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工業化完成後用什麼來推動城市化

工業化完成後用什麼來推動城市化

發布時間:2022-11-16 17:16:08

① 為什麼說工業化帶動城市化

工業化與城市化的變動關系,在工業化的不同階段存在著較大差別。理論分析和實證考察表明,在工業化初期,工業發展所形成的聚集效應使工業比重上升對城市化率上升具有直接和較大的帶動作用;而當工業化接近和進入中期階段之後,產業結構轉變和消費結構升級的作用超過了聚集效應的作用,城市化的演進更多地表現為非農產業就業比重上升的拉動。在這個階段,非農產業就業比重的上升明顯快於生產比重的上升,而這主要不是工業而是服務業的就業增長帶動的。也就是說,當工業化演進到較高階段之後,對城市化進程的主導作用逐步由工業轉變為整個非農產業,就業結構的變化也越來越不同於產出結構的變化並起著更大的作用,這使服務業的比重上升對城市化進程產生了更大的影響。

② 城市化與工業化之間的關系

1、工業化是城市化的主要推動力。

據H·納里和M·塞奎因的世界發展模型,初始城市化由工業化推動。在工業化過程中,從事工業生產活動的企業為獲得「聚集的經濟效益」而在地理上趨於集中。

隨之引起區域工業化的提高,帶動了非農產業就業比重相應提高,非農產業就業人口向城市遷移並引起了城市人口比重的提高。工業化進程逐步誘導城市化進程並促進了城市化的發展。

2、城市化發展到一定程度也會促進工業化的發展。

根據經濟發展史,當工業化率、城市化率同處於13%左右的水平以後,人均收入增長使城市居民需求趨向多樣化,工業結構的內部調整無法適應需求的擴大,消費、就業、資本及服務創造的需求就開始拉動第三產業發展。

城市就業人口持續增加、城市規模逐步擴大,為工業發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城市化開始加速並吸引工業企業進一步向城市集中,聚集經濟得到進一步發展,城市化由工業化驅動後又藉助需求拉動促進工業化的發展。

(2)工業化完成後用什麼來推動城市化擴展閱讀:

工業化和城市化互動關系的內在機理

工業化發展引起產業結構的迅速轉變,並通過這種轉變帶動城市化進程。

在這個過程中,表面上是農業人口向城市集聚導致城市化率提高,但實質上與城市化率上升聯系密切的是農業就業向非農業就業這一就業結構的轉變。

正是因為就業結構的工業化和非農化直接帶動了原來的農業人口向城市的遷移和集中。因此,產出結構與就業結構的變動關系,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工業化對城市化的帶動作用。

③ 工業化對城市化的促進作用表現在哪些方面

工業化對城市化的促進作用表現在:(1)工業化過程必然是農村人口減少,城市人口增加,城市數量增加,規模擴大,城市體系不斷完善的過程。
(2)工業化提高了城市的地位,使城市成為社會前進的基地。
(3)工業化使城市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廣泛地滲透到農村,沖擊和破壞農村原有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工業化促進城市化的經濟條件:(1)所謂城市化,是指居住在城鎮的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增長的過程,更確切地說是農業人口向非農業人口轉化並在城市集中的過程。城市化水平(城市化率)通常以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來計算。(2)工業化與城市化是互相促進的關系。一方面,城市化是工業化的結果。工業化本身要求資本、人口和勞動力等資源集中到一定程度,這種集中過程就表現為通常所說的城市化。工業化水平高的國家,其城市化水平也高。
另一方面,城市化又推動了工業化。這是由城市化本身所具有的功能所決定的。城市的主要特徵是集中,集中能產生聚集經濟效益。聚集經濟效益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居民和工業的大量集中產生了市場經濟。②大規模的本地市場能夠減少生產費用。③基礎設施可以集中建設並廣為分享利用,如交通運輸業。④某些工業在地理上集中於一個特定的地區,有利於促進一些輔助性工業的建立,以滿足其進口的需要,也為成品的推銷與運輸提供方便。⑤同類企業在地理上的集中可以使資本、勞動力趨於集中,從而為企業有效的進行資源配置提供便利。⑥有才能的經營家和企業家的集聚也發展起來。⑦城市集中帶來的更廣泛的娛樂、社交、和教育設施可以吸引高級管理人員。⑧在大城市,金融與商業機構條件更為優越。⑨企業的集中可以使工商業者面對面地打交道,增進信任,自由交流思想。⑩地理上的集中可以加強企業的創新動機,促進企業的發展。

④ 工業革命如何推動城市化發展

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1)對生產力的影響:工業革命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迅速發展,使商品經濟最終取代了自然經濟,手工工場過渡到大機器生產的工廠,這是生產力的巨大飛躍。正如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所說的「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 工業革命使社會生產力迅速提高,也說明科學技術就是生產力。(2)對資產階級的影響:工業革命極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為鞏固資產階級革命成果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使資產階級專政建築在社會化的大機器生產和物質財富空前豐富的基礎上,使資本主義方式擴展至世界各地,保證了資本主義完全戰勝封建主義。(3)對階級結構的影響:工業革命使得使用機器生產和現代大工業(工廠制度)逐步代替了工場手工業,資本主義僱傭勞動制度普遍建立起來,引起了社會階級關系的深刻變化,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最終形成。資本家用種種手段,如設法延長工人的工作時間、壓低工人的工資、大量使用廉價的女工和童工,使工人們用自己的勞動和發明所創造的巨大財富,落到資產階級手中,無產階級卻日益貧困,這就使兩大階級的對立和斗爭逐漸明顯和尖銳化了。(4)對全球交通和市場的影響:歐美國家為了促進商品交流,大規模從事交通運輸建設,為了擴大海外殖民掠奪和市場,致力於遠洋運輸網的開拓,逐漸形成了全球性的交通網路,世界市場開始形成。(5)對亞非拉國家的影響:工業革命加速了弱小國家淪為殖民地和附屬國的過程。同時,歐美列強對亞非拉進行殖民掠奪的時候,也不可避免地把歐美先進的工業技術帶到這些地區,使這些國家緩慢地走上了工業化的道路,改變了他們的歷史命運,將其捲入了工業文明的潮流之中。(6)工業革命改變了世界的面貌:它促進了城市化進程,卻引發了工業帶來的交通、污染等問題;另一方面,一些歐美資本主義國家成為工業強國後,以世界為市場,密切世界各地之間的聯系,同時,對外掠奪和傾銷造成了亞非拉許多國家和地區的落後。此外,有學者指出,工業革命在發展生產力、在人同自然作斗爭方面具有劃時代的巨大歷史意義。同時,工業革命後,社會日益分裂和混亂,物慾橫流,金錢第一,物質享受至上成為許多人的生活目標,人剛剛有可能擺脫大自然的桎梏,但又陷入了社會本身纏結的羅網。

⑤ 為什麼在我國實現工業化要加快城鎮化進程

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是加速縣域經濟現代化的需要。工業化帶動城鎮化,城鎮化促進工業化,大力發展二、三產業,可以推動縣域經濟產業結構、就業結構和所有制結構調整,加快縣域經濟產業升級。通過加快農村城鎮化,促使縣域工業從分散逐步集中,形成聚集效應。要堅持工業化與城鎮化同步推進,充分發揮城鎮化與工業化的互動效應,增強城鎮在資源、人才、技術、產業、商品和信息的集聚功能和帶動作用,從而以城鎮為平台,推動工業和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促進經濟不斷走向現代化。

⑥ 為什麼工業化一定會促進城市化進程

城市化一般是指農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的過程。工業化與城市化具有密切的聯系。一般來說,城市化是由工業化來推進的,工業化的過程同時也就是城市化的過程;但另一方面,城市化是工業化的載體,對工業化也有反作用。城市化如能適應工業化發展的要求,則會推動工業化的加速推進。否則,就會延緩甚至阻礙工業化的進程。工業化與城市化之間的關系可形象地稱之為「發動機」與「加速器」的關系。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把兩者結合起來,在推進工業化進程中同步地推進城市化。

⑦ 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關系是什麼

工業化與城市化相輔相成。

工業化與城市化相輔相成。在理解上,這一點沒有特別的困難。工業不同於傳統農業,技術上不靠光合作用,不需要每部機器、每道生產工序都均勻地曬到太陽,所以可以在空間上集中,也需要通過聚集來節約基礎設施的投資。

此外,工業產能大幅度提高之後,產出有了革命性的增長,需要更發達的分配體系,一般也會刺激市場和商業中心的發展。

中國在很長的時期內,推進工業化的難度更大,因為長期以農立國,工業化的資本、技術、人才門檻太高,難以逾越。比較之下,「城市」卻是老早就有了的。發展城市也沒有什麼名堂,似乎工業化之後,城市化自然就會加速。

(7)工業化完成後用什麼來推動城市化擴展閱讀:

工業化是城鎮化、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的動力:

1、工業化是城鎮化發展的基本動力和加速器。

工業生產的集中性和規模化是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這些特徵促進了生產、人口、消費、資金等在城鎮的集中;工業化為城鎮化提供了強大的資金、物質和人才保障。城鎮要發展,離不開工業的支撐。

2、工業化是信息化的源泉,是信息化的前提和基礎。

信息化是工業化過程中生產力不斷發展的結果。信息化是在工業化充分發展的基礎上產生的,是工業化後的必然產物。沒有工業化,就沒有信息化;工業化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對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加,成為信息化發展的內在動力。

工業化對信息化不斷產生新需求促進了信息化的發展;只有工業化發展到一定程度,才具備發展信息產業的必要條件。

⑧ 工業化對城市化的推動作用

推動非農產業向城市轉移,推動人口向城市的集中,推動了人的觀念和生活方式的轉變.
(具體)1農業人口轉變為非農人口;2城市人口增多;3城市用地規模擴大;4城市人口比重增加;5城市化進程加快.

⑨ 推動城市化快速發展的主要因素

人口是一切社會經濟發展的基本因素,對於城市的發展來說也是如此,一般來說城市的發展壯大,往往也就是伴隨著「城市化」的過程。在古代社會,雖然也有一些城市,但是以農業為主的社會階段,人口大量的都被限制在農田附近,而不能進入城市,也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城市化。

現代社會的城市化是指,人口和產業活動在空間上集聚,鄉村地區轉變為城市地區的過程。而要實現人口往城市中聚集,那麼必須要把他們從農業生產中解放出來,也就是需要提高農業生產的生產力,同時這些進入城市的人也必須要在城市中找到工作崗位,才能在城市中生存下來,也就是說城市需要為遷入城市的人口提供就業崗位。在工業革命早期,就業崗位的提供主要是由工業企業,也就是工廠來提供的,因此「工業化」是推動城市化的動力之一。

北京和天津

而當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工業化基本完成之後,推動城市化的主要動力轉為了「第三產業」,也就是由服務業來給進入城市的人們提供大量就業崗位。如果城市提供的就業崗位較少,而進入城市的人口較多,那麼必定有人找不到工作崗位,從而出現「虛假城市化」;反之,如果城市就業崗位較多,而由於基礎設施等原因,人口難以進入城市,就會出現「滯後城市化」。

上海

我國的城市化進程比較晚,大規模的城市化開始於改革開放以後,在我國城市化的初期,由於城市化水平較低,所以大中小城市對於人口都有很強的吸引力,幾乎所有城市都能夠快速的發展,離開農村進城,是當時人們的美好願望。到了2018年,我國城市化水平已經接近60%,已經處於城市化的中後期,將來可以進入城市的人口已經不多了,所以並不是所有城市都能夠繼續擴張了,這兩年我國許多城市已經開始了對人口的爭奪,因為人口的持續流入,是一個城市繁榮發展的保證。

⑩ 推動城市化的主要動力是什麼城市地理學

推動城市化的主要動力是動態城市地理學。

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環境,例如:通過平整土地、修建水利設施、綠化環境等措施,使得環境向著有利於提高人們生活水平和促進社會發展的方向轉變,降低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壓力。

作為區域發展的經濟中心,能帶動區域經濟發展,而區域經濟水平的提高又促進城市的發展;促使生產方式、聚落形態、生活方式、價值觀等的變化。

(10)工業化完成後用什麼來推動城市化擴展閱讀:

城市能夠創造出比較多的就業機會,大量吸收農村剩餘人口。勞動力從第一產業向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第四產業逐漸轉移。

城市化過程能夠卓有成效地帶動廣大農村的發展,有利於改善地區產業結構,城市化有助於提高工業生產的效率,工業化使城市化獲得持續推進的動力。

科學技術的進步和信息化的推進,使現代化大城市成為主要的科技創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進而提高區域的整體發展水平。

閱讀全文

與工業化完成後用什麼來推動城市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寶馬汽車底裙颳了怎麼修 瀏覽:219
上海工業清洗怎麼選擇 瀏覽:1
賓士420的架子號在哪裡 瀏覽:299
11年寶馬雙r多少錢 瀏覽:944
汽車的油箱是長什麼樣的 瀏覽:892
汽車如何看車輛批次 瀏覽:415
科技工業局什麼級別 瀏覽:418
寶馬x3哪個能代替n擋 瀏覽:707
賓士gle三排座椅如何放倒 瀏覽:63
德國重工業基地如何改善 瀏覽:960
扣北京賓士標志要用什麼洗 瀏覽:899
工業粉塵排放如何去審核 瀏覽:607
賓士鑰匙復制晶元多少錢 瀏覽:681
工業酶混合塵是什麼 瀏覽:641
個人投資工業產值怎麼計算 瀏覽:120
工業園區商標注冊如何辦理 瀏覽:88
賓士ss是什麼車 瀏覽:10
奧迪a四新車保險價位是多少 瀏覽:109
工業金屬小鍵盤哪裡好 瀏覽:372
汽車門布內飾怎麼改 瀏覽: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