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個人如何工業化

個人如何工業化

發布時間:2022-11-15 08:46:29

Ⅰ 工業化的標准

關於工業化標準的探討
北京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教授 林 丕
11/28/2005 16:20:54

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之一,是要在2020年「基本實現工業化」。
我認為,工業化的標准似有兩個層次:低層次的標准,即初步實現工業化的標准,是工業產值在工農業總產值中佔有絕對優勢。其量化標准可以採用前蘇聯學者提出的標准,即工業總產值占工農業總產值的75%以上。高層次的標准,則是要像現代世界上的經濟發達國家那樣,完全消除了城鄉二元經濟結構。這是一個很高的標准,我國至今離這個標准還有很大的差距。十六大報告提出的在2020年基本實現工業化的任務,我個人理解,其實質就是要在今後十幾年內,基本解決我國至今仍顯著存在的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問題。其主要指標似有兩條:(1)在2020年,使我國的非農業就業人口在全社會就業人口中的比重達到70%以上,換言之,就是要使我國的農業就業人口在全社會就業人口中的比重降到30%以下;(2)在2020年,使我國的城鎮人口佔全國總人口的比重達到60%左右,換言之,就是要使我國的農村人口佔全國總人口的比重降到40%左右。下面,就分別討論一下這兩個指標的問題。

(一)關於把農業就業人口降到30%以下的問題
2001年,我國全社會就業人口為7.3億人。其中,非農業就業人口,即第二、三產業的就業者(包括在鄉鎮企業和農村二、三產業中的就業者在內),僅為3.65億人,佔50%;還有50%的勞動力,也就是3.65億人從事農業。如此眾多的勞動力滯留在農業領域之中,是與工業化的要求大相徑庭的;更何況,如此眾多的勞動力滯留在農業領域,也大大超過了我國當今農業對勞動力的需求。2001年,我國共有耕地19.14億畝,按每個農業勞動力平均經營10畝耕地計算,我國農業中留下2億左右的勞動力就足夠了。這就是說,我國農業中,已經出現了大約1.5億以上的過剩勞動力,他們在農村中實際上處於隱性的半失業狀態。隨著農村人口的增長,隨著農業勞動生產率和農業現代化程度的提高,今後農業過剩勞動力的人數還會繼續增加。這些過剩勞動力需要逐步地從農業中轉移出去。這既是工業化歷史進程的一個客觀要求,也是我國勞動力實現充分就業的一個客觀需求。目前,一些經濟管理機關和學者提出了如下設想:到2020年,把我國農業就業人口在全社會就業人口中的比重降到30%左右或以下。按此設想來推算(把過剩勞動力的增長計算在內),從2002年到2020年這19年內,就要從農業中轉移出過剩勞動力2.2億人,平均每年轉移出1160萬人。這是一個十分艱巨的勞動就業和勞動力轉移的任務。

那麼,我國目前二、三產業的就業容量有多大呢?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01年全年,我國的二、三產業僅提供了940萬個新的就業崗位,就業彈性系數僅為0.18(即GDP每增長一個百分點,就業崗位僅增長0.18個百分點)。由於就業崗位不足,到這一年末,在全國城鎮中出現的失業人員已達1796萬人(登記失業者681萬人,國企下崗職工未就業者515萬人,非國企下崗職工未就業者600萬人),城鎮失業率達到9.5%,大大超過了國際公認的安全線(失業率不能超過6%)。

從上述勞動力供求的情況來看,目前我國二、三產業的就業形勢是相當緊張的,既要解決城鎮中大量勞動力的失業問題,又要每年轉移上千萬的農業過剩勞動力,難度不小。這是我國工業化過程中不能不面對的一個嚴峻現實。十六大報告提出,我國今後應走新型工業化的道路,其突出特點和要求之一,是要使我國的「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換言之,我國今後的工業化必須與擴大就業緊密地、有機地結合起來,採取多方面的有效措施,千萬百計地擴大第二產業、特別是第三產業的就業容量,大大提高其就業彈性系數。從而使我國在工業化過程中,能夠比較順利地解決城鎮勞動力充分就業和農業過剩勞動力有序轉移的重大歷史課題。

(二)關於使城鎮人口達到佔全國總人口60%的問題
2001年,從統計表上看,我國有城鎮人口48064萬人,農村人口79563萬人,二者的比例為 38:62。但上述城鎮人口的數據,是按行政區劃統計出來的,其中包括了全國各城市郊區的大約1億左右的農村人口在內。如果把這部分人口劃入農村人口,則目前我國城鄉人口的比例,實際上是30:70,農村人口大大地超過城鎮人口。要把這個比例倒過來,使城鎮人口超過農村人口,任務十分艱巨。據粗略預測,到2020年,我國的總人口可能達到或超過14億人。到那時,要使我國的城鎮人口超過農村人口,達到佔全國總人口的60%左右,就意味著城鎮人口將達到8.4億人左右,比現在的城鎮實際人口(3.8億人)翻了一番還多。這是一項相當困難的任務,是我國工業化過程中必須著力加以解決的又一個重點和難點問題。

綜上所述,工業化是一個歷史過程。它的標准可分為兩個層次:低層次的工業化,即初步工業化,是要使工業產值在工農業總產值中占絕對優勢;高層次的工業化,則是要完全消除城鄉二元經濟結構。我國已經實現了初步的工業化,今後的任務是要在2020年基本實現工業化,其實質是要基本消除我國的城鄉二元經濟結構。這個任務是不輕松的,特別是在轉移龐大的農業過剩勞動力和將龐大的農村人口轉移為城鎮人口方面,任務相當艱巨,需要通過開拓新型的工業化道路和加快城鎮化建設的步伐,來逐步求得解決。

Ⅱ 在當代中國工業化進程中如何培養大學生的歷史使命感和社 會責任感

1、關心祖國和民族的命運,高舉愛國主義的旗幟,繼往開來,為中國沿著社會主義方向前進而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我們要把自己的命運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聯系起來。我們要多關心時事,了解當今世界的發展趨勢特別是中國所處的國際環境方面的信息。我們要能夠心懷祖國,而不是僅僅紙上談兵、在文字上,在演講台上大發愛國之情,我們要付諸行動。

2、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順應人民群眾的需要。紮根基層,投身到西部,積極的到偏遠貧困地區支農等。

3、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踏踏實實地打好基礎,積極迎接科技和知識經濟的挑戰。要順時代潮流而動,作時代的弄潮兒。我們

要敢於挑戰時代、挑戰自我,要以強者的姿態於世。我們更要能夠實事求是的工作和學習。少說空話,多干實事。

4、積極培養自己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投身社會經濟建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5、要有全球意識,為保護生態環境和歷史古跡,維護世界的和平與穩定,和諧與發展促進人類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貢獻出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我們要有地球公民意識,要開闊視野,拓展心胸,拋棄一些偏見。勇於和善於自我反省,同時,悅納別人對自己實事求是的批評。

明白了大學生的重要的社會歷史地位後,我們必須認清大學生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主要是因為:

(一)這是大學生健康成長所要求的。大學生只有認清了自己的責任與使命,才能夠明確自己的奮斗目標,樹立高遠的人生理想,才能促進他們更快更好的成長。

(二)這是祖國和人民群眾所要求的。作為年輕一代的重要組成部分,受過現代化的教育,他們的素質如何,受到祖國和人民群眾的熱切關心。每一個希望中國的未來更加美好的人都希望我們的接班人具有相當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他們都希望我們大學生有上佳的表現。

(三)這是時代所要求的。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以來,隨著新科技革命的蓬勃,廣泛weit和深入的發展。各國間的以科技競爭為核心的綜合國力的競爭日益白熾化。而綜合國力,科公理技的競爭歸根到底都是人才的競爭。大學生作為現代人才的主體收到的重視程度空前提高。

Ⅲ 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人為實現自己的工業夢採取了哪些措施

1、過渡時期(1949—1956年):新中國通過沒收官僚資本,建立社會主義國營經濟;平抑物價,統一財經;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先合理調整後社會主義改造;超額完成一五計劃等措施使新中國的工業化全面起步。2、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1956-1966年):基本建設投資近千億元,石油電力工業發展迅速,交通運輸業也有較大發展,但「大躍進」三年造成了我國工業的畸形發展。③文革時期(1966-1976年):受「階級斗爭為綱」的影響,除交通運輸業外其他均處於倒退的局面,新中國工業出現了嚴重挫折。④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1978年以來):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改革開放的決策,為我國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邁出了關鍵的一步。農村中鄉鎮企業的異軍突起,城市中企業管理體制和所有制結構的變化,沿海經濟特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開辟,推動了我國對外開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從而大大加速了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的進程。

Ⅳ 怎樣做軟體各位大蝦能不能就軟體工業化發展的方向發表下個人看法

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 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
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是指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對企業在產品設計、生產與管理、市場營銷等環節的技術手段和管理模式進行提升和創新,對各類信息資源進行整合和優化,以信息集成取代資源集成,帶動企業產品設計方法和工具的創新、企業管理模式的創新、企業間協作關系的創新,實現產品設計製造的數字化、企業管理的系統化、生產過程式控制制自動化、製造裝備的智能化、咨詢服務的網路化、營銷手段的電子化。其主要內容包括利用信息技術改造、滲透、提升傳統產業;大力發展軟體業、信息設備製造業,為工業化提供系統軟體和數字化、電子化的生產裝備。信息化是工業化的提升,工業是信息化的基礎,二者相輔相成,結伴而行。在「十一五」的開局之年,如何加快工業化進程,到2010年實現工業產值超千億的目標,這是一個需要我們認真思考的問題。黨的十六大明確提出了信息化是我們加快實現工業化的必然選擇,我們必須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出一條開發、創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

新型工業化道路肩負著信息化和工業化雙重任務,這就要求我們既要大力發展信息產品製造業,更要特別注重信息技術與傳統產業的融合,用信息技術來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充分做強信息化的載體——工業化。因此要明確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總體思路,即以市場為導向,以信息技術為手段,以信息產業為基礎,以企業為主體,加速傳統產業的改造和結構的調整,使工業化與信息化更加有機結合起來,努力形成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基礎產業為支撐、服務業全面發展的產業格局,以加快南寧新型工業化的進程,促進南寧國民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一、大力發展電子信息產業,為加快實現工業化打下良好基礎

要根據南寧市實際和具有的優勢,結合「十一五」發展規劃,認真做好信息產業發展的規劃,努力形成產業鏈和產業集群。抓住跨國公司對外轉移生產能力的機遇,引進西門子、摩托羅拉等世界知名企業到南寧市落戶。要加快發展網路軟體業,加快南寧市大專院校科研單位與軟體企業合作,引導和鼓勵社會資本投資軟體企業。要抓住3G技術即將進入商用階段的有利時機,積極引進相關網路和終端生產線,設立電子信息產品生產基地,加快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同時,積極發展以下一代信息技術為依託的各種信息服務業,把信息服務與發展金融、保險、物流、旅遊以及交通運輸、倉儲、批發和零售貿易、餐飲等傳統服務業結合起來,努力拓展服務領域,提高服務水平。

二、加快信息技術與傳統產業的融合,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要鼓勵中小企業廣泛應用信息技術,提高計算機和網路普及應用程度,加強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運用信息技術使技術開發、產品研製、生產准備集成化,推行計算機集成製造技術,縮短開發周期,降低製造成本,滿足顧客多樣化需求。繼續實施製造業信息化示範工程,加快運用計算機輔助設計、輔助製造、計算機輔助測試和診斷、柔性製造技術和自動物料儲運系統等,將製造業的加工、形成、裝配和測量等製造過程的傳統手工控制轉變為計算機控制,提高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益;在有條件的企業推廣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技術,實現從產品設計到製造,以及生產與市場、庫存、財務、質量和設備管理等全面信息化。大力推進製造資源計劃、企業資源規劃、計算機輔助工藝計劃在製造業企業中的應用,提高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水平。

三、積極構建中小企業信息化服務平台,加快推進電子商務

一是在重點骨幹企業積極推廣商品銷售的數據流通標准技術和信息化管理技術,逐步建立企業電子商務平台,加快推進企業電子商務。二是大力進行企業網路營銷系統的建設。將企業現有的業務流程放到互聯網上,並通過互聯網進行信息、交易處理,開展網上直銷,以實現大規模削減成本、大幅度縮短時間、減少浪費、幫助企業找到並留住新客戶,以削減庫存成本,縮短回應客戶時間,精簡財務流程。三是加快公共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建立中小企業信息化服務平台,通過電子商務為各類生產企業提供物流服務,同時,積極構建和完善安全認證、網上支付、信用體系等電子商務的外部環境。

四、全面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為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創造條件

一是大力推進電子政務信息化,推動政府職能轉變。按照整合資源、標准統一、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原則,以網路平台、業務系統和資料庫為重點,分層、分類、分步推進電子政務建設。盡快建立電子政務網路體系的管理和運行機制,推動業務整合和跨部門互聯,促進資源共享。二是努力實現經濟領域的信息化。積極建設以公用經濟信息網工程、農業信息化工程、防災抗災信息網路工程、企業信息化工程、金卡網路工程、金稅網路工程、金管網路工程、金關網路工程、金財網路工程、交流信息網路系統工程等十大經濟信息化工程,力爭在全市國民經濟與社會主要行業和領域中實現信息化。三是穩定推進社會公共領域的信息化。圍繞促進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文明進步,提高全民綜合素質和生活質量提供優良的信息服務,創造廣闊的信息服務消費市場,重點抓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網路系統、教育信息化工程、醫療衛生信息網路工程、社會保障信息服務網路工程、旅遊服務系統、社區與家庭信息化建設。四是積極爭取國家信息化推廣應用項目。鼓勵有條件企業爭取國家的資助、貼息和獎勵,建成一批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創新項目、示範工程和企業。同時,繼續深化投融資體系的改革,拓寬企業籌措資金的有效渠道,加大工業的信息化技術改造力度。

五、建立健全科學創新體系與人才機制,為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提供保障

一是建立和完善科技創新體系。採取多種形式拓展科技創新渠道,使企業成為科技創新的主體。支持和鼓勵社會力量創辦各類信息技術的創新服務機構、專利服務機構、咨詢培訓機構;加強企業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的聯系,堅持自主創新與聯合開發、技術引進相結合,堅持走產學研聯合創新的道路,努力形成優化科技資源配置的機制;二是加強標准化工作。盡快建立統一的信息技術標准,為信息化建設創造有利的條件。三是建立和完善科技人才開發系統。信息化的發展關鍵是人才,要採取多種激勵措施,吸收高科技技術人才,堅持自己培養與引進人才相結合,使科技人員成為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中堅力量。

Ⅳ 走中國工業化道路的關鍵問題是什麼

正確處理重工業、輕工業和農業的發展關系。要從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這種情況出發,正確處理重工業與農業、輕工業的關系,充分重視發展農業和輕工業,走出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中國工業化道路。

走一條中國自己的工業化道路,還應該處理好其他一些關系,搞好一系列同時並舉。包括沿海工業和內地工業的關系,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關系,生產單位和生產者個人的關系,中央和地方的關系等,綜合平衡,認為所有這些同時並舉中,以工農業同時並舉最為重要。

走中國工業化道路的方式

①必須明確戰略目標和戰略步驟。

②必須採取正確的經濟建設方針。

③必須發展科學技術和文化教育。

④必須重視知識分子的工作。

⑤必須調整和完善所有制結構。

⑥必須積極探索適合我國情況的經濟體制和運行機制。

Ⅵ 什麼是工業化歷史上的工業化模式有哪些特點

1.什麼是工業化?歷史上的工業化模式有哪些特點?

答:(1)工業化的定義有許多種,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較窄的定義,認為工業化是指工業(特別是製造業)的發展。這一定義可見之於許多有關工業化和經濟發展的文獻。巴

格奇(A.K.Bagchi)為《新帕爾格雷夫經濟學大辭典》撰寫的辭條「工業化」就採用了類似的定義:「工業化是一種過程。下面是一種明確的工業化過程的一些基本特徵。首先,一般說來,國民收入(或地區收入)中製造業活動和第二產業所佔比例提高了,或許因經濟周期造成的中斷除外。其次,在製造業和第二產業就業的勞動人口的比例一般也有增加的趨勢。在這兩種比例增加的同時,除了暫時的中斷以外,整個人口的人均收人增加了。」
另一類定義較為寬泛,中國經濟學家張培剛即持此種觀點。張培剛把「工業化」定義為「國民經濟中一系列基要的生產函數(或生產要素組合方式)連續發生由低級到高級的突破性變化(或變革)的過程」。

(2)歷史上的工業化模式:

我們所謂「歷史上的工業化模式」是指歐美發達國家歷史上經歷過的工業化模式。這些國家的工業化模式的共同特徵為:

第一,這些國家的工業化都以建立在城市的大規模工業企業為載體。工業集中於城市,可以充分利用各種「外部經濟」;大企業可以發揮規模經濟優勢。工業化過程中,人口不斷地向城市流動,社會逐漸城市化。

第二,在這些國家中,大多數國家的工業化是民間發動的。所謂民間發動的工業化就是主要由個人積累資本和進行投資而推動的工業化,這種工業化一般表現為一種進化的、比較均衡的經濟進步過程。

第三,這些國家的工業化大多是消費品導向的;工業化起步於消費品工業,最早的重大機器發明是機器紡織,然後逐漸擴大到投資品工業,其進程可劃分為三個階段:消費品工業占優勢的階段、投資品工業的相對增加階段和投資品工業漸占優勢的階段。

概括地說,發達國家的工業化模式是追隨市場的模式,表現為自發的進化過程,政府幹預造成的扭曲較少,資源配置較為合理,但這一過程往往十分漫長。

Ⅶ 從國家、企業、個人三個角度分析,如何發展低碳經濟,建設生態文明

1.提高能源效率

在工業化階段,提高能源效率是減少碳排放最為有效的方式,而且能源效率提高的空間非常大。比如說建築節能。在發達經濟體里,三分之一是建築物排放,三分之一是交通運輸排放,三分之一是工業排放。中國現在是工業排放量佔大頭,交通和建築類排放較小。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住房面積越來越大,住房品質越來越高,如果我們效仿歐洲的零排放建築,在建築節能這塊有很大潛力。

工業能源效率的提升空間也非常大。由於中國是發展中國家,最先進的技術有,最落後的技術也有。像鋼鐵行業,中國有一些領先技術,例如大中型鋼鐵聯合企業噸鋼的綜合能耗水平比較低,但小煉鋼和落後技術則能耗高、排放多。這就意味著要加速淘汰落後產能。電力方面,中國現階段肯定離不開火電,那麼就要上大壓小,用超臨界、超超臨界發電機組,使單位度電的排放量降到最低。中國在鋼材、水泥、化工、機械等領域投資力度非常大,「十一五」規劃中提出淘汰小火電、小水泥、小造紙,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在交通運輸領域,我們也有很多工作可做。航空交通耗費的燃油量比地面交通高很多:與低效率的小汽車相比,高出一倍以上;與大容量的公交,與高速鐵路相比,至少高出三倍、四倍。現在北京到上海的空客一小時一趟,將來高速鐵路要是建好了,每小時一趟,基本上就不需要飛機了,同樣便捷的服務,但排放量只有原來的四分之一、五分之一。

2.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

中國的可再生能源資源很豐富,雖然可再生能源成本較高,但相當一部分已經商業化。例如太陽能熱水器,農村的小沼氣,運用得很普遍;水電、部分發展較好的風電(如新疆塔里木的風電)等,也非常有競爭力;中國每年所利用的農作物秸稈等生物質能,摺合標煤約三億噸,如果每年的商品能源消費總量是30億噸,生物質能佔了10%。已經商業化的可再生能源,可以進一步推廣。

太陽能光伏發電、光熱發電兩種技術現在都在運行。歐洲有一項遠大的工程規劃,准備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上建大的太陽能光熱發電站,然後建遠距離輸變電系統,把電力輸送到歐洲。中國有廣袤的戈壁灘,如果太陽能發電技術成熟,戈壁灘的開發前景將非常廣闊。現在我們就可以進行研發投入,做好前期准備。

交通領域,汽車不再只燒石油和液化天然氣,現在有混合動力汽車、電動汽車等。電動汽車時速可以達到150公里,最遠可以跑400公里,如果蓄電池性能再好一點、動力更強一點,競爭力就會更大。太陽能汽車、氫能燃料電池等技術也在研發中,如果成熟,我們的交通服務將實現很少的碳排放甚至是零排放。

除了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有很多大文章可做,核能也很有前景。英國長期以來反對核能的聲音很強,現在為了搞低碳經濟,又把發展核能提到議事日程,准備進一步更新和新建核電站。美國也啟動了新的核能計劃。目前的核能利用,盡管在核廢料處置方面存在一些問題,但相對來講它是經濟可行的;從安全的角度看,核電大國——法國就沒有發生過核事故。中國也在大力發展核電,原來是在沿海地區,現在延伸到了內地。但有一個問題,發展核電所需的鈾礦資源,中國比較缺乏。在經濟全球化、一體化和世界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的背景下,我們可以通過國際協定,要求鈾礦資源豐富的國家,如澳大利亞、加拿大以及中亞國家給中國提供鈾礦資源。

3.引導消費者行為

通過提高消費者的節能意識來加速低碳經濟建設進程,至關重要。為此,我們必須制定相應的政策措施。

第一,二氧化碳對氣候變化有負面作用,是有環境成本的。既然如此,我們就應該對它征稅。碳稅跟能源稅不一樣,征能源稅可能會打壓可再生能源,但如果我們加以區分,只對碳征稅,那麼就只會打壓高碳能源。高碳能源的比較收益降低,零碳或低碳能源的比較成本就降低了,市場競爭力也會增強。

中國現在征碳稅的條件應該是成熟的。我們說條件不成熟,主要是兩個原因。一,中國是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上沒有承諾減排。如果我們國內征碳稅,和國際政策似乎有矛盾。但實際上這一點我們是完全可以避開的,我們可以不叫碳稅,而叫可枯竭資源稅。因為我們本來就有資源稅,而化石能源是可枯竭資源,那麼征一個可枯竭資源稅,實質上就等於碳稅。原因之二,要徵收碳稅就需要相應的技術、信息、統計資料,一般認為我們現在還不具備這種統計條件。實際上這個問題不難解決。因為碳只是在煤炭、石油、天然氣里才有,這三項能源都是進入了市場的,統計起來應該非常簡單。至於我們是在生產這一端來徵收,還是在消費這一端來徵收,都可以。所以,徵收碳稅並不是原則上不可行,而是技術操作層面的問題。

第二,我們應該有相應的政策補貼。所有技術的研發、運用,都會經歷從高成本到低成本的轉化過程,如果我們給予補貼,就會加速降低成本的過程。對一些暫時不具備商業競爭力,而社會成本又比較低的能源和技術進行補貼,會使它們更迅速地成長,走向市場競爭。

第三,要提高研發投入。很多低碳能源技術、產品還需要進一步研究開發,政府公共財政投入和企業商業化的投入,可以雙管齊下。

第四,對於消費者行為,要有相應的經濟政策措施對奢侈浪費加以限制。幾年以前我提出過一種設想,叫能源消費累進稅制(或者叫碳排放累進稅制)。我們的碳排放空間是有限的,而每個人的基本消費需求也是有限的,因而可以給每個人一定的碳排放量,超出之後就得交稅,超得越多稅率就越高,跟我們的所得稅一樣。這樣既兼顧了基本需求的滿足,又可以使消費者行為更理性化,降低奢侈浪費的部分。要強調的是,能源消費稅應是累進稅率,而不能是統一稅率。統一稅率只會打壓窮人,鼓勵富人消費。

第五,要對公共消費加以控制。中國的公共消費浪費特別多,在高速公路上跑的小汽車多數是公車;辦公大樓里,空調用電等浪費也很多。在一些發達國家,非常注重公共消費的低碳化,部長也乘坐公共交通。所以,政府可以率先垂範。

第六,國外在低碳社區、低碳城市等領域有很多先進經驗,我們完全可以借鑒,開展國際合作。

除了以上三個方面,發展低碳經濟還有其他一些可以努力的空間。如碳捕獲與埋存技術,雖然用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現在還不具備經濟可行性——因為它耗能特別高,但作為一種技術選擇,我們可以繼續研發,使這種技術將來具有商業可行性,這是戰略投資。而且碳捕獲與埋存技術在有些領域是商業可行、能夠產生收益的,例如用它來提高石油採收率。一些發達國家在進行三次採油時,把二氧化碳收集起來加以液化,注入到地底下把油驅趕出來。中國大慶、勝利油田也涉及到二次、三次採油,完全可以採用這種方法。

我們還可以利用國際貿易來發展低碳經濟。每個國家的資源稟賦、清潔能源的比重和成本都不一樣,碳生產率相對較高的產品我們可以出口,碳生產率較低的產品則可以進口。像礦石,中國從澳大利亞進口,比我們國內采礦的成本低多了。

總之,低碳經濟不是時髦的概念,可以落實到現實的行動。要通過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消費方式的轉型、能源結構的轉型、能源效率的提高,使中國向低碳經濟、低碳社會邁進——只有低碳社會才是可持續的社會。

Ⅷ 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實現美好生活國家,社會,個人層次的路徑

為了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在充分利用原有工業潛力和進行新的工業建設的同時,必須對個體經濟和私營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因為隨著大規模經濟建設的開展,個體經濟和私營資本主義工商業愈來愈不適應國家工業化建設的需要.一方面,就當時在國民經濟中占絕對優勢卻又分散、脆弱的個體經濟來說,在土地改革以後,由於擺脫了封建主義的束縛,農業生產在一個時期內有過相當大的發展,但受小農經濟的局限,增產潛力有限,難以適應工業化對糧食和工業原料作物迅速增長的需求,無力為國家工業化積累資金和擴大工業品的市場.另一方面,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不僅工業資本比重小,而且缺乏重工業的基礎,依靠它本身的力量無法有力地推進工業化的發展.而且在私營企業和國家各項經濟政策之間,在私營經濟和國營經濟之間,以及私營企業內部資本家與職工之間,利益沖突越來越明顯.只有加快對個體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的社會主義改造,才能適應國家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的要求,發展農業和提高整個社會生產力.

Ⅸ 工業化對一個國家的重大意義以及如何實現工業化

所謂工業化,主要是指工業在一國經濟中的比重不斷提高以至取代農業,成為經濟主體的過程。簡單的說就是傳統的農業社會向現代化工業社會轉變的過程。這一過程的特徵主要是農業勞動力大量轉向工業,農村人口大量向城鎮轉移,城鎮人口超過農村人口。工業化是現代化的基礎和前提,高度發達的工業社會是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中國實現工業化的任務,是第一個五年計劃提出來的,從「一五」計劃算起,我國為實現工業化已經奮鬥了半個世紀,把一個落後的農業大國建設成為擁有獨立的、比較完整的、並有一部分達到現代化水平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但是,中國的工業化任務還沒有完成,總體上看現在還處於工業化中期階段。突出表現在:農業現代化和農村城鎮化水平較低,農村人口在全社會勞動力和總人口中佔50%左右;產業結構層次低,競爭力不強,工業特別是製造業的技術水平還不高,服務業的比重和水平同已經實現工業化的發達國家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工業化的任務不完成,現代化就難以實現。因此,繼續完成工業化,仍然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重要而艱巨的歷史任務。

一個理想的大工業體系,應該是由基本實行計劃經濟的重工業體系,和需要自由貿易、強調企業獨立性和自由貿易的裝配工業、輕工業共同組成的。前者,對有限關鍵技術和資源進行投資開展,提供基本的工業物資和機械。後者則基本保持前工業時代的體制,利用這些物資和機械完成最終產品的產品製造(包括非實物產品)。發達國家通過對核心產業部分國有化和企業之間的互相滲透,基本建立了這種經濟體制,只是裝配工業和輕工業已經在很大程度上轉移到了第三世界國家。而對於一般落後國家而言,後者並不缺乏,缺乏的是無法通過市場經濟、自由貿易建立的重工業體系。
應答時間:2021-06-21,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Ⅹ 你怎麼在工作中實行 以人為本 誰知道這個問題咋回答

給你開個頭參考下,主要是尊重別人,這個是最重要的 1、增強員工自覺責任意識。傳統的人性假設總是把組織、群體看作是一個絕對物,要求個人以服從和獻身精神來證實他的責任心。而事實上,真正的責任心並不是理性意識,而是建立在員工的自覺意識和自覺能力基礎之上。在組織中,員工個人意識的發展絕對不會像有些人想像的那樣,會造成組織紀律的渙散,而是給組織氣氛增添了個人活動的彈性。給個人留有餘地的管理方式實際上等於給個人潛力的發揮和發展創造了必要的催化條件,使人的意識資源和主權人格得到不斷地充實。人的意識中所包含的資源越是豐富,其責任心就越具有建設性和生產性。因此,在員工精神不能自主的情況之下,他的責任心只能是淺層次的,因為責任對象是一個身外之物,沒有融進個人的自我意識,與自我沒有內在的聯系。在這里,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獲得進一步的啟示,責任心不僅有需要強化的問題,而且還有需要優化的問題。 2、強化員工主人翁責任感。「主權人」假設的觀點強調將工作隸屬於員工,使員工成為工作的主人,這時產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是發自內心的,是持久的,自覺的。因此,人的能動性、創造性是建立在人對自己的行為和活動能夠自我做主、自我支配的基礎上的,而自我做主、自我支配又是出於個性的要求,出於自尊的要求。人離開了自主和自尊就不可能對自己的活動實行自我支配、自我控制和自我調節,也就談不上什麼能動性和創造性。現實生活中許多成功企業的經驗告訴我們,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力,來自他們的主人翁責任感。所以,要最大限度地激發員工的能動性和創造性,就要強化他們的主人翁責任感。 3、促進員工人格優化。從現代管理學的角度來分析,人格的優化就是人格的現代化,因為人格的現代化能賦予人的意識更多的能量。這樣,對企業員工人格的優化就顯得格外重要了。我們知道,自立、自強和競爭是典型的現代意識。誰想獲得這種意識,誰就必須首先在意識中確立「自我」,做到思維的自主,進行自主思維。自卑是一種低級的和消極的意識狀態,其所以低級消極之處,首先就在於思維自己不能做主。毫無疑問,自卑感這種自我否定的情緒對於人的自主權是有破壞作用的,它使人們在權威面前產生盲目崇拜和自我無能的心理。到了今天,人們普遍認識到了自立權的重要性。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強烈的自我意識又恰恰是產生自卑感的溫床。因為人們在權威面前的自卑,正是在「自我」與權威的比較之中產生的。所以,要達到真正的自信,就要在社會生活中放棄「自我」或革新環境。這樣,在現代管理實踐中,革新文化環境,讓人們獲得更多更強烈的現代意識,就成了優化員工人格的必由之路。 4、提高員工自由度。歷史早已證明,由人的精神解放所產生的意識能量與人們從社會環境中所獲得的個人自由度程度成正比例的關系。因此,在工業化的過程中,管理學的理論和實踐也逐漸由傳統的控制轉向提倡平等競爭,引導個人行為和吸收個人參與等方面。在這種觀念的指導下,工業發達國家的企業界普遍採用了一種叫做「黑箱原理」的管理方式,值得中國企業界借鑒。所謂「黑箱原理」就是把職工個人的執行過程當做一個看不見內情的黑箱,管理者只管往那個黑箱的「入口處」投進計劃和任務指標,並且檢查從「出口處」出來的工作成果。至於職工在執行過程中如何工作,那是他個人的自由天地。這種管理方式能夠造成「有意識的混亂」,使秩序的重要性讓位於活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性之後,由於職工的自由度增加而釋放出了巨大的精神能量。

麻煩採納,謝謝!

閱讀全文

與個人如何工業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輝煌工業區在哪個車站下車 瀏覽:925
請問雷丁電汽車要多少錢一台啊 瀏覽:572
銀座汽車招聘熱線是多少 瀏覽:556
奧迪熱車費勁怎麼解決 瀏覽:166
雙流區工業區在哪裡 瀏覽:618
工業聯富是做什麼的 瀏覽:930
mcc什麼意思工業機器 瀏覽:446
如何推動工業革命 瀏覽:568
成都成華工業園區有哪些企業 瀏覽:474
汽車布座套如何更換全皮座套 瀏覽:851
信陽平橋工業區哪個電子廠比較好 瀏覽:242
鄭州工業毛刷要多少錢 瀏覽:251
奧迪車空調濾清器在哪裡 瀏覽:38
奧迪派喇叭怎麼樣 瀏覽:345
36歲買寶馬7系是什麼樣水平 瀏覽:961
蕪湖到無為汽車要多久 瀏覽:255
寶馬汽車底裙颳了怎麼修 瀏覽:219
上海工業清洗怎麼選擇 瀏覽:1
賓士420的架子號在哪裡 瀏覽:299
11年寶馬雙r多少錢 瀏覽: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