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產業附加值是什麼意思
附加值(Value Added)是附加價值的簡稱,是在產品的原有價值的基礎上,通過生產過程中的有效勞動新創造的價值,即附加在產品原有價值上的新價值,附加值的實現在於通過有效的營銷手段進行聯接。
產品附加值應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即通過企業的內部生產活動等創造的產品附加值和通過市場戰略在流通領域創造的商品附加值。
㈡ 什麼叫附加值
經濟附加值指的是從稅後凈營業利潤中扣除包括股權和債務的全部投入資本成本後的所得。其核心是資本投入是有成本的,企業的盈利只有高於其資本成本(包括股權成本和債務成本)時才會為股東創造價值。
公司每年創造的經濟增加值等於稅後凈營業利潤與全部資本成本之間的差額。其中資本成本包括債務資本的成本,也包括股本資本的成本。從算術角度說,EVA 等於稅後經營利潤減去債務和股本成本,是所有成本被扣除後的剩餘收入(Resial income)。EVA 是對真正 "經濟"利潤的評價,或者說,是表示凈營運利潤與投資者用同樣資本投資其他風險相近的有價證券的最低回報相比,超出或低於後者的量值。
㈢ 什麼叫產品的附加值
產品附加值就是一種產品的潛在價值。
比如購買了一種原料A,而A和B能做出一種產品C,C的價值卻很高
.
什麼是產品的附加值呢?日本的產品設計家平島廉久認為;商品提供給消費者的價值有兩種:一種是硬性商品價值,是指商品實際能提供給消費者的功能,如化妝品就是保護皮膚,服裝就是禦寒;另一種是軟性商品價值,價值,則是指能滿足消費者感性需求的某種文化,象香水就是品牌的高貴感,魅力感等。
服裝就是流行性、季節性、式樣,設計師聲譽等軟性的商品價值。在同質商品大量涌現的當代,人們在購買商品時,挑選的不是硬性商品價值,而是能滿足人們感性追求的軟性商品價值。
中國的營銷策劃專家認為,構成產品的要素不外乎核心產品、形式產品、附加產品,所謂的附加產品即產品的附加值。由於消費已日益從「物」的消費轉向「感受」的消費,日益傾向於感性、品位、心理滿意等抽象的標准,所以,產品附加值在市場上的地位就越來越高了,它與產品賣點難以分割,目益溶融一體了。
不過本文重點不是作理論閘述,理論上的問題點到為止就可以了。我還是結合具體的豐富的實例來講述產品附加值創意問題。我認為,產品附加值在未來的20——30年間對中國產品更上一層樓太重要了。
㈣ 通俗解釋什麼叫產品附加值
附加值(value
added)是附加價值的簡稱,是在產品的原有價值的基礎上,通過生產過程中的有效勞動新創造的價值,即附加在產品原有價值上的新價值。
哈佛大學出版的《企業管理網路全書》中對附加價值的解釋如下:附加價值是企業通過生產過程所新增加的價值;或者,從企業的銷售額中扣除供生產之用而自其他企業購人的原材料成本,也就是企業的純生產額。
對應以上兩種附加價值的概念,產品附加值應該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即通過企業的內部生產活動等創造的產品附加值和通過市場戰略在流通領域創造的商品附加值。高附加值產品,是指」投人產出」比較高的產品。其技術含量、文化價值等,比一般產品要高出很多,因而市場升值幅度大,獲利高。低附加值反之。
㈤ 工業增加值的計算方法
工業增加值有兩種計算方法:
一是生產法,即從工業生產過程中產品和勞務價值形成的角度入手,剔除生產環節中間投入的價值,從而得到新增價值的方法。
公式:工業增加值=工業總產值-工業中間投入+本期應交增值稅
二是收入法,即從工業生產過程中創造的原始收入初次分配的角度,對工業生產活動最終成果進行核算的一種方法。
公式: 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折舊+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值+營業盈餘
(5)工業產品附加值怎麼算擴展閱讀:
工業增加值是指工業企業在報告期內以貨幣形式表現的工業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是工業企業全部生產活動的總成果扣除了在生產過程中消耗或轉移的物質產品和勞務價值後的余額;是工業企業生產過程中新增加的價值。增加值是國民經濟核算的一項基礎指標。
各部門增加值之和即是國內生產總值,它反映的是一個國家(地區)在一定期時期內所生產的和提供的全部最終產品和服務的市場價值的總和,同時也反映了生產單位或部門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因此,建立增加值統計,將為計算國內生產總值提供可靠依據,是建立資金流量的基礎。
從工業增加值的概念出發,計算工業增加值應遵循以下三條原則:
1 本期生產的原則
工業增加值的核算必須是工業企業報告期內的工業生產成果。只有進入了工業企業報告期內的工業生產過程,通過工業生產活動所創造的產品和勞務才能進行工業增加的核算,非報告期內生產的工業產品,即使在報告期內出售,也不能作為本期的工業生產成果;反之,只要是報告期內生產的產品,不論是否出售,均應計入報告期生產成果。
2 最終成果的原則
工業企業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從產品形態上看,體現於本期生產出的、已出售、可供出售和自產自用的產品和勞務上,不包括用於生產過程中的產品和勞務;從價值形態上看,產品生產的過程也是價值轉移的過程,生產過程中所耗用的產品(中間投入)價值隨同生產過程轉移到新產品的價值之中。
為了避免產品價值的重復計算,必須在工業總產值的基礎上扣除中間投入的轉移價值。因此,要保持工業總產值與工業中間投入的計算價格、指標口徑范圍的一致性,避免工業增加值計算結果出現偏差。
3 市場價格的原則
當前,我國計算工業增加值所使用的計算價格是生產者的價格,即按生產者價格估算出的產出額減去按購買者價格估算的中間消耗額。
生產者價格對工業品來說,就是出廠價格,其中包括產品銷售或使用時所支付的產品稅或應得到的補貼,但不包括發票單列的增值稅和單獨開發票的運輸費用和商業費用。
購買者價格是購買者在購買單位貨物或服務所支付的價值,其中包括指定時間和地點提取貨物所發生的運輸和商業費用,不包括可扣除的增值稅。
生產者價格和購買者價格都是市場上買賣雙方認定的成交價格即市場價格。為了保持工業增加值計算口徑的一致性,工業總產值和工業中間投入一律按市場價格計算。工業總產值按生產者價格計算,工業中間投入按購買者價格計算。
工業企業建立增加值統計,可以反映工業企業的投入、產出和經濟效益情況,為改善工業企業生產經營提供依據,並促進工業企業會計和統計核算的協調。
㈥ 平均附加值怎麼計算
人均附加值的計算公式是,人均附加值等加附加值總量除於平均職工人數。
附加值是指在產品的產值中扣去原材料、稅金、設備和廠房的折舊費後,剩餘部分的價值。
作為發展經濟學概念的附加值是經濟主體新創造出來的價值。
㈦ 產品附加值是什麼意思
什麼是產品的附加值呢?日本的產品設計家平島廉久認為;商品提供給消費者的價值有兩種:一種是硬性商品價值,是指商品實際能提供給消費者的功能,如化妝品就是保護皮膚,服裝就是禦寒;另一種是軟性商品價值,價值,則是指能滿足消費者感性需求的某種文化,象香水就是品牌的高貴感,魅力感等。
服裝就是流行性、季節性、式樣,設計師聲譽等軟性的商品價值。在同質商品大量涌現的當代,人們在購買商品時,挑選的不是硬性商品價值,而是能滿足人們感性追求的軟性商品價值。
中國的營銷策劃專家認為,構成產品的要素不外乎核心產品、形式產品、附加產品,所謂的附加產品即產品的附加值。由於消費已日益從「物」的消費轉向「感受」的消費,日益傾向於感性、品位、心理滿意等抽象的標准,所以,產品附加值在市場上的地位就越來越高了,它與產品賣點難以分割,目益溶融一體了。
㈧ 產品的附加值是什麼附加值是什麼意思
產品附加值產品附加值指通過智力勞動(包括技術、知識產權、管理經驗等)、人工加工、設備加工、流通營銷等創造的超過原輔材料的價值的增加值,生產環節創造的價值與流通環節創造的價值皆為產品附加值的一部分。其中的高附加值產品指智力創造的價值在附加值中佔主要比重,具有較高的價值增長與較高經濟效益,商品擁有高額利潤。而低附加值產品指智力創造的價值在附加值中佔次要比重。良宇工業設計、良宇產品設計提高產品附加值
。
http://ke..com/view/2065183.htm?fr=ala0_1
這里是原文
㈨ 什麼是工業的附加值
附加值(Value
Added)是附加價值的簡稱,是在產品的原有價值的基礎上,通過生產過程中的有效勞動新創造的價值。
㈩ 什麼是產品的附加值
產品附加值究竟是什麼呢?馬克思從政治經濟學的角度給我們提供了一些線索,但是對附加值進行系統研究是在管理學和會計學領域,其研究路線主要有「拉卡派」、「雷曼派」和「折衷派」。
較早提出產品附加值這一概念的是美國經營顧問專家拉卡 (A.W.Rucker),他指出:「生產價值(Proction Value)是因為企業的生產活動所附加於原材料上增加的價值,也就是由總銷售額減掉原材料費、動力費、消耗品費後得到的附加值數值。」這里的生產價值實際上就是附加值。從拉卡的定義我們可以看出,附加值是附加在原材料及勞動之上的價值, 它是由總銷售額減去一系列費用後的剩餘。
與拉卡的切入點不同,另一位附加值學說的創始人——雷曼(M.R.Lehman)採取「加法」對附加值進行定義,把附加值稱為「創造價值」 (Created Value),並認為它是由薪金、津貼、交易稅、營業稅、資本利息和自由資金收益等之和構成。實際上,雷曼定義的附加值就是工資、利息和稅利三部分之和。雷曼定義與拉卡定義的主要不同在於前者用生產總額代替了銷售總額,並將折舊費看成非附加值構成。
折衷於拉卡和雷曼之間的附加值定義由日本專家竹山正憲提出,他認為附加值乃是在企業外部購進的價值上重新加上自己公司所創造的那部分價值。竹山正憲也採用減法的形式計算附加值:附加值=銷售額(或生產額)-外部購進價值(非附加值)。對拉卡和雷曼定義的折衷表現在竹山正憲提出的「粗附加值」和「純附加值」概念上,所謂「純附加值」即工資、利息和稅利三部分之和,這與雷曼的定義一致,而「粗附加值」則在「純附加值」的基礎上加入折舊費用,也就與拉卡的定義相吻合。
目前廣泛採用的附加值概念是由美國知名管理學家杜拉克(P.F.Drucker)從市場營銷學的角度提出的,他將附加值稱為「貢獻價值」 (Contribution Value),它是企業生產的產品或提供的服務所得之總額與由外部買進的原材料或服務的采購額之間的差值。杜拉克明確地將服務等無形產品引入到附加值的定義之中,這對於分析第三產業的附加值至關重要。同時,杜拉克強調企業創造的附加值是企業對社會的一種貢獻:從宏觀來看,全社會企業貢獻價值的總量大小可以反映該國的國民收入狀況;從微觀來看,貢獻價值直接反映企業的盈虧狀況。
綜合上述定義,我們可以得出三個共同特點:第一,各種定義都是從管理學或會計學的角度考察附加值;第二,這些定義中的附加值都可以轉型為減法形式來表達:附加值二商品價值一非附加價值;第三,各種定義的附加值都包含工資、稅利和利息三項。
縱觀這些定義,它們雖然在管理學和會計學上對附加值提供了解釋,但是忽略了一些經濟學意義上的概念,如人力資本和作為生產要素的勞動力之間的區別以及折舊費用與資本投入之間的關系等,所以這些定義都不能直接移植到經濟學的分析之中。因此,本研究要在經濟學意義上對產品的附加值進行「再造」就需要對一些經濟學概念進行區分。首先,我們對人力資本和勞動力進行區分,把前者看作以勞動力為載體的、類似於技術的非生產要素, 而把後者看作一種生產要素。其次,把資本看作由折舊費、動力費、原料費等一系列費用構成。在此基礎上,本文將產品附加值定義為: 生產和流通過程中附加到生產要素上的價值, 即產品總價值減去企業投入的生產要素價值後剩餘的部分。更進一步,本研究將勞動力和資本等生產要素轉移的價值定義為產品的「基本價值」 (Basic Value)。這樣, 產品價值就可以分為「基本價值」和「附加值」兩部分。
參考資料:http://www.pbcti.cn/main/show.php?id=18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