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談談新中國成立後中國軍事發展的歷程(簡單一點)
49年國家成立時,武器裝備基本上以經繳獲為主;當然,也能自製一些裝備。東北是當時是全國的重工業中心,國民黨的軍工廠也不少;我們接手後,沒去台灣的技術人員,基本上保留下來了,出國回來的人才也有不少喲!而且待遇不錯。能造點基本陸軍裝備:步槍,輕重機槍,手榴彈,無後坐炮,各種子彈,炮彈,迫擊炮等,反正就技術人員要求不高的。當然也不只是東北,西南兵工也有不少。當然裝甲部隊裝備坦克,高機,大型載重車輛等等,就全是繳獲的了,日本的,美國的,英國的,德國也有,當然蘇聯老大哥的也有。陸軍基本就這樣了,裝備五花八門;萬國牌就是當時的寫照。海軍:不用說,全是繳獲,起義過來的,拉時幾百噸掃雷艦就是旗艦了,大型軍艦基本到台灣了。當時基本無中國海疆,空軍也一樣,國民黨留的裝備,就是P-40,P-38,C-2,日本的,蘇聯的,你可以了解一下49年開國大典上的空軍裝備,拉就是全國能飛的最好的了。而且數量也不多。
總之,當時沒什麼好東東,百業待興。
建國後,我們開始實行五年計劃,我們和蘇聯老大哥談判准備引進國家基礎工業,農業,化工,電子,車輛,水泥,石油,等等一關系國民生活,國家發展的千多項項目,其中就包括了以當時上一代蘇軍陸軍全套裝備,這是是5系列槍械,由於抗美援朝的關系,我們進口加引進了米格-17φ也是中國製造的第一種噴氣式飛機殲5。後面又引進米格-19,殲6,再後面米格-21,殲7。這一系列的引進,大大的促進了我們發展戰機研究隊伍,製造工業。海軍主要引進了蘇聯的就是鞍山號、撫順號、長春號和太原號四大金剛。
本來我們可以引進一顆蘇聯原裝原子彈的,都裝了火車,最後好像是蘇聯要在我們這見長波電台,毛澤東大怒,沒搞成,也就沒拉過來。60年初中蘇全面交惡,合作項目全面停止。直到八十年代末期才恢復。
可以這么說,蘇聯老大哥對我國工業特別軍事工業的發展做出步不可磨滅的貢獻,幫助可是真心實意的。可以這么說我們有今天的發展,蘇聯不能忘,我們的好多老同志和其來華專家都建立了友誼;雖然政治觀點有不同。
讓我們記住他們,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中國力學之父錢偉長、中國原子彈之父錢三強,向還有許許多多的為了國家,民族,自強不息的,無聲奉獻一生的前輩致敬!他們是國家與民族的驕傲!英雄!他們受之無愧,當之有理。一句題外話,個人認為楊利偉少將升得太快了。
在各位先輩們不斷努力下,六十至七十中期年代,原子彈,氫彈,運載火箭,衛星,核潛艇,各種導彈,坦克裝甲車,戰機,軍艦造船,潛艇,雷達,電子設備,機械治造,石油,冶金,等軍事工業裝備體系完成了自已自足,極大的提高了國家國際地位,想想不容易呀;建國近十多二十幾年就有原子彈,氫彈,運載火箭 , 核潛艇 ,看看印度阿三,再看看他的外在環境,當時我們的地緣環境就明白了,中華民族是偉大的。
至此,我們建立了完整的以機械化戰爭為主的軍事裝備體系,海陸空潛快為主的裝備,當時主要是打人民戰爭地面戰爭。以陸軍為主,各軍兵種建立蘇聯模式的指揮控制。
一樓說得沒錯,要仔細的話可以寫本書了,因為發展的裝備太多,這樣說吧,國外有的我們基本上都有,只是沒有他們拉么好。因為軍費並不多,技術上當然也有差距,而且不小。基本上保家衛國沒問題。主要是原子彈,氫彈,沒有這個東西,人家說你說的話不算;一萬年也要搞出來;實力才是硬道理,有理沒東西是不行的。
這么就到了八十年代,改革開放,搞活經濟,由於內外關系,軍事投入就沒多少,空軍主要搞了殲8,海軍這時也自已製造驅逐艦,護衛艦,潛艇,等主戰裝備,當然和同期國外裝備相比差距有個二十年吧。陸軍裝備也在改進發展。當進中蘇關交惡,和歐美走進了一點點,就進口了英國的斯貝航空渦扇發動機,法國的直升機,海響尾蛇艦空導彈,及艦艇指揮控制台,雷達等電子設備,德國的大型柴油機,義大利的魚雷,以色列的怪蛇空空導彈,美國的黑鷹直升機,LM-2500燃氣輪機等等大中型主戰型裝備,使我們認識感受到了歐美系裝備,在耐用性,適裝性,技術指標等比蘇式好多了,當然,錢也要貴不少。到九十年代初由於其它原因如蘇聯解件,中美蜜月期過了,我們又開始和蘇聯的接班人俄羅斯有了聯系,又開始進口毛子的主戰裝備,也是毛子當時窮,國內動盪,軍工企業沒辦法只有靠山吃山了,中國由於改革開放有點錢吧,毛子把他的主戰裝備也拿來變錢了。這樣S-27引進了生產線,S-30,基洛級潛艇,現代級航母殺手,S-300地空導彈;空地(面)導彈,伊爾-76大型運輸機,風暴大型火箭彈等等。極大的提高了我軍的作戰能力。特別是九十年代初第一次海灣戰爭美軍的陸海空天聯合作戰,讓自稱軍力海灣第一,陸軍世界第三的伊拉克打得沒點脾氣;其陸軍大機械化軍團在聯軍空中聯合打擊下土崩瓦解;毫無還手之力。三天大型地面作戰結束,以蘇式裝備為主的陸戰裝備完全不敵(雖然裝備有差距,也有人員能力問題,但是一邊倒的局面讓外面大跌眼鏡,也讓老毛子難堪)。世界震驚,中國極大的震驚;現代戰爭是這樣的,我們作戰方式方法,觀點思想裝備已跟不上世界發展,改進改變必須進行。
所以我們進口了一大批各類主戰裝備,以此為契機全力引進消化裝備技術並進行國產改進,提高作戰能力。由於經濟勢頭不錯,軍費也加強了。
八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未,我們引進了大量的東西方裝備,有力的提高我們裝備水平,科研能力, 可以說有了這二十年的吸收消化改進,才有我們二十世紀軍備各方面的全面開花結果。
陸軍:95式03式突擊步槍;紅箭9系列反坦克導彈;99式主戰坦克,03空降戰車,05式水陸兩棲突擊車;地地巡航導彈,傳說中地WZ-10專業武裝直升機(還沒出場);太多了就不用寫完了,
海軍:093「商」級核動力攻擊潛艇,094「晉」級戰略導彈潛艇;宋級元級常規動力潛艇,中華神盾,051「旅洲」級驅逐艦,052「旅洋」級驅逐艦,053「江衛」級護衛艦,054「江凱」級遠洋護衛艦 ,022級隱身導彈艇 , 071級船塢登機等到陸艦 ,「岱山島」號醫院船 ,飛豹(A)"戰斗轟炸機 ,運-8J警戒巡邏機等一大批自主研製裝備。
空軍:空警-2000預警機,空警-200預警機,殲-8F、殲-10、殲-11戰斗機,H-6U轟炸機,H-6加油機等新研製改進的戰機。
還有就是我們的雷達主要是加強探測隱型飛機也有成績,各種空空,空海(面),地空,地地,艦空,艦艦,魚雷,反坦克導彈等等各類各型裝備也都在進行改進換代,當然還有航天工業,二炮部隊,衛星(反)等等就不多談了太多了呀!
還要提到的就是信息化,也就是C4SPI,傳說中的指揮,控制,監視,偵查,情報,計算機網路,攻擊;這樣說吧,在美國本土國防部,下達命令炸下阿富汗的茅房,從下達命令到炸彈落下去,只要十分鍾。只有阿美可以做到。人家全球打擊不是說起玩的。
至此,我國以初步形成了以第三代主戰裝備為核心的裝備模式,大家不要小看,形成完整的軍備工業體系那不是開玩笑,世界上能做到的雙手就能數出來的;俗話說有什麼裝備打什麼仗,裝備上去了。拉么軍事思想也要改進進步;現在就是信息化戰爭,就是我能看見你做什麼,而不能讓你看到我在做什麼,還有個信息防護問題,現在我國軍事理論發展就是要求同時能進行兩地的高技術條件下的信息化戰爭,當然最好要勝利。
現代常規戰爭就是海陸空天電磁網路戰,這是一個體系的對抗,要全面發展,先進的體系勝,落後的淘汰,想靠一方面來獲勝不是不可能,太難。基本不可能。
雖然我們在進步,但人家也沒閑著等你;我國和歐美在常規武器上差距一般認為至少有二十年,航天,導彈要好點,也好不到拉去。
相信大家也看了60周年閱兵式,上面的就是我們現在最好的。不錯了,在世界上歷史上能有如此成績也值得我們驕傲。客觀的說,我們的海空軍差得太多,和日本印度相比都有點困難,更不用說其它大國。
雖然我們還有很大的差距;國內外情況復雜,但我相信,經過不斷努力進取,自強不息,我們必然會屹立在東方。
『貳』 中國工業恢復到中國歷史最高水平是什麼時候
到1952年工業已經恢復並超過了歷史上的最高水平,但總的說來,中國還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
『叄』 中國1937-2007的軍事變化
1937-1949:在1937-1942年裡中國軍力每況愈下,1942-1945中國國軍發生了質的變化,成了一隻半機械化的龐大部隊,在當時的世界上可堪稱陸軍實力世界第三[既美國蘇聯後的],1945-1949中國由於國軍的潰敗逐漸地共軍登上了中國歷史的舞台,共軍是一隻小米加步槍的以陸軍步兵為主的裝備落後的龐大部隊,但共軍的士兵思想牢靠,戰斗意志強,徒步作戰戰術靈活,是漫長的戰爭段造出的鐵師,當時中國陸軍也堪稱世界第三[既美蘇後]。1949-1978,1949-1960中國共軍在向蘇聯陸軍學習中不段機械化,在朝鮮戰爭中蘇聯幫助中國建立了第一隻正規的空軍,蘇聯還提供了技術支持中國建立了解放汽車等一批中國工業,還提供了坦克等。最重要的是在這一段時間中中國向蘇聯學習陸軍炮兵,並引進蘇聯火炮,使中國炮兵有了一個質的變化,一躍成為可與蘇美媲美的裝備精良的炮兵部隊。在加上中國學習火箭炮,給老美主導的北約盟軍的大規模裝甲部隊找到了客星,大批高射炮給其戰機轟炸機找到了剋星。這一時期的中國陸軍可以堪稱世界總體實力[正規部隊500萬,還有預備役幾百萬,總體規模龐大]世界第一[與美蘇並列]。這是中國成為陸戰之王的時代。1960-1978中國因為文革造成了中國綜合國立衰退,軍事現代化擱淺,軍事課題研究停泄,大批工業進化終止,特別是軍事工業[導彈,核工業等]。而這一時期的北約國家以開始預謀信息化軍事時代,導彈和核彈更是幾經換代這一時期中國隨然也在核彈和導彈上有所建樹,但終歸換代速度和質量都不能與西方相比。
所以這一段時間中國共軍成了一隻裝備落後,訓練落伍的變質之師。
而這一時期的國軍卻因為台灣的經濟發展而軍費和軍事科技工業都顯得很陽光。這一時期的中國台灣軍隊陸軍工業很先進,空軍也可一比么法國等歐洲大國。
總體中國這一時期軍力很差,但中國仍然在七十年代扮演了反蘇聯陣營的中流砥柱角色。
1978-1989:改革開放了,鄧小平這位務實的有前瞻性的偉大領導人對國際形式謹慎洞察後,對解放軍進行了編制到體制的一系列改革,在軍事裝備的問題上他堅持立足現有裝備制勝敵人。堅持走精兵之路,裁軍幾次人數百多萬,同時抓高科技發展,提高解放軍的跨兵種聯合作戰能力,打現代化信息戰的能力。這一時期中國軍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加上這一時期與歐洲國家聯合對抗蘇聯的機遇中得到歐美的軍事技術援助,如英國提供的世界二代戰機的發動機之類的高技術,給中國軍事現代化發展注入了活力。這一時期中國是歐美最看好的對抗蘇軍陸軍的最佳搭擋,可知中國的分量了。
1989-2001:這時的中國是世界真正的列強,中國的戰略核潛艇真正的形成了作戰能力,真正的具備小股二次核反擊能力了,核武器的升級也到了世界先進水平[中國是即美蘇後的第三個用有世界第三代核武器中子彈的國家],中國引進了大量俄羅斯技術,購買了大批蘇-27.蘇-30戰斗機.4sp防空導彈系統等先進裝備,有與俄羅斯締結盟好,接受俄羅斯給中共解放軍現代化建設大量幫助。陸軍裝備工業`飛機工業等一大批重要工業領域得到了快速健康發展。雖然軍隊現代化水平遠不及歐美俄,但這時的中國以儼然是軍事大國強國,軍隊實力堪稱是美俄之後的世界第三,國家軍事綜合[總體]實力堪稱世界第一[與美國並列而論]。
『肆』 中國軍工進步飛快,是怎樣一步步發展的
國防現代化是買不來的,只能靠自主研發來發展。
從仿製,到「山寨」,再到往常的自主研發。總而言之,中國軍工的崛起離不開國度的鼎力支持,離不開國內科研人員的努力。
『伍』 中國近代工業從哪年開始起步
1、鴉片戰爭以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利用侵略特權,瘋狂地向中國傾銷商品和掠奪原料,逐漸把中國市場捲入世界市場,中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逐步解體。
2、原料和勞動力,使中國難以抵擋資本主義經濟侵略的沖擊。
3、甲午中日戰爭後隨著帝國主義侵略的加劇,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進一步遭到破壞。
4、近代軍事工業的創辦。19世紀60年代起,洋務派以「自強」為旗號,採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創辦了一批近代軍事工業。
比較重要的有曾國藩創設的安慶內軍械所、李鴻章成立的江南製造總局、左宗棠開辦的福州船政局和崇厚經營的天津機器製造局。
5、近代民用工業的創辦。洋務運動後期,為解決軍事工業資金、燃料、運輸等方面的困難,洋務派打出「求富」的旗號,興辦了一批近代民用工業。
規模較大的有李鴻章在上海開辦的輪船招商局和在天津設立的開平煤礦、張之洞在湖北設立的漢陽鐵廠和湖北織布局等。
6、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的起步。建國初,沒收官僚資本,使官僚資本企業較完整地轉變為社會主義國營企業,奠定了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基礎。
1953年,過渡時期的總路線提出: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國家「一五」計劃的基本任務中規定:集中主要力量優先發展重工業,建立國家工業化的初步基礎。
7、「一五」計劃工業建設成就;建成了飛機、汽車、重型機器、精密儀器等近600個重要項目。
鞍山鋼鐵公司三大廠、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沈陽機床廠、飛機製造廠等建成投產;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後的面貌,為社會主義工業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礎。
8、十年工業建設成就:建成武漢、包頭兩大鋼鐵基地和大慶油田、勝利油田、大港油田,石油工業發展迅速,石油全部自給。
電力工業增長很快,農村用電量十年增長70倍;建成蘭新、包蘭等鐵路「文革」時期,工業生產遭受重大挫折。
這一時期的主要成就有:南京長江大橋、湖北第二汽車製造廠、成昆鐵路和湘黔鐵路等。
9、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經濟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工業方面,基本建設和技術改革取得重大發展,建成一批接近或達到世界先進技術水平的工程項目。
這批項目的代表有:寶山鋼鐵公司、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大亞灣核電站和京九鐵路等。
中國近代工業
1840年鴉片戰爭後,西方資本主義入侵中國,在中國設立工廠,是中國近代工業之始。這時期的外資工業主要是為外商對華貿易服務的。
從1843~1894年,外國在華一共設立了191個工業企業,其中116個屬於船舶修造業和絲茶等出口商品加工工業。
外國在華工業投資,據估計到1894年止約近2000萬元,而投放到船舶修造和出口加工兩項的便達1500萬元,占總投資額的75%。
其餘75家工廠分別屬於印刷、食品加工、水、電、煤氣、火柴、服皂、制葯、造紙、木材、玻璃、水泥等行業,共擁有資本約500萬元,大多規模狹小。
外國在華創辦工業後20餘年,清政府開始創建用機器生產的工業。從1861~1894年,清政府一共經營了21家軍用工廠(包括一家船廠),所費資金從低估算在5000萬兩左右。
其中江南製造總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機器製造局和湖北槍炮廠,規模較大,設備比較齊全,是中國近代工業創建時期的大型工廠。
軍用工業是非商品生產企業,與社會經濟發展的聯系不甚密切,但它促進了19世紀70年代民用工業的興起。
到1894年甲午戰爭前夕,由中國人自辦的工業企業大抵有船舶機器修造廠27家,機器繅絲廠約113家,機器綿紡織廠8家,其他輕工業工廠47家,共約195家。其中多數規模很小,資本額不詳,有不少甚至在籌建期中或投產後不久便告歇業。
設備比較完備的企業大多為官辦、官商合辦或官督商辦企業,如上海機器織布局、武昌織布官局和蘭州織呢局等。
商辦工廠如陳啟源經營的繼昌隆絲偈為華南繅絲業的發展起了引導作用;商辦船舶修造廠大多是從原來手工作坊基礎上添置一二部車床發展起來的,而到80年代逐步發展到修理和製造繅絲車和軋花機。
以上近代工業的創辦,也標志著中國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逐步確立。
中國現代機械工業初步基礎
1949年以前的中國機械工業屬於修配性工業,基礎薄弱,除軍火工業和造船業製造過一些比較復雜的產品外,其他部門以修配為主,只能製造簡單的產品。
經過1950~1952年的3年經濟恢復時期,中國對原有企業進行了一系列改組、改建工作,著手籌建重大項目。
如太原的中國第一座重型機器廠於1953年8月部分建成投產。哈爾濱的中國第一個大型電機廠也是這個時期開始興建的。
這幾年,中國的機械工業對恢復國民經濟和支援抗美援朝戰爭起了重要的作用。
機械工業為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了 1000米地質鑽機、300馬力柴油機、3000千瓦水輪發電組、 3噸蒸汽錘、直徑1米和2米的立式車床等較大和精密的設備,以及許多關鍵配件。
如為小豐滿水電站兩台7.25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的修復製造了萬伏級高壓定子線圈;為吉林石硯造幣廠的大型造幣機製造了16件直徑1600×4000毫米重7~8噸的乾燥筒配件等。
3年中試制了上千種新產品。
『陸』 2008.9.11,中國人民解放軍恢復20周年
【軍銜制】
『柒』 2022年上半年中國工業承壓反轉,恢復增長態勢,下半年還能繼續嗎
2022年上半年度中國工業生產承受壓力翻轉,修復增長態勢。後半年,這一發展趨勢還能繼續嗎?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2022年1-6月份,中國規模以上工業增長值同比增加3.4%,在4月份下降至-2.9%後,5月份變為正增長0.7%,6月份加速回暖至3.9%,走出了一個V字型的態勢。在其中,出入口、項目投資都具有推動的作用。
針對後半年的不確定性,招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鍾正生覺得,近年來製造業投資在工業穩定增長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因為房地產業及出入口對製造業投資的影響較大,將來製造業投資遭遇下降工作壓力,需搞好現行政策精確幫扶,平穩製造業投資。
除此之外,中國的不確定性取決於疫情的邁向,現階段各地新冠疫情發生反跳,依然間斷性影響工業生產經濟穩定修復。環境因素的不確定性則更為繁雜,國際局勢不斷動盪不安、具體經濟大國財政政策轉為、全球經濟走向未知都是在增加整體的下行壓力。
『捌』 中國民族工業發展的三個時期
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可分為三個時期:
洋務運動到清朝末年出現民族工業的萌芽、
一戰期間的民族工業「黃金時代」、
一戰後至新中國建立前民族工業的凋謝、萎縮
『玖』 建國初期我國農業與工業,重工業和輕工業有哪些失衡表現
重工輕農
工農業發展失調原因:1在建國初期採取的是蘇聯的斯大林模式,靠犧牲農業來補助工業,在低價收購糧食出賣後換取外匯來發展重工業2新中國成立後面臨著被帝國主義包圍的危險境地,只能優先發展包括軍工在內的重工業來維護國防
1.工重農輕 因為新建立的政權要維護住 如果沒有武器 沒有軍事實力 那怎麼維護 所以見過初期要大力發展軍工業 而軍工業則是重工業的一部分 沒看見國民經濟剛剛恢復的時候
2.首先進行的就是第一個五年計劃建國初期,國家在發展國民經濟的進程中重視發展重工業,特別是汽車機械製造和國防工業,因為當時我國重工業基礎薄弱,再加上美帝國注意的封鎖,而重工業也是蘇聯老大哥的長項。
3.輕工業發展相對緩慢,主要集中在紡織業和食品工業領域,企業數目不多,生產能力低下,實行合作社制度,嚴重不能滿足人民生產生活的物資需要。
『拾』 中國軍力與軍工面臨什麼難題
8月15日文章,原題:中國軍力快速增強,其軍工業也有相似趨勢嗎? 過去20-年來,中國進行大規模軍事現代化。與此同時,其國有軍工業基礎在很大程度上同步發展。隨著中國著力打造本國軍力,挑戰美國在西太平洋的軍事優勢,此種趨勢將繼續。
中國海軍的多數艦船是由兩大國有造船企業——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和中國船舶重工集團——製造的。一直以來,這兩個公司負責中國海軍擴充。今年較早前,倫敦的國際戰略研究所表示,自2014年以來,中國「下水的潛艇、軍艦、主要兩棲艦和輔助艦船的數量,要多於德國、印度、西班牙和英國海軍現役艦艇的總和」。該智庫還說,上世紀90年代和本世紀初,中國對一些設計進行不斷試驗改進,近年來,中國敲定了設計,把重心轉向快速造艦下水,這被比作「下餃子」。
中國的航空工業在提高實力方面也取得進展。中國已告別早期生產冷戰時期蘇聯飛機的授權和非授權仿製品的階段。如今中國空軍的主力是成都飛機工業公司的殲-10和沈陽飛機工業公司的殲-11、殲-15及殲-16,後者廣泛裝備了國產航電、武器系統和引擎。中國航空工業還加大生產支援飛機,運-9和運-20運輸機已批量生產。前者裝備國產任務系統,主要執行如空中預警、反潛和情報搜集等特殊任務。
中國本土軍工業正持之以恆地縮小差距,但仍面臨關鍵技術難題。最突出的是飛機發動機,目前中國似乎仍不能生產令人滿意的引擎。
中國軍工企業同進行國防研發的科研機構和大學一樣,都是國有。但這並未阻止它們像私企一樣打入出口市場。近年來,隨著這些軍工企業大力推動武器出口,中國在全球武器市場的份額不斷擴大。
完全是污衊,我們國家最好了。
消息來自網易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