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涉海工業效益怎麼樣

涉海工業效益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2-10-31 10:08:26

㈠ 我國工業企業效益持續改善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何平介紹,工業企業效益總體持續改善,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產成品存貨周轉加快。5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成品存貨周轉天數為16.6天,同比減少0.2天。二是盈利能力明顯增強。1—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6.36%,同比提高0.35個百分點。

「價格上漲、成本下降助推5月份利潤保持快速增長。」何平說,盡管5月份工業利潤增速比4月份略有回落,但依然保持快速增長,除成本下降因素外,也得益於價格上漲。5月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上漲4.1%,漲幅比4月份回升0.7個百分點;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上漲4.3%,漲幅比4月份回升0.6個百分點。據初步測算,5月份價格變動對利潤增長的拉動作用比4月份多4.3個百分點。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㈡ 怎樣促進長三角地區區域協調發展

一、全面推進一體化,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隨著經濟全球化與區域一體化發展,國家之間的競爭越來越集中表現在城市群之間的競爭,城市群一體化成為增強國家、區域綜合競爭力的關鍵任務。
1、長三角城市群是「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重要的交匯地帶,已躋身成為全球六大世界級城市群之一,是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國家現代化建設大局和全方位開放格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增強長三角地區創新能力和競爭能力,提高經濟集聚度、區域連接性和政策協同效率,對引領全國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具有重大意義。
2、長三角一體化涉及三省一市的互聯互通、要素自由流動和配置。從全國來看,長三角一體化的目標是建立全國發展強勁活躍增長極、一體化示範區、高質量發展樣板區、現代化引領區和新時代改革開放新高地,通過將長三角打造成核心引擎和重要「增長極」,帶動全國發展。就區域發展而言,長三角一體化通過深化跨區域合作,形成一體化發展市場體系,率先實現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科創產業深度融合、生態環境共保聯治、公共服務普惠共享,推動區域一體化發展從項目協同走向區域一體化制度創新。
3、長三角一體化是區域協調的發展。這體現在兩個層面:從區域層面來看,長三角一體化是三省一市的區域協調發展。從國家層面來看,將長三角一體化和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一體化,以及成渝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的發展放在更加宏大的國家戰略背景層面來看,則形成了東、南、西、北、中全國協調發展的態勢。這對於促進區域協調均衡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二、金融一體化先行,釋放經濟增長動能
金融作為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核心和推動力,在長三角一體化過程中應當發揮核心和引領作用。這種引領作用體現在如下三個方面:
1、公共金融服務應當促進區域公共基礎設施和服務互聯互通。長三角一體化的基礎是鐵路、公路等公共基礎設施以及市政、民政等公共服務的互聯互通。開展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互聯互通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金融機構應當加強PPP等融資創新,大力發展公共金融服務。
2、企業金融服務應當促進區域創新產業體系建設。加強長三角區域的核心競爭力,關鍵是建立創新產業體系。長三角地區總部經濟發達、民營經濟發達、產業門類齊全,聚集了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大型骨幹企業,也擁有一大批具備市場潛力的中小微企業。金融機構應當加強企業金融服務創新,服務好區域內大型骨幹企業,助力有市場潛力的中小微企業做大做強,實現區域市場主體競爭力的提升。
3、個人金融服務應當促進轄內居民財富增值和消費升級。居民財富和消費是拉動內需的必不可少的構成要件,尤其是在後疫情時代,促進經濟國內、國外雙循環發展意義重大。長三角轄內居民人均財富和消費均長期居於全國前列。金融機構應當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大力發展資產管理和消費金融業務,促進居民財富增長和消費升級,從而拉動內需增長。
4、綠色金融服務應當促進區域生態環境共保聯治。長三角一體化,應當堅持生態保護優先,加強生態空間共保,推動環境協同治理,夯實綠色發展生態本底,努力建設綠色美麗長三角。金融機構應當大力發展綠色金融,為區域生態修復和長江流域環境保護做出應有的貢獻。
三、發揮集中化優勢,貢獻上海金融力量
上海作為全國和國際金融中心,應當發揮金融機構集中、企業總部集中、人才資源集中這三項集中化優勢,為長三角一體化的貢獻上海金融力量。具體而言,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著手:
1、完善金融基礎設施,建立長三角金融信息資料庫
要發揮金融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前提是建立大數據等金融基礎設施。金融大數據主要分布在實體企業、金融科技企業、持牌金融機構和金融監管機構中,涉及居民和企業的金融資產、收入、消費、投資、風險水平等要素,有很強的隱私性和保密性。要打通這些信息,進而對其進行利用以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就要求政府和市場兩種力量相互配合,充分利用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金融科技手段,建立統一的數據標准和金融信息資料庫。例如,在城市服務方面,可以將各金融機構、第三方支付機構和相關企業的支付清算系統連接起來,實現通存通兌,便利市民在公共交通、水電繳費等城市服務領域的支付手段;在社會服務方面,可以通過金融信息資料庫助推長三角公共服務一體化,實現異地養老、異地用工、異地醫保結算。
2、打造在岸/離岸金融中心,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
目前,上海已初步建立了以陸家嘴核心區為中心的在岸型國際金融中心。同時,上海自貿區在改革開放政策上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成為了建設離岸型金融中心的天然良港。上海應以建設在岸/離岸國際金融中心為新起點,建立以陸家嘴為核心的在岸金融中心,其職能包括人民幣定價、交易結算、證券融資、大宗商品定價、資產管理等;建立以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為核心的離岸金融中心,其職能包括海外投資、離岸人民幣定價、跨境貿易融資等。通過建立國際/國內兩個金融中心,促進長三角吸引好外資,利用好內資,實現貿易投資的便利化。
3、大力發展科創金融,建立科創板生態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是科技進步。上海應當藉助科創板的有利條件大力發展科創金融,建立科創板生態,助力G60科創走廊建設和長三角科技企業發展。操作層面,可以以政府平台對接科創母基金和科創板的形式,對科創企業進行進行先期輔導和投資。對進入科創母基金的企業,通過跟蹤輔導和服務協調機制對其進行專項支持。對符合條件的企業,納入科創板後備企業資料庫。通過對科創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務,培育優質企業,為其在科創板上市融資提供便利。
4、重視供應鏈金融,促進產業升級
長三角地區民營經濟發達,存在大量的中小微企業。這些企業依附於供應鏈核心企業,形成了完整的產業生態。這些中小微企業能否發展壯大,對長三角產業升級具有重大意義。在區域協調發展的過程中,上海應當充分發展總部經濟優勢,以供應鏈核心企業為圓心,重視供應鏈金融,向上下游企業延伸提供金融服務,幫助中小微企業發展,促進產業升級。具體而言,就是要大力發展應收賬款融資、預付賬款融資、存貨融資以及信用貸款融資四項業務。
5、建立區域風險預警體系,協調統一監管機制
長三角金融服務的健康一體化發展,離不開區域聯動的風險預警體系和相互協調的監管機制。上海應當充分發揮人民銀行上海總部的區域協調作用,聯結三省一市相關金融監管機構,開展長三角金融監管機制的頂層設計,實現協同統一監管。同時,要基於大數據等金融基礎設施,建議區域聯動的風險預警體系,從源頭開始就把控實質風險,形成市場監管、稅務、公安、司法機關、金融機構、金融科技企業間的有效互動,形成全流程風控體系。

㈢ 工業化發展對海洋環境的危害

大規模圍填海造陸是工業化和城市化過程中土地資源緊缺矛盾日益加劇背景下向海洋拓展空間的基本途徑,短期內提供了大量新增土地資源和發展空間,但是,大量事實和研究證明圍填海對海岸帶環境和生態的負面影響是長期的和難以估量的; 渤海是半封閉型內海,大規模圍填海造成的危害將更為突出。總結渤海等區域圍填海的環境與生態效應,如下:
1、導致海洋潮汐、波浪 和水動力條件的變化
大規模圍填海直接改變海岸結構和潮流運動,影響潮差、水流和波浪等水動力條件; 就河口而言,河口圍墾後河槽束窄,潮波變形加劇,落潮最大流速和落潮斷面潮量減少。 大規模圍填海活動直接改變港灣的水動力條件,使得水體攜沙能力降低、海灣淤積加速,進而導致岸灘的變遷。
研究表明,韓國靈山河口術浦沿海的圍墾活動導致潮汐壅水減小、潮差擴大,並加重台風時的洪水災害。利用海浪數值模式分析渤海灣內曹妃甸、天津港及黃驊港附近海域的波浪要素變化,結果表明,工程建築物建成後有效波高減小,港池和潮汐通道內減小的幅度尤其顯著。基於渤海水動力模型模擬集約用海對潮汐的影響,發現岸線變化導致黃河海港附近海域半日潮無潮點逐漸向東南方向偏移,萊州灣內半日潮振幅減小,三大灣的振幅均有所增強。模擬渤海灣圍填海工程前後潮汐潮流及風浪特性的變化,結果表明,渤海灣含沙量分布呈現常動力條件下減小、強動力條件下近岸海域減小及建築物前海域增大的趨勢。採用數值模擬的方法從潮位、潮流、波浪和懸沙濃度四個方面預測黃河口、萊州灣海域的圍填海工程對周邊海域的影響,結果顯示,在有工程遮擋的海域,波浪的有效波高減小、掀沙能力降低,工程附近海域懸沙濃度也有所降低。
2、造成近岸和近海沉積環境與水下地形變化
圍填海直接改變鄰近海域的沉積物類型和沉積特徵,原來以潮流作用為主細顆粒沉積區單一的細顆粒沉積物變為粗細混合沉積物,沉積物分選變差、頻率曲線呈現無規律的多峰型,有的甚至將細顆粒沉積物全部覆蓋,變成局部粗顆粒沉積物。 吹填區域嚴重改變海底地貌,破壞海底環境,引起新的海底、海岸侵蝕或淤積。 1984 年韓國西海岸瑞山灣圍墾工程在灣口修建長達8km 海堤,使得低潮灘沉積過程發生顯著變化。
對遼東灣北部沉積作用的研究表明,人類活動是改變和再塑遼東灣北部現代沉積格局的重要影響因素,圍填海重塑了海岸形態和空間分布格局,限制了沿岸淺水區物質參與現代沉積的能力並間接影響沉積速率變化、碎屑礦物的動力分異、重金屬元素的富集和擴散。龍口大規模離岸人工島建設對表層沉積物的影響特徵表現為,大規模圍填海工程的長期實施對粒徑小於63μm 的沉積物存在明顯的搬運作用,而對粒徑大於63μm沉積物搬運作用的影響較小。對曹妃甸近岸海區表層沉積物粒度和粘土礦物組成和分布特徵的分析表明,圍填海工程的長期實施對表層沉積物中較細顆粒的分布影響較為明顯,伊利石、高嶺石和綠泥石分布特徵與圍填海導致的水動力改變密切相關。
3、導致或加劇近岸的水環境與底泥環境污染
圍填海工程降低海域的水交換能力和污染物自凈能力,圍填海形成的水產養殖、港口碼頭和臨港工業等活動增大了海域內污染物的排放量,兩種作用疊加致使近岸水環境和底泥環境污染持續惡化。
對渤海底層低氧區分布特徵和形成機制的研究表明,低氧區具有南北「雙核」結構,與雙中心冷水結構基本一致,渤海中部海水季節性層化及其對溶氧的阻滯作用是低氧區產生的關鍵物理機制,低氧區產生是渤海生態系統劇變的結果和集中體現。
遼東灣北部淺海區底泥中砷元素含量較高,高值區分布在錦州灣及附近,錦州灣的底泥污染主要是由頻繁的圍填海活動和陸源污染物排海引起。對渤海灣圍填海造成的重金屬污染的研究表明,2011 年沉積物中Cu、Cd、Pb 的含量均比2003 年偏高,重金屬污染形勢趨於嚴峻,Cu、Zn、Cd 高值區集中在渤海灣的中部海域,Pb 高值區主要集中在近岸河口和渤海灣中部及南部。對集約用海的生態影響進行評價,發現萊州灣西部和南部近岸海域生境質量綜合指數低於中部和東部,水質的主要污染因子是無機氮、活性磷酸鹽和COD,其中無機氮的含量已超過海洋水質一類標准。對曹妃甸圍填海區重金屬污染及潛在生態危害進行評價,結果表明,圍填海區附近海域表層沉積物中5 種重金屬的平均含量均高於渤海灣沉積物重金屬背景值,表層沉積物中Hg 為主要污染元素,具有較強的生態危害。
4、造成潮灘濕地的面積減損與生態功能下降
圍填海工程佔用大量沿海灘塗濕地,徹底改變濕地的自然屬性,導致其生態服務功能基本消失。 沿海灘塗和河口是各種魚類產卵洄遊、遷徙鳥類棲息覓食、珍稀動植物生長的關鍵棲息地,圍填海導致濕地生物種群數量大量減少甚至瀕臨滅絕,完全改變生態系統的結構,生態服務功能嚴重下降。
研究表明: 大連市大規模圍填海致使近海濕地減損、生態系統退化、生物多樣性降低; 曹妃甸圍填海工程佔用灘塗濕地每年造成的生態多樣性、氣候調節功能、空氣與水質量調節等生態服務功能損失達4736萬元; 濰坊北部沿海地區圍填海造成的濕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損失為1.02×104萬元/a,單位面積損失為1.06 萬元hm-2a-1。針對黃河三角洲圍填海活動對濱海濕地植被有機碳含量的影響的研究發現,東營港和五號樁等圍填海活動強烈的地區植被類型比較單一,圍填海活動改變了植被生長的關鍵環境因子,並導致植被元素配比的變化。20 世紀70—80 年代、90 年代和2000—2010 年的圍填海活動強度都超出了黃河三角洲濕地生態系統的承受能力,而且呈現為不斷增加的趨勢。
5、導致近岸底棲生物棲息地減損與群落破壞
圍填海工程海洋取土、吹填、掩埋等過程帶來近海底質條件和海域底棲生存條件劇變,導致底棲棲息地損失和破碎化,底棲環境惡化,底棲生物數量減少,群落結構改變,生物多樣性降低。 對大連凌水灣圍填海產生的懸浮物的環境生態影響進行分析,發現海底沉積物和海水水質變化使海域生態系統受到影響,眾多的底棲生物、浮游生物因棲息和繁殖環境的變換而出現遷移、死亡甚至滅絕。 岸線、灘塗、近岸淺海等棲息要素變化對渤海灣近岸海域大型底棲動物群落結構具有顯著的影響,圍填海工程引起的環境變化不利於軟體和甲殼動物生存,導致物種數量減少和多樣性的降低。 圍填海工程對底棲生物、浮游生物、魚卵和仔稚魚、游泳動物等海洋生物資源均有突出的影響,例如,毛蚶、四角蛤蜊被掩埋後表現出垂直遷移行為,隨著掩埋深度增加,死亡率逐漸增加,隨著懸浮物暴露時間的延長,幼魚對懸浮物的敏感性逐漸增強。 圍填海加劇黃渤海底棲生物棲息地的減損、生物物種多樣性的降低以及平均生物量和豐度的減少,而近海底棲生物棲息地減損和破碎化致使底棲動物分布格局也發生顯著的變化。
6、嚴重侵佔和破壞海洋漁業資源「三場一通道」
海洋漁業資源是我國海洋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但是,大規模圍填海佔用和破壞「三場一通」,與水環境污染、過度捕撈、氣候變化等並列為漁業資源退化的主要原因。 規模化圍填海對海洋漁業資源的影響非常嚴重,主要表現在: 工程建設引起海洋屬性永久性改變,導致水質下降、底棲生境喪失、生物多樣性和生物量下降,影響整個食物鏈,導致海岸生態系統退化; 導致納潮量減小,水交換能力變差,海岸帶水動力、泥沙和鹽分等物理場條件的顯著變化,進而造成漁業資源產卵場、索餌場、越冬場和洄遊通道(即「三場一通道」)等基本條件的萎縮甚至完全消失,高濃度懸浮顆粒擴散場對魚卵、仔稚魚造成傷害,對魚類資源造成毀滅性的破壞; 水動力和沉積環境變化導致物質循環過程改變,間接導致周邊海域環境質量惡化、生態退化和生物資源損害。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
曹妃甸填海工程對沿岸潮流與海流的影響巨大,特別是阻斷淺灘潮溝,大幅度改變周圍地形地貌和沉積物沖蝕淤積,造成海岸環境、生態和資源損害,甚至對整個渤海的物質輸移和魚類洄遊也產生顯著的影響。圍填海使近岸水域中懸浮物質含量增加,水環境質量下降,導致近岸漁業資源退化,同時,由於對捕撈的限制,使得一些捕撈作業和增養殖產業被迫停止,這在一定程度上嚴重影響了當地漁民的經濟和生活,使當地的漁業發展空間面臨前所未有的轉移壓力。
對養殖、鹽業、旅遊等海洋經濟產業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科學合理的圍填海活動可以為沿海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大量土地資源,滿足港口碼頭和臨港工業的發展,提供養殖和鹽田生產空間,等,從而為當地帶來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區域經濟的健康、多樣化、可持續發展,提升地區的經濟實力和社會發展水平。 但盲目的、過度的、無序的圍填海存在很多弊端,給傳統產業、低碳型經濟的發展帶來巨大沖擊,尤其是海洋養殖業、海洋制鹽業、海洋運輸業、海洋旅遊業等。
例如,圍填海佔用養殖業和制鹽業發展空間,並由於水動力條件改變和排放廢棄物、污染物而導致海水中懸浮物濃度升高,水環境和底棲環境質量下降,浮游動植物數量銳減,嚴重影響養殖業產量和制鹽業取水環境; 圍填海一般分布在近岸水域和河口入海處等淺海水域,而這些區域往往是航運功能非常突出的區域,圍填海使海洋水動力條件改變,納潮量明顯減少,造成海灣和河口入海口泥沙淤積、港口淤積等,影響海運船舶的航行,造成航道功能下降,港口功能和經濟效益受損,甚至不得不另擇新港。
加劇海岸帶自然災害風險和誘發經濟社會系統風險
圍填海導致海岸帶和海洋自然災害風險加劇以及生態環境脆弱性增強,資源環境承載力下降,經濟社會系統與自然環境系統之間矛盾加劇等。 圍填海改變海洋水動力條件,造成泥沙淤積,近海淺水區消波能力減弱,加劇風暴潮等海洋災害的破壞作用,並直接對近海防護工程造成較大的影響; 水中懸浮物和富營養化物質濃度升高,周邊海域水環境變差,赤潮、水母等生態災害頻發,海洋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健康遭受巨大威脅。 圍填海打破了海陸依存關系的平衡,給海陸之間的協調發展帶來阻礙,曲折的自然岸線變為平直的人工岸線,海灣及河口海域面積縮小,阻塞入海河道,影響洪水下瀉,改變地表-地下間的水循環特徵。
圍填海侵佔和破壞沿海的自然濕地,破壞動物的覓食地,導致許多珍稀物種瀕臨滅絕,很多有價值的濱海旅遊資源被破壞; 高污染、高重金屬含量等有毒物質富集於貝類、魚類當中,通過食物鏈富集,對人類的身體健康有很大的威脅。圍填海導致海洋資源價值流失、不同利益相關方的矛盾加劇,容易造成社會不穩定因素: 填海造地造成沙灘、灘塗等資源消失,許多漁民無法繼續從事海洋漁業生產而收入明顯減少,在剩餘勞動力沒有被妥善安置和轉移的情況下,容易激化一定層面的社會矛盾; 海洋資源管理涉及多個政府部門,在部門利益與管轄權方面往往存在分歧,容易引發部門與地區之間的矛盾與沖突。
來源:中國海洋發展研究中心
本文節選自《渤海圍填海發展趨勢、環境與生態影響及政策建議》一文,原刊於《生態學報》2018年5月 作者:侯西勇,中國科學院煙台海岸帶研究所研究員;張華,中國科學院海岸帶環境過程與生態修復重點實驗室;李東,侯婉,宋洋,中國科學院大學

㈣ 什麼是涉海企業

涉海企業可以從第一、二、三企業來分:
涉海第一產業,包括海洋漁業,即海水養殖、海洋捕撈和海洋漁業服務業
涉海第二產業:包括海洋水產加工、海洋油氣業、海濱砂礦業、海洋鹽業、海洋化工業、海洋生物醫葯業、海洋電力業、海水綜合利用業、海洋船舶工業、其他海洋製造業
涉海第三產業:包括海洋交通運輸業、海濱旅遊業、海洋科學研究、教育、社會服務業等
資料:
財富中文網發布了2019《財富》中國500強排行榜。

其中多家涉海企業上榜,名單如下:

41. 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
較2018年上升了4名,以2269.63億元的營業收入排名第41名。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為中國最大的海上原油及天然氣生產商,亦為全球最大的獨立油氣勘探及生產集團之一,主要業務為勘探、開發、生產及銷售原油和天然氣。
60. 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
較2018年下降了7名,以1592.55億元的營業收入排名第60名。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2年,是中國內燃機行業在香港H股上市的企業,也是由境外回歸內地實現A股再上市的公司。
75. 中遠海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較2018年上升了12名,以1208.29億元的營業收入排名第75名。公司是一家為國際和國內客戶提供涵蓋整個航運價值鏈的集裝箱航運、干散貨航運、物流、碼頭和集裝箱租賃服務的綜合性航運公司。根據CI統計,其總運力排名全球第六。
88. 昆侖能源有限公司
與2018年排名相同,以1054.7億元的營業收入排名第88名。昆侖能源有限公司,是中國國內銷售規模最大的天然氣終端利用企業和LPG銷售企業之一。主要從事液化天然氣(LNG)和壓縮天然氣(CNG)終端、液化石油氣(LPG)銷售等業務。
97. 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較2018年上升了3名,以934.97億元的營業收入排名第97名。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世界領先的物流裝備和能源裝備供應商,公司致力於在:集裝箱、能源化工及食品裝備、海洋工程等主要領域,提供高品質與可信賴的裝備和服務。
105. 招商局蛇口工業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較2018年下降了3名,以882.77億元的營業收入排名第105名。招商蛇口在全國郵輪港口進行網路化布局及商業模式復制,實現「船、港、城、游、購、娛」一體化聯動管理,構建集旅遊地產、母港經濟、郵輪產業於一身的高端旅遊服務生態圈。
199. 中國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較2018年下降了7名,以444.83億元的營業收入排名第199名。目前,中國重工在艦載武器裝備關鍵技術、艦船用配套產品技術方面擁有大量高質量科技成果和自主核心技術,產品包括艦艇用柴油機及部件等多種軍用艦船裝備。
205. 東方海外(國際)有限公司
2018年未上榜,以434.93億元的營業收入排名第205名。東方海外(國際)有限公司主營業務為集裝箱運輸和物流服務。東方海外是世界上最大的綜合國際運輸,物流和碼頭公司之一,是利用信息技術和電子商務管理整個貨物運輸過程的行業領導者。
212. 廣東海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較2018年上升了21名,以421.56億元的營業收入排名第212名。廣東海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以水產、禽獸飼料、生產、銷售為基礎的高科技企業集團。
216. 渤海租賃股份有限公司
較2018年下降了11名,以412.9億元的營業收入排名第216名。渤海租賃股份有限公司,主營業務涵蓋飛機租賃、集裝箱租賃、境內融資租賃等,是全球第三大飛機租賃商、第二大集裝箱租賃商。
241. 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較2018年下降了42名,以380.43億元的營業收入排名第216名。上港集團主營業務分四大板塊,即:集裝箱碼頭業務、散雜貨碼頭業務、港口物流業務和港口服務業務,目前已形成了包括碼頭裝卸、倉儲堆存、航運、陸運、代理等服務在內的港口物流產業鏈。
304. 通威股份有限公司
較2018年下降了23名,以275.35億元的營業收入排名第304名。通威股份有限公司是由通威集團控股,以飼料工業為主,同時涉足水產研究、水產養殖、動物保健、食品加工等相關領域的大型農業科技型上市公司,系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
361. 揚子江船業(控股)有限公司
較2018年上升了19名,以232.38億元的營業收入排名第361名。江蘇揚子江集團公司是集造船及海洋工程製造為主業,金融投資、金屬貿易、房地產和航運及船舶租賃為補充的大型企業集團。
381. 中海油田服務股份有限公司
較2018年上升了37名,以219.45億元的營業收入排名第381名。中海油田服務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具規模的綜合型油田服務供應商之一。服務貫穿海上石油及天然氣勘探,開發及生產的各個階段。業務分為四大類:物探勘察服務、 鑽井服務、 油田技術服務及船舶服務。
383. 寧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
較2018年上升了22名,以218.79億元的營業收入排名第383名。寧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作為浙江省沿海港口的運營中心,主要負責寧波舟山港、溫州港、嘉興港、台州港及義烏港的港口運營管理,公司的經營范圍主要包括集裝箱、鐵礦、原油、煤炭、液化品、件雜貨等貨物裝卸業務,並提供拖輪助泊、碼頭租賃、船舶代理及物流等與港口生產有關的全方位、綜合性服務。
390. 海越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2018年未上榜,以214.12億元的營業收入排名第390名。海越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以能源產業經營投資為主營業務的大型綜合性能源企業,於2004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目前,旗下擁有北方石油、寧波海越、海越資管等公司。
433. 中船海洋與防務裝備股份有限公司
較2018年下降了102名,以192.13億元的營業收入排名第433名。中船海洋與防務裝備股份有限公司是集海洋防務裝備、海洋運輸裝備、海洋開發裝備和海洋科考裝備四大海洋裝備於一體的大型綜合性海洋與防務裝備企業集團。
485. 中國船舶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較2018年下降了53名,以169.1億元的營業收入排名第485名。中國船舶系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核心民品主業上市的重要平台,是國內目前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產品結構最全的造船旗艦上市公司之一,涵蓋了船舶造修、海洋工程、動力業務、機電設備四大板塊業務。
492. 中遠海運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較2018年下降了56名,以166.83億元的營業收入排名第492名。中遠海運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致力於以航運金融為依託,發揮航運物流產業優勢,整合產業鏈資源;打造以航運及相關產業租賃、集裝箱製造、投資及服務業務為核心的產業集群。該公司船舶租賃業務船隊運力規模和集裝箱租賃業務箱隊規模都位居世界前列。
《財富》中國500強排行榜考量了全球范圍內最大的中國上市企業在過去一年的業績和成就。本排行榜覆蓋范圍包括在中國境內外上市的所有中國公司,所依據數據為上市公司在各證券交易所正式披露信息。該榜單由《財富》(中文版)與中金公司財富管理部合作編制。
2019年中國500家上榜的上市公司總營業收入達到45.5萬億元人民幣,較2018年增長14.8%,再創新高;凈利潤達到了3.625萬億元,較2018年增長4.21%,相比2018年24.24%的漲幅而言,受宏觀經濟影響大幅放緩。2019年上榜公司的年營收門檻為162.38億元,相比2018年提升了17%。2018年中國GDP首次突破90萬億元,這500家上市公司的收入總和也再次超過了中國當年GDP的一半。
榜單頭部公司依然是:中石化、中石油和中國建築。中國平安蟬聯非國有企業第一位。
2019年一共有42家新上榜和重新上榜公司,其中小米集團以1749億元的總收入排名第53位。美團點評則以652億元營收排名第140位。
在行業方面,由阿里巴巴、騰訊領銜的互聯網服務行業雖然收入總和僅佔到所有500家公司的2%,但是該行業市值卻接近11萬億,佔中國500強總市值的23.7%。
在盈利能力方面,與2018年情況相同,最賺錢的10家上市公司除了幾大商業銀行和保險公司之外,仍是中國移動有限公司、騰訊控股有限公司和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這十家公司在2018年的總利潤達到1.46萬億,佔全部上榜公司利潤總和的40.3%。
在利潤率最高的40家上市公司中,貴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由2018年的第四位躍居榜首,利潤率高達45.6%。首次上榜的中通快遞以24.9%的利潤率進入利潤率榜。其中值得關注的一點:在凈利潤率最高的這40家公司中,商業銀行占據了21家。

㈤ 海洋科學專業就業前景怎樣

海洋科學主要有前景的就業方向有:海洋環境保護方向、物理學科研方向、漁業方向。

1、海洋環境保護方向

眾所周知,人類在海洋領域的過度開發已經造成了海洋生物的大批滅絕,而該就業方向就提供了一個保護海洋生物的人才資源和智慧資源。目前該專業看似比較冷門,但在未來,將會逐漸變成一個人才缺口巨大的熱門專業,就業前景也會比較好。選擇該方向,國家有相應的政策扶持,因為該方向需要的是可以艱苦奮斗、不斷在外工作的人員,條件比較艱苦,但是效益也比較大。

總之,隨著人工智慧時代的到來和「互聯網+」創業大賽的推進,海洋科學作為一個「邊緣學科」重新被重視起來了。海南2016年創業大賽的特等獎就是智能化的潛艇,與海洋科學密切相關。因此無論是就業還是創業,該專業可能當下的工作不是很好尋求,但是未來這將是一個十分有前景的專業。

㈥ 我國海洋經濟發展現狀

《2019年中國海洋經濟統計公報》已經發布。那麼,2019年中國海洋經濟都有哪些特點,請看國家海洋信息中心主任何廣順的解讀。

2019年,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我國海洋經濟總量穩步提高,經濟結構持續優化,產業發展水平繼續提高,內生動力持續增強,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取得顯著成效,海洋經濟發展質量穩步提升,為海洋強國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海洋經濟總體實現穩步增長

海洋經濟規模持續擴大,2019年全國海洋生產總值超過8.9萬億,十年間翻了一番。海洋經濟「引擎」作用持續發力,海洋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6.2%,高於國內生產總值0.1個百分點,海洋經濟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9.1%,拉動國民經濟增長0.6個百分點。海洋生產總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近20年連續保持在9%左右,占沿海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連續3年穩步上升,2019年超17%。

海洋經濟結構持續優化

海洋經濟結構持續優化,海洋服務業「穩定器」作用進一步增強。海洋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增加值占海洋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4.2%、35.8%和60.0%,與上年相比,第三產業比重提高0.9個百分點。海洋服務業增加值佔比連續9年穩步提升,拉動海洋生產總值增長近5個百分點,對海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75%。2019年濱海旅遊業全年實現增加值18086億元,比上年增長9.3%。

海洋產業結構調整取得成效,發展水平不斷提升。海洋油氣增儲上產態勢良好,海洋原油生產增速由負轉正,扭轉了2016年以來產量連續下滑的態勢,產量4916萬噸,比上年增長2.3%;海洋天然氣產量持續增長,達到162億立方米,比上年增長5.4%。海洋交通運輸業平穩增長,海洋交通運輸業增加值6427億元,比上年增長5.8%;海洋貨運量36億噸,增長8.4%;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92億噸,增長4.3%。海洋船舶工業實現較快增長,全國造船完工量3672萬載重噸,比上年增長6.2%;全年實現增加值1182億元,比上年增長11.3%。隨著海上風電補貼政策窗口期的臨近,海上風電並網裝機容量顯著提升。截至2019年底,累計並網容量達593萬千瓦,比上年增長63.4%。

區域海洋經濟不斷壯大,北部、東部和南部海洋經濟圈海洋生產總值分別為26360、26570和36486億元,分別是2010年的1.9倍、2.1倍和2.8倍。隨著粵港澳大灣區、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等重大戰略持續發力,南部海洋經濟圈持續領先,2010年以來其海洋生產總值年均名義增速達12%以上,佔全國海洋生產總值比重由2010年的33%增長到2019年的41%。

海洋經濟對民生改善的貢獻日益增強

海水產品保障方面,海洋漁業穩步增長,質量效益不斷提升,為社會提供了豐富的水產品,全年增加值比上年增長4.4%。能源供給和保障方面,渤海海域發現大型油氣田,探明超千億方天然氣地質儲量、超億方凝析油地質儲量,可供百萬人口城市的居民使用上百年;總裝機規模達1700千瓦的浙江LHD模塊化潮流能機組連續運行時間居世界首位,至少可以滿足900戶海島居民日常生活用電。生活便利度提高方面,平潭海峽公鐵大橋全線貫通;220千伏珠海疊泉輸變電工程海底電力隧道全線貫通。生活品質提升方面,郵輪旅遊呈回暖態勢,全國郵輪碼頭出入境旅客近413萬人次,從2019年5月起,連續8個月降幅呈現收窄趨勢。

海洋對外貿易總體向好發展

面對中美貿易摩擦,我國不斷提高涉海產品國際競爭力,持續優化產品結構,進一步提高海洋對外開放水平,穩步推進「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海洋對外貿易持續向好發展。「海上絲綢之路」貿易往來持續擴大,我國與海上絲路沿線國家海運進出口總額比上年增長4.6%,其中,出口增長6.7%,進口增長1.6%。我國海運出口同比略增,海運出口貿易總額為1660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0.2%。涉海產品進出口貿易趨勢向好,重點監測的涉海產品進出口貿易總額為637億美元,比上年下降3.6%,連續4個月降幅收窄。海洋船舶完工出口同比基本持平,全國完工出口海洋船舶991萬修正總噸,比上年下降0.6%。

海洋經濟發展內生動力進一步增強

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對海洋產業發展的推動作用日益顯著。海水淡化工程加快實施,可每日淡化海水18萬噸的舟山綠色石化基地海水淡化一期工程已建成並投入使用。海洋生物醫葯業取得新突破,我國自主研發的治療老年痴呆(阿爾茲海默症)的海洋葯物甘露特鈉膠囊(商品名「九期一」)有條件獲批上市,填補了17年來全球抗阿爾茲海默病治療領域無新葯上市的空白,成為全球第14種海洋葯物。海洋可再生能源產業化水平不斷提高,全球首個波浪能裝機達120千瓦的養殖平台「澎湖號」交付使用,可提供1.5萬立方米養殖水體。海洋船舶領域取得新成績,自主建造的「雪龍2」號首航南極,全球首艘超大型智能原油船(VLCC)「凱征」輪交付。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穩步推進

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推進,涉海市場主體活力進一步釋放。重點監測行業中新登記涉海企業共2.3萬個,比2015年翻了一番;2019年末,實有涉海企業比上年增長10.7%,連續4年增長過萬。其中,海洋旅遊業實有企業基數大、增長快,連續5年保持兩位數增長;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業、海洋技術服務業等高技術產業實有企業數量增速較高,5年來年均增速分別為39.9%和20.4%。規模以上涉海工業企業效益狀況保持穩定,重點監測的規模以上涉海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率為10.1%,高於全國同期4.3個百分點,與去年同期持平。規模以上涉海工業企業利潤略有下降,利潤總額為1439億元,比上年下降2.5%,降幅低於全國0.8個百分點。主要原因在於,一是企業營業收入有所下滑,2019年為14199億元,比上年下降2.6%;二是成本出現小幅上升,擠壓了利潤空間,涉海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成本為79元,雖低於全國同期5.1元,但比上年增加1.1元。

㈦ 海洋資源的開發對人類的未來具有哪些重要意義

海洋是全球生命支持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寶貴財富。當前,隨著陸地資源短缺、人口膨脹、環境惡化等問題的日益嚴峻,各沿海國家紛紛把目光投向海洋,加快了對海洋的研究開發和利用。一場以開發海洋為標志的」藍色革命」正在世界范圍內興起。 海洋資源的開發利用,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經濟的發展,滿足了人類向海洋要效益的願望,但在海洋開發迅速升溫的同時,海洋資源也正在承受著前所未有的壓力。現實令人擔憂也令人思考:海洋開發應該走一條什麼樣的道路?海洋資源開發過程中如何避免人類在開發陸地資源時曾經有過的失誤?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提出,為人類合理開發和利用海洋資源提供了方法論指導,促使人們從可持續發展的高度來認識和開發海洋。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對海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具有特殊的意義。 首先,海洋資源所具有的巨大潛力,為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眾所周知,自然資源的狀況,是一個社會和民族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的物質前提和基本條件。從這個意義上講,可持續發展的社會和經濟運行,實質上主要是在圍繞可持續利用自然資源的基礎上進行的。海洋資源作為自然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與其它資源一起,在整個資源大系統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正在顯示出越來越重要的經濟、社會價值。因隨著許多陸地資源的日益減少 ,人類對海洋資源的依賴將日益增大。海洋中蘊藏著豐富的多種資源,如:生物資源、油氣資源、固體礦物資源、海水資源、海洋能源、海洋旅遊資源等,這些資源將為人類解決資源短缺提供巨大的物質支撐力。各種海洋資源在開發活動中所形成的不同的海洋產業,已成為沿海經濟的重要內容之一,有的甚至作為支柱產業帶動了區域經濟的發展。然而,應該看到,盡管人們對海洋開發投入極大的熱情,並已取得重大成就,但對海洋資源的開發利用程度卻不是很高,除了傳統的海洋生物資源外,其它資源的開發利用基本上處於初始階段或低級水平。因此,海洋開發具有極大的發展前景。可以說,海洋是我們將來的依賴領域。通過有計劃、有方向的海洋開發活動,可逐步解決沿海地區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重大制約問題,諸如:空間緊張、水資源短缺和食物數量與質量等問題。緩解沿海地區人口、資源、環境的矛盾,促進其社會與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其次,海洋資源的多層次復合性特點,要求其開發過程中必須系統規劃、綜合利用。海洋資源具有空間復合程度高的顯著特點,許多資源在同一海區共存,既有生物資源,也有非生物資源,有和溶存或生活在海水中,有和儲藏在海底或海底之下,也有的是通過水體運動而發生等。不少海域,海底是油氣田,水體是漁場,水面是船舶航行的航道。海洋資源的這種多層次復合性、多功能性特點,決定了海洋的每一部分都擁有多種價值、多種功能,由此使海洋資源開發往往出現多行業的立體化開發,以及對同一海區某種資源的爭相開發。這種狀況要求任何海區資源的開發利用都必須建立在對區域基礎功能和價值的客觀了解與分析基礎之上,即對該區全部的可利用資源(包括物質的和空間與環境的)進行科學評價。要在最充分地發揮海區自然優勢功能的基礎上,盡量地考慮到社會需要與可能的各方面因素,樹立統籌兼顧、綜合平衡的觀念,力求使海域的客觀價值得到最佳的使用。同時,海洋資源的這種空間性特點,也使海洋開發必須系統配套。因海洋資源開發受海洋自然環境條件的制約,如海底油氣資源開發,其原理和方法與陸地石油工作,並不存在根本性的區別。但一層海水使得海洋石油勘探、開發比陸地復雜得多:海上風浪、海水運動、中高緯度冬季海冰活動、海底地質地貌動態、以及工作場地等都給勘探與開發帶來一系列的困難和問題,因此,在海洋資源開發過程中,只有全面安排各有關方面的工作,才能確保開發的正常進行、功效提高和人命與財產的安全。 第三,海洋資源的流動性特點,使其在開發過程中更易產生聯帶影響。海洋資源的最突出特點在於它具有流動性,即海水是流動的,海洋中的許多資源也是流動的。這一點決定了海洋資源開發與陸地資源開發的一個明顯差別,即某一陸地地域的資源開發一般不會給不相連的 陸地資源帶來直接的影響。而海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則不然,連續統一的海洋,通過流動的海水可把不同區域開發利用活動聯系起來,即某一區域海洋資源的開發利用,不僅影響本區域內的自然生態環境和經濟效益,而且必然影響到鄰近海域甚至更大范圍內的生態環境和經濟效益,當然,這種影響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負面的。一旦因人類的不合理開發破壞了某種海洋資源的生存狀況,那將對其它海洋資源的生存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並在可能危及海岸帶資源、環境和經濟的發展。海洋資源之間的這種聯帶作用,使海洋資源開發暗含著極大的風險性,稍有不慎,可影響全局和長遠,破壞整體生態環境。因此,對海洋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便顯得尤為重要。 第四,海洋資源開發利用中存在的問題,促使人們走向可持續之路。面對海洋中所蘊涵的豐富資源,在人們認識到海洋資源對區域經濟的巨大拉動和支撐作用後,各沿每國家、地區以及受利益驅動的不同群體紛紛加入海洋開發的行列。由於海洋綜合管理機制尚未建立起來,海洋開發技術落後,加之一些部門的急功近利,導致對海洋資源的嚴重破壞。表現在:海洋資源開發利用不合理,開發利用水平低、不充分,造成資源與環境的破壞和嚴重浪費;近海漁業資源捕撈過度使海洋生物資源、海洋生態系統遭到不同程度破壞;入海污染物總量逐年增加,致使某些海域環境污染加劇,等等影響可持續開發利用的環境和資源問題越來越突出。因此,海洋資源開發和利用中必須吸收人類在陸地開發中的經驗和教訓,盡最大可能防患於未然,不要重蹈覆轍。 2、海洋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基本內容。 可持續發展觀的核心內容是社會經濟的發展不僅要考慮當代人的需要,而且要顧及子孫後代的發展需要,即要保證人類社會具有長遠的、持續發展能力。在發展中實現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統一。海洋資源在整個自然資源系統及社會發展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決定了在其開發和利用過程中必須實現可持續性。所謂海洋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利用是指在海洋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應該做到科學合理地開發利用海洋資源,不斷提高海洋資源的開發利用水平及能力,力求形成一個科學合理的海洋資源開發體系;通過加強海洋環境保護、改善海洋生態環境,來維護海洋資源系統的良性循環,實現海洋資源與海洋經濟、海洋環境的協調發展,並力爭交給下一代一個良好的海洋資源環境。 具體說,海洋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包含以下三方面特徵: (1)持續性。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含義就是保證人類社會具有長遠的持續發展能力。由此出發,海洋資源可待續開發利用所堅持的基本點就是:一是必須滿足當代人的需求,盡可能使海洋資源得到最充分合理的利用,以為人類社會的發展提供更多的物質、精神支持;二是在滿足當代人需求的同時不能犧牲、損害後代人的利益,要保證海洋資源具有持續發展的能力。由於在一定時期內,資源總是有限的,當代人只能利用一定限額的資源,以此來保證海洋資源有一個最小的安全存量,使再生資源能得到及時恢復,或使不可再生資源盡可能具有可持續性。如果當代人的發展以犧牲後代的利益為代價,這種竭澤而漁、顧此失彼的做法,必將使人類為此付出慘重的代價。 (2)協調性。海洋資源開發利用涉及許多行業,協調發展是客觀要求,如石油、交通、水產、旅遊、鹽業等各行業要協調發展,各得其所;陸地海上應協調與合作,共同保護海洋生態環境;海洋開發與海洋資源和環境的承載能力協調一致,以保持海洋的可持續利用。同時還要注意到鄰近區域所有開發的內容及其彼此之間可能發生的影響,力求每一類開發活動所產生的負面影響減少到最低限度。例如海岸帶開發,因為在海岸地區,擁有豐富的礦產、生物、土地、動力、港口、旅遊和環境資源,可供發展海水養殖、圍墾、交通航運、采礦和發電等工農業生產,還可發展旅遊事業等。所以,在海岸帶實施開發時,決不可僅從本單位利益出發安排利用項目,必須綜合論證,以決定取捨。對海洋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就要充分考慮到 各種資源、各部門之間的相互關系,在保證整體利益的前提下,實現各種資源的協調發展,各部門的有機配合。為此,需要有高度的統籌協調,統一的規劃,需要國家的綜合管理。海洋資源開發程度越高,這種協調功能越要加強,最終應形成綜合管理體制。 (3)公平性。公平性是一個涉及哲學、經濟、倫理等多領域的范疇,具有多方面含義。從可持續意義上講,公平性包括代內公平和代際公平。代內公平是指一代人之間對資源的合理配置,包括個人之間、集體之間、區域間、國家間的公平;代際公平則是指兩代人之間的資源分配,代際公平要求當代人的發展不應以犧牲後代人的利益為代價。海洋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利用就是要盡最大可能,保證既在同代人之間又能夠在當代人和後代人之間實現海洋資源的合理配置。應該說,保證代際公平是海洋資源可持續利用中的最大困難。因當代人在決定利用海洋資源時,並不知道後代人對海洋資源的實際消費需求,當代人實際上是把自己對後代人的消費需求預測強加給後代人,按當代人的看法對後代人的需求狀況進行推斷。雖然當代人對後代人的需求狀況預測可能有部分正確判斷,但相鄰兩代人的需求肯定有差異,要對以後幾代人的需求狀況做出准確的估價,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對海洋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和利用實際上是一個不斷進行調整而逐步趨向合理的過程。 為體現海洋資源開發的可持續性,在實現對海洋資源合理有效開發的同時,改善海洋生態系統的質量,海洋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應達到以下目標: ?在保證海洋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基礎上,強化開發深度和廣度,提高開發的科技含量,爭取海洋經濟增加值的最大化,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保持海洋生物資源的理性化捕獲,使之與海洋生物自生產能力沖突最小化,保持生態系統有較強的恢復能力,保持海洋不可再生資源的有計劃開采。保護海洋資源最優化發揮其功能,在規劃和發展過程中為旅遊和娛樂留下發展空間。開發中應從長計議,科學規劃微觀領域的功能,對其各功能進行優劣分析和機會成本分析,確定其最優化功能,同時兼顧其它功能的開發。對暫時或短時間內不能開發的功能,應確保其開發空間,杜絕無意識破壞行為。海陸一體化開發,海洋資源與陸地資源的開發利用是相互促進的,要根據海陸一體化的戰略,統籌沿海陸地區域和海洋區域的國土開發規劃,堅持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方針,逐步形成不同類型的海岸帶國土開發區。 …開發與保護協調一致。開發與保護是相輔相成的,只有節制開發慾望,採取」欲取之,必先予之」的策略,才能保證資源系統的良性循環和持續開發利用。為此必須控制海洋污染。其目標包括研究開發和推廣清潔技術,大力提倡綠色產品生產,限制某些特定的污水污物,限制排污總量、實施排污許可證制度等,以使海洋環境持久地發揮其各項功能。保護人類平等享有海洋資源的權益。海洋為全人類億共同擁有,對於海洋共同財產的開發不能無償使用。要通過資產化管理的方式,對海洋資源的捕獲成果收取適當的資源稅並通過轉移支付實現全社會的平等享有權利。建立海洋綜合管理體系,制定引導性的統一的海洋開發政策,逐步完善海洋開發和管理的協調工作,建立沿海各級政府的目標責任制,實現對海洋資源的法制化、資產化管理。 總之,海洋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目的在於建設良性循環的海洋生態系統,形成科學合理的海洋開發體系,促進海洋經濟持續發展。 3、海洋資源可持續利用的保障措施 海洋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利用,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藉助各種力量、依靠各相關前提條件的共同作用。從海洋資源開發的內外部保障、支撐體系來看,在當前,中國要實現海洋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利用,必須從以下幾方面加以保障: 第一,加強海洋科技研究,利用科技進步促進海洋可持續開發利用。 海洋內涵的豐富資源,可以為人類發展提供巨大的物質支撐,幫助人類解決陸地資源短缺所帶來的各種困境。海洋作為不同於陸地的特殊自然體,其自身環境的復雜性、災害的多樣性,造成開發的艱難性,由此使海洋資源的供給相對不足,大量的海洋資源無法得到充分利用。要解決這個矛盾,關鍵要依靠海洋高新技術。沒有一定的裝備技術條件,海洋資源的開發活動將無法進行。因海洋開發是一項技術高度密集的行業,現代海洋工作廣泛地採用了現代科技的重要成就,它對最新技術的使用程度,其多、其廣、其高是其他行業很少能夠與之比擬的。因此,海洋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利用,在很大程度上主要是依賴於科學技術特別是海洋高科技的支撐。海洋科技主要包括海洋探測高技術、海洋油氣礦產資源勘探開發高技術、海洋生物技術、海洋清潔生產技術等,其應用的重點將致力於海洋資源開發技術發展及其產業化、海洋資源可持續開發與保護、海洋資源開發中的服務保障技術等領域的研究。具體體現為: ?加強與海洋資源右持續利用有關的管理科學和應用基礎科學的研究,如資源再生過程、海水養殖容量、海洋資源承載能力、海岸帶陸海相互作用、綜合管理的理論方法和機制等研究,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對海洋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水平做出科學評價和預測,為確保開發利用海洋的行動和政策提供科學依據。依靠先進的科學,提高海洋資源勘查精度,探索新的、可開發利用的海洋生物、礦產、能源、水及空間等資源,以增強海洋資源轉化為現實存量的可能性,提高海洋資源的供給能力,為世代利用海洋和從海洋持續獲取利益提供資源儲備。提高海洋開發技術水平,在研究開發海水利用技術、海洋生物技術、深海礦產資源開采技術、海洋空間開發利用技術的基礎上,逐步形成海洋開發技術研究、實驗、推廣應用和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機制,推動海洋高新技術產品、產業和產業群快速增長,提高海洋資源利用效率和附加值,節省資源,促進海洋產業可持續發展。利用先進的技術裝備發展有利於海洋活動安全、有效和清潔生產的海洋服務業,實現海洋觀測、監測、預報和信息傳輸的現代化,為海洋開發、減災防災、保護海洋環境等提供有效服務。 第二,完善海洋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政策支撐體系。 實現海洋資源的可持續利用,需要有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為制度前提。但是,由於環境和資源帶來的外部性問題,以及海洋資源開發所具有的特殊性,使得政府在海洋資源開發中起著重要作用。政府一方面通過相關政策支持海洋資源開發,另一方面對開發中的各類矛盾進行協調。當然,政府的作用並不是計劃經濟條件下的指令性安排,而是依法為海洋資源開發利用提供良好的市場環境,目的在於促使海洋資源開發的順利、合理地進行。為保證海洋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利用,政府所採取的政策主要有: ?產業政策。通過制定相關產業政策,嚴格限制資源浪費大、污染嚴重和破壞生態平衡的產業,在扶持有利於海洋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產業發展的同時,加快處理好破壞浪費資源的產業的退出和轉產。投資政策。制定合理的投資政策,優化投資結構,對生態環境投資給予支持,保證生態環境投資與生產建設投資按比例協調發展。並通過籌措海洋產業風險基金,支持海洋高新技術的發展。技術政策。更新傳統技術和開發新一代支持可持續利用海洋資源的新技術,大力開發和推廣使用可節約資源、減少廢物排放的海洋清潔生產技術和工藝。財政稅收政策。對超出國家規定標準的排污,根據規定收取排污費,還要進一步研究徵收環境稅,以此來促使開發者採用清潔生產技術。 …資金信貸政策。建立國家海洋環境與資源保護基金,資助防治海洋環境污染和保護海洋資源的項目,這一類項目也應得到國家政策性銀行的信貸支持;鼓勵國家、地方和企業擴大利用外資來解決海洋資源與環境保護方面的問題。資產化管理。對海洋資源實行有償開發利用、有償使用制度,將海洋資源開發利用權推向市場,並將收益用於資源的補償,使海洋資源在開發利用的同時得到保護。 第三,海洋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的法制保障。 海洋立法是沿海國管理海上活動,包括海洋資源開發利用和環境保護等活動的基本措施。在維護國家海洋權益、管理和保護海洋資源環境方面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根據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的需要,中國已先後制定了一些涉海的專項(或單行)法規,但從總體上看,目前中國海洋法律制度不健全,尚未形成比較完整的海洋法規體系,有的法規是陸上法規向海洋的延伸,缺乏對海洋因有特性的考慮;有些行業法亦多從本部門發展著眼,缺少對其他行業的兼顧,特別是對海洋整體利益的考慮。因此,應當建立、健全以海洋基本法和綜合管理法為主體的、行業法和地方法相互配套的海洋法規體系。從保障海洋資源可持續利用的角度講,當前應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抓緊組織修訂和起草對海洋污染防治和海洋資源保護方面的綜合性法規,以便為其它專門性法規立法提供依據,在此基礎上要制定地方性海洋環境與資源法規。盡快制定出台針對海洋開發中出現的新問題的法規。例如,長期以來,我國一直實行」濃度標准」,即企業向海洋排放污水必須低於國家規定的濃度。但世界上許多國家已不再採用這個標准,轉而採用」總量控制」。一些企業正是利用了」濃度標准」的空子,將污水用海水大量稀釋,低於國家標准後再排放入海。這樣做,對海洋整體而言,接納的污染物總量並未改變。因此,應實行」濃度標准」與」總量控制」相結合的排污標准,並在有關法規中得以體現。在制定有關法規時要體現對環境與資源的保護。為此,一是要在有關綜合性經濟法規中體現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思想;二是在有關產業法中,設立獨立的環境與資源保護篇章;三是要在刑法中明確危害環境和資源的刑事責任。加強沿海及海上執法隊伍建設,建立和健全海洋執法監督機制,提高全民對海洋法制的認識和遵守法規的自覺性,切實保障海洋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利

㈧ 中國否認打造「海底監視網」,中國在海洋科研方面實力如何

中國海洋科研經費投入大幅度增長,創新能力在不斷增強。

2016年沿海城市科技創新評價工作,分別從創新投入、創新產出、創新應用與創新環境四個方面展開,共選取廣州、湛江、深圳、海口、福州、廈門、漳州、舟山、杭州、寧波、上海、鹽城、煙台、威海、青島、天津、大連、汕頭、泉州和三亞20個沿海城市,作為中國主要沿海城市海洋科技創新的評價對象。
在「創新投入」方面,近年來,中國對海洋科研經費的投入大幅度增長,其中青島市投入規模排在首位,其次是上海,大連排在第3位,廣州和天津分別排在第4位和第5位。青島作為海洋科技城,聚集了全國30%以上的海洋教學、科研機構,擁有全國50%的涉海科研人員、70%涉海高級專家和院士,19位院士、5000多名各類海洋專業技術人才,1個國家級、17個省級海洋類重點實驗室。

我國要大力發展經濟,金融環境的優化必將帶動海洋經濟的發展,對於整個海洋領域的進步都有著重要作用。

㈨ 山東威海市經濟怎麼樣

威海經濟

近年來,威海市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高速發展,整體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是全國綜合經濟實力50強城市之一。2001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達到627.1億元。

工業

威海擁有可供合作的良好工業基礎。現已基本形成了以機械、電子、化工、建材、輕工、紡織等行業為支柱,塑料、絲綢、醫葯、食品、工藝美術等行業為骨乾的門類齊全的生產體系。主要定型產品2000多種,有700多種產品進入國際市場。威海是中國地毯、釣魚竿、小型木工機械的最大產地,是中國輪胎的第二大產地,也是中國農用運輸車、汽車、連桿、濃縮果汁的主要生產基地。子午線輪胎、高速傳真機、電子電話機、電腦軟磁碟、終端顯示器、高能蓄電池、高效節能燈及海洋生物製品等已成為威海市新興的主導產業和產品。

農業

威海市是山東省糧食基地和花生、水果、水產品重點產區。2001年糧食總產量94萬噸,花生總產量24萬噸,以蘋果為主的果品總產量53萬噸,水產品產量237萬噸,水產品產量居中國地級市之首。

對外經貿

威海市是中國最早的對外通商口岸之一,已與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建立了長期穩固的經貿關系,2001年,全市對外貿易進出口總額達23.9億美元,其中出口16.1億美元,商品涉及到15大類的500多個品種。
服務業:
威海依靠獨特的地理優勢,整潔的環境,中國第一個被聯合國評為最適宜人口居住城市,威海的養老服務業僵屍一個大市場,威海養老之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率先步入養老行業,領導威海養老服務業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病危威海的經濟發展帶來了紅利!

威海市歷年進出口總額單位:千萬美元

外商在威投資發展迅速。截止2001年底,全市累計合同利用外資額37.4億美元,實際使用額21.3億美元,前來投資的客商主要來自韓國、香港、日本、美國、台灣、歐盟等49個國家和地區,一批世界知名的跨國公司已來威投資。外商投資企業累計已達到2732家。

閱讀全文

與涉海工業效益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香港奧迪賣多少錢一輛 瀏覽:861
工業五金交電怎麼用 瀏覽:920
什麼是工業游督導 瀏覽:103
賓士gl6裸車多少 瀏覽:161
工業用地租用合同可以簽多少年 瀏覽:990
晉州限什麼號汽車 瀏覽:655
工業水冷主機多少錢 瀏覽:585
汽車怎麼改裝聲音好聽 瀏覽:856
寶馬機油ll04代表什麼意思 瀏覽:580
江西井岡山有哪些重工業 瀏覽:407
寶馬水性漆是什麼牌子 瀏覽:200
賓士glk300變速箱油更換多少錢 瀏覽:930
廢舊工業氧氣瓶多少錢一個 瀏覽:901
奧迪a4和bba哪個好 瀏覽:38
黃坑工業區在哪裡 瀏覽:53
工業華工激光切管機多少錢 瀏覽:739
羊水在寶馬體內是怎麼循環的 瀏覽:261
奧迪q5l可以開多少公里報廢 瀏覽:66
奧迪寶馬哪個規模大 瀏覽:196
賓士大燈修理大概多少錢 瀏覽: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