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工業設計由什麼引起的

工業設計由什麼引起的

發布時間:2022-11-14 06:47:25

① 工業設計與設計管理的內容

--湖南大學工業設計系 何人可教授

自IBM公司的總經理小托馬斯·華生的名言「好的設計意味著好的企業「問世以來,企業的經理們已在原則上接受了這一思想,即好的設計是企業成功的關鍵之一。

但從接受這一觀念到實際應用它,中間有很多工作要做。在企業中使優秀的設計成為現實不僅是一個良好的願望問題,更重要的是一個技巧問題。

優秀的設計不僅僅是一種直接從設計師或設計單位所購進的商品,也是通過激發和管理企業本身的創造性資源而由企業內部產生出來的。

那麼,企業如何才能產生好的設計?怎樣從設計師手中選購或定購設計?怎樣在實際上使設計獲得成功?答案就是在企業中進行有效的設計管理,並把設計作為一種管理的手段。

每家企業都有許多資源,如人事資源、資金資源、物質資源等,它們具有對企業進行集中管理或協調的可能性,都可以成為企業管理的重要手段。設計作為一種企業的資源,既可以為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也可以用作為一種管理的手段。

在企業中,好的設計需要好的管理,但好的產品設計、視覺傳達設計和環境設計並不是好的設計管理的唯一成果,對於好的設計的追求,具有比設計本身更深遠的意義。

設計所考慮的是人和他所使用的工具的關系(這里,工具的概念是廣義的,泛指一切工業產品)。設計的這一特點,使它成了用戶了解產品和生產這一產品的企業的中介。因此,設計是評價產品質量和企業傳播質量的最佳概念。事實上,在產品和傳播中,沒有設計的概念是不可能確定質量的。這就使設計以一種實際的形式成了確定和傳達企業目標的工具,將企業的目標形象化並傳達出去。

就設計的管理的特點而言,由於它跨越了企業中傳統的部門界線,形成一種新的,更加緊密的結構,有助於建立起一種雜交優勢,這對於任何一家企業都是很重要的。

通過創造一種合適於達到既定目標而進行的活動的環境,設計成了一種使企業的創造源泉充滿生機的手段,這是企業自身發展的重要前提。

一、設計與管理

盡管設計的重要性已為越來越多的企業所認識,但這並不意味著工業管理體制廣泛地接受設計的中心作用。同樣,設計師也不能說他們已了解了管理的問題或管理的方法。然而,隨著設計深入到企業的各個方面,設計與管理間更為充分的結合將成為必然。

首先,現代經理,特別是大公司的經理,必須根據廣泛的市場定位,以確定生產定位。這樣就必須比前一代經理更加意識到設計的重要性。市場導向強化了對於產品的關注,對於消費者喜好和方便的關注,對於公眾中的形象、視覺傳達、企業特徵等方面的關注,所有這一切都是競爭性企業設計問題的幾個方面。僅注重於傳統的管理內容如財務、人事、固定資產、生產技術等,已不能滿足時代發展的要求。

第二,技術發展的必然性和不斷加快的變化速度,需要不斷增加在管理思想上的靈活性,這就意味著大規模的工業越來越注重於靈活的生產能力和工藝流程,以適應市場定位所引起的不斷變化中的生產定位。因而在管理風格上也會有一個變化,即從適應穩定的市場、穩定的產品和穩定的生產線轉變到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不斷地在產品和生產工藝上創新。創新也就成了現代工業企業的中心任務,設計進入管理決策是順理成章的。

第三,在現代世界,變化實際上是生存的一個條件,因循守舊是沒有出路的。在更廣泛的意義上設計變得更為重要了。因為設計是一種創造性活動,與變化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這樣它便成了管理首要關心的事情,因為管理本身正在越來越變成變化的管理,以增強的應變能力。

第四,隨著技術變得越來越復雜,設計將不可避免地不再是個人追求而成為團體的活動,這意味著設計將在許多重要方面,如組織管理方面,對管理產生沖擊,而不僅限於個人活動和單個產品上。

第五,工業在決策上越來越受到社會壓力和公眾參與的影響,因此,它必須更多地意識到自己的社會責任。生態學、宜人性和環境因素在企業計劃中變得更加重要,而這些都是設計的延伸,由於管理中社會責任感的發展,設計師的作用也會隨之發展。

從設計發展的觀點來說,上面這些進展都是值得歡迎的。多少年來,設計與管理無緣,設計師往往是作為一名在決策鏈的最後一環才參與革新和開發的基本工作。在很多情況下,設計師可能是企業外面的設計顧問,這就使得設計師更加遠離決策和權力中心。由於設計活動無法對主要的決策產生影響,設計師一直處於受支配的地位,他們更多地與商品和包裝有關,而不是基本的研究和開發,他們的創造性才能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

但是,這種局面無疑很快會發生巨大的變化。隨著企業中主要的設計對象的產品的系列化和企業識別計劃體系 (CIS)的出現,設計師的作用將越來越接近決策圈。這里,「設計師「的概念已不再是個人,而是由多學科的專家所組成。他們將在企業的中心發揮作用,因為系統設計必須是一個中心協同的功能,而不是單個產品開發的後期活動。隨著系統的興起和管理等級制度的衰落,設計師將在比其他工業界的同仁更加顯示出自己的特點,他們將通過自己的創造性對於管理的變化做出更大貢獻,無可爭辯地作為管理隊伍中的一員。

二、設計管理概述

設計與企業管理的結合是設計發展的必然趨勢,另一方面隨著企業設計工作的日益系統化和復雜化,設計活動本身也需要進行系統的管理。獲得好的工業設計不僅是一項設計工作,同時也是一項管理工作。在設計過程中,設計師的專業技能當然是重要的,但在企業內部進行設計管理的技能同樣重要,通過有效的管理,保證企業設計資源充分發揮效益並與企業的目標相一致。

設計管理是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企業的各種設計活動,包括產品設計、環境設計、視覺傳達設計等,被合理化和組織化。另外,設計管理還要負責處理設計與其它管理功能的關系,並負責有效地使用設計師。

設計管理的關鍵是企業內部各層次、各部門間設計的協調一致。許多企業每年都在設計的各個方面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如產品開發設計、廣告宣傳、展覽、包裝、建築、企業識別系統以及企業經營的其它項目等。但是,由於對這些不同的設計方面缺乏協調的控制,往往使它們各自傳達出的信息相互矛盾。這樣便失去了用設計手段建立企業完整的視覺形象,確立企業在市場中的地位並擴大企業影響的機會,一項要要的企業資源被浪費掉了。企業所產生的任何一樣東西都是企業的一面鏡子,反映出該企業的各個方面,它們之間應該是協調一致的。許多企業並不了解這一點,從而造成了設計上的混亂局面。在這些企業中,設計實際上完全沒有受到管理,甚至沒有被看作一種使企業內部協調一致的潛在力量。設計通常被認為是一種為產品、包裝、展示或宣傳品所進行的零散性工作,相互之間以它們與企業的其它任何事情毫無關系。企業內部不同領域的設計人員也缺乏溝通,產品設計是由工程師們進行的,而視覺傳達由公共關系和市場開發方面的人員負責,環境則由基建部門負責。如果沒管理跨越傳統部門界線的設計管理機制,混亂在所難免。

另外,不少企業是以一種隨意性的方式來使用設計,缺乏系統的考慮。當它們認為需要設計某一產品或包裝時,便聘請一位設計師進行設計,以應一時之需。而一下次設計任務,也許會請另一位設計師來進行,在這種情況下,設計既不是系統的,也不是連續的。因而企業所生產出來的產品在外觀上和功能上都缺乏有機的聯系,而不象是同出一門的「兄弟「,這就給消費者識別企業的產品帶來了麻煩,影響了產品的銷售。在一些企業,產品樣本和其它廣告宣傳品是由不同設計公司設計的,而這些設計公司都試圖體現出各自的「創造性「,致使企業的產品樣本及其它印刷品彼此毫無相似之處,甚至信封、信紙、表格等也是不同印刷廠的產品,由采購員在市場上隨意買來的。這一切造成了一個非常混亂的景象,給人一種質量意識極度缺乏的感覺。

從上面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協調的設計管理是充分發揮企業設計資源的重要保障。20世紀70年代以來,設計管理作為一門跨學科的新興學科有了較大發展,受到工商界的日益重視。正如設計本身一樣,設計管理是一個非常復雜而廣泛的概念,具有多重含義。一般來說,設計管理包括兩個層次,即戰略性的設計管理和功能性的設計管理。

企業設計工作的各個方面相互交織的內在關系是十分復雜的,因為它幾乎涉及到企業的每一個細胞,必須在企業內部建立一種新的、有力的系統來管理設計。由於企業的特點千差萬別,設計管理的組織結構也各不相同。但總體而言,設計管理的組織結構應該是至上而下的,如果決策部門有人全權負責設計管理,統一協調企業各方面的設計活動,混亂的局面就不會發生。這就意味著在決策部門中至少有一位對設計有濃厚興趣,並有一定水平的人士負責企業的設計工作,他在企業的高層代表設計,決定設計如何將企業戰略轉換為視覺形象。為了在實踐中管理設計,企業還需要在各部門建立起一系列的設計管理工作小組,構成日常的設計管理網路,將設計管理的概念落實到企業的方方面面。這種網路必須有一種保證設計各方面最大限度的交流和直截了當聯系的機制,避免互不通氣帶來的麻須。

為了控制企業的統一形象,企業有必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企業設計指導性文件。這種文件通常是一套設計標准手冊,用來控制企業的設計活動,全面、正確地體現企業精神、經營思想、發展戰略。這套手冊不僅應包括企業標志、標准色、標准字體等平面視覺要素及其應用規范之類企業識別計劃體系的內容,還應包括企業產品設計、環境設計的指導原則及形態特徵,以保證設計工作的連續性。

功能性的設計管理是確保企業具有一個運轉良好的設計部門,作為企業在設計方面的智囊,並實施具體的設計任務。功能性設計管理的`主要內容有三個方面,即設計事務管理、設計師管理和設計項目管理。

設計事務管理主要負責實際的設計工作、設計咨詢或公司內部設計部門方面的具體事務。設計事務管理通常是由那些被提升為設計經理的設計師來負責。因為設計事務管理需要有工業設計方面的專業知識。在不少國外企業中,設計經理與財務經理、人事經理、銷售經理一樣,在企業中起著重要作用。為了做好設計事務管理工作,設計經理必須參與其它的設計管理活動。相對而言,設計事務管理還是一些較為簡單的工作,如確定設計任務書、安排設計進度、控制時間及成本等。

設計人員和設計小組的管理是設計管理的重要一環,因為設計是通過設計師們來完成的。設計師或設計小組管理主要負責設計師的選擇和確定設計師的組織形式,如確定是選用企業以外的顧問設計師或設計事務所進行委託設計,還是建立自己的設計部門,或者是兩者兼有之。為了保證企業設計的連續性,有必要保持設計人員的相對穩定,同時又必須為新一代的設計師創造機會,為設計注入新的活力,設計管理必須對此作出長遠的安排。

設計項目管理就是在企業安排各種實際工作時,考慮設計在項目管理過程中所佔的位置。設計在企業的創造性、革新性活動與企業經營工作如製造、采購、銷售等方面的准備階段的控制之間,起著關鍵的作用,也就是說設計是新產品開發與企業經營之間的一種協調機制,設計管理也就成了企業的一項中心的、決定成敗的活動。

好的設計管理將產品以及產品所具有的傳播特徵視為一個相同概念的體現。因此,設計項目的各個方面應該以一種「平行「的方式來發展,而不是前後脫節。這就需要有一種貫穿設計項目各個方面的總體思想,在項目開始時就應對產品、包裝、用戶說明書、宣傳樣本、廣告等方面的工作通盤考慮,齊頭並進地發展。為了做到這一點,需要許多互為補充的技巧,使各專業設計人員相互溝通。

這樣做不僅會使設計項目各方面的目的性達到統一,而且由於以前很少共事的各方面專家的交流,有可能產生出一些新的觀念,成為項目開發的動力,並且將企業內部的創造性充分發揮出來。如果達到了這一目標,那麼,設計工作就不僅是產生了一種產品的整體意識,也激發了企業本身的整體意識,這將是設計管理對企業的重要貢獻。

對於以產品為基礎的企業而言,產品設計是企業形象的關鍵因素之一。任何產品都有雙重功能,一個是直接的使用功能;另一是間接的,傳達企業形象的功能。在現代社會中,產品已成了人們傳達社會、文化、經濟等信息的重要載體。不少消費者都是通過具體的產品了解生產廠家甚至生產國的情況的。為了充分利用產品的傳達功能,企業的設計管理的主要目標之一,就是保證產品設計與企業的總體戰略(包括企業的經營理念、目標市場、發展方向等)同步協調。要達到這一目標,首先要讓企業的高層主管認識到產品設計是傳達企業戰略的重要手段,從而主動地將產品設計與企業戰略聯系起來。通過設計,將企業的戰略轉變成獨特的產品識別。

以汽車工業為例,歐洲各大汽車公司的企業戰略都通過它們的產品設計充分地體現出來。德國的寶馬和賓士雖然都是高級、高速車,但各自具有不同的價值定義和目標市場。寶馬把汽車定位於「賦予駕駛的喜悅「,而賓士汽車則定位於「快速舒適「,前者的目的是給駕車人以高速的快感享受,而後者則強調給所有乘員以安全、快適。這里寶馬是訴諸感性選擇,賓士則訴諸實用性選擇。兩家分公司的經營哲學的差異在產品中充分顯示了出來,形成了各自鮮明的特色。

三、設計項目的組織與設計師管理

企業為了完成特定的設計項目,就需要建立相應的設計小組。就一些有內部專業設計部門的大型企業而言,一般是根據不同的新產品設計項目,成立產品開發設計小組,該小組與相關的技術,工程研究部門以及其它有關部門保持密切聯系,形成產品開發設計矩陣體系。

設計項目的組織形式首先取決於企業產品的類型,即明確企業未來的產品是一種在銷售過程中具有高度技術和功能優勢的產品,還是一種高度設計定位的產品。前者主要是一些生產性的設備。如機床、工程機械、電動工具等,而後者主要是指傢具、家用電器、日常生活用品等耐用消費品,這些產品的設計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形態、色彩、時尚或其它重要的心理因素的影響。

如果企業的產品是技術性的,最好在企業內部指定一位勝任的人員,安排他負責這項設計工作。因為技術性產品需要較為專業化的技術知識與技能,由熟悉本企業技術特點的人員來主持設計,將有助於發揮企業的技術優勢。設計工作首先從描述用戶對未來產品有什麼期望著手,然後訂出技術方案,並制出工作樣機,這種工作樣機能夠很好地完成其技術功能。這時請一位工業設計師參與到設計小組中來,重新考慮用戶的需要,並對產品外觀、色彩、人機學關系進行調整,改進或重新製作樣機。這一階段後,企業內部的人員便能夠獨立工作了。這類產品的開發設計工作是由技術人員主持、在設計師協助下完成的。如果能預見到在長時間內類似的工作較多,並且產品具有相同的特點,那麼企業最好僱用一名自己的工業設計師,使他對產品的技術特點有詳盡的了解,從而提高設計的質量。

如果企業的產品是以消費者定位的耐用消費品;消費者主要根據眼睛的判斷來決定購買與否,那麼企業最好委託企業以外的設計師或設計事務所進行新產品的設計。因為在這種情況下,企業需要引入一些企業本身所不具有的信息。這些企業以外的設計師必須在所設計的內容和最終產品的外觀方面具有權威。

具體地選擇設計師是一個較為復雜的問題。如果企業在這方面尚無經驗,最好去咨詢一位懂行而本人又不涉及企業設計項目的人,讓他為企業設想中的設計工作出主意。並介紹一些設計師們已完成工作,看是否有合適的人選。設計是一種富於個性的工作,多數好的設計師都有自己的特點,如果有合適的人選,他的設計作品或設計方法和風格適合企業需要,那麼就與那位設計師聯系。

在選定設計師時,企業一定要對設計師為別的廠家或別的目的進行的設計感到滿意。這是很重要的,因為在今後與這位設計師合作的過程中,企業需要對他的工作滿懷信心。

在產品開發設計過程中,靈感、敏感、有關社會發展趨勢的知識和天分起著重要作用,但也需要來自設計師的專門技能。如果從經濟上看,開發計劃對於企業來說是花費很大的,那麼就應該挑選成熟的設計師。他先前成功地完成過這種類型的工作,有著豐富的經驗。

當然,也應該給年輕的設計師們一些機會,但應該讓他們從小的工作做起,直到他們不但發展了自己的天分,而且掌握了設計中的實際工作方法為止。以這種方式,就把企業的風險降到了最低限度。這樣做也許會受到年輕設計師們的非議,但從企業的角度來說,確實是必須的。也就是說,選擇設計師不能脫離企業設計工作的經濟的規模、否則就會冒巨大的經濟風險。

企業的設計活動最終是通過設計師來實現的,設計師的組織管理顯然就成了設計管理的最重要的工作之一。由於設計師常常習慣於使自己適應於接受到一次性工作,而沒有充分考慮到這些工作中所體現出來的內在聯系。另外,他們也有可能放任那些追求新奇而不切實際的想法,含蓄地自持設計的「創造性「和「個性「而過分地固執已見,這樣,企業的設計就難於保持一致的、連續的識別特性,給消費者或用戶識別企業的產品和服務帶來麻煩,從而影響企業的市場競爭力。而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就在於採取措施對設計師進行有效的組織管理。設計師的組織一般有兩種主要形式,一是依靠企業以外的自由設計師或設計事務所;二是建立企業內部的設計師隊伍。下面將分別討論這兩種情形。

(一) 自由設計師的組織與管理

所謂自由設計師是指那些自己獨立從事設計工作而不從屬於某一特定企業的設計人員。對於許多中小企業來說,建立自己的設計師隊伍在經濟上是不合算的,也難以吸引好的設計師到小企業來工作。因此,利用自由設計師為企業提供設計服務,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由於自由設計師是自由的,對他們的設計工作進行管理就更為重要。一方面要保證每位設計師設計的產品都與企業的目標相一致,而不能各自為陣,造成混亂;另一方面又要保證設計的連續性,不會由於設計師的更換而使設計脫節。

為實現設計的協調,編制產品設計項目的任務書是很重要的。設計任務書不僅要提出產品功能要求,還要使設計師了解企業的情況,使設計工作與整個企業的視覺識別體系和企業的特徵聯系起來。為此企業有必要制定一套統一的設計原則,作為每一位設計師共同遵守的規則,以保證設計的協調一致。這里,設計管理必須要在統一性和創造性之間作出某種平衡。如果對設計師設置過多限制,勢必扼殺他們的創造性;如果對設計師放任各自的「個性「發揮,又會帶來種種麻煩,使設計失去管理。如何把握住這種平衡是設計管理成功的一個關鍵。因此,在制定和實施設計標准時,應有一定程度的靈活性,在必要時可以適當變通。

為了保證設計的連續性,最好與經過選擇的一些自由設計師建立較長期的穩定關系。這樣可以使設計師對企業各方面有較深入的了解,積累經驗,使設計更適合企業的生產技術和企業的目標,並建立一貫的設計風格。

讓我們來看看丹麥B&O公司是如何進行設計師的管理的。 B&O公司的產品設計在國際設計界素負盛名,但公司並沒有自己的專業設計部門,而是通過精心的設計管理來使用自由設計師,建立公司自己的設計特色。盡管公司的產品種類繁多,並且出於不同設計師之手,但都是具有B&O的風格,這就是設計管理的成功之處。

B&O公司的設計隊伍是國際性的,因為公司本身是國際性的,85%以上的產品供出口。公司與本國及英國、美國、法國等國家的多名設計師建立了穩定的業務關系,有的設計師與公司合作多年,比大多數員工在公司的工齡還長。他們為公司積累了極有價值的經驗,並創造了設計的連續性。

B&O公司的設計管理負責人彥根·巴爾蘇(J.Palshoj)是歐洲設計管理方面的知名人士,他在談到自己的工作時說:「設計管理就是選擇適當的設計師,協調他們的工作,並使設計工作與產品和市場政策一致。「他們認為如果B&O公司沒有明確的產品、設計和市場三個方面的政策,公司就無法對這些居住分散、各自獨立的自由設計師進行有效的管理,也就談不上B&O的設計風格。為此,公司在60年代末就制定了七項設計基本原則:

1) 逼真性:真實地還原聲音和畫面,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2) 易明性:綜合考慮產品功能,操作模式和材料使用三個方面,使設計本身成一種自我表達的語言,從而在產品的設計師和用戶之間建立起交流。

3) 可靠性:在產品、銷售以及其它活動方面建立起信譽,產品說明書應盡可能詳盡、完整。 4) 家庭性:技術是為了造福人類,而不是相反。產品應盡可能與居家環境協調,使人感到親近。

5) 精練性:電子產品沒有天賦形態,設計必須尊重人─ 機關系,操作應簡便。設計是時代的表現,而不是目光短淺的時髦。 6) 個性:B&O的產品是小批量、多樣化的

,以滿足消費者對個性的要求。 7) 創造性:作為一家中型企業,B&O不可能進行電子學領域的基礎研究,但可以採用最新的技術,並把它與創新性和革新精神結合起來。

七項原則中並沒有關於產品外觀的具體規定,但通過這七項原則,建立了一種一致性的設計思維方式和評價設計的標准,使不同設計師的新產品設計都體現出相同的特色。另外,公司在材料、表面工藝以及色彩、質感處理上都有自己的傳統,這就確保了設計在外觀上的連續性,形成了簡潔、高雅的B&O風格.

(二)駐廠設計師的組織與管理

所謂廠設計師是與自由設計師相對而言的。駐廠設計師受雇於特定的企業,主要為本企業進行設計工作。駐廠設計師一般不是單獨工作,而是由一定數量的設計師組成企業內部的設計部門,或者加入到產品開發部門,從事產品設計工作。目前許多國際性的大公司都有自己的設計部門,國內一些大型企業也設立了各自的工業設計機構。駐廠設計師一般對企業的各個方面都較熟悉,因而設計的產品能較好地適應企業在技術工藝等方面的要求,但應避免設計師因長期設計某一類型的產品而思維定勢僵化,缺乏新觀念的刺激,使設計模式化。因此,一些企業一方面鼓勵設計師為別的企業進行設計工作,另一方面不定期地邀請企業外的設計師參與特定設計項目的開發,以引進新鮮的設計創意。

為了使駐廠設計師們能協調一致地工作,保證產品設計的連續性,需要從設計師的組織結構和設計管理兩方面作出適當安排。一方面要保證設計小組與產品開發項目有關的各個方面直接有效的交流,另一方面也要建立起評價設計的基本原則或視覺造型方面的規范。飛利浦公司在這方面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範例。

飛利浦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器專業公司之一。前國際工業設計協會理事會(ICSID)主席R·布萊克(Robert Blaich)長期擔任飛利浦公司的工業設計主管,負該公司全球范圍內各類消費型及專業型電器的產品設計及包裝方面的工作,他將設計管理作為一種將產品設計與生產和市場協調一致的戰略手段,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飛利浦公司主要的設計工作都是位於公司總部所在地荷蘭恩多文市的外形設計中心進行的。中心內設若干小組,每個小組由對產品十分了解的專業人員和駐廠設計師組成。小組研究、設計的內容與公司生產的某一品種平行一致,並且與該種產品的工程科研專業部門保持密切聯系,這些小組除了設計某種產品的外形外,還有如下設計與研究任務:①包裝、廣告及其它宣傳方面的平面設計;②本商品在室內使用時的安排與設計;③展銷此種商品時的展示設計。這樣便把產品、視覺傳達和環境三方面的設計聯系起來了。

設計中心為新產品制定外觀形式和其它方面的標准,這是它最重要的職能。產品在設計時就要考慮標准化、系列化的問題,同時要考慮到產品與市場戰略的要求吻合,具有競爭力。所以設計中心與飛利浦的市場部、開發部一直保持著極為密切的聯系。設計中心必須在下列幾個方面有效地在產品中反映出標准化與競爭性來:①人機學;②安全性;③實用性與方便性;④有效性;⑤完美的造型與色彩;⑥耐用性。

為了使產品的外觀造型標准化,設計中心編輯了一本《設計中心造型手冊》它記錄了所有以飛利浦為商標的產品在視覺上的標准。對外形設計中心來說,產品視覺標準的重要性有以下幾點:①使產品、服務與傳達的概念和形式清晰准確;②通過視覺因素的標准化使得外形設計中心所追求的產品可靠性、先進性與專業性的形象更鮮明與准確。

在產品視覺標准規范下,世界各地龐雜的飛利浦產品家族體現出了統一的識別特徵。

(湖南大學工業設計系 何人可教授 2000年6月在TCL講課的文稿)

② 中國工業設計的發展

中國工業設計產業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2006-11-05 20:53:33)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都市經濟的發展,商務成本的提高,產業結構的調整,導致一些傳統工業的衰退和外移。而創意產業作為一種新生的產業力量正在全球范圍迅速崛起。創意產業已經成為世界很多大都市經濟增長的新亮點。近年來我國各大都市也都在結合各自的優勢創建不同模式、不同領域的創意產業。發展力度十分喜人。

一、 中國工業設計行業現狀
一中國工業設計行業具有一定的規模
中國工業設計行業已具有一定規模。中國工業設計行業從業人員約30萬人,工業設計年產值約為300億人民幣,佔2005年世界創意產業產值的1.27‰,相當於2004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2.19‰。

二設計人員從業者年齡結構呈年輕化,從業人員集中分布在發達經濟地區
根據調查顯示,中國創意設計行業的從業者主要屬於年齡段在20-30歲之間,所佔比例達到93%。且創意設計人群集中分布在華北、華東、華南等較發達經濟區域,從業者比例分別是24%、22%和20%,西南地區和東北地區所佔比例分別占總量的8%和8%,而西北地區的從業者最少,占總數的4%。這與我國人口分布與經濟發展水平區域差異相關。

三中國工業設計機構呈現多樣化的模式
隨著中國經濟和市場的發展,中國的工業設計機構呈現出多樣化的模式:

(1) 自由職業設計顧問公司模式

20世紀80年代末期是中國工業設計的職業化發展的開始時期,具有真正意義上的專業化工業設計公司於20世紀80年代末出現在廣州和深圳。部分設計公司將工業設計與工程設計、模具製造等整個過程聯合起來,其人員規模超過150人。這些公司的特點是善於緊密的將設計與生產製造相結合,以設計的市場實現和銷售狀態為最主要的評價標准,在時間把握上具有優勢。他們所主要客戶對象涉及到家電、信息、通訊、醫療等產業領域。

(2) 政府支持的設計機構模式

這類設計機構以北京工業設計促進中心與北京經緯工業設計公司為代表。北京工業設計促進中心是政府實施「工業設計科技促進」專項計劃、推進設計創意產業發展的促進機構,承擔設計產業政策規劃研究、提供企業設計咨詢指導、開展國際設計交流合作、承辦設計論壇展覽會議、舉辦設計技能專業培訓。同時,為企業進行設計實務示範。北京經緯工業設計公司是由政府投資股份方式建立的設計機構。這些機構的客戶對象包括政府機構、信息產業、傢具製造業、家電業、醫療業等。

(3)院校工作室模式

在北京和廣州、上海等地,以院校為依託的工業設計工作室或公司在專業素質上具有較大的影響,其主要偏重於企業設計課題與設計教育實踐的結合,注重設計概念的創新。院校模式由於集中了教授、研究生和大學中的不同研究部門和人員,更注重設計的整體解決方案和企業的文化性。其涉及的企業范圍包括信息、家電、通訊、醫療、交通工具製造業等范圍。

(4) 企業設計部門模式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摩托車、汽車等交通工具製造業領域,一些企業具有非常專業的工業設計中心並吸引了大量的人才。信息產業領域主導企業不僅成立了自己的設計機構,還委託國外的大型設計機構進行合作設計,迅速提升了設計的質量和層次。

二、 中國工業設計存在問題
我國的工業設計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其原因主要來自三個方面。

首先,大量的OEM(代工生產)使企業不斷喪失設計能力。在引進外資中大量OEM生產雖然使我國產品出口總量大幅度上升,GDP迅速增長,但同時也使我國企業在產品設計中形成對國外的依賴。在一些產品中,即便是我國自主知識產權,但核心設計仍然是從國外購買的,這在汽車、機械以及計算機等高新技術產業很普遍。許多大企業對設計缺乏專門的資金投入,更缺乏自己的設計師隊伍。這也是我國製造業一直沒有走出引進—模仿—生產—再引進—再模仿的怪圈的原因。

其次,缺乏相應的資金投入和產業扶持政策。長期以來,工業設計在我國一直沒有專門的政府管理部門,行業協會也基本處於鬆散狀態,且資金來源嚴重不足。政府缺乏對工業設計的資金投入,既沒有專項撥款,也沒有建立設計基金,在工業設計並沒有被引起廣泛重視,僅僅憑借個別企業的資金推動是不夠的。第一個國家級工業設計園區——2004年興建的無錫國家工業設計園區,也是我國唯一一所國家工業設計園區,起步階段是民營資本。但設計園在二期工程中園區公共服務平台的建設遇到了融資難的問題。國家沒有提供相應的培育政策,對設計公司、設計園區缺乏相應的稅收優惠政策。

第三,工業設計產業化程度低,工業設計人才匱乏。一方面是整個設計市場人才匱乏,另一方面是設計專業學生分配難,許多人改行從事其他工作,這反映了人才供求之間的矛盾。從工業設計專業公司來看,我國目前設計公司有數百家,但普遍總體規模小,基本處於散亂經營狀態,且設計產品基本在低端,缺乏具有世界影響的設計公司和設計師。

三、中國工業設計產業的機遇
一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高新技術產品貿易發展迅速
高新技術產品凝聚著最大的生產率增長潛力,是中國未來人均收入可持續提高最有力的發動機。值得關注的是,外商投資企業在中國的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為避免外商只把那些高新技術產品生產中的低技術環節放在中國,從而導致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含金量大大降低的問題,中國需要更多自主創新的產品來改善出口產品結構,形成更強大的國際競爭力。2004年,中國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首次實現貿易順差,由2003年的逆差90.7億美元轉變為去年實現順差41.1億美元。

二國家政策的支持
國家將努力培育國內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主導產業,形成出口產品的競爭優勢。同時利用產業扶持、優惠政策,加快高新技術產業和資金密集型機電產業的發展,為出口提供更多高附加值產品,以相對較少的出口量創造較多的外貿收益。

三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引致需求增加
在國內市場上,根據調查,以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為主的20個城市2000年的家庭平均月收入為2048元,年均收入大約達到3000美元。同時,收入的增加和物價回落使他們的生活觀念發生了微妙的變化:追求品牌效應的人比去年增加了近6個百分點,中國城市耐用消費品正整體進入更新換代的階段,傳統家電產品和新興電子通訊類產品各有市場,截至2005年6月30日中國網際網路網民總人數達1.03億,擁有手機的用戶達到3.49億,汽車擁有量達3220萬輛,交通工具,電子商務和網路技術產品將擁有巨大的市場。

所有這一切都表明,在未來中國經濟發展和出口貿易的不斷擴大中,工業設計將面臨巨大的發展機會。工業設計是製造業發展的先導行業,是企業品牌的重要因素,如果不注重提升工業設計能力,將難以成就一流企業。於工業設計在製造業中的核心地位和關鍵性作用,世界各國在發展製造業的過程中往往把它作為龍頭,通過加速工業設計的發展帶動整個製造業

③ 工業設計是做什麼的

工業設計(Instrial Design),簡稱ID。指以工學、美學、經濟學為基礎對工業產品進行設計。 工業設計分為產品設計、環境設計、傳播設計、設計管理4類;包括造型設計、機械設計、電路設計、服裝設計、環境規劃、室內設計、建築設計、UI設計、平面設計、包裝設計、廣告設計、動畫設計、展示設計、網站設計等。工業設計又稱工業產品設計學,工業設計涉及到心理學,社會學,美學,人機工程學,機械構造,攝影,色彩學等。工業發展和勞動分工所帶來的工業設計,與其它藝術、生產活動、工藝製作等都有明顯不同,它是各種學科、技術和審美觀念的交叉產物。

中文名
工業設計
外文名
Instrial Design
簡稱
ID設計
類別
工科機械類
專業代碼
080205
學術概念
設計
設計協會ICSID(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Societies of Instrial Design) :工業設計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其目的是為物品、過程、服務以及它們在整個生命周期中構成的系統建立起多方面的品質。

美國工業設計協會IDSA(Instrial Designers Society of America ) :工業設計是一項專門的服務性工作 ,為使用者和生產者雙方的利益而對產品和產品系列的外形 、功能和使用價值進行優選。

國際工業設計協會理事會(ICSID)給工業設計作了如下定義:就批量生產的工業產品而言,憑借訓練、技術知識、經驗、視覺及心理感受,而賦予產品材料、結構、構造、形態、色彩、表面加工、裝飾以新的品質和規格。

廣義概念
廣義工業設計(Generalized Instrial Design)

是指為了達到某一特定目的,從構思到建立一個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並且用明確的手段表示出來的系列行為。它包含了一切使用現代化手段進行生產和服務的設計過程。

狹義概念
狹義工業設計(Narrow lnstrial Design)

單指產品設計,即針對人與自然的關聯中產生的工具裝備的需求所作的響應。包括為了使生存與生活得以維持與發展所需的諸如工具、器械與產品等物質性裝備所進行的設計。產品設計的核心是產品對使用者的身、心具有良好的親和性與匹配。

狹義工業設計的定義與傳統工業設計的定義是一致的。由於工業設計自產生以來始終是以產品設計為主的,因此產品設計常常被稱為工業設計。

最新定義
(工業)設計旨在引導創新、促發商業成功及提供更好質量的生活,是一種將策略性解決問題的過程應用於產品、系統、服務及體驗的設計活動。它是一種跨學科的專業,將創新、技術、商業、研究及消費者緊密聯系在一起,共同進行創造性活動、並將需解決的問題、提出的解決方案進行可視化,重新解構問題,並將其作為建立更好的產品、系統、服務、體驗或商業網路的機會,提供新的價值以及競爭優勢。(工業)設計是通過其輸出物對社會、經濟、環境及倫理方面問題的回應,旨在創造一個更好的世界。

歷史沿革
工業設計起源於包豪斯(Bauhaus,1919/4/1—1933/7),德國魏瑪市「公立包豪斯學校」(Staatliches Bauhaus)的簡稱,後改稱「設計學院」(Hochschule für Gestaltung),習慣上仍沿稱「包豪斯」。在兩德統一後位於魏瑪的設計學院更名為魏瑪包豪斯大學(Bauhaus-Universität Weimar)。它的成立標志著現代設計的誕生,對世界現代設計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包豪斯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為發展現代設計教育而建立的學院。「包豪斯」一詞是格羅披烏斯生造出來的,是德語Bauhaus的譯音,由德語Hausbau(房屋建築)一詞倒置而成。

名詞解釋
(1)工業設計的對象是批量生產的產品,區別於手工業時期單件製作的手工藝品。它要求必須將設計與製造、銷售與製造加以分離,實行嚴格的勞動分工,以適應於高效批量生產。這時,設計師便隨之產生了。所以工業設計是現代化大生產的產物,研究的是現代工業產品,滿足現代社會的需求。

(2)產品的實用性、美和環境是工業設計研究的主要內容。工業設計從一開始,就強調技術與藝術相結合,所以它是現代科學技術與現代文化藝術融合的產物。它不僅研究產品的形態美學問題,而且研究產品的實用性能和產品所引起的環境效應,使它們得到協調和統一,更好地發揮其效用。

(3)工業設計的目的是滿足人們生理與心理雙方面的需求。工業產品是滿足手工藝時人們生產和生活的需要,無疑工業設計就是為現代的人服務的.它要滿足現代人們的要求。所以它首先要滿足人們的生理需要。一個杯子必須能用於喝水,一支鋼筆必須能用來寫字,一輛自行車必須能代步,一輛卡車必須能載物等等。工業設計的第一個目的,就是通過對產品的合理規劃,而使人們能更方便地使用它們,使其更好地發揮效力。在研究產品性能的基礎上,工業設計還通過合理的造型手段,使產品能夠具備富有時代精神,符合產品性能、與環境協調的產品形態,使人們得到美的享受。

(4)工業設計是有組織的活動。在手工業時代,手工藝人們大多單槍匹馬,獨自作戰。而工業時代的生產,則不僅批量大,而且技術性強,而不可能由一個人單獨完成,為了把需求、設計、生產和銷售協同起來,就必須進行有組織的活動,發揮勞動分工所帶來的效率,更好地完成滿足社會需求的最高目標。

(5)國際工業設計協會聯合會自1957年成立以來,加強了各國工業設計專家的交流,並組織研究人員給工業設計下過兩次定義。在1980年舉行的第十一次年會上公布的修訂後的工業設計的定義為:「就批量生產的產品而言,憑借訓練、技術知識、經驗及視覺感受而賦予材料、結構、構造、形態、色彩、表面加工以及裝飾以新的品質和資格,這叫做工業設計。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工業設計師應在上述工業產品的全部側面或其中幾個方面進行工作,而且,當需要工業設計師對包裝、宣傳、展示、市場開發等問題的解決付出自己的技術知識和經驗以及視覺評價能力時,也屬於工業設計的范疇。」

④ 工業設計專業好嗎

個人感覺還可以吧,但是如果創新能力不強、思維不夠發散,建議不要輕易選擇這個專業,因為以後都跟設計脫不了干係,都需要很強的創造力。下面一起來看一下吧。

⑤ 工業產品的功能設計

第四章 工業產品的功能設計

功能設計,是指以使用者的潛在需求為依據,創造產品的實用價值,經過功能成本的定價分析,由專業技術人員進行產品設計、企業安排生產、開展針對性的營銷,將產品交到目標消費者手中的設計過程。功能是指進行設計產品時,應當考慮到產品所具有的目的和效用,功能性是現代設計的首要原則。在這里,功能包含若干層面:就產品功能而言,指其功用、效能、目的、用途等;在人的工作和活動的層面上,指目的、任務、作業和操作。

第一節 品功能分類

現代設計的功能性有其豐富的內涵,產品設計對象不同,功能也就不同。一般來說,按照功能的重要程度可以分為基本功能和輔助功能;按照功能的性質可以分為物質功能與精神功能或者說是使用功能和品位功能。在這里我們按照後者的分類來闡釋設計的功能(圖4-1)。

圖4-1 產品功能分類

一、物質功能

工業設計的物質功能包含了產品的物理功能和實用功能。

(一)物理功能

物理功能是指產品設計的性能、可靠性、安全性、穩定性等。

人們在購買如電視機、電冰箱、空調器、電動自行車等電器時,會首先考慮產品對人體是否安全,往往會選擇對人體輻射小,安全系數高的產品。從原始人使用石器做成武器來防止野獸侵襲,到現代的武器設計,可以看出安全感是人的渴望。任何一種設計如果缺乏安全性,可靠性,就會引起人們的憂慮,從而使產品的應用性受到社會消費心理的抵制。

物理功能還體現在設計品本身的耐久性。在使用的過程中,質量是體現產品性能與穩定性的一個重要標志,不能良好長久使用的產品,不管是對於消費者還是生產者來說,都會造成浪費與損失,而罪魁禍首還是設計者。

此外,工業產品的認知性也是物理功能的一個方面,即設計師的設計是否容易被人們認知,是否能夠准確的傳達信息,是否便於使用,操作是否簡潔方便。越是簡潔方便、操作簡單的物品,其適用性也越強。目前,一些國內廠家喜歡用外文註解說明,以表示產品的國際化,卻給

許多國內民眾的生活帶來了不便。因此,設計師在進行設計時,應當盡量避免此類問題。

(二)實用功能

實用功能主要指設計品使用的方便性、舒適性、宜人性等。

圖4-2 埃及圖坦卡蒙墓出

從克里特島克諾索斯王宮中的王座,法國凡爾賽宮中的御座,到中國故宮太和殿中的御座,這些座椅基本上都是為了提高統治者的威嚴,而不是為了減輕他們背部肌肉的緊張度。雖說是金碧輝煌,卻很少考慮人體工程學的因素。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於產品的舒適性、宜人性要求越來越高。設計師在進行設計時,對產品的生理功能考慮得也越來越多,這也是「以人為本」的人性化設計的一個主要方面。

以計算機的設計為例,產品的實用功能包括計算機操作界面是否符合人們使用的習慣,鍵盤是否會使人的手指感到疲勞,顯示器的角度是否符合人的視覺習慣等。工業設計師運用人機工程學的知識,發現產品中存在的問題或者用戶的新的需求點,運用設計手段解決這些問題從而實現產品的方便性與舒適性,體現出產品對用戶人性化的關懷。

義大利設計師萊溫特於1997年設計的休閑床具(圖4-3),以其舒適而引起市場的積極反應,這個設計可以被稱為是「具有真正的舒適感的設計」,讓人感到坐上去就會安然入睡的舒適。美國著名建築設計師和工業設計師埃羅·沙里寧在傢具方面的設計,特別是椅子設計也是非常成功的。他把人體工程學運用於設計中,設計的椅子

圖4-3 萊溫特於19 97年設計的休閑床具

可以與人體相應部位(主要包括背、臀、腰、腿)相符合,坐起來非常舒適,同時,也減輕了勞動給人帶來的健康危害,減少了頸椎和腰椎病的發生,深得大眾所喜歡。

圖4-4 鬱金香椅 埃羅·沙里寧 1956年

二、精神功能

精神功能是由設計外觀造型及物質功能所表現出來的審美、象徵、教育等功能。

從設計到生產,產品的審美功能始終伴隨著實用功能而存在。創作者的意象一旦轉化為具體的存在形式——產品,它必然成為審美的對象,具備了審美的功能。

(一)審美功能

產品設計的審美功能和實用功能是有機的聯系在一起的,它尤其能誘導人們的注意力。同時,設計的競爭也離不開美學價值,這主要體現在同類、同質的產品設計之中。

審美功能包括產品設計的造型、色彩、肌理和裝飾等要素給人的心理感受。產品設計不只具有實用功能,它還能通過它的外在形式喚起人們的審美感受,滿足人們不同的審美需要,這種審美功能是在物質功能的基礎上產生的精神功能,也可稱之為心理功能。例如在進行產品設計時,對表層選材強調素材的肌理、木材質地、金屬質感等表面裝飾,加以精密的工藝加工,以顯示出素材的肌理效果或本來面目。這種追求自然的造型和肌理效果,往往會帶給人們全新的自然的感受,使人們產生心理上的愉悅。

產品設計的審美功能還體現在設計者與使用者之間的溝通。由人們各自的審美經驗而形成的對於產品的感受,這種感受是以滿足人們心理需求為目標的。現代產品設計給人們的審美感受主要由兩個因素所決定:

一是人們對產品造型、色彩、表面等方面所產生的美的概念;

二是不同人的不同心理感受。

圖4-5 選自2005年紐約設計周工業產品設計展

具體表現在,優秀的產品設計其總體效果——線條、肌理、色彩、明暗、形體組合等組成「有意味的形式」,訴諸於人的視覺器官、觸覺器官等給人以情感上的愉悅和美的享受(圖4-5)。

(二)象徵功能

象徵功能是精神功能的重要組成部分,指的是由設計物品而激發人們聯想起已往的經驗與感受,表現出某種特殊意義,這便是產品設計的象徵功能。

圖4-6 模塊化設計的酒架(可以多個拼接,採用ABS塑料,設計:Gideon Dagan)

工業產品設計一般是以某種美感因素而達成其功效的,如造型、色彩、裝飾和質感等。

由某件產品設計所體現出某種特定地位與特定人群使用的功效,則稱為地位象徵;而對某些使用者具有特殊意義的設計物則稱為人為象徵的設計物,它是以特定社會的慣例為基礎的。地位象徵意義,雖然在某一時期可代表少數人的地位,但隨其時間的推移,使用人數的劇增,則會失去原有地位象徵,而產生新的地位象徵。由此,國外系統性消費行為研究證明:若某設計產品的聲譽得到社會認可,這種設計產品的附加價值則具有滿足消費者的新的需求的可能性。如世界名車保時捷、賓士、克萊斯勒、法拉利等,之所以能夠成為人們爭寵的對象,是因為它們的象徵意義遠遠大於其實際的實用價值。

圖4-7 Pagani Zonda (由與法拉利賽車製造合作的Mode na設計工作室設計)

圖4-8 布加迪EB16.4威龍(目前最為昂貴的車之一)

第二節 產品功能分析的作用

設計的第一要義是功能,各種功能價值是設計追求的第一目標。在設計中所運用的功能分析正是在這一目標的實踐中發展起來的科學方法,它將設計所追求的功能進行具體的分析、綜合整理,以系統工程的方式製作功能系統圖表,形成完整細致的、高效的結構構思設計,最終完成設計任務。

產品功能分析是產品設計功能方法論的重要環節,主要研究的是功能與成本之間的關系,尋找功能與成本之間最合理的對應配比,以盡量小的代價或消耗取得盡可能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提高設計對象的價值。

產品設計的功能分析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確定技術上的功能應該達到的程度,它一般是用產品的性能參數來表示;

其次是產品功能成本分析,也就是在相同功能的各種可行性設計方案中找到成本低的方案;三是產品可靠性的定量及定性分析,這些細化分析為新的設計方案奠定了基礎。

進行功能分析主要是從對產品結構的思考轉為對它的功能思考,以便做到不受現有形態結構的束縛,形成新的設計構思,提出具有創造性的設計方案來。對具體產品設計來說,功能是指產品的效能、用途和作用。

通常,在不同的條件下利用不同的屬性,同一件產品也可實現不同的功能。採用功能分析法進行產品設計時,按下列步驟進行工作:(1)將設計任務抽象化,確定總功能,抓住產品的本質,擴展思路,尋找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2)將要進行的設計產品的總功能分解為分功能直至功能元;(3)尋求解決分功能(功能元)的方法;(4)將所有的解決方法組合,形成多種設計方案;(5)進行方案評價與決策。

一、確定總功能

1. 對產品設計任務進行抽象化處理

確定產品的總功能,需要對產品設計任務進行抽象化處理。例如,採煤機可以抽象為物料分離和移位的設備;載重汽車可以抽象為長距離運輸物料的工具;洗碗機就可以抽象為除去餐具上污垢的裝置……

產品設計任務抽象化的方法,是在設計任務書中,列出了多種要求和願望,在抽象過程中,要抓住本質、突出重點、淘汰次要條件、對主要部分進行充分地擴展。在這里主要是描述設計任務,不涉及具體解決辦法。例如,要設計一件核桃開啟器,對其設計任務的抽象表達描述如下:

若用「砸」則已暗示了解決方法,同時,我們從外部的壓力來考慮,可以採用的方法有「擠」、「壓」、「夾」等。如果是側向思維,可以想像是否可以將核桃皮變脆,這樣會較容易將其開啟等等諸如此類的抽象思維,可以幫助我們解決這一產品設計的本質是從「砸殼」到「分離殼與核仁」。因而較抽象的表達可能得到思路更開闊的解答。

圖4-9 核桃夾

2. 黑箱法

利用對所設計產品未知系統的外部進行觀測,分析該系統與環境之間的輸入和輸出,通過輸入和輸出的轉換關系確定產品系統的功能、特性,進一步尋求能實現該功能、特性所需具備的工作原理與內部結構,這種方法稱為黑箱法。一般會被運用到對大型工業產品設計的功能分析中去。

二、總功能分解

產品的總功能可以分解為分功能(或稱一級分功能、二級分功能……),分功能再分解為功能元(最小單位)。所以功能是有層次的,是能逐層分解的。

(一)功能元

功能元是產品功能的基本單位。在工業產品設計中用的基本功能元有:物理功能元(系統中能量、物料、信號變化的物理基本動作)。數學功能元(它反映數學的基本動作,如加和減、乘和除、乘方和開方……),其功能元主要用於機械式加減和乘除中,如差動輪系、機械式計算機等。邏輯功能元包括「與」、「或」、「非」三元的邏輯動作,主要用於控制功能。

(二)功能結構

產品功能分析過程中,表達分功能關系的圖稱為功能結構圖,它能清晰的顯示出產品設計的出發點和思路,是產品在設計上,反映需求功能要求的方式。一般的功能結構圖,由下面三種基本結構形式組成∶

(1)串聯結構,又稱順序結構,它反映了分功能之間的因果關系或時間、空間順序關系。(2)並聯結構,用幾個分功能作為手段共同完成一個目的,或同時完成某些分功能後才能繼續執行下一個分功能,則這幾個分功能處於並聯關系。

(3)環形結構,又稱循環結構,輸出結構反饋為輸入結構的循環系統。這種結構是按邏輯條件分析,滿足一定條件而循環進行的。

建立產品功能結構圖的步驟:

(1)通過技術過程分析,劃定技術系統的邊界,確定其總功能。

(2)劃分功能及功能元。通常首先考慮應完成的主要工作過程的動作和作用,具體做法可參見功能分解。

(3)建立功能結構圖,根據產品的物理作用原理、經驗或參照已有的類似系統,首先排定與過程有關的分功能或功能元的順序,通常先提出一個粗略方案,然後檢驗並完善其相互關系,再補充其他部分。為了選出較優的方案,一般應同時考慮幾個不同的功能結構。

(4)評比,選出最佳的功能結構方案。進行評比的方面一般包括∶實現的可能性;復雜程度;是否易於獲得解答方案;是否滿足特定要求等。通常可取少數較好的方案進一步具體化,直至尋求到最佳的解決方案。

(三)功能元求解

功能元求解是產品方案設計中重要的「搜索」階段,它就是要尋求實現產品功能元的技術實體——功能載體。功能元求解的基本思路是:功能—工作原理—功能載體。

一般採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直覺法∶直覺法是設計師憑借個人的智慧、經驗和創造能力,來尋求產品的各種分功能解決方案。

(2)調查分析法∶調查分析已有的工業產品,如同類型的樣機,進行功能和結構分析,哪些是先進可靠的?哪些是陳舊落後的、需要更新改進的?這都對開發新產品,構思新方案,尋找功能原理解法大有益處。

(3)設計目錄法:所謂設計目錄法(也稱解法目錄)是把實現某種功能的各種原理和結構綜合在一起的一種表格或分類資料。

此外,功能元(分功能)的求解還需要豐富的實踐經驗,細心的觀察,流暢的聯想和一定的機遇。

三、變體分析

對於產品的零件、機構、形態的發展變化進行系統的分析,稱為變體分析。這是一種動態分析方法。變體分析的目的是:將產品的零件、結構、形態的演化過程,按一定原則分類排列,用以總結變化規律,找出進一步發展的方向,並可以發現空白點,及時設計新產品來填補空白。

圖4-10 隨存儲容量的大小而改變形狀的存儲器

通過變體分析可以歸納出產品變異操作方法。為該產品的發展提供主要線索。然後依據某一工作原理開發新產品。開發過程中出現有較大突破性的產品,稱為改良型產品。

變體分析是從動態方面分析產品、機構、零件的演化規律,為確定產品發展方向、判定分功能較優解提供根據。它們將對產品設計工作提供一種有益的工具。

四、原理方案綜合

原理方案綜合是把分功能解合成為一個整體解以實現總功能的過程。在這里我們著重了解有關形態學的相關內容,這對進行產品外觀設計的人員來說尤為重要。

在功能分析階段,確定了產品的分功能後,通過對分功能的求解,再經選擇與變異,得到一些分功能載體的備選方案。在變體分析中,對主要分功能解的發展有了較清楚的認識,對各個備選方案在產品發展演化中的地位有了大致的了解;在這些工作的基礎上,把分功能解加以組合,尋求整體方案最優。

形態綜合法建立在形態學的基礎上,通過系統的分解和組合尋找各種答案。

分功能解之間必須相容,否則不能組合;優先選用主要分功能的較佳解決方法,由該解法出發,選擇與它相容的其他分功能解;剔除對設計要求、約束條件不滿足或令人不滿意的設計方案,如成本偏高、效率低、污染嚴重、不安全、加工困難等等。

從大量可行方案中選定少數方案作進一步設計時,繼承與創新是貫穿於設計過程中的一對矛盾,設計人員要處理好這一對矛盾。

功能分析在產品設計中具有很多優點:

(1)它一直以產品的功能作為設計的核心,設計構思以功能系統為主;

(2)能夠克服單一思維模式的桎梏,是一種推陳出新的創新設計方法;

(3)在功能分析中能夠有效地排除不必要的功能,從而降低成本,高效地實現產品的價值;

(4)以功能為中心的設計方法,最大限度的保障了產品的實用性和可靠性;

(5)功能分析融入了系統的思想,將功能分析與產品造型要素相結合,為產品設計提供了新的設計思路。

從功能出發,用系統工程價值中的概念和方法,系統構架和分析設計對象物化的技術途徑和手段,有利於克服傳統設計方法中僅從產品結構和造型進行設計的欠缺,使設計各功能要素之間的結構更合理。

⑥ 中國是什麼時候引進工業設計的

中國工業設計的特點和發展方向

1 概述

改革開放20多年來,設計不僅得到社會各界的公認,而且自身已經成為不容忽視的巨大的產業。今天,設計已經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日復一日地改變著人們對自身的認識。廣告設計、工業產品設計、室內設計、服裝設計、環境設計、建築設計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如今,走在大街小巷你會看到各種各樣舉著設計的旗幟,宣傳自己的產品。「設計」一詞應用范圍之廣,讓人應接不暇。社會的越發展,設計的涵義越復雜。設計越來越模糊了。

2 設計現狀

2.1 大的社會環境

由於整個社會處在轉型期,我們周圍充滿了浮躁的味道。設計免不了也陷入其中。浮躁不是一種病,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一個正在奮起直追的國家的常態。我們正在追趕世界,世界張開雙臂迎接我們。身在其中,想做到不浮躁真的很難。設計在我國還處在幼稚階段,如何面對這么強大的社會背景值得深思。

2.1.1 整體設計意識的薄弱

拿工業設計而言,現代工業設計已經是現代意識與現代心理的物化,是理性與感性的構成,是科技、藝術、經濟、社會的有機統一的創造活動。這時,設計意識也就有個人意識上升為社會意識,只有在社會意識表現出對設計的渴求,設計活動才會被認可與重視。而一個國家的設計發展與否,也與這個國家的社會意識對設計的需求的有無來決定。

我國任何時代任何領域都不缺乏優秀的設計師,從《考工記》、《天工開物》、《髹飾物》、《長物志》到天數口頭傳承的工匠口訣,從我國的陶器、銅器的制煉到四大發明,集中融會了我國古代設計師對造物、設計及其精神內難的認識和思考,這時我國古代設計師個人意識的有力顯現。即使到了現代,這種設計師的個人意識依然不斷涌現而且不斷擴展,可謂人才輩出,但這些個人意識在沒有被社會認可和重視的情況下,不可能左右社會意識,更不可能成為社會意識。設計發展的差距就毫無疑問地成為必然。

今天,世界已經不知不覺進入了一個以計算機和通信技術為標志的數字化信息時代。理智上我們知道新時代已經來臨,但心理上我們還沒有準備好!我們看看周圍,設計常常被社會「作為膚淺的比附,即使沒有被丟棄,至少也是被冷落的和輕視的」(張道一,1994)更談不上深刻的體現或揭示社會的心理。但是,我們相信,當設計師的個體設計意識積累到一定程度,發展到一定階段,勢必會使設計成為生活的必需,社會的渴求,匯聚成一定的社會意識從而替代整個社會意識。也只有當社會意識對設計情有獨鍾,形成設計意識的時候,我國的設計才有真正的出路,才會後來居上。

2.1.2 認識的缺陷

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人民大眾混淆了設計和藝術兩個概念。很多人認為做設計就是藝術設計人就是藝術人。他們總帶有一種蔑視的眼光,口語稱其為「看不起學設計的人」。認為做設計的就知道畫畫,就是惡搞,就是與眾不同。足見設計並沒有這么樂觀的稱為已經大眾化。

這種「蔑視」來源已久,特別是自先秦以來,奉行形而上之道,以形而下之器為不齒。造物屬於形而下的范疇,由此,它從思想觀念上和社會實踐上都被納入了世俗末流之中,這種思想影響於歷代。正是我國這種傳統的「重道輕器」思想的沿襲,在實踐上強烈的社會需求促使工藝及產品大量介入人的生活,成為一種左右社會和人們心態的物質力量;而在人們觀念上卻又鄙視這種工肆之人的藝術勞動,不僅大批藝人、工匠得不到應有的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造物活動作為一項文化也沒有在整體意義上得到相應的承認和重視。中國古代文人士大夫甚至「坐而論道」,「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這種「君子不為」,不知影響了多少人。足見中國的傳統文化對國民的影響有多大?從這一點就可看出中國文化傳統的「偉大」之處。

2.2 教育狀況

2.2.1 師資問題

拿工業設計來說,其師資力量極其薄弱,原創工業設計的教師大多由美術專業和工藝美術專業的教師和學生改行而來,在教學的立足點上沒有轉過方向,將學生過多地引導到純藝術、純外觀造型的軌道上,影響了對工業設計的正確認知和順利發展。當然可以稍微樂觀的說,這幾年情況有些好轉,新的師資大力涌現,專業化程度提高。但是面臨著另外的問題,他們大部分是剛從高校畢業的本科生或研究生,他們中的大部分沒有實際的設計經驗,仍然照搬書本知識進行下一代的灌輸,缺乏形象性和說服性;其次,偏於注重學生「技」的訓練,特別加強計算機軟體的應用和手繪的訓練,最起碼的設計史論很少涉及,一問三不知;第三,在大的社會熏陶下,大部分學生盲目崇拜國外的設計,整天在比較北歐、日本和美國等的設計,生搬硬套、囫圇吞棗、不求甚解,不知道從我們自身中找設計、找創意。

2.2.2 理論教育問題

談到理論教育,不是說要生搬硬套理論,不是要整天大講特講,而是要使學生建立理論的頭腦,更好的指導實踐。在這里要談到「技」與「道」的關系問題。「技」,相當於「術」也屬於「器」,是馬克思主義的「具體實踐」,或「物質性的勞動」。「道」,法也,即規律。《韓非子.解道》:「道者,萬物之所然也,萬理之所稽也」,也指出「道」是萬物萬理的規律所在。這里的「道」,小而言之是理論方法,大而言之,是掌握「技」之後獲得的大智慧。

從設計角度講,設計上的「道」,就是在對設計理念的深刻理解後所進行的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活動。設計上的「技」在這里指的是技術和技巧。一是表達的技術。二是造型處理的技巧。

就我國國內的工業設計發展而言,確實比西方落後,無論是理論還是實踐,這是毋庸諱言的事實。但並不意味著我國工業設計將永遠落後。我們還處於學習、提高有待加強研究的階段,這對工業設計在理論上的充實尤為必要。那麼重擔就落在了教育的身上,通過理論教育,來啟發學生的創造力,豐富學生的視覺經驗,為進一步的專業設計奠定基礎。「沒有深厚的基礎決沒有雄偉的大廈,沒有設計學的知識體系決沒有中國現代設計光照世界的那一天」。

因此,在我國工業設計的教育中加入工業設計理論的支持已是當務之急、勢在必行了,對我國工業設計進行理論上的研究已是迫在眉睫!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學會思考,不加強對工業設計理論的研究而妄自菲薄,只將工業設計當作某種類似先進技術手段之類的東西加以引進、效仿。卻將本已具有的盛器經驗連同當前的實際狀況一並遺忘,其結果必然是走向窮途末路。

3 如何應對出現的問題

3.1 設計內部

3.1.1 端正設計的認識

正確認識設計與藝術,是處理做好設計的首要前提。筆者認為設計是溝通,是傳達,而藝術是表現,是創作。這並不是說設計里沒有表現的成份,更不是說藝術是不在乎溝通的。但是兩者放在這兩項上的重視是有較大差別的。設計是不能憑感覺做的,要考慮各種因素,要尋找最隹的表達方法,要把自己的感覺翻譯成大眾能夠理解的有效視覺語言。設計就好比寫作,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設計與寫作都是在表達,在溝通。好的設計可以講一個故事,好的寫作可以讓人看到一幅畫不出來的畫。

3.1.2 強化設計師素養

設計師在創造性設計和構思的同時是在創建某種新的生活方式,即在體會某種道德觀、價值觀,建立消費者與設計品之間溝通的橋梁。好的設計體現著一個設計師良好的設計素養。

首先,做設計最重要的是先學樹人。面對浮躁的社會,浮躁的環境,作為設計師,首先要做的學會在浮躁中尋找靈感,大的方面作對人類負責任的設計,小的方面作對得起自己的設計。使設計朝著所謂的綠色設計,可持續設計,健康設計,人性化設計等的方向發展。

其次,設計師在掌握「技」的基礎上,要強化「道」的修養。理論指導實踐的進行,實踐促進理論的發展。古代不是有「道由技進,技達於道」、「無意而皆意,不法而皆法,……功夫到則自造微入妙,窮神知化矣」,建立一個好終身學習之制。我們主張要擴大知識面,並非主張人人都做「萬金油」。自己專業的精通深度等於大樹的根,根深才可能葉茂,自己的能力與事業才可能高大。我們只有從寬廣的知識面上可以得到在專業里難得的啟示,才有可能使我們超越自己范圍而有所創新。

最後,要抱著寬容的態度對待幼稚的、年輕的設計。給年輕的設計師以鼓勵,以信心,以激情。因為設計也是代代相傳。筆者經常瀏覽BBS設計論壇,相當一部分人在對待他人的批評和看待他人的設計作品時是抱著「一棍子打死」的心態,而少了些寬容與豁達,少了些理性與從容。這種眼高手低,無知無畏大概也是我們常說的浮躁吧。

「創新」這個詞近年來提的最響亮。創新是一個國家技術進步及發展的靈魂。那麼設計創新更是重中之重。再拿工業產品來說,創新是產品設計的靈魂,產品離開了創新也就無所謂設計。創新設計的產品在銷售過程中也是取得競爭優勢的重要條件之一。筆者認為創新也要有方法有技巧。

(1)創新方法
由於近階段,我們的設計不是一會半會地能趕上外國設計,所以模仿是必要的,但模仿不等於抄襲,模仿能夠啟發思維,提供方法,少走彎路。日本在二戰前後,也是「抄才」,抄盡了歐美的產品,現在也在科技和經濟上超過了歐美。所以筆者認為,抄要有抄的目的,那就是「先抄後超」,先抄後超是必經之路。但只知抄不知超那就沒什麼前途了。

我們在學習國外工業設計的同時,要不斷地結合我國的民族文化和現實情況進行理性的思考,才能使我國的工業設計理論真正能指導我國的工業設計實踐,才能為我國工業設計真者的「後來居上」創造條件。

(2)技術運用
新技術的運用也是設計的創新。產品創新設計的物質基礎就是現代科學技術。比如逆向工程技術對設計產品的設計創新就有著巨大的貢獻。所以這就要求設計師要具有對新技術的敏感性,時刻關注新技術的發展態勢。

3.2 設計外部

3.2.1 設計環境

首先是設計普及。前些年中央提出「教育要從娃娃抓起」,那麼把「設計要從娃娃抓起」很好的貫徹下去,相信對設計不會再出現一問三不知的局面。大力普及設計教育,加強人們的審美觀念,樹立起審美標准,那麼人們對設計品不會再置之不理。

其次,樹立設計觀念和全民意識,國家自上而下,建立一個機制,樹立設計意識和設計觀念。

第三,做社會需求設計。適於需求的設計,適我們想要的設計。設計實際可達到的目標並不一定是「最佳」或「最好」或「最正確」的設計,而只能達到在一定條件下「滿意」的設計。這里最重要的是「滿意」並不是一個基於科學上的標准,而是一個「人」的標准。[NextPage]

3.2.2 設計文化

從廣義上講,文化是人類所創造的一切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它是除政治、經濟、軍事之外的一種觀念形態、精神生活的產物,它需要物的載體來體現。最近國內學者聯合倡議進行阻止外國文化的滲透:聖誕本是西方各國的節日,近幾年來中國過聖誕的人越來越瘋狂,近乎超過元旦。筆者認為聖誕之所以流行是因為它有物的載體進行傳遞,比如聖誕老人、聖誕樹、長筒襪、聖誕歌、聖誕賀卡和聖誕舞會等等,他們可以表達人們的喜悅,祝福之情,而元旦呢?沒有什麼可以代表元旦的東西。或可以這么說沒有公眾都接受的物品來傳達喜悅、祝福之情。從設計的角度,這些物品就是設計的造物品。這樣一來我們設計師們是否可以從這里找出什麼靈感呢?

信息時代,我們的世界越來越小,技術的迅猛發展讓人有失控的感覺,人們渴望能夠通過知識和文明重新規范人類社會的秩序,道德和倫理。對工業化和現在主義的信仰已經證明技術並不能造就一個更好的社會,文化的延續才是人類社會最有價值的東西。

對於中國設計來說,現在越來越提倡設計中國化,本土化,中國元素化,理論一套一套,似有無病呻吟之態,有些「設計家」為了職稱,為了名譽,出書、演講、報告等等,拿出來實質的設計,對國民大眾有益的設計來才算真的。理論付諸實踐是最好的證明。中國文化是一個傳統。無須刻意的去強加給設計,如果是一個真正對中國博大文化了解的設計家,他不會整天打著設計中國化的旗幟在炫耀。作為設計家,最重要的就是有一種文化的內涵,才能在設計中無形的體現出來,此時太容易讓人想到「人具有內涵,具有涵養」的意義了。

優秀的永恆的設計,不僅需要有良好的機能,而且必須有效地反映人類的信念、知識、精神和對特定文化的渴求等慾望。通過對優秀文化傳統的等同確認,汲取傳統文化的源頭活水,以形成具有歷史持續性和地域特徵的設計文化在現代設計中有著深遠的影響。設計文化負載著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雙重信息,雖然要在更高的層次上反映人類不同群體(民族、地域)獨特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世界,包括傳統文化和地域特點、生活習俗和道德觀念。正是這種歷史持續性和地域差異性,才使設計文化體現出絢麗豐富的色彩和耐人尋味的魅力。這種歷史持續性和現代共通性即矛盾又統一地綜合在一起,形成了現代設計文化的大趨勢。

3.2.3 設計機遇

有需求有消費才有設計與創新的動力和方向。

首先從消費方面。中國消費文化的新發展,引起了消費的改變。

①從傳統的消費文化轉向現代型消費文化。現代消費觀念認為,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消費,不僅是發展社會生產的根本目的,而且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是拉動經濟增長和推動社會進步的動力之一
②從溫飽型消費轉向小康型消費。年輕一代中,開始以「能掙會花」的新興消費觀念沖擊「省吃儉用」的傳統消費觀念。
③從生活型消費轉向社會型消費。

消費文化的轉變,給設計領域帶來了巨大的市場。

其次,資源環境方面。全球資源的匱乏,環境的惡化已經引起全球人們的注意,那麼人們節省資源保護環境的意識已經樹立起來,設計品求當然要順應大的社會趨勢。近些年來提出的綠色設計、可持續設計、健康設計等等。那麼符合社會大環境的設計是最受歡迎的設計。

總之,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我國各個方面的發展,設計始終會走在社會發展的前面,會不斷引導社會生活方式的進步。

⑦ 什麼是工業藝術設計

什麼是工業藝術設計:

1,工業設計的對象是批量生產的產品,區別於手工業時期單件製作的手工藝品。它要求必須將設計與製造、銷售與製造加以分離,實行嚴格的勞動分工,以適應於高效批量生產。這時,設計師便隨之產生了。所以工業設計是現代化大生產的產物,研究的是現代工業產品,滿足現代社會的需求。
2,產品的實用性、美和環境是工業設計研究的主要內容。工業設計從一開始,就強調技術與藝術相結合,所以它是現代科學技術與現代文化藝術融合的產物。它不僅研究產品的形態美學問題,而且研究產品的實用性能和產品所引起的環境效應,使它們得到協調和統一,更好地發揮其效用。
3,工業設計的目的是滿足人們生理與心、理雙方面的需求。工業產品是滿足手工藝時人們生產和生活的需要,無疑工業設計就是為現代的入服務的.它要滿足現代人們的要求。所以它首先要滿足人們的生理需要。一個杯子必須能用於喝水,一支鋼筆必須能用來寫字,一輛自行車必須能代步,一輛卡車必須能載物等等。工業設計的第一個目的,就是通過對產品的合理規劃,而使人們能更方便地使用它們,使其更好地發揮效力。在研究產品性能的基礎上,工業設計還通過合理的造型手段,使產品能夠具備富有時代精神,符合產品性能、與環境協調的產品形態,使人們得到美的享受。
4,工業設計是有組織的活動。在手工業時代,手工藝人們大多單槍匹馬,獨自作戰。而工業時代的生產,則不僅批量大,而且技術性強,而不可能由一個人單獨完成,為了把需求、設計、生產和銷售協同起來,就必須進行有組織的活動,發揮勞動分工所帶來的效率,更好地完成滿足社會需求的最高目標。

⑧ 工業革命如何引發了現代設計的興起

工業革命以後,由於社會生產分工,於是,設計與製造相分離,製造與銷售相分離。設計因而獲得了獨立的地位。
然而大工業產品的弊端是:粗製濫造,產品審美標准失落。
究其原因在於:技術人員和工廠主一味沉醉於新技術、新材料的成功運用,他們只關注產品的生產流程、質量、銷路和利潤,並不顧及產品美學品味。而另一個重要的原因也在於藝術家不屑關注平民百姓使用的工業產品。因此,大工業中藝術與技術對峙的矛盾十分突出。
19世紀上半葉,歐洲社會和工業產品那華而不實、繁瑣庸俗的設計之風,帶來了產品設計中如何將藝術與技術相統一的思考,引發了一場設計領域的革命,以下(19世紀後期英國人威廉·莫里斯發起的藝術與手工藝運動 、1900年前後以法國和比利時等國為中心的新藝術運動、二十世紀初的德國工業同盟或德國製造同盟 )三個運動作為標志,也是在包豪斯產生之前歐洲藝術設計領域中具有重要意義的革命。 而後包豪斯的產生和發展更是體現了工業革命後,時代對設計的需求促進了現代設計的發展。

19世紀後期英國人威廉·莫里斯發起的藝術與手工藝運動
發起人威廉·莫里斯對當時出現的缺乏藝術性的機械化批量化產品深惡痛絕,他同時十分反對脫離實用和大眾的純藝術。1861年,莫里斯與友人合作成立了一家「繪畫、雕刻、傢具和金屬製品美術工匠公司」,這在藝術設計史上具有重要意義:首先由美術家親自設計並組織生產的機構,但其背離了工業革命的必然趨勢,否定代表新生產力的大工業機器生產,使他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機器生產產品技術與藝術的矛盾。

1900年前後以法國和比利時等國為中心的新藝術運動
主張藝術與技術結合,提倡藝術家從事產品設計。主要成就體現在傢具與室內設計方面,主要貢獻在於繼承了英國「藝術手工藝運動」主張的技術與藝術相結合,並使這種新的設計理論和觀念在歐洲各國得到了比較廣泛的傳播。其局限在於否定了工業革命和機器生產的進步性,錯誤地認為工業產品必然是醜陋的。
比利時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最為傑出的設計家與設計理論家,無疑應推凡·德·威爾德(Henry Vaan de Velde),威爾德出身畫家,後來也當過建築師,1890年他為結婚選購傢具時,感到市場的所有用品都「形態虛偽「,從而開始自己動手設計大部分用品,這使他立志畢生從事設計活動和設計改革,在這一點上,他和威廉·莫里斯頗為相似。
威爾德的設計思想在當時是相當先進的。早在十九世紀末,他就曾經指出「技術是產生新文化的重要因素「,「根據理性結構原理所創造出來的完全實用的設計,才是實現美的第一要素,同時也才能取得美的本質,他提出了技術第一性的原則,並在產品設計中對技術加以肯定。1902年至1903年間,威爾德廣泛地進行學術報告活動,並發表了一系列文章,從建築革命入手,涉及產品設計,傳播新的設計思想,主張藝術與技術的結合,反對純藝術。
1906年他考慮到設計改革應從教育著手,於是前往德國魏瑪,被魏瑪大公任命為藝術顧問,在他的倡導下,終於在1908年把魏瑪市立美術學校改建成市立工藝學校,這個學校成為戰後包豪斯設計學院的直接前身。
威爾德到魏瑪之後,思想有進一步的發展,他認為,如果機械能運用適當,可以引發設計與建築的革命。應該做到「產品設計結構合理,材料運用嚴格准確,工作程序明確清楚「,以這三點作為設計的最高准則,達到「工藝與藝術的結合「。在這一點上,他已經突破了新藝術運動只追求產品形式的改變,不管產品的功能性的局限,推進了現代設計理論的發展。

二十世紀初的德國工業同盟或德國製造同盟
這是一個半官方機構,旨在促進工業產品設計。這也是世界上第一個由政府支持的促進產品藝術設計的中心,在德國現代藝術設計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中心人物為海爾曼·穆特修斯。他洞察到英國藝術設計運動的致命弱點在於對於工業化的否定,因而確立了「藝術、工業、手工藝合作水平,明確指出機械與手工藝的矛盾可以通過藝術設計來解決。英國手工藝運動認為手藝比機械生產優越,而工業同盟提倡認識兩者之間的差別;穆特修斯從設計目的熱情地為標准化和機械的價值爭辯,他認為簡單和精確既是機械製造的功能要求,也是20世紀工業效率和力量的象徵。工業同盟的努力想要把藝術家和手藝人與工業融化為整體,去提高大量生產的功能和美觀質量,尤其對低成本的消費產品。
包豪斯的創始人格羅皮烏斯在其青年時代就致力於德意志製造同盟。他區別於同代人的是,以極其認真的態度致力於美術和工業化社會之間的調和。格羅皮烏斯力圖探索藝術與技術的新統一,並要求設計師「向死的機械產品注入靈魂」。他認為,只有最卓越的想法才能證明工業的倍增是正當的。格羅皮烏斯關注的並不只局限於建築,他的視野面向所有美術的各個領域。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無論達芬奇或米開朗基羅,他們都是全能的造型藝術家,集畫家、雕刻家甚至是設計師於一身,而不同於現代社會中分工具體化了的美術家,包豪斯對建築師們的要求,也就是希望他們是這樣「全能造型藝術家「。包豪斯的理想,就是要把美術家從游離於社會的狀態中拯救出來。因此在包豪斯的教學中謀求所有造型藝術間的交流,他把建築、設計、手工藝、繪畫、雕刻等一切都納入了包豪斯的教育之中,包豪斯是一所綜合性的設計學院,其設計課程包括新產品設計、平面設計、展覽設計、舞台設計、傢具設計、室內設計和建築設計等,甚至連話劇、音樂等專業都在包豪斯中設置。而這一教育思想緣自德國的繆司運動。

包豪斯的三個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1919--1925年)魏瑪時期
格羅皮烏斯(Walter Gropius,1883-1969)任校長,提出「藝術與技術的新統一」的崇高理想,肩負起訓練二十世紀設計家和建築師的神聖使命。他廣招賢能,聘任藝術家與手工匠師授課,形成藝術教育與手工製作相結合的新型教育制度。
第二階段(1925-1932年)迪索時期
包豪斯在德國迪索重建,並進行課程改革,實行了設計與製作教學一體化的教學方法,取得了優異成果。這個時期是其高峰時期。1928年格羅皮烏斯辭去包豪斯校長職務,由建築系主任漢內斯·邁耶(HannesMeyer,1889-1954)繼任。這位共產黨員建築師將包豪斯的藝術激進擴大到政治激進,從而使包豪斯面臨著越來越大的政治壓力。最後邁耶本人也不得不於1930年辭職離任,由米斯·凡·德洛(Mies Van de Rohe,1886-1969)繼任。接任的米斯面對來自納粹勢力的壓力,竭盡全力維持著學校的運轉,終於在1932年10月納粹黨占據迪索後,被迫關閉包豪斯。
第三階段(1932-1933年)柏林時期
米斯·凡·德洛將學校遷至柏林的一座廢棄的辦公樓中試圖重整旗鼓,由於包豪斯精神為德國納粹所不容,面對剛剛於1933年正式上台的納粹政府,米斯終於回天無力,於該年8月宣布包豪斯永久關閉。1933年11月包豪斯被封閉,不得不結束其14年的發展歷程。柏林時期僅有6個月的時間。

包豪斯新校舍

1925年4月1日,新的包豪斯學院在小型工業城市迪索市開學。格羅皮烏斯認為,新的學校本身的建築、規劃,就是一篇無聲的「宣言」,所以他親自以包豪斯的原則設計了迪索新校舍,這座被譽為現代建築里程碑的建築完全按照包豪斯的設計理念進行設計。不同的使用功能如教室、實習車間、學生宿舍等被自由地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類似風車形的平面。各個不同的部分在外型上也各自不同,高低錯落。整個形體簡潔明快,沒有任何裝飾。面對主要街道的實習車間為大面積裝有機械開窗裝置的玻璃幕牆,深灰色山牆,上書」Bauhaus」七個豎排字母。其餘部分則全部為白色粉牆加黑色鋼框窗。建築內部布置著布勞耶爾(MarcelBreuer)設計的鋼管皮面傢具。鋼筋混凝土建築,所有的建築物都是立方體造型,表面白色,沒有任何多餘的裝飾,依靠簡朴的體塊空間組成表面起伏和凹凸,富有節奏感。由於其簡潔,這些建築也創造了當時建築的最低造價,20美分/平方英尺。

與傳統建築的對比:

傳統的建築觀念是先考慮外觀,然後把不同功能的要求塞進外殼中,「先外後內」。格羅皮烏斯則是「先內後外」,先確定各部分功能所決定的空間,由這些空間組成合理的總體外觀,功能決定外形。
傳統建築中採用對稱法則,而現代設計中採取靈活、不規則的平面布局,多方向、多體量、多軸線、多通道的手法造成了錯落有致、縱橫交錯、變化豐富、生動活潑的藝術效果。
新建築採用框架結構,使牆體脫離承重的位置,從而擴大了窗戶的面積,使窗戶成為組成外觀形態的重要部分。窗戶的玻璃和幾何秩序是新建築最顯著的特色。

包豪斯教學:

包豪斯的創始人格羅皮烏斯針對工業革命以來所出現的大工業生產「技術與藝術相對峙」的狀況,提出了「藝術與技術新統一」的口號,這一理論逐漸成為包豪斯教育思想的核心。包豪斯教育注重對學生綜合創造能力與設計素質的培養。
包豪斯以前的設計學校,偏重於藝術技能的傳授,如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前身的設計學校,設有形態、色彩和裝飾三類課程,培養出的大多數是藝術家而極少數是藝術型的設計師。包豪斯為了適應現代社會對設計師的要求,建立了「藝術與技術新聯合」的現代設計教育體系,開創類似三大構成的基礎課、工藝技術課、專業設計課、理論課及與建築有關的工程課等現代設計教育課程,培養出大批既有美術技能、又有科技應用知識技能的現代設計師。
包豪斯的整個教學改革是對主宰學院的古典傳統進行沖擊,提出「工廠學徒制」。整個教學歷時三年半,最初半年是預科,學習「基本造型」、「材料研究」、「工廠原理與實習」三門課,然後根據學生的特長,分別進入後三年的「學徒制」教育。合格者發給「技工畢業證書」。然後再經過實際工作的鍛煉(實習),成績優異者進入「研究部」,研究部畢業方可獲得包豪斯文憑。學校里不以「老師」「學生」互相稱呼,而是互稱「師傅」、「技工」和「學徒」。所做的東西既合乎功能又能表現作者的思想--這是包豪斯對學生作品的要求。其教學強調直接經驗。包豪斯的主要課程一直處於變化發展中。

包豪斯課程

實用指導

材料研究
工作方法

正式指導

觀察課:自然與材料的研究
繪畫課:幾何研究、結構練習、制圖、模型製作
構成課:體積、色彩的研究與設計

每一門課程最初由一位造型教師與一位技術教師共同教授,傳授美術與設計,又傳授技藝與方法。
為貫徹包豪斯的教學體系,學院內設置了供各門課程實習所用的相關工廠,既是課堂,也是車間:
編織工廠:主要以金屬材料和纖維材料的編織設計為主
陶瓷工廠:以距離魏瑪20公里的唐堡陶瓷工廠為實習工廠
木工工廠:該工廠產品追求嚴謹的幾何結構
金工工廠:1925年遷往迪索後成立
紡織工廠:1925年遷往迪索後成立

師資
包豪斯的教師中,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教授紡織品設計的保羅·克利(Paul
Klee)以及費寧格是公認的20世紀繪畫大師。構成派成員莫霍利·納吉(Mo-holyNagy)使
包豪斯的教學由手工藝轉向工業設計。此外畫家約翰·伊頓,建築家米斯·凡·德洛、漢內斯·邁耶、傢具設計師馬賽爾·布魯爾,燈具設計師威廉·瓦根菲爾德都是包豪斯的骨幹。

基本課程:
康定斯基的課程:1)自然的分析與研究;2)分析繪圖
保羅·克利的課程:1)自然現象的分析;2)造型、空間、運動和透視的研究
約翰·伊頓的課程:1)自然物體練習;2)不同材料的質感練習;3)古代名畫分析
莫霍利·納吉的課程:1)懸體練習;2)體積空間練習;3)不同材料結合的平衡練習
4)結構練習;5)質感練習;6)鐵絲、木材結合的練習;7)構成及繪畫
艾伯斯的課程:1)結合練習;2)紙造型練習;3)紙切割造型練習;4)鐵板造型練習;
5)鐵絲造型練習;6)錯視(illusion)練習;7)玻璃造型練習

其他基本課程:色彩基礎、繪畫、雕塑、圖案、攝影等
工藝基礎課程:木工、傢具、陶瓷、鈑金工、著色玻璃、編織、壁紙、印刷等。
其它專門設計課程:展覽、舞台、建築、印刷設計等。
建築研究班特別選修工程課及各類專題研究

這些課程基本涵蓋了現代設計教育所包含的造型基礎、設計基礎、技能基礎等三方面知識。
此課程體系為現代設計教育奠定了重要基礎。
1927年,包豪斯建築系正式成立,由傑出的瑞士建築家漢內斯·邁耶(HannesMeyer,1889-1954)主持,開設:結構、靜力學、制圖、建築學、城市及區域規劃等。他們為迪索市設計的工人住宅小區和為柏林附近的柏諾工會學校所做的規劃和設計,獲得很高評價。
鑒於上述包豪斯的師資,使包豪斯將現代美術諸流派發展的基本原理也納入了包豪斯造型教育的軌道;而且還使當時各種造型思潮得以聚集,並進一步形成體系,最後終於促成視覺語言的產生。正如時人所評論的,「包豪斯的工作,使人理解了隱藏在現代繪畫後面的新觀點。包豪斯的研究基於一種對新空間的探索。這種探索最早始於綜合立體主義,20世紀初期,俄國的至上主義、荷蘭風格派都是這方面的反映。是包豪斯將這種地方性的視覺語言整理提高成具有國際視覺語言特性的包豪斯造型理論。包豪斯的理論性著作--莫霍利·納吉(Mo-holyNagy)的《根據材料進行建築》、《動態的視覺》等系列著作。莫霍利·納吉的理論在芝加哥包豪斯得以施展,並由此構築了20世紀的造型教材基礎。包豪斯之所以能將視覺語言體系化,因為:所有的人都被其周圍的有形有色地生活環境所包圍,並不斷地受到這些形和色的刺激而喚起各種感覺和心情。這些從人的心底里涌現出來的感情,必須求得某種表現。因此,視覺語言是世界上每個人所共有的根本體驗。這是一種更遠大、更重要的生活設計概念。

包豪斯的原則

藝術與技術相統一
設計的目的是人,而不是產品
設計必須遵循自然和客觀的原則來進行

包豪斯思想

包豪斯的崇高理想和遠大目標可以從包豪斯宣言中得到體現。

「完整的建築物是視覺藝術的最終目標。藝術家最崇高的職責是美化建築。今天,他們各自孤立地生存著,只有通過自覺,並和所有工藝技師共同奮斗,才能得以自救。建築家、畫家和雕塑家必須重新認識,一幢建築是各種美感共同組合的實體。只有這樣,他的作品才可能灌注入建築的精神,以免迷失流落為『沙龍藝術』……
建築家、雕刻家和畫家們,我們都應該轉向應用藝術……
藝術不是一種專門職業。藝術家和工藝技師之間在根本沒有任何區別。藝術家只是一個得意忘形的工藝技師。在靈感出現並超出個人意志的珍貴片刻,上蒼的恩賜使他的作品變成為藝術的花朵。然而,工藝技術的熟練對於每一個藝術家采說都是不可缺少的。真正創造想像力的根源即建立在這個基礎上面。……
讓我們建立一個新的設計家組織。在這個組織裡面,絕對沒有那種足以使工藝技師與藝術家之間樹立起自大障壁的職業階級觀念。同時,讓我們創造出一幢將建築、雕刻和繪畫結合成三位一體的新的未來殿堂,並用干百萬藝術工作者的雙手相之矗立在雲霄高處,變成為一種新信念的鮮明標志。」
宣言由36歲的格羅佩斯執筆,扉頁上是表現主義版畫家費寧格所作的星光照耀下的大教堂,宣言中可見到威廉·莫里斯和凡·德·維爾德的思想影響。

包豪斯對建築思潮的影響

19世紀末,20世紀初,西方文化思想領域發生了大動盪。在這種社會背景下,德法兩國成了當時激進建築思潮最活躍的地方。德國建築師格羅皮烏斯、密斯·凡·德·羅、法國建築師勒·柯布西耶(Le-Corbusier)三人是主張全面改革建築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1919年格羅皮烏斯創立新型的設計學校「包豪斯「,在20年代成為建築和工藝美術的改革中心。1923年勒·柯布西耶發表《走向新建築》提出激進的改革建築設計的主張和理論。1927年在米斯主持下,於德國斯圖加特市舉辦展示新型住宅設計的建築展覽會。1928年各國新派建築師成立「國際現代建築會議「的組織。到20年代末,經過許多人的積極探索,一種旨在符合工業化社會建築需要與條件的建築理論漸漸形成了,這就是所謂的現代主義建築思潮。
現代主義建築思潮本身包括多種流派,各家的側重點並不一致,創作各有特色。但從20年代格羅皮烏斯,勒·柯布西耶等人發表的言論和作品中可見以下一些基本的特徵:
一、強調建築隨時代發展變化,現代建築應同工業時代相適應
二、強調建築師應研究和解決建築的實用功能與經濟問題
三、主張積極採用新材料、新結構,促進建築技術革新
四、主張堅決擺脫歷史上建築樣式的束縛,放手創造新建築
五、發展建築美學,創造新的建築風格
現代主義建築思潮(Modernism)是20世紀諸多建築思潮中最重要和影響最深遠的建築思潮。現代主義建築思潮在50~60年代達到高潮。「國際風格「的出現為現代主義提供了理論借口,他們「開拓機器生產時代的新的創造潛能,懷有對機器的熱忱「。強調功能決定形式、不講民族特色、個性特徵,力求純粹、反對裝飾,這種國際語言逐漸推向理性、標准化使現代主義最終走向了極端。之後根源於現代主義建築原則相反的論點和創作主張不斷興起。相繼出現諸如:單純反對現代主義的後現代主義;復古的新古典主義;甚至新新古典主義;充分坦露結構,顯示多種機電設備的本來形狀的高技術派;和理性、情感的結合、抽象和歷史的結合的理性主義;解構主義、後結構主義及反構成主義等等建築思潮。

建築上的革命也推動了工業設計的發展。設計產品的目的是滿足人的需要,產品形態的發展也是無止境的,因此審美設計沒有極致和終點。正如包豪斯的旗手格羅皮烏斯在《全面建築觀》中所指出的: 「歷史表明,美的觀念隨著思想和技術的進步而改變,誰要是以為自己發現了『永恆的美』,他就一定會陷於模仿和停滯不前。真正的傳統是不斷前進的產物,它的本質是運動的,不是靜止的,傳統應該推動人們不斷前進」。產品設計迫切要求人們正確認識產品的形式與審美的關系,用「美」的尺度,設計製造富有形式美感的現代「藝術品」--產品設計。

「包豪斯「 本世紀20年代初,現代資本主義世界的生產力依憑科學技術的進步發展,既改變了
人們的物質生活環境,又改變了人們內心的思想觀念,包豪斯強調「藝術與技術的統一「,繼承了莫里斯「人性化「的一面,而更提倡創造精神。「包豪斯所開始的新的視覺語言,乃是以建立一個作為現代工業社會的視覺表現的新的文化統一體,實現文化的再結合為目標「。「這種態度是建立在把人作為尺度的整體觀念上的,藝術家應該是完整的人的典型,要恢復藝術家在生產世界中的原位,與科學家、事業家一道制導自然,使我們的生存環境具有美的形式與意義。藝術家憑他對生活進行有機安排的創造,必定會有利和促進生活之美的顯現。「

包豪斯對現代設計的影響

包豪斯被迫解散後,包豪斯的設計家們紛紛流亡法國、瑞士、英國,而大部分去了美國。歐洲建築和工業設計的中心轉到了美國。如格羅皮烏斯在英國居留三年後又於1937年赴美國任哈佛大學建築系系主任。此後,布魯耶投奔格羅皮烏斯並在美國執行建築業務,米斯·凡·德洛暫居德國,1937年赴美國任教於伊利諾工業技術學院(1llionis lnstitueeof Technology),
希爾伯西摩和彼得漢斯等也前往該校任教。克利前往瑞士,康丁斯基前往巴黎。巴耶在紐約任一家廣告公司的藝術指導。1937年包豪斯的教師莫霍利·納吉(Mo-holyNagy)在芝加哥籌建了「新包豪斯」,繼續弘揚德國時期的包豪斯精神。後來更名為「芝加哥設計學院(1nstituteof Design Chicago)。以後又與伊利諾工學院合並,成為美國最著名的設計學院。從此,歐洲設計運動便在美國蓬勃開展,形成高潮。
包豪斯的建校歷史雖僅14年3個月,畢業學生不過520餘人,但它卻奠定了機械設計文化和現代工業設計教育的堅實基礎。包豪斯的辦學宗旨是培養一批未來社會的建設者。他們既能認清二十世紀工業時代的潮流和需要,又能充分運用他們的科學技術知識去創造一個具有人類高度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的新環境。正如格羅皮烏斯所說:「設計師的第一責任是他的業主。」又如納吉所說:「設計的目的是人,而不是產品」一樣,事實上,包豪斯在調和「人」與「人為環境」的工作方面所取得的豐碩成果已遠遠超過了十九世紀的科學成就。包豪斯的產生是現代工業與藝術走向結合的必然結果,它是現代建築史、工業設計史和藝術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

包豪斯的主要成就和影響分析如下:

1.包豪斯打破了將「純粹藝術」與「實用藝術」截然分割的陳腐落伍教育觀念,
進而提出「集體創作」的新教育理想。
2.包豪斯完成了在「藝術」與「工業」的鴻溝之間的架橋工作,使藝術與技術
獲得新的統一。
3.包豪斯接受了機械作為藝術家的創造工具,並研究出大量生產的方法。
4.包豪斯認清了「技術知識」可以傳授,而「創作能力」只能啟發的事實,
為現代設計教育立下良好的規范。
5.包豪斯發展了現代的設計風格,為現代設計指示出正確方向。

包豪斯的設計在今天的生活中已隨處可見,但當時卻被人們指斥為野蠻和傲慢,是對古典文明的叛逆。盡管現在人們已用「包豪斯風格」來表示對包豪斯的尊敬,但格羅皮烏斯本人是堅決反對這種提法的,他指出包豪斯的宗旨在於反對把風格變成僵死的教條.
參考資料:http://adlongs.spaces.live.com/

閱讀全文

與工業設計由什麼引起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賓士更換變速箱a80模塊在哪裡 瀏覽:802
奧迪保養車身保養潤滑套裝是什麼 瀏覽:124
汽車車門軟包用的什麼海綿 瀏覽:234
比德文電動汽車手機如何充電 瀏覽:151
奧迪顯示缺一升機油還能開多久 瀏覽:654
家用電壓是多少工業電壓是多少 瀏覽:967
奧迪s3sportback怎麼買 瀏覽:63
ie工業工程如何發展 瀏覽:587
常州汽車保養哪裡好 瀏覽:77
寶馬x1前剎車自動抱死是什麼原因 瀏覽:94
汽車缺氟怎麼看 瀏覽:829
奧迪什麼時候這么便宜 瀏覽:189
如何改裝家用汽車床 瀏覽:1002
安徽工業卷軸紙哪裡有 瀏覽:474
工業壓力管道需要什麼資料 瀏覽:851
奧迪q8點煙保險在哪裡 瀏覽:410
奧迪25v6和20t哪個貴 瀏覽:844
汽車後備箱如何從內打開 瀏覽:412
工業機器人如何發展新行業 瀏覽:471
工業電表直通怎麼接線 瀏覽: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