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蘇宿工業園區末來發展怎麼樣

蘇宿工業園區末來發展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2-11-15 02:45:06

A. 蘇州宿遷工業園區的經濟概況這個園區資金狀況怎麼樣

摘要 2011年,園區完成業務總收入21.6億元,固定資產投資19億元,在全市各個開發區8項主要經濟指標考核中有6項指標增幅排名第一。園區還在招商、土地規劃、環保、財經社保等方面取得了30多項全市「第一、唯一」的業績。

B. 蘇州工業園區怎麼樣

蘇州工業園區的第一座鄰里中心,出自園區設計研究院董事長兼院長馮正功。為了讓鄰里中心真正成為居民休閑、活動和購物、消費的場所,設計團隊將整個中心規劃建設在河水之上,同時合理配置了學校、公園、購物中心等載體,相互呼應,又協調共處,贏得好評如潮。目前,園區每3平方公里就布局一個商業區,每5平方公里內就有一個鄰里中心。連前新加坡副總理陳慶炎看後都忍不住心生羨慕,贊嘆園區的鄰里中心比新加坡的「更漂亮、更完善」。
15年的高速發展,在農田上崛起一座國際頂尖開發區。蘇州工業園,易中天心中的「理想之城」,也是上百萬「老蘇州」、「洋蘇州」的「夢想之城」。
給高速GDP裝上「綠色過濾閥」
來到蘇州工業園,最令人心動的,不是那些傳奇般的財富神話,而是那一縷帶著微微甜味的清新空氣。
開發15年,園區至今還令人驚訝地保持著清新的水和空氣,這在開發區中不可想像。
不可想像的背後,是一道不可逾越的生態紅線。
蘇州市政協主席、原蘇州工業園區黨工委書記王金華回憶說,園區成立以後制定的第一個法規文件,就是《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暫行辦法》,確立了一整套綠色發展理念。到園區投資的客商,第一道要過的就是環保關。15年來,被環保一票否決的項目有三百個,意向投資額累計超過20億美元。
隱形的紅線,看不見,摸不著,卻無時無刻不深植於園區企業CEO的心間。污染禁入—生態緩沖—雨污截流—集中供熱—垃圾處理,觸碰任何一道,就要「出局」。15年來,蘇州工業園區累計投入300多億元,對區內300多家重點企業實施全方位、全過程式控制制,先後關停歷史遺留下來的80多家污染企業。
15年生態堅守,換來了中外人士交口稱贊的碧水、藍天和綠地。在全國所有開發區中,蘇州工業園創造了環保基礎設施全覆蓋、綠色鄉鎮全覆蓋、ISO14001貫標企業最密集等多個全國之最。2008年,園區環境質量綜合指數達97.1,高於江蘇省小康社會環境質量綜合指數目標值17.1分。
金雞湖畔諧奏新版「國際歌」
5月的一個晚上,蘇州工業園圓融時代廣場「世界第一天幕」步行街上,一位名叫艾哲羅的芬蘭籍伊朗人打著手鼓,唱起一曲評彈版《楓橋夜泊》。蔚藍的「天幕」下,過往行人紛紛留步,黃皮膚、黑皮膚、白皮膚,藍眼睛、黑眼睛、棕眼睛,一起和著鼓聲輕輕吟唱。
就是這個「老艾」,十幾年前接到芬蘭總部派往園區的通知,心裡還老大不願意,總琢磨著早點調回去。誰知原本兩年的任期結束後,「老艾」竟然不走了,一干就是十年,幾年前退休了乾脆在園區定居下來,組建了一個「快樂家庭俱樂部」,去年還創辦了一個英語角。「老艾」說,他愛上了園區愛上了蘇州,一家子都愛上了這個美麗的東方城市。
在蘇州工業園區,3000多家外資企業和諧共存,2萬多名高科技人才激情創業,1.3萬名外籍人士快樂生活。東西方文明在此交匯與重組,不同種族、不同文化的人們相融相親,最終成就了一個古今中外相得益彰的絕妙「洋蘇州」。
「在我們這個單位里,很難有說家鄉話的環境。」園區工委書記馬明龍說。園區管理機構中,所有工作人員都出國培訓過,30%是留學生。一個處,一個辦公室,往往就有來自幾個國家、幾個城市的海歸。
金雞湖東岸,有一處「地球學習村」——蘇州中學園區校。中西合璧的校園建築,三位有著不同海外教育背景的「海歸」校長,來自不同國家的孩子在「雙語」氛圍中快樂成長。這正應了艾默生環境優化技術(蘇州)有限公司總經理、美國人吳大偉的那句名言:「We are all family in SIP.」(在蘇州工業園,我們都是一家人)。
在園區,中西文明圓融共生,誕生了無數「人間佳話」。
原美國安德魯電信器材有限公司總經理柏邁高有段「相聲奇緣」。這個高大的美國人,自從來到園區就迷上了中國相聲,拜相聲大師馬季的弟子劉喜堯為師,做了「馬門弟子」。蘇州十年,柏邁高的相聲學會了幾十段,和不少笑星搭過檔,還登上央視。如今,這位中國通已經高升美國商會主席,但他還是念念不忘在蘇州工業園區工作和生活的日子。
財富在這里,創業在這里,生活,也在這里。站在15年的歷史節點上,蘇州工業園區以其創造的非凡經濟成就和詩意的棲居生活,成為一個創業者嚮往、蘇州人自豪、外來客羨慕的「東方新歐洲」。

C. 蘇州工業園的發展規劃

經過十五年發展,園區已進入「實踐科學發展、塑造國際品牌」的重要階段。園區將加快推進以轉型升級為引領的「二次創業」,力爭實現創新型經濟的領跑示範,努力建設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科技工業園區和國際化、現代化、信息化的生態型、創新型園區。
一是全力塑造先進產業品牌。始終把產業發展作為區域經濟發展的龍頭工程來抓,以東部高新技術產業區為重點,推進製造業向高端攀升,堅持高端化、高效益、高增值的產業發展之路,加快構築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產業體系。力爭形成液晶面板、集成電路、機械製造、現代服務業等4個千億級優勢產業,培育軟體及動漫遊戲、服務外包、納米光電新能源、生物醫葯、生態環保、融合通信等一批百億級新興產業,不斷提升產業規模度和競爭力。
二是全力塑造自主創新品牌。以獨墅湖科教創新區為主陣地,大力發展創新型經濟,聚焦科技跨越計劃,實施「科技領軍人才創業工程」,推進海外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基地建設,加快打造生物納米園、光電產業園、創意產業園、服務外包產業園、環保產業園等一批新興產業基地,著力推進企業上市,力爭用3年左右時間形成500萬平方米創新創業載體、6-8個百億級新興產業,培育成功20家以上自主創新型領軍企業、10家以上科技上市公司,加快打造創新型科技園區。
三是全力塑造國際都市品牌。抓住蘇州建設「三區三城」的有利時機,積極融入中心城市發展,進一步優化城市設計、完善功能、豐富內涵、提升品位,重點加快環金雞湖金融商貿區、獨墅湖科教創新區、陽澄湖生態旅遊度假區等重點板塊建設,全力打造服務外包經濟、總部經濟、金融商貿經濟、物流會展經濟、旅遊文化經濟五個特色現代服務業,力爭3年內服務業年均增速超30%,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每年提高2個百分點,進一步提升國際技術產業新城的功能形象。
四是全力塑造中新合作品牌。始終維護發展好中新合作優勢,與時俱進加強雙向學習交流,完善互利合作機制,鞏固提升園區項目在中新合作中的「旗艦」地位。充分發揮中新聯合協調理事會機制,按照「第一性、唯一性」要求,加強先行先試探索,努力爭取更多政策支持。不斷深化內部體制機制創新,建立健全科學發展考評機制,完善「精簡、統一、效能」的管理體制,弘揚「借鑒、創新、圓融、共贏」的園區經驗。繼續加大「走出去」探索力度,加快蘇宿工業園、蘇通科技產業園開發,不斷提升園區競爭力。
五是全力塑造和諧社會品牌。以社會民生為根本,積極探索城鄉一體發展新模式,按照「功能對接、產業對接、建設對接、管理對接」的思路,提升區鎮協調發展水平。更加註重社會和諧,提高群眾生活質量、發展潛能和幸福指數,積極塑造多元多彩、開放包容的園區文化,努力構建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人間新天堂」。
在新的發展時期,我們將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居安思危、勵精圖治,與時俱進、爭先進位,努力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為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蘇州工業園區規劃總面積288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區80平方公里。作為蘇州東部新城,園區將建設成為蘇州市現代化新城區和蘇州中央商務區。
根據區域發展總體目標,中新雙方專家融合國際城市發展的先進經驗,聯合編制了科學超前的區域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科學布局工業、商貿、居住等各項城市功能,先後制定和完善了300多項專業規劃,並確立了「先規劃後建設,先地下後地上」的科學開發程序,形成了「執法從嚴」的規劃管理制度。

D. 蘇州宿遷工業園區的社會事業

蘇宿工業園區是蘇州的,也是宿遷的,蘇州元素走出蘇州,融入了宿遷特色,讓這座正在崛起的西部商務新城更加富有魅力。宿遷一向注重生態建設,蘇宿工業園區在經濟快速發展實現跨越式前進的同時,也注重保護青山綠水,園區處處散發著「園林式工業園區」的魅力。
2014年 9月18日,江蘇廣電總台新聞中心、江蘇公共頻道「2014幸福社區行」走進蘇宿工業園區大型演出活動,在園區蘇州公園精彩呈現,來自園區的近千名觀眾觀看了演出。本次活動由江蘇廣電新聞中心、江蘇公共城市頻道和蘇宿工業園區管委會主辦,社工委承辦,旨在展現園區人的風采,弘揚園區的社區文化。 截止2014年8月,以台灣可成科技、日本尼吉康電子、江陰長電科技為代表的各類入園企業101家,總投資258億元,外資項目總投資占工業總投資的57%,平均投資強度達每畝378萬元,逐步形成了電子電氣、精密機械等相互關聯、相互促進的較高產業層次。其中,台灣可成集團的3C機構件鎂鋁合金項目總投資10億美元,是宿遷目前外資規模最大的項目;日本尼吉康株式會社的電容器項目總投資2億美元,是宿遷首個規模以上電子類日資項目;省內長電科技的半導體封裝項目總投資15億元,佔地126畝,是畝均投資強度蘇北最高的國家級重點高新技術企業項目。
江蘇省2014年第一批擬認定高新技術企業名單公示期滿,園區惠升管業有限公司成為園區第一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江蘇省2014年第三批擬認定高新技術企業名單公示期滿,園區長電科技(宿遷)有限公司正式獲批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其產品產品直插式大功率減薄封裝和多排多引腳大功率封裝獲省級高新技術產品。 全市擁有各類職業學校36所,其中規模以上職業學校13所,有省級三星、四星級職校各5所,國家級重點技校1所,居全省第四;中職在校生12.7萬人,佔全省的10.97%,,總量第二;普職比達到43:57,全省第一;年畢業生規模達40000餘人,涉及電子電工、機械、機電、服裝、數控技術、計算機等熱門專業。
2014年園區的開發還將全面提速,1所幼兒園、1所小學和1個鄰里中心將開工建設。
宿遷市蘇州外國語學校,坐落於蘇州宿遷工業園區通達大道和陽澄湖路交匯處,是按現代化標准興建的蘇宿園區內第一所九年一貫制公立學校。

E. 蘇州工業園區概述

蘇州工業園區概述

蘇州工業園區是中新兩國(中國——新加坡)政府間重要的合作項目,1994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同年5月實施啟動。園區地處蘇州城東金雞湖畔,行政區域面積288平方公里,下轄三個鎮,戶籍人口26萬,其中,中新合作開發區規劃面積70平方公里。我們的目標是:把蘇州工業園區建設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科技工業園區和現代化、園林化、國際化的新城區。
作為中新兩國政府間重要的合作項目,蘇州工業園區的開發建設一直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和親切關懷。十一年來,在合作雙方的共同努力下,園區的開發建設一直保持著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態勢,主要經濟指標年均增幅達40%左右,累計上交中央和省市各類稅收250億元,創造就業崗位超過31萬個。2005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達580.7億元,比開發之初增長了50倍;地方一般預算收入41.5億元,增長200倍;進出口總額從開發之初的幾百萬美元增加到405億美元,其中出口192億美元,實現了歷史性跨越;城鎮職工和農村居民收入分別超過2.8萬元和1萬元,均增長了5倍左右。
目前,園區以占蘇州市4%左右的土地、人口和7%的工業用電量,創造了全市15%左右的GDP、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和固定資產投資,25%左右的注冊外資、到帳外資和30%左右的進出口總額。同時,每萬元GDP耗水5.9噸、耗能0.22噸標准煤,每度電產生GDP25元、工業產值90元,達到了90年代世界先進水平,初步走出了一條高產出、低能耗、無污染的新型工業化發展之路。其主要發展特點有以下幾個方面:
1、產業結構更加優化。 園區堅持走經濟國際化和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著力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化。尤其是近年來,我們積極創新招商理念,更加註重提高項目的質量和成效,稅源型項目、研發型項目、生產性服務項目以及高科技項目明顯增多。2005年,新增注冊外資38.1億美元,到帳外資15.8億美元,注冊內資超250億元;新增世界500強投資項目13個、研發項目11個,服務業新增項目數和就業人數首次超過了製造業,平均每天開工投產工業企業2家,均創下歷史紀錄。目前,全區累計引進合同外資239.5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01.8億美元,注冊內資760億元,形成內資外資雙輪驅動的發展格局。從地區結構看,來自歐美的項目佔49%,日韓佔18%,新加坡佔6%,港澳台地區佔22%。從投資規模看,投資上億美元項目超過60個,其中10億美元以上項目6個,區內項目平均投資額超3000萬美元,53家世界500強企業在區內投資了85個項目;從產業層次看: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00家,尤其是在IC、TFT-LCD、汽車及航空零部件等方面形成了具有一定國際競爭力的高新技術產業集群。園區已成為中國最大的'液晶面板出貨基地和晶元封裝測試基地,大型客車和晶元產能均居全國前三位。
2、創新能力日益增強。 多年來,我們始終堅持走內涵式發展道路,堅持把科技進步作為立區之基、強區之本,不斷加大對技術創新的扶持力度。2005年,我們啟動實施了科技「跨越計劃」,全面加快科技發展步伐,全區科技投入增長由原來的20%提高到30%左右,科技進步貢獻份額達70%以上。從創新載體建設看:先後建成了國家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園、國家動畫產業基地、國家級創業服務中心、國家級軟體園等科技成果轉化基地超過20萬平方米,其中,國際科技園已集聚了超過蘇州90%的IC設計企業和60%的純軟體研發企業。從創新主體培育看:積極實施科教優先戰略,先後投資30餘億元資金,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網路。同時,注重引進高端人才、復合人才以及研發領軍人才,集聚了海外留學人員創辦企業200餘家,跨國公司和國家級研發設計機構50餘家,博士後工作站6個,各類高級專業技術人才超過2萬名。從創新環境營造看:先後建設了中科集成電路設計中心、江蘇省集成電路生產力促進中心、蘇州市軟體評測中心等一批創新功能平台;設立了總額超過20億元的風險創投、人才培養、中小企業創業擔保以及IC設計、軟體研發、動漫產業與生物、納米等領域的發展專項基金,並與台灣怡和、以色列無限創投開展合作,形成各類風險創投機構10家。同時,率先建立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目前正在創建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示範區。
3、三產發展後來居上。 按照省市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指示精神,積極推進園區服務業發展「倍增計劃」:即力爭5年內,三產品牌項目翻兩番,商業載體面積增兩倍,服務業增加值翻兩番,佔GDP比重每年提高1~2個百分點。近兩年,我們圍繞「金雞湖、陽澄湖和獨墅湖」做文章,優先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先後投入200餘億元,興建了現代物流園、科技文化藝術中心、國際博覽中心等大型生產服務設施60多萬平方米,建成了左岸商業街、金雞湖商業廣場等各類商業載體50萬平方米;相繼引進沃爾瑪、家樂福、世紀聯華等10多個知名商業品牌,入駐了美國普羅斯、日本近鐵等20多家國際物流公司,集聚了香港匯豐、英國渣打等20多家中外資銀行以及普華永道、德勤會計師事務所等30多家知名專業機構,有力促進了傳統服務業向現代服務業的加快升級。2005年全區實現服務業增加值143億元,佔GDP比重提高1.3個百分點,環金雞湖區域正在成為蘇州市新的現代商業文化中心。
4、城市功能持續提升。 園區開發突出了「以人為本」理念,較好地體現了經濟發展、科技進步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形成了較強的綜合環境優勢。(1)堅持規劃先行。從開發伊始,園區就編制了具有前瞻性的總體規劃,先後制定和完善了300多項專業規劃,並確立了「先規劃後建設、先地下後地上」的科學開發程序和「執法從嚴」的規劃管理制度。(2)適度超前投入。先後投入300餘億元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按照「九通一平」標准,基本完成了70平方公里中新合作區主要基礎設施開發。(3)高標准營造良好的人居環境。牢固確立「綠色園區」理念,以金雞湖整治開發為重點,大力實施綠化、亮化、美化工程,積極打造生態園林城區,相繼建成了湖濱大道、文化水廊、紅楓林等一批開放式景觀和與其相配套的文化旅遊、餐飲娛樂等商業服務設施,累計新增綠地1700萬平方米,綠地覆蓋率超過45%,為區內企業和居民提供了最佳的居住和創業環境。目前,中新合作區就業人口已超12萬人,居住人口近10萬人,其中外籍人士超過8000人。
5、經濟社會和諧發展。 按照科學發展觀與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園區在加快發展的同時,更加註重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1)注重資源集約利用。2005年,我們通過實施積極的擇商選資戰略、加快產業升級、加快項目集聚、加快企業增資擴股、鼓勵商品房和標准廠房等各類建築向高層發展等方式,土地集約水平在較高平台上又有新的提高,在實際利用外資同口徑增長15%的情況下,土地出讓面積減少30%,中新區每平方公里工業用地投資強度達到17億美元,標准廠房出租率提高15個百分點。(2)注重生態環境保護。通過確立「綠色招商」理念,環保部門「提前介入」、「一票否決」等措施,努力從源頭控制污染項目進入。十多年來,因環保因素被否決的引資項目有200多個,累計合同外資超過11億美元。同時,積極構建節約型社會,率先在全國開展循環經濟和生態工業園創建試點,區域環境整體通過ISO14000認證,有力促進了經濟、社會、環境的統籌協調與科學發展。(3)注重和諧社會構建。堅持「以德治區」和「以人為本、重在建設」方針,通過「虛事實做」的形式,積極推進精神文明建設;從富民、親民、便民角度出發,統籌社會資源力量,綜合推進科教文衛、生態環保和扶貧幫困等各項實事工程,全面建立完善以鄰里中心為依託的社區管理和服務體系;積極創建「平安園區」,完善社會綜合治理網路,努力打造最佳人居和創業環境。


6、富民工程優先實施。 我們始終將執政為民和富民優先作為黨委、政府的第一責任,不斷加大富民強區、城鄉統籌與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發展力度。(1)注重區鎮聯動開發。按照「城鄉一體化」要求,加快區鎮基礎設施對接,初步形成了「一體兩翼、南北呼應」的大開發格局。2005年所轄三鎮財政收入和新增合同外資分別佔全區的40%和54%,富民基礎進一步夯實。目前,全區累計新建動遷房近700萬平方米,90%農戶已遷入現代化居住小區,所轄三鎮綜合實力均居全市前列,婁葑還被評為全國千強鎮第四名。(2)加大就業創業扶持。加快實施「五個一工程」,努力形成「人人有技能、個個有就業、家家有股份」的致富基礎。目前,4萬多名征地待安置勞動力中已有95%的人重新上崗就業,其中自主創業當老闆的超5000人。(3)強化社會保障功能。先後建立了農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農村合作醫療及大病統籌制度、征地農民保養和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對社會和農村弱勢群體,建立了貧困幫扶制度,對低保對象實現應保盡保。目前,企業參保率已達100%,各類參保人員超過23萬人,基本做到了「老有所養、貧有所濟、病有所醫、難有所助」。
7、隊伍建設不斷強化。 園區是改革開放的前哨陣地,我們在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的同時,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努力爭創兩個文明建設的豐碩成果。(1)加強了政府職能轉變。中新合作不斷向深度和廣度拓展。目前,赴新培訓累計超過1700人次,編制實施管理辦法和實施細則68項,基本建立了「精簡、統一、效能」的政府架構、「全過程、全方位、全天候」的服務體系、「公開、公正、公平」和透明規范的法制化環境;並通過全員招聘、績能考核、末位淘汰和動態管理等公開民主途徑,形成了一支業務精、作風硬、靠得住、有本領的幹部隊伍。(2)加強了黨的基層組織建設。針對開發區特點,我們特別重視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先後成立了園區外企黨委和私營個體經濟聯合黨委。目前,工委下設14個黨委、67個黨總支、304個基層黨支部,共有黨員12300餘名,基層黨組織建設基本實現了「全覆蓋」。(3)加強了勤政廉政建設。堅持「以教倡廉,以制保廉,以俸養廉,以勤促廉」,標本兼治,著力治本。通過完善責任體系、健全監督網路,重點規范財務管理、政府采購、建築有形市場招投標等各項制度,提高了廉政建設系統程度。


;

F. 蘇州哪個區以後發展潛力比較大

20年後絕對是相城為大,或者跟園區平起平坐。

當前園區第一,沒疑問。未來的潛力和發展速度會受限,畢竟體量已經很大。

吳中:地形長條狀,規劃亂,發展不平衡,後續的發展方向不明確,不看好。

吳江:並區後發展確實較快,其實更多的是大家的一種感覺,源於吳江太湖新城的發展,而太湖新城只是房地產撐起來的,並沒有什麼可持續發展的產業,因此吳江的發展並沒有太大的變化,還是靠過去的產業在支撐。

新區:在蘇州城區一直排第二, 科技 城也發展了不少新產業,未來應該會為新區助力不小,新區的不足在於交通落後、發展腹地不夠。

看好相城源於以下幾點:

1-蘇州地理中心,蘇州的交通樞紐,雙十字的交通要道。

2-相城自身成立最晚,當前經濟較差,但是其跟蘇州最發達的區縣相鄰和包圍(新區、老城區、園區、崑山、常熟),勢必會受到發達區域的帶動。

3-相城發展晚,經濟相對較差,拆遷動遷相對容易且成本低,結合相城的地形較齊整,便於整體規劃。

4-從政府的一些規劃安排可看出端倪,市一級政府的一些公共設施新建地點,除了園區,就數在相城多,比如二圖、二宮,疾控中心等,說明執政者有往北發展的長遠規劃,這里也有落子相城的成本較低、與古城區很近的考慮,也有以下第5點的考慮。

5-下一步,蘇州並區對象,大概率是常熟,並崑山的難度要比常熟大,且並常熟後,蘇州直接擁有了長江港口,同時意味著蘇州城區跟所有縣市直接相連(當前與張家港和太倉不相連),這一點很重要,並常熟後,相城的地位就顯而易見了。

6-蘇州的機場,遲早是要有的,一個地區的機場,尤其是像蘇州這樣,各區縣發展非常均衡的地區,無論客流還是物流體量都會很大,所以蘇州未來的機場定位一定應該首先服務蘇州大市的各區縣。以此推斷,未來機場落戶在蘇州的地理中心位置最合適………陽澄湖北與常熟中間位置。

7-相城這兩年的規劃和對外招商引資力度讓人側目,雖然還沒普遍開花,但結果可期。

以上,個人見解。

蘇州未來最有發展潛力的,當屬吳江區。

一,未來的高鐵蘇州南站會設在吳江,通蘇嘉高鐵和湖蘇滬高鐵在此交匯,吳江將成為蘇州南部的交通樞紐。此外,經過吳江並通達上海的省域地鐵線路也在規劃之中。

而蘇州若建設機場,最有可能的選址就是吳江,因為吳江遠離上海兩大機場,空域比較充足,而且可以覆蓋蘇南浙北的客流需求。

二,國家重點發展的長三角合作區,已經初步選址位於江浙滬交界的吳江一帶,這是吳江的一大機遇。 此前吳江撤市設區之後,所得到的政策扶持基本是蘇州大市層面,而長三角合作區則是國家層面的規劃。

所以,擁有長三角合作區,並補足了交通這一短板,成為高鐵、高速、地鐵、機場四位一體的樞紐,吳江的發展前景確實值得期待。

歡迎評論、關注,獲取更多干貨知識

本人蘇州十年媒體從業經驗,對蘇州本地資訊長期關注。

論實力,園區毫無懸念,首屈一指;但論潛力,近一兩年來,蘇州最有「上升空間」的是 相城區 。

相城區, 在很人的概念里曾經一直是以「大閘蟹」、「水稻田」為標簽的,所謂的鄉下地方, 然而近兩年來,相城區開始「驚醒」了。

據相城區委政府新媒體平台「今日相城」數據,2018年,相城產業招商成績顯著,先後舉辦了北京、上海、深圳及美國、德國、荷蘭、日本等投資環境推介會及區經貿懇談會,共簽約項目235個、總投資超 2000億元 ,其中超10億元項目69個。

2019年,相城區共有省、市、區重點項目37個,實事工程項目20個,計劃總投資達 1197.2億元 。

相城區2019年的關鍵詞是:項目落地推進。

所以,相城區將來發展值得看好!潛力值爆滿!

以下個人觀點,和大家探討一下:目前和近幾年內,毋庸置疑,蘇州工業園區是首屈一指,五區可以撼動,這也證明了當時新加坡城市整體規劃和國家,蘇州政府全力之下可以讓原本一片綠油油的農田郊區,在資源政策的扶持下可以發揮到極致。97-10年,我就住在園區最西的徐家浜小區。眼看著田變草坪,草坪變住宅高樓,再變商業中心等等。從園區的 歷史 和經驗中,可以看出。只要有資源和政策的扶持,土地條件允許,發展變強只是時間的問題。90年代的崑山,80年代的深圳,民國時期的上海,封建末期的香港,這些都能佐證,資源政策扶持需要一個條件,就是土地廣闊干凈並且周圍都是經濟人才富饒之地,這個交集之地只需要一個導火線,就能引爆。

根據以上的條件,蘇州目前不含縣級市,唯一可以發展的就是吳江區和相城區。十八大期間,吳江市撤市劃區,市政府全力發展房地產,為了不讓GDP下降,先後開發了太湖新城、吳江南城。但是,這種沒有後續產業支撐的短期發展,只要是有點眼光和想法的領導班子都會知道,這樣不是真正的方向。吳江區還有一點就是再往南就是浙江省。姑蘇區已沒有大面積給予新型產業做溫床,園區再往東發展,就是崑山市的西郊;新區的發展也是到了太湖邊緣,政策上也是不能破壞蘇州大市的生活用水源頭——太湖,後期新區沿湖區域都是生態城。最後,蘇州市唯一一塊未被大力開發,有且還能根據以往優秀經驗和試驗的地方——相城區,一定會成為未來蘇州2025-2045年的最大發展寶地

在未來20年依然是工業園區潛力最大,江蘇看蘇州,蘇州看園區。1994-2019 這是一個萬眾矚目的「非凡新城」!

25年前,中國和新加坡兩國第一個政府間的合作項目簽署,合作開發建設蘇州工業園區;25年後,一座現代化國際化的產業新城拔地而起,成為中國最具活力的發展區域之一。

有人說,這還是一座後來居上的「典範之城」、一個名副其實的「開放之城」、一個著眼未來的「創新之城」。如何理解盛名之下的蘇州工業園區?園區下轄的獨墅湖科教創新區集聚了29所國內外知名高校,被稱作「世界名校區」。10平方公里的區域內有在校生人數近8萬人,區域經評審的各類高層次人才1542人次,高層次海歸人才1700多名,人才密度與活躍度全國罕見。與國內其他開發區相比,園區起步並不算早。它靠什麼彌合時空之差,實現後來居上?園區人給出的答案是:十年如一日對新加坡經驗的學習借鑒和再創新。統計顯示,在最新的全國經開區綜合考評中,蘇州工業園區位居第一;在全國百強產業園區排名中,位列第三。

不可能是相城區,相城區現在還是在補課階段。要看還是園區,新區,姑蘇區。

相城區不過一個火車站罷了,全國高鐵樞紐多了去了,依靠高鐵就能興風作浪?

如今相城在風頭上只不過它北面還有常熟,讓很多人遐想連篇,但是在目前環境下,蘇州吃得下常熟嗎?

園區,新區已經發展過一輪了,現在都要搞第二輪,第三輪。相城只不過開發晚,規劃起點高而已。真要聚集人氣,也不是幾年,十幾年能好的事情。

就目前看園區是第一名,但蘇州長期發展的潛力只有相城區,雖現在在排行上落後園區、姑蘇區和高新區,但整個蘇州要做大做強也只有相城區能擔次重任,相城區北連常熟,土地方正,在今後的打算來看常熟肯定會成蘇州的一個區,目前東面園區己經建設成熟飽和,南面吳江己成為蘇州的吳江區正加緊建設,高新區也基本布局到位,只有相城區還基本是處女地,目前市政開發相城各方面都是高起點高標准,重心逐步北移,除加緊高鐵新城規劃外,北面的盛澤湖與陽澄湖的雙湖規劃也在加緊實施,此雙湖今後有可能媲美金雞湖當獨墅湖,難怪現在外來人口在蘇州買房也只有相城區要求積分600分,所以本人看來在若干年後,蘇州的蘇州中心基本定型相城區。

我生活工作在園區湖西近18年年了,最近去看了吳江區的蘇州灣,大大震驚,蘇州灣的一紙規劃,先地下後地上,在規劃區內不留一個原住居民,不留一幢原有房子,其規劃水平己超過早期的園區湖西地區。目前的建成區域的城市建設水平也已經超越了工業園區。在蘇州具有真正意義上的城市規劃就是園區和蘇州灣太湖新城,其它區域僅僅是地塊規劃。而吳江的太湖新城的又明顯優與吳中,因為吳江太湖新城受亞熱帶季風氣候影響,冬季是向岸風向,夏季是離岸風向,氣候學上位置特別好,風水寶地。

未來常熟撤市建區可能性最大,崑山是省管縣試點縣之一,蘇州動不了,常熟並區,便於管理,市區直接與崑山,太倉,張家港相連,常熟一旦並區,蘇州就要撤掉一個區,相城區是首選,那麼相城區直接就會並到園區,姑蘇區,高新區,相城區建區最晚,發展滯後,攤子太大,開發的煎餅根本攤不到望亭,東橋,那裡還是比較農村,天高皇帝遠,望亭鎮老鎮區改造,牆面白化,只粉刷沿街沿馬路一側,裡面濤聲依舊,如果這樣發展趨勢,相城區永遠是墊底的一個區。

肯定是吳江啊,現在蘇州規劃相城是因為蘇州能碰的規劃而且有地的地方就只有相城了,但是吳江的規劃是國家長三角一體化小組的,這個級別和當年新加坡工業園區得到的政策也差不多了而且也是兩湖為核的發展。這也是為啥蘇州現在拼了命趕在長三角一體化所有政策落地之前死命給相城資源,如果等長三角一體化規劃落地,相城就要被虹吸了。而且吳江嘉善虹橋這個配置起來的體量,未來單獨成立地級市,或者中央直管區都是非常有可能的。

G. 蘇州宿遷工業園區的地理環境

宿遷市與上海距離493公里。宿遷地區繞城高速以及宿遷市公路總里程6118公里(普通國省干線總里程53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05公里(寧宿徐、京滬、宿淮),一級公路121公里,二級公路998公里,三級公路635公里,四級公路3239公里,等外公路973公里。
境內主要國省干線分別為:國道G205, 56.636公里;省道S101——寧宿徐高速,83.536公里;S121——寧徐線,76.138公里;S245——青泗線,100.799公里;S249——新靳線,49.47公里;S250——宿黃線,39.95公里;S301——徐宿淮高速,12.6公里;S324——沭睢線,111.35公里;S325——徐淮路,63.591公里;S326——陳沭線,36.485公里。 宿遷市距離連雲港港口150公里,高速公路行程約1.5小時。
泗陽港是全省十大內河港口建設項目之一,位於京杭運河泗陽船閘下游約4.5公里處左岸,建有8個兩千噸級泊位,設計年吞吐能力260萬噸,總投資1億元。泗陽縣正在積極推進泗陽港配套設施和二期工程建設,加快提升港口吞吐能力,努力打造運河沿線一流港口。
高墟港位於古泊河航道高墟段,是沭陽縣臨港新城開發區重點工程項目之一。港區規劃建設2000噸級泊位2個,1000噸級泊位2個,500噸級泊位10個,預計2014年底一期工程建成並投入使用。項目建成後將成為集物流、倉儲、配送、餐飲、娛樂等為一體的大型綜合體,極大地服務全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2014年元月,園區啟動實施了「新三年提升計劃」。「新三年提升計劃」實施到2016年底,主要經濟指標將實現穩步提升。
力爭實現業務總收入累計達412億元,年均40.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累計達184億元,年均40.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達133億元,年均29.5%,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累計達12.2億元,年均達23.9%,進出口總額累計達5.9億美元,年均達30%,歐美企業引進、省級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力爭實現突破,實際到賬外資確保3億美元、力爭5億美元。 園區通過實施先進製造業、服務業等城市功能的綜合開發,充分發揮蘇州、宿遷兩地優勢,推進產業梯度轉移,已初步形成了電子電氣、精密機械、新能源、新材料等高層次產業的集聚地:1、以長電科技中大功率半導體項目、尼吉康高科技電容器項目等為代表的電子信息產業;2、以可成科技、可功科技鋁鎂合金項目、美德科技高科技運輸設備項目為代表的高附加值精密機械產業;3、以華融太陽能多晶坩堝項目、蘇州電瓷廠瓷絕緣子項目等為代表的新能源、新材料產業。

H. 蘇州工業園區怎麼樣

蘇州工業園區的第一座鄰里中心,出自園區設計研究院董事長兼院長馮正功。為了讓鄰里中心真正成為居民休閑、活動和購物、消費的場所,設計團隊將整個中心規劃建設在河水之上,同時合理配置了學校、公園、購物中心等載體,相互呼應,又協調共處,贏得好評如潮。目前,園區每3平方公里就布局一個商業區,每5平方公里內就有一個鄰里中心。連前新加坡副總理陳慶炎看後都忍不住心生羨慕,贊嘆園區的鄰里中心比新加坡的「更漂亮、更完善」。 15年的高速發展,在農田上崛起一座國際頂尖開發區。蘇州工業園,易中天心中的「理想之城」,也是上百萬「老蘇州」、「洋蘇州」的「夢想之城」。 給高速GDP裝上「綠色過濾閥」 來到蘇州工業園,最令人心動的,不是那些傳奇般的財富神話,而是那一縷帶著微微甜味的清新空氣。 開發15年,園區至今還令人驚訝地保持著清新的水和空氣,這在開發區中不可想像。 不可想像的背後,是一道不可逾越的生態紅線。 蘇州市政協主席、原蘇州工業園區黨工委書記王金華回憶說,園區成立以後制定的第一個法規文件,就是《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暫行辦法》,確立了一整套綠色發展理念。到園區投資的客商,第一道要過的就是環保關。15年來,被環保一票否決的項目有三百個,意向投資額累計超過20億美元。 隱形的紅線,看不見,摸不著,卻無時無刻不深植於園區企業CEO的心間。污染禁入—生態緩沖—雨污截流—集中供熱—垃圾處理,觸碰任何一道,就要「出局」。15年來,蘇州工業園區累計投入300多億元,對區內300多家重點企業實施全方位、全過程式控制制,先後關停歷史遺留下來的80多家污染企業。 15年生態堅守,換來了中外人士交口稱贊的碧水、藍天和綠地。在全國所有開發區中,蘇州工業園創造了環保基礎設施全覆蓋、綠色鄉鎮全覆蓋、ISO14001貫標企業最密集等多個全國之最。2008年,園區環境質量綜合指數達97.1,高於江蘇省小康社會環境質量綜合指數目標值17.1分。 金雞湖畔諧奏新版「國際歌」 5月的一個晚上,蘇州工業園圓融時代廣場「世界第一天幕」步行街上,一位名叫艾哲羅的芬蘭籍伊朗人打著手鼓,唱起一曲評彈版《楓橋夜泊》。蔚藍的「天幕」下,過往行人紛紛留步,黃皮膚、黑皮膚、白皮膚,藍眼睛、黑眼睛、棕眼睛,一起和著鼓聲輕輕吟唱。 就是這個「老艾」,十幾年前接到芬蘭總部派往園區的通知,心裡還老大不願意,總琢磨著早點調回去。誰知原本兩年的任期結束後,「老艾」竟然不走了,一干就是十年,幾年前退休了乾脆在園區定居下來,組建了一個「快樂家庭俱樂部」,去年還創辦了一個英語角。「老艾」說,他愛上了園區愛上了蘇州,一家子都愛上了這個美麗的東方城市。 在蘇州工業園區,3000多家外資企業和諧共存,2萬多名高科技人才激情創業,1.3萬名外籍人士快樂生活。東西方文明在此交匯與重組,不同種族、不同文化的人們相融相親,最終成就了一個古今中外相得益彰的絕妙「洋蘇州」。 「在我們這個單位里,很難有說家鄉話的環境。」園區工委書記馬明龍說。園區管理機構中,所有工作人員都出國培訓過,30%是留學生。一個處,一個辦公室,往往就有來自幾個國家、幾個城市的海歸。 金雞湖東岸,有一處「地球學習村」——蘇州中學園區校。中西合璧的校園建築,三位有著不同海外教育背景的「海歸」校長,來自不同國家的孩子在「雙語」氛圍中快樂成長。這正應了艾默生環境優化技術(蘇州)有限公司總經理、美國人吳大偉的那句名言:「We are all family in SIP.」(在蘇州工業園,我們都是一家人)。 在園區,中西文明圓融共生,誕生了無數「人間佳話」。 原美國安德魯電信器材有限公司總經理柏邁高有段「相聲奇緣」。這個高大的美國人,自從來到園區就迷上了中國相聲,拜相聲大師馬季的弟子劉喜堯為師,做了「馬門弟子」。蘇州十年,柏邁高的相聲學會了幾十段,和不少笑星搭過檔,還登上央視。如今,這位中國通已經高升美國商會主席,但他還是念念不忘在蘇州工業園區工作和生活的日子。 財富在這里,創業在這里,生活,也在這里。站在15年的歷史節點上,蘇州工業園區以其創造的非凡經濟成就和詩意的棲居生活,成為一個創業者嚮往、蘇州人自豪、外來客羨慕的「東方新歐洲」。

I. 蘇州工業園的發展產業

近年來,蘇州工業園區深入實施製造業升級、服務業倍增、科技跨越和生態優化「四大計劃」,加快推進經濟社會轉型升級,努力建設成為產業高地、創新高地和人才高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經濟轉型成效顯著。堅持走新型工業化之路,較早啟動轉型,初步走出了一條經濟增長、資源集約、生態和諧的發展之路。先進產業高度集聚,79家世界500強企業在區內投資了125個項目,全區投資上億美元項目達101個,其中10億美元以上項目6個,歐美項目佔比達49%,並在IC、TFT - LCD、汽車及航空零部件等領域形成了具有一定競爭力的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經濟結構明顯優化,堅持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高新技術企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比重、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分別達63%、32.5%,並形成「國家服務外包示範基地」、綜合保稅區等一批新的功能亮點,信息技術、集成電路、離岸外包產值分別約佔全國3%、17%和8.8%。發展質量持續提高,開展清潔生產、中水回用、節能降耗和綠色建築等循環經濟試點,萬元GDP能耗0.36噸標准煤,萬元GDP的COD、SO2排放量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18和1/40,資源集約和生態環保等指標走在了全國開發區前列,成為首批「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和首批「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
2.科技創新跨越發展。近年來R&D投入佔GDP比重每年提高約0.5個百分點,2009年達4.2%,擁有高新技術企業384家、研發機構160家、創投機構85家、國家級創新基地10個、公共服務平台20多個,建成和在建創新載體300萬平方米,國家納米技術國際創新園、中科院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等國家級創新重點項目均落戶園區,成為全國「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
3.東部新城加快繁榮。以CBD建設為龍頭,集聚各類銀行與專業商務機構140多家,環金雞湖區域成為蘇州新的商業文化中心;以全國首個服務外包示範基地為依託,集聚服務外包企業950家、從業人員4.5萬人,2009年完成服務外包產值150億元,其中離岸執行金額5.45億美元,同比增長69%。以全國首家綜合保稅區為平台,引進注冊生產、物流、貿易企業174家,2009年監管貨值達513億美元。
4.中新合作深入推進。先後派出2000多人次赴新培訓,編制實施了80餘項管理辦法和實施細則,發揮了改革開放「試驗田」的作用。教育、衛生等各項事業協調發展,2009年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3.77萬元和1.5萬元,是園區開發之初的5倍多。
5.各項事業和諧共進。始終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方針,統籌推進經濟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城鄉發展更趨協調,加快推進老鎮區改造、新鎮區建設、社保並軌等實事工程,居民收入持續穩定增長,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和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去年分別達3.77萬元和2萬元,所轄三鎮綜合實力均在全市排名前列,基本實現城市化。社會事業更趨繁榮,教育現代化水平躍居全省前列,醫療衛生服務網點實現全覆蓋,建立了以鄰里中心和社區工作站為依託的新型社區服務管理體系,開發建設成果惠及全區居民。黨的建設更趨加強,高度重視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新型社區黨建工作,設立了「中心區—社區—企業」三級黨員服務中心,基本做到了「有人管事、有錢辦事、有章理事、有陣地活動」,基層黨建實現了「有效覆蓋」。重視廉政建設,通過完善責任體系、健全監督網路,重點規范財務管理、政府采購、建築有形市場招投標與土地公開拍賣等各項制度,有效提高了黨風廉政建設水平。
雖然蘇州工業園區開發建設取得了一些成績,但與中央和省市的要求相比,與國內外先進開發區相比,在不少方面還存在差距:如產業結構還有待進一步優化;自主創新能力有待進一步增強;民生改善與社會管理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服務業發展和城市繁榮步伐有待進一步加快;高端人才引進和培育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大等等。

J. 蘇州工業園的發展歷程

作為中新兩國政府間重要的合作項目,蘇州工業園區的開發建設一直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和高度重視。多年來,在中新合作雙方的共同努力下,園區開發建設一直保持著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態勢,主要經濟指標年均增幅達30%左右,累計上交各類稅收近700億元,創造就業崗位48萬個,城鎮職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超過3.3萬元和1.3萬元,率先全面達到江蘇省高水平小康考核指標,綜合發展指數在國家級開發區名列前茅,並被評為跨國公司眼中綜合吸引力最強的中國開發區之一。剛剛過去的2007年,園區上下以黨的十七大成功召開為動力,按照理事會提出的新定位新要求,始終堅持科學率先和諧發展不動搖,全面推進製造業升級、服務業倍增、科技跨越「三大計劃」和新農村建設,區域發展呈現出增長較快、結構優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態勢。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36億元,增長22%;地方一般預算收入76.3億元,增長45%;進出口總額567億美元,增長13%;新增注冊外資47.7億美元、到帳外資18.2億美元,分別增長24%、14%;城鎮職工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9%和13%,經濟發展保持了財稅增長高於GDP增長,企業利稅增長高於產值增長的良好局面。 目前,園區以約占蘇州市3.5%的土地、5%的人口、7%的工業用電量以及1%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和2%的COD排放量,創造了全市15%左右的GDP、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和固定資產投資,25%左右的注冊外資、到帳外資和進出口總額,已經成為蘇州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增長極,並得到了中新兩國領導人的高度評價。吳儀副總理在中新聯合協調理事會第九次會議上充分肯定園區「走出了一條科學發展、集約發展、和諧發展和可持續發展之路,正在成為先進產業的聚集地、外商投資的密集區和體制機制創新的先行區,為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積累了有益經驗。

閱讀全文

與蘇宿工業園區末來發展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賓士更換變速箱a80模塊在哪裡 瀏覽:802
奧迪保養車身保養潤滑套裝是什麼 瀏覽:124
汽車車門軟包用的什麼海綿 瀏覽:234
比德文電動汽車手機如何充電 瀏覽:151
奧迪顯示缺一升機油還能開多久 瀏覽:654
家用電壓是多少工業電壓是多少 瀏覽:967
奧迪s3sportback怎麼買 瀏覽:63
ie工業工程如何發展 瀏覽:587
常州汽車保養哪裡好 瀏覽:77
寶馬x1前剎車自動抱死是什麼原因 瀏覽:94
汽車缺氟怎麼看 瀏覽:829
奧迪什麼時候這么便宜 瀏覽:189
如何改裝家用汽車床 瀏覽:1001
安徽工業卷軸紙哪裡有 瀏覽:473
工業壓力管道需要什麼資料 瀏覽:851
奧迪q8點煙保險在哪裡 瀏覽:408
奧迪25v6和20t哪個貴 瀏覽:844
汽車後備箱如何從內打開 瀏覽:412
工業機器人如何發展新行業 瀏覽:470
工業電表直通怎麼接線 瀏覽: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