經濟增長保持在同類專業鎮的前列。 3、升級發展期目標。2011-2020年,是五金產業升級期,主要目標是做強做優五金產業。依靠技術創新,加大產品結構、技求結構、市場結構調整力度,創建工具五金等新產品系列,上高檔產品,創品牌,開拓新市場,形成新經濟增長點。建立金利五金產業技術開發院,負責關鍵技術攻關,提升五金產品的節能節水和安全水平。同時,企業成為創新主體,普遍建立研發機構或工程技術研發中心,研發投入占銷售額的3%以上,民科企業達5-10%;2015年前,建立完善研發、工業設計、模具製造、生產培訓體系,成為全省服務協作網路的骨幹。五金產業增長中高新技術產品逐年上升,到2015年佔15%,2020年佔30%以上。全市五金工業產值及出口創匯增長率保持20%,總產值2015年達65億元,創匯達1.4億美元,2020年達162億元以上,創匯達3.4億美元以上。 為貫徹落實五金產業做大做強的戰略目標和部署,高要市要積極吸納、整合政府資源和社會各界的力量,重點實施五金產業九大工程,加大對五金產業的規劃和引導力度,優化資源配置,完善產業配套,加速自主創新和產業升級,提高產業競爭力,促進五金產業集群發展壯大。

B. 工業園是做什麼的

工業園區是一個國家或區域的政府根據自身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通過行政手段劃出一塊區域,聚集各種生產要素。在一定空間范圍內進行科學整合,提高工業化的集約強度,突出產業特色,優化功能布局。使之成為適應市場競爭和產業升級的現代化產業分工協作生產區。

工業園區是劃定一定范圍的土地,並先行予以規劃,以專供工業設施設置、使用的地區。工業園區的設置,通常是為了促進地方的經濟發展而設立。

工業園區的用途相當多元,除了工廠、廠辦等一般工業設施之外,亦可提供高科技產業使用,甚至有研究機構與學術機構進駐。工業園區如經過妥善的開發,通常會發展成為一個產業聚落。

核心業務:

1、科創園區

產業園區招商/產業園區核心產品研發/優質產業集聚

2、工業園區

聚焦智能製造產業/高品質「五好」工業園區建設運營/優質企業引進/企業選址平台

3、企業成長服務

申報服務平台/行業協會平台/產業活動平台/校友經濟平台/金融服務平台/人資籌劃平台/企業選址平台

C. 鼓勵發展民營經濟的具體措施有哪些

推進全民創業,大力發展民營中小企業:

(一)推進全民創業。加強政府引導,充分調動群眾辦企業的積極性,形成千軍萬馬、千家萬戶創新創業的態勢。對企業下崗職工、大中專畢業生、轉業軍人、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辦或領辦民營中小企業的,可按國家規定享受減免稅優惠政策。

對吸納失業人員再就業的中小民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以及失業人員從事個體經營的,其稅費、小額貸款擔保、社會保險和崗位補貼等,執行國家對下崗職工的有關優惠政策。

鼓勵具備條件的個體工商戶轉化升級為微型企業,引導規模較大的個體工商戶轉化升級為中小民營企業,實現集約發展,增強吸納就業能力。建立農民工返鄉創業綠色通道,為項目推進、群眾創業創造寬松、便捷的市場准入環境。

(二)放寬創業條件。鼓勵各類資本在我市投資、參(控)股發展民營企業。降低門檻,放寬注冊資本限制,注冊資本達到3萬元以上即可申請登記為有限責任公司;貨幣出資可降至注冊資本的30%。

對注冊資本在50萬元以上新設立的公司(除一人有限責任公司外),可實行注冊資本分期到位制,首期實繳的注冊資本可降至注冊資本額的20%(不低於3萬元),其餘注冊資本可在2年內分期到位。

(3)工業園區如何服務民營企業發展擴展閱讀:

民營經濟作用:

改革開放以來,民營經濟在我國經濟結構中所佔的比重逐步擴大,開始發揮越來越廣泛的作用。

(1)民營經濟的發展有利於企業產權多元化和產權明晰,從而有利於政企分開、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

(2)民營經濟的運行機制最接近於市場經濟的運作機制,價值規律、供求規律、競爭規律在民營經濟中體現得最充分,因而民營經濟對國有經濟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3)民營經濟的發展有利於增加供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

(4)民營經濟具有相對分散、規模小、易吸納勞動力的特點,有利於增加社會就業。

(5)民營經濟有助於調動多種積極性。由於生產資料的所有制形式和經營特點不同於傳統的經濟形式,所以能夠充分調動所有者、經營者和廣大職工的積極性。

(6)民營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培養和造就了能夠適應市場經濟規律運作的經營、管理人才。

D. 工業園區對入住工廠的稅收要求

工業園區是地方政府為提升企業競爭能力,拉動地方經濟增長、實現產業工業化和城鎮化的重要舉措,在地方經濟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因工業園區企業大多為招商引資企業、上市公司、大型國有控股企業和民營企業,入駐工業園區的企業呈現出跨區域經營、市場覆蓋面廣、內部結構復雜、信息化程度相對較高的特點。傳統的低層面、分散型的稅收管理模式已無法適應當前各類工業園區稅收管理的需要。

(一)強化管戶調查和分析

組織人員深入企業進行調查研究,並通過與工商等部門的信息交換和匯總,及時收集所有入園企業信息,對漏管戶進行認真清理,及時登記,力求從戶源上杜絕漏征漏管。在此基礎上,對入園企業進行分類管理,建立園區企業分戶檔案,及時更新企業有關情況。

(二)強化稅收政策宣傳

加強稅收政策宣傳,爭取地方政府和社會各界對工業園區稅收征管的理解和支持。通過各種方法和形式,不斷加大稅法宣傳力度,樹立依法納稅典型,幫助投資經營者充分認識到,依法納稅是企業的一種商譽,也是企業賴以樹立良好形象,最終轉換為生產力的無形資產。

通過分析企業財務人員對稅收政策的知曉度,有針對性地印製各類宣傳材料,下發給園區的企業。召集各企業財務人員進行專題培訓和講座,力求在全方位多角度宣傳稅收政策的過程中,幫助企業解難釋疑,有效避免園區企業因對稅法誤解而漏繳少繳稅款等現象發生。

(三)強化稅源監控和分析

強化稅源控管,不斷完善工業園區稅收征管措施。首先要加強稅務登記管理,督促納稅人及時辦理稅務登記;其次,要加強工業園區建築業稅收營業稅的征管。建築工程要從工程項目登記管理入手,全面掌握基建進展情況,確保建築業稅收的及時足額入庫;再次,要強化工業園區企業房產稅、土地使用稅、契稅、耕地佔用稅的征管,大力宣傳申報繳納政策,爭取納稅人的廣泛支持和理解。

做好稅源分析,稅收管理員按季對申報涉稅資料進行對比分析,對報送資料的全面性、有效性、合法性進行審核,確保報送資料准確、及時、完整、有效。同時還充分運用納稅評估系統進行評估對象的篩選,發現疑點或者異常情況,及時進行實地核查。為防止偷漏稅,提供了有力的保證。對實行網上報稅的納稅人,在申報期後要對申報信息進行核查。主要核查城建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的計稅依據是否一致,房地產企業銷售不動產營業稅、印花稅、土地增值稅的計稅依據是否一致。

(四)儲備工業園區企業稅收管理人才

一個現代化的稅務幹部,除了要有較高的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文明素養外,還應具備良好的業務素質、心理素質、創新觀念、時效觀念、信息觀念以及人與人之間社會關系的協調能力。而現實卻不容樂觀,在工業園區稅收稅源管理中,我們的稅收管理人員面對的是擁有大量財務精英並兼有專業稅收籌劃人員的大型企業,這就要求工業園區企業稅收管理人員精通稅收政策、掌握企業財務、金融、資本運作、生產經營等方面的知識。從目前從事園區管理的人員狀況來看,已不能適應稅收管理的需要。為此,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解決。一是開展各種形式的教育和培訓活動,提升整體隊伍素質。重點培訓稅收業務知識、財務分析、會計電算化等方面的內容,掌握財務軟體中設置的會計科目和會計核算規則,找出重點監控的會計科目及相關憑證,提高電子查賬的能力;二是選拔具備較高財務分析能力、高素質、復合型專業人才從事管理;三是面向社會,以合同形式聘用專業人員,如執業注冊會計師、審計師、律師、計算機財務分析專家、金融證券專家等,針對大企業管理中的某一課題開展深入研究分析。

(五)加強納稅服務及納稅風險提醒服務

針對工業園區企業多為招商引資的上市公司、大企業,一般有較為完善的治理結構和較為謹慎的財務、稅收策略安排。作為稅務部門的稅源管理部門一是要利用有限的稅務資源,有效地控制不遵從風險,達到稅收管理與服務的最終目的;二是加強對大企業的稅收政策輔導和培訓,幫助企業正確理解和執行稅收政策,盡量減少涉稅爭議;三是按照風險管理的理念,力爭在稅源管理過程中解決部分轉讓定價風險,提高稅源征管的質量和效率。

E. 撫順市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條例

第一條為保護民營經濟組織合法權益,嚴格依法保護民營經濟組織經營者的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促進民營經濟健康、可持續和創新發展,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民營經濟組織,是指在本市依法設立或者開展投資、經營的,除國有及國有控股以外的內資企業法人、非法人企業以及個體工商戶等各類經濟組織。第三條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應當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導、保障權益、依法規范的基本原則,鼓勵、支持和引導民營經濟發展。第四條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將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建立民營經濟發展公共服務和保障體系。第五條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建立民營經濟促進工作協調機制,工業和信息化部門是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行政主管部門,統籌、協調、指導與服務民營經濟發展,並會同有關部門做好下列工作:
(一)組織宣傳和實施國家、省、市有關民營經濟發展的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
(二)研究民營經濟發展動態,擬訂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具體措施;
(三)依法嚴格管理、使用民營經濟發展專項資金;
(四)落實民營經濟組織應當享有的獎勵、優惠等政策;
(五)定期聽取民營經濟組織的意見和建議,幫助民營經濟組織解決困難和問題;
(六)定期發布有關民營經濟發展的動態、優惠政策等信息。第六條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指定專門機構實行代辦員制度,對民營經濟發展的重點項目進行跟蹤服務。
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建立民營經濟公共服務平台,為民營經濟組織提供信息、技術、管理、人才、市場、融資和法律等專業化服務。
市、縣(區)人民政府依託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台、熱線平台、網路平台為民營經濟組織免費提供法律咨詢、法治宣傳、人民調解等法律服務。第七條行業協會、商會應當發揮對民營經濟發展的各項服務和行業規范作用,市、縣(區)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鼓勵和支持行業協會、商會開展下列活動:
(一)組織咨詢與培訓、信息交流、會展招商、市場開拓以及境內外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等活動;
(二)參與行業准入資質審查、職業資格認證、登記備案、科技成果鑒定、產品質量認證等事項,定期開展優秀民營經濟組織和個人的評比、表彰;
(三)依法開展行業調查、行業統計、行業信息發布等工作;
(四)建立健全行業自律機制,制定並組織實施自律規約;
(五)提出立法意見和建議,參與制定、修訂行業規劃、政策、標准、規范等;
(六)向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反映會員的訴求和建議,依法維護會員合法權益;
(七)依法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提起反傾銷、反補貼、反壟斷、保障措施等的調查申請並協助調查;組織、指導、協調會員進行反傾銷、反補貼、反壟斷、保障措施等方面的應訴工作;
(八)調解會員相關的各類民商事糾紛;
(九)履行法律或者法規授權、政府委託以及行業協會章程規定的其他職責。第八條法律、法規未禁止進入的行業和領域,民營經濟組織均可以平等進入。市場准入條件和優惠扶持政策應當公開透明,不得對民營經濟組織設置歧視性或變相歧視性的條件。
支持民營資本進入基礎設施、公共事業、金融服務和社會事業等相關領域。第九條鼓勵民營經濟組織參與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民營資本投資主體通過出資入股、收購股權、認購可轉債、股權置換等多種方式,參與國有企業改制重組或者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增資擴股以及企業經營管理。第十條市、縣(區)人民政府在制定、實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土地利用計劃時,民營經濟投資主體享受同等待遇。對於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產業結構調整方向且達到規定投資強度的民營經濟組織的項目用地,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給予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支持。
每年新增土地應安排一定比例的土地專項指標,用於支持民營中小企業創業項目。屬於應當有償使用土地的,可適當縮短出讓年限或者採取租賃方式供應。
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開發區以及工業園區等各類園區應當安排一定比例的民營小微企業發展用地,集中建設標准廠房,為民營小微企業提供生產經營場地。
鼓勵民營企業進行研發、中試驗證及試生產,市、縣(區)政府有關部門應當提供必要的指導和服務。

F. 怎樣做好園區企業服務

為企業爭利就是為國家謀利。企業是園區發展的主體,也是經濟建設的主角。支持企業天經地義,服務企業責無旁貸。加強企業服務,應該成為開發區各部門工作永恆的主題。以下內容分析了做好園區企業服務工作的難點與建議,供安徽省開發區參考。
一、做好企業服務工作的現實意義
(一)有利於打造國家級開發區品牌。我省及周邊省份的開發區實力都非常強,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這就要求開發區各部門切實提升自己的工作本領,提升自己的企業服務水平,全面打造國家級開發區的新品牌。
(二)有利於提升園區發展軟實力。軟實力建設更具有競爭優勢,但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企業服務工作水平考量著開發區的軟實力建設成果,做好企業服務工作,對提升園區軟實力,優化投資環境,提升園區綜合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三)有利於踐行黨的群眾路線。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進一步融洽了干群關系,提升了黨員幹部的工作能力。做好企業服務工作,要求各部門走進企業,深入企業,真正了解企業所盼所需,切實為企業排憂解難,提供真正有價值的公共產品。因此,做好企業服務工作是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實現科學發展的重要舉措。
二、企業服務工作方面的難點堡壘
(一)政企溝通渠道不夠暢通。企業是服務對象,政府是服務主體,要做好企業服務工作,兩者之間的溝通銜接就顯得特別重要。但現實情況卻是:企業有問題、有建議時,不知道該通過何種渠道向誰反映,或是反映了也會擔心是否會得到滿意的答復;各部門工作人員想要了解企業的相關情況,想要讓企業對部門工作提出建設性意見,或是讓企業參與部門決策,但又不知道怎樣操作才能做到高效可行。這些現象,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政府部門與企業之間溝通渠道不夠暢通,尚未形成良好的政企互動機制。
(二)涉企管理制度不夠健全。當前,依法行政的理念和思想日益深入人心,靠制度治理園區、服務企業,才是王道。然而,很多開發區成立以來,除了一些簡單的政策發文之外,涉及園區企業管理的制度建設或是研究的綱領性文件均非常少見,而早些時候制定的一些涉企政策措施,現在也已經不符合實際,但仍舊沒有廢除或調整;一些長期形成的工作程序或慣例看似合理,實則既不合理也不合規,細究之下還存在諸多漏洞。理念落後,思想保守,相關政策、法律依據不完善,以及固守所謂「特事特辦」、「一事一議」的思維方式,對進區企業公平公正發展環境的營造帶來很大負面影響,而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正是企業健康發展最看重的因素。
(三)涉企服務機構體制不夠順暢。目前,很多開發區各職能部門企業服務內容及范圍不大明晰,尚未形成並聯服務協調機制,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服務效率。有些管理職能尚未落實到具體部門,有些部門的業務工作可能還存有交叉重疊的問題。另外,開發區管委會作為地方政府的派出機構,還不是一級政府,很多涉企管理職能還保留在政府職能部門,有的開發區雖已升級為國家級,但並未給予充分授權,實際管理中存在著權責不對等的現狀。這些內外體制上的問題,是涉企服務工作改進的巨大阻力,一定程度上阻礙著涉企服務工作的順利推進,需要得到妥善解決。
(四)企業服務考評體系不夠嚴密。企業服務工作成效如何,絕不是政府部門自己說了算的。目前,很多開發區的企業服務工作尚未建立統一的考核監督評價體系,企業作為服務對象暫未能參與到對政府部門工作的考核工作中來。比如,沒有對外公布統一的監督投訴電話,各部門企業服務工作未單獨列入年終考核,企業服務工作總體水平沒有統一評價標准。
三、提升企業服務工作水平的有關建議
(一)搭建政企互聯信息平台。開發區應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在政府和企業之間搭建一個綜合性的信息互聯平台。這個平台,就如同溝通政府和企業的橋梁和紐帶,園區內任何一家企業都可以利用這個平台將自己的各種訴求,包括人力資源需求、融資需求、手續批辦咨詢等,及時傳遞給開發區管委會,並在規定的時間內得到答復;管委會各部門可以利用這個平台,實現很多方面的功能,比如,發布政策信息、調查研究、徵求意見、手續批辦等。
(二)加強園區涉企工作制度建設。加強制度建設是依法行政的必要條件,開發區要重視涉企工作制度建設,使園區內每項服務事項均有章可循;要對園區已制定的涉企制度文件進行重新審視,並進行常態化管理,對其中脫離實際、執行效果差的及時進行調整或廢止;要對園區長期形成的一些不成文的工作規定或工作慣例,從法律角度進行審查,然後按照規定程序制發政府性文件;要通過多種方式向社會全面公開園區現行的各方面制度管理文件,讓企業和社會公眾了解和參與,使涉企服務工作程序公開透明;要切實加強制度規定的落實工作,做到有規可依,有規必依,努力為廣大企業營造公平公正的發展環境。
(三)推進園區體制機制改革。開發區作為對外開放的主窗口、經濟發展的排頭兵,理應在改革創新方面走在最前面,為地方經濟的發展做出表率和示範。因此,要成立由園區主要領導負責推動的體制機制改革領導小組,小組成員由各內設機構負責人擔任,同時聘請部分企業代表作為觀察員參與,全面啟動體制機制改革,破除現有體制機制中不合理的部分,建立適應園區生產力發展的新的機制體系;各職能部門負責人要根據體制機制改革領導小組的統一部署,分工組織,及時將所在部門體制機制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和最新進展情況向小組匯報工作,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服務管理流程,曬出本部門的服務管理清單,並在整個高新區內部形成並聯服務機制,切實清除「庸、懶、散」等現象,全面提升涉企服務效率;體制機制改革領導小組要積極向上爭取簡政放權,進一步提升園區涉企服務管理的自主性,做到權責一致。
(四)建立企業服務工作監督評價體系。沒有科學的考核監督評價體系,就無法准確判斷涉企服務工作的成效,就無法在園區機關內部形成一種積極的工作動力和壓力。建立企業服務工作監督評價體系,是加強企業服務工作的必然選擇,該體系應包含監督檢查和考核評價兩個方面,既對日常工作加強監督檢查,又對階段性的企業服務工作進行考核評價,形成兩位一體的管理體系。建立企業服務工作監督評價體系,首先要出台企業服務監督評價管理辦法文件,用於指導該體系的正常運行;其次要設立企業服務投訴電話和電子郵箱,加強對企業服務部門人員工作的監督管理。

G. 工業園是幹嘛的

工業園是幹嘛的?工業園區是一個國家或區域的政府根據自身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通過行政手段劃出一塊區域,聚集各種生產要素,在一定空間范圍內進行科學整合,提高工業化的集約強度,突出產業特色,優化功能布局,使之成為適應市場競爭和產業升級的現代化產業分工協作生產區。
在中國,工業園區作為區域經濟發展的新焦點,如雨後春筍般興盛起來,不少工業園取得了經濟效益,甚至成為區域形象工程。
截至2010年末,我國國家級高新區的有83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有107家;通過規劃論證正在建設的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數量達到39個,其中通過驗收的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有12個。中國各個省、大部分地市甚至部分縣都已開始建設自己的工業園。
(7)工業園區如何服務民營企業發展擴展閱讀:
工業園區的選址:
1、所選地址必須符合城市總體規劃以及土地總體利用規劃。這是由於工業園發展一般都體現著區域經濟發展,必須要融入城市總體規劃中,還需要考慮整個城市的土地總利用規劃。
2、要充分考慮現有設施的建設狀態及拆遷難度,以及環保要求。前者是工業園在原有物業基礎上建設時所要考慮的因素,而後者則包括在空地上建工業園所要遵循的原則,尤其是近幾年來,工業園建設一般都要過得了環保這一關。
3、符合工業園區的產業定位,如高科技還是醫葯業、食品加工業等。這主要是說工業園選址要結合地方資源稟賦來考慮,這樣既能實現就近原材料的目的,又有利於特色產業的發展。

H.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財稅政策包括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結合自治區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中小企業,是指在自治區行政區域內依法設立的,符合國家中小企業劃分標準的各種所有制和各種形式的企業。

第三條自治區對中小企業實行積極扶持、加強引導、完善服務、依法規范、保障權益的方針,為中小企業創立和發展創造有利的環境。

第四條自治區根據國家規定製定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配套政策,對中小企業發展進行統籌規劃。

州、市(地)、縣(市)人民政府應當把中小企業發展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制定促進本行政區域內中小企業發展的具體措施。

第五條自治區人民政府負責中小企業工作的部門組織實施國家和自治區中小企業政策和規劃,並根據產業政策,制定自治區中小企業發展產業指導目錄,定期公布扶持重點,引導和鼓勵中小企業發展。

州、市(地)、縣(市)人民政府負責中小企業工作的部門,對本行政區域的中小企業工作進行綜合協調、指導和服務。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對中小企業相關工作進行指導和服務。

第六條自治區人民政府負責中小企業工作的部門會同同級統計行政主管部門建立全區中小企業統計指標體系,加強對中小企業統計指標的採集和動態監測,准確反映中小企業發展狀況。

第七條中小企業應當履行法律、法規規定的相關義務,依法經營管理,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增強自我約束和自我發展能力。

第二章資金支持

第八條自治區人民政府應當在本級財政預算中安排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並根據自治區財政收入增長幅度逐年增加。

州、市(地)、縣(市)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在本級財政預算中安排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為中小企業提供財政支持。

第九條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責中小企業工作的部門提出使用計劃,會同同級財政部門安排使用專項資金,同級審計部門對專項資金使用情況進行審計監督。

自治區財政部門會同自治區負責中小企業工作的部門制定自治區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具體管理辦法。

第十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用於扶持企業發展的其他各項資金,應當逐步提高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比例。

第十一條自治區設立中小企業發展基金。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由自治區財政預算安排的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基金收益、捐贈和其他資金組成。

第十二條金融機構應當根據國家信貸政策,調整信貸結構,創新信貸方式,改善中小企業的融資環境,為中小企業提供信貸、結算、財務咨詢、投資管理等方面的服務。

金融機構應當加大對中小企業的發展貸款支持力度,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有市場發展前景的中小企業,應當優先提供信貸支持。

鼓勵採用多種形式依法組建面向中小企業的地方金融機構。

第十三條鼓勵政策性銀行依託地方性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和擔保機構,開展對中小企業的轉貸款、擔保貸款等業務。

第十四條鼓勵典當業、融資租賃業發展,為中小企業提供短期和中長期融資。

第十五條鼓勵和支持具備條件的中小企業依法開展股權融資、項目融資、租賃設備融資以及法律、法規未禁止的其他方式的直接融資;對符合上市條件的中小企業,有關部門要積極進行政策培訓和融資指導。

支持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依照國家有關規定發行債券。

第十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建立、完善風險投資機制,引導、支持民間資本依法進入風險投資領域,為中小企業提供資金支持。

第十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推進和組織建立中小企業的信用擔保體系,落實國家與自治區有關信用擔保的優惠和扶持政策,完善信用評估和風險控制制度,加強對信用擔保機構的監管。

鼓勵行業協會等社會團體和企業出資組建信用擔保機構;鼓勵中小企業組建互助擔保機構,開展互助擔保。

第十八條鼓勵各類擔保機構為中小企業提供信用擔保;對不以盈利為主要目的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和再擔保機構從事擔保業務的收入,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享受稅收減免政策;已經辦理信用擔保的中小企業,金融機構應當優先給予貸款。

第三章創業扶持

第十九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大對中小企業創業的扶持力度,鼓勵自主創業,建立完善鼓勵創業的政策支持體系,開展創業服務,改善創業環境,降低創業成本。

第二十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建立政務信息公開制度,為中小企業提供工商、財稅、融資、勞動用工、社會保障、市場、價格等方面的政策咨詢和信息服務。

第二十一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放寬中小企業准入領域,法律、行政法規未明令禁止的,中小企業均可以平等進入。

第二十二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在城鄉建設規劃中安排必要的場地和設施,或者利用原有存量建設用地、閑置廠房和因資金困難等原因中止建設的建築物,改造建設創業基地,為初創中小企業提供生產、經營場所和各類服務。

第二十三條鼓勵社會各類資本利用現有開發區(園區)資源,投資建設中小企業創業區。

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開發區、工業園區應當創造良好創業環境,提供優質服務,吸引中小企業向園區聚集。

第二十四條國家機關及事業單位離崗分流人員、失業人員、殘疾人員、大中專畢業生、退役軍人、留學歸國人員、科研人員等創辦中小企業,有關部門應當創造條件,進行創業輔導和培訓,落實稅費減免等相關優惠政策。

第四章技術創新

第二十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用於技術進步的專項資金,應當對中小企業技術創新予以支持。

第二十六條鼓勵和支持中小企業加快技術進步,經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及高新技術產品,享受國家和自治區有關優惠政策。

第二十七條鼓勵中小企業與大企業建立專業化分工協作關系,中小企業技術創新項目以及為大企業產品配套的技術改造項目,可以享受國家和自治區貸款貼息政策。

第二十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引導和支持中小企業與科研機構、高等院校開展技術合作、開發與交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發展科技型企業。

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中小企業建立研究開發機構,提高企業自主開發能力,推動技術創新;支持建立中小企業公共技術平台,培育建立區域性、行業性專業技術中心和技術服務機構。

第二十九條中小企業在科技成果引進、轉化及生產過程中,按照當年實際發生的技術開發費用的150%抵扣當年應納稅所得額,實際發生的技術開發費當年抵扣不足部分,可按稅法規定,在五年內結轉抵扣。

第三十條鼓勵和扶持中小企業爭創名牌,對獲得國家名牌、自治區名牌、中國馳名商標、國家免檢產品、中國專利獎的企業由自治區人民政府給予獎勵。

第三十一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積極引導和鼓勵中小企業開展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對符合規定條件的,可享受國家有關優惠政策。

第五章市場開拓

第三十二條鼓勵和支持中小企業擴大出口,開拓周邊國際市場。支持有條件的中小企業到境外設立貿易機構、興辦實業、開展帶料加工裝配業務;對企業作為實物投資的出境設備、器材、原材料及散件,憑有關憑證享受國家出口退稅和資金、外匯管理等優惠政策。

第三十三條鼓勵和支持中小企業開展流通現代化建設,加快發展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等新型流通業,建立新型農村市場流通網路。

第三十四條政府采購部門應當公開發布采購信息,為中小企業獲得采購合同提供指導和服務,在同等條件下向中小企業優先安排政府采購。

第三十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為中小企業開展自營進出口業務提供指導和服務。出口高新技術產品的中小企業可以享受國家和自治區有關優惠政策。

第三十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推進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引導中小企業服務機構利用計算機網路等先進技術手段,建立健全公開的信息服務系統。

鼓勵和支持中小企業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改造生產工藝、改善經營管理,促進產品市場化、國際化。

第三十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鼓勵中小企業開展質量管理體系、環境管理體系等標准認證,支持中小企業制定或參與制定技術標准,為中小企業開拓市場創造條件。

第六章社會服務

第三十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引導和協調各類社會中介機構為中小企業提供服務。

第三十九條中小企業服務機構應當按照中小企業發展的需要,圍繞創業輔導、融資擔保、信用咨詢、技術創新、法律咨詢、人才培訓、市場開拓、國際合作等領域開展服務。

中小企業有權自主選擇社會中介服務機構為其提供服務。

政府資助建立的中小企業服務機構向中小企業提供服務的,應當免費或者降低收費標准。

第四十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推進中小企業信用制度建設,加快建立中小企業信用信息徵集、評級發布、失信懲戒機制,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檔案資料庫,實現中小企業信用信息共享。

第四十一條鼓勵科研機構、大專院校發展面向中小企業的科技服務產業,開展技術中介、咨詢、推廣等服務活動,培訓中小企業經營管理、市場營銷、專業技術等方面的人員。

第四十二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責中小企業工作的部門應當指導和協助中小企業建立行業協會、商會等自律性組織,支持其維護中小企業的合法權益,為中小企業開拓市場、提高經營管理能力提供服務。

第七章權益保護

第四十三條中小企業的合法財產及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改變企業的產權關系,不得非法佔有或者無償使用企業財產。

第四十四條中小企業享有自主經營權,依法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

第四十五條中小企業有權依法自主決定用工條件。但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的有關規定優先招收少數民族人員。

第四十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規范行政許可行為,公開辦事程序、許可條件和相關制度,除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外,不得對中小企業的設立設置前置性許可。

第四十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規范檢查和檢驗行為,除法律、法規規定外,不得對中小企業及其產品進行檢查、檢驗。

第四十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規范行政收費行為,公示收費項目、標准、范圍和依據,不得在國家和自治區規定的收費項目、收費標准之外,向中小企業收取費用。

第四十九條任何機關和單位不得強制或者變相強制中小企業參加各類培訓、達標、評比、考核等活動。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五十條中小企業對侵犯其合法權益的行為,有權拒絕或者向有權處理的機關舉報、控告。接到舉報的部門應當依法予以查處。

第五十一條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反本辦法規定或者在中小企業管理工作中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主管部門責令改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侵犯中小企業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八章附則

第五十二條本辦法自2006年12月1日起施行。

I. 珠海經濟特區民營經濟促進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優化民營經濟組織經營環境,保護其合法權益,推動民營經濟創新,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基本原則,結合珠海經濟特區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民營經濟,是指除國有獨資、國有控股和外資獨資、外資控股之外的經濟形式,其主體為依法在本市注冊成立或者在本市開展投資、經營的公司、合夥企業、個人獨資企業以及個體工商戶等各類民營經濟組織。第三條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應當堅持規則平等、機會平等、權利平等的原則,保障民營經濟組織公開公平公正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第四條市、區人民政府(以下簡稱「市、區政府」)應當加強對民營經濟發展工作的領導,制定民營經濟發展中長期規劃,為民營經濟發展創造有利環境。
橫琴新區、經濟功能區管理機構履行區人民政府的職責。第五條市民營經濟行政管理部門是民營經濟主管部門,負責民營經濟發展的協調、指導和服務工作。
發展和改革、財政、科技和工業信息化、商務、金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商、質監等行政管理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工作。第六條市、區政府應當設立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專項資金,納入年度財政預算,並逐步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用於支持本市民營經濟發展、改善民營經濟發展環境。第七條工商業聯合會協助政府管理和服務民營經濟組織,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第八條行業協會、商會等社會組織應當依法維護民營經濟組織合法權益,向民營經濟行政管理等部門反映民營經濟組織的需求和建議,開展促進民營經濟組織發展的各項服務活動。第二章公共服務第九條法律、法規未禁止進入的行業和領域,民營經濟組織均可以平等進入。第十條市政府促進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支持民營經濟組織通過參股、控股等多種形式參與公有制企業的改制上市、兼並重組、項目投資。第十一條加強政府與民營資本合作,鼓勵民營經濟組織參與提供公共服務,取消民營資本進入公共服務領域的不合理限制,通過特許經營、購買服務、股權合作等方式,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分擔及合作機制。第十二條政府支持民營經濟組織通過特許經營方式進入本市能源、交通運輸、水利、環境保護、市政工程等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領域。有關部門應當通過舉辦政府投資項目推介活動等措施予以引導。
政府應當通過招標、競爭性談判等競爭方式選擇特許經營者,並可以依法授權特許經營者向用戶收取費用。
政府應當按照特許經營協議全面履行義務,為特許經營者建設運營特許經營項目提供便利和支持。第十三條政府采購主管部門應當為民營經濟組織參與政府采購提供指導和服務。第十四條市、區政府制定政策措施,引導民營經濟組織向高端製造業、高新技術產業、高端服務業及特色海洋經濟和生態農業領域轉型;支持民營經濟組織設立綜合性的現貨商品交易所和大宗商品交易市場,發展進出口企業總部和服務外包產業。第十五條有限責任公司的出資人可以用研發技能、管理才能等人力資本出資。
人力資本出資的評估方式應當由全體出資人協商確定,在公司章程中載明出資人的姓名或者名稱、人力資本內容、出資的期限、評估方法及價格等事項,並在商事主體登記許可及信用信息公示平台公示。第十六條區政府應當引導小微民營企業向工業園區、科技園區集聚發展,在場地租金等方面對符合產業政策導向的入駐企業予以優惠或補貼。
區政府以購買服務等方式,為小微民營企業免費提供管理指導、技能培訓、市場開拓、標准咨詢、檢驗檢測認證等服務。
本條例所稱小微民營企業,按照國家中小企業劃型標准規定的小型、微型企業標准確定。第十七條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應當組織有關專家和企業界人士成立創業輔導專家團隊,為創業者提供各種層次的創業輔導服務。
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創業服務工作,為創業人員提供政策咨詢、創業培訓等指導和服務。第十八條市、區政府應當加強民營經濟創業創新基地的規劃和建設,增強創業創新基地為創業人員提供創業創新培訓、項目策劃、技術支持、融資擔保、商務代理等服務功能。
鼓勵社會資本利用工業園區、閑置廠房等投資建設民營經濟創業創新基地。

J. 吉林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推進特色工業園區建設的意見的高起點科學規劃,實現可持續發展

特色工業園區的規劃工作要突出科學性、前瞻性、戰略性和可持續性,著重發揮比較優勢,注重環境容量,科學確定總體布局、產業導向、功能區塊、生態環保和基礎設施建設。特色工業園區可從已有一定基礎的工業園區中選擇,提高土地利用率。要努力提高規劃編制水平和檔次,以園區管理機構為主體,由具有相應城鄉規劃資質的單位承擔規劃編制,充分借用科研機構、大專院校、中介機構等社會組織力量,做到規劃編制與組織實施相結合。
特色工業園區產業規劃要符合所在地政府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主體功能區規劃以及產業布局規劃,要與區域、流域生態資源和環境保護規劃相銜接,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實現生態、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
突出特色,合理布局,充分發揮比較優勢
特色工業園區必須走特色發展道路。要切實突出特色,在打造特色中彰顯優勢,從當地的資源條件、產業基礎、產品優勢、核心技術、區位優勢、人文特點出發,突出產業特色,明確發展定位,帶動和促進上下游企業的聚集與產業鏈的延伸,發展關聯性強、集約水平高的產業集群和特色鮮明的區域產業。要突出園區特色經濟概念策劃,把握產業特徵,突破行業概念,樹立國內外知名、體現區域特點的園區品牌,以特色佔領競爭市場制高點,逐步在同行業中形成較強的向心力。特色工業園區應重視知識產權工作,在自身特色領域形成以專利權為主的自主知識產權。
推行差異化發展戰略,實現特色工業園區間的錯位發展。要根據不同地區經濟發展特點,引導和協調特色工業園區合理分布、發展有所側重,逐步形成層次遞進、產業互動、特色鮮明、協調發展的園區布局。長春市重點發展汽車及零部件、軌道客車、農業機械、玉米深加工、光電子和光電子信息、現代中葯、皮革加工、鹿產品加工、軟體開發等;吉林市重點發展有機化工及精細化工、新型材料、食品加工、化纖紡織、建材、精品鋼及爐料等;四平市重點發展換熱器、農副產品加工、玻璃及製品、鹿產品深加工等;遼源市重點發展襪業、皮革製品、生物制葯等;通化市重點發展精品鋼材、醫葯、石油機械、果仁食品、林產加工等;白山市重點發展礦泉水、林產加工、人參加工、硅藻土深加工、煤炭深加工等;白城市重點發展農業雜糧深加工、電力設備製造、建材等;松原市重點發展石油化工、石油鑽采機械、糧食深加工等;延邊州重點發展林產加工、有色金屬開采加工、醫葯、人參製品、軟體開發等特色工業園區。各地區要結合實際,發揮各自優勢,再打造一批特色突出、帶動作用強的高端產業園區。
四、充分發揮市場調節作用,建立富有活力的發展機制
特色工業園區發展必須堅持以市場經濟為主導的原則,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充分發揮政府運用市場經濟機制、手段和方法推動發展的職能作用,構建由政府推動與市場主導相結合的管理體制和運作機制。各級政府要制定鼓勵性產業政策,做好引導、協調和服務工作;要建立和完善資本、技術、人才等要素市場,不斷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要著力完善特色工業園區的知識產權制度,進一步提升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能力,提高其自主創新水平。特別是在特色工業園區的開發建設上,要實行市場化運作,廣泛吸引各類資金投入和生產要素聚集;鼓勵民營企業投資管理特色工業園區的道路、給排水、供電、供氣、供熱、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
五、扶持公共服務平台建設,提高綜合配套服務能力
鼓勵和扶持特色工業園區建設為主導產業服務的融資擔保、技術創新、投資咨詢、企業孵化、質量檢測、人才培養、營銷策劃、物流倉儲、網路信息、綜合配套等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圍繞產業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要鼓勵國家、省重大創新和產業化項目及產業技術研究機構落戶園區;支持龍頭企業建立和完善專業性公共技術服務平台,按照標准組織對平台建設進行認定,自認定之日起三年內,對其技術服務平台的儀器設備、專利技術等給予適當傾斜;對服務於特色工業園區內各類企業的技術開發、技術轉讓和與之相關的技術咨詢、技術服務的收入,免徵營業稅。鼓勵園區引入投資咨詢機構開展業務,促進園區不斷提高投入產出比例。強化園區孵化器建設,省級特色工業園區要建設10萬平方米以上的孵化基地,為中小企業提供免費或低價的政策、法律、技術、管理等方面的咨詢服務和低價的辦公場所。鼓勵質量檢測部門在園區內設立專業質檢中心,推進質量體系建設;支持企業參與國家標准和行業標準的制定和修訂,凡取得國家標准和行業標准制定和修訂資格的單位,在安排工業發展專項資金和申請科技發展計劃項目上給予重點傾斜;引導園區企業採用國內外先進技術標准,主動接軌國際製造業標准體系,推進產品國際標准認證。鼓勵園區利用 「外腦」開展市場調研、選取營銷方式、確定價格策略。努力培植第三方物流企業,推動與園區內企業的物流活動相結合。加快信息化建設,提升特色工業園區的產業層次和管理水平。
促進特色工業園區內以企業為主體的各類行業協會和商會的建立和完善,園區管委會要為其提供工作場所和活動條件。協會和商會在制定公平公正規則的基礎上,對園區相關產業集聚進行細化指導和服務。
六、完善金融支持體系,增強建設開發能力
支持在特色工業園區設立以服務區內企業為主的各類金融企業及分支機構。單獨設立的小額貸款公司、擔保公司、投資公司等享受國家和省相關扶持政策。鼓勵開發適應區內企業實際需要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積極開展信用貸款、集合類聯保貸款,鼓勵具備條件的中小企業產業集群發行集合式企業債券,支持園區內企業利用股權、知識產權等質押貸款。實施特色工業園區企業上市支持計劃,對有上市意願、發展潛力較大的區內企業優先培訓、輔導,進入輔導期的,享受50萬元的經費補助。積極吸引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創業投資基金、產業投資基金投資園區內企業。省級創業投資基金要向園區重點傾斜。按照稅法有關規定,創業投資企業採取股權投資方式,投資於特色工業園區內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術企業滿2年以上的,可以按其投資額的70%在股權持有滿2年的當年抵扣創業投資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當年不足抵扣的,可以在以後納稅年度結轉抵扣;創業投資企業向特色工業園區內企業所得稅法規定的居民企業進行股權投資 (購買上市公司流通股票連續持有不滿12個月的除外),所取得的股息、紅利收入免徵企業所得稅。
以特色工業園區為市場主體,整合土地、稅收、財政等各種資源,構建 「政府信用+企業信用」為主的信用結構體系,建立市場化、企業化、現代化的投融資平台,支持特色工業園區和區內企業發展。
七、吸引人才集聚,強化園區支撐能力
鼓勵特色工業園區建立人才服務中心,支持科研院所、職業技術學院、技工學校、培訓機構以及各類人才市場進入特色工業園區,開展人才供需信息、人企對接、專業職業培訓等工作。要採取資源共享、融資推介、資金扶持等措施,鼓勵大專院校畢業生及各類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入園投資和創業。選派省直相關部門優秀處級幹部對口到省級特色工業園區掛職幫助工作。省級創業投資引導基金要向特色工業園區傾斜。省級特色工業園區的骨幹企業聘任的高級技術和管理人才,經園區主管部門認定後,可由園區對其進行適當獎勵。
八、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發展建設步伐
特色工業園區招商工作列入全省專項招商引資工作計劃,進一步創新招商方式,切實做好入園企業的跟蹤服務。省經合局與省工信廳配合,要按園區屬性,組織產業類型相近的園區,參加國際國內大型專業展會,積極利用特色工業園區產業鏈及配套項目的集群優勢,突出 「龍頭」項目及上下游配套產品項目開展特色工業園區專題招商活動。鼓勵已入駐的企業做好以企引企、以商招商,促進企業配套項目或後續項目進入特色工業園區發展;有條件的特色工業園區,實行招商選資,提高招商的質量水平;充分利用中介組織進行招商。選擇特色工業園區內的優秀企業家,兼任園區管理職務,加強園區招商力量。落實好現有的優惠政策,做好招商策劃和組織工作。
九、引導同類和關聯產業集聚,提升產業化水平
增強骨幹企業的凝聚力和輻射力。重點支持省級特色工業園區內主營業務收入超過10億元的骨幹企業,加快技術改造,提升產品優勢,打造產業集群的龍頭。注重培育對特色工業園區發展具有先導作用的高技術、高附加值企業,推進與園區主導產業相關的生產性服務業以及相關產業配套發展,推進同業集聚和產業協作。鼓勵產品市場前景好、有一定技術開發能力和有技術創新內在要求,成長性好的企業優先進入特色工業園區。
採取政府引導與市場機制相結合、遷入與遷出相結合,促進同類和上下游企業聚集。要按照特色工業園區規劃要求,實現「兩個轉移」,一是鼓勵不同地區且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企業,逐步向特色工業園區轉移;二是引導市、縣城區內工業企業,按照主導產業方向,利用企業改制、資產重組等機遇,逐步向特色工業園區轉移。對進行異地遷移企業的稅收分成,由原項目所在地和遷入項目的特色工業園區協商解決。建立健全退出機制,嚴格執行國家產業政策,加快淘汰高污染、高耗能企業,積極支持發展循環經濟,對符合國家循環經濟政策的園區和企業,省級節能專項資金要予以傾斜;對已入園的企業,凡是與該園區的特色不符,或者對其主導產業有影響的都要有計劃、有步驟地向所屬特色工業園區轉移,推進園區產業的專業化和特色化。
按政府統一規劃要求,遷入省級特色工業園區的企業,在處置原房地產時,可向房地產所在地稅務機關提出免稅申請,經審核後免徵土地增值稅;繳納房產稅、土地使用稅確有困難且符合條件的,可向地方稅務機關申請減免稅照顧。
十、培育特色品牌,加強宣傳推介力度
充分發揮特色工業園區的輻射效能,把企業品牌、產品品牌和區域品牌、資源品牌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打造具有較大影響和競爭力的特色品牌體系。支持特色工業園區、產業集群申請注冊集體商標或證明商標,重點支持中國棉襪工業園、中國汽車城、中國換熱器城、中國礦泉城、中國醫葯城、長白山葯谷、中國鹿鄉、皇家鹿苑、御用石材、關東木椅第一鎮等一批集體品牌,符合地理標志條件的申請注冊地理標志集體商標或證明商標,鼓勵有關商會、協會、聯合會或其他企業運用行業自律手段和行業組織影響力保護地理標志,加大境外維權力度。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鼓勵特色工業園區內企業使用區域品牌、資源品牌,共創品牌,同享收益。
加強特色工業園區宣傳推介工作,提高園區產業、企業、產品和品牌的知名度。要建立 「吉林省特色工業園區」網站,統一打造全省特色工業園區對外宣傳、項目招商、產品銷售、品牌推介、信息發布的網路平台,省工信廳具體負責網站的前期投入和設計製作。要加強對特色工業園區、區域品牌、資源品牌的新聞宣傳和廣告宣傳,在全省的機場、火車站、標志性建築、主要公路入口處的廣告牌位置及其價格方面,給予優先權和優惠。
十一、加大扶持力度,重點打造省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
省政府認定一批符合新型工業化要求,產業特色鮮明、產業聚集度高、專業化協作配套能力強、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省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省工信廳按照國家工信部的相關要求,以特色工業園區為基礎,制定省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創建的具體條件和評審標准,省政府給予命名。要結合省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創建,對在國家或省級開發區、工業集中區外的貢獻突出、拉動作用明顯的特色工業園區,專門研究制定優惠政策,給予重點扶持。對重點特色工業園區所需土地年度利用指標,優先予以保證。對我省支柱、優勢產業,如汽車、軌道客車、石化、農產品加工、電子信息、鋼鐵、碳纖維等產業的省級特色工業園區,要逐步制定差別化的專項政策措施,實行分類指導和重點培育。
為支持全省特色工業園區的發展,各級政府要加大對特色工業園區的投入,主要用於扶持省級特色工業園區的公共平台建設。省級企業技術改造與結構調整、產學研聯合、資源節約利用、創業投資引導、企業信息化、中小企業發展等專項資金,在同等條件下優先向省級特色工業園區傾斜。
十二、強化組織領導,推進管理創新
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要高度重視特色工業園區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搞好服務協調。省工信廳和省經合局負責全省特色工業園區建設與發展,省直相關部門要從全局出發,積極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進特色工業園區快速發展。各市 (州)、縣 (市)要加快建立健全指導、協調工作機制,加強對特色工業園區規劃、建設和管理的組織和領導。
積極推進特色工業園區管理體制創新。特色工業園區的管理和服務,對各級政府來說是一個新生事物,對特色工業園區管理機構、管理體制和管理模式不能一刀切,鼓勵和支持以市場為導向,創新園區管理體制。要根據各自的不同特點,大膽探索,勇於實踐,用改革的方法解決好發展中遇到的問題。把握服務取向,把做大做強特色工業園區的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

閱讀全文

與工業園區如何服務民營企業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改裝家用汽車床 瀏覽:998
安徽工業卷軸紙哪裡有 瀏覽:470
工業壓力管道需要什麼資料 瀏覽:847
奧迪q8點煙保險在哪裡 瀏覽:406
奧迪25v6和20t哪個貴 瀏覽:841
汽車後備箱如何從內打開 瀏覽:408
工業機器人如何發展新行業 瀏覽:467
工業電表直通怎麼接線 瀏覽:449
奧迪什麼車有面子又便宜 瀏覽:191
南京中央門汽車站怎麼去 瀏覽:313
怎麼樣換汽車輪胎 瀏覽:719
汽車架生產出來多久組裝 瀏覽:92
2020年核工業退休能拿多少錢 瀏覽:82
怎麼分汽車級別 瀏覽:220
奧迪r350油耗多少 瀏覽:397
寶馬撞保時捷哪個小區 瀏覽:304
武漢核工業局在什麼地方 瀏覽:541
廣漢到蒼溪汽車要多少錢 瀏覽:116
門把手有線的賓士怎麼拆 瀏覽:578
奧迪a6l選擇哪個配置 瀏覽: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