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中國古代官營手工業為什麼發達

中國古代官營手工業為什麼發達

發布時間:2022-10-15 16:23:12

① 中國古代的官營手工業發達的主要原因是

一.中國古代農業的起源 1.起源:原始農業是由採集經濟發展而來 2.起源的地點: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 3.我國古代農業在地域上的差異: 南方 北方 土地屬性 水田 旱地 主要作物 水稻 粟麥 二.中國古代農業生產工具的發展 原始社會 石器 夏商周 耒耜 春秋戰國 鐵器牛耕 唐代 曲轅犁 三.中國古代水利設施的興修 時代 水利工程 灌溉工具 春秋戰國 芍坡、都江堰、鄭國渠 西漢 漕渠、白渠、治理黃河 三國 翻車 唐代 筒車 古代中國興建了許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西域地區的坎兒井就是代表 四.中國古代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 1.古代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 時代 耕作方式 原始社會 刀耕火種 夏商周 大規模簡單協作生產 春秋戰國後 精耕細作 2.自耕農經濟 A.自耕農的含義:自己擁有小塊土地,從事個體生產,勞動所得歸自己支配。它只承擔國家的租賦徭役,而不向地主交納地租,因此處於相對獨立的地位。它們是國家賦稅徭役的主要承擔者。 B.自耕農產生的時間與原因: ①時間:春秋時期 ②產生的原因:(1)生產工具的進步 (2)耕作技術的進步 (3)私有土地的出現 C.自耕農經濟特點: ①以家庭為生產單位,男耕女織 ②以農為主,耕織結合,自食其力 D.自耕農經濟的評價: ①積極方面:在沒有天災,戰亂和苛政情況下,農民的自給自足,生活穩定,生產積極性較高 ②消極方面:狹小的生產規模和簡單的男女分工,很難擴大再生產,阻礙社會分工和商品經濟發展。到近代以後,成為阻礙生產發展的因素 E.自耕農經濟的破產:統治者過渡剝削和壓迫 總結:中國古代農業經濟的主要特點: 1.種植業為主家畜飼養為輔 2.精耕細作的生產模式 3.男耕女織的經營方式 五.中國古代的土地制度 1.中國古代土地制度發展趨勢:土地國有制(公有)→土地私有制 A.土地公有:土地公有主要是原始社會的土地公有:商周時期的井田制,它有公田和私田之分。勞動者只有土地的使用權,沒有所有權。 B.封建社會時期的土地制度:以土地私有制為主,主要有三種形式即君主土地私有;地主土地私有;自耕農土地私有。 C.地主擴大地產的主要途徑是土地兼並,產生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土地私有制。古代歷代政府通常採取均田,限田來限制土地高度集中,保護自耕農經濟,但成效不大。 六.中國古代租佃關系的普遍化 1.中國古代農民的主要構成:佃農、自耕農(佃客、佃戶、田客等) 2.佃農的含義:佃農耕種地主的土地,但自有一定的勞動工具、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是農業與手工業相結合的家庭經濟。這種小私有者的地位,使他們具有一定的生產積極性。佃農是封建地租剝削的主要承擔者。並服各種勞役,遭受繁重剝削。 3.租佃關系產生和發展:戰士時期產生→宋代今次於自耕農→明清普及全國 4.租佃制下地主與農民的關系:A.剝削與被剝削的關系 B.人身依附的關系 5.農民對地主人身依附關系減弱產生的影響 A.農民取得了生產的自主權,尤其是在支配農產品方面一定的自主權,提高了他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了農業的發展 B.促進了農產品的商品化,有利於商品經濟的發展 七.中國古代四大經濟區的形成 1.中國古代的四大經濟區:司馬遷根據漢代經濟分布特點,按自然條件優劣把全國分為山東、山西、江南、龍門碣石以北四大經濟區,其中山東、山西長期居於全國經濟重心地位。 八.北方人口的南遷和經濟重心的南移 1.中國古代人口南遷的三次高潮: A.兩晉「永嘉之亂」後 B.唐代「安史之亂」後 C.兩宋「靖康之變」後 2.古代人口南遷的原因:A.北方戰亂頻繁,南方相對穩定 B.統治者的壓迫和土地兼並 3.古代人口南遷帶來的影響 A.促進了中華民族的大融合,有利於各民族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提高各民族素質 B.促進了江南地區的開發,使我國經濟重心南移 C.南遷的北方人給南方帶來了許多新的發風俗習慣,促進南北文化的融合 4.中國古代重心的南移 A.經濟重心的南移:山東、山西→江南地區 B南移的過程 ①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經過孫吳、東晉和南朝的開發,江南經濟初步發展 ②中唐後,隨北方人南遷,江南經濟進一步發展,逐漸趕上北方 ③南宋時期,經濟上南強於北局面確立,南方正式成為經濟重心 C.經濟重心南移的原因 ①北方人的南遷,為南方帶來了大量的勞動力、先進的生產工具和技術 ②南方社會相對穩定 ③南方本身蘊涵發展農耕經濟的巨大潛力 ④南方統治者大力推行勸課農桑、獎勵耕織的政策 D.經濟中心南移帶來的影響: ①經濟重心南移,使南北經濟發展趨向平衡,有利於國家的統一 ②經濟重心的南移帶來了文化重心的南移 九.中國古代手工業的發展 1.青銅冶煉技術:從二里頭文化到春秋末期是我國的青銅時代 2.冶煉技術的進步:A.春秋時期發明冶煉技術(塊練鋼) B.南北朝時期發明了先進的「灌鋼法」 C.漢代開始用煤做燃料,北宋普遍使用。南宋末開始用焦炭冶煉,明代流行 3.絲織技術的發展 A.中國是世界上最先發明絲織技術的國家。被成為「絲國」 B.唐代出現了「緙絲」技術 4.棉紡織技術的發展 A.元代黃道婆全面革新棉紡織技術,發明腳踏三錠紡車 B.元代,松間地區是全國棉紡織中心。明代後期,棉紡織成為廣大民眾的主要衣料 5.陶瓷技術的發展: A.制陶是中國民族的偉大發明 B.制瓷(陶)技術的發展歷程 時期 制瓷(陶)技術 時期 制瓷(陶)技術 原始社會 彩陶、黑陶、白陶 宋代 景德鎮成為「瓷都」 東漢 青瓷 元代 彩瓷時代 南北朝 白瓷 明代 鬥彩、五彩瓷 隋唐 制瓷業成為獨立部門 清代 粉彩、琺琅彩 6.古代中國手工業三種主要經營形態 A.中國古代手工業的三種形態:私營手工業、官營手工業、家庭手工業 B.從西周到明代前期,官營手工業一直占據主要地位 C.官營手工業的特點: ①由官府統一經營管理,工匠在公官監督下生產 ②資金雄厚、規模大、分工細、技術水平高 ③原材料由官府提供,產品由政府調撥,不入市場,缺乏競爭 D.私營手工業: ①興起於春秋戰國時期,明代中葉占據主導地位 ②私營手工業經營方式的變化:唐代以前私營手工業生產主要以農民家庭副業和城鎮家庭小作坊的形式進行,唐宋以來,私營手工業發展顯著,農村家庭手工業的商品化程度大大加深,至明中後期大規模手工業作坊孕育出了「機戶出資,機工出力」、「計工受值」式的僱傭勞動關系。 十.中國古代商業發展歷程 1.商業的產生:產生於原始社會末期,主要因為:剩餘商品的出現和社會分工的發展 2.商周時期的商業:A。商朝:產生最早的商人和貨幣 B周代:實行「工商食官」政策 3.春秋戰國時期的商業 ①私商成為商人的主體 ②黃金、白銀開始用為貨幣 ③形成了許多著名的都會 5.宋元時代的商業 A宋代出現了世界最早的紙幣——交子;元代紙幣廣泛流通 B.城市的商業活動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6.明清時期的商業的新特點: A.商業市鎮興起,貨幣經濟佔主要地位 B.農產品大量商品化 C.廣泛使用金屬貨幣白銀 D.出現了區域性商幫:徽商、晉商、閩商、等 E.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 7.中國古代城市的繁榮 A.西周——唐代城市的特點: ①縣以上的城市,有官設的「市」,設市令或市長,商業交易受官府嚴格控制,縣以上,一般禁止設市 ②市和居民區分開(「市」「坊」分開) ③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軍事重鎮 B.宋代城市的特點: ①市坊界限不復存在,市分散在程中,面街而設,形成街市 ②市的啟閉不再由官府統一規定時間,出現了夜市、曉市等 ③商業活動不受官府直接監視,城市經濟功能增強 C.明清時期的城市: ①在工商業發達和交通要沖,興起以經濟功能為主的中小工商業市鎮 ②城市的生產性、商業性增強 8.中國古代的重農抑商政策 A.推行重農抑商政策的原因: ①中國是小農經濟社會,小農經濟是政府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為了保證財政收入,鞏固統治,統治者推行重農抑商政策 ②商業的不穩定性和商人流動性大等特點,與強調耕戰、加強中央集權思想矛盾 B.重農抑商政策的發展歷程: ①提出:戰國時期;商鞅明確提出「重農抑商」 ②西漢初年,嚴厲打擊私營工商業: 漢高祖;苛重稅、禁購地 漢武帝:均輸平準、鹽鐵專營 ③中唐以來重農抑商政策有所松動 ④明清時期堅持重農抑商:加征商稅;限制商人活動;限制民間對外貿易 C.對重農抑商政策的評價: ①在封建社會初期,推動了經濟的發展,同時對新興地主階級政權的鞏固起了積極作用 ②在封建社會後期,強化了自然經濟,不僅阻礙了工商業的發展,還阻礙了資本主義的成長,導致中國的落後 十一.中國資本主義的萌芽及緩慢發展 1. 明清時期農耕經濟高度發展的表現 A.農業:①生產技術水平領先世界 ②生產技術得到推廣,產量提高 ③玉米、番薯等高產農作物引進 ④人們的衣食結構發生了變化. B.手工業:私營手工業取代觀營手工業占據主導地位 C.商業:①商品經濟發達,大量使用白銀 ②興起以經濟功能為主的中小工商業市鎮 D.國力強盛:①耕地擴大和人口增長 ②國內生產總值中占的比例大 ③中國是世界經濟和貿易中心 2.明請時期資本主義經濟的萌芽: A.時間:明中葉以後 B.明請時期資本主義經濟萌芽產生的影響: ①資本主義經濟的萌芽導致封建制度逐漸衰落 ②為市民文學的產生和早期反封建民主思想的興起奠定了物質基礎 E.阻礙中國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主要因素: ①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阻礙社會分工,嚴重製約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 ②官府的 殘酷剝削,導致農民極端貧困,購買力低下 ③統治者推行「重農抑商」和「閉關自守」等政策 ④「八股取士」等文化專制措施,抑制了科技的進步 ⑤建立在封建土地私有制基礎上的陳舊落後的經濟觀念參考資料: http://blog.163.com/koky1313/blog/static/2868674220097973419881

② 中國古代手工業為何能夠享譽世界

原因:古代手工業主要的一個形態官營,也使得大批的能工巧匠和精美的物質資料都被皇家壟斷,從而產出了大批優秀的手工業產品。

在原始社會晚期,手工業就從農業中分離出來,成為獨立的生產部門。商周時期青銅鑄造技術相當成熟。春秋戰國時期,鐵器鑄造成為重要的生產部門。

漢代的煉鐵、鑄鐵和制鋼業、絲織業及造紙業的發展,是當時經濟繁榮的主要標志之一。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灌鋼法,成功燒紙出的白瓷,是制瓷技術的重大突破。

隋唐五代時期,出現緙絲技藝,制瓷業成為獨立的生產部門。宋元時期,宋代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元代黃道婆發明腳踏三錠紡車,燒制出青花和釉里紅。

明清時期,棉紡織業成為新興的手工業部門,燒制出鬥彩、五彩瓷、粉彩和琺琅彩。

(2)中國古代官營手工業為什麼發達擴展閱讀:

歷史上發達的手工業區都分布在農業上精耕細作地帶。如前期的黃河中下游地區,後期的長江中下游地區。

精耕細作的農業地帶能提供與農業息息相關的中國傳統手工業大量的原料,如紡織業、製糖業、制茶業、釀酒業等。

此外,手工業的發展也有利於農業經濟的發展,如金屬冶煉業的發展,尤其是冶鐵業和冶鋼業的發展,極大地促進了農業生產工具的改進,推動了農業經濟的發展。

盡管中國古代手工業很發達,但由於統治者推行重農抑商政策等原因,在手工業與農業相結合的場合,手工業服務於農業,始終處於農業經濟的從屬地位。

③ 中國古代官營手工業發達,表現在哪些方面

技術領先世界,壓制民營手工業和家庭手工業,官府經營,世代傳承

④ 中國古代農業.商業.手工業發展特點及其原因

一)農業方面的表現是:①產於江南的水稻逐漸成為人們的主要糧食作物,並開始向淮河和黃河流域推廣,還從越南引入了優良品種占城稻;②棉花在兩宋時期逐漸成為重要的經濟作物。北宋時,棉花在兩廣和福建普遍種植,到南宋後期擴展到長江流域。
(二)手工業方面的表現:①南方的絲織業勝過北方,江浙一帶和四川絲織業生產發達;②棉紡織業於南宋後期迅速興起,浙江出土一條南宋時棉毯,細密厚軟,工藝水平相當高。③制瓷業:定窯、鈞窯、歌窯等久負盛名。北宋興起的景德鎮,出產的瓷器質地細膩,色澤瑩潤,後來發展為著名的瓷都,直到現在我們還喜歡用景德鎮的瓷器。④宋朝時我國是世界上造船水平最先進的國家。這一時期,我國的造船業多集中在東南沿海,規模宏大,廣州、泉州、明州等地都有發達的造船業。

⑤ 我國古代手工業發達的原因及特點是什麼

中國古代的手工業,在幾千年中國歷史的起承轉合中,一直扮演著「民族魂」的角色。絲綢——滲透了中國女子的溫婉氣質、妖嬈多姿;瓷器——灌注了華夏民族的辛勤與執著……在西方人的眼裡,中國傳統的手工業產品就是「中國」的代名詞!
紡織、陶器、造紙、冶鐵、造船可謂中國古代手工業的「五大巨頭」。中國的絲綢在唐代便鋪成了一條連接歐亞大陸的「絲綢之路」,中國也因此被稱為「絲國」;明代,鄭和下西洋,乘著中國寶船,馳騁於地球東西,傳播友好文明的種子;四大發明之一的造紙術,儼然一把開啟世界文明的鑰匙,從此,文明如狂風一般刮到世界每一個角落。此外,中國漆器、制鹽、青銅、刺綉等也是文明中的瑰寶。是什麼原因讓中國古代手工業如此發達?如此引人矚目?
第一,按照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決定著社會發展水平。即使是中國古代手工業也脫離不了這條黃金規律的約束。中國封建社會一直到明朝,生產技術一直在進步,並遠遠領先於世界,這在冶鐵上顯得尤為突出:春秋戰國時期,發明了鑄鐵柔化處理技術,這是世界冶鐵史的一大成就,比歐洲早兩千多年;兩漢:西漢時煤成為冶鐵的燃料,人們發明了淬火技術;東漢時,杜詩發明水排。隋唐時期:普遍採用了切削、拋光、焊接等工藝;遼宋時期:發明最早的濕法冶鐵術。技術的進步和發達在紡織業上也有同樣的印證:玄宗時採用夾纈發印染織物;沒有先進的技術做保證,是不會出現「遍於天下,乃為至賤所服」(唐語林》卷四《賢緩》)的景象的!
第二,與中國獨有的手工業體制有關:古代中國的手工門類最初以官營形式出現,早在春秋時期就明顯地表現為「工商食官」的特徵。戰國以後,出現了家庭手工業、個體手工業、私營手工業等其他門類,但官營仍佔主導地位。與西方不同的是,中國官營手工業是「非盈利之手工業」,只是滿足於統治階級的需要。第一是權力方面的需要:例如青銅器,它就是由禮儀制度發展而來的。傳說,「夏禹曾鑄九鼎,用象九州」,「楚王問鼎」,鼎就是青銅器,它成了權力的象徵。第二,是滿足奢侈的需要。歷朝歷代,有無絲綢、瓷器、青銅器等是統治者與老百姓顯著的區別,也是皇帝在外交方面的炫耀物。而這就決定了官營手工製品在質量、外觀等方面必須有很嚴格的要求。單憑宮里為數不多的技術人員是遠遠不夠的!官府以強制或僱傭的方式網羅了社會上的能工巧匠,集社會精華於一處。有了技術人員還不夠,大量的產品還得有人生產出來呀!這時,統治者想出了絕招,利用大量的工奴、邢徒(犯罪者)、奴隸就解決了勞動力的問題(西漢最典型)。這樣一來,手工業不發達才難呢!
第三,農業也是一個重要的推動因素。農業,不論是在積極方面,還是在消極方面都促進了手工業的發展。積極方面:中國古代封建社會是傳統的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佔主導地位,「男耕女織」成了最主要的表現形式。作為家庭副業的手工業,必然要傾注古代婦女的主要精力。像中國民間的雙面綉,馬王堆漢墓出土的信期綉,鋪絨綉等,其綉品的精緻、技術之高超,就是現代的技術也望塵莫及!再者,農業的發展,使得部分勞動力從農業中解放出來,從事手工業的人手就增多了,在不斷的探索與實踐中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然後,農業生產的發展,人口的增加,迫切需要更為鋒利的開墾工具以提高單位產出。鐵制手工業產品得到發展。消極方面:由於古代土地資源的高度稀缺(相對於普通民眾來講),農業又是社會的主要產業(商業、手工業的發展繁榮是建立在農業的基礎上的,並且吸納人口有限),因此土地的使用費(即租金)就較高,佃農貧農和自耕農要麼接受較高的租金,要麼靠盡量增加耕地產出和從事家庭副業以維持和爭取改善生活,受社會條件的限制,他們只能選擇後者。這時,作為家庭副業的手工業就佔有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第四,與封建國家的賦役政策有關。從秦到明中期,封建國家規定農民交納麻布或絹、帛完稅,或規定可以輸絹、帛代役。如唐朝規定授田的農民要向國家交納絹二丈、綿三兩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稱調;為國家服徭役二十天,如不服徭役,每天輸絹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稱庸。即便到了明中後期和清朝,國家規定農民納稅用白銀,農民也須把自己生產的農產品或手工業品在市場上出售,以換取銀子完稅。顯然,這會極大地推動以紡織為主的農民家庭手工業的發展。
說了國內,國外因素也同樣不可忽視。應該說,沒有西方人對中國手工業品源源不斷的需求,絲綢、瓷器的發展又會怎樣呢?至少漢唐不會獲得「絲綢之國」「瓷器之國」的美譽。
當然,我們要辯證的理解中國古代手工業的發達狀況。首先,這種發達並非全局性的,而是具有明顯的地域性特徵。一般來說,手工業的發達程度與經濟中心的定位有關:安史之亂後,許多懷揣技術的手工藝人逃於南方,給南方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毫無疑問,這有利於南方手工業技術的騰飛。應該說:隨著中心的南移,手工業技術中心也在南移。其次,這種發達具有差異性。從風格上,北方(特別是少數民族地區)的手工藝術珍品帶有豪放性、闊達性,手工業品較粗曠;而南方講究溫文爾雅,手工業產品較細膩。正是這種差異性,讓兩種風格交融。使得中國手工業品柔中有剛,剛中帶柔。這正構成了中國手工業製品在世上獨一無二的一大因素。還有如何理解發達問題。中國手工業究竟發達到那種程度?在湖南省博物館,有一件西漢出土的手工業品——的黃楊篦子,寬度僅僅5.9厘米,卻有74個齒,比現在一般篦子還要精細,且刨削光整,分齒均勻。它究竟用什麼工具做成的?至今仍是未解之謎。像這樣的情況還很多,有些用現在的科學技術也無法解釋。

⑥ 古代中國手工業為什麼能長期領先

中國古代科技長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的原因 1.我國是世界上最早進入封建社會的國家,政治制度,經濟制度長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我國於公元前475年開始進入封建社會,而西歐則是在公元後的476年西羅馬帝國的滅亡才結束了奴隸制度,但一直到9世紀早期才開始確立起封建制度,這時我國已進入封建社會的繁榮時期——唐朝.因此政治制度,經濟制度的先進,保證了科技文化的領先. 2.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國內各民族之間經濟文化交流頻繁,各民族互相學習,共同創造了古代文明. 3.明清以前,中國一直實行對外開放的政策,不斷吸收外來文化,豐富了自己的文化. 4.中國人民聰明勤奮,在長期和自然作斗爭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知識. 5.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權制度也是古代科技長期領先的重要條件.張騫,班超等開辟絲綢之路,鄭和遠航,僧一行,郭守敬的天文測量等都是由國家組織領導的. http://www.pkuschool.com/ask/q.asp?qid=381527 為什麼沒有出現與西方工業革命類似的生產力的突破? ①中國雖然在明朝中後期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清朝前期也緩慢發展,但只局限於個別地區的個別生產部門,整個社會仍然是自然經濟占統治地位,封建的生產關系沒有質的突破,近代科學的產生和應用失去了應有的土壤. ②歷代封建統治者長期推行"重農抑商"政策,使手工業很難從農業中分離出來,不利於科技成果的產生,推廣,應用. ③歷代封建統治者都實行嚴厲的文化專制主義,壓制了知識的創造力 ④中國封建教育制度,完全是為了培養為皇帝服務的忠實奴僕,以儒學為主要教育內容,很少涉及生產和科學知識. ⑤閉關鎖國政策阻礙了中西文化的正常交流,使中國失去了吸收外來先進科技文化的條件. 總之,日趨腐朽的封建制度是阻礙中國近代科技產生的根本原因.

⑦ 古代中國官營手工業有哪些優勢和劣勢

【優勢】
1.國家統購統銷,無需關注銷路,也不用關心原材料
2.壟斷行業,暴利
3.匠人多是世代做工,手藝得以傳承,品質有保障。且人工費低廉
【劣勢】
1.官僚資本的壓榨下,只能畸形發展。不能起到利國利民的作用,只是官僚資本掠奪財富的工具和對象。
2.由於壟斷,導致沒有競爭下的技術革新慢,阻礙了科技發展。
3.工匠待遇差,且無自由(如明代匠籍制度),導致工人積極性差,生產質量反而不能保證
4.壟斷技術亦容易失傳
【具體例子】您要想知道可以追問,這打一會有點累了··

⑧ 古代手工業發展的原因

手工業
(1)紡織業的發展概況:
絲麻織業:半坡氏族時,產生了麻紡織業;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絲織技術有了進步,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絲織業的國家。以後經歷歷代尤其是漢代、唐朝、宋代和明清幾個重要的發展階段,絲麻織業不斷發展,水平不斷提高。例如兩漢,能織出錦、綉、羅、紗等許多品種;西漢的長安、臨淄等擁有全國最重要的官營手工業;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素紗單衣以及絲綢之路大量絲綢遺物的出土等都充分說明漢代絲織業的成就。絲織業的發展,為著名的絲綢之路的開辟提供了物質條件;唐代絲麻織品遍布全國各地;明清時期絲織業空前發展,並產生了新的生產關系??資本主義萌芽出現。
棉織業:漢代時棉織業產生,如新疆地區種植棉花;會嵇地區出產的葛,是當地著名的越布漢光武帝將它列為貢品;南宋時,棉織業擴展到江南地區,逐漸取代麻布,成為主要的衣料;元朝時,松江成為棉紡織中心,江南的一批小鎮也因棉紡織業而興盛起來。
認識:中國是一個傳統的男耕女織的封建國家,紡織業歷史源遠流長,它的發展特點大體是:北宋以前,中國紡織業以絲麻織業為主,南宋以後,棉布逐漸成為人們的主要衣料;紡織業主要體現封建自然經濟的特點,是中國自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明中期以後,以生產商品為目的的紡織業逐漸興盛起來,並且紡織業的發展由量變到質變,產生了新的生產關系即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萌芽,但由於封建生產關系的阻礙,它始終得不到健康成長。
(2)陶瓷業:
原始社會如半坡的彩陶、大汶口的黑陶和白陶等都是精美的工藝品;商周時期是我國陶瓷發展史上的一次飛躍;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創制出白瓷,為我國制瓷業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前景;隋唐時,瓷窯分布於中原和江南許多地區著名的唐三彩和青瓷中的秘色瓷在唐朝出現;北宋的制瓷業水平大大超過前代水平,出現定窯、汝窯等五大名窯,江西景德鎮的青白瓷行銷海內外,南宋元朝時它成為全國著名的瓷都。
認識:中國陶瓷業的產生、發展源於生活,為生活服務,實現了實用性和觀賞性的統一,同時又是對外交往中的重要物品,為我國經濟的發展和對外經濟文化交流作出了貢獻。
(3)造紙業
發明:西漢發明了造紙術,甘肅天水放馬灘出土的繪有地圖的紙是目前世界上所知的最早的紙;
改進:105年東漢蔡倫改進了造紙術。
發展:魏晉南北朝時,紙張白度增加質地細薄,產量大增,逐漸取代簡牘,成為最主要的書寫材料;
傳播:幾個世紀後,向東傳到朝鮮、日本;唐朝時向西傳到大食(阿拉伯),經阿拉伯傳到歐洲、北非。
四大發明是我國成為文明古國的重要標志,造紙術的發明,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發展和進步作出的重大貢獻。
(4)冶鐵業:
西周時開始使用鐵器;
春秋戰國時期,發明了鑄鐵柔化處理技術,是世界冶鐵史的一大成就,比歐洲早兩千多年;
兩漢:西漢時冶鐵業分為官營和私營。煤成為冶鐵的燃料,人們發明了淬火技術;東漢時,杜詩發明水排,使中國冶鐵水平長期領先世界。宛和鞏是著名的冶鐵中心;
隋唐時期:普遍採用了切削、拋光、焊接等工藝;
遼宋時期:遼和金的冶鐵業水平較高;
明朝中後期,廣東佛山冶鐵業,一天出鐵六七千斤。
認識:在農業文明時代,冶鐵業的發展是生產力進步的明顯標志,它有力地推動著社會的變革和進步。
(5)造船業
秦漢時期,造船業發展迅速,漢代時發明了擼、舵和布帆,還使用錨,表面造船航海技術已經成熟;
隋唐時期:能造使用推進器的戰艦,這是最早使用機械動力的輪船。能造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海船。唐初僅在洪州就造海船500多艘;
兩宋:造船技術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長江航船最大的可載萬石以上;南宋的明州、泉州、廣州是造船中心,造的遠洋海船,可載糧食幾萬石;
明朝:鄭和的船隊反映了明朝高超的造船技術。
認識:中國古代造船業的發展與國家的航海事業和對外關系聯系密切,相輔相成,當統治者重視發展對外關系,重視發展航海事業,造船業就發達,如漢、唐、宋元時期,對外交往頻繁,造船業也就發達;明中期以後到清朝時,由於統治者實行海禁政策,造船業受到影響。
在古代的手工業中,除以上五大行業外,還要注意制漆業、制鹽業和青銅業等。在這里需要說明的是:盡管中國古代的手工業很發達,在世界上曾經居於領先地位,但由於統治者都推行重農抑工商政策,它始終為農業文明經濟的發展服務而處於從屬地位,雖然在明清時期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產生並有了緩慢發展,但又由於封建生產關系的阻礙,始終沒有進入手工工場時代,對中國的近代化進程無疑是產生了消極影響。

⑨ 中國古代官營手工業為何發展的如此發達

官營手工業從西周到前朝一直占據主導地位,代表生產技藝的最高水平。直到明中葉以後,紡織、制瓷、礦冶等行業中,官營手工業才逐漸落後於民營手工業。因為官營手工業資金雄厚,其投資來源於國家,生產往往不計成本;規模經營有利於精細分工與協作,工匠集中,管理嚴格,有利於手工業技藝的提高。

閱讀全文

與中國古代官營手工業為什麼發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成都到芒市的汽車票多少錢 瀏覽:489
賓士空調濾芯有什麼優勢 瀏覽:674
賓士b200紅色是什麼顏色 瀏覽:361
比賓士快的車有哪些 瀏覽:431
汽車隱身衣是什麼 瀏覽:833
汽車遠光燈多久才會大亮 瀏覽:102
賓士260輪胎補胎多少錢 瀏覽:65
奧迪q8和v6哪個好 瀏覽:164
如果購買新能源汽車需要哪些流程 瀏覽:833
汽車雨刷器打開關不動怎麼回事 瀏覽:297
長城汽車員工有哪些 瀏覽:249
奧迪a8與陸巡哪個好 瀏覽:182
西涌汽車站在哪裡 瀏覽:232
汽車大屏導航如何換主題 瀏覽:689
深圳普聯科技園在哪個工業區 瀏覽:671
山東工業聯盟對企業有什麼好處 瀏覽:812
寶馬325i什麼意思 瀏覽:362
汽車哪些地方要潤滑油 瀏覽:918
2021款奧迪a6l怎麼換空濾 瀏覽:613
汽車拋錨了需要多久能修好 瀏覽: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