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山西省產業結構特點
產業結構
一、產業結構現狀。山西的產業結構是以能源和原材料工業為主體的重型工業結構。這個結構建立在國家能源需求、地區資源優勢和本省產業傳統的基礎之上,是山西省產業發展長期選擇的結果,總體上符合地區間比較經濟優勢和全國空間生產力合理布局的要求。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山西產業結構的演進呈現良性發展趨勢,在優勢的能源產業高速增長的基礎上,各行各業都有有了相應的發展,基礎結構和第三產業的發展快於全國,演進的方向是健康的,它符合全國總體發展戰略的需要,避免了全國多數省市產業結構趨同化的傾向。無論從全局戰略要求或局部優勢發揮看,山西產業結構都是基本合理的。
資源優勢和社會需求是結構演變的主要依據。山西得天獨厚的煤及其它礦產資源優勢和地處中部的地理位置,形成了山西煤炭工業的比較經濟優勢。而我國能源、原材料供應長期緊缺的善又加速了這種優勢的發揮,形成了山西雄厚的能源工業基礎。多年來的重點建設則促使山西原材料和重型製造工業獲得了較快的發展。1965年與此1952年相比,工業在工農業總產值中的比重由27.4%上升到61.4%;重工業在工業總產值中的比重由47%上升到69.4%。近年來,上述比重進一步上升到接近80%和70%多。從而逐步形成了山西典型的建立在資源開發和初級加工基礎上的重型工業產業結構。
近年來,山西產業構成有了較大變化,在全國民生產總值中,第三產業的比重有所加大。
在全省國民收中,農業(包括村辦工業)、建築業、交通運輸業的比重加大,在工業構成中,建立在資源優勢基礎上的重型結構香到了更快的發展,山西作為全國能源基地的雛形已基本形成。
山西省國民生產總值的一、二、三次產業構成與全國相比,第一產業構成低於全國約7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構成高於全國7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構成與全國接近。山西省國民收的五大物質部門構成與全國相比,工業建築業、交通運輸業明顯高於全國構成,而農業則明顯低於全國構成。從社會總產值的產業構成分析,山西能源產業群、原材料、建築業、交通運輸業和村及村以下工業的構成明顯高於全國構成 ,而林牧副漁業、紡織工業,食品工業、輕工業等產業群的構成大都只相當於全國構成的一半,顯示出很大的差距。
山西產業結構顯示出以下特點,一是能源工業作為支柱產業十分明顯,並具有與基礎產業合面為一的特點。能源工業是山西歷史悠久的支柱產業,現已佔到全社會產值的14%,工業總產值的30%,工業凈產值的42%,瞀內財政收入的20%,並具有可比成本低,勞動生產率高,輸出量大等顯著經濟優勢,在省內和全國都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特別是980以來,中央明確了把山西建成能源重化工基地的目標,能源工業迅速發展,山西煤炭和電力的超前系數分別達到-0.08和-0.28 ,顯著好於全國-0.36和-0.42。由於能源交通等基礎產業是我國產業發展的「瓶頸」,大量煤炭和電力的輸出,顯得尤為可貴。此外山西的原材料工業、機械工業在工業中的地位也十分突出。
二是拳頭產品比較突出,不少產業在國內有明顯的優勢,在列入國家計劃的61種主要工業產品中,山西有14種產品的產量處於各省市的前10位,這些拳頭產品的共同特點是輸出量大知名度高,具有一定的經濟優勢,是山西對省外商品交換的主要支柱。拳頭產品鑫,出省貿易額大,使山西工業產品供給以國內生產資料市場為主要導向,並長期居於輸出大於輸入的地位,從面為進一步發展商品經濟提供了有力的基礎。
三是建築業和交通運輸業與全國比較相對發達,已成為山西的重要產業部門。能源基地建設和以煤炭為主體的能源、原材料大量輸出,有力促進了山西建築業和交通運輸業的發展。
四、鄉鎮企業已成為山西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僅「六五」時期山西鄉鎮企業總產值就翻了兩番,年遞增近40%,增加社會總產值62億元,佔全省同期社會總產值增額的30%。鄉鎮工業發展的一個特點輥村及村以下工業構成了鄉鎮工業的主體,占工業產值的70%,佔全國村及村工業產值的4%多 ,占農業總產值的約40%。這種村及村以下工業的發展,對帶動山西農村其它產業的發展,對改變農村就業結構和發展農村經濟具有重大意義。
⑵ 山西大同主要以什麼工業為主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9-28
⑶ 山西八大產業是什麼
山西八大產業:
1、種植業
2018年,山西省農作物種植面積3555.2千公頃,比上年減少22.5千公頃。
2、林業
2018年,山西省完成造林面積340.1千公頃,增長9.0%。年末山西省森林面積321萬公頃,森林覆蓋率20.5%。
3、畜牧業
2018年,山西省豬牛羊肉總產量77.1萬噸,下降0.1%。其中,豬肉產量62.5萬噸,下降0.3%;牛肉產量6.5萬噸,增長10.0%;羊肉產量8.1萬噸,下降5.0%。牛奶產量81.1萬噸,增長4.7%。禽蛋產量102.6萬噸,增長0.7%。年末生豬存欄549.5萬頭,生豬出欄814.6萬頭。
4、漁業
2018年,山西省水產品產量4.8萬噸,下降9.9%。
5、工業
2018年,山西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4.1%。
6、建築業
2018年,山西省建築業增加值1152.8億元,按不變價增長6.1%。
7、房地產業
2018年,山西省房地產開發投資1376.6億元,增長18.0%。
8、郵電通信
2018年,山西省完成郵政業務總量94.1億元,增長29.9%
(3)山西省的工業產業都在什麼地方擴展閱讀
2018年,山西省國資委提出,山西省屬國企要把更多資源配置到發展新產業和新動能上,力爭通過三年努力,實現省屬企業煤與非煤產業「結構反轉」。
按照目標,未來三年,山西省屬企業增加值年均增幅10.9%,煤炭先進產能佔比由55.2%提高到70%以上。煤炭產業增加值年均下降4至5個百分點,佔比下降到50%以下。
⑷ 山西太原市高新區是在什麼地方,
山西太原市高新區位於太原市小店區。
太原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創建於1991年7月,1992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為國家級高新區,是全國54個國家級高新區之一。園區由新建區和政策區兩部分組成,其中新建區規劃面積8平方公里。
太原高新區周邊毗鄰山西大學等多所高等學府和中科院山西煤化所、中國輻射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具有科研人才密集、科技實力雄厚的優勢。經過十多年的建設,園區環境設施日臻完善,為企業發展配套的支撐服務體系功能齊全。
(4)山西省的工業產業都在什麼地方擴展閱讀
太原高新區已經成為太原市率先發展的先導區,成為山西省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重要基地,走出了一條適合自己發展的創新之路。截止到2019年10月全區共有入區企業2200餘家,其中經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486家,佔山西省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的近70%。
園區內有各類孵化器和科技園區共24個,總面積90萬平方米。截至2006年,我區共擁有自主創新項目545項,涌現出一大批擁有較強自主創新能力的企業。
⑸ 山西產業詳細分布
定襄法蘭最多,原平鋁、鍋爐、化肥最多
繼出台焦炭、煤炭產業振興規劃之後,昨日(11日),山西省政府又出台了電力、新型材料、食品、煤化工、冶金、裝備製造業等六個產業的振興規劃。至此,山西八大產業振興規劃全部出爐,未來兩年,這些產業將按照規劃中的藍圖目標發展。「從本周起,這些產業振興規劃中涉及到的相關部門及人員將接受專業培訓,以保證規劃的有效實施。」省政府工作人員表示。電力產業
將建八大煤電基地
未來兩年,我省電力產業將在淘汰落後產能的基礎上,建設八大煤電基地。
按照晉北、晉中、晉東三大煤炭基地建設要求和國家電網發展規劃,我省重點規劃建設的8個大型煤電基地,北部為大同、神頭、河保偏基地,中部為陽泉(含壽陽)、呂梁基地,南部為臨汾基地,東南部為長治基地、晉城基地。
到2011年,通過淘汰落後產能,促進電力企業重組,我省將形成具有國內較強競爭力的大型發電和電網企業,晉電將實現向山東、湖南、湖北和江蘇輸送。通過電價改革,逐步實現城鄉電價同網同價。
新型材料行業
兩年培育40個骨幹企業
未來兩年,要將新型材料產業培育發展成為全省的重要產業。到2011年年底,全省新型材料產業銷售收入要實現年均遞增15%,達到620億元。將從9個方面具體著手,分別為新型建築材料、鎂合金材料、耐火材料、陶瓷材料、釹鐵硼磁性材料、納米材料、煤系高嶺土、新型纖維材料及其他新材料。到2011年,培育40個年銷售收入超3億元的企業和企業集團。
冶金行業
太鋼將聯合重組省內鋼鐵企業
作為全省鋼鐵產業的龍頭企業,省政府「授權」太鋼集團聯合重組省內鋼鐵企業,力爭到2011年,該集團生產規模達2000萬噸以上,2015年達3000萬噸以上,屆時太鋼集團產能將佔到全省鋼鐵產能四分之三以上。
此外,還將形成太原、長治、運城、臨汾、呂梁5個鋼鐵生產基地,重點建設太鋼呂梁鋼鐵生產基地,建設晉南、晉北、晉西、晉東四個百萬噸氧化鋁生產基地,建設太原、大同、運城三個鎂工業基地和中條山銅業基地。
食品行業
兩年增加5個名牌產品
未來兩年,我省食品產業將著重打造龍頭企業、品牌產品。到2010年,全省食品產業中國馳名商標由目前的6個增加到10個,名牌產品由10個增加到15個。
酒類、食醋、乳製品是我省傳統的食品產業,未來兩年我省將重點扶持這些食品產業發展,同時還要做精做細小雜糧、肉類、特色食用油、干鮮果蔬、功能食品五類特色產品的加工。同時,我省還將培育壯大飲料製造、澱粉製品、方便食品三大現代食品產業。
裝備製造業
建設國家示範五大基地
裝備製造產品一直是我省的「拳頭」產品,在新出台的裝備製造業振興規劃提出,力爭到2011年,在該行業培育出10個國內名牌和8個中國馳名商標。
我省提出將建設煤機成套、鐵路裝備等具有國際水平的五大裝備製造國家示範基地,發展鑄造等四大裝備製造業產業集群。省政府將每年安排專項資金,以貼息、投資補助和資本金注入等方式給予重點支持。
煤化工產業
建立國家級工程中心
我省在此次煤化工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中,提出將培育銷售收入超100億元企業4戶,超50億元企業6戶,其中50億元以上企業銷售收入將佔到全省60%以上。
煤化工是高技術產業,科技創新決定著企業的成敗。為此,我省將建立1個國家級煤化工工程中心,5個國家級企業集中中心、20個省級技術中心,希望在劣質煤、高硫煤氣化等制約化工產業發展的核心技術上實現突破。
為支持科技創新,我省將從煤炭可持續發展基金中每年列支專項資金,幫助煤化工企業開展技術改造。
山西八大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詳解
山西省委、省政府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總體要求,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加快推進我省優勢產業高效、持續、健康發展,決定編制各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按照山西省政府的安排,省發展改革委組織編制了煤炭、冶金、電力和新型材料等四個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5月13日,在全省工業振興大會上,山西省發改委主任李寶卿就八大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重要性、編制過程、主要內容和實施等情況進行了詳解。
規劃的重要性—— 解決各產業當前問題,緊抓機遇實施規劃
山西省委、省政府一直都高度重視我省優勢產業發展,煤炭、焦化、冶金、電力、裝備製造、煤化工、新型材料和食品等優勢產業,在全省產業發展中始終佔有重要的位置。近年來,我省優勢產業較好地發揮了資源、區位、技術、經濟環境、產業基礎和市場空間等優勢,取得了較大的發展。
但是,我省各產業還存在不少問題和差距,企業規模偏小,產業集中度低;技術裝備水平參差不齊,落後產能比重大;深加工產品發展不足,技術瓶頸尚未突破;資源利用率低,節能減排仍有差距,各產業普遍面臨著轉型生計問題。特別是去年下半年以來,全球金融危機對世界經濟、中國經濟造成嚴重沖擊,對以資源型產業為主的山西省造成的沖擊更為嚴重,支柱產業市場需求低迷,生產大幅回落,企業經營十分困難,部分中小企業停產,各產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李寶卿認為,盡管金融危機對我省優勢產業形成了嚴峻的沖擊,但也為產業的調整和振興帶來了重要機遇,一是從中央政策看,中央相繼出台了一系列應對金融危機的措施,出台了十大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明確了發展方向;二是從長遠發展看,山西作為重要能源基地的突出地位不會改變,國家在我省的各類試點所形成大的政策支持效應將進一步顯現;三是從各產業發展看,我省擁有全國具有重要影響的大型骨幹企業,擁有煤炭、鋁礬土、石灰石、煤系高嶺土、白雲石等資源。因此,必須緊抓機遇,制定實施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促進我省優勢產業平穩運行、健康發展,加快我省優勢產業的調整和振興。
規劃的編制過程—— 多方徵求意見,兩月余規劃出台
2009年2月中旬,王君省長主持省政府常務會議,決定盡快編制我省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其中,煤炭、冶金、電力、新型材料由省發展改革委負責編制,焦化、煤化工、食品、裝備製造由省經委負責編制。會後,陳川平副省長召集省發展改革委、省經委負責同志就規劃的起草作了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省發展改革委組織有關行業協會、研究院所的專家成立了規劃起草組,在多方面調研的基礎上,形成了煤炭、冶金、電力、新型材料規劃「徵求意見稿」。
3月下旬,省發展改革委致函省經委、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等十餘個部門和有關省屬企業徵求意見,並專程徵求中國工程院王一德院士、中國工程院干勇院士、國家「863」新材料專家委員會副組長周少雄教授、國家重點學科帶頭人許並社教授和國家有關規劃執筆專家的意見。在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形成了各規劃「上報稿」,報省政府領導審閱。
在編制《材料規劃》的不同階段,省領導多次指示抓好編制工作,王君省長、牛仁亮副省長、陳川平副省長始終關注規劃的編制情況,多次審閱規劃各稿並提出編制要求,按照省領導的指示和國家有關規劃的最新精神,形成了各規劃「送審稿」。4月下半月,各規劃陸續經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
規劃的主要內容——規劃期均為3年,目標、任務、措施明確
「各規劃的規劃期都是2009年~2011年,同時,著眼『十二五』,提出了各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目標。各規劃參照國家的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都分析了產業現狀及面臨的形勢,明確指導思想和目標,提出主要任務和政策措施。」李寶卿在發言中重點解讀了規劃的主要內容,各規劃均包括了發展目標、主要任務和推進措施三個部分。
以煤炭、冶金、電力、新型材料四個產業規劃為例,各產業按照不同的產業基礎和市場需求,分別提出了相應的總量目標:到2011年,煤炭生產能力保持合理水平,煤炭生產能力每年8.5億噸;冶金產業總量得到有效控制,全省生鐵、粗鋼、氧化鋁、電解鋁和金屬鎂產能分別控制在4500萬噸、4000萬噸、800萬噸、200萬噸和60萬噸;電力按照國家和省規劃統籌布局,裝機容量達到5500萬千瓦,外送電達到1800萬千瓦;新型材料產業要培育發展成為重要產業,九個行業銷售收入達到620億元。
而各規劃的主要任務有以下四個共同點:提高產業准入門檻、提高產業集中度、加快淘汰落後產能、加強資源環境保護。在提高產業准入門檻方面,綜合近期省政府關於產業發展的要求,規劃提出了高標準的技術水平要求,作為各產業的准入門檻。以煤炭產業為例,新建礦井規模不得低於年產120萬噸;兼並重組的礦井規模達到年產90萬噸。
在提高產業集中度方面,規劃提出了以大型骨幹企業為主體,兼並重組相關企業,優化資源配置。以煤炭產業為例,全省礦井數量減少到1000處,形成3個億噸和4個5000萬噸級的大型煤炭企業集團,大集團煤炭產量佔到全省的75%以上。
在加快淘汰落後產能方面,我省各產業普遍面臨著轉型升級問題,要實現產業調整和振興,必須繼續淘汰落後產能。規劃提出要關閉小煤礦和兼並重組1600處;淘汰落後煉鐵產能2000萬噸、煉鋼產能1600萬噸、電解鋁產能20萬噸;關停火電機組260萬千瓦;關停淘汰水泥行業的機立窯等落後窯爐。在淘汰落後產能的同時,要支持符合產業政策的中小企業發展,進一步建立完善落後產能退出機制。
在加強資源環境保護方面,實行資源保護性開採的政策,對煤炭、鋁礬土、石灰石、煤系高嶺土、白雲石等資源,合理規劃,提高資源利用率,要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努力完成能耗、二氧化硫排放量、廢水排放達標率等節能減排任務。規劃還提出加快煤層氣開發,提高煤礦安全保障能力,拓展晉電外送市場等任務。
此外,各規劃還提出了相關推進措施,以促進產業調整和振興,其共同的措施包括積極拓寬產品市場、鼓勵自主創新、積極引進和培養人才、適當增加土地供應、改善投融資環境、積極爭取國家政策和資金支持等六個方面。
規劃的實施——扎扎實實做好四方面工作
據李寶卿介紹,為扎實推進各優勢產業的調整和振興,各規劃最後部分明確了相關部門、行業協會、各市政府等各方面的責任,提出了有關部門的工作分工及進度安排,努力做到統籌兼顧,扎實推進,共同促進我省優勢產業的調整和振興。作為全省綜合經濟管理和投資主管部門,省發展改革委將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和要求,扎扎實實做好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樹立全局意識,做好產業發展形勢分析,進一步強化產業發展的調查研究,把短期保增長與長期調結構結合起來綜合研究,提供運行動態,提出政策建議,做好經濟形勢分析;二是增強協調配合意識,做好推進工作的聯系溝通,在推進產業調整和振興中,加強與省相關部門的協調配合,做好牽頭事項的銜接,做好配合事項的協作,加強與市、縣發展改革部門的聯系溝通,做到政令暢通、下情上達;三是提高服務意識,解決規劃項目的困難和問題,加快規劃項目的審核,幫助項目單位完善規劃土地、環評、節能審查等程序,幫助項目單位落實建設條件,共同努力解決項目建設的困難和問題。
李寶卿特別強調,第四方面工作是重中之重,即爭取國家對我省規劃項目的支持。他說:「抓住國家擴大內需、新增中央投資的機遇,積極爭取國家在項目核准和資金安排上對我省規劃項目給予支持。
⑹ 山西主要產業是什麼有哪些
除煤炭、鋼鐵外,還有機械、食品、有色金屬、電子、印刷、化工、電力等行業。
⑺ 著名的煤炭工業基地在山西的哪
山西省都是!
⑻ 山西省晉城、呂梁和朔州這幾座城市主要以什麼產業發展經濟呢
朔州,朔州的經濟總量雖說不是很多,但卻是一座工業正在崛起的新興城市。朔州的煤電產業不止惠及了整個整個山西,甚至還普及到了北京這些國際大城市。所以,你覺得朔州市能夠成功的蛻變為一座工業強悍的工業城市嗎?你看好朔州市的未來發展嗎?上述三座各具特色的城市,你覺得誰在未來的發展潛力是最好的那一個呢?誰能在2019年成功登頂四線城市呢?
⑼ 太原這座城市怎麼樣有什麼工業
山西省省會、承東啟西的區域中心城市、山水園林宜居城市、全國重要的新材料和先進製造業基地、具有世界影響力的華夏歷史文化名城
太原是我國建國初期的重要工業基地之一。「一五」時期,太原為全國的經濟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當時與北京、天津同為華北地區「工業重鎮」。20世紀末以來,隨著國家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和全省新型能源和工業基地建設政策的出台,太原的經濟發展又迎來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在全省新型能源和工業基地建設中,太原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承擔起全省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轉化「領頭羊」的重任。近年來,以不銹鋼生產基地、新型裝備製造工業基地和鎂鋁合金加工製造基地「三大基地」為代表的優勢產業發展態勢良好。經過50多年的建設,已形成了以能源、冶金、機械、化工為支柱,紡織、輕工、醫葯、電子、食品、建材精密儀器等門類較齊全的工業體系,加之科研機構和大專院校集中及商業物資供應中心的優勢,國民經濟實現了快速、協調、健康發展。代表性的企業有世界產能第一的不銹鋼生產基地——太原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正在建設的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鎂鋁合金加工和研發基地——富士康太原科技工業園;全國最大的主焦煤生產基地——山西焦煤集團;製造曾托起「東方紅」、「神舟」號升空的航天發射裝置和三峽水電站 1200噸橋式起重機的太原重型機械集團公司。
2006年,太原市地區國民生產總值達到1013.38億元,比上年增長11.5%。其中:第二產業增加值475.56億元,增長10.5%;第三產業增加值518.42億元,增長13.2%。這是自2001年以來連續六年保持的兩位數增長。全年GDP增量達到120.22億元,並一舉邁過千億元大關。太原市完成財政總收入192.19億元,比上年增長17.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長12.1%,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1.7%。實現財政收入與居民收入雙豐收,並帶動消費需求的提高,刺激了經濟增長。2006年太原市人均生產總值為29497元,增長11.1%,按2006年平均匯率計算達到3782美元。
太原市2007年經濟運行情況
2007年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GDP)1254.95億元,比上年增長16.4%;人均GDP突破35000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97.84億元,增長28.2%;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總產值1574.2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576.74億元,增長15.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15.91億元,增長18.2%;外貿進出口總額81.07億美元,增長97.1%;財政總收入240.40億元,增長25.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3745元,增長17.1%;農民人均純收入為5561元,增長13.1%。
2007年太原市多數的經濟指標增速位次穩定前移。在我國中部的6個省會城市中,太原市的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外貿進出口總額、出口總額增速上升到第一位,GDP增速和人均GDP值上升到第二位,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上升到第三位。在全國27個省會城市中,太原市GDP、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外貿進出口總額、出口總額、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標增速均高於全國省會城市的平均水平,而居民消費價格漲幅則低於全國省會城市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