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兩棲戰艦的介紹
兩棲戰艦就是指登陸艦、兩棲攻擊艦、船塢登陸艦等專門用於兩棲登陸作戰的專用戰艦,是兩棲作戰中使用的一類艦船,能將己方的人員和裝備運送到敵方所佔的陸地。兩棲戰艦一般搭載有登陸艇、直升機等,藉此可不依靠碼頭等港口設施,直接將陸軍和海軍陸戰隊的人員與裝備運送上岸。現代兩棲攻擊艦可以在幾乎任何地方的海岸線上發動攻擊,使得敵方的防守極其困難的。
㈡ 兩棲戰艦的發展
兩棲戰艦得到大力發展是在二戰期間。在一戰之前,登陸作戰主要使用傳統船隻。1915年災難性的加利波利戰役表明,傳統船隻已經不適合用於近代登陸作戰的要求,特別是機槍被大量裝備以後。1920年代和1930年代,兩棲戰艦在美國以外的大多數國家沒有看到很大的發展。這是因為美國海軍陸戰隊這一時期經歷了幾場小規模的戰爭,如:香蕉戰爭,從而導致先進登陸艦學說的發展。到20世紀30年代後期,具體的計劃開始實施,並開始建造第一艘真正的專業登陸艦。
早期被分為兩類,輸送艦與登陸艦(艇)。通常部隊在港口登上運輸船到換乘點換乘登陸艇發起攻擊,或者直接由登陸艦從始發港口向目標地點發動登陸攻擊。 許多早期登陸艦由貨船改裝,然而,也出現了坦克登陸艦這樣的專用艦只。顧名思義,它是一種專門用於坦克或其他大型車輛登陸的艦只。不像其他大型船舶,坦克登陸艦可以直接到登陸海灘投放部隊。除了運載部隊的船隻,其他船隻是必要的。很快,人們意識到,像兩棲登陸作戰這樣一個復雜的任務,需要一種專業的指揮艦只負責指揮,普通海軍船隻根本無法滿足這樣的需求。也有人意識到戰列艦,巡洋艦和驅逐艦不一定能提供所有的火力支援(包括壓制火力)需求。因此一些搭載各種直接或者間接火力的專業船隻被製造出來。這些火力包括火炮和火箭炮,它可以裝上登陸艇和登陸艦。作為登陸前的最後攻勢的一部分,登陸區將布滿這些類型船隻。
盡管兩棲戰艦在二戰期間的得到大力發展,但仍有很多限制,比如:登陸區海岸線的類型是否適合發起攻擊。海灘上的障礙物必須較少,並有適合的潮汐條件和合適船隻搶灘的斜坡。然而,隨著直升機的發展,這些問題都在根本上得到了改變。 第一次使用直升機進行登陸作戰,是1956年英法和以色列對埃及發動的入侵(蘇伊士運河戰爭)。兩艘英國的輕型艦隊航母搭載了直升機和一個營的空降突擊隊。另外兩艘參戰的航母壁壘號(R08)和阿爾比恩號(R07)被改編為專用的「突擊航母」(commando carriers)。
在1950年代末,美國軍隊在越南戰爭和平時的訓練中對這些技術進一步發展和完善了。
建於1950年代和1960年代的各種過渡艦船和護航航空母艦,例如五艘硫磺島級兩棲攻擊艦,預備與現代兩棲攻擊艦有類似的作用。該類艦船的第一個嘗試是美國海軍的護航航空母艦布洛克島號(CVE-106/LPH-1),但它從來沒有真正作為兩棲攻擊艦服役過。由於硫磺島級的延期服役,一種權宜之計是將三艘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拳師號(CV-21/LPH-4)、普林斯頓號(CV-37/LPH-5)和福治谷號(CV-45/LPH-8))和一艘卡薩布蘭卡級護航航空母艦忒提斯灣號(USS Thetis Bay CVE-90/CVHA-1/LPH-6)改裝成「拳師和忒提斯灣級兩棲攻擊艦」。
塔拉瓦級,黃蜂級和硫磺島級兩棲攻擊艦均像他們的祖先航空母艦。然而,兩棲攻擊艦的作用與航空母艦有著根本的不同。其搭載的飛機不在是攻擊或者防禦用的戰斗機,而是用於輸送登陸部隊的直升機。 現代兩棲攻擊艦可以在幾乎任何地方的海岸線上發動攻擊,使得敵方的
防守極其困難的。最有名的創舉之一是氣墊登陸艇,這種大型氣墊船進一步擴大了兩棲戰艦的作戰區域,並且增加了登陸物資從船到岸的轉移速度。
㈢ 兩棲運輸艦是用來幹嘛的
是用來運輸兩棲登陸作戰人員、作戰物資和技術裝備的,一般是在戰時由商船緊急改裝,也有專門建造的。其排水量一般在一萬噸左右,速度20節左右,一次可運送1000多名全副武裝的登陸兵,由機械化登陸艇和直升機將艦上登陸兵和物資運送上陸。
兩棲戰貨船與兩棲戰運輸船相比,前者以運送軍用物資和武器為主,後者則以運送人員為主。兩棲戰貨船排水量在一萬至兩萬噸左右甚至更大,在甲板前後一般設有起重機,在艦艉一般設有直升機平台。
㈣ 兩棲登陸艦/兩棲攻擊艦的定義與作用是什麼
航母的一切圍繞著艦載機,艦載機是衡量航母戰鬥力的唯一標准。所以為了保證艦載機戰鬥力,航母要能頂風開大約30節航速,要配彈射器或者滑躍甲板,要有阻攔索把速度200節的艦載機在一百多米距離內硬生生停下來。航母同時還是主力艦船裡面最吸引仇恨的一個,設計時候就要求能挨上一兩發,防護設計必須嚴格照軍標來。否則就是IJN的脆皮航母,吃一發魚雷就能掛。至於兩棲登陸艦,它就是個躲在後方把直升機或者登陸艇放出去的角色,前面列的一堆要求不需要考慮。所以兩棲攻擊艦再怎麼像航母,也不能當航母用。公雞尾巴再長,也不能變鳳凰。
㈤ 登陸艦艇的相關概述是怎樣的
登陸艦艇又稱兩棲艦艇,它是為輸送登陸兵及其武器裝備,補給品登陸而專門製造的艦艇。它包括多種不同類型的艦艇。
登陸艇一般認為登陸艦艇的最初形態是俄國黑海艦隊1916年使用的稱作「埃爾皮迪福爾」(希臘文,意為「希望使者」)的船隻。這是一種平底貨船,吃水很淺,排水量100-1300噸,適於運送部隊抵達海灘實施登陸作戰。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期,英。美,曾改裝和建造了一批與其類似的登陸艇,排水量在10-500噸,大小不等,艇上裝備機槍或小口徑艦炮,艇艏開有艙門,便於人員和車輛下船登陸。這就是最早的登陸艇。登陸艇的航速都在20公里/小時以下,續航能力僅200-1000公里。
在登陸作戰中登陸兵一般需乘運輸船或軍艦至登陸占附近的海域,再換乘登陸艇突擊上陸。70年代在美國,蘇聯又出現了氣墊登陸艇,它的航速可達90-130公里/小時,並使登陸人員和車輛免卻渡水涉灘的過程,是具有獨特兩棲性和通過性的高速登陸工具。
登陸艦-又稱坦克登陸艦,它的排水量600-10000噸,可載坦克幾輛至幾十輛和士兵數百名。它的續航能力一般為200-6000公里,航速20-40公里/小時,這就使登陸部隊可從出發地直抵登陸點灘頭,無需中途換乘,大大簡化和強快了登陸過程,其登陸作戰能力比登陸艇大為增強。
世界上第一艘登陸艦是英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用油船改裝而成的。1940年,英國建造了首批LST1級大型登陸艦。此後一些國家也相繼建造了大量登陸艦。戰後,登陸艦提高航速,增設直升機平台,裝備防空導彈,採用側台推進器和新型登陸裝置,使戰術技術性能有較大提高。
塢式登陸艦艇-又稱船塢式登陸運輸艦,它是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為在歐洲開辟第二戰場和在太平洋島嶼實施登島作戰而道德研製成功的。塢式登陸艦內有一個或兩個巨大的塢室,在艉或艏部有一活動水閘,水閘打開,艉(艏)部分沉入海水中,裝載的登陸艇或兩棲車輛可從塢室駛出。
現代塢式登陸艦的滿載排水量一般在萬噸左右,航速30-40公里/小時,可載10-22艘各類登陸艇或20-80輛兩棲車輛。有的還設有直升機平台,載運直升機數架,可實施機降登陸作戰。
兩棲攻擊艦-在20世紀50年代,美軍誕生了登陸戰的「垂直包圍」理論。它要求登陸兵從登陸艦甲板登上直升機,飛越敵方防禦陣地,在其後降落並投入戰斗。這樣可避開敵反登陸作戰的防禦重點,並加快登陸速度。兩棲攻擊艦便是在這種作戰思想指導下產生的新艦種。
1955-1960年,美國道德將7艘老式的航空母艦改裝為兩棲攻擊艦。1959年4月,美國開始建造世界上第一艘兩棲攻擊艦「硫磺島」號,1960年9月下水,第二年8月服役。
它在外形上很象直升機母艦,有從艏至艉的飛行甲板。甲板下有機庫,還有飛機升降機。它可載12-24架不同型號的直升機,必要時還可載4架AV-8B型垂直/短距離起降戰斗轟炸機(英國「鷂」式飛機的引進型)。
「硫磺島」的滿載排水量為1.8萬噸,可運載一個加強陸戰營(1746人)及其裝備,航速約46公里/小時,續航能力1850公里。
通用兩棲攻擊艦-70年代初,美國又建造了一種更先進,更大的登陸艦艇,被稱為通用兩棲攻擊艦,它實際是集塢式登陸艦,兩棲攻擊艦和運輸船於一身的大型綜合性登陸作戰艦只,它既有飛行甲板、又有塢室,還有貨艙。
以往運送一個加強陸戰營進行登陸作戰,一般需要塢式登陸艦、兩棲攻擊艦和兩棲運輸船隻5艘,而通用兩棲攻擊艦只需一艘就可部代替它們。
世界上第一艘通用兩棲攻擊美國的「塔拉瓦」號於1971年1月動工,1973年12月下水,1976年5月服役。它的滿載排水量39300噸,航速約44。5公里/小時,續航能力1850公里。它可載1個加強戰營的人員及裝備,28-36架不同類型的直升機。
必要時還可載AV-8B型戰斗轟炸機,10艘不同類型的登陸艇或45輛兩棲車輛。20世紀80年代中期,美國又開始建造更大的「黃蜂」號通用兩棲攻擊艦。
登陸艦艇是運送陸兵、武器裝備及物資車輛在敵岸灘頭登陸的一種艦艇,通常分為登陸艦和登陸艇,500噸以上的是登陸艦,500噸以下的是登陸艇。
㈥ 美國海軍擁有500艘作戰艦艇,哪些重點內容引人關注
美國海軍將擁有350多艘載人戰艦、150多艘大型無人水面艦艇和水下平台,以及3000多架飛機。擁有500艘戰艦,這樣的擴張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高度重視無人作戰平台的使用。我們可以發現,在美國海軍的這個計劃中,500艘軍艦中,無人艦約佔三分之一,無人機數量也不少。無人作戰平台的推廣是大勢所趨。這不是我們想像的美軍應該重視它們,但我們也應該重視它們。
美國造船業的持續下滑導致生產和維修成本飆升,美國海軍艦艇的生產和維修嚴重延誤。吉爾戴在26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就目前的情況而言,這樣的規劃是現實的。我認為生產最終需要的混合動力車隊需要幾十年的時間。必須承認,我們的工業基礎並不有能力在短時間內建造如此多的船隻需要幾十年才能真正交付。
㈦ 「美國」級兩棲攻擊艦的設計研製
自2001財政年度開始,美國海軍專門成立了研究論證小組,對新一級兩棲攻擊艦的設計方案進行論證研究。這里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美國海軍下一代兩棲攻擊艦有兩個項目,一為LH(X)項目,一為LHA(R)項目(即目前的LHA-6)。前者是一種目前正處於概念階段的新一代兩棲攻擊艦,採取全新船體結構設計和裝備系統,而後者則計劃採用現有艦體設計。對於LH(X)項目來說,作為全新設計的艦艇,其作戰能力要比「黃蜂」級兩棲攻擊艦第8艘「馬金島」號(LHD-8)更加強悍,服役時間也要更長。而LHD-8是「黃蜂」級兩棲攻擊艦的最後1艘,其艦體設計與前7艘艦有較大改進,美國海軍稱之為LHD-1改進型。但是LH(X)項目的研製費用超過10億美元,時間也要4~5年之久,且由於採用全新設計,研製過程中的風險非常大。美國海軍綜合考慮後,將該項目暫時終止,全力以赴進行LHA(R)項目。
最初關於LHA-6艦有三種設計方案:第一種是LHD-8的艦體設計,第二種是LHD-8設計的改進型,第三種是全新的航母型艦體設計。2001年3月,美國海軍和參謀長聯席會議批准並宣布了LHA(R)的任務需求聲明,負責采購、技術和後勤的國防部副部長辦公室批准了該項目的采購計劃,並同意該項目在2001年7月進入概念實驗階段。
2002年夏,美國海軍研究論證小組完成了替代艦種分析研究,他們認為第一種設計方案過於保守且變化不大,難以滿足未來數十年的作戰需求;第三種設計方案的結果將誕生一種全新的兩棲戰艦,與LH(X)項目相似,採用雙起重吊車、雙飛行甲板、艦體中部的艦橋能夠指揮控製作戰行動和飛機起降,F-35B和MV-22飛機可以同時起降,聽起來非常誘人,然而每艘艦造價高達40億美元。而第二種設計方案只是在現有「黃蜂」級第8艘艦(LHD-8)的設計基礎上進行一些改動,增加排水量,增大艦體,它比目前「黃蜂」級兩棲攻擊艦長23.5米,飛行甲板寬3米多,空間面積增加22%,主要增加了2個分別長6.4米和17.1米的艦體區域,可以容納20架F-35B聯合攻擊戰斗機、MV-22傾旋翼飛機和其他各型直升機,搭載各種登陸工具和超過1800名海軍陸戰隊隊員。最重要的是,該方案每艘艦造價只有30億美元,略高於目前「黃蜂」級,遠低於第三種設計方案的造價,但是綜合作戰能力特別是空中支援作戰能力與全新設計的戰艦幾乎相當。作為美國瀕海作戰的主力,海軍陸戰隊非常青睞第二種設計方案,並將其視為一種能夠服役到2050年的全新艦艇。
在這種情形下,美國海軍的海上系統司令部先與諾斯羅普·格魯曼船務系統公司簽訂一個單獨的采購合同,該合同規定了建造商在2003-2006財政年度應開展的一系列研製工作,包括提高艦艇的機動性,提高機械裝置的海上可維護性,通用水密艙的位置安排,推進、機械、武器、導航、信號控制和任務系統的設計布置,以及最重要的艦艇總體設計。
按照規劃,LHA(R)項目Flight 0階段將採用第二種設計方案,將建造4艘艦,並被命名為LHA-6「美國」級。對於後續艦艇,美國國防部似乎還沒有下定決心到底採用哪種設計方案,但是海軍陸戰隊則傾向於全新設計。因為全新設計的兩棲攻擊艦機庫面積要大很多,而且可以允許F-35B和MV-22飛機同時起降,使用效率要比第二種設計方案更高。盡管國防部依然沒有最終確定采購和建造的時間表,但LHA(R)後續艦的全新設計已經於2007財政年度開始,建造工作預計2018年開始,首艘將於2021年交付。
2005年2月11日,美國國防部負責采購、技術和後勤的國防次長執行署批准了海軍提交的LHA(R)項目采購策略報告,基本確定了海軍兩棲攻擊艦研製發展計劃的總體框架,使得海軍能夠順利與建造商進行具體的談判。
2005年7月15日,諾斯羅普·格魯曼船務系統公司按照先前與海上系統司令部簽訂的采購合同,獲得海軍1.099億美元的追加投資,用於采購建造材料、系統工程研究以及Flight 0階段艦艇總體設計研究。2006年6月15日,建造商又得到2000多萬美元的追加款。2006年12月,上述前期工作基本完成。整個2005—2006財政年度,海軍都在為建造LHA-6兩棲攻擊艦做充足的前期准備,並計劃於2007財年開始建造LHA-6兩棲攻擊艦。盡管美海軍2006財政年度預算僅包括建造4艘兩棲攻擊艦所需的資金,但是海軍已將兩棲攻擊艦作為首要發展項目,向國會遞交了一個4.17億美元的預算議案來爭取更多的資金,以加速LHA-6兩棲攻擊艦的建造進程。
2007年6月4日,美國環球戰略網報道稱,美國海軍與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艦艇系統部正式簽署LHA-6「美國」級新型兩棲攻擊艦首艦的建造合同,合同金額24億美元。按照合同安排,首艦「美國」號(艦身編號LHA-6)將在密西西比州的帕斯卡古拉船廠開工建造,2012年左右建造完畢,交付美國海軍。首艦開工建造後,每3年采購1艘。LHA(R)項目Flight 0階段全部4艘艦計劃於2013-2014財政年度全部交付。
2009年7月17日,「美國」 級(USS America, LHA 6)兩棲攻擊艦龍骨鋪設儀式在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英格斯造船廠進行。前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彼得·佩斯的夫人琳·佩斯對龍骨鋪設進行了驗證。
2012年6月7日中新網電 據國防科技信息網報道,亨廷頓英格爾斯工業公司2012年6月5日宣布美國海軍新一艘「美國」級兩棲攻擊艦(LHA6)於6月1日在英格爾斯造船廠的浮動式干船塢下水。
㈧ 現代戰艦怎麼進入官方論壇
游戲官方
現代戰艦想要進入官方論壇可以去游戲官方網站中進入。
代海戰中根據艦船種類分為,航空母艦(包括輕型重型航母以及兩棲攻擊艦)、巡洋艦、驅逐艦、護衛艦和潛艇,接下來就對每種艦船做詳細介紹。
㈨ 澳大利亞「堪培拉」級兩棲攻擊艦,怎麼會有幾孔洞口呢。
應該是艦艏的側推裝置。
艏側推,即艏側推進器,是裝在船舶首部的特種推進器,用來提高船舶的操縱性,能精確保持船位。
艏側推多採用可變螺距漿葉。作用是便於停靠碼頭,不需要拖船協助。艏側推裝置除了可變螺距漿外,還包括:電機或油馬達,變距泵組,重力油泵。也有採用定距槳葉的艏側推。
㈩ 兩棲攻擊艦的成本小於航母卻可發揮類似作用,為什麼不造兩棲替代航母呢
兩棲攻擊艦的成本遠小於航母......可以發揮類似作用,這句話不成立。一分錢一分貨,到哪都是顛撲不破的真理。兩棲攻擊艦確實比航母便宜很多,但作用並不類似。
花30億美元造一艘艦,既能海戰,又能登陸。那麼,它在海戰中,肯定是打不過30億美元的戴高樂號航母,因為戴高樂是純航母,純用來海戰的。人家航母搭載了40架戰斗機,你的航母搭載了20架戰斗機+10艘氣墊船,那打海戰,打空戰,肯定是吃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