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彼得聖堡港口是什麼工業區

彼得聖堡港口是什麼工業區

發布時間:2022-11-16 14:57:42

㈠ 聖彼德堡和彼德堡有什麼區別嗎

聖彼得堡和彼得堡是一個地方
聖彼得堡
聖彼得堡始聖彼得堡始建於1703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因是俄國皇帝彼得大帝所建,故稱聖彼得堡。1712年,聖彼得堡成為俄國首都。其後200餘年,它始終是俄羅斯帝國的心臟。
1914年前稱聖彼得堡(Sankt Pitersburkh,Sankt Peterburg),1914-1924年稱彼得格勒(Petrograd),1924-1991年名列寧格勒(Leningrad),1991年復稱聖彼得堡(Saint Petersburg)。俄羅斯的第二大城市和重要港口。在聖彼得堡市內有世界第三大教堂—聖埃薩大教堂又稱伊薩基輔大教堂,這教堂始建於1858年,歷時40年之久才能竣工,內部以墨綠色大理石裝飾,天花壁畫是用十四種不同寶石鑲成,祭壇前之聖像全部用鍍金鑲成,是個不可多得的觀光勝地。

彼得宮座落於市郊西面的芬蘭灣南岸,佔地八百公頃,是沙皇的夏宮,在富麗豪華的花園中,有各種布局巧妙的噴泉和金像,有的噴泉還會戲弄人,若不慎踏中機關,水柱便由四面八方噴來,其樂無窮。彼得宮更被譽為「俄羅斯的凡爾賽宮」。

而世界三大博物館之一的隱士盧博物館亦是位於聖彼得堡,這也是以往的沙皇冬宮,現為俄羅斯國立博物館的一部分,內藏有世界珍貴的名畫和雕塑,如著名的達芬奇、畢加索、梵谷等名家的油畫。名貴鍾表器皿達二百七十萬件,集世界各地之大成。此外,市內之名勝如尼華河、皇宮大廣場。列寧紀念像等也是值得一游的。

聖彼得堡還是世界上少數具有白夜(不夜城)的城市,每年的5月至8月城市中幾乎沒有黑天,白夜時漫步在靜靜的涅瓦河畔,遙望著蔚藍天空的北極光,感覺猶如在夢幻中一般。 在觀光之餘,遊客也可瀏覽一下納夫斯基大街,這里有很多售賣充滿民族特色商品的店,遊客在此一定可以買到所喜愛的紀念品,滿載而歸。

聖彼得堡 (Saint Petersburg) 是俄羅斯第二大城市,位於波羅的海芬蘭灣東端的涅瓦河三角洲,現有人口約500萬(2006年7月)。聖彼得堡是座與威尼斯齊名的水城,整座城市由40多個島嶼組成,70多條天然河流和運河迂迴其間,粼粼碧水與典雅建築相映成趣,古風古韻的大小橋梁宛若長虹卧波。聖彼得堡是名副其實的橋梁博物館,除鐵路公路橋外,300多座橋梁將這座水城連成一片。

聖彼得堡市涅瓦河岸邊的
著名古建築彼得保羅要塞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俄國與德國互為敵國,俄國遂用斯拉夫語表示城市的「格勒」取代來自德語的「堡」,聖彼得堡被改名為彼得格勒(Petergrad)。1924年1月列寧逝世後,該城又改稱列寧格勒 (Leningrad)。1991年12月蘇聯解體後,這座城市恢復了它的原名聖彼得堡。

聖彼得堡是俄羅斯文化和歷史名城,以建築的精美聞名於世,素有「地上博物館」之稱。彼得保羅要塞、彼得大帝夏宮、斯莫爾尼宮、冬宮、喀山大教堂、聖伊薩克大教堂等建築高雅華貴、多姿多彩。聞名遐邇的冬宮,坐落在聖彼得堡皇宮廣場。1917年沙皇被推翻以後,這座昔日沙皇的宮殿便成了十月革命的象徵。1922年它成為與之相鄰的國立艾爾米塔什博物館的一部分。另外,普希金、萊蒙托夫、高爾基等許多俄國著名詩人和作家都曾在此生活和從事創作。

在俄羅斯歷史上,聖彼得堡也是一座英雄的城市。1917年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均在這里爆發。炮轟冬宮的「阿芙樂爾」號巡洋艦如今還靠在涅瓦河邊,發出十月革命第一聲炮響的大炮還昂首指著冬宮。二戰期間,這座城市被德國法西斯軍隊圍困900天,寒冷和飢餓奪走了幾十萬人的生命。但英雄的聖彼得堡人民依靠自己的勇氣、意志和信心守護著自己的城市,直至取得了反圍困的勝利。衛國戰爭後,蘇聯政府授予聖彼得堡「英雄城」的榮譽稱號,聖彼得堡人的精神也成了俄羅斯民族精神的象徵。

如今的聖彼得堡是俄羅斯重要的教學和科研中心之一,這里擁有40多所高等院校和400個科研機構,其中包括彼得大帝時代建立起來的科學院。聖彼得堡也是俄羅斯僅次於莫斯科的第二大工業中心和重要的海港和造船基地。

聖彼得堡因其地處北緯60度,仲夏時節,日照近20個小時,「白夜」是聖彼得堡的奇觀。它通常發生在6、7月間,在夕陽西下與旭日東升之間只有短暫的若明若暗的間隙,人們無需掌燈,便可在街上讀書看報。
聖彼得堡因地處北緯60度,仲夏時節,日照近20個小時,落日余輝久久映照天際,在短暫的黃昏之後,又開始出現晨曦朝霞,剛落下的紅日再次冉冉升起,這就是每年初夏6、7月間的「白夜」奇觀。

大聖彼得堡市在芬蘭灣東端(包括科特林島)形成一個巨大的馬蹄形城鎮群:北岸是居民區、療養區和旅遊區;南岸是文化和商業中心;東面溯涅瓦河伸展到伊萬諾夫斯科耶。市區被涅瓦河支流分成4個部分,涅瓦河左岸(南岸)是「海軍區」,大、小涅瓦河之間是瓦西里耶夫斯基島區,小涅瓦河與大涅瓦河之間屬彼得格勒區,大涅瓦河以東是維堡區。

聖彼得堡還是俄羅斯的重要海港,主要港口位於城市西南部,河流兩岸都建有花崗石的堤岸,港區築有防護堤,人工水道與科特林島上的喀琅施塔得軍港相連。港區主要進口金屬管道、工業裝備、化工品、食糖、棉花和水果;出口機器、木材、煤炭、鉀鹽和黃鐵礦。客運主要集中在夏季(經波羅的海至英國)。小型海輪可沿涅瓦河到達拉多加湖,並在此與俄羅斯歐洲地區內陸水系相聯,經拉多加湖、斯維爾河、奧涅加湖及白海運河。輪船可進入白海,與俄羅斯北冰洋沿岸的北海航線相聯,經奧涅加湖、伏爾加-波羅的海水路,輪船可抵達伏爾加河流域、裏海、黑海和亞速海。

城市交通發達,有10條鐵路干線呈放射狀通向赫爾辛基、華沙、莫斯科及俄羅斯其他大城市。

聖彼得堡是一座文化名城。這里有彼得大帝時代建起的科學院,有40多所高等院校和400多個科研機構。其中著名的有1724年成立的國立聖彼得堡大學、國立聖彼得堡技術大學、北極和南極研究所以及永凍土研究所。市內建有50多所博物館,被譽為博物館城,著名的俄羅斯博物館創建於1895年。城內的俄羅斯古建築群享有盛名,屬於18世紀早期的主要建築群有:彼得保羅要塞及彼得保羅大教堂(彼得大帝的葬地),海軍部島上彼得大帝的夏花園及園中的夏宮等。這些建築群具有俄國早期巴羅克式建築的特徵:古樸、雄偉、穩重。18世紀後期的建築有斯莫爾尼宮、冬宮、塔弗列奇宮、阿尼奇科夫宮(十月革命後改名後少年宮)。19世紀初的主要建築有:宏偉的喀山大教堂、高達101米的伊薩克基輔大教堂等。許多俄國著名詩人和作家,如普希金、萊蒙托夫、高爾基等人都曾在此生活和從事創作。

聖彼得堡是俄羅斯僅次於莫斯科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俄西北地區中心城市,又稱「北方首都」。它擁有4000多個工業企業,其產值佔俄羅斯工業總產值的6%,工業品暢銷全國。工業以艦船、動力機械等製造業為主,造船業規模在獨聯體居首位,能生產大型原子能破冰船,還生產各種車輛、電機和兵器。其次為化學工業,生產過磷酸鈣(以科拉半島的磷灰石為原料)、輪船和其他合成橡膠產品、塑料及其製品以及合成纖維等。紡織、食品和日用消費品工業也很發達,有棉、麻紡織品、服裝及靴鞋業等。工業所需電力來自附近的泥炭發電站以及沃爾霍夫河、斯維爾河、武奧克薩河上的水電站。

聖彼得堡1988年與中國上海市結為友好城市。

㈡ 德國 法國 俄羅斯最重要的工業區 主要港口 主要河流是什麼

河流。主要河流有塞納河和羅訥河。 工業生產。法國主要工業區有:巴黎盆地和塞納河下游綜合性工業區;東北部阿爾薩斯和洛林工業區;北部工業區;羅訥河流域和地中海沿岸工業區。 馬賽,是法國最大的港口。 德國。 河流。德國境內河流眾多,主要有萊茵河、易北河、威悉河、多瑙河等。 德國西北部的魯爾區是世界上重要的傳統工業區之一,是煤炭、鋼鐵、化學工業集中分布地區,西南部的薩爾工業區,煤炭儲量大,鋼鐵和機械工業發達。德國新興工業逐步向南部的慕尼黑和斯圖加特發展,慕尼黑是南部的主要工業中心,以宇航、飛機製造、微電子等工業為主。 漢堡位於易北河口區,是全國最大港口,歐洲第二大港,選船中心和商業中心。 俄羅斯。 河流、湖泊。俄羅斯境內河流和湖泊眾多。主要河流有:伏爾加河,是歐洲第一長河,水量居歐洲首位,在航運上具有重要意義。 俄羅斯工業主要分布於歐洲部分,有以莫斯科為中心的工業區和以聖彼得堡為中心的工業區,均為以鋼鐵、機械、紡織為主的綜合性工業區;向東,烏拉爾工業區是以鋼鐵、機械為主的重工業區;再向東,新西伯利亞工業區,是重工業和軍事工業為主的新工業區。 聖彼得堡,海港,全國第二大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威)是太平洋沿岸海港。摩爾曼斯克為北冰洋沿岸不凍港。

㈢ 在世界主要工業地帶中,鹿特丹,漢堡等港口位處世界著名哪個工業區

魯爾工業區

㈣ 美國三大工業區分別是---

東北部工業區(五大湖南岸和東北部大西洋沿岸),世界著名工業區,美國工業發展最早的地區,最大綜合性工業基地,工業中心有:
紐約:美國最大城市、海港、綜合性工業中心、金融中心
芝加哥:第二大城市、最大鋼鐵工業基地、農產品加工、鐵路樞紐
底特律:最大汽車工業中心
南部工業區(墨西哥灣沿岸等地),二戰後工業迅速發展,條件優越的「陽光地帶」石油、化學、宇航
工業中心:
休斯敦:最大石油化學工業基地,航空航天研究中心
西部工業區(太平洋沿岸的加利福尼亞等地),二戰後興起,資源豐富的「陽光地帶」,航空、石油、電子,工業中心:
洛杉磯:最大飛機製造中心,航天、電子、石油、電影
聖弗朗西斯科:港口、電子石油、農產品加工、華人集中,矽谷、

㈤ 美國東北部工業區

美國的工業體系以重工業占絕對優勢。美國工業在地區分布上很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東北部地區。美國東北部工業區是歐洲移民首先開發的地方,也是美國資本主義發展最早的地區。這里擁有採煤、鋼鐵、機械製造等重工業部門,全國的鋼鐵、汽車、化學等工業大部分分布在這一地區,這里,被稱為美國的「製造業帶」。

美國有龐大而完整的水系。源遠流長的密西西比河縱貫大平原中部,它同北部美加國界上的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五大湖有運河相溝通,並通過聖勞倫斯河、伊利運河和哈得孫河通往大西洋沿岸的許多優良海港,形成聯系全國主要地區的內陸水運網。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水系共佔全國內陸水運周轉量的80%。五大湖及其周圍地區對美、加兩國經濟發展具有巨大作用

美國擁有多種豐富的礦產資源,大部分礦產品可以自給。在阿巴拉契亞山區有豐富的煤礦,阿巴拉契亞山脈是一條古老的褶皺山脈,經過長期的侵蝕,地勢低緩。這里豐富的煤藏,因地表受侵蝕,有些煤層直接出露地表,開采非常便利。五大湖(蘇必利爾湖、密歇根湖、休倫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西部有大量的鐵礦。此地臨近煤礦和五大湖西部鐵礦,容易獲得煤、鐵礦石的供應,背後又緊靠大西洋沿岸的工業區,有利於鋼鐵業的發展。

美國的五大湖附近有波士頓、大西洋沿岸最大的工商業中心和港口紐約等大海港,還有匹茲堡、芝加哥、底特律等大工業城市,紐約人口800多萬,連同周圍的衛星城市,人口有1600多萬,是美國人口最多的城市。聯合國總部也設在位於這里的首都華盛頓。這里地形以平原為主,地勢平坦,氣候為溫帶大陸性氣候,農業以乳畜業為主。為附近城市提供豐富的副食品。

在二戰後,80年代以來,美國工業發展呈現一種不平衡狀態,一方面,傳統工業面臨國際上新興的日本、西歐和一些發展中國家工業國家的劇烈競爭,正呈衰落狀態,使鋼鐵、汽車、某些化工等基礎工業和機械製造工業中的一些部門停滯下來。另一方面,在西部太平洋沿岸的加利福尼亞等州,一些與軍事有關的新興部門,如飛機、導彈、電子、原子能等得到巨大的發展,以洛杉磯為中心形成一個高科技的電子工業區,號稱「矽谷」、以高技術工業為核心的新興工業部門則呈現出蓬勃向上的趨勢。由於東北部工業區工業結構單一、環境污染比較嚴重、交通擁塞、稅收增多、地價昂貴、生活費用高漲等原因,使被稱為的「陽光地帶」的南部和西部工業發展較快,其發展速度大大超過了被稱之為「夕陽工業」東北部地區。尤其是二十世紀中後期,美國東北部地區工廠大量倒閉,失業率不斷上升,遺棄的工廠設備銹跡斑斑。人們形象地把該地區稱為「銹帶」。

▲ 美國東北部工業區發展傳統工業的優勢區位條件:

(1)豐富的煤炭、鐵礦及水資源

(2)便利且廉價的水運條件

(3)城市眾多,市場廣闊

(4)乳畜業產品產地,副食品供應方便

(5)歐洲移民最先到達的地區,是美國資本主義發展最早的地區

▲20世紀中後期美國東北部工業區傳統工業衰落的原因:

(1)工業結構單一

(2)國際市場的沖擊使其產品的市場需求量減少

(3)交通擁堵,環境污染嚴重

(4)南部、西部陽光地帶的開發

(5)新科技和高新產業的沖擊

▲ 美國東北部工業區綜合整治的措施

(1)調整工業結構和產業結構

(2)調整工業布局和交通布局

(3)環境整治

㈥ 介紹一下聖彼得堡

市名沿革
建造時期
該市於1703年5月27日由俄國沙皇彼得一世下 令建造,由該城的第一座建築物——扼守涅瓦河河口的聖彼得保羅要塞命名。城名直接譯自德文「Sankt Peterburg」。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俄國出現反日耳曼情緒,沙皇政府遂將聖彼得堡改名為彼得格勒。其後蘇聯成立,為紀念領導者列寧於十月革命時曾於該市發動革命,於1924年列寧逝世後,將市名改為列寧格勒。1991年蘇聯解體後,經市民投票,恢復聖彼得堡的舊名。
(註:「格勒」即「grad」是俄語中「城市」的意思,而在其他斯拉夫語言亦被譯作「格萊德」。)
與其他城市差別
聖彼得堡與歐洲其他城市最大差別在於,所有歐洲首都名稱均為一個字 ,並且僅擁有一個含義;然而聖彼得堡的名稱卻來自於三個不同的起源:「聖」— 源自於拉丁文,意味「神聖的」,「彼得」—耶穌的弟子聖徒之名,在希臘語上解釋為「石頭」,「堡」— 在德語或者荷蘭語中稱為「城市」;如此一來,聖彼得堡的名稱不但和彼得大帝之名互相吻合,並且同時說明者,這個年輕的城市蘊含著不凡的文化背景來源。它不但沿襲了德國及荷蘭的文化傳統(荷蘭語與德語同屬日耳曼語系),並且城市的象徵意義和以聖徒彼得為守護神的古羅馬緊緊相關。有趣的是,甚至聖彼得堡 市徽——一個左右交叉的海錨,也類似羅馬梵蒂岡的徽章。聖彼得堡的市花是鬱金香、春夏時期最美。
地理
聖彼得堡位於芬蘭灣的最入處。為大涅瓦河和小涅瓦河匯聚的三角洲地帶,在18世紀初,這里還是一片沼澤。隨著聖彼得堡市的建造,人工運河在市內縱橫交錯,這些運河是在葉卡捷琳娜二世時期開鑿,以舒緩因芬蘭灣水淺而倒灌進入聖彼得堡的海水。聖彼得堡共有42個小島,由423座橋梁連接。地區代碼:LED
所在時區:標准時區:+4時區 UTC/GMT+4個小時
經緯度:緯度:北緯59°55』 經度:東經30°25』
電話區號:國家區號:+7(俄羅斯)地區區號:812
歷史始建歷史
聖彼得堡始建於1703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市名源自耶穌的弟子聖徒彼得。1712年,聖彼得堡成為
俄國首都。其後200餘年,它始終是俄羅斯帝國的心臟。聖彼得堡位於波羅的海芬蘭灣東岸,涅瓦河河口,是俄羅斯第二大城、重要的工業中心和交通樞紐。城市發端於1703年,彼得大帝在涅瓦河口的兔子島上建立彼得保羅要塞,後擴建為城,稱聖彼得堡。1712年俄國首都從莫斯科遷到這里,持續200餘年。1914年改稱彼得格勒,1924年列寧逝世後又命名為列寧格勒,1991年蘇聯解體後恢復聖彼得堡舊名。涅瓦河三角洲上數十條縱橫交錯的水道和運河,把大地分割成近百個小島,靠400多座橋梁相連,使聖彼得堡具有獨特的「水城」和「橋城」景觀。中心城區在大涅瓦河南岸,全市最繁華的涅瓦大街橫貫城區,海港、河港和各類工廠分布在外圍的瓦西里耶夫島區、彼得格勒區和維堡區,昔日帝都留下的俄羅斯古典建築群和名勝古跡比比皆是,如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要塞、冬宮與皇宮廣場、夏花園與夏宮、海軍總部大廈、聖伊薩克大教堂、十二月黨人廣場、斯莫爾尼宮、俄羅斯博物館、喋血教堂、駟馬橋、……涅瓦河哺育了燦爛輝煌的俄羅斯文化,使聖彼得堡成為著名的科學文化城,羅蒙諾索夫、門捷列夫、普希金、果戈里等許多傑出的科學家、文學家都在這里生活和工作過,城內擁有數以百計的科研機構,數十所高等院校,以及眾多博物館和圖書館、影劇院等。
名字得來
在1703年5月27日以聖三一之名,於兔子島上舉行了隆重的聖彼得堡奠基儀式;彼得大帝首先在涅瓦河三角洲的兔子島上修建了彼得保羅要塞,駐重兵把守,以防禦瑞典軍隊的進攻;至此,波羅的海出海口從此納入俄羅斯版圖,彼得大帝創建了波羅的海艦隊,使俄羅斯在歷史上第一次擁有了自己的海軍,而他也當之無愧的稱謂俄羅斯的海軍之父。
奠基年
1703年就是聖彼得堡的奠基年。自此,城市漸漸的從要塞開始發展起來。建造這座城市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約有十萬名工匠被派駐到工地上勞作,因為彼得堡是一片沼澤地,所以彼得大帝還下令,把全國所有的石頭運到這里充當地基,其他任何地方禁止用石頭蓋房子;此外,從外地來這里的船隻也要交稅,所謂的稅並不是錢幣,而是隨船運來的石頭。按當時的規定,大船要攜帶30塊,小船要攜帶10塊,每塊不小於10磅。
1914年前稱聖彼得堡(Sankt Pitersburkh,Sankt Peterburg),1914-1924年稱彼得格勒(Petrograd),1924-1991年名列寧格勒(Leningrad),1991年復稱聖彼得堡(Saint Petersburg)。俄羅斯的第二大城市和重要港口。在聖彼得堡市內有世界第三大教堂—聖埃薩大教堂又稱伊薩基輔大教堂,這教堂始建於1858年,歷時40年之久才能竣工,內部以墨綠色大理石裝飾,天花壁畫是用十四種不同寶石鑲成,祭壇前之聖像全部用鍍金鑲成,是個不可多得的觀光勝地。
富麗豪華的花園
彼得宮坐落於市郊西面的芬蘭灣南岸,佔地八百公頃,是沙皇的夏宮,在富麗豪華的花園中,有各種布局巧妙的噴泉和金像,有的噴泉還會戲弄人,若不慎踏中機關,水柱便由四面八方噴來,其樂無窮。彼得宮更被譽為「俄羅斯的凡爾賽宮」。
而世界三大博物館之一的艾爾米塔什博物館亦是位於聖彼得堡,這也是以往的沙皇冬宮,現為俄羅斯國立博物館的一部分,內藏有世界珍貴的名畫和雕塑,如著名的達芬奇、畢加索、梵谷等名家的油畫。名貴鍾表器皿達二百七十萬件,集世界各地之大成。此外,市內之名勝如尼華河、皇宮大廣場、列寧紀念像等也是值得一游的。
白夜城
聖彼得堡還是世界上少數具有白夜的城市,每年的5月至8月城市中幾乎沒有黑天,白夜時漫步在靜靜的涅瓦河畔,遙望著蔚藍天空的北極光,感覺猶如在夢幻中一般。 在觀光之餘,遊客也可 瀏覽一下納夫斯基大街,這里有很多售賣充滿民族特色商品的店,遊客在此一定可以買到所喜愛的紀念品,滿載而歸。
聖彼得堡(Saint Petersburg)是俄羅斯第二大城市,位於波羅的海芬蘭灣東端的涅瓦河三角洲,現有人口約500萬(2006年7月)。聖彼得堡是座與威尼斯齊名的水城,整座城市由40多個島嶼組成,70多條天然河流和運河迂迴其間,粼粼碧水與典雅建築相映成趣,古風古韻的大小橋梁宛若長虹卧波。聖彼得堡是名副其實的橋梁博物館,除鐵路公路橋外,300多座橋梁將這座水城連成一片。
建築群
聖彼得堡市涅瓦河岸邊的著名古建築彼得保羅要塞
1712年,俄羅斯將首都從莫斯科遷到這里定都200多年,直到1914年,這一時期一直叫聖彼得 堡。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當時俄羅斯同德國是敵對國,因為聖彼得堡的「堡」字是源自德語發音,當局決定把城市改名叫彼得格勒;1917年,隨著阿芙樂爾號巡洋艦的一聲炮響,列寧領導的十月革命在這里獲得成功,從此開創了一個全新的蘇聯時代,1918年3月,首都從這里又遷回莫斯科。1924年列寧逝世後,人們深切懷念這位革命領袖,正如詩人馬雅可夫斯基所說:這里每一塊石頭都記得列寧。為了紀念他,1924年城市改名為列寧格勒,「格勒」在俄語中為城市的意思。直到1992年1月,為了給城市重新命名,聖彼得堡市又舉行了一次全民投票。結果,大多數人贊同改回聖彼得堡老名。這樣做,一是為了紀念彼得大帝,同時,也標志著蘇聯時代的結束!
二戰時期的列寧格勒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聖彼得堡當時叫做列寧格勒。這里曾上演了一段悲壯的歷史,德國法西斯軍隊將這座城市圍困了872天(從1941年9月8日到1944年1月27日),是二戰時期持續時間最長的圍困於反圍困作戰。希特勒揚言:「讓彼得堡這座城市在地球表面上消失。」俄羅斯人開始了艱難的列寧格勒保衛戰。城市的人們每天只能得到25克麵包,許多人被餓死,凍死。但蘇聯紅軍不屈不饒,拚死反抗,沒有讓敵人再前進一步。列寧格勒保衛戰終於取得了最終的勝利,但是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據統計,列寧格勒城內共有642000人死於飢餓與嚴寒,兩萬多人死於德軍的空襲與炮擊,3200幢建築被摧毀,城市面目全非,街道變成了瓦礫堆。戰後人們重建家園,將被法西斯炮火毀壞的古跡一一修復,經過藝術家和工匠們的艱苦勞動,這座城市又再現昔日風采。
俄羅斯歷史名城
聖彼得堡是俄羅斯文化和歷史名城,以建築的精美聞名於世,素有「地上博物館」之稱。彼得保羅要 塞、彼得大帝夏宮、斯莫爾尼宮、冬宮、喀山大教堂、聖伊薩克大教堂等建築高雅華貴、多姿多彩。聞名遐邇的冬宮,坐落在聖彼得堡皇宮廣場。1917年沙皇被推翻以後,這座昔日沙皇的宮殿便成了十月革命的象徵。1922年它成為與之相鄰的國立艾爾米塔什博物館的一部分。另外,普希金、萊蒙托夫、高爾基等許多俄國著名詩人和作家都曾在此生活和從事創作。
在俄羅斯歷史上,聖彼得堡也是一座英雄的城市。1917年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均在這里爆發。炮轟冬宮的「阿芙樂爾」號巡洋艦如今還靠在涅瓦河邊,發出十月革命第一聲炮響的大炮還昂首指著冬宮。二戰期間,這座城市被德國法西斯軍隊圍困900天,寒冷和飢餓奪走了幾十萬人的生命。但英雄的聖彼得堡人民依靠自己的勇氣、意志和信心守護著自己的城市,直至取得了反圍困的勝利。衛國戰爭後,蘇聯政府授予聖彼得堡「英雄城」的榮譽稱號,聖彼得堡人的精神也成了俄羅斯民族精神的象徵。
如今的聖彼得堡是俄羅斯重要的教學和科研中心之一,這里擁有40多所高等院校和400個科研機構,其中包括彼得大帝時代建立起來的科學院。聖彼得堡也是俄羅斯僅次於莫斯科的第二大工業中心和重要的海港和造船基地。
聖彼得堡因其地處北緯60度,仲夏時節,日照近20個小時,「白夜」是聖彼得堡的奇觀。它通常發生在6、7月間,在夕陽西下與旭日東升之間只有短暫的若明若暗的間隙,人們無需掌燈,便可在街上讀書看報。
馬蹄形城市
大聖彼得堡市在芬蘭灣東端(包括科特林島)形成一個巨大的馬蹄形城鎮群:北岸是居民區、療養區和旅遊區;南岸是文化和商業中心;東面溯涅瓦河伸展到伊萬諾夫斯科耶。市區被涅瓦河支流分成4個部分,涅瓦河左岸(南岸)是海軍區,大、小涅瓦河之間是瓦西里區,小涅瓦河與大涅瓦河之間屬彼得格勒區,大涅瓦河以東是維堡區。
聖彼得堡還是俄羅斯的重要海港,主要港口位於城市西南部,河流兩岸都建有花崗石的堤岸,港區築 有防護堤,人工水道與科特林島上的喀琅施塔得軍港相連。港區主要進口金屬管道、工業裝備、化工品、食糖、棉花和水果;出口機器、木材、煤炭、鉀鹽和黃鐵礦。客運主要集中在夏季(經波羅的海至英國)。小型海輪可沿涅瓦河到達拉多加湖,並在此與俄羅斯歐洲地區內陸水系相聯,經拉多加湖、斯維爾河、奧涅加湖及白海運河。輪船可進入白海,與俄羅斯北冰洋沿岸的北海航線相聯,經奧涅加湖、伏爾加-波羅的海水路,輪船可抵達伏爾加河流域、裏海、黑海和亞速海。
城市交通發達,有10條鐵路干線呈放射狀通向赫爾辛基、華沙、莫斯科及俄羅斯其他大城市。
文化名城
聖彼得堡是一座文化名城。這里有彼得大帝時代建起的科學院,有40多所高等院校和400多個科研機構。其中著名的有1819年成立的國立聖彼得堡大學、聖彼得堡國立技術大學、聖彼得堡國立建築設計大學、俄羅斯國立師范大學和北極和南極研究所以及永凍土研究所。市內建有50多所博物館,被譽為博物館城,著名的俄羅斯博物館創建於1895年。城內的俄羅斯古建築群享有盛名,屬於18世紀早期的主要建築群有:彼得保羅要塞及彼得保羅大教堂(彼得大帝的葬地),海軍部島上彼得大帝的夏花園及園中的夏宮等。這些建築群具有俄國早期巴羅克式建築的特徵:古樸、雄偉、穩重。18世紀後期的建築有斯莫爾尼宮、冬宮、塔弗列奇宮、阿尼奇科夫宮(十月革命後改名後少年宮)。19世紀初的主要建築有:宏偉的喀山大教堂、高達101米的伊薩克基輔大教堂等。許多俄國著名詩人和作家,如普希金、萊蒙托夫、高爾基等人都曾在此生活和從事創作。
北方首都
聖彼得堡是俄羅斯僅次於莫斯科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俄西北地區中心城市,又稱「北方首都」。它擁有4000多個工業企業,其產值佔俄羅斯工業總產值的6%,工業品暢銷全國。工業以艦船、動力機械等製造業為主,造船業規模在獨聯體居首位,能生產大型原子能破冰船,還生產各種車輛、電機和兵器。其次為化學工業,生產過磷酸鈣(以科拉半島的磷灰石為原料)、輪船和其他合成橡膠產品、塑料及其製品以及合成纖維等。紡織、食品和日用消費品工業也很發達,有棉、麻紡織品、服裝及靴鞋業等。工業所需電力來自附近的泥炭發電站以及沃爾霍夫河、斯維爾河、武奧克薩河上的水電站。
俄羅斯第二大城市聖彼得堡 (Saint Petersburg) 位於波羅的海芬蘭灣東端的涅瓦河三角洲,是俄羅斯通往歐洲的「窗口」。現有人口約500萬(2006年7月)。整座城市由40多個島嶼組成,市內水道縱橫,700多座橋梁把各個島嶼連接起來。風光旖旎的聖彼得堡因而有「北方威尼斯」的美譽。因其地處北緯60度,每年初夏都有「白夜」現象。
這座歷史名城由彼得大帝於1703年所建,以東正教聖徒彼得的名字對其命名,故稱聖彼得堡。1712至1918年,它一直是俄國首都,因此得名「北方之都」。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俄國與德國互為敵國,俄國遂用斯拉夫語表示城市的「格勒」取代來自德語的「堡」,聖彼得堡被改名為彼得格勒(Petergrad)。1924年1月列寧逝世後,該城又改稱列寧格勒(Leningrad)。1991年12月蘇聯解體後,這座城市恢復了它的原名聖彼得堡。
在俄羅斯歷史上,聖彼得堡也是一座英雄的城市。1917年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均在這里爆發。炮轟冬宮的「阿芙樂爾」號巡洋艦如今還靠在涅瓦河邊,發出十月革命第一聲炮響的大炮還昂首指著冬宮。在蘇聯衛國戰爭年代,這座城市被德國法西斯軍隊圍困900天,寒冷和飢餓奪走了幾十萬人的生命。但英雄的聖彼得堡人民依靠自己的勇氣、意志和信心守護著自己的城市,直至取得了反圍困的勝利。衛國戰爭後,蘇聯政府授予聖彼得堡「英雄城」的榮譽稱號,聖彼得堡人的精神也成了俄羅斯民族精神的象徵。
聖彼得堡的名勝古跡聞名遐邇,這里有大量18-19世紀的著名建築:彼得保羅要塞、彼得大帝夏宮、斯莫爾尼宮、冬宮、喀山大教堂、伊薩基輔大教堂等建築高雅華貴、多姿多彩。聞名遐邇的冬宮,坐落在聖彼得堡皇宮廣場。1917年沙皇被推翻以後,這座昔日沙皇的宮殿便成了十月革命的象徵。1922年它成為與之相鄰的國立艾爾米塔什博物館的一部分。
許多俄國著名詩人和作家,如普希金、萊蒙托夫、高爾基等人都曾在此生活和寫作。這座城市還孕育、培養了格林卡、柴可夫斯基、肖斯塔科維奇等藝術名流。 聖彼得堡是俄羅斯重要的教學和科研中心之一,有彼得大帝時代建立起來的科學院。全市共有40多所高等院校、400個科研機構,其中有著名的國立聖彼得堡大學、國立聖彼得堡技術大學、北極和南極研究所以及永凍土研究所。市內建有50多所博物館,有「博物館城」之稱。
聖彼得堡是俄羅斯僅次於莫斯科的第二大工業中心,也是重要的海港和造船基地。工業以艦船、動力機械等製造業為主,能生產大型原子能破冰船,化學、紡織和食品工業也很發達。
此外,這座城市還以體育氛圍濃厚而著稱。聖彼得堡每年舉辦1000多項體育賽事,其中100多項為全國性和國際性賽事。1993年至2008年,來自聖彼得堡的運動員們,已經在國際和歐洲的重大體育比賽中共獲得220多枚金牌。這里建有4所高等和中等體育院校、98所少年體校、2所奧運後備人才培訓學校,以及5所高級體育人才培訓學校,所有在校學生數量約7.3萬人。
聖彼得堡1988年與中國上海市結為友好城市。
編輯本段人口
2010年1月1日聖彼得堡市人口為4,600,276人。2003年平均收入為6179盧布(約合176歐元)。該城居民主要為俄羅斯族(佔89.1%),其他還有烏克蘭人(3%)、猶太人(2.1%)、白俄羅斯人(1.9%)和韃靼人(0.9%)。其他居民佔3%,包括芬蘭人、愛沙尼亞人、日耳曼人、波蘭人、越南人、華人等。
旅遊代表宮殿
冬宮(Зимний дворец):原為俄羅斯帝國的皇宮,現為埃爾米塔日博物館的一部分。宮前為半圓形的總參謀部廣場和亞歷山大紀念碑。坐落在皇宮廣場上,建於1754年至1762年間,是歷代沙皇的皇宮。建築風格為巴洛克式,共3層,有大小殿堂和房間1000多間,內外裝飾極為奢華。俄國十月革命以後,冬宮被改變成博物館,收藏各種古董和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珍品近300萬件,按照史前文化、希臘羅馬文化、東方文化和俄羅斯文化幾大專題陳列,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藏品最多的博物館之一。

㈦ 蘇聯著名工業城市和港口集錄!!!!要全面!!!!!

1、聖彼得堡聖彼得堡曾名列寧格勒,俄羅斯第二大城市,是俄羅斯對外聯系的門戶 和最大港口。位於波羅的海芬蘭灣東岸。涅瓦河河口。陸地面積 512 平方千 米,人口 495 萬。聖彼得堡港建在河口兩岸三角洲近百個島嶼上,水域面積58 平方千米,涅瓦河自東南分別流人,自南向北主要有大涅瓦、小涅瓦和大 涅夫卡河,以及小河和運河 60 多條,由 400 多座橋梁相連接,有「北方威尼斯」之稱。主要港區位於城市西南部,有 50 多個泊位,可停靠吃水 10.5~11.5 米的海輪,年吞吐量 1000 多萬噸,從芬蘭灣經波羅的海可直通大西洋, 通往 70 多個國家和地區,以及通往國內廣大地區。與北歐、西歐有定期航班 相連。受氣候影響冬季(11 月下旬至翌年 4 月)結冰,靠破冰船通航。聖彼 得堡兼有海港與河港,又是俄羅斯最大河港之一,是波羅的海——白海運河 和波羅的海——伏爾加運河的起點,輪船可通白海、伏爾加河、裏海、黑海 和亞速海。
在經濟上聖彼得堡是俄羅斯重要的經濟中心之一,是俄羅斯西北經濟的 中心,在俄羅斯經濟上的地位僅次於莫斯科。聖彼得堡的工業發達,技術力 量雄厚,工業部門齊全,並以機械工業為主,其中重型機械、精密儀器製造 業佔有重要地位。產品遠銷東歐、拉美、亞洲和非洲等國和地區。此外紡織 工業、食品工業、造船業也很發達。聖彼得堡出口物資主要是重型機械、精 密儀表、電站設備、機床、電子等。聖彼得堡是俄羅斯水陸交通樞紐之一, 在陸路上,有 12 條鐵路呈輻射狀通向塔林、烏拉爾、莫斯科、阿爾漢格爾斯 克、摩爾曼斯克等國內大城市和通烏克蘭。白俄羅斯、波蘭、芬蘭等鄰國。有 11 條公路在此交匯,有 60 多條航線與國外及國內通航。 聖彼得堡也是一座舉世聞名的歷史名城,隨著歷史的變遷,它曾四次更名。300 年以前,這里原是一個小村莊,周圍是大片沼澤地,並為瑞典所控 制。18 世紀以前,沙皇俄國缺少出海口,當時對外貿易往來唯一海港是北冰 洋的阿爾漢格爾斯克,該港位於北極圈附近,氣候寒冷,結冰期長,通航時 間不到半年。與歐洲國家聯系就得取道北冰洋和大西洋,航程遠極為不利。 彼得一世於 1700 年從瑞典人手中奪取了荷蘭灣東端的涅瓦河口。從 1703 年 起,在涅瓦河三角洲上建立起要塞和城堡,以當時的沙皇彼得一世的名字命 名——彼得堡。1712 年俄國首都從莫斯科遷此,並建立起造船、火葯、紡織 等工廠。18 世紀末又興建了金屬加工、冶煉等工業,加速與內地聯系,先後 開鑿了上沃洛喬克、馬林斯克和齊赫文等運河。19 世紀上半葉開始修築通向 內地的多條放射狀鐵路。1913 年人口達 240 萬,超過了當時的莫斯科。
1914 年改名為彼得格勒。1917 年 11 月 7 日列寧在此領導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推 翻了沙皇統治,建立了蘇維埃政權,成為俄羅斯蘇維埃共和國首都。1918 年3 月首都遷回莫斯科。1924 年列寧逝世後改為列寧格勒。第二次世界大戰期 間,城市被德軍包圍,破壞嚴重。戰後經過恢復,現在成為僅次於莫斯科的第二大工業中心。現名為聖彼得堡,為蘇聯解體後的命名。聖彼得堡素有科 學文化城市之稱,還是俄羅斯聯邦著名的旅遊勝地,不僅風景迷人,而且多名勝古跡。 2、摩爾曼斯克 俄羅斯摩爾曼斯克州首府,北冰洋沿岸最大港市,位於科拉半島東北,臨巴倫支海的科拉灣。由於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雖地處北緯69,終年不凍,被稱為「不凍港」。人口約42.6萬。在城區的高處放眼望去,整個城市沿科拉灣的狹長地帶由北向南展開,城區依山而建,是個瀕臨海灣的小山城。城區主要街道的建築大都是50年代興建的5層高的建築,顯得有些陳舊。在靠近城邊的山巒上,主要是高層的居民住宅樓。入夜,在萬家燈火的映照下,初披冬裝的北國港灣顯得迷人而多姿。 摩爾曼斯克是俄羅斯西北摩爾曼斯克州的政治、文化和工業中心。它的發展同臨近的其它城市一樣,同俄羅斯發展北方海上軍事力量緊密相連。由於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雖地處北緯69,位於北極圈內,但冬季科拉灣海水不結冰,是俄國少有的不凍港。船艦出入該港不經過別國控制的灣峽,交通戰略位置極重要。為全俄最大的軍港和北冰洋沿岸最大的商港,俄羅斯船隻由此通往世界各地170個港口,年吞吐量800 ~1000萬噸。 3、符拉迪沃斯托克 俄羅斯濱海邊疆區首府,也是俄羅斯遠東地區最大的城市。原名為「海參崴」。城市位於俄中朝三國交界之處,三面臨海,擁有優良的天然港灣,地理位置優越,是俄羅斯在太平洋沿岸最重要的港口,也是俄羅斯太平洋艦隊司令部所在地。 城市人口為63萬人,城市總面積為600平方公里,城市海岸線達100多公里。遠東區主要文教科研中心之一,有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遠東分部、太平洋漁業與海洋學研究所及多所高等學校。 海參崴港貨物吞吐量居俄之首。工業種類有修船、機車車輛、采礦設備、電子儀器、建築材料、食品加工等。主要輸出石油、煤、穀物,輸入石油製品、魚等。 海參崴臨大彼得灣,生活著2千多種無脊髓動物、約300種魚類、鳥類,以及約20種海洋哺乳動物。這里最常見的海洋動物是海豹。沿海的岩石上棲息著各種海鳥,人們稱這里為"鳥市"。 海參崴是天然的不凍港,也是俄羅斯太平洋沿岸最大的港口城市。伴演著軍港、漁港、商港叄種不同的角色,如今以商港其主要功能。其工業以船舶維修、造船、探礦機器製造、魚類加工及木材業為主;土產以鹿茸及人參最著名。4、伊爾庫茨克 伊爾庫茨克(Irkutsk)是俄羅斯的地名,包括伊爾庫茨克州和伊爾庫茨克市。伊爾庫茨克州在中西伯利亞高原南部,貝加爾湖以西。南同蒙古相鄰。面積76.79萬平方公里。伊爾庫茨克市是伊爾庫茨克州的首府,是東西伯利亞第二大城市。位於貝爾加湖南端。安加拉河與伊爾庫茨克河的交匯處。人口約80萬,屬大陸性氣候,嚴寒期長。 地處中西伯利亞高原南部,貝加爾湖以西。南同蒙古相鄰。面積76.79萬平方公里。人口278.4萬(1987),俄羅斯人佔87%,次為烏克蘭、白俄羅斯、韃靼人等。轄烏斯季奧爾登斯基布里亞特自治區。首府伊爾庫茨克。大部為山地,平均海拔500-700米。北、中部為中西伯利亞高原的一部分。西南為東薩彥嶺,東為貝加爾湖沿岸山脈和斯塔諾夫高原。安加拉河、勒拿河及其支流維季姆河流經。溫帶大陸性氣候。1月平均氣溫由南部的-15℃到北部的-33℃;7月為17-19℃。年降水量350-430毫米。煤、鐵、有色金屬、森林、水力資源豐富。1937年建州。工業以采礦(煤、鐵、金、雲母、石膏、滑石、岩鹽等)、電力、煉鋁、煉油及石油化工、礦山機械、木材加工及紙漿-造紙為主。畜牧業以牛、羊為主。種植業集中在南部鐵路沿線,農作物以麥類為主。西伯利亞大鐵道及貝阿鐵路在泰謝特交會,水運較發達,秋明油田輸油管終點。主要城市還有安加爾斯克、布拉茨克、烏索利亞(西伯利亞)等。5、莫斯科 莫斯科,現俄羅斯聯邦首都,也是俄羅斯政治、經濟、科學文化及交通中心。莫斯科面積1081 平方公里,市區東西長30公里,南北長40公里,人口1047.3萬人(2007年)。莫斯科建城於1147年,迄今已有800餘年的歷史。是世界特大都市之一和歐洲最大的城市。莫斯科地處俄羅斯歐洲部分中部,跨莫斯科河及其支流亞烏扎河兩岸。莫斯科和伏爾加流域的上游入口和江河口處相通。 莫斯科州位於奧卡河和伏爾加河之間,南部與圖拉州接壤,西南部與卡盧加州為鄰,西部與斯摩棱斯克州毗鄰,西北和西部與特維爾州為鄰,東北部與雅羅斯拉夫爾州接壤,北部和東北部與弗拉基米爾州為鄰,東南部與梁贊州交界。 莫斯科地處俄羅斯歐洲部分中部,跨莫斯科河及其支流亞烏扎河兩岸。現有人口1約1200萬(2010年),是世界特大都市之一和歐洲最大的城市。莫斯科市區被一條周長109公里的環城高速公路所包圍,市區南北長40公里,東西長30公里,面積1000多平方公里。 莫斯科和伏爾加流域的上游入口和江河口處相通,直通諾夫歌羅德,向西延伸,向下沿莫斯科河通向奧卡河並沿奧卡流向梁贊,沿著溫贊在木金面匯合,克拉齊母河,流向羅斯托夫,蘇茲達爾,雅羅斯拉夫爾流域。6、葉卡捷琳堡 葉卡捷琳堡(俄文:Екатеринбург,1924—1991年期間稱斯韋爾德洛夫斯克)始建於1723年,以女沙皇葉卡捷琳娜一世的名字命名。是斯韋爾德洛夫斯克地區的中心,也是烏拉爾和俄羅斯聯邦重要工業、交通、貿易、科學、文化和行政中心。該市坐落於烏拉爾山脈東麓,伊賽特河畔,位於俄羅斯首都莫斯科以東1667公里,面積4900公頃。 處於連接俄羅斯歐亞兩部分的西伯利亞之路上的葉卡捷琳堡在18世紀曾是冶金工業中心。19世紀上半葉,冶金業帶動了葉卡捷琳堡的迅速發展。19世紀的最後25年,葉卡捷琳堡成為烏拉爾經濟、財政中心、文化中心,也是通向彼爾姆、圖們、車里雅賓斯克鐵路的重要樞紐。 20世紀初葉卡捷琳堡被捲入了影響整個俄羅斯的社會動盪之中。蘇俄國內戰爭期間的1918年7月16-17日,紅色的布爾什維克共產主義者在伊巴特葉夫宮槍決了沙皇尼古拉二世及其家人。 1923年葉卡捷琳堡成為大烏拉爾地區的中心(面積為1757平方公里)。1934年成為現代斯韋爾德洛夫斯克地區的中心。20至30年代,該市興建和重建了大量大型工廠,同時創建了一些工業分支的研究所和高等院校。城市工業潛力的加強使人口在戰前的最後十年前所未 有地增加了三倍,達到了43萬人。 在偉大的蘇聯衛國戰爭期間,斯韋爾德洛夫斯克(葉卡捷琳堡)成為一個大的軍工產業中心。超過50間大型工廠、製造廠、科研和學術機構後撤至葉卡捷琳堡。城市在保護俄羅斯文化遺產方面也做出了巨大貢獻。列寧格勒修道院博物館的豐富藏品、蘇軍中央歌劇院、莫斯科藝術學院歌劇院都轉至葉卡捷琳堡,國家科學院總部也不例外。 「國家支柱地區的首府」。戰後這一名稱在斯韋爾德洛夫斯克固定下來,充分表明了該市對國家經濟發展的貢獻。伴隨工業實力增長的是人口的增長,1967年達到100萬人。城市的面貌同時發生了變化。街區得以整治,擁有行政、文化及體育設施的中心區得以形成。教育、醫療、貿易、飲食、通訊網路日漸擴大。城市交通發生了質變。各街區均有有軌電車、無軌電車和公共汽車相連。

㈧ 關於彼得大帝和聖彼得堡的詳細簡介

91.彼得大帝

公元1672~公元1725

彼得大帝一般被認為是俄國最傑出的沙皇。他制定的西方化政策是使俄國變成一個列強國的主要因素。

彼得於1672年生於莫斯科。他是沙皇亞歷克西斯和他的第二個妻子維塔利爾·納利什基娜的獨生子。彼得不到4歲父親就去世了。因為亞歷克西斯的第一妻子還為他生了13個孩子,所以就王位的繼承人問題展開了一場漫長的殊死斗爭。有一次他為了保全性命不得不逃亡。彼得同父異母的姐姐索菲亞做了幾年攝政王,直到1689年才被免去攝政王位。從此彼得的地位才真正得到了穩固。

1689年的俄國是一個落後的國家,幾乎所有的方面都比西歐落後幾百年。到處盛行著農奴制——實際上農奴的數目在增加,而其合法權力在減少。俄國錯過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大好時機。牧師愚昧無知;文學暗淡無光,數學和自然科學無人問津。同西歐相比,俄國幾乎還在中世紀時期。在西歐,此時牛頓的《自然哲學原理》剛剛問世,文學和哲學事業繁榮昌盛。

1697至1698年間,彼得到西歐作了一次長途旅行,一次為他隨後的統治定下了基調的旅行。彼得此行率領了一個大約由250人組成的「龐大的使團」。由於彼得使用了一個假名(魯尤特爾·米海伊洛夫),因而他看到了許多否則就無法看到的事物。在這次旅行期間,他為荷蘭的荷蘭東印度公司當了一個時期的船長,還在英國造船廠工作過,在普魯士學過射擊。他走訪工廠、學校、博物館、軍火庫,甚至還參加了英國議會舉行的一屆會議。總之,他盡了最大的努力學習西方的文化、科學、工業及行政管理方法。

1698年彼得返回俄國,為了使俄國國家現代化和西方化開展了一系列大規模的改革。為了鼓勵西方工藝和技術的引進,他把許多西方技術人員帶入俄國,還派遣許多年輕的俄國人到東歐去學習。他在整個在位期間都鼓勵工業和商業的發展。在他的統治下,城鎮的規模擴大了,資產階級在數量上有了增長,擴大了影響。

彼得在統治期間創建了第一支規模可觀的俄國海軍,並且按西方的形式對軍隊進行改編,配備軍服和現代火器,實行西方式的軍事訓練法。彼得也使俄國的民政發生了很多變化,其中包括一項明智的改革,即提升公務員要根據其工作表現,而不是其世襲地位。

在社會問題上,彼得也主張實行西方化。他頒布法令,規定人人都不得蓄鬍子(雖然他後來對此項法令做了修改),要求宮廷人員必須穿西裝,鼓勵吸煙和喝咖啡。雖然他制訂的政策有許多在當時遭到了強烈的反對,但是這些政策帶來了長期的影響:俄國這個由貴族階級統治的國家最終在很多方面都實行了西方的風俗和文化。

可想而知,彼得認為俄國正教會是一股落後的、反動的勢力。彼得成功地對正教會實行了部分改組,並在很大的程度上獲得了對它的控制。彼得在俄國創辦非宗教學校,鼓勵發展科學。他還引進了儒略歷,並使俄文字母現代化。在他的統治期間,俄國創辦了第一家報紙。

除了所有這些內務改革外,彼得還對外交政策實行改革,這對未來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在他的領導下,俄國在南部與土耳其交戰,在北部與瑞典交戰。與土耳其初戰告捷,於1696年攻克了亞速港,從而在某方面來說給俄國開辟了通往黑海之路。但是在他的統治晚期,土耳其在戰斗中佔了上風,1711年他被迫把亞速港交還給土耳其。

同瑞典作戰的整個局勢幾乎與同土耳其作戰的情形正相反;俄國人初戰失利,但贏得了最終的勝利。1700年,俄國與丹麥和薩克森結盟同瑞典展開了一場戰爭,當時瑞典是一個主要的軍事強國(波蘭後來也對瑞典宣戰)。1700年俄軍在納爾瓦戰役中失敗。這次戰役之後,瑞典國王就把注意力轉向其他敵人。與此同時,彼得重建俄國軍隊。瑞典和俄國再次交戰,1907年瑞典軍隊在波爾塔瓦徹底失敗。

俄國通過戰爭吞並的領土大體上包括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芬蘭附近的一片重要領土。雖然征服的領土並不很大但卻很重要,因為它給俄國提供了巴爾干海上的一個出口,因而提供了一個「瞭望歐洲的窗口」。彼得在涅瓦河兩岸,即在征服瑞典所獲的土地的一部分上,建立了一座新城市——聖彼得堡(今稱列寧格勒)。1721年他把首都從聖彼得堡遷到莫斯科。從此,聖彼得堡就成了俄國與西歐交往的主要地點。

彼得推行的許多國內政策和多次展開的對外戰爭當然要付出很大的代價,不可避免地要強行增收賦稅。高稅收和改革本身激怒了許多俄國人,出現了幾起叛亂事件,但是都被彼得無情地鎮壓下去了。雖然彼得在自己的鼎盛時期就有許多敵手,但是今天西方和共產黨的史學家們都一致認為彼得是俄國沙皇中最偉大的沙皇。

彼得儀表非凡:高大魁梧(至少有6尺6寸),精力充沛,瀟灑歡快。但是他時常發脾氣,飲酒過度時就大發雷霆。彼得除了政治和軍事才能外,還對射擊、印刷、航海、造船等做過研究。他是一位傑出的帝王。

彼得結過兩次婚。他17歲時與尼多克亞結婚,他倆只在一起生活了一周的時間。他26歲時把她送進了一所修道院。1712年他與她離婚並同另一位女子結婚。他第二個妻子凱瑟琳是一位出身寒微的立陶宛女子。彼得與他的原配夫人有一個兒子叫亞歷克西斯,但是父子倆的關系也相當惡化。1718年亞歷克西斯被捕入獄,遭受嚴刑拷打,終於死在獄中。彼得自己於1725年初在聖彼得斯堡死去,終年52歲。他的繼位人是他的遺孀凱瑟琳(不要與凱瑟琳大帝混為一談)

把彼得列入本冊是因為他在俄國西方化和現代化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人們也許不禁要問:許多其他國家的統治者都推行過類似的政策,為什麼要讓彼得入冊而摒棄了其他大多數的統治者呢?

在20世紀的今天,大多數國家元首確實弄清了他們的國家特別是在科技方面走西方之路的重要性。但是在1700年歐洲以外的大多數人對實現西方化的好處還認識不清。彼得的意義就在於他能夠先於時代兩個世紀認識到使國家西方化和現代化的重要性。由於彼得的遠見卓識,俄國雖然在他登基前還十分落後,但是卻有能力遠遠地超過了世界上的大多數國家。由於在18世紀和19世紀西歐取得了非常迅速的發展,俄國則無法同西歐並駕齊驅。

歐洲東部疆域上的另一重要的國家土耳其與俄國形成了特別鮮明的對照。土耳其和俄國都是半歐洲國家。就彼得未登基以前的兩個世紀當中,土耳其在軍事、經濟和文化上都比俄國先進。就此而論,土耳其在整個歷史的大部分時期比俄國先進。但是在1700年前後,沒有哪位土耳其君主認識到迅速西方化的重要性並把國家朝著那個方向推進。因此俄國自從彼得時期以來取得了迅猛的進展,而土耳其卻只是以緩慢的步子向前。直到進入20世紀,凱末爾·埃塔特克才領導土耳其朝著迅速實現現代化的目標邁進。當時俄國對中亞的控制已相當穩固,俄國在工業和教育上都比土耳其先進。

今天我們無疑會把俄國比土耳其強大而視為理所當然。但是假設俄國沒有彼得大帝而土耳其當時有一位主張改革的偉大君主,那麼土耳其今天就可能是一個大列強國,而且很可能會控制住現在蘇聯的東亞地區(該地區的居民是伊斯蘭教徒;他們與土耳其人的關系比與俄國人的關系要密切得多)。雖然俄國人在彼得大帝以前就佔領了西伯利亞很大的一部分,但是要不是彼得制訂改革和現代化的方針使俄國強大起來,他們就會把已佔領的西伯利亞部分或全部地割讓給土耳其、中國或日本。

彼得大帝並不單單是一個順乎潮流的君主,而是一位站在時代前列的人。完全有理由認為是他的先見之明使歷史發生了變化,改變了方向,沿著一條否則就無法遵循的道路發展。基於這些理由,我覺得彼得在本書中應有一席之地。

在確定彼得的名次中,我把他和英國伊麗莎白女王一世加以對比,從中受到了一定的啟示。伊麗莎白的知名度,特別是在西方要比彼得大得多。但是我覺得即使是說服一個最會說奉承話的俄國人相信伊麗莎白比彼得大帝影響大都是困難的。彼得遠比伊麗莎白更富有改革和開拓精神,他使俄國人走上了一條他們以前從未想過要走的路,而伊麗莎白主要代表了她的人民的一致願望。要不是事實上英國在這期間的大多數世紀中在世界上發揮的作用遠遠大於俄國的話,彼得和伊麗莎白在名次上的差距甚至還會大些。

俄羅斯第二大城市聖彼得堡(saint petersburg)是俄羅斯聯邦列寧格勒州的行政中心,它座落在波羅的海芬蘭灣東岸、涅瓦河口,由涅瓦河三角洲上的近百個島嶼及河漫灘組成。包括衛星城和郊區共佔地1350平方公里,有人口500萬。

聖彼得堡曾作為俄國沙皇首都達兩個世紀之久。1703年,彼得大帝在波羅的海之濱從瑞典人手中奪得的領土上建立了一個全新的城市,把它命名為聖彼得堡—— 一個帶有鮮明的日耳曼語系特徵的名字,以此顯示俄國向西方敞開大門的決心,俄國終於獲得了一個連接西方的出海口,一個面向西方的窗戶。1712年,俄國首都從莫斯科遷至聖彼得堡。此後一直到1918年3月,在這200餘年的時間里,聖彼得堡一直是俄國的首都。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俄國在1914年去掉了首都名稱中的日耳曼語系色彩,將其更名為彼得格勒(petergrad)。1924年1月列寧逝世後改稱列寧格勒(leningrad),1991年12月蘇聯解體後,列寧格勒恢復了它的歷史名稱——聖彼得堡。

聖彼得堡是俄國革命的搖籃。1825年十二月黨人舉行的要求廢除沙皇、解放農奴的武裝起義,1905年至1907年第一次俄國革命,1917年二月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以及1917年偉大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都發生在這里。在偉大的衛國戰爭期間,列寧格勒經受住了德國法西斯軍隊近900天的圍困。1965年,它榮獲了蘇聯最高蘇維埃授予的「英雄城」稱號。

聖彼得堡地勢較低,海拔僅1.2-2米。屬受海洋性影響的溫和的大陸性氣候。冬季寒冷,1月平均氣溫-8℃,積雪期持續132天,結冰期從11月中旬至來年4月中、下旬。夏季溫和,7月平均氣溫17.7℃。年降水量585毫米。市內水道縱橫,僅涅瓦河的分支就達50條之多,橋梁遍布,700多座橋梁把各個島嶼連接起來,風光旖旎,有「北方威尼斯」之稱。在聖彼得堡眾多的橋梁中,其中的21座橋梁在凌晨2至5點之間打開,以讓輪船通過。每到夏季的夜晚,河邊總是聚集著許多旅遊者前來觀看吊橋開啟的情景。

聖彼得堡因地處北緯60度,仲夏時節,日照近20個小時,落日余輝久久映照天際,在短暫的黃昏之後,又開始出現晨曦朝霞,剛落下的紅日再次冉冉升起,這就是每年初夏6、7月間的「白夜」奇觀。

彼 得 保 羅 教 堂 鍾 樓

大聖彼得堡市在芬蘭灣東端(包括科特林島)形成一個巨大的馬蹄形城鎮群:北岸是居民區、療養區和旅遊區;南岸是文化和商業中心;東面溯涅瓦河伸展到伊萬諾夫斯科耶。市區被涅瓦河支流分成4個部分,涅瓦河左岸(南岸)是「海軍區」,大、小涅瓦河之間是瓦西里耶夫斯基島區,小涅瓦河與大涅瓦河之間屬彼得格勒區,大涅瓦河以東是維堡區。

聖彼得堡還是俄羅斯的重要海港,主要港口位於城市西南部,河流兩岸都建有花崗石的堤岸,港區築有防護堤,人工水道與科特林島上的喀琅施塔得軍港相連。港區主要進口金屬管道、工業裝備、化工品、食糖、棉花和水果;出口機器、木材、煤炭、鉀鹽和黃鐵礦。客運主要集中在夏季(經波羅的海至英國)。小型海輪可沿涅瓦河到達拉多加湖,並在此與俄羅斯歐洲地區內陸水系相聯,經拉多加湖、斯維爾河、奧涅加湖及白海運河。輪船可進入白海,與俄羅斯北冰洋沿岸的北海航線相聯,經奧涅加湖、伏爾加-波羅的海水路,輪船可抵達伏爾加河流域、裏海、黑海和亞速海。

城市交通發達,有10條鐵路干線呈放射狀通向赫爾辛基、華沙、莫斯科及俄羅斯其他大城市。

聖彼得堡是一座文化名城。這里有彼得大帝時代建起的科學院,有40多所高等院校和400多個科研機構。其中著名的有1724年成立的國立聖彼得堡大學、國立聖彼得堡技術大學、北極和南極研究所以及永凍土研究所。市內建有50多所博物館,被譽為博物館城,著名的俄羅斯博物館創建於1895年。城內的俄羅斯古建築群享有盛名,屬於18世紀早期的主要建築群有:彼得保羅要塞及彼得保羅大教堂(彼得大帝的葬地),海軍部島上彼得大帝的夏花園及園中的夏宮等。這些建築群具有俄國早期巴羅克式建築的特徵:古樸、雄偉、穩重。18世紀後期的建築有斯莫爾尼宮、冬宮、塔弗列奇宮、阿尼奇科夫宮(十月革命後改名後少年宮)。19世紀初的主要建築有:宏偉的喀山大教堂、高達101米的伊薩克基輔大教堂等。許多俄國著名詩人和作家,如普希金、萊蒙托夫、高爾基等人都曾在此生活和從事創作。

聖彼得堡是俄羅斯僅次於莫斯科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俄西北地區中心城市,又稱「北方首都」。它擁有4000多個工業企業,其產值佔俄羅斯工業總產值的6%,工業品暢銷全國。工業以艦船、動力機械等製造業為主,造船業規模在獨聯體居首位,能生產大型原子能破冰船,還生產各種車輛、電機和兵器。其次為化學工業,生產過磷酸鈣(以科拉半島的磷灰石為原料)、輪船和其他合成橡膠產品、塑料及其製品以及合成纖維等。紡織、食品和日用消費品工業也很發達,有棉、麻紡織品、服裝及靴鞋業等。工業所需電力來自附近的泥炭發電站以及沃爾霍夫河、斯維爾河、武奧克薩河上的水電站。

聖彼得堡1988年與中國上海市結為友好城市。

㈨ 美國的三大工業區是什麼

美國的三大工業區是東北部工業區,西部工業區,南部工業區。

東北部地區是美國資本主義發展最早的地區,全國的鋼鐵、機械、汽車、化工等傳統工業大部分集中分布在這里。主要工業區有東北部工業區、西部工業區、南部工業區。

南部地區過去以農業為主。由於這里地價便宜,勞動力充足,環境污染較東北部小,美國工業逐漸由東北部向南部發展,形成美國新興的石油、飛機、宇航、電子等工業基地。

太平洋沿岸的狹窄平原和谷地,是西部工業的集中地帶,宇航、電子、信息技術等新興工業發展較快。美國是世界上高新技術產業基地,位於舊金山(聖弗朗西斯科)東南端的矽谷,是美國興起最早、規模最大的高新技術產業中心,著名產品為矽片。

(9)彼得聖堡港口是什麼工業區擴展閱讀:

北美洲工業區內的美國工業區

中部大西洋沿岸工業帶

為從美國波士頓到巴爾的摩的狹長地帶,早期工業有紡織等,今已發展成為具有紡織、食品、化學、機械製造、造船、鋼鐵、電子等部門的綜合性工業基地。紐約是帶內最大的港口和工業城市。

五大湖工業區

分布在五大湖以南的聖保羅-辛辛那提-布法羅三角區內,是北美主要的製造業基地,鋼鐵工業、汽車、農機等居重要地位。匹茲堡有鋼都之稱,底特律是世界知名的汽車城,克利夫蘭是美國重型機器製造業中心,芝加哥為本區最大的工業城市、鐵路樞紐。

太平洋沿岸工業區

北起西雅圖、南到聖迭戈,是美國另一新興工業帶,以電子、宇航、石油工業為主,西雅圖和洛杉磯是美國飛機製造中心,附近的矽谷是世界上最大的微電子工業中心。

閱讀全文

與彼得聖堡港口是什麼工業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汽車後備箱如何從內打開 瀏覽:408
工業機器人如何發展新行業 瀏覽:467
工業電表直通怎麼接線 瀏覽:449
奧迪什麼車有面子又便宜 瀏覽:191
南京中央門汽車站怎麼去 瀏覽:313
怎麼樣換汽車輪胎 瀏覽:719
汽車架生產出來多久組裝 瀏覽:92
2020年核工業退休能拿多少錢 瀏覽:82
怎麼分汽車級別 瀏覽:220
奧迪r350油耗多少 瀏覽:397
寶馬撞保時捷哪個小區 瀏覽:304
武漢核工業局在什麼地方 瀏覽:541
廣漢到蒼溪汽車要多少錢 瀏覽:116
門把手有線的賓士怎麼拆 瀏覽:576
奧迪a6l選擇哪個配置 瀏覽:276
寶馬4驅有哪些 瀏覽:1002
福建莆田工業區哪裡可以擺攤 瀏覽:499
汽車電源地和信號地怎麼隔離 瀏覽:694
30w左右的寶馬有哪些 瀏覽:944
奧迪12v和24v有什麼區別 瀏覽: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