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臨沂4321發展戰略內容
作為臨沂市委書記的張少軍無疑是繁忙的。7月6日至9日,在臨沂市委召開理論學習中心組讀書會(觀摩會)期間,百忙之中,張少軍書記接受了記者的采訪。
臨沂今後的發展怎麼辦?在事關臨沂長遠發展的重大問題上,應該抓什麼?未來發展的突破口在哪裡?如何完成臨沂科學發展的「華麗轉身」?
基於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張少軍提出了「四三二一」思路,作為臨沂市實現「十二五」跨越發展的總綱領。
所謂「四」是指「實施新型工業強市、城鎮化主導、商文旅引領、東接南融『四大戰略』」。張少軍對此一一詳解。
在張少軍看來,實施「新型工業強市」戰略,要有的放矢,突破重點。一要加快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二要大力培植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三要做大做強骨幹企業。四要支持發展產業集群。
在張少軍看來,實施城鎮化主導戰略要做大中心城區,重視搞好縣城規劃建設,大力扶持促進小城鎮發展,扎實推進農村社區建設。
「商文旅引領」戰略,是指鞏固提升商貿物流業發展的優勢地位,繼續擴大文化產業的領先優勢,保持旅遊業旺盛發展的良好勢頭。
「臨沂區位優勢明顯,南接長三角,北靠環渤海經濟區,東臨半島藍色經濟區,是魯南臨港產業集聚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實現臨沂的發展振興,必須充分發揮這些優勢條件,大力實施東接南融戰略,拓展發展空間。」張少軍說。
因此,張少軍提出「東接」,就是要發揮東臨大海、近海臨港的優勢,加強與港口的對接,與半島藍色經濟區的對接,與海外市場的對接。「南融」,就是要發揮我市南靠長三角、交通便利的優勢,加強與長江三角洲地區的經濟文化聯系,融入江浙滬,對接大上海,實現借勢發展。
在張少軍的規劃里,要打造現代農業、高新技術、招商引資「三大亮點」,突出做好中心城市、發展縣域經濟「兩大主題」,最終實現「一大目標」:建設富裕美麗的「大臨沂、新臨沂」。
「建設開放、富裕、文明、美麗的『大臨沂、新臨沂』是沂蒙老區人民的共同心願。隨著『大臨沂、新臨沂』建設的強力推進,臨沂變得越來越大、越來越美,一個天藍、地綠、水清、路暢、燈明、城美、人旺、商興,功能和形象兼備的現代化生態型濱河城市已呈現在人們眼前。」張少軍說。
B. 我國為什麼必須實現工業化
工業化是由農業經濟轉向工業經濟的一個自然歷史過程,存在著一般的規律性;但在不同體制下,在工業化的不同階段可以有不同的發展道路和模式。根據十六大報告的精神,新型工業化道路主要「新」在以下幾個方面:
(1)新的要求和新的目標。新型工業化道路所追求的工業化,不是只講工業增加值,而是要做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並實現這幾方面的兼顧和統一。這是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基本標志和落腳點。
(2)新的物質技術基礎。我國工業化的任務遠未完成,但工業化必須建立在更先進的技術基礎上。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是我國加快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必然選擇。要把信息產業擺在優先發展的地位,將高新技術滲透到各個產業中去。這是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技術手段和重要標志。
(3)新的處理各種關系的思路。要從我國生產力和科技發展水平不平衡、城鄉簡單勞動力大量富餘、虛擬資本市場發育不完善且風險較大的國情出發,正確處理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傳統產業、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關系。這是我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重要特點和必須注意的問題。
(4)新的工業化戰略。新的要求和新的技術基礎,要求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必須發揮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作用,依靠教育培育人才,使經濟發展具有可持續性。這是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可靠根基和支撐力。
傳統工業化道路雖然使我國工業得到了快速發展,但卻付出了超常的代價。在新的歷史時期,傳統工業化道路很難再培養出新的競爭優勢。如果繼續沿著這條路走下去,我們原有的競爭優勢可能會逐步喪失,所以必須走一條新型工業化道路。
C. 誰知道地委提出的「1654」,即「搭建一個平台、發展六大產業、打造五大基地、做好四個延伸區」內容是什麼
發人深省 催人奮進 凝聚人心
--------------------------------------------------------------------------------
黨建園地 加入時間:2008-10-13 21:10:35 信息發布:信息中心 瀏覽次數:97
——地委書記、行署專員、林管局局長宋希斌為地級幹部學習十七大精神培訓班作首場輔導報告
5月31日上午,在地委黨校報告廳,地委書記、行署專員、林管局局長宋希斌從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推動我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更好更快發展的戰略高度,圍繞我們為什麼要加快發展,大興安嶺要走一條什麼樣的發展道路,如何為加快發展提供保障三個方面為學員做了一堂生動而又精彩的報告。報告立足區情、突出發展,思路清晰、目標明確,完全符合我區實際,具有很強的思想性、理論性、針對性和實踐性。可以說,這是一個求真務實、發人深省的區情報告;是一個催人奮進、鼓勁揚帆的動員報告;是一個勾勒藍圖、凝聚人心的發展報告。學員們感到這個報告聽了非常過癮、非常解渴、非常振奮、非常有收獲。不僅開闊了加快發展的思路和視野,增強了加快發展的信心和勇氣,而且進一步明確了加快發展的途徑和辦法。報告會由地委委員、組織部長、黨校校長郝敬江主持。
宋希斌書記在報告中首先分析了我們為什麼要加快發展的問題。他指出,加快發展是由我區的森林資源現狀決定的,是由我區承擔的生態建設任務決定的,是由我們亟待把握的機遇決定的,是由我區的產業結構現狀決定的,是由與省內各地之間的差距決定的,是由職工群眾收入偏低的現狀決定的。
宋希斌書記在報告中還闡述了大興安嶺要走一條什麼樣的發展道路問題。他指出,首先,呼倫貝爾市區域經濟發展成功實踐值得我們深思和借鑒。呼倫貝爾與我區有很多相似之處,同屬大興安嶺山脈,也是一個典型的資源型地區和邊疆少數民族地區,有一定可比性。特別是近年來,依託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呼倫貝爾市經濟社會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在2002年到2007年的5年間,地區生產總值連續跨越了300億元和400億元兩大台階,財政收入大幅度增長,五年累計完成206億元。呼倫貝爾加快發展的經驗就是緊緊抓住了發展這個第一要務不放鬆,堅定不移地實施工業強市戰略,重點建設能源化工、綠色農畜產品加工、進出口產品加工三大工業基地,積極構築煤炭、電力、化工、冶金、綠色農畜產品加工、進出口產品加工產業集群,全力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一批規模大、起點高、帶動強的重大優勢特色產業項目建設速度進一步加快。2007年,全市工業重點項目開工221個,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145.5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56%,呼倫貝爾市在經濟得到快速發展的同時,生態建設也取得了可喜成績,進入了國家級生態示範區行列,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實現了森林資源蓄積、面積雙增長的突出業績。呼倫貝爾的發展實踐再次證明,發展是硬道理,不發展沒道理,不發展我們就什麼事情也做不成。總結呼倫貝爾的發展經驗,至少有以下幾點啟示:適應形勢變化,不斷完善發展思路;堅持生態優先,實現美麗與發展雙贏;堅持科學發展,不斷創新發展模式;突出主要矛盾,不斷改進工作方法。
其次,大興安嶺區域經濟發展走過了一條曲折的奮斗歷程。回顧林區所走過的發展歷程,一個重要的目的是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加快發展。大興安嶺林區從1964年開發建設到現在,已經走過了44年的發展歷程,總結起來,大致經歷了創業期、輝煌期、衰退期和轉型期四個發展階段。「十一五」以來,通過不斷完善和明晰發展思路,堅持用科學發展觀指導林區的工作實踐,進一步確立了「實施生態戰略,發展特色經濟,構建和諧興安,建設社會主義新林區」的戰略目標,創造性地提出了「生態立區、工業富區、項目興區、打造園區、富民強區」的工作思路,使區域經濟發展戰略進入了可操作的層面,有力地推動了林區經濟社會的快速、健康發展。2007年,是近十年來經濟發展最快的一年,地區生產總值完成60.7億元,同比增長11.1%;工業企業實現總產值20.9億元,增長10.5%;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8億元,同比增長31.0%;全口徑財政收入實現3.77億元,同比增長23.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71元,同比增長8.7%;農民人均純收入4,115元,同比增長8.2%。
近期,省委、省政府把大小興安嶺生態功能區建設擺上了重要議程,並將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加快生態功能區建設。我區與伊春、黑河市同處於大小興安嶺生態功能區內,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一定的趨同性。全面分析我區與伊春和黑河市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差距,對於加快我區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從2007年經濟發展的總體水平看,我區的經濟實力相對較弱。我區地區生產總值(GDP)為60.7億元,比其他兩個地市分別少90億元,經濟增長速度雖然達到近年來最好水平,實現11.1%,但仍低於伊春的11.5%和黑河的11.4%。我區工業發展相對落後,到2007年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只有13戶,比伊春的127戶、黑河的79戶分別少114戶和66戶,實現的增加值和利稅更少。我區的固定資產投資額僅占伊春的35.9%,黑河的46.1%,進出口總額僅為1,288萬美元,與伊春13,508萬美元相比不足10%,與黑河236,423萬美元相比不足1%。就是在森林覆蓋率上,也比伊春的83.4%低4.68個百分點。通過分析,要正確面對我們所存在的差距,增強時不我待的危機意識,如果再不迎頭趕上,差距就會越拉越大,這對我們來說既是一個無形的壓力,更是一個巨大的動力。
第三,全力打造具有大興安嶺特色的生態經濟發展模式。國內發達地區的實踐,有力地證明了加快區域經濟發展,必須發揮比較優勢,走出一條符合本地特色的發展道路。我區加快區域經濟發展,應當學習和借鑒先進和發達地區的成功經驗,學人之長,補己之短,結合實際,舉全區之力打造生態經濟發展模式。基本思路是:以黨的十七大為指針,深入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和《東北地區振興規劃》,用科學發展觀指導林區工作實踐,著力構建完備的林業生態體系、發達的林業產業體系和繁榮的生態文化體系,堅持加快發展這個第一要務不動搖。以建設領導發展型班子、創新型幹部隊伍為重點,全面加強黨的思想、組織和作風建設,充分發揮政策、資源、區位和環境四大優勢,抓住國內外大型企業向資源富集地區轉移投資的有利契機,在有效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堅定不移地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著力發展林產工業、礦產開發、生態旅遊、綠色食品、特色養殖、興安北葯六大生態主導型產業,精心打造林木產品精深加工、綠色食品和野生漿果生產、有色金屬冶煉及能源轉化、對俄經濟貿易合作和生態休閑旅遊五大基地。爭取利用2到3年的時間,初步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和發展方式,經濟總量由現在的60.7億元達到150億元,力爭再造兩個大興安嶺,真正使大興安嶺成為我省生態和糧食安全的保障區、資源枯竭城市轉型的示範區、對俄經貿科技合作交流的延伸區、能源礦產開發和經濟總量提升的目標區。
他強調指出了大興安嶺林區存在政策、資源、區位、環境四大優勢及發展生態經濟的基本路徑。具體講,就是搭建一個平台、發展六大產業、打造五大基地。搭建一個平台。就是大興安嶺對俄經濟貿易合作園區。通過突出抓好招商引資、項目建設、提高園區整體功能三個方面的工作,不斷完善軟硬環境建設,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使園區成為產業發展的平台、科技創新的載體和吸引資金的窪地。發展六大產業。在推進接續產業的發展過程中,通過對六大產業進行分類排隊,提出了優先發展傳統產業,也就是林木產品精深加工業;重點發展新興產業,也就是礦產開發業;積極培育朝陽產業,也就是生態旅遊業;精心打造富民產業,也就是綠色食品、興安北葯和特色養殖業。打造五大基地。把我區建設成為重要的林木產品精深加工基地、有色金屬冶煉及能源轉化基地、綠色食品和野生漿果生產基地、對俄經貿合作基地和生態休閑旅遊基地。
宋希斌書記在報告中還就如何為加快發展提供保障,提出五點要求:一是必須進一步轉變思想觀念,為加快發展提供思想保障。二是必須進一步強化資源管育,為加快發展提供物質保障。三是必須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為加快發展提供服務保障。四是必須進一步創新工作機制,為加快發展提供製度保障。五是必須進一步強化黨的建設,為加快發展提供政治保障。
最後,宋希斌書記強調,要以貫徹落實省委書記吉炳軒同志在全省組織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精神為重點,緊緊圍繞加快林區發展這一主題,以改革創新的精神,創造性地抓好黨的建設,努力為推動經濟社會大發展、快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證。一要在提高領導發展能力上下功夫。深入開展科學發展型領導班子建設活動,並把這一活動與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家庭致富工程、園區建設、以煤代木等重點工作有機結合起來,進一步解決領導幹部科學發展意識不夠強、思想不解放、抓落實能力弱等問題,引導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在謀劃發展上動腦筋、在加快發展上想實招、在科學發展上創實績。二要在樹立正確用人導向上下功夫。堅持用好的作風選作風好的人,注重選拔在生態建設、產業發展、改善民生等重點工作上業績突出的幹部,真正使想幹事的人有機會、能幹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位置、不幹事的人有危機,進一步把全區廣大黨員幹部的心思引導到發展上來,精力集中到發展上來。三要在培養優秀人才上下功夫。全力推進「幹部素質能力升級工程」,圍繞園區建設、項目發展、招商引資、結構調整等重點工作需要,採取面向全國公開招聘、藉助省內外名牌高校乃至國外的資源優勢,選派本地優秀人才到高校和經濟發達地區學習培訓、掛職鍛煉,盡快培養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優化、技藝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隊伍,全力打造大興安嶺人才聚集區,為大發展、快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四要在加強作風建設上下功夫。繼續深入實施「四九」、民生、陽光興安、生態保護、基礎建設「五項工程」,加大對森林資源管理、木材生產銷售、基建工程發包等重點領域和關鍵部位的監督檢查,不斷拓展政務公開的內容、理順政務公開程序、創新政務公開的載體,增強各項工作的公信力和透明度,真正在全區上下營造「人人想發展、個個謀發展、廉政促發展」的良好氛圍。
D. 工業強省戰略如何促進貴州經濟發展
2010年10月26日,貴州省召開了歷史上第一次工業發展大會,果斷作出了「工業強省」這一振奮人心的戰略抉擇。
一年多來,貴州上下認真貫徹省委、省政府工業強省戰略,把做大做強工業作為調整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增強經濟實力的重大舉措。工業強省,是關系貴州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一個大戰略,是省委、省政府立足科學發展,認真分析國內外發展態勢、把握全省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徵,深思熟慮、集思廣益,從實際出發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我們一定要有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強烈的憂患意識和不懈的進取精神,統一認識,抓住機遇,堅定信心,堅持「干字當頭、敢字為先、拼字求勝」,毫不動搖地走「工業強省」的道路,奮力把工業經濟更快更好地推向前進,實現貴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
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在全國各地競相發展、你追我趕的大格局中,貴州工業仍然落後,與發達省份相比,與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相比,都還有較大差距。從速度看,貴州工業發展速度比全國慢。即使在西部,與一些省份相比,我們也有較大差距。從總量看,全國工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達到50%左右,貴州要低10幾個百分點。與經濟總量排前三位的廣東、山東、江蘇相比,經濟總量相差甚遠,主要是差在工業上。從效益和競爭力看,貴州工業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大企業、大集團、知名品牌偏少,科技創新能力不強,增長方式還比較粗放。工業落後是貴州經濟落後的根本症結所在。工業上不去,我們與發達地區的差距不但不能縮小,反而會越拉越大,甚至被排到我們後面的兄弟省市迅速趕超。我們要實現追趕跨越,要實現富民興黔,不實施「工業強省」戰略,一點希望也沒有。我們要有強烈的危機感和緊迫感,看到這個差距。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明確思路、找准抓手、增添措施,舉全省之力,真抓實干,急起直追,揭開工業發展的新篇章,奮力推進貴州發展新跨越。
一、深刻認識實施「工業強省」戰略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在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十一五」發展的關鍵時刻,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階段,省委、省政府作出強力推進工業強省的重大戰略部署,主要是基於對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我省的發展階段、特殊的省情以及先進地區的成功經驗的認識和把握。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工業強省」的重大意義,切實增強做好工業工作、加快工業發展的緊迫感和自覺性。
首先,工業化是現代化的基礎和前提,實施「工業強省」戰略是遵循客觀經濟規律的必然要求。縱觀人類社會發展歷程,有一條清晰的脈絡,就是農業文明不斷向工業文明邁進。工業化就是社會生產活動由以農業為主轉變為以工業為主的社會演進過程。農耕社會幾千年的漫長歷史,生產力的發展是緩慢的、有限的。進入工業時代,生產力才得到迅速發展。兩百多年的工業文明創造的財富,遠遠超過幾千年農耕社會創造財富的總和。蒸汽機、電的發明,特別是計算機、互聯網等現代科技成果的廣泛應用,推動了工業文明一次又一次的突飛猛進,也正是因為工業的大發展促進了經濟社會的全面高速發展。我國改革開放是從農村開始的,但經濟真正實現快速發展是工業推動的。現代化進程中,工業化可以加快,但不可逾越。推進工業化,是我國現代化重要而艱巨的歷史性任務。四川作為一個經濟欠發達、二元結構特徵突出的內陸省份,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特徵更為明顯,集中表現在工業化進程嚴重滯後。這意味著我們推進工業化的任務更艱巨、要求更迫切,也決定了我們要加快現代化進程,必須把加快推進工業化作為根本突破口。因此,實施「工業強省」戰略,是順勢而為的必然選擇,是擺在我們面前刻不容緩的重大歷史使命。
第二,工業是促進三次產業良性互動的核心樞紐,抓工業就抓住了「牛鼻子」。三次產業發展,關鍵是工業發展。重農必須強工,農業是基礎,工業是主導,主導不力,基礎不牢。「三農」問題的解決,根本性、主導性的力量是工業化。離開了工業化,就農業談農業,解決「三農」問題是沒有希望的。我們農業和農村經濟實現「雙增長、雙過半」,靠的是什麼?靠的是用抓工業理念抓農業,靠的是農業產業化的牽引,靠的是龍頭企業對千家萬戶的帶動。農業產業化實質是農業工業化,農業產業化也只有在工業化的推動下才能做強做大。工業特別是農產品加工業一頭向農戶延伸,一頭向市場延伸,對於促進產品向商品、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起著決定性作用。貫徹「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前提是要有強大的工業支撐。沒有工業的大發展,財力上不去,「反哺」、「支持」就難以實現。工業的發展又可為第三產業提供廣闊的空間,必然帶動第三產業的大發展。首先是帶動金融業,引進資金,用活貸款,加快資金流動。以企業為主體的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流動越快,經濟就越有活力。工業經濟發展起來了,運輸、商貿、中介、餐飲、房地產等行業,就會相應發展起來。城鎮化要靠工業化來推動。
現在不少地方城市拓展得很快,但產業發展偏弱,這是一個帶普遍性的問題。沒有工業發展,產業「空心化」,城市建得再漂亮也是個「空殼」。因此,產業發展的「火車頭」,城鄉統籌的「發動機」,城鎮化的「助推器」,吸納就業的「強磁場」,應該也只能是工業。
第三,我省已進入工業化初期加速向中期推進的階段,工業大跨越是實現經濟社會大發展的關鍵所在。工業已成為全省經濟最主要的增長力量。當前我省工業面臨大好發展機遇。國際國內產業加快向西部轉移,國家對西部地區特色優勢產業發展的支持加大,加強自主創新將極大提升科技對工業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新型工業化道路為我省工業大跨越提供了新的路徑。特別要看到,我省擁有特色優勢資源,擁有位居全國前列的農產品及其加工生產能力,擁有眾多的科研機構、豐富的人才資源和較強的產業技術支撐,交通、能源、通信等工業發展的硬環境也都有了很大的改善。有這樣好的基礎,這樣好的機遇,這樣好的條件,工業完全能夠大有作為。關鍵看我們的認識深不深,信心足不足,舉措好不好,力度大不大。如果不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實現工業的超常規、跨越式發展,我們就會犯歷史性錯誤。各級各部門一定要有堅定的決心和必勝的信心,努力走出一條具有貴州特色的工業強省之路。
二、明確實施「工業強省」戰略的奮斗目標和工作重點
實施「工業強省」戰略,本質上是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加快推進貴州工業化進程。這是一項長期的歷史任務。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實施「工業強省「戰略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舉旗幟、抓班子、帶隊伍、促發展」的思路,深入推進「三個轉變」,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以大中型企業、優勢產業和特色產品為重點,以產業集聚發展為方向,以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為支撐,以改革開放為動力,優化工業結構和區域布局,加快工業增長方式轉變,提高工業綜合競爭力和帶動力,以工業的大發展推進全省經濟的大跨越。
通過努力,實現農業大省向工業大省跨越,進而推進工業大省向工業強省跨越,建成具有國際國內重要影響的特色資源開發基地和我國中西部最具競爭力的現代製造業強省。當前,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實現大的突破。
(一)做好資源轉化這篇文章,在培育優勢產業上實現大突破
貴州是資源大省。發展工業離開了資源,就丟掉了優勢。目前,我省資源開發轉化的程度和水平還不高,賣資源、賣初級產品的情況還比較突出。是賣資源還是賣產品,是簡單轉化還是深度開發,經濟效益大不一樣。所以,我們要積極爭取支持,下決心建設西部天然氣能源化工基地,搞好就地轉化。我們發展工業要重視資源開發,但更重要的是立足省內開展深度加工。要大力實施本地化發展戰略,將資源轉化為資本,以資本驅動產業發展,打造優勢產業鏈條,形成有競爭力、高附加值的產品。開發利用資源,就要引導和支持在貴州建加工企業,這要作為一個明確的思路。高新技術、優勢資源、裝備製造和農產品加工四大產業,就是立足於發揮我省的資源優勢,著眼於產業分工和市場競爭確立的。要以市場為導向,大力推動產業整合、要素整合、企業整合,提升產業綜合競爭能力。
項目是集聚生產要素的載體,抓優勢資源開發、抓工業發展,歸根到底要落實到項目上。只有一批又一批大的項目建起來,才能形成大的增長力量、促進大的要素集聚、產生大的經濟效益。對一個市縣而言,有時候一個好的項目就能造就一個大的產業,撐起一方經濟。要解放思想立項目,科學論證定項目,精心謀劃儲項目,只爭朝夕搶項目,聚精會神干項目。對於重大工業項目,黨政主要領導要親自過問,相關部門要搞好協調服務,特別是要積極妥善做好項目報批、土地徵用、環保評審、搬遷安置等工作,為項目開工建設創造良好條件。
(二)著力培育大企業和產業集群,在打造工業發展龍頭上實現大突破
工業是聚合度高、關聯性強的產業,發展工業一定要有龍頭帶動。龍頭強,帶動力才強,支撐力才強,一個地方的工業發展才有希望。我們必須著力培育大企業、大集團,發展產業集群,建好工業集中區,充分發揮其引領作用和集聚效應,不斷提升我省工業整體實力。
一要著力抓大企業。大企業、大集團是一個國家和地方經濟實力的象徵。如果美國沒有近200家世界500強企業,日本沒有90家世界500強企業,他們就不可能有今天這樣強大的經濟實力。從全省來看,工業發展好的地方,也都有大企業作支撐。要下更大力氣抓大企業、大集團的發展,通過鞏固發展一批、承接引進一批、整合擴張一批、成長壯大一批等多種方式,推動骨幹企業快速做強做大。各市州也都要培育和發展一批有實力的大企業、大集團。
二要著力抓產業集群。集群式發展是現代產業發展的一大趨勢。工業發展要大中小企業、各種所有制企業「大合唱「,形成萬馬奔騰之勢。「舞台」就是產業集群,既可依託大企業整合帶動中小企業,加強產業內上下游企業的配套協作,也可以聚集一大批中小企業實現規模發展。要把產業集群的發展放在突出位置,有意識、有規劃、有步驟地加以推動,形成一批集中度大、關聯性強、集約化水平高的產業集群。三要著力抓工業園區和工業集中發展區。園區是工業集聚的載體,目前工業園區化、園區產業化的特徵非常明顯。通過工業集中發展,就能有效避免那種分散布點、大量佔地、增大成本、浪費資源、破壞生態的現象,促進專業化生產、社會化協作和集約化發展。各地發展工業特別是發展縣域工業,原則上都要走集中發展的道路。推進這項工作,關鍵是要搞好利益協調。雙流的做法值得推廣,各個鄉鎮引進的企業都集中到園區,哪個鄉鎮引進的,產值、利稅就算到誰的頭上。要認真做好園區產業布局規劃,把園區發展與產業結構和布局調整結合起來,促進各類園區依託比較優勢,形成產業特色,實現規模效益。大力挖掘現有工業園區和集中發展區的潛力,提高投資強度和產出效益。
四要著力抓知名品牌。品牌體現競爭力。沒有自己的品牌,產品質量再好,作貼牌生產,大部分的利潤和附加值都只能被別人拿去。要把打造名牌作為提升競爭力的重要手段,作為增強區域要素聚集能力的重要舉措,樹品牌意識,創知名品牌,走品牌經濟之路。企業文化是品牌的重要內涵,而且是更重要的品牌。某種意義上講,企業品牌的競爭也是企業文化的競爭。缺乏企業文化的支撐,企業就沒有生命力、凝聚力、競爭力。我們一定要高度重視企業文化建設,以文化力來促進生產力,提升競爭力。
(三)加強自主創新與技術進步,在轉變工業增長方式上實現大突破
要加強企業自主創新。企業是技術開發的主體、科技投入的主體、成果轉化的主體。創新關鍵靠企業,企業的發展關鍵又在創新。企業最重要的是研發,生產環節放在哪兒都行,特別是大企業如果不在研發上下功夫,一點前途都沒有。工業要實現大的跨越,必須以自主創新為驅動,以技術進步為支撐,這是一個重要的戰略方向。企業一定要加大研發投入,加強原始創新,注重搞好集成創新及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努力掌握自主知識產權。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重,要逐步達到3%以上。大企業、大集團要聚集人才、資金、裝備等精銳力量,構建堅實的技術創新平台,不僅要從事應用技術開發,還要緊扣企業發展戰略的定位,加強核心關鍵技術的超前研發。堅持以企業為核心,發揮軍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優勢,突破體制性障礙,促進產學研緊密結合,加快區域創新體系建設。科技創新,人才是根本。實施人才戰略,關鍵是要搞好機制創新。要深化科研體制改革,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積極探索技術創新成果作為生產要素參與收益分配,充分調動科技人員的積極性。我們只有培養和造就一大批既懂經營又有創新能力的團隊和領軍人物,貴州的自主創新和技術進步才有希望。
要積極推進企業技術改造。我省傳統工業比重比較大,提高競爭力關鍵是要加強以節能降耗為重點的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總的來講,我省技術改造投入還不夠。高起點是財富,低起點是包袱。要把企業技術改造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企業要捨得投入,政府也要加大扶持力度。通過技術改造,以資金換新技術,以新技術換更多的資金,再以更多的資金換更高的技術,不斷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要加速推進企業信息化建設,以信息化提升企業研發、生產和經營管理水平。
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萬元GDP能耗下降重點在工業。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既能提高工業的質量和效益,又能有效地降低能耗、減少污染。要將循環經濟的發展理念貫穿於「工業強省」的各個環節,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大力推動產業循環式組合和企業循環式生產,實現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益的集約型增長。生態和環保也是經濟效益,也是競爭力,要抓好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的節能、降耗、環保和資源綜合利用,絕不能走「先污染、後治理」和浪費資源的老路。要繼續抓好工業污染綜合治理,該停產治理的必須停產治理,該關閉的必須堅決予以關閉。
(四)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在做強國有經濟和發展民營經濟上實現大突破
體制機制管根本、管長遠。目前,體制不暢、機制不活仍然是制約工業發展的突出問題,必須繼續在體制機制改革上攻堅破難。推進「三個轉變」,搞市場化配置資源,是我們抓經濟發展的根本手段。抓工業發展,也要堅定不移推進市場化配置資源。離開了這一條,工業經濟就不可能有活力。大市場,大作為;小市場,小作為;無市場,沒作為。抓工業,就是要到市場找項目、找資金、找人才、找技術、找管理,這個觀念一定要牢固樹立起來。從政府層面上講,要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真正建設服務型政府。改革推進到今天,不單是要破除障礙、減少阻力,更重要的是要搞好服務、加強支持、增添動力。我們抓工業不是要去管企業,而是要服務企業、服務發展。
要繼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做強國有經濟。高度重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積極盤活存量資產,這一點我們要毫不含糊、毫不動搖。要抓住產權制度改革這個核心,積極推進股權分置改革,以股權多元化推動治理結構的合理化、科學化。國有企業改革最終要解決「老闆」到位的問題,企業搞得好,有人得利益,搞得不好,也要有人承擔責任。對企業發展有人真正負責任,這是最核心的機制。現在看來,對企業經營者發高薪、給重獎,都不如給期權、股權好。同時,必須切實加強對國有資產的監督管理,搞好國有資本經營預算,防止在企業經營和改制重組過程中出現資產流失。
要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壯大工業經濟新的增長力量。民營經濟是我省工業發展的薄弱環節,也是做大工業總量的現實途徑和重要抓手。各地一定要放手發展民營經濟,特別是對縣域工業而言,重點應發展民營企業。縣域經濟發展的差距,主要差在民營經濟上。要認真落實《國務院關於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放手發展民營經濟。切實降低市場准入門檻,凡是國家法律法規沒有明文禁止的,都要向民營經濟敞開大門,鼓勵他們參與國有企業改革重組,在公用事業、基礎設施等領域投資發展。積極幫助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問題,在信貸貼息、技改投入等方面,讓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享有同等待遇。當前,要注意發現一批實力較強、機制靈活、管理規范的民營企業典型,及時總結推廣他們的好經驗,充分發揮其示範作用。
(五)加快對內對外開放,在工業招商引資上實現大突破
工業是我省對內對外開放的主要領域。這幾年,我省工業發展快、經濟發展快,與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有很大的關系。抓住「外資西進、內資西移」的機遇,擴大對內對外開放,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是推進工業強省的現實途徑。
一是思想上要更解放、更開明。觀念落後是最大的落後。抓開放,尤其要解放思想。市場、技術、資金是沒有邊界的,戰略合作夥伴也是不分地方的。戰略合作要有戰略眼光,合作成功與否,關鍵在項目,關鍵在企業。這是經濟規律,不是長官意志。要有戰略思考,看得很遠,善於算大賬、算長遠賬,不能因一時一事的利益得失而喪失發展機會,影響發展大局。引進來是發展,走出去也是發展。我們既要著力抓好招商引資工作,又要堅決打破條塊分割和地域界限,支持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拓展發展空間。要鼓勵和支持大企業將研發機構建在中心城市,鼓勵和支持國有企業之間、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之間進行戰略合作。
二是方式上要更靈活、更務實。沒有好的機制,就不會有這樣好的效果。要積極創新招商方式,採用專業招商、委託招商、網路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種形式,特別要大力推行產業鏈招商,增強引資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加強與泛珠三角、長三角等區域的經貿合作和產業對接,力爭引進一批知名品牌。承接發達地區的產業轉移,是我們必須牢牢抓住的機遇,這個機遇我們不抓住,就會被別人抓住,失去機遇,再努力就很難趕上。當然,既要「招商引資」,也要「擇商選資」,不能承接落後的、淘汰的產業。
三是工作上要更有力、更有效。領導是最大的環境,對於一些重大項目,黨政主要領導要積極關注、親自抓。精神狀態至關重要。想得到才有可能做得到,想不到就一定做不到。現在有的項目簽約的時候轟轟烈烈,但引進後就無人過問。我們不僅要下大功夫引進企業,更要注重支持企業進來後的發展。
三、切實加強對實施「工業強省」戰略的領導
工業發展要上大台階,工業工作必須上大台階。各級各部門要切實加強對工業工作的領導,充分調動各方面力量關心、支持工業發展,不斷優化發展環境,在提高工業競爭的「軟實力」上狠下功夫,努力把我省工業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一是在領導力量上要加強。抓經濟的主要精力要放在抓工業上,把工業發展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黨政「一把手」要親自抓工業。各級領導幹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和主管工業的領導同志,要學工業、懂工業、鑽工業,真正成為抓工業的行家裡手。堅持分類指導,突出重點,因地制宜地找准本地工業發展的突破口。做任何事情都有困難,但做任何事情也都有辦法。著眼點要放在找出辦法、克服困難上。同一項工作,讓什麼人來抓,用什麼辦法來抓,效果大不一樣。要配強工業戰線的幹部,把熟悉工業工作、有開拓創新精神的優秀幹部放到抓工業的第一線。要加強和改進企業黨的建設,特別是要大力加強新經濟組織的黨建工作,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
二是在政策支持上要加強。現在國家支持西部地區工業發展的政策很多,比如在特色優勢產業、裝備製造業、企業技術創新等方面,都有許多含金量很高的政策和舉措。我們要研究政策,吃透政策,用好政策,最大限度地爭取國家支持。各級各部門要強化「保障與服務」意識,在支持工業發展上,要捨得給政策。這次會後,省上將出台實施工業強省的決定和相關配套政策,必須不折不扣地落到實處。有關部門要全方位、全天候、全過程地為工業發展服務,幫助解決企業生產運行中的突出問題。成都海關近年來在落實優惠政策、主動服務地方經濟上下了很大功夫,過去通關需要1天半,現在只要半小時,大大方便了省內企業出口。各個部門都有一個改進對企業服務的問題。必須明確的是,企業的社會責任主要是依法納稅、吸納就業。企業利潤主要用於擴大再生產,創造更多的財富,這就是對社會的很大貢獻。凡是對企業亂攤派、亂收費、亂檢查、亂罰沒的,發現一起,堅決查處一起。
三是在企業家隊伍建設上要加強。企業家是各種生產要素的整合者,工業強省最終要通過優秀的企業家來實現。「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沒有比爾·蓋茨就沒有微軟,沒有張瑞敏就沒有海爾,同樣,沒有王國春就沒有五糧液今天這樣的發展局面。支持一個企業家,充分發揮優秀企業家的作用,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什麼是人才?能做成事就是人才,能創造財富就是人才,能對社會做出貢獻就是人才。從根本上講,企業家是從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產生的,我們要積極熱情地為企業家隊伍的成長壯大創造寬松的環境。要加強對企業家的培養、教育和引導,提高經營管理水平。要營造鼓勵改革、支持創新、寬容失敗的社會氛圍,讓企業家放手發展、盡展才華。對他們不能苛求,不要放大缺點。各地要發掘一批優秀經營人才,用全新理念激發企業家的創造活力。對於做出突出貢獻的企業家,要捨得給物質待遇、給政治榮譽、給社會地位。企業家要有寬廣的眼界、飽滿的激情、執著的事業心,敢冒市場風險,勇於開拓創新,克服小成即滿、安於現狀的思想,全心身地投入到創造財富、奉獻社會中去。
四是在運行保障上要加強。要加強煤電油運氣等的協調和調度,保障工業企業正常生產經營。加強銀企、銀政合作,重視中小企業融資擔保體系建設,積極爭取金融部門的信貸支持,逐步解決存差過大的問題,創造良好的金融環境。要抓好電網、氣網、路網、信息網等基礎設施建設,確保電力和天然氣供應,確保運輸快捷便利,確保通信高速高效。要合理調節優化用地,盡最大努力保障工業用地需求。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提高流通效率,保證工業生產物暢其流。高度重視職業技術教育,提高職工隊伍的整體素質。同時,維護好職工的合法權益,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抓安全就是抓發展,我們不能因為強調發展工業,就忽視安全生產。要堅持標本兼治、重在治本,切實加強安全生產工作,強化責任落實,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的發生。
五是在氛圍營造上要加強。我省是傳統的農業大省,工業文化底蘊不厚、氛圍不濃。要廣泛宣傳工業在「強省、富民、興黔」中的重要地位與作用,宣傳實施工業強省戰略的重大意義和重大舉措。要大張旗鼓地宣傳各地抓工業發展的成功經驗和有效做法,表彰和樹立一批促進工業發展的先進典型。要高度重視誠信體系建設,政府要帶頭講誠信,在全社會營造講誠實、重信譽、守承諾的誠信環境。
推進工業強省,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也是時代賦予我們的重大歷史使命。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上,置身這樣一個大舞台,我們要進一步提高認識,滿懷憂患重工業;進一步理清思路,滿懷信心謀工業;進一步振奮精神,滿懷激情抓工業;進一步增強合力,滿懷執著興工業。要有無功即過的責任意識,要有義無反顧的使命意識,要有時不我待的緊迫意識,開拓進取,奮力拚搏,朝著「工業強省」的宏偉目標闊步前進。
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凝聚全貴州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為實現貴州發展新跨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努力奮斗!
E. 市委興工強市工作報告
企業家集體外出考察學習,機會很少,也不容易組織和協調,市委、市政府這次大規模組織企業家外出考察學習,給企業家創造了一個良好的機會,企業家也非常珍惜,全程仔細看,用心聽,認真學,集體意識、組織意識、紀律意識都很強,體現了新時期企業家的優秀素質和良好形象。整個活動安排緊湊合理,所到之處,當地黨委政府熱情接待,細致安排,所考察的企業規模大,科技含量高,轉型升級的典型性、針對性、代表性強,是整個先進製造業企業發展的縮影。隨團參加考察活動,三天之行,收獲頗豐,感想和體會最深刻的,主要有三點:
一、堅持不懈推進「興工強市」戰略,始終如一抓好工業經濟
工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是新型城市化的主要產業支撐,是反哺農業、改善民生的物質基礎。從所考察的地區看,既有鄞州、蕭山這樣全國領先的先進地區,也有寧海這樣的全省中等發達地區,還有婺城這樣與我市發展階段相近的地區。這些地區無一例外都把做大做強工業經濟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首要舉措。我市正處於工業化中期的初級階段,在相當長時間內,在全面完成工業化任務之前,都應始終堅持「興工強市」戰略不動搖,真抓實干,務實提升,努力推動工業經濟不斷躍上新台階。現階段,尤其要正確處理好三對關系:
一是重點工作與階段性工作的關系。近幾年來,市委科學謀劃,系統布局,逐步完善了「五位一體」戰略發展體系。工業、服務業、新農村建設、基層基礎等各項工作的抓手更加科學系統,更加清晰合理,更加扎實有力。要充分認識到,「五位一體」各組成部分是有機統一的,不是簡單的並列關系。我認為,「興工強市」主戰略、「工業新城」在「五位一體」戰略體系中,始終是最核心、最基礎的要素。經過幾年的努力,全市抓工業的氛圍已經形成,抓工業的機制更加完善,不能認為市委、市政府抓階段性工作是削弱或者沖淡抓工業發展的力度。一直以來,市委、市政府抓工業經濟的戰略沒有變,重點沒有變。今後,我市要更加突出「興工強市」主戰略,更加註重處理重點工作與階段性工作的關系,把抓工業作為一種常態,狠抓落實,有號召、有部署要抓,沒有號召、沒有部署,也要自覺地抓,努力把傳統的工業基礎轉化為工業發展的優勢,進而推動全市經濟社會轉型升級科學發展。
二是整體推進與個體促進的關系。工業經濟的發展,整體上需要黨委政府的政策引導,創造發展的空間和平台,也需要各企業增強動力,激發活力,切實發揮經濟主體作用。近幾年,市委、市政府一直致力於工業平台的拓展建設,山海協作示範園、十里牌工業園、蓮華山工業園等園區建設有序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和爭列省大平台項目也在積極對接爭取。在上級政策趨緊、各地普遍土地制約矛盾突出的情況下,我市工業平台建設取得的成績難能可貴,實屬不易。工業經濟是由眾多工業企業所支撐的,我們在抓好工業平台的同時,要更加註重企業的發展,尤其要關注大企業的發展。大企業遇到的最大難題往往並不是資金問題,而是土地需求、政策扶持、與群眾關系的處理等問題。這些問題,企業自身無法協調,需要各級領導甚至是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親自出面才能解決。市委、市政府應該更加關注這些企業,騰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深入企業基層,切實幫助企業解決「圍牆外的事情」,以便於企業家集中精力抓好生產、經營、管理,推進工業經濟健康快速發展。
三是擴量與提質的關系。此次考察,共有1縣3區,鄞州、蕭山兩地基本完成工業化,進入更高級發展階段,工業提質發展和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是其更主要的任務;婺城與我市總量相當,情況相似,其提出的「擴量提質,側重擴量」的工業發展方針,對我市更具有借鑒意義。沒有一定總量的支撐,就談不上質的轉型提升。立足我市現有的工業經濟基礎,把擴大工業經濟總量作為當前的工作指導方針,仍然是我市不可迴避的明智選擇。同時,我市要吸取發達地區的經驗教訓,在擴量的過程中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大力發展以資源節約型、清潔生產型、生態環保型、循環經濟型、綠色低碳型為導向的產業;在招商引資的過程中更加註重「選資」,大力引進大項目、關鍵項目,培育引進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的企業,推進我市工業經濟總量做大、結構做優。
二、大力提升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加快推進經濟轉型升級
三、牢固樹立服務企業主體意識,著力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企業家是推動經濟增長的主力軍,是實現「一高兩進」目標的重要力量。要把培養、扶持企業家成長作為黨政工作的大局,造就企業家成長的良好環境,支持、促進企業做大做強。
一是營造尊重企業家的良好氛圍。企業是地方經濟的支柱力量、地方稅收的重要來源、城鄉就業的主要渠道。企業家把企業辦好,就是在盡社會責任,就是在為地方經濟發展、財政增收、人口就業作貢獻。因此,我們要進一步擺正政府和企業的關系、幹部和企業家的關系,尊重企業家的勞動,尊重企業家的人格,在社會上營造尊重企業、尊重企業家的良好氛圍。
二是創造服務企業的良好環境。鄞州區委書記在兩地交流座談會上曾舉到一個例子,該區成立碳維基金時,黨委政府未經發動,企業家就自發捐助7000萬元。這既反映了當地企業家的素質高,社會責任感強,反饋社會意識濃厚,也說明了當地企業對黨委、政府的高度信任,兩者關系非常密切。當然,這也是和黨委、政府的服務意識、服務效率、服務氛圍分不開的。服務企業,除了市委、市政府領導出面幫助企業解決一些現實難題外,部門也應負起責任,多一些主動服務的意識,少一些故意刁難的作風,多想一些解決問題的變通辦法,少講一些規定的條條框框,多提升效率,少推諉扯皮,切實為企業搞好服務,促進企業在健康成長、穩健發展。
三是樹立善待企業家的良好風氣。關心企業家,就是關心企業,就是支持經濟發展。要從政治上關心企業家,鼓勵優秀企業家參選人大代表,吸收優秀企業家擔任政協委員,通過非公經濟人士綜合評價、社會貢獻獎和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評選等,給予相應的社會地位。及時宣傳和表彰企業家的先進事跡,鼓勵企業家為社會作貢獻。要從生活上關心企業家,對個別企業家出現的一些問題,不能太挑剔,不能以公務員的標准要求企業家,要看到企業家的主要方面,寬容其缺點,並幫助其改正,真正營造一種寬容、寬松的創業環境。
F. 推進工業強縣戰略的思路和打算
推進工業強縣戰略的思路和打算 2005年是實施「十五」計劃的最後一年,也是我縣持續推進工業強縣戰略的重要一年。根據全縣黨代會、人代會確定的目標任務,我們初步確定,全縣工業強縣工作的基本思路是:調動全縣各方面的力量,充分挖掘和發揮自身優勢,繼續大力推進新上項目建設,突出抓好生態工業園區建設,積極組織招商引資工作,不斷提升企業經營水平,努力扭轉鄉鎮企業薄弱的局面,擴張總量,提高質量,加快財政增稅、農民增收、企業增效的步伐。主要奮斗目標是:全縣工業增加值達到3.25億元,比上年增長18%。其中規模以上企業工業增加值達到2.45億元,增長17%;實現利潤1800萬元,增長20%。鄉鎮企業增加值達到2.45億元,增長1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4.19億元,增長11.5%。 重點要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推進新上項目建設,努力擴張工業經濟總量 當前和今後幾年的時段,仍然是我們大搞新上項目的良好時期。新的一年,我們仍然要搶抓這一戰略機遇期,大力推進新上項目建設,在最短的時間內取得最大的擴張速度,為未來發展打好堅實的基礎。 經匯集各方面考察、論證情況,我們篩選出了13個新上項目,其中投資1千萬元以上的重點項目9個,投資1千萬元以下的一般小型項目4個。年內確保建成3個重點項目,力爭另外6個重點項目也能開工建成。 確保建成的3個重點項目是: (1)化工廠1萬噸氧化鋁生產線。總投資1200萬元,由化工廠與長南大學合作開發。通過回收含鉻鋁泥生產氧化鋁,預計年銷售額1500萬元,利稅總額300萬元。計劃2005年7月建成,目前已開展了設備訂貨工作。 (2)1000噸「大成新工藝」白酒規模化生產項目。總投資1200萬元,預計年銷售額5800萬元,利稅總額1500萬元。今年6月份可投入市場。 (3)3萬噸中葯材加工生產線。是2004年續建項目,總投資3000萬元,由葯業公司在工業園區建設。主要進行中葯材粗加工。預計年產值3600萬元,實現利稅800萬元,安排就業240人。部分設備已購置,今年上半年全部投產。 此外要力爭開工建設以下6個新上重點項目:一是投資3000萬元的2萬噸菊芋加工項目,已與糖業公司達成合作意向;二是由糧油公司與油脂總公司合作的投資1500萬元的2萬噸高烹油項目;三是復肥公司投資1200萬元的10萬噸有機無機復合肥項目,四是果汁公司投資2400萬元的1萬噸濃縮果汁擴建項目;五是投資3000萬元的3000噸洋芋全粉加工項目;六是蘭信公司投資2000萬元的年產20萬噸煤礦開發項目。 確定的4個一般項目:一是投資250萬元的3000噸低鉻鑄鐵生產線,二是文教紙製品廠投資200萬元的5000噸防近視紙生產線,三是江蘇客商投資250萬元的5000噸方便麵生產線,四是化工公司投資150萬元的300噸鉻黑生產線。 二、加快園區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增強整體服務功能 一是做好相關行業配套規劃的編制和建設工作。依據園區總體規劃,分別由交通、電力、廣電、電信、林業、水利、城建等部門負責完成園區道路、供電、電視、通訊、綠化節水、給排水、供暖等專業規劃編制工作,並提出近期實施意見,年內,啟動以下基礎工程建設:⑴以六東路改造和河路延伸拓寬及補修為主的園區道路建設、以園區入口處和化工小區標志建築為主的.景觀建設。⑵在主幹線路進入園區的基礎上,統一布局園區電力線路,爭取寬頻網、閉路電視網路覆蓋園區。⑶將園區作為全縣植樹造林重點區域,由縣上統一組織,向全縣各單位分解任務,全面開展園區生態林和隔離帶林網建設。⑷採取先試點、後推廣的辦法,在綠化帶和機關農場選擇2—3個示範點,以滴灌、滲灌為主要形式,大力推廣節水技術。⑸積極拓寬思路,採取多種措施開展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逐步改善醫療衛生、文化娛樂、交通儲運等條件,不斷增強服務能力。 二是強化宣傳推介,充分利用各種機會和媒介,向外地客商和企業宣傳工業園區的優勢和優惠政策,把園區的吸引力、聚集力變成招商引資的現實力量。爭取園區進入省級工業示範園區行列,以更多地得到上級政府和部門的關注與支持,為園區加快發展創造條件。 三是積極引導骨幹企業向園區聚集。努力爭取省、市大項目進駐園區,積極引進和組建主業突出、競爭力和帶動力強的企業集團,著力形成規模優勢和效益,進一步加大外來項目對園區建設的支撐力度,不斷壯大園區實力。 四是強化園區管理服務。加強園區管理機構,修定完善園區建設管理制度和投資優惠政策,切實落實園區管理措施和激勵政策,不斷提高管理服務水平。 三、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促進新上項目建設 企業發展和競爭的事實證明,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下,招商引資是我們開展新項目建設的主要途徑。因此,必須把招商引資擺到實施工業強縣戰略的重要位置,投入更大的力量,採取有力的措施來抓。 (1)由縣上領導帶頭,相關部門、鄉鎮、企業參加,動員盡可能多的力量,開展招商引資工作。要按照已定項目,分配領導力量和工作責任,分頭開展招商引資。 (2)要強調招商引資工作的針對性。不論是黨政領導、部門負責人和企業,到外地招商要有明確的項目和目標,盡量杜絕漫無目的的考察招商,以提高招商引資的效率。 (3)強化招商引資的考核獎懲。明確獎懲措施,及時表彰獎勵在招商引資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更加廣泛地調動各級幹部參與招商引資的積極性。 (4)繼續抓好營造發展環境工作,對重點項目堅持「一站式」辦公服務,並指定專人協調處理項目建設中的問題。 四、推進企業經營體制建設,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 (1)以化工廠和化工公司為主,組建化工集團,實施集團化經營。目的有二:一是促進老廠的搬遷改造,盡快擴張生產規模;二是為企業上市做好准備,及早著手化工集團上市工作,爭取更大的融資能力,並提升企業檔次。 (2)引導企業加強內部管理,完善經營機制,建立健全更加適應市場競爭的運行、管理機制,提高運行質量。 (3)健全完善企業黨、團、工、婦、職等各類群團組織,理順他們與企業內部的關系,發揮好各自的職能作用,維護職工利益,促進企業健康發展。 五、大力發展鄉鎮企業 我縣鄉鎮企業薄弱是有目共睹的,這也是鄉鎮財源普遍匱乏的根本原因所在。鄉鎮企業通過以往的多輪發展與改革,今天已面臨了一個新的階段。我們認為,在當前西部大開發日趨深入,宏觀經濟形勢良好,經濟體制基本理順的情況下,要抓住機遇,大力推進鄉鎮企業的發展,掀起新一輪發展高潮。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加強領導責任,提高重視程度。近年來我們鄉鎮企業發展緩慢,除了過去的一些辦法不適應以外,主要還是在思想上、領導上、力量上都有所放鬆。當前應重新定位,重新制定發展思路和方略,力促鄉鎮企業發展。 (2)堅持科學的發展思路。不能讓鄉鎮、村集體籌資辦鄉鎮企業,應堅持鼓勵、引導、發動、支持農村富裕戶、有能力的人通過獨資、合資、合作興辦,通過招商引資興辦。鄉村兩級必須承擔起發動、支持責任,千方百計開展工作。 (3)應明確發展重點。鄉鎮企業發展必須把重點放到興辦小型加工業、農副產品流通業及其他三產服務業上,以小型加工業,流通業為主。對重點企業可以進園區,有的小型企業根據情況進行選址,以方便生產經營為主。 (4)明確工作任務。今年,每個鄉鎮要興辦投資在10--50萬元或50萬元以上的小型加工或運銷企業1戶,培育家庭作坊和餐飲、運銷戶15戶。縣上每年抓好3至5個鄉鎮企業新上項目,今年重點抓好文教紙製品廠防近視紙生產線、建材公司恆溫庫、鎮連磚廠三個新建項目。同時,對現有鄉鎮企業給予積極扶持,全面開展鄉鎮企業摸底調查工作,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幫助現有企業加快發展。 在抓好以上重點工作的同時,認真抓好社會保障、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等工作,為工業強縣戰略的實施提供良好保障。 通過實施工業強縣戰略,力爭形成三大財政支柱,即酒業、化工、農副產品加工三大產業,使食品集團稅收穩中有增,化工集團2005年稅收跨千萬元,其他農副產品加工企業2—3年內合計稅收也跨過千萬元。同時,形成六大產業鏈,以龍頭企業拉動六大農業特色基地建設,為增加農民收入做貢獻。財政增稅、農民增收、企業增效,這才是工業強縣戰略的真正目的!
推進工業強縣戰略的思路和打算一文由搜集整理,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G. 淺談工商部門在實施工業強市戰略中怎樣發揮職能作用
市委、市政府提出我市要在「十一五」期間要大力實施工業強市戰略,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建設美好新宜賓。工業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推動力,對經濟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是構建和諧社會的物質基礎。工業興則經濟興,工業強則宜賓強,因此,全面加強我市的工業發展就是實現宜賓發展新跨越的必由之路。服務經濟發展是工商部門的第一要務,是工商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工商部門在實施和落實工業強市戰略這一進程中肩負著重要的責任和使命。工商部門如何在實施工業強市戰略中發揮職能,履職到位,把市委、市政府的全局性工作落實好,推動和服務工業發展,增強區域經濟綜合服務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對於我們凸顯工商職能、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工商部門肩負著市場准入、市場監管和經濟秩序整頓維護的重要使命和職責,在市委、市府提出的實施工業強市戰略中要牢固樹立全局意識,從服務地方經濟發展這一根本點出發,通過充分發揮工商職能,切實推動全市的工業發展和產業提升,在實施工業強市戰略中做出工商部門應有的努力和貢獻。對此,筆者認為工商部門重點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著手推進工業強市戰略的實施: 一、堅持依法行政,營造公平公正市場環境 公平公正的市場交易環境是有效推進轄區工業產業升級增效的重要外部因素,作為維護社會主義大市場的職能部門,工商要在這一進程中堅持依法行政,做到工作到位、職責到位、監管到位。通過履職盡責,規范市場主體准入,轉變市場監管模式,從原來的粗放化監管轉變為網格化精確監管,從原來重處罰輕糾正轉變為教育處罰並重的治理方式,使工商監管的水平、監管能力有大的提升。通過積極實現工商市場監管工作的現代化和科技化,完善經濟戶口和企業信用檔案,建設工商監管網路平台,使監管手段更趨多樣化、多角度化。通過加大力度打擊無照經營、不正當競爭、商標侵權、商業賄賂、虛假宣傳等各類違法經營行,震懾不法經營者,從而為實施工業強市戰略營造一個公平公正的市場交易環境。 二、發揮登管職能,全力推動現代化產業發展 在推動實施工業強市戰略中,工商部門要發揮注冊登記的引導作用,在登記注冊方面給予現代化產業特別的扶持和指導,尤其對具有良好發展前景,能為全市經濟發展提供顯著增長的現代物流服務等產業給予大力的推動。一是要圍繞宜賓城市建設發展的定位和目標,大力培育以生產型、流通型、服務型為核心的現代企業。二是要加快促進具有整合性的配套產業上檔升級,為核心產業的形成提供配套性的支撐。工商在工作中要大力支持旅遊業、餐飲、信息、會展等服務業的發展,積極支持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方式的發展,發展和規范中介服務業,以進一步增強全市工業產業綜合性。三是要引導發展具有競爭力的潛力產業,通過服務,引導中介服務、文化創意、信息服務等知識型服務業,力爭逐步形成轄區內高積累、高增值、帶動性強的「績優」產業。 三、推進商標戰略,推動打造品牌經濟 產業品牌不僅代表了一個城市的形象,也是地方經濟發展的一扇窗口和一張名片。作為負責商標廣告監管的工商部門,更需要充分發揮自身的職能優勢,為宜賓企業打造優質品牌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和服務。要在認真分析調研我市工業商標品牌現有狀況的基礎上,大力實施行之有效的商標品牌戰略,打造一批名牌產品,以創商標、樹品牌為工作主線,緊密結合企業發展需要,按知名商標、著名商標、馳名商標逐步升級的方式,有步驟地推進品牌建設,提升商標品牌知名度,打造優勢品牌,增強創牌的實效性。要通過盤活已有商標資源,指導企業注冊使用新商標,提高商標的注冊量和使用率,進行優勢品牌打造,使宜賓形成一批優勢品牌產業,為工業強市加大品牌動力。 四、優化服務,推動龍頭企業發展 龍頭企業對整個產業具有強勢的帶動作用,工商部門要加大對龍頭企業扶持力度,拓寬服務領域,提升服務水平,打造一批優勢骨幹企業,幫助它們發揮成為帶動整個產業發展的龍頭作用。要認真貫徹落實市局服務地方經濟發展一系列指導意見,落實聯系定點龍頭企業幫扶制度,扶持優勢企業做大、做強、做優。其中尤其要注意為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中小企業在技術創新、融資、員工素質提高、政策信息咨詢、市場開拓以及辦理工商事務等各個方面實實在在的服務和幫助,為企業創造工商監管服務外環境,提高企業的生產生存能力和競爭力,使企業更多地向規模效益聚集,從而促成一批龍頭企業,形成宜賓有特色的龍頭產業鏈,增強工業可持續發展的後勁。 五、繼續做好民營經濟發展工作 通過這些年來政府及工商部門的引導扶持,我市的民營經濟教以往有了長足的發展,在全市經濟中比重增多、效益增加、活力旺盛。但同經濟發達地方橫向比較,仍然處於起點低、規模小、總體實力和競爭力都還不夠強的局面。
H. 什麼是工業強省
就是以工業經濟為經濟基礎的,在全國輕、重工業行業內佔有重要的市場份額、話語權的省!
I. 綠色農產品推介會發言稿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各位媒體朋友:
大家好。
又是一年桃熟時,果香滿天飄。在這個充滿生機和激情的季節里,在這個洋溢著喜慶和歡樂的日子裡,來自我國最大桃鄉----北京平谷的大桃在我市場隆重上市了!在此,我謹**市場的全體員工和市場經營業主對此表示熱烈的歡迎和祝賀。
位於北京東部的平谷區是世界上最大的桃子生產基地之一,種植面積多達22萬畝,年產量近30萬噸。平谷四面環山、低污染、沙質土壤、充足的水分、和足夠的晝夜溫差,這些都使平谷大桃具有了得天獨厚的生長環境。
今天,我們欣喜的看到,平谷大桃在區委區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已暢銷全國,並成功打入國際市場。在這個美好的日子裡,又在泉州市場生根發芽了,新的起點昭示著新的希望,新的希望孕育著新的生機,對此我們倍感欣慰,市場將著力為平谷大桃提供最優質的銷售發展環境,希望平谷大桃能藉助**市場這個交易平台,擴大其在**乃至**地區的影響和銷售。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平谷大桃必將以其優良的品質贏得廣大**消費者的口碑。最後,我衷心的祝願平谷大桃花開遍天下,果香飄四海。
謝謝大家。
同志們:
這里隆重召開創建上黨地區綠色(有機農產品名縣動員大會,今天。這是全縣上下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之際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這既是一次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做大做強特色農產品的推進會,又是一次增強信心、再鼓干勁的動員會。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客觀分析創建上黨地區綠色(有機農產品名縣工作的實際情況,全面安排部署創建工作,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落實責任,強化措施,全力創建上黨地區綠色(有機農產品名縣。一會兒,陳書記還要作重要講話,大家一定要認真貫徹落實。下面,就如何抓好創建工作先講三點意見:
一、客觀分析。堅定創建信心
全縣上下緊緊圍繞實施“雙五”戰略、主攻“五大”目標的治縣方略,今年以來。團結一心,奮力攻堅,大力實施綠色興農戰略,全力創建上黨地區綠色(有機農產品名縣,取得了階段性進展。
以潞黨參為主的中葯材種植面積達到1.08萬畝,一是結構調整初見成效。全縣馬鈴薯種植面積達到3.12萬畝。水地蔬菜種植面積達到7527畝,旱地蔬菜種植面積達到2.1萬畝,新建蔬菜大棚720架,其中花椒芽菜大棚358架;新增規模養殖小區12個,規模養殖戶30個,全縣規模養殖戶達到650戶。同時,為加快區域農業特色產業新技術、新品種的推廣和應用,重點以搞好試驗示範工作為主,引進了5個馬鈴薯新品種,建立馬鈴薯試驗示範基地500畝、黨參GA P試驗示範基地50畝、優質蔬菜試驗示範基地30畝,並組織技術人員深入基層開展農業標准化新技術培訓50多場,培訓農民5000多人次。
已完成投資850萬元,二是龍頭企業日益壯大。大紅袍公司大紅袍花椒深加工擴建項目。建成花椒芽菜基地500畝,擴建廠房5000平方米。日新制葯有限公司新上一條灌裝生產線,潞黨參GA P認證已通過省葯監部門驗收,申報國家葯監總局,預計明年可通過國家GA P認證。西溝紀蘭飲料公司擴建項目,已完成投資450萬元,建成了果汁生產線和純凈水兩條生產線,產品已投放市場。鑫源綠色產業公司萬噸馬鈴薯澱粉生產項目於9月底正式投產。北社鄉常家蔬菜保鮮庫已建成,進入調試階段。春暉實業公司白酒生產擴建項目完成投資450萬元,新建酒庫一座,釀造車間一個,三里灣”和“金燈玉液”兩個白酒系列已投放市場。
圍繞農業調產、沼氣工程、新型農民培訓工程、陽光工程”等,三是農民收入穩步增加。大力開展培訓。共舉辦培訓700場次,發放技術資料12萬份,培訓農民7萬人次,完成“陽光工程”培訓任務800名。同時,積極培育農戶公司,發展民辦、民管、民受益的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全縣農村信息服務站達到13個,完成注冊登記7個,農村信息員發展到120多名,完成登記注冊50餘名。全縣農民經紀人、專業協會、中介組織、營銷大戶達到210餘個,農戶公司達到135個,農民專業經濟合作社達到69個,帶動農戶3.5萬余戶。19月份,全縣農民人均現金收入達到1459元,同比增長34%
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問題,肯定成績的同時。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措施還不完善,一是認識還不到位。少數鄉村幹部對創建綠色(有機農產品名縣的認識還有差距。效果還不明顯。一些農民群眾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思想保守,缺乏市場意識、品牌意識。
人均耕地不足一畝,二是發展不夠平衡。縣山大溝深。且地塊小,經營分散,給規模化生產帶來一定的困難。鄉鎮與鄉鎮,村與村之間由於自然和經濟等條件不同,導致發展有快有慢,進展不一。
還存在品種單一、規模較小、抗禦市場風險能力不強的問題。龍頭企業發展上,三是產業化程度低。產業發展上。還存在產業鏈條短、科技含量低、輻射帶動農戶的能力不強的問題。企業內部管理上,還存在著管理水平低、經濟效益差的問題。
必須進一步認清形勢,因此。正視問題,瞄準目標,堅定信心,強力推進綠色興農戰略,迅速掀起創建上黨地區綠色(有機農產品名縣的新高潮。
二、鎖定目標。加快創建步伐
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綠色農產品是無污染的安全、優質、營養類食品。隨著全面建設小康進程的推進。人們飲食結構正在發生根本的改變,由“吃飽”向“吃好”再向“吃健康”方向轉化。發展綠色農產品不但可以有效地滿足人們對安全、衛生、營養食品日益增長的需求,保障人民身體健康,而且對於保護農業資源,改善生態環境,增強農產品競爭力,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
借這個機會向大家介紹一下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的概念。下面。
指產地生態環境清潔,無公害食品。按照特定的技術操作規程生產,將有害物含量控制在規定標准內,並由授權部門審定批准,允許使用無公害標志的食品。無公害食品注重產品的安全質量,其標准要求不是很高,涉及的內容也不是很多,適合我國當前的農業生產發展水平和國內消費者的需求,對於多數生產者來說,達到這一要求不是很難。當代農產品生產需要由普通農產品發展到無公害農產品,再發展至綠色食品或有機食品,綠色食品跨接在無公害食品和有機食品之間,無公害食品是綠色食品發展的初級階段,有機食品是質量更高的綠色食品。
立足基本市情,面臨新的發展形勢,“十一五”期間天水的發展思路是:堅持以黨的十六屆五中、六中全會精神為指導,以科學的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和諧社會為目標,圍繞建設西部裝備製造業聚集城市,區域現代物流中心城市、甘肅省優質綠色農產品加工基地城市、西北最佳宜居環境城市、國家重點旅遊城市五大目標,深入實施工業強市、農業穩市、商貿活市、旅遊富市、科技興市五大戰略,發揮交通區位、製造加工業、特色農業、自然生態、旅遊資源、歷史文化遺產和勞動力資源七大優勢,突出發展抓項目、改革抓企業、小康抓“三農”三大重點,加強城鄉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和城鎮化三大建設,培育壯大裝備製造業、農副產品加工業、商貿旅遊服務業三大主導產業,促進全市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全面協調發展,把我市建成成為隴東南特色鮮明的經濟文化商貿大市。
按照這一思路,重點從六個方面發展天水經濟,提升綜合競爭能力。
第一充分發揮地緣條件優勢,提升區位競爭力。要牢牢抓住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解放思想,充分認識和發揮天水在西隴海蘭新線經濟帶和我省東進西出聯結點的相對區位優勢,謀求更大的發展。強化天水在區域經濟發展中承東啟西的樞紐作用。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配合天寶、天定高速公路和天平鐵路建設,抓緊規劃實施沿線旅遊開發、物流業發展、小城鎮建設等,建設現代物流基地。要進一步完善區域市場體系。大力發展金融、信息、咨詢等現代服務業,鼓勵工程、科技、會計、法律等中介服務業依法進入市場,完善資本市嘗技術市嘗勞動力市場,建立完善的區域市場體系,把天水建成集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為一體的隴東南商貿流通中心。
第二要發揮裝備製造業優勢,提升區域工業競爭力。一要加快實施工業強市戰略。抓住國家重點發展裝備製造業、建設“關中—天水經濟帶”和部分資源型、勞動密集型產業加速向中西部轉移的機遇,用產業集群的理念謀劃、實施工業強市戰略,培育優勢產品,做強優勢企業,重點發展裝備製造業和農副產品加工業,培育壯大中小企業,增強配套服務能力,延長產業鏈條形成配套聯動的產業集群。二要大力實施項目帶動戰略。謀劃一批能夠顯著提升經濟實力的重大產業項目和能源資源開發項目、旅遊及現代服務業項目、城鄉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項目、社會公用事業項目,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進一步提高招商引資抓項目和資本運作的本領,健全市場化、社會化、多元化的項目投融資機制。加快各縣區工業園區建設,完善提高工業園區整體功能,充分發揮園區的產業培育、聚集、孵化和輻射作用。三要進一步深化企業改革。加快推進以股份制為方向的改革,再造機制體制新優勢,推動企業走出困境。四是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全面貫徹落實各級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放寬市場准入,落實國民待遇,全方位營造寬松環境,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使“十一五”成為非公有制經濟大發展的黃金時代。
第三,發揮特色農業資源優勢,提升特色產業競爭力。一要建設特色農產品基地。按照“南林、北果、西菜、東牧”的農業產業布局,加大特色農業的培育力度,加快惜建設畜牧、果品、蔬菜等特色農產品基地,促進特色產業向優勢產區集中,完善農產品專業批發市場網路體系,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二要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用工業化思路謀劃農業發展,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扶持發展農產品加工、流通的龍頭企業,發展“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化模式,建設果品、畜牧、蔬菜等八大農產品加工體系,推進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經營和標准化生產,全面提升農業綜合效益和市場競爭力。
大家好!
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廣大人民群眾對食品營養和食品安全越來越重視,食用營養、安全的食品不僅成為人們生活質量重要標致,也成為人們普遍追求的時尚。
這次有機綠色農產品基地建設暨農產品推介會,是在我盟農牧業經濟進入健康發展,特別是社會各界、上上下下高度關注食品安全的形勢下召開的。我盟開展農畜產品質量安全認證監管工作十幾年,特別是我局成立專門機構具體抓這項工作的近三年來,在農牧業環境質量綜合評價、綠色有機食品基地建設、農牧業標准化生產、有機綠色無公害等品牌農產品認證、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等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成效,集中展示了興安盟得天獨厚的綠色無污染的.環境優勢和產品優勢。通過培育打造經營主體創品牌,打造核心示範基地擴大模式帶動,品牌農產品數量快速增加,種植、加工業收入進一步提高,初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指數有效提升,產地環境評價、機構隊伍建設、標准化基地創建、有機品牌打造等多項工作走在了全區前列,有機綠色產業已經成為我盟農牧業工作的新亮點,為增強優質品牌農產品引領作用,有效提高農民收入,把我盟農牧業生產環境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促進全盟農村牧區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一、品牌農產品建設勢頭良好,“三品一標”產品得到快速發展
截至今年末,全盟獲證 “三品”產品128個:其中無公害農產品70個,較2005年增加49個,增長了2.3倍;綠色食品18個,較2005年增加13個,增長了2.6倍;有機食品40個,實現了從無到有的快速發展。獲證“三品”面積達到178.89萬畝:其中,無公害產地131.95萬畝,比2005年增加了91.95萬畝,增長了2.3倍;綠色食品產地26.53萬畝,比2005年增加16.03萬畝,增長了1.53倍;有機食品面積20.41萬畝,2005年數為零;獲證“三品”產量70.89萬噸:其中無公害49.06萬噸,綠色17.36萬噸,有機4.47萬噸;獲證“三品”產值23.41億元:其中,無公害農產品11.50億元,綠色食品8.50億元,有機食品(農產品)3.41億元。
目前,我盟以二龍屯米業、蒙興公司為代表的從事有機、綠色農畜產品加工企業23家,主要有糧食、油料、水產三大類17個品種。在企業的強力帶動下,我盟有機、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快速發展,實現了農牧業增效、農民增收,形成了良好的發展態勢。
與此同時,我盟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工作取得零的突破,阿爾山市今年申報的黑木耳、卜留客獲得了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的批復,成為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今後凡使用“阿爾山黑木耳”、“阿爾山卜留客”商標出售的產品,均需通過當地主管部門的許可,並有償使用。開展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工作可以有效保護我盟的特色優勢農畜產品,使其不被套牌使用,發揮更大更久遠的作用。
二、為打造農產品品牌,前期基礎性工作取得重大進展
一是整旗整縣農牧區環境監測評價工作全面鋪開。在各旗縣市政府特別是政府分管領導的重視和大力支持下,我盟經過三年來堅持不懈的上下努力,截止到今年末,除阿爾山外,其他五個旗縣和盟農牧場局全部耕地和草牧場,先後順利通過了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呼和浩特)的環境檢測評價,實現了6個旗縣級區域環境評價全覆蓋。結果顯示我盟經過監測的廣袤農牧區完全符合綠色有機食品生產基地要求,為今後全面實現全盟全境的農牧業整體環境評價工作奠定了基矗
二是綠色食品原料標准化基地創建工作。自扎賚特旗2008年首次創建五個全國綠色食品標准化原料基地總計201萬畝申報創建成功後,我盟又相繼在突泉縣、科右前旗和盟農牧場管理局系統開展了全國綠色食品標准化原料基地創建工作。今年,盟農牧場管理局申報的5個基地102.4萬畝綠色食品標准化原料基地已經通過了國家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審核,近期將予以發布,進入為期一年的基地創建期。至此,我盟綠色食品原料標准化基地面積已經達到了303.4萬畝。
三是組建了一支從盟到旗縣市的農畜產品質量安全工作隊伍,這是開展農畜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基礎保證。在盟委行署主導發展有機綠色產業和行署主管領導高度重視下,盟局與各旗縣市政府、盟農牧場局積極協調配合,在短短的三年時間內,全盟五個旗縣市和農牧場局先後成立了專門機構,配齊了人員。盟旗兩級機構人員總數達到了40人。各地在經費不足、辦公場所緊張的情況下,克服困難,努力開展工作,取得了較好的工作成效,盟和旗縣機構建設在全區處於領先位置。
三、實施了“興安盟有機高效農業科技示範園”建設項目,效果顯著。
為發揮好農業品牌的引領示範任用,推動有機綠色農產品的發展,按照科學發展觀要求,結合盟行署提出的“3338工程”的戰略構想,為使有機農業生產規模進一步擴大和品牌的提升,有效突破有機農業生產的發展瓶頸,我們在打造公司創品牌的同時,成立了“興安盟有機高效農業科技示範園”,由具有多年有機綠色品牌經營經歷,品牌創建取得一定成效的興安盟蒙興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具體實施“示範園”園區建設。“示範園”面積300畝,按照“公司+基地+農戶”的形。
J. 什麼是自然資源的最適持續產量
黨的十六大明確「支持老工業基地加快調整改造,支持以資源開采為主的城市和地區發展接續產業」,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在新世紀、新階段立足我國資源型城市發展實際,科學分析國內外形勢,做出的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的重大戰略決策。從國內外資源型城市轉型及**市近幾年的情況來看,資源型城市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拓展發展空間,大力發展接續產業,優化經濟結構。
一、發展接續產業是解決資源型城市發展問題的必然選擇
**是中國第一個石油工業基地,1938年開始開發建設,1955年依託油礦設立了**市。1958年,為更好地保障、服務油田生產建設,原**縣政府由地處農業綠洲中心位置的**鎮遷至油礦所在地,市縣合並,政企合一,升為地級建制。1961年,**市與**石油管理局分設、政企分開至今。半個多世紀以來,作為中國石油工業的搖籃,**市、特別是**油田歷史性的承擔了全國石油工業三大四齣(大學校、大試驗田、大科學研究院,出經驗、出人才、出產品、出技術)的重任,先後向全國兄弟油田培養輸送職工近12萬人,支援各類設備4000多台(套),生產原油2800多萬噸,實現銷售收入190多億元,累計上繳國家利稅120億元。隨著**油田的迅速發展,**地方經濟亦得到了較快發展,2003年,全市GDP總量實現37.5億元,其中近65%是油田開采及相關產業拉動的結果,財政收入完成1.2億元,25.5%來自石油企業。近年來,盡管青西油田開發使**油田實現了二度輝煌,但由於資源的約束和礦業城市普遍存在的結構性矛盾,使**這個老工業城市面臨嚴峻的挑戰。主要是:一是產業結構單一,輕重工業的比例不協調,2003年,全市輕、重工業比例為4.4:95.6,工業結構過於重型化;二是企業規模失衡,大型企業平均規模高於全省水平,中小型企業平均規模大大低於全省平均水平,中央、省屬企業與地方中小企業發展關聯度不高,對地方經濟的輻射帶動作用不明顯;三是產品結構不合理,初級產品比重和輕工產品中農副產品加工比重大於工業製成品和非農產品加工比重;四是產業層次差異大,大部分工業企業生產經營屬原材料初級加工,傳統工業依然占據主導地位,科技含量高、市場潛力大的高新技術產業嚴重不足;五是生產成本不斷增大,經過60多年開採的**油田,現在油層埋藏深,地質結構復雜,開採的技術控制難度高,實際開采成本不斷增加。**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說明,培育和發展接續替代產業,已經成為資源型城市經濟社會發展最緊迫的任務。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油田原主產區資源枯竭,原油產量遞減,影響了**經濟的持續增長。其後,隨著吐哈油田的開發建設和石油企業內部改制重組,油田企業大辦三產,導致地方政府為服務油田而建,依賴油田生存的30多戶市屬工商企業紛紛破產倒閉,近7000名企業職工下崗失業,**地方工業經濟體系被完全打破,工業經濟總量迅速下降。1998年,全市工業利稅總額、產值、增加值分別為454萬元、24135萬元、7280萬元,比1996年分別下降了48.7%、16.4%、46.1%。「十五」以來,隨著青西油田的大規模開發,雖然帶動全市經濟每年以23.2%的速度增長,但地方工業增速較慢,比「八五」增幅低26.5個百分點,遠低於全國、全省的平均水平。**工業發展的嚴酷事實告訴我們,只有培育和發展接續產業,才能實現資源型城市的持續穩定發展。一是拉長接續產業鏈條,增加產品附加值,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延長資源型產業的周期和壽命。二是利用高新技術,發展新興工業,實現資源型城市的優勢轉換和經濟的持續發展。三是從資源導向型戰略逐步轉變為市場導向型戰略,立足於現有的資源狀況、區位條件、技術實力和投資環境,通過培育和發展新興接續產業,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和戰略重組,調整產業結構,逐步形成多元產業支撐的新格局,由單一資源優勢向多元綜合經濟優勢轉變。
**油田開采及相關產業創造了3.6萬個就業崗位,佔全市城鎮在職職工總數的61.7%。目前,待安置的下崗職工、買斷工齡人員有11000人,城鎮每年新增需安置就業的勞動力近1300人,然而全市每年提供的就業崗位只有300個左右,就業需求多和崗位少的矛盾非常突出。**市2003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僅為2739美元,按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各種經濟社會發展指標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還有很大差距。只有發展接續產業,加快經濟發展,才能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
二、資源型城市發展接續產業的基本思路
早規劃,早動手,對資源型城市避免「礦竭城衰」、發展接續產業至關重要。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後期,圍繞油田興建的市屬工商企業大量破產倒閉後,我們把發展石化以外的非油產業,特別是農副產品加工、礦產品加工、風電、水電等清潔能源、電冶、建築建材加工等產業提上了議事日程。近年來,盡管**油田產量逐年回升,但資源型城市發展的必然規律使油田地方形成共識,把注意力集中到發展接續產業上來,並進行了積極探索,一批新的經濟增長點逐步形成,區域經濟對石化產業拉動的依賴性開始弱化。
今後**市經濟發展的基本思路是,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生態立市、科教興市、工業強市」的根本要求,實施「結構調整、開放帶動、地企合作」的發展戰略,用新思路、新體制、新機制、新方式,緊緊抓住國家支持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和資源型城市發展接續產業的重要機遇期,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科技進步為動力,以穩定石化產業、構築多元產業格局為重點,加快發展接續產業,率先走上資源型城市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路子。到2010年,基本形成多元支撐的經濟發展格局,率先建成小康社會;2020年,完成由資源型向綜合型城市轉變,初步建成現代化生態城市。結合**實際,遵循市場原則,我們要在繼續加大石油資源勘探開發力度,盡可能延長油田穩產期的同時,重點抓好四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調整發展思路,把握發展機遇。首先要牢牢抓住**油田加快發展的機遇。青西油田大規模深度開發及成品油和原油管道工程的啟動實施,將迅速增加**油田的原油產量和加工量,到2005年,原油產量可達100萬噸,2010年達到200萬噸,原油煉化加工量到2010年將翻一番,達到450萬噸。這樣就為繼續加強地企聯系,不斷延伸石化產業鏈,進一步鞏固**油田在**經濟中的主導地位奠定了基礎。其次,要牢牢抓住市政府駐地遷址的機遇。**市政府駐地遷址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遷址工程在面臨諸多困難和問題的同時,也為區域經濟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性機遇。牢牢把握這種機遇,立足資源優勢和特色產業,以開放促開發,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繁榮穩定老市區,加快建設新市區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良好契機。第三,要充分挖掘利用自身特色優勢。豐富的資源優勢和極富特色的農產品生產基地,為新型產業和後續產業的發展創造了條件。大力發展風電、水電、光電,將使**成為一個新型的能源產業區;石油、煤炭、有色金屬等礦產品的開發加工將使**的電冶小區不斷發展壯大;15萬畝的優質飼草、10萬畝的啤酒大麥、6萬畝的棉花、5萬畝的酒花優質農產品種植基地,為特色產業的發展和農副產品龍頭加工企業的做大做強提供了保障。除此之外,**特有的戰略性經濟區位優勢和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及國家西部大開發相關政策的實施,也是需要我們認真研究、牢牢把握的歷史機遇。
第二,緊抓第一要務,實施工業強市戰略。具體要側重實施五大戰略。一是大開發戰略。通過對油田的開發,風電、水電、光電的開發,礦產品和農副產品的開發,依託優勢資源,開發特色產業,培育後續主導產業。二是大調整戰略。通過興建農副產品精深加工區、電冶工業區、石化工業區、風電工業區等,調整地方工業布局,增強產業聚集和輻射帶動能力,使全市工業逐步向園區化、產業化方向邁進。三是龍頭聚集戰略。立足**的「億元現象」,扶強扶壯莫高麥芽、拓璞酒花浸膏、大業草王、潔源風電、疏勒河水電、干法水泥等一批投資上億元的企業,組建電力、礦業、建材、農副產品加工等企業集團,爭取上市融資,促進工業經濟整體上規模、上水平。同時,培育名牌產品,實施品牌戰略,用3—5年時間,爭創2—3個全省名品和全國名牌。四是科技創新戰略。充分挖掘利用**油田、四0四廠等中央、省屬企業的科技、人才、信息、設施優勢,組建技術開發中心,建立區域經濟范圍內資源、技術、人才、信息合理流動和共享運行機制,加快科技創新步伐,提高新產品的研發水平和科技含量。五是大流通戰略。圍繞市政府駐地遷址和**油田生活基地搬遷,積極調整商貿流通結構,把新市區(**鎮)建成嘉峪關至新疆哈密之間的區域物流中心,發揮中心城市的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技術流的輻射帶動功能,建設大市場,實現大流通,推動大發展。
第三,立足城市區位優勢,優化城市布局結構。堅持「雙輪驅動,兩翼發展」的思路,積極實施市政府駐地遷址工程,優化城市布局結構。**市政府駐地遷址已於2003年上半年經國務院、民政部和省、市逐級批准,2003年10月正式啟動,現已完成了市委、人大、政協三大機關及大部分黨群部門的搬遷工作,計劃今明兩年完成政府機關和部門的搬遷工作。今後2—3年,市上將在現有基礎上,在國家和省、市的大力支持下,通過爭取國債、招商引資、銀行融資、社會籌資、企業上市等多種渠道籌措資金,陸續實施58個城市基礎設施項目,逐步將新市區建成生態環境優美、城市功能齊全、服務功能配套、社會保障體系完善的新型生態工業城市,實現縣域經濟與酒嘉經濟帶和西隴海蘭新線經濟帶的對接,使其成為絲綢之路西端的一個新亮點。
第四,創新經濟格局,積蓄發展後勁。據最新的勘探表明,自青西至花海盆地多處地段顯示出良好的油氣結構,該地段成為具有工業規模開采價值油田的前景非常樂觀。通過我們的資源詳查,**境內包括石油在內的礦產資源較為豐富。正在被開發利用的風、光、水及農副產品資源優勢,將為**今後的發展開創新的領域。要保持全市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就必須結合**市礦產資源狀況和開發利用現狀,進一步搞好替代產業和後續資源的開發利用,使其真正成為經濟發展、社會富裕的不竭源泉。在做好青西油氣田的勘探開發的同時,積極勘探開發其它自然資源及其對應產業,走高效開發、縱深開發、立體開發的路子。同時,圍繞特色資源優勢,發展新型產業,積極儲備、論證一大批符合**實際和國家產業政策的產業項目,通過招商引資加快開發建設,擴大經濟總量,優化產業結構,增加財政收入。積極開發旅遊業和服務業,多業並舉,多元發展,構建**經濟的新框架,培育經濟增長的新亮點,保持**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三、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要爭取國家的支持
首先,通過在產業布局上予以傾斜,對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給予項目支持。資源型城市實現經濟轉型,離不開新的產業項目的支撐。國家在計劃和宏觀決策時,應適當放寬對資源型城市發展接續產業方面的政策限制,給予更多的支持,特別是對經濟轉型有較強牽動作用的產業項目列入重點項目盤子,在國債資金、資源配置以及其它配套政策上給予支持,在資源型城市優先布局一些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如水利、交通、生態環境建設、城市基礎設施等項目。
第二,通過建立補償機制,對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給予資金扶持。資源型城市和企業在實施轉型發展中,面臨著就業和再就業、社會保障、生態環境恢復等諸多問題,需要投入大量資金,這是資源型城市和企業力不能及的,應該得到國家財力和政策上的大力支持。國家應通過建立資源型城市發展接續產業專項基金,建立對以資源開采為主的城市和企業的補償機制。對資源枯竭或衰退性產業轉產而發展起來的接續產業,應考慮給予減免稅收、低息或貼息信貸、加快折舊等政策支持。在國債投放、國家政策性貸款、國家金融信貸應適度向資源型城市傾斜。在資源型城市發展接續產業過程中,國家可適當放寬在直接利用外資和境外融資方面的限制。
第三,通過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減輕企業辦社會負擔。資源型城市建立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中央財政可通過轉移支付形式加大對資源型城市社保試點的支持,並在科教文衛和環保等方面,加大對資源型城市轉移支付規模。同時,國家應對資源型國有大企業研究制定減負政策,以幫助企業解脫辦社會的重負。
**作為西北典型的資源型城市,近年來,在如何實現經濟轉型和可持續發展上已經做了大量有效的探索和嘗試,鑒於目前國家已將**列入全國60個典型資源型城市之一,今後我們的主攻目標就是要爭取國家將**列為第一批重點扶持的資源型城市,從而得到國家的政策和資金支持,實現資源型城市的成功轉型和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