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的歷史沿革
1975年,鹽城紡織職工大學創建,後鹽城紡織工業學校並入。
1964年,鹽城紡織工業學校創建。
1966年,鹽城紡織工業學校停辦。
1980年,鹽城紡織工業學校復校。
1987年,成為省屬中專校。
1996年,鹽城紡織職工大學撤銷,參與合並組建鹽城工學院。
1998年,被評為省部級重點中專校。
2000年,被評為國家級重點中專校。
2004年,鹽城紡織工業學校、鹽城輕工業學校(1989年創建)合並升格為鹽城紡織職業技術學院。
2013年3月,江蘇省人民政府同意鹽城紡織職業技術學院更名為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② 南京理工大學紫金學院和鹽城工學院本二的哪個好,2015年高考分數不上不下
您好,南京理工大學紫金學院和鹽城工學院應該說是沒有太大的可比性,因為一所是獨立學院,一所是公辦高校,而根據教育部的規劃,所有獨立學院要在5年內轉制,也就是從獨立學院轉成民辦,或是公辦,或是停止辦學,而南京理工大學紫金學院目前尚未有任何信息關於其轉制的趨向。
1)南京理工大學紫金學院:是一所位於江蘇省南京市的省屬高校,是南京理工大學的二級學院,也就是所謂的(獨立學院),是由本科高校南京理工大學和國家兵器工業總公司在1999年創辦的獨立學院,也就是該校師資由南京理工大學提供,而辦學資本由國家兵器工業總公司提供,和南京理工大學屬於完全獨立辦學的高校;
2)鹽城工學院:是一所位於江蘇省鹽城市的公辦省屬高校,是由原鹽城工業專科學校合並了鹽城職業大學和鹽城市紡織職工大學後升格更名的一所工學類高校;
南京理工大學的強項專業都是和武器掛鉤的,而合作方國家兵器工業總公司也是一所以兵器為主的公司,所以南京理工大學紫金學院的工學,尤其是兵器類應該是該高校的強項專業,和兵器掛鉤的其他學科,比如能源與動力工程、機械工程等應該也是不錯的學科。
鹽城工學院的強項應該是在輕工業方面的專業,尤其是紡織方面的,和紡織掛鉤的其他學科應該也是不錯的。
依照學校的綜合實力來看,南京理工大學紫金學院應該要好過鹽城工學院,尤其是工學學門的下屬學科,但這所高校目前還是獨立學院身份。而江蘇省目前已有8所獨立學院轉制,其中5所合並了當地的職業學院轉為公辦高校更名為職業技術大學),2所獨立學院轉制公辦高校(蘇州城市學院、無錫學院),1所為民辦高校。所以南京理工大學紫金學院轉制為公辦的幾率是蠻大的,畢竟8所中只有1所是民辦,其餘的7所都轉制為公辦了。但這個僅僅是推測。
所以選擇這兩所高校,假如學費不是問題,那麼個人應該會更偏向於南京理工大學紫金學院。
備註:所提供信息和分析僅供參考。
③ 輕工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如何
輕工業的主要作用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安定民心,在和平時期尤其重要。而且部分輕工業隨時可以轉化成軍用企業,比如染料工業。染料與炸葯、染料工業與軍火工業是非常接近,甚至一致。可以這樣說,染料工廠可隨時轉化成為軍火工廠,用以生產炸葯。所以輕工業的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不管從保障民生,還是增強國防,都是很重要的。
④ 輕工類專業的就業前景如何
輕化工程專業就業前景廣闊。畢業生可進入輕化工程領域的各大公司、研究所、設計院、企事業單位、高等院校等單位工作。
輕化工程專業就業方向:
1、在公司企業從事紡織品、皮革、助劑等輕化產品的工業生產,工藝設計等應用技術工作。
2、在公司企業,商檢,技術監督,環保等部門從事輕化產品紡織品(紡織品,皮革,助劑等)性能檢測分析工作。
3、在公司企業,研究所等從事技術管理和產品研究開發工作。
4、在公司企業進出口貿易公司從事輕化產品(紡織品,皮革,助劑等)國內外貿易工作。
5、在國家機關,科研機關,學校等部門從事行政管理,科學研究和教學工作。
輕化工程專業需要掌握能力:
1、具有本專業所需的數學、物理、化學等自然科學基礎、較強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和外語綜合能力;
2、系統掌握化工單元操作基礎理論、工藝原理、專業理論知識和實驗技術基本技能.具有對產品進行性能分析、檢測和質量控制的能力;
3、掌握輕化工程生產機械設備基本原理,具有設備選型、配套、技術改造和生產組織管理的初步能力;
4、具有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新技術研究開發的初步能力;
5、掌握生產過程技術經濟分析、環境保護和綜合利用的基礎知識;
6、具有創新意識和獨立獲取新知識的能力,了解本專業學科前沿和發展趨勢。
輕化工程專業就業方向有很多,就業前景也比較廣闊,但大家還是要在專業上努力學習,爭取學習地更深入。
⑤ 鹽城和鹽有什麼聯系嗎
鹽城,也稱射陽,位於我國江蘇省的東北部,瀕臨黃海,海岸線曲折綿延,因為盛產海鹽而得名。在該市的興起和變遷中,鹽業的興衰對其影響極為重要。這片巨大的海灘叫做草堰場,它坡度平緩,河網密布,擁有夢幻一般廣闊無垠的蘆葦盪和大沼澤。它地勢低平,海水常常倒灌,釀成災難,當地人稱為「鬼沼」。
2100年以前,一個叫劉濞的諸侯王組織了一大群亡命的囚徒,匯聚在這里,煮海造鹽,積攢勢力,最後擁兵叛亂,動亂持續了長達4年,這就是著名的七國之亂。動亂雖然被撲滅了,但位於江蘇省的東北部這個彈丸之地,僅僅靠煮鹽一項就積攢起潑天的財富,最終有能力與正處於巔峰時期的西漢王朝分庭抗禮,不禁讓世人大吃了一驚!
小小的一口鹽,它重大的戰略意義終於被清楚認識,幾年以後,朝廷派重兵軍管了這個神秘的鹽業基地,這個蘇北小漁村一夜成名並不斷膨脹,許多年以後,它乾脆被命名為「鹽城」!《史記》記載,「東南有海鹽之饒」,指的就是鹽城。
在鹽城,同樣的出土已經不是第一次。在此之前,在其他幾條運河邊還發掘出三塊類似的大鐵塊,示意圖被畫了出來:據估計,這樣的鐵塊總共應該有7塊,7塊不規則的大鐵拼湊在一起,最後是一塊接近萬公斤的龐大鐵盤。這么笨重的一塊鐵盤,20個壯漢都抬不動,它究竟是用來做什麼的呢? 盤鐵之所以被切割成不規則的許多塊,是為了統治的需要。通過對生產工具的控制輕松完成了對一家一戶鹽民的身心控制,10戶左右的人家組合成一個生產小組,每個家庭執掌其中的一塊,只有當所有的鐵塊拼湊到一起時,才能開鍋煮鹽。——這樣的精心策劃,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對付私鹽。
2000多年以來:草木灰都是最重要的脫水工具,含豐富鹽分的海水被草木灰多次濃縮以後,成為鹵水,被引進鍋爐房。
鍋爐房裡,高濃度的鹽水被倒進大鐵鍋,三口大鍋成階梯排列。高濃度的鹵水被傳遞到下一個鐵鍋,爐子里火光沖天,據考證,室內的溫度可能已經達到70度,專家指出:在這樣的高溫下,鹽工們幾乎是赤身裸體地工作。這樣的惡劣環境,對體力和精力都是極大的消耗。
鹽水在煮開的鐵鍋里沸騰,有經驗的鹽工能在一秒鍾之內,判斷出鹽水是否達到結晶的程度,他一聲令下,往滾開的鍋里飛快投入鹽母,剎那間白色的蒸汽彌漫了整個棚子。鹽民們望眼欲穿的白花花的海鹽終於出爐了。這就是鹽城地區出產的淮鹽!它晶瑩剔透,如粉妝玉琢!光緒年間的《鹽法志》記載:「品天下之鹽,以淮南之熬於盤者為極品」。淮鹽又以潔白著稱,並微微發青。宋朝大詞人周邦彥《少年游》描述:「並刀如水,吳鹽勝雪,纖指破新橙」。
鹽業生產的發展經歷多次技術革命;其中在鐵盤上熬鹽的歷史最悠久,最後才發展到今天的曬鹽。熬出來的鹽是白色粉末;曬出來的鹽是大的顆粒。煮海水造鹽是最為漫長的一段時期,從明朝後期開始,沿海一帶開始直接引海水曬鹽。
以鹽城為中心的兩淮地區所出產的海鹽,凝聚了無數鹽工無窮的心血,以其卓越的鹽味、鹽色和鹽質名聞天下,行銷四海,創下了「吳鹽如花皎白雪」的美名,也為歷代統治者創造了驚人的財富。
最重要的是,由於鹽城的鹽產量太大,舉國上下無可替代,從而奠定了鹽城空前的戰略地位,幾乎左右朝局。《宋史》記載:北宋全國的賦稅,鹽利佔到一半!南宋時期更佔到全國總收入的83%,南宋半壁江山維持152年,經濟上主要靠鹽業支撐。明清兩朝,兩淮鹽業更達到極盛,清朝嘉慶年間《兩淮鹽法志》記載:「山海天地之藏,其有關於國計民生者,鹽課居賦稅之半,兩淮鹽課又居天下之半。」「煮海之利,重於東南,兩淮為最」,並有「兩淮鹽賦甲天下」之說。
我們可以想像得到,2000多年以來,整個鹽城地區就是一塊巨大的灘塗,數以萬計的鹽工被牢牢禁錮在這片500公里長的大海灘上,煮海曬鹽,日夜不休。
1813年,一個叫黃至筠的山西人來揚州最繁榮的東關,修建了一座巨大的宅子,這是一所空前絕後的私家園林,叫個園。這座園林,怪石突兀、假山縱橫竹影飄香,體現了中國園林的古典美。當時估計要耗費600萬兩白銀,相當於整個江蘇省當時一年的財政收入。黃至筠究竟有多少錢?誰也說不清楚,只知道他養了一個200多人的戲班子,他們家用人參喂雞,每吃一個雞蛋相當於吃掉1兩白銀。園子里的假山,有的是用白銀澆鑄的,每座重達千斤,因為無人能夠偷盜,故稱為「沒奈何」。以黃至筠開始,類似這樣的大的園林在揚州又先後建起200多處,揚州的園林區別於蘇州,以考究和奢華著稱,。鹽商們盡情地過著花天酒地、揮金如土的浮華生活。 「揚州名園甲江左,粉黛綺羅甲天下」!真的是一擲萬金,揮霍無度!
這么多的有錢人,在同一段時間,集中在同一個地區,這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也不多見,那麼能在短暫的時間內,積攢起數以百萬計的家產,這應該不是什麼一星半點的小買賣,他們的周圍一定存在著巨大的財源,他們一定做著某種縱橫天下的大生意,那麼,他們是一些什麼樣的人?他們在做著什麼生意呢?
這是一條非常繁忙的運輸路線:描繪了清朝中葉由鹽城到揚州的主要航道,運河彎彎曲曲,連接起鹽城13個主要的大鹽場,經過蘇杭灌溉總渠,抵達揚州碼頭,輾轉進入長江航道,或經淮安運送到安徽湖南江西;或者從京杭大運河直接北上。
據估計,當時在揚州集散的鹽達到10億公斤。200年以前,揚州迅速膨脹成為世界著名城市之一,正是因為販賣鹽城的鹽,積累了揚州鹽商的巨大財富。
大的鹽商都盤踞在揚州,因為那裡歌舞昇平,無限風光。但為了組織生產和管理的方便,大鹽商的派出機構和一些小的鹽商陸續來到鹽城。鹽商來了,帶來了經濟文化的全面繁榮。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鹽城,充滿了計謀、機遇、冒險和腐敗,正是冒險家的樂園。
這就是在鹽城很有名氣的鮑氏大樓,它被完整保存在東台縣安豐一條街上,它具有安徽皖南建築的主要特徵。它有木結構的表現形式和雕梁畫棟的圖樣;正廳和方廳轉彎相連;還有高大的馬頭牆和風火牆;以及精緻的磚雕。
這是一個專門為販運淮鹽而建設的大錢庄,巨大的吞吐量,再加上有水匪,已經不足以用現金來結算,由於鹽商的雄厚財力以及鹽稅在國家收入中所佔的地位,匯兌事業也迅速發展,「淮南淮北生意好,安豐新添會票人。」錢庄、當鋪都相當發達。鹽商雖然在揚州,但結算卻在鹽城。
安豐古街,長達7里長的一條商業街,樓堂館所密密麻麻,。是鹽商們休息娛樂的棲息地,遙想當年,安豐鎮上連台戲不斷,當地的淮劇連續上演兩三個月,歌舞飲宴,徹夜不休。
中國人開門有7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在商品經濟不發達的農耕年代,其他6種必需品都可以自給自足,惟獨鹽是不得不購買的商品,中國最古老的商人,恐怕就是鹽商。特別是兩淮鹽商,是清代前期最大的商業資本之一,其聲勢之顯赫,到達頂點,成為兩淮鹽商的黃金時代。
鹽商們紙醉金迷的背後,是鹽民們的辛酸血淚。鹽民,也稱灶戶,一般是一些流亡的災民或者流放的罪犯,官府為壟斷食鹽生產獲取暴利,把鹽民都造上冊子,編成特殊戶籍,進行半軍事化管理。有人專門做過統計,在鹽城地區,至今還保存著650多處跟鹽民管理有關的地名。 鹽民在古代地位極低,生活也極為艱苦,他們幾乎是24小時為朝廷和鹽商生產鹽,自己卻被盤剝得一干二凈。1941年曾經做過一次調查,194戶鹽民中,以野菜和樹皮度日的就有80多戶,至於衣著缺乏、赤身裸體更是普遍現象,很多10幾歲的女孩子只能用草氈遮羞。
這是鹽城當地一種防身用的武術,它從鹽民挑鹽用的扁擔中提煉出來。據說當年有一位鹽工全家遭到鹽霸殘害,這位無名的挑夫為了報仇,苦練10年,把扁擔的技巧融入武術,融會發展,最後竟獨辟蹊徑自成一家。它沒有特別花哨的技巧,講究以快打快,動作後發而先至!拳腳舒展,大開大合,節奏簡練而十分有效,廣泛流傳於當地鹽民中間。
史書記載,元朝末年,實行引票法,官商勾結欺行霸市,鹽民生活更加困苦,當時官府規定,仿造鹽票的殺頭抄家,販賣私鹽的也要處死。但是,鹽民們天生性格剛烈,從來不畏懼強暴和壓迫,他們團結抱群,又訓練有素,特別能吃苦,常常與官府展開血與火的斗爭。
在這樣的亂世中,一個平民英雄悄然出場了,他叫張士誠。張士誠外號張老九,從小酷愛武術,加上長期搬鹽、挑鹽、運鹽,練出了一身鋼筋鐵骨。他當年使的是一條鐵扁擔,力大棍沉,據說在江淮地區已經沒有對手。
在那時候,用「一本萬利」這個詞來形容鹽業生產是最恰當不過的!鹽成本輕而稅重,鹽稅收入是歷朝歷代的經濟命脈,所以售價從來比成本高出幾十倍!如果私鹽泛濫,那就是與國家爭利,將動搖國本,是必須嚴厲打擊的。張士誠為了養家糊口,偶爾也販賣一些私鹽,因此長期遭受鹽霸的剝削欺辱。
這是鹽城草堰鎮的北極殿,650年前的一個晚上,月光如水,張士誠約齊了最為志同道合的18個兄弟在這里聚會,商量對策。藏經樓里, 18條好漢既緊張又興奮,他們不由握緊了手裡的扁擔,這也是他們當時惟一的武器。張士誠突然把碗往地上一砸,砸得粉碎,兇狠地說了一句:不如反了吧!
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鹽民起義就這樣拉開了序幕!18支火把在青紗帳里像一條長蛇一樣蜿蜒前進,他們一連殺掉五個鹽霸,扯旗造反!據說,那一天晚上天氣十分悶熱!
據考證,這18個鹽工平均年齡不到23歲,當他們光著腳丫子從這片青紗帳走出去的時候。他們可能只想搞幾張鹽票光明正大地販鹽,但事情的發展完全不由他們設計,這支隊伍像滾雪球一樣急劇膨脹,勢如破竹,無堅不摧,殺得蒙古人的鐵騎聞風落膽,最後張士誠擁兵百萬,逐鹿中原14年,和朱元璋爭奪天下;他們也一定沒有想到, 18個年輕人後來全部戰死在異鄉,一個也沒有回來。
今天是農歷四月初八,每逢這一日,很多村子要舉行莊重的祭祀太陽神的儀式。對於鹽民來說,祈禱太陽就是祈禱豐收,期盼天地間的溫暖。為了表示對太陽的敬重,今天排頭村組織了18支嗩吶,並花錢專門從縣劇團請來了歌舞班子。
一個少女跳起古怪的舞蹈,並反復探手向天空伸去,象徵著村民們對太陽的無比渴望。在長期的煮海為鹽的實踐中,鹽民們早已明白,單個的人在世上的力量是多麼渺小,太陽恩威冷暖是生活的全部基礎,這是對幸福生活的渴求,也是對大自然的深刻敬畏。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鹽民詩人吳嘉紀的著名詩句,它深刻地描繪了鹽民生活的悲苦:讓太陽來的更毒辣一些吧,這樣可以曬出更多的鹽水並節省大量的柴草;讓爐火燃燒得更猛烈一些吧,這樣可以燒出更多更純凈的鹽巴!
那一年,海潮滔天而來,高達數丈,鹽城又突然起了颶風,把無數的樹木牲口席捲到天空,無數鹽場、房屋被吞噬,淹死鹽工以及男女老少幾萬人。老鹽工崔安喜全家人的性命都被這次海難奪去了。海水年年泛濫,奪去無數生命,許多鹽民被迫背井離鄉。這個重要的鹽業基地有瓦解的危險。
北宋年間,在這里做鹽官的范仲淹以排山倒海的氣魄,組織4萬民工修了一道大海堤,把滔天的海浪擋在了外面,這條海堤今天成了204國道,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先人,這道海堤就被命名為范公堤。1027年,朝廷又不惜重金開挖了串場河。
串場河是一條人工運河,它綿延200公里,從南到北橫貫整個鹽城地區。它躲在范公堤的保護下,串通鹽城境內的白駒、劉庄、草堰、東台等13個鹽場,成為見證和承載著鹽城千年繁榮興旺「串場之河」,卻也成為榨幹了歷代鹽工血汗的「穿腸之河」。
范公堤和串場河一衣帶水,形成犄角之勢,就像兩把大鎖,為鹽城的興旺發達提供了雙保險。范公堤鎖住了海潮,使長期流離失所的老百姓又重建家園;而有了串場河這條溝通南北的水上動脈,水運交通更加便利,鹽與其他物資的交流也更加興旺,北宋時鹽城每年產鹽達到100萬擔,運鹽船日夜穿梭在大大小小的港汊,旅館里住滿了來自四海的鹽商,聲勢浩大。鹽城真的成為了一座鹽城。
公元13世紀,馬可波羅漂泊萬里抵達太平洋西岸的中國,從東台縣登岸,沿著串場河一路北上,驚奇地發現「滿地雪花」般的鹽,他在他的游記中由衷地贊嘆東方鹽城的富庶和繁榮。
這是鹽城市最大的灌東鹽場,它號稱東南第一大鹽場,每年產鹽20萬噸,龐大的吞吐量在灌河碼頭進進出出。除此以外,射陽鹽場、新灘鹽場等7個鹽場規模也相當可觀,然而總的說來,鹽業生產已經退縮到全市國民經濟的不足2%,今日的鹽城已經發展成為一個以輕工業、汽車和水產、棉花為主的綜合性工業城市,單一的鹽業經濟的歷史已經成為過去。
但是,鹽城的鹽不僅創造了巨大的財富,而且孕育了燦爛的鹽文化,尤其是鹽民們的堅忍不拔,不畏艱辛和團結協作的性格,凝聚成了個性鮮明的鹽城精神,更有無數跟鹽有關的感人故事,在當地廣為流傳。海濁浪翻滾,大運河濤聲依舊,共同演繹著鹽民「煮海為鹽」的不朽傳奇!滄海桑田,斗轉星移,留下了一部鹽的樂章,至今餘音繞梁。
《施耐庵與白駒》
第一次來到江蘇鹽城,就會看到這樣一條河,叫串場河。古時候串場河串起的是一個又一個出產鹽的場子。現在串場河周遍是一個又一個的小鎮。其中一個小鎮名叫白駒。傳說它的由來是和天上一匹白馬神駒有關。一直以來這個小鎮就受到人們的關注,那是因為這個看上去不起眼的小鎮傳說是古代文學巨匠施耐庵的故里,更讓人驚奇的是傳說水滸也是在這里誕生完成的。雖然在小鎮上只能看到水滸里曾經描寫過的武大郎的炊餅,聽到小鎮邊串場河上飄來的,吟唱水滸故事的船歌,但是文學家和史學家仍想在這里找到能夠揭開施耐庵和水滸的傳奇之謎。
故事要從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講起,有一天白駒小鎮上發生了一件和施耐庵有關的大事。當時鹽城市大豐縣正在進行有關施耐庵和水滸的文物調查工作。
人們之所以感到驚奇,是因為只知道有史以來,只知道白駒鎮上施姓人都說施耐庵是他們的祖先,卻沒想到會出現史料性的家譜。
雖然當地人都知道白駒鎮傳說是施耐庵的故鄉,但是那都是口口相傳的故事。人們不敢相信傳奇就要在自己的身邊變成現實。因為涉及史證的問題,所以史學家對此更加謹慎。面對這本源於清朝以後修正的施氏家譜,他們發現了這樣一個疑問:字耐庵是不是後人添加上去的呢?
家譜的真實性被確定以後,鎮上就修建了施耐庵紀念館。和其他地方的紀念館不同。除了一些常規性的古建陳列,以及施耐庵的塑像、史料以外。最大的不同就是這個紀念館不是現代人憑空想像設計出來的,而是根據白駒古鎮上的曾有的施家宗祠的原貌復制修建的。畫復原圖的人名叫喻衡,是從小生活在這里的白駒人。
是否能找到什麼歷史遺跡已經不重要了,因為對我們來說,無論是施耐庵還是他的巨作水滸早已成為不朽的傳奇,存在於我們的想像之中了。而現實中的史考只是能夠為這個傳奇增添更多現實的色彩。巧合的是,發現家譜以後又出土了施耐庵的兒子施讓、孫子施亭左的墓,其中的發現更讓世人驚奇。 為什麼這樣一位文學巨匠在史料上毫無記載,使得人們只能在施氏後裔的只言片語中尋找他的蹤影。如果施耐庵是個虛構的人物,那麼那些流傳已久的故事又緣何而起呢/?學者們的回答或許是比較合理的解釋。 雖然由於當時的歷史原因造成了今天的施耐庵之謎,但是我們仍然可以從歷史的碎片中依稀可以看到大文學家的身影。眼前的景象也使我們真的相信,在白駒這塊擁有茫茫水盪的土地上,生養了施耐庵這位文學巨匠,也成就了他完成了經典文學巨著——水滸。我們也相信只有這樣的水土,才是書中一個又一個鮮活生動的人物賴以生活的地方,歷史的畫卷似乎就在這個小鎮上曾經上演。施耐庵不僅是一部作品的寫作者,更是這段歷史的導演者。 這是古代白駒的城鎮圖。其實說施耐庵在白駒寫水滸是有歷史原因的。那就是當時發生的著名的鹽民起義。這一點我們可以在今天的電視劇作品中看到類似當時的起義場面。因為古代白駒也是鹽場,著名的張士誠發動的鹽民起義就在這里。十八條好漢十八把菜刀就是這樣揭竿而起。當時起義迅速在蘇北蔓延看來。鹽民隊伍日益壯大,這是我國古代史上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但是說施耐庵參加了起義卻沒有史料記載。只是在張士誠的一員大將名叫卞元亨的史料中有些旁證。施耐庵和卞元亨是表親,張士誠通過卞元亨請施耐庵出師,但是很快施耐庵就離開了起義大軍。這時離開了張士誠的施耐庵心情十分郁憤。深感自己的抱負難以實現。他帶著多年從官不得志以及對這場農民起義的失望之情,回到了故里白駒。也就是在這樣一種對現實失望對理想又憧憬的情況下,一本文學巨著醞釀形成。應該說施耐庵把自己一生的抱負理想都寄抒在他創作的每個人物身上。而宋江更是寄託他自己的全部理想,也是寄託了施耐庵對起義軍領袖張士誠的理想。武松打虎的故事聽起來十分神奇,但是施耐庵出神入化的描寫使我們確信人與虎之間的這場爭斗。甚至我們相信作者描述的就是自己的打虎經歷。一招一式絕不是可以憑空想像就能創作出來的。水滸中有許多類似讓我們後人既嘆服又無從想像的空前絕後的描寫 白駒鎮上有關施耐庵的另一個傳說就是好酒。這也是他描寫的好漢英雄的共同特點。就在施耐庵寫水滸的花家垛小屋裡,常常可以看到他與好友徹夜飲酒聊侃的身影。而在作品中雖然酒成就了許多水滸英雄,但也是他們最終歸宿。 從獄中出來的施耐庵年事已高,經歷了漂泊動盪一生,一帶文學巨匠最後在淮安辭世而去。只留下了水滸主部不朽之作。如今在故里我們可以看到施耐庵的墳墓安靜的留在施氏後人生活的白駒。他的子孫過著悠閑自在的生活。
今天白駒人又可以在施耐庵紀念館的門前樹下聆聽老藝人說水滸,講施耐庵的傳奇。
白駒小鎮是一個平凡而又普通的農村小鎮,因為施耐庵它已經變的不再平凡,今天的白駒人還在講述他與水滸的傳奇,也講述著新白駒的傳奇。
《鄉土淮劇》
在鹽城,每逢有淮劇團來演出,觀眾肯定少不了,無論是現代戲,還是傳統戲,台上演員演得聲情並茂,台下觀眾看得有滋有味,這里的人唱淮劇,欣賞淮劇已經有多年歷史了。
鹽城等地位於江淮流域,這里是中國歷史上水旱災害發生比較頻繁的地區,據文獻記載,每遇災年,人們被迫大批外出逃荒,流浪的人群中常常可以見到一些民間藝人,唱門嘆詞也是他們謀生的手段。
十九世紀六十年代初香火戲慢慢脫離宗教儀式活動成為一種獨立的演出形式,他們演的一些劇目常常來源一些神話故事,像魏徵斬龍一類的民族英雄史詩是鹽淮一帶香火戲中常見的題材,當時的許多藝人,既唱香火戲,又唱門嘆詞,結果使這兩種演唱形式最終融合到了一起。
水網地區有利的交通條件和發達的鹽業生產,使鹽城等地長期處於蘇北經濟增長和文化交流的中心,清朝中葉隨著朝廷對鹽業生產方式進行改革,許多徽商從安徽或者揚州來到位於鹽業生產第一線的鹽城,他們在這里建起了徽式的房屋,也吸引來了唱徽劇的戲班。 今天,鹽城的許多小學生都能唱幾段淮劇,因為淮劇音樂已經被寫入了他們的鄉土音樂教材,淮劇音樂發源於民間說唱音樂,經過近200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一個以淮調、拉調和自由調為三大主調的完整聲腔體系。上個世紀初,上海逐漸成了亞洲經濟和文化最發達的大都市,當時的上海曾有大批蘇北人定居,他們希望能看到來自家鄉的戲曲,而淮劇也需要到上海尋找新的發展契機。
但是畢竟它是話劇,洋腔洋調,老百姓的口語,不大容易聽得懂,看那個意思,看那個形式蠻好的,所以就引起了我們鹽阜區黨政,文化界人士,文藝界人士重視這個問題,既然戲劇有這樣一個效果,那我們在蘇北鹽阜這一帶,能不能考慮找一個地方戲劇形式。 人們決定用淮劇來試一試,任務交給了當時阜寧縣政府的文教科長黃其明。 鹽城的淮劇藝術,經過不斷地交流實踐與創新,幾十年來成果豐碩,設在鹽城的江蘇省淮劇團和鹽城市縣的各淮劇團陸續發掘整理和演出了一大批優秀的傳統戲和古裝新戲,現代戲的創作更是繼承了新四軍時期的傳統,長期走在全國各劇種的前列,從上個世紀的50年代一直到今天,他們堅持深入生活,貼近觀眾,創作的淮劇現代戲佳作不斷。淮劇這個從蘇北民間走出來的劇種,至今已走過了將近200年。它走過了門嘆詞和香火戲,走過了徽夾可和京夾可,走過了江淮戲和新淮戲,終於走進了自己的成熟。
今天這鄉土淮劇帶著未改的質朴性格,帶著不斷創新的精神,帶著家鄉觀眾的厚望又走進了一個全新的發展時期。
《水上人家》
在鹽城的東北部,有一片一望無際的湖盪,這里就是蘇北著名的水鄉里下河,在久遠的過去,這里還是一片海濱灘塗,由於海浪不斷的沖刷,逐漸形成了面積巨大,縱橫交織的水網地帶,千百年來,生存在這里的人們以船為家,擇水而居,逐漸形成了富有水鄉特色的生存方式和生產技能。里下河的蘆葦茂密繁盛,高可過人,由於此地古時曾煮海為鹽,當地居民至今一直延習使用食鹽來促進蘆葦生長的方法,茂盛的蘆葦一向是水鄉居民重要的生產資料和經濟作物,也使水鄉顯得曲折神奇,充滿魅力。里下河的水質清澈透明,幾乎沒有污染,這里盛產的水鮮野味品種豐富,聲名遠播。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這里的水上人家世代相傳了許多別具特色的漁獵方式。 粘網趕魚是這里最為常用的模式之一,粘網的網眼寬大,小魚可以安然脫身,在幾道平行的粘網之間來回用聲響趕魚,可以節省時間,提高產量。 然而,在今天看來,這種捕魚方法多少有些漁民們漁獵時敬天畏神,保護自然的意味。 一網下去,每每都會有令人欣喜的收獲,千百年來里下河對人類的供養一向是毫不吝嗇的,這里的魚個大體重,肉質堅實,味道鮮美,在周邊縣市的水產市場上供不應求,也使得水上人家一直維持著小康生活。這種笨重的稱為罩的工具如今已經很少使用了,然而許多當地漁民對它還情有獨鍾,一直在家中珍藏。 在捕撈方法中,隨處都可以看出水上人家的智慧,許多方法既簡單又實用。這種捕撈工具因為外形特徵而被稱為「Y子」,它是專門用來捕捉鱔魚的,鱔魚覓食鑽進「丫子」之後,找不到出路,只好在裡面坐以待斃了。而捕撈者則顯得悠然自得,四處盪舟去收獲昨日埋下的丫子。 捕魚工具中最古老的漁叉在里下河地區也是品種繁多。
扳網是守株待兔式的捕魚工具,完全是隨意的,想板就板,想放就放,全憑經驗和運氣。因此有時一網上來收獲無幾。而拉網的使用卻是有的放矢的,這種方法專門選擇魚汛時期在魚兒成群的水域撒網,經常是碩果累累。使用拉網通常是幾家幾戶聯合作業,協調配合,這種方式的存在也使他們具有了團隊精神和自然親情,而眼下的這次拉網作業卻不是為了捕魚而是為了養魚。
這是一個在繪畫和攝影作品中經常見到的畫面,這個經典的放鷹捕魚的場景,引發了許多人對於水上生活的憧憬,但是在捕魚人的眼裡。它卻並非那麼浪漫,因為魚鷹的馴養難度是極大的。幾乎所有的魚鷹都要經過2年左右的馴化和喂養才能夠熟練地配合主人捕魚。 放鷹人將魚鷹的脖子底部用細繩紮起,讓魚鷹處於飢餓的狀態,魚鷹下水後本能地奮力捕魚,抓住魚後吞咽不下,魚便為放鷹人所獲了。 如今這種傳統的捕魚方式在全國已經基本絕跡,而鹽城的青溝成了碩果僅存的魚鷹養殖基地。放鷹捕魚也就成了青溝村的明顯標志。 近些年,隨著城市居民生活觀念的變化,里下河地區純凈的水質,肥美的魚類已成為人們情有獨鍾的美味。傳統的在自然水域中的捕撈方式已不能滿足日益旺盛的市場需求。這也使傳統的水上人家有了新的生產方式。 水上人家雖然生活在船上,但是他們與陸地始終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如果說水上的船民是世代相襲的,那麼在陸地也同樣有著世代以造船謀生的人家。 在彌合船體縫隙的工藝中,隨著年長者的錘聲輕重,節奏緩急,其他人都相應跟隨,忽而錯落忽而整齊。這造船人世代相傳擊打方式,是他們對船體質量的祈禱。也是他們緩解勞累的方法。有關造船知識和造船材料,是造船人最為津津樂道的。 編織是盛產蘆葦地區的傳統手工藝,里下河地區的老人大多是行家裡手。 里下河不僅物產豐富,也有著發達的水上交通,遠在明代,人們通過對河道的貫穿,形成了十分便利的水道交通網,從此渡船就成了這里的人們不可缺少的渡河工具,今天,碼頭依舊,渡船也依舊,但承載的內容卻發生了顯著的變化。
歲月隨著里下河流向了遠方,而今天馬達的轟鳴卻回響在這里,當動力設備出現在水上人家的時候,作為配套設施的加油船便應運而生了,它的出現使移動的船隻能隨時就近添加燃料,極大地提高了水上勞動的效益,而它本身也從中獲益匪淺。
雖然這兒的加油船還採用手工加油的方式,但極大地方便了來往的船隻。轟鳴的馬達聲打破了昔日的寧靜,也加快了人們的生活節奏。 在里下河可以見到各式各樣的船,各有其用,各盡所能。
用來居住的大船為了遮擋風雨保持平穩,往往十幾條並排連鎖在一起,這些船難得開動一次,採用的材質也各不相同,岸上的房屋可以歷經百年,而船屋往往幾十年就無法使用了,於是近年來,陸上的建築材料陸續出現在了船上。有的人家甚至從船體到屋頂都採用了岸上房屋的水泥結構。
這樣的小舢板無論是劃槳還是撐篙都是這里最靈活便捷的人力船,當地人戲稱為水上自行車。 這艘貨船別看樣子不起眼,載物的
⑥ 『常州』,『無錫』,『鹽城』,『南通』等城市介紹,及各城市特點,各城市的支柱產業
鹽城 悅達起亞 汽車 無錫 很多很多 工業區 影視基地 太湖 南通 海口 貿易等 常州 快速發展奔小康
⑦ 江蘇省有幾個化工職業學校
我理解是初中畢業之後能直接上的學校,那就是中等職業學校,包括:中專和職高。
這是幾所化工類的中專學校:南京化工學校 揚州化工學校 淮安市化工學校
下面是部分工業類中專學校和職高:
天海職業技術學校 江蘇省邗江職業高級中學
揚州市邗江中等專業學校
揚州生活科技學校
江蘇省徐州生物工程學校
徐州市中等專業學校
南通市中等專業學校
淮陰市中等專業學校
江蘇省漣水中等專業學校 金湖縣中等專業學校
淮安軍星科技中等專業學校 淮安信息工程學校 鹽城市中等專業學校
濱海電子中等專業學校 鹽城興藝中等專業學校
鹽城市工業學校
鹽城輕工業學校
丹陽市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鎮江市電子工業學校 鎮江市中等專業學校 淮北工業中等專業學校
靖江市電大工校
泰州市中等專業學校 宿遷市中等專業學校(籌)
蘇州市輕工業學校
江蘇省蘇州職業教育中心校
江蘇省張家港職業教育中心校 常熟市中等專業學校
蘇州市吳中中等專業學校 常州市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連雲港市中等專業學校
⑧ 鹽城百佳年代廠能去嗎
能。鹽城百佳年代廠隸屬於百興集團,主營業務為特種功能性高分子新型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工資待遇還不錯,以輕工業為主,重工業較少,是能去的。
⑨ 請問一下,誰知道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怎麼樣
這個范圍很廣,個人看法都是不一樣的,你主要是看學校環境、宿舍環境、師資力量之類的,自己可以去查一下看看
⑩ 江蘇鹽城有幾所大學分別叫什麼啊
江蘇鹽城有6所大學,分別叫鹽城工學院(二本)、鹽城師范學院(二本)、鹽城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專科)、明達職業技術學院(專科)、江蘇醫葯職業學院(專科)、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專科)。
1、鹽城工學院
鹽城工學院是江蘇省屬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實行省市共建、以省為主的管理體制,位於有「東方濕地之都,仙鶴神鹿世界」美譽的鹽城市,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是國家「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入選高校。
學校於1996年5月由鹽城工業專科學校與鹽城職業大學合並組建而成。鹽城工業專科學校(始名鹽城工學院)創建於1958年,1986年成為全國建材類3所示範性高等工業專科學校之一;鹽城職業大學創建於1985年。2000年,創建於1964年的鹽城會計學校並入鹽城工學院。
2、鹽城師范學院
鹽城師范學院,是江蘇省屬高等師範本科院校,坐落在江蘇沿海開放城市鹽城市。
學校創建於1958年,前身是鹽城師范專科學校和鹽城教育學院;2002年國家級重點中專鹽城商業學校並入;2013年該校入選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國培計劃」項目——農村小學語文教師脫產置換培訓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