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工業互聯時代如何打造矽谷

工業互聯時代如何打造矽谷

發布時間:2022-11-17 09:00:59

① 浪潮之巔-世界上只有一個矽谷

舊金山灣區從領導世界半導體工業開始,擴大到領導整個 科技 工業。從此,這里有了一個新的名稱一—矽谷。

從狹義上講,矽谷是以舊金山灣區聖塔克拉拉縣為中心,從舊金山市以南一直到包括聖荷西市在內的地區。從廣義上講,矽谷包括舊金山市本身和舊金山灣東岸奧克蘭市在內更廣闊的地區,也稱為大矽谷地區。2017年,包括舊金山市和奧克蘭市在內的大矽谷地區,易然人口只佔美國的2%左右,GDP卻佔了整個美國的5%。

舊金山灣區全年的氣溫基本維持在15一28 ,可以說是四季如春,是世界上最宜居的地方之一。全球只有五個面積不大的地區具有這種氣候,它們總共只佔地球陸地面積的2%而已。

矽谷舒適宜人的氣候,確實容易吸引人才留在那裡。

來自斯坦福的人,會將矽谷的奇跡歸功於這里有斯坦福大學,因為它源源不斷地向矽谷輸送新技術和優秀人才,甚至直接孕育出引領後一代技術浪潮的新公司。

矽谷的成功帶來了斯坦福的成功,因為在矽谷誕生前的60多年裡,斯坦福只能算是美國的一所二流大學,在矽谷繁榮之後,世界一流的學者和有志的年輕人才來到斯坦福大學。

從過去到今天,人們羨慕矽谷,想到矽谷去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矽谷有風險投資。簡單地講它是創業的催化劑。

矽谷並不是一個可以照顧創業者的大孵化器,而是一個成王敗寇的地方。

創業正是風險投資資本家們和華爾街所希望看到的。只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創業的 游戲 ,投資者才能有好的項目投資。

每年能有多少公司上市呢?一般不超過30家。也就是說,即便成功地融到錢,最後能夠上市的也不到1%左右,何況更多的公司還融不到錢。

一個創業者要想成功,必須同時具備很多因素。

首先,創始團隊很重要。任何夢想家都不足以成事,因為所有的成功者都是實幹家。

創業者還必須精力過人,熬得住連續幾年每天在簡陋窄小的辦公環境里工作16一20小時的苦日子。他們又必須是多面手,在創業初期親自干所有的臟活累活。

成功的創業者還必須有一個小而精的好團隊,團隊成員之間不計較個人得失,能同甘共苦,否則成則爭功,敗則互相推諉,肯定成不了氣候。在技術上,他們必須有自己的金剛鑽,他們的技術必須是不容易被別人學會和模仿的。

光有好的團隊和技術還遠遠不夠,創業者還要有商業頭腦,而且必須找到一個能盈利的商業模式

找到一個好的商業模式有時比發明一項技術更難,即使最有經驗的風險投資專家在這上面也經常栽跟頭。

為了保證一個起步良好的公司能夠成功,一般風險投資家在投資的同時,還要為公司尋找一位專業的CEO,就是這個目的。

真正具備這些條件已經很不容易了。而一個初創公司的成功,很大程度上還要看外部環境好不好,配套條件是否具備。起步太早,條件不具備,事情自然做不成;而行動得太晚,市場已經太擁擠了,機會也就喪失了。

創業者必須有好運氣,創業成功的關鍵是要有運氣。

對於那些失敗的公司和個人,大家並不關心,甚至沒人知道它們和他們存在過。即使很多曾經輝煌過的公司,像網景公司、SGI公司、太陽公司,也會很快被人遺忘。

嗜血的地方

在矽谷,首先是工作時間超長。在小公司里,尤其是還沒有上市的小公司,大家每周工作七八十小時甚至100小時是很平常的事。

許多人是沒事做耗著不回家,而矽谷大家是有干不完的活。雖然矽谷工程師的薪水比美國同行要多20%左右,其實每小時實際收人要低得多。

公司之間的競爭更激烈。所有人,上至公司高管,下至普通員工,在這樣的緊張環境下都不得不加班加點地工作。

在某公司工作滿一年,拿到股票期權立刻走人,再到第二家、第三家公司。如果說風險投資是通過分散投資來降低成本,那麼很多矽谷雇員則是分散他們的生命來期望有朝一日在一家公司能中上矽谷彩券。

機會均等

矽谷能成為 科技 之都,而目長盛不衰,其中最關鍵的一條是保證機會均等。

和大部分的矽谷公司一樣,Google更相信自己通過面試得到的判斷,而不是簡歷和推薦信,因此招人時總喜歡考一考。

矽谷常常有一個怪現象一一你的下屬可能會在一兩年後成為你的老闆。

帕羅阿圖,人口只有6萬人,從業的律師卻有3000人左右,美國很多著名的律師事務所在那裡都有分支機構。

在矽谷「淘金」,總會不斷產生 科技 新貴,於是就出現了替他們打理財務的生意,今天矽谷地區就成為投資銀行最集中的地區之一。

相比世界其他地方,矽谷不僅機會多,而目相對來講最均等的。盡管這里工作壓力大,競爭激烈,對失敗者很殘酷,但還是不斷有人願意來。近年來(2014一2018年),矽谷地區每年大約有5000人凈流出到美國各州,但是卻又從世界各國各地區凈流人1.7萬——1.8萬人,而目大部分是年輕的專業人士。

矽谷硅含量降低

今天,矽谷最知名的產業是互聯網和通信,離半導體更遠了,在不知不覺中又完成了一次產業的升級轉型。

真正的奧秘

叛逆是矽谷最明顯的特徵,它成為一種文化植根於矽谷的基因。矽谷通過對傳統的不斷顛覆,維持著它的活力。但是,矽谷的叛逆者們所做的是有節制的顛覆行為,他們更多地顯示出建設而不是破壞的特點。

斯坦福是在產品上支持著矽谷的迭代,而伯克利是在精神上維持著矽谷不斷創新。

在任何國家,產生叛逆者不是難事,能夠寬容他們,並且引導他們成為建設者,才是關鍵。

要維持一個地區的發展,當地政府不僅可以扶持一些公司,也可以限制大公司。這種逆向思維是矽谷之外的地區很少有的。

世界各地移民的到來,首先給矽谷地區帶來了多元的文化。而多元文化不僅讓矽谷公司可以吸取各種文化的精華,設計出技術精品,而目讓矽谷公司的產品能夠成為全球化的產品。

在Google,任何產品和服務在推出英語版本的6個月內,必須開發出支持主要亞洲語言和歐洲語言的國際版。

亘古而常青

創新必須依靠技術實力。和Google一樣,基因泰克也是世界上單位辦公面積博士密度最高的公司之一。

身處矽谷的基因泰克則不同,它完全按照IT公司的模式經營,一方面通過股權激勵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不得不面對矽谷地區生活壓力,倒逼公司創造出更高的業績。

矽谷的成功,其實是信息時代對工業時代的顛覆,這種顛覆是全方位的,從企業制度、資金來源、利潤分配,到人與人的關系,當然,這一切的變化都是圍繞創新這個亘古不變的主題展開的,這也正是保障矽谷的創造力長盛不衰的原因。

矽谷大事記

1951 斯坦福大學把閑置土地租給惠普、柯達等公司,矽谷的前身斯坦福工業園開始建立。

1957 「八叛徒」在矽谷創立仙童半導體公司,矽谷從此得名,半導體產業在矽谷興起。

1969 矽谷的SRI研究中心成為早期互聯網雛形的四個節點之一。

1972 風險投資公司KPCB在沙丘路成立,風險投資公司從此在矽谷快速發展。

1995 互聯網泡沫在矽谷興起。

2001 互聯網泡沫破碎,成千上萬的矽谷公司破產,矽谷進入發展低谷。

2003 特斯拉公司在矽谷成立,次年馬斯克投資這家公司並擔任CEO,2010年該公司上市。

2004 隨著Google的上市,矽谷再度繁榮,直到今天。

2008 矽谷在世界金融危機中幾乎未受影響,Facebook和Twitter等公司帶動矽谷進一步往互聯網和軟體轉型。

2012 著名的互聯網2.0公司Facebook上市。

2015 基於移動互聯網的打車公司優步(不包含其中國業務)在最新一輪融資中估值625億美元,不僅成為全球最值錢的(有估值的)未上市 科技 公司,而目成為美國所有和交通相關的行業中價值最高的公司。

2019 5月,優步在納斯達克上市,首日破發,市值為700億美元左右。

附錄 矽谷著名公司

Adobe 博通(Broadcom) 英特爾 Salesforce AMD 思科

Intuit 閃迪 安捷倫 eBay Juniper Networks 賽門鐵克

Airbnb Facebook 國家半導體 特斯拉 AMD 基因泰克

英偉達 推特 蘋果 Google 奈飛 雅虎 應用材料

惠普 甲骨文 優步

#頭號周刊# #真實力 任我型#

② 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國工業互聯網模式正在輸出海外

(圖片來自中國政府網)

所以,總理在這次參觀的致辭中提到,海爾並購FPA後,不僅在澳新市場和中國市場發展很好,給雙方都帶來了好處;而且一起攜手合作,向第三方市場北美和歐洲市場進行拓展,也給第三方市場的消費者帶來了利益,實際上是一種多方多贏的國際商務模式。

更為重要的是,在全球保護主義抬頭的趨勢之下,國內製造業企業已經有能力全球布局,在別人的企業都在逐漸收縮的時候,中國工業互聯網模式需要開展一輪全球擴張,以此確定這一輪工業革命中的地位。

作者:深幾度,轉載請保留版權內容。

③ 美國矽谷是如何成為計算機王國的

2006年矽谷總共有225,300個高技術職位。以高技術從業人員的密度而論,矽谷居美國之首,每1000個在私營企業工作的人里有285.9人從事高科技業。高技術職位的平均年薪亦居美國之首,達到144800美元。2008年矽穀人均GDP達到83000美元,居全美第一。矽谷的GDP佔美國總GDP的5%,而人口不到全國的1%。

矽谷是美國高科技人才的集中地,更是美國信息產業人才的集中地,在矽谷,集結著美國各地和世界各國的科技人員達100萬以上,美國科學院院士在矽谷任職的就有近千人,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就達30多人。矽谷是美國青年心馳神往的聖地,也是世界各國留學生的競技場和淘金場。在矽谷,一般公司都實行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和生產營銷三位一體的經營機制,高學歷的專業科技人員往往占公司員工的80%以上。矽谷的科技人員大都是來自世界各地的佼佼者,他們不僅母語和膚色不同,文化背景和生活習俗也各有所異,所學專業和特長也不一樣。如此一批科技專家聚在一起,必然思維活躍,互相切磋中很容易迸發出創新的火花。矽谷高新技術公司的創立和資金投入方興未艾,仍然呈現出發展的趨勢。

④ 美國矽谷的形成條件

形成原因

1.早期無線電和軍事技術的基礎 舊金山灣區在很早就是美國海軍的研發基地。1909年,美國第一個有固定節目時間的廣播電台在聖何塞誕生。1933年,森尼維爾 (Sunnyvale) 空軍基地(後來改名為墨菲飛機場)成為美國海軍飛艇的基地。在基地周圍開始出現一些為海軍服務的技術公司。二戰後,海軍將西海岸的業務移往加州南部的聖迭戈,國家航天委員會(美國航天局 NASA 的前身)將墨菲飛機場 (Moffett Field) 的一部分用於航天方面的研究。為航天服務的公司開始出現,包括後來著名的洛克希德公司 (Lockheed)。

2.斯坦福工業園 (Stanford Instrial Park) 二戰結束後,美國的大學迴流的學生驟增。為滿足財務需求,同時給畢業生提供就業機會,斯坦福大學採納Frederick Terman的建議開辟工業園,允許高技術公司租用其地作為辦公用地。最早入駐的公司是1930年代由斯坦福畢業生創辦的瓦里安公司 (Varian Associates)。Terman 同時為民用技術的初創企業提供風險資本。惠普公司是最成功的例子之一。在1990年代中期,柯達公司和通用電氣公司也在工業園駐有研究機構,斯坦福工業園逐步成為技術中心。

3.硅晶體管 1956年,晶體管的發明人威廉·肖克利 (William Shockley) 在斯坦福大學南邊的山景城創立肖克利半導體實驗室。1957年,肖克利決定停止對硅晶體管的研究。當時公司的八位工程師出走成立了仙童 (Fairchild) 半導體公司,稱為「八叛逆」。「八叛逆」里的諾伊斯和摩爾後來創辦了英特爾 (Intel) 公司。在仙童工作過的人中,斯波克後來成為國民半導體公司的CEO,另一位桑德斯則創辦了AMD公司。

4.風險資本 (Venture Capital) 從1972年第一家風險資本在緊挨斯坦福的 Sand Hill 路落戶,風險資本極大促進了矽谷的成長。1980年蘋果公司的上市吸引了更多風險資本來到矽谷。Sand Hill 在矽谷成為風險資本的代名詞。

5.軟體產業興起 除了半導體工業,矽谷同時以軟體產業和互聯網服務產業著稱。施樂公司在Palo Alto的研究中心在OOP(面向對象的編程),GUI(圖形界面),乙太網和激光列印機等領域都有開創性的貢獻。現今的許多著名企業都得益於施樂公司的研究,例如蘋果和微軟先後將 GUI 用於各自的操作系統,而思科公司的創立源自將眾多網路協議在斯坦福校園網內自由傳送的想法。

⑤ 美國矽谷形成的原因

1.矽谷的誕生離不開美國的整體環境。綜合來看,美國的教育非常發達,能夠為創新提供足夠的新技術和源源不斷的研發型人才;國家法制健全,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創新型的小公司不用擔心自己的專利和模式被大公司剽竊;美國文化中有很重的英雄情結,人們敢於釋放夢想,相信這個制度能夠讓平凡人成功,不會有太多的後顧之憂;美國是移民國家,使得它的文化多元化程度高,包容性非常強,人們不怕失敗,社會包容失敗。這些都是創新、創業必須要求的環境條件和人文品質。
2.美國有非常發達的航空交通網和成本很低的公路運輸網,使得經濟發展所需的要素能夠在全美國自由而內充分的流動。這樣一個環境,使得美國能夠在全國形成合理的產業分工,而在局部地區形成足夠的產業集聚效應。比如,在全美范圍內有紐約無可爭議的金融中心,波士頓地區生物產業的集聚,德州地區有電器、石油裝備製造業的集聚,矽谷地區的IT、TMT產業的集聚,洛杉磯星光熠熠的文化娛樂產業的集聚。矽谷單獨看是一個有充分集聚效應的產業區,放在整個美國看又是美國整體經濟環境中有機的一環。

3.我們也要考慮矽谷這個地區的個性因素。矽谷最初的發展是因為斯坦福這個高校,而斯坦福又是一個產學研結合的最好高校之一。實際上,斯坦福之所以產學研的工作做得好,還是因為當年學校經費緊張,而其創始人斯坦福先生的遺囑規定「永遠不許賣出學校土地」,逼得管理層沒有辦法了,拚命在學校的技術轉化和土地出租上動腦筋。這才形成了最初的「高校產業園區+高校技術轉化」的發展模式,形成了矽谷的雛形。這樣的發展方式使得矽谷在技術創新中,起步就領先,一路領先,建立了強大品牌和吸引力,現在已經形成了強烈的馬太效應,短時期內其他地區沒法與之比肩。
4.另一個顯著特點就是人口都是「移民」而來。最初,美國西部的淘金熱潮,把東部一批最富冒險精神的美國人吸引到了舊金山。盡管這部分人大部分是失敗了,但是他們的冒險精神和開拓的勇氣傳承了下來。隨著時代的推移,西部又成為了大量東歐移民、中國移民、印度移民的主要落腳點和聚集地。這些人的到來,給矽谷帶來了勤奮的氣質和更加多元化,更加包容的文化氛圍。這些獨特的精神氣質使得矽谷地區自然成為了創新和創業的樂土。
5.矽谷自身非常幸運的一點是,它正好趕上了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技術革命的「風口」。隨著上世紀70年代微處理的發展,電腦的體積進行了大幅度縮小,這個技術把世界帶進了「網路時代」。而矽谷當時在研發能力儲備上和技術路徑選擇上,又全力以赴的向這個路徑發展。既可以說是斯坦福的技術和矽谷的產業引領著這個時代,也可以說是這個全新的時代成就了矽谷的輝煌!微型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網路時代的到來是人類歷史上的必然,但是這個技術在矽谷形成集群產業還是具有一定的偶然性的,這和矽谷的硬體條件有重要的關系,但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矽谷自身的幸運。

⑥ 重新認識矽谷(中篇)

上篇文章中提高矽谷模式難以復制,對於原因也是眾說紛紜,先看看目前關於矽谷流行的各種說法,這些說法有的有道理,但是不完備;有些則與事實相反。

矽谷的氣候屬於地中海式氣候,不像大部分陸地地區那樣一年有四級,這里只有兩季——旱季和雨季。從每年的10月開始,到第二年的4月,會斷斷續續下半年雨,但是晴天依然能佔到全年大約三分之二的時間。而從4月到10月,這里每天都是陽光明媚。舊金山灣區全年的氣候基本維持在15-28℃,可以說四季如春,是世界上最宜居住的地方之一。

矽谷之所以能夠長盛不衰,要歸功於斯坦福大學,它源源不斷地向矽谷輸送新技術和優秀人才,甚至直接孕育出引領後一代技術浪潮的新公司。

風險投資對於創業是絕對必須的,對於一個地區的長期繁榮也是有幫助的。

很多地區的經濟興起和政府的扶持有關。

保護知識產權一直被認為有利於鼓勵發明創造和促進科技發展。

雖然氣候的因素、斯坦福的貢獻、風險投資的作用都對矽谷的成功有幫助,但是它們遠不像一些媒體報道的那樣,是促成矽谷成功的決定性因素,而政府的扶持和對支持產權的保護則與矽谷的成功基本無關。因此,矽谷的成功 一定有其更深層更為本質的原因,而要弄清這些,必須先從矽谷的誕生和發展說起。

1777年,西班牙人在舊金山南端的San Jose建立了定居點,矽谷地區的地名大多來自西班牙語。傳統的「美國人」勢力在舊金山灣區並不強,這是後來矽谷地區能形成多元文化的一個重要原因。

一個地區的發展常常源於一些看似偶然的因素,矽谷的起源也是如此。中國有句古話,成功需要天時地利人和。

1952年,IBM公司決定在西海岸建立一個實驗室,給灣區帶來了大量高層次的科技人才,尤其是計算機領域的人才。

斯坦福夫婦的遺囑規定學校永遠不得出售土地,特曼仔細研究後發現裡面並沒有限制大學對外長期出租土地,於是他提出了一個解決財務危機的辦法——建立一個科技園,對外長期出租土地。

1957年9月18日,諾伊斯等八人向肖克利提交了辭職報告,肖克利稱他們為Traitorous Eight.「叛徒」這個詞在矽谷的文化中成了褒義詞,它代表著一種叛逆傳統的創業精神。這種精神不僅締造了矽谷的傳奇,而且激勵著矽谷的幾代人不斷調整傳統,勇於開拓未來。

IBM公司恰巧在計算機技術剛剛開始起步時就在美國西海岸開設了研發中心,讓舊金山灣區佔到了天時;而當時在全球氣候最好的地方居然空著幾十平方公里的土地,可以提供給未來的新技術公司使用,又佔到了地利;一個諾貝爾獎獲得者靠自己的名氣聚攏了一批世界上最優秀的技術人才,然後又把他們趕出去辦了公司,又為灣區日後成為矽谷准備好了人的因素。

大量公司入駐、仙童公司的誕生、集成電路的發明、嬉皮士的興起以及各國移民的湧入,使得舊金山灣區出現了歷史上空前的繁榮。迄今為止,矽谷的發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在矽谷發展的第一個階段,仙童公司起到了重大作用,它首先給矽谷的發展定下來基調,就是不以那些政府支持的國防、軍工和政府大系統為矽谷地區的主要產業,而是生成世界上每一個人、每一個行業都要用到的半導體。第二個作用不僅在於通過百花齊放的方式,讓整個矽谷地區受益於半導體產業,而且通過派生出來的風險投資,為矽谷今後的轉型做好了資金和人才的准備工作。

從20世紀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末,在這個階段,傳統軟體業興起。第二個階段是20世紀90年代,即互聯網爆炸式發展的時期。全世界第一個得益於互聯網發展的大型跨國公司是矽谷的思科公司,它從成立到上市只用了6年,還創造了許多股市上的神話。思科之後,各種互聯網公司如雨後春筍般在矽谷誕生,然後上市。90年代後期,在矽谷最熱門的選擇是自己辦公司,其次是到雅虎等互聯網公司工作,最後才是去IBM、惠普和蘋果等大公司。

互聯網帶來的商業效率的提升以及資本的導向,加速了淘汰過程。當然,公司勝出的速度也同樣很快,當某個行業里一旦有一個公司開始勝出,它就會以極快的速度開始通吃市場,成為大型跨國公司,這便成為了矽谷的一大特點。

在矽谷3.0時代,盡管那裡的各種成本不斷上升,但是在矽谷,無論是大公司還是小公司,都在全球范圍內保持了極強的競爭力,因為它們有很強的創造力和非常靈活的管理方式,這一切,讓矽谷繼續保持常青。

從矽谷的誕生和發展,我們可以看到它在時間和空間上與美國乃至世界其他工業化地區的巨大差異。從時間上講,它崛起於工業時代的後期,具體是二戰以後。矽谷從一開始就跳過了工業時代的很多過程,是一個按照信息時代的特徵建立起來的產業中心,比如特殊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從地理條件上看,它也擁有世界其他地區所不具備的特性,比如多元文化、對外來事物的包容。

矽谷對叛逆的寬容是有選擇性的,它寬容能夠帶來技術進步的叛逆,而簡單的抄襲則不在被寬容之列。前者為N+1型叛逆,也就是能在原來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反觀10年前國內一些從原有公司里派生出來的新公司,很多不過是技術骨幹以及掌握了市場資源的銷售人員簡單重復原公司的業務,然後通過價格戰與原公司進行低層次競爭,也就是山寨出來的產品,會降低整個行業的利潤,對技術進步和地區的產業升級,沒什麼幫助。

靠著多元文化,矽谷就像一個黑洞,不斷地從全世界吸引優秀人才。很多公司和矽谷公司競爭時感覺很吃力,因為它們其實不是在跟哪個國家的公司競爭,而是在和全世界競爭。

財富是創造出來的,而要創造財富就必須把財富給予那些有前途的行業,那些偉大的公司和那些追求卓越的人。從長遠來講,只有創造出更多的財富才是消除貧困的最好辦法。矽谷地區雖然人員流動非常大, 暫時失去工作是經常發生的事情,但是整體上社會安定,經濟繁榮,因為它拒絕平庸,創造著越來越多的財富。

叛逆和寬容、多元文化和拒絕平庸,這些都是矽谷最高層面的本質特徵,它們從根本上保障了矽谷的成功。而在下一個層面,即具體到商業、投資、企業管理和發展規劃上,矽谷地區也有著很多世界其他地區不具備的方法論和價值觀,這些企業文化和情懷,揭示了矽谷成功奧秘的另一面。

1)寬容失敗的文化:矽谷地區對失敗的寬容不僅僅體現在對創業的態度上,而且體現在公司內部對項目失敗的寬容。蘋果和Google等公司,內部會同時開展很多項目,而外界看到的產品數量卻非常有限,因為大部分都夭折了,但是Google從來沒有出現過因為花掉了公司很多錢、很多資源而項目不成功走人的情況。

2)工程師文化:反映的是矽谷公司在管理和做事方法論等方方面面的特點,而不僅僅是收入。

3)不迷信權威

4)扁平式管理

5)世界的情懷

是否能幫助全世界的人,以及是否具有革命性的突破。

矽谷的神奇之處不在於產生了多少GDP,而在於不斷地引領世界科技發展的潮流,不斷地產生出偉大的公司,並因此而改變了人類的生活。要做到這一點,首先需要具有世界的情懷。一家公司不能完全以盈利為目的,還要有夢想。當然,光有夢想還不夠,還需要有足夠的勇氣,能不斷挑戰權威,挑戰極限。

做出偉大的事業,不是一兩人能夠辦到的,需要很多人相互合作,共同努力,因此在企業中人和人之間的關系就不能再是那種簡單的僱傭和被僱傭關系,或者層級分明的上下屬關系,而是建立在現代商業制度之上的契約關系。參與一項事業的所有人,不論職級高低,資歷深淺,都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的聚集到一起,他們之間彼此通過一種契約將利益捆綁在一起。

矽谷的文化與管理,有著和其他地區不一樣的科學基礎和方法論。且看下篇↓↓↓

⑦ 如何實現工業互聯網產業

一、錨定細分市場

我認為,對於工業互聯網企業來說,並不是什麼行業都應該涉足的,目前有些工業互聯網企業,尤其是雙跨企業,動輒就說自己做了幾十個行業,賦能了很多用戶,其實,我覺得對於一個初創行業和初創企業來說,不宜做的行業過多,而應該是在不涉及過多行業的情況下,每個行業做深做透,也就是說,評價一個好的工業互聯網企業的一個指標是,哪怕只做了幾個行業,但是每個行業都做了幾十個客戶,這樣才是真正的有效行業應用。

之所以開展直銷模式,是因為對於任何一個新興行業來說,沒有什麼比直接面對客戶更直接有效的方式了,客戶前期了解你的方式只有和你面對面的方式,其他的方式都是不合適的,很難想像能有人比你更能夠說清楚你的新體系、新架構和新技術。

對於工業互聯網行業也一樣,企業只有不斷地去通過直銷面對客戶,才能前期讓客戶盡早的了解你的產品體系和服務內容,通過不斷地市場積累,慢慢的磨合自己的產品,打造自己的品牌,再融合各類其他的產品,才能順利站穩腳跟,走向主流。

⑧ 美國矽谷簡介

矽谷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北部的大都會區舊金山灣區南面,是高科技事業雲集的聖塔克拉拉谷的別稱。 矽谷最早是研究和生產以硅為基礎的半導體晶元的地方,因此得名。

矽谷是當今電子工業和計算機業的王國,矽谷是世界高新技術創新和發展的開創者和中心,該地區的風險投資佔全美風險投資總額的三分之一,矽谷的計算機公司已經發展到大約1500家。

矽谷的主要部分位於舊金山半島南端的聖塔克拉拉縣,主要包括該縣下屬的從帕羅奧多市到縣府聖何塞市一段長約25英里的谷地。

矽谷以高新技術中小公司群為基礎,同時擁有谷歌、Facebook、惠普、英特爾、蘋果公司、思科、英偉達、甲骨文、特斯拉、雅虎等大公司。

(8)工業互聯時代如何打造矽谷擴展閱讀:

矽谷是美國高科技人才的集中地,更是美國信息產業人才的集中地,在矽谷,集結著美國各地和世界各國的科技人員達100萬以上,美國科學院院士在矽谷任職的就有近千人,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就達30多人。

矽谷附近的大學包括:

1、斯坦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

2、聖塔克拉拉大學(Santa Clara University)

3、聖何塞州立大學(San Jose State University)

4、卡內基梅隆大學西海岸校區(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West Coast Campus)

矽谷擁有大大小小電子工業公司達10000家以上,他們所生產的半導體集成電路和電子計算機約佔全美1/3和1/6。80年代後,隨著生物、空間、海洋、通訊、能源材料等新興技術的研究機構在該地區紛紛出現,矽谷成為美國高新技術的搖籃、世界各國高科技聚集區的代名詞。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矽谷

⑨ 矽谷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優勢條件有什麼

一共六條,並有解釋:x0dx0ax0dx0a一、地理位置優越,環境優美。矽谷位於舊金山市東南部,背靠太平洋海岸山脈,面對舊金山灣。x0dx0a二、氣候宜人。這里屬於地中海氣候,接近溫帶海洋性氣候區,溫暖濕潤。x0dx0a三、交通便捷。「矽谷」臨近舊金山航空港,並有高速公路貫穿全境。x0dx0a四、全世界的人才高地。「矽谷」集聚了大量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知識和技術的密集程度居美國首位。其中斯坦福大學在矽谷崛起早期起了關鍵作用,並提供了第一個科研工業區的地盤。現在斯坦福大學在基礎研究放面對矽谷的貢獻仍然重要。x0dx0a五、市場穩定。長期以來,美國國防部一直維持著對矽谷半導體元件穩定的定貨量,訂貨額一度占矽谷總產值40%。x0dx0a六、創新環境和創新文化。矽谷文化廣泛的包容性及其推崇創業、寬容失敗、鼓勵冒險的社會文化觀念,也極大地激發人們的創新和奮斗精神,為「矽谷」企業注入了強大的活力。x0dx0ax0dx0a矽谷一微電子工業為主導,集中數千家電子工業企業,是美國乃至世界電子工業中心。微電子工業是電子工業的技術基礎,因而成為高技術中的最高技術。矽谷的沒一向重要發明都會影響到全世界的電子工業發展。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世界電子工業更新換代的新產品、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幾乎都出自矽谷。

⑩ 矽谷的由來與發展

      出於好奇,自從來到舊金山的那天起,我就有意識的對宇航工作的矽谷(包括矽谷名字的由來和矽谷不同尋常的發展經歷)進行了一些比較深入地了解和探究!

      我所認知的矽谷,實際上是美國高科技產業雲集的地方,地處加州舊金山灣區南部聖塔克拉拉谷中,因這里是最早研究、設計和生產以硅為基礎的半導體晶元的地方,故而稱之為矽谷!

      然而現在的矽谷,完全是以其附近的一些具有雄厚科研力量的美國一流大學斯坦福、伯克利和加州理工大學等世界名校為依託,以高科技的中小公司群為基礎,以蘋果、英特爾、惠普、思科、朗訊、英偉達等大公司標志,融科學技術、生產管理為一體,龐大的美國乃至世界電子科技含互聯網創業的高地!

      在我認識了解矽谷的過程中,比較容易獲得了一些數據資料。資料顯示,矽谷現在擁有大大小小的電子公司達10000家以上,矽谷所生產的半導體集成電路計算機,約佔全美的三分之一,80年代後,隨著生物、空間、海洋通訊、能源材料等新興技術研究機構在矽谷出現,矽谷已經成為美國高新技術的搖籃。

    「允許失敗,崇尚競爭,平等開放」是矽谷科技公司和創業公司的共同理念,這個理念,加上矽谷天然優質的自然和社會因素,使得矽谷自然成為了美國乃至世界創業者的搖籃,從而使得矽谷高科技創業如雨後春筍,呈現出一派繁榮景象。

      一言蔽以之,矽谷的高科技創業能夠火起來,一方面是源於矽谷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優美的環境,源於矽谷宜人的氣候和便利的交通;另一方面也是源於矽谷有良好的創新環境和創新文化,源於矽谷是名符其實的人才高地。那麼,矽谷是怎樣起源與發展的呢?我們不妨追溯一下矽谷的歷史。

      美國舊金山矽谷這個地方,原來是美國海軍的一個工作站點,19世紀中葉,美國海軍的研究基地就設在這里,除基地之外,周圍都是大片大片的農田,據說這些大片的農田特別盛產大櫻桃。後來,美國海軍的大部分研究機構,也都陸續搬到了這里,使這里成為了美國航空航天高技術企業的密集區。

      資料顯示,當時矽谷附近的大學里,包括斯坦福大學還沒有民用高科技企業,學生畢業後都去美國東部尋求發展,當時斯坦福大學的一位才華橫溢的教授Ferman,發現了這一點,於是他在大學里選擇了一塊很大的空地,用於不動產的發展,並設立了一些方案,來鼓勵學生們在當地發展他們的創業投資事業。

      在Ferman教授的指導下,他的兩個學生一個叫威廉·休利特,一個叫戴維·帕卡德,在一個車庫里憑著538美元,建立了與海軍沒有任何關系的高科技公司—惠普公司。目前,惠普公司已經是世界上頗負盛名的電子行業的佼佼者!這個車庫現在已經成為矽谷發展的一個見證了,被美國的加州政府公布為矽谷發源地,屆時成了矽谷參觀旅遊的一個重要景點。

      到了 1951年,這位教授又有了一個更大的構想,那就是在此地成立了斯坦福研究園區。這是第一個建在大學附近的高科技工業園區,也是美國最早的高科技企業創業的一個園區。他把園區里一些較小的工業建築以低價租金租給了一些小的科技公司。這些小的科技公司當時並不為人所知。但現在這些小的科技公司,卻成了矽谷今天重要的技術誕生地。

      園區最初開業的時候只有幾家公司安家在此,後來公司越來越多,他們不但應用大學最新的科技,同時又租用學校的土地,這些地租成為了斯坦福大學的主要的經費來源,從而使斯坦福大學不斷地興旺發達起來。

      正是在這種氛圍下,一個著名的加州人威廉·肖克利搬到了這里,威廉的這次搬家可以稱得上是半導體工業的里程碑。1953年威廉由於與同事的分歧,而離開貝爾實驗室,離婚之後的他,孤身一人回到他獲得科學學士學位的加州理工學院,不久他又搬到了距離母校很近的加州山景城,就是宇航他們現在居住的小區,建立了肖克利半導體實驗室。在這之前,尚未成型的半導體工業,主要集中在美國東部的波士頓和紐約的長島地區。為了公司的發展,肖克利特意從東部召來了8位年輕人,這其中就有諾宜斯、摩爾、斯波克和雷蒙德。

      威廉打算設計一種能夠替代晶體管的元器件來佔領市場,但考慮設計得比簡單晶體管更簡單的問題時難住了他,此時他變得很偏執,他要求對職員進行測謊,並公布了他們的薪金,這些事情惹惱了大家。在1957年,這8位優秀的年輕人集體跳槽,並在一位工業家的資助下成立了仙童公司。

      由於諾宜斯發明了集成電路技術,可以將晶體管安放於一片單晶矽片上,使得仙童公司平步青雲。1965年摩爾總結了集成電路上面晶體管數量上的規律,建立了摩爾定律。

      自此後,跳槽的這種事情在矽谷不斷上演,脫離控制的工程師不斷建立新公司。斯波克和雷蒙德也在不久離開了仙童,自創國民半導體公司,1968年仙童公司的行銷經理桑德斯出走,使世界上出現了超微(AMD)公司,同年諾宜斯、摩爾、葛洛夫又離開了仙童,成立了英特爾公司。今天的英特爾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導體集成電路廠商,佔有80%的市場份額。矽谷裂變式的發展,對於局外人的我無不感到很神奇!當然還有如下更神奇的:

      憑借著投資企業家8萬美元的投資,另外又借貸的25萬美元,兩位同名的好友史蒂夫·喬布斯和斯蒂夫·沃茲尼亞克創立了蘋果公司。喬布斯經營有方,沃茲擅長技術,兩個人優勢互補,使蘋果公司快速發展。在短短幾年之內,成為了計算機業界的領軍和楷模。

      之後隨著計算機的發展,計算機的處理器、計算機軟體和互聯網業的發展,矽谷分化出來越來越多的科技公司,這些公司的發起人都是矽谷里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科技公司中陸續分離跳槽出來的科技人員。這些公司安家在矽谷,使矽谷的科技公司和科技人員更強大、更集中、更密集。

      資料中說,到了2006年,矽谷共有225300個高技術職位,密度居美國之首,平均年薪也居美國之首,達144800美元,2008年矽穀人均GDP83000美元,居全美第一。矽谷成了美國高科技人才,包括信息產業人才的集聚地!此時在矽谷集結著美國各地和世界各國的科技人員達100萬以上。

      宇航和麗輝說,美國科學院院士在矽谷任職的就有近千人,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就有30多人。矽谷是美國青年和世界創業者心馳神往的聖地,也是世界各國留學生的競技場和淘金場。

      我在矽谷資料中了解到,矽谷公司一般都實行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和生產營銷三位一體的經營機制。高學歷的專業人員,往往占公司員工的80%以上,矽谷的科技人員大都是來自世界各地的佼佼者,他們不僅母語和膚色不同,文化背景和生活習俗也各有所異,所學專業和特長也不一樣,如此一批科技思想活躍的專家聚在一起,互相切磋,必然會不斷地迸發出技術創新的火花,這自不必說了。

      有一次我問宇航和麗輝,究竟有多少華人在矽谷中工作?他們也說不清,總之在80年代包括之前,中國人在矽谷公司工作的比較少,自90年代以來,華人在矽谷公司工作的科技人員就越來越多了。中國科大校長朱清時教授,前不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清華、科大和北大理工類畢業生的一半或早或遲的都出去了」,「其中主要是走向美國包括矽谷公司」。

      美國《洛杉磯時報》撰稿人埃弗蘭說:「如果你瀏覽一下矽谷公司的人員名單,就會發現無數的清華畢業生,他們來美國尋求技術上的突破,在互聯網領域大顯身手」,有資料顯示:矽谷現有8000家電子、通訊及軟體公司中,約有2000多家由華人工程師執掌業務要津,而華人員工的總人數已達25萬之多。另據一項調查顯示,五分之一的矽谷工程師具有華人的血統,有約18%的華人擔任著矽谷公司總裁。

      現在,從矽谷出來回國創業的科技人員也很多很多,如網路總裁李彥宏,從矽谷回南通創業,做中國核酸葯業的領軍者,百奧邁克公司的總裁朱遠源,在矽谷公司高層任職,回國轉做投資人的陳宏、朱敏、鄧鋒、謝青,微軟工程師李天放,回國創業14年,想在鄭州建一座矽谷的王為工,現在中信證券任職的原矽谷天堂執行總裁梁正等等。

      有人總結矽谷產業發展時說,矽谷六十年代主導產業是半導體;七十年代主導產業是電子管、晶體管、集成電路;八十年代主導產業主要是計算機及其處理器和計算機軟體,九十年代後主導產業就是互聯網業的發展了。

 

閱讀全文

與工業互聯時代如何打造矽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龍岩新汽車站叫什麼 瀏覽:170
紅色寶馬x6多少錢 瀏覽:939
如何汽車保養延長壽命 瀏覽:317
10款賓士e300是什麼代號 瀏覽:630
賓士gl450機油加多少升 瀏覽:282
汽車頂棚布網更換多少錢 瀏覽:410
台州到巫溪汽車在哪裡買票 瀏覽:259
楚村鎮什麼時候建工業園 瀏覽:29
汽車沒一點電了要充多久 瀏覽:806
汽車門怎麼包 瀏覽:882
如何辨別汽車前擋風玻璃的好壞 瀏覽:133
下陸區黃金山工業園屬於哪個街道 瀏覽:743
奧迪q5l儀表盤怎麼調到地圖 瀏覽:213
奧迪q5水箱怎麼排空氣 瀏覽:316
二手奧迪a4油耗多少 瀏覽:362
佛山南庄有哪些大型工業區 瀏覽:648
工業渦流分選儀多少錢 瀏覽:132
賓士e級壽命一般多少年 瀏覽:581
奧迪和大博是什麼關系 瀏覽:952
汽車大清洗加消毒一般多少錢 瀏覽: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