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越城區工業經濟怎麼樣

越城區工業經濟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2-10-15 12:37:57

Ⅰ 泰順經濟怎麼樣

總的來說雖然擺脫了貧困縣的頭銜但是與溫州其它縣相比經濟較落後。

近幾年來,泰順立足當地資源優勢,確立了「發展綠色產業,建設生態大縣」戰略目標,走生態之路,做特色文章,興綠色產業,求民富縣強。現已初步走出一條以有機農業、清潔型工業、生態旅遊業為主的可持續發展之路,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了較大發展,2001年財政總收入超 泰順縣大壩
億元。全縣涌現出一大批種養專業村和種養專業戶,各類農業綜合開發基地45萬畝,並建成全省最早的有機茶基地和全省唯一的茶葉型現代化農業示範園區,以天然、安全、保健為特徵的「雪龍」有機茶、「山友」綠色食品等暢銷國內外市場。以小水電開發、竹木加工和礦產深加工為主的清潔型工業不斷壯大,40多種竹木工藝品走銷歐洲、日本及台灣地區,輝綠岩、葉蠟石等產品出口量大幅度增加,已連續四年外貿出口供貸值超億元。同時,打響了「廊橋」牌和生態牌,精心培育生態旅遊業,編制完成全縣生態旅遊規劃,開辟了氡泉生態保健游、九峰重走紅軍路、烏岩嶺生物探密游和古廊橋古民居文化游等特色旅遊線路。共引資近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仕水碇步元,建成浙南大溫泉旅遊度假區,遊客日益增多。 良好的生態環境已越來越成為一種稀缺資源。以綠色為支點,化生態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全面建設生態大縣,已成為泰順廣大幹部群眾的自覺行動。如今,泰順正按照「2005年基本實現小康、2015年基本實現農業和農村現代化」的目標,開拓創新,推進環境與經濟社會的統一協調發展,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三個跨越」,即跨越先發展後治理階段,以保護生態為前提超前發展;跨越先粗放後集約階段,以科技為手段提升綠色產業層次;跨越先工業化後城市化階段,建立獨具特色的生態城鎮體系。 增強造血功能,壯大縣域經濟——立足豐富的生態和自然資源,大力發展綠色產業,優化產業結構,構建具有區域特色的有機農業、清潔型工業和生態旅遊業的經濟體系,實現農民增收,縣級綜合實力增強。 增強集聚功能,優化縣域經濟——按照「小縣大城關、小鄉大集鎮」的要求,以「521」交通工程(到杭州5小時,到溫州2小時,到各鄉鎮1小時)、特色工業園區和縣城新城區建設為載體,進一步加快城鎮化步伐,促進人口、產業等要素集聚。增強輻射功能,放大縣域經濟——充分利用「藍天、青山、碧水」和「天然大氧吧」的良好生態環境,建成浙南閩北的旅遊度假中心和綠色食品基地,成為溫州最大的後花園。 2007年,經濟呈現加快發展的良好態勢。主要經濟指標快速增長,全縣完成生產總值27億元,比上年增長15.8%;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4.6億元,增長20.5%;完成財政總收入2.7億元,增長26%,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87億元,增長24.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86億元,增長17.3%;農民人均純收入4138元,增長22.8%。農業經濟穩步發展。實現農業總產值4.99億元,增長2.5%。新增和改造農業基地1.2萬畝,建成省市級農業標准化示範項目7個,新增省市級龍頭企業11家、專業合作示範組織6家、名牌產品5個、著名(知名)商標3隻。實現茶葉產值超億元,改造初制茶廠15家,「三杯香」茶葉被評為浙江省名牌農產品,浙江·泰順茶產業發展論壇成功舉辦。全市最大的生豬養殖基地落戶我縣。工業經濟快速發展。實現工業總產值19.03億元,增長30.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9.96億元,增長30.2%;完成工業性投資3.62億元,增長20.2%,其中技改投入6400萬元。新引進招商項目13個,實際引進內資2.38億元,增長62.8%,合同利用外資3000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01萬美元,新開工項目14個、投產6個。竹木製品等傳統產業穩中有升,不銹鋼、橡膠等新興產業增勢強勁。建築業發展迅速,產值、稅收分別突破30億元和3000萬元。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取得實效,11家木製玩具企業獲得出口產 泰順縣
品質量許可認證。縣軸承廠、鹽業公司改制完成,楊遼電站、醫葯公司改制工作有序推進。生態旅遊業發展迅速。共接待遊客55萬人次,增長25.5%;實現旅遊綜合收入2.7億元,增長88.1%。氡泉-九峰省級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通過論證,氡泉、烏岩嶺入選「溫州十大避暑勝地」,嶺北鄉村尾村、泗溪鎮下橋村被評為「浙江100佳美麗鄉村」。新增示範性農家樂11家,綜合收入3100多萬元。同時,市場經濟秩序逐步規范,金融、保險、商貿、煙草、運輸、餐飲、房地產等第三產業較快發展。 2007年,和諧社會建設穩步推進。深入開展文明縣城創建活動,省級衛生縣城創建初步通過考核驗收。加快教育事業發展,完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有效整合職業成人教育資源,建成「新農村新校園」工程147個,辦學條件不斷改善,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加大科技投入和科普宣傳,科技帶動能力逐步增強。加強文化遺產保護,開展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提線木偶獲國家「文化遺產日獎」,「元宵節·泰順百家宴」由省里推薦申報國家級傳統節日保護示範地,編梁木拱廊橋營造技藝、提線木偶戲列入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深入實施農民健康工程,公共衛生管理體制逐步健全,衛生事業加快發展。加強計生工作基礎保障,完善利益導向機制,1592名計劃生育對象得到獎勵扶持,低生育水平保持穩定。扎實推進工傷保險、被征地農民保障等工作,逐步健全五保集中供養制度,提高低保標准,出台優待老年人規定,發放困難群眾物價補貼323.5萬元,清欠543名農民工工資430萬元,特殊群體的利益得到維護和保障。進一步完善住房公積金管理制度,公積金繳存比率從8%提高到10%。深入開展安全生產隱患排查和「兩查兩保」專項整治,妥善處置「8·10」重大交通事故,全縣安全生產形勢總體穩定。切實做好抗災救災工作,防災抗災基礎設施逐步健全。加強綜治、信訪、普法工作,積極推進「兩所一庭一中心」建設,社會保持安定和諧。國防教育、民兵預備役、優撫安置工作扎實推進。同時,民族、宗教、體育、外事、僑台、接待、人防、移民、統計、檔案、地方誌、保密、氣象等工作,以及工會、共青團、婦聯、老齡、慈善、殘疾人事業都取得了較好成績。

Ⅱ 比如,看一個地方,工業經濟的好壞 ,主要看哪些數據

從你提問的范圍和問題本身來看,我猜測你是想尋找地域性的工業板塊,對吧?
如果單純的從地域性的工業數據來看工業經濟的好壞,如果你能夠查到該地區工業稅收,是一個很好的指標。原因很簡單:稅收包括國稅和地稅,我們知道,大多數情況下,公司都巴不得偷稅漏稅,原因就是想增加利潤。換句話說,如果某地區的稅收很高,並不是說該地區苛捐雜稅或者說該地區稅務局的人很厲害。而是表示公司賺很多的錢,所以掩飾都掩飾不了,那麼只好多繳稅了。因為稅收永遠發生在業務成立開展之後。
如果說從股票的角度分析哪些指標能很好的反應地方工業經濟,我覺得真實的工資水平和就業率是可以的。因為公司運轉越快,效益越好,那麼工資和就業都必須有保障,因為,一個揭不開鍋的公司想發工資和想招人,幾乎很困難。反之,就表示公司很好。因為沒有哪個公司願意養活一幫不賺錢的員工。

Ⅲ 越南的經濟狀況怎麼樣

越南經濟整體疲軟,增長乏力,今年以來對外貿易有迅速增長,但仍是入超國家
據越南統計總局網站近日報道,上半年越南GDP同比增長4.38%,其中,1季度增長4%,2季度4.66%。上半年農林漁業增長2.81%,貢獻率為0.48%
;工業和建築業3.81%,貢獻率為1.55%
;服務業5.57%,貢獻率為2.35%。上述3個產業增長率同比下降(3個產業上年同期增長率分別為3.89%,5.78%和6.21%)。上半年經濟結構為:農林漁業佔22.13%,工業和建築業40.26%,服務業37.61%。該局分析稱,上半年許多行業生產經營和銷售困難,增長乏力。
越南海關總局透露,從年初以來越南主要商品出口額同比大幅度增長。其中,增幅最大的是手機及零件,截至5月15日出口金額約33億美元,同比增長113.4%。其次是運輸工具及零部件,出口額16.77億美元,同比增長109%;電腦、電子品及零部件,出口額24.39億美元,同比增長85.2%;機械設備和其他工具附件出口額18.89億美元,同比增長57.1%;木材及木製品出口額15.86億美元,同比增長24.1%。
越南海關總局的統計顯示,截至5月15日越南出口額為378.6億美元,同比增長23.8%。其中,紡織品為出口額最高的商品,約47.72億美元。
越南海關總局公布數據顯示,
2012年6月越南商品進出口總額達194.2億美元,環比下降2.5%。其中,出口額98.9億美元,環比增長2%;進口額95.3億美元,環比下降6.8%;順差3.6億美元。截至今年6月底,越南商品進出口總額1068.2億美元,同比增長13.9%。其中,出口額533.3億美元,同比增長22.7%;進口額534.9億美元,環比增長6.3%;逆差1.58億美元,相當於商品出口總額的0.3%。

Ⅳ 浙江嘉興桐鄉經濟怎麼樣

桐鄉是浙江省經濟十強縣市,在全國百強經濟縣市中排名第24位。全市擁有各類市場58個,號稱市場大市。人均GDP達到了8萬元,財政收入43億元,工農業生產總值336億元 。
工業經濟平穩增長。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160.6億元,比上年增長7.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總產值700.8億元,比上年增長3.8%;實現利稅42.8億元,其中利潤26.1億元,比上年增長1.4%和4.6%。著力強化企業幫扶,深入開展「走進企業、破解難題」活動,增值稅轉型、出口退稅等各項稅費減免政策全面落實,全年減輕企業負擔8.7億元;建立企業經營狀況監測預警和應急體系,設立市鎮兩級企業經營危機應急資金,出台《鼓勵和引導企業並購重組的意見》。推進工業結構調整,制定加快工業轉型升級實施意見和工業結構調整轉型行動方案,規模以上新能源、新特材料、電子信息、機械製造等新興產業實現產值88.8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為12.7%。繼續實施「百家工業企業培育工程」,新增規模企業132家、億元企業20家,總數分別達到1393家和110家。推進企業技術創新,全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6家、省級高新技術研發中心2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家;實施管理創新工程,培訓企業管理人員1234人次;國有資產運行監管體系進一步完善,3家企業完成國有(集體)股權退出。大力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積極推動銀企對接,新增企業貸款33億元;企業上市工作取得突破,雙箭集團股票上市申請獲得通過。
【現代農業穩步發展】糧食生產有效保障,全年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面積2.1萬畝,建成崇福鎮聯豐村新聯塘田和濮院鎮紅旗漾塘田2個省級糧食生產功能區,全市糧食播種面積39萬畝,全年糧食產量18.9萬噸。精品農業有序推進,全年實施16個精品農業示範基地提升項目,新增設施農業2200畝,石門灣現代生態農業綜合示範區建設啟動實施。產業化水平明顯提升,新命名市級農業龍頭企業3家、市級示範性農民專業合作社3家,新增訂單農業1.1萬畝。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保障水平明顯提升,新增國家認證無公害農產品13個、綠色食品3個、有機食品1個。漁民轉產轉業工作順利完成,惠及漁民2267人。。

Ⅳ 紹興的縣市中經濟最發達和最差的分別是哪一個

紹興市(地區)按行政區劃分為一區五縣(市),分別為越城區、紹興縣、上虞市、諸暨市、新昌縣和嵊州市等.

越城區又劃分為越城城區、袍江工業區、鏡湖開發區和濱江開發區(成立不久)等。

紹興各縣(市、區)經濟發展,其實很有特色,如紹興縣是以紡織為主業,諸暨市以金屬加工、襪業生產和珍珠養殖與加工為主業,上虞產業相對比較廣泛一些,如有機電產品、燈具產品、化工產品等為主,新昌以制葯、農副產品加工為主,嵊州以領帶與旅遊為主。

因此,紹興的經濟很難說,那一個最好或最差,只是分工或發展重點各有不同。

如果按GDP劃分,排名應該是紹興縣、上虞市、諸暨市、新昌縣和嵊州市;大越城區(含越城城區、袍江、鏡湖)加起來相當於紹興縣的水平,但如果把最近剛成立的濱江新區加起來,就很難說了。

如果從產業結構的合理性來看,上虞市的產業結構比較合理。如果從近幾年發展速度來年,諸暨市肯定是第一名;如果從第三產業(服務業)的發展來看,嵊州市很有前景。

Ⅵ 浙江省台州市經濟狀況

台州是中國股份合作經濟的發祥地,是浙江製造業的重要基地。1978年台州工業總產值僅為6.5億元,到2004年全市實現工業總產值2943億元。台州工業經濟通過20多年的發展,目前擁有8萬多家工業企業,涌現了錢江、吉利、飛躍、星星、海正、蘇泊爾、東港、偉星等一批骨幹企業和知名品牌,其中有206家企業銷售產值超過億元,更有9家企業銷售產值超過10億元,有48個工業製成品市場佔有率居國內外第一,形成了汽摩及配件、醫葯化工、模具塑料等九大製造業行業。
一、汽摩及配件。現有汽車、摩托車及配件生產企業2775家,2004年產值為310.89億元,佔全部工業的10.56%,出口額超3 億多美元。台州是全國摩托車生產四大板塊之一,也是中國最大的摩托車及配件生產出口基地,其中19家整車企業列入國家公告管理,年產量160萬台,佔全國的10%以上。台州是國內踏板式摩托車的發源地,產量占國內市場的50%以上,全國各大摩托車生產企業的配件50%來自台州。「錢江」品牌先後被評為中國馳名商標和中國名牌產品。吉利集團是全國第一家生產轎車的民營企業,2004年銷量達到10萬輛,出口4583輛。我市生產的轎車變速器、橡膠密封件、減震器、電動刮水器、機油冷卻器等在國內市場佔有較大份額。
二、醫葯化工。台州是中國最大的醫葯化學原料葯生產出口基地,擁有全國唯一的國家級化學原料葯出口基地。現有3030 家企業,2004年產值217.04億元,佔全部工業的7.37%;其中近一半出口,有8大類40多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具有較高佔有率,已形成抗生素抗腫瘤葯物、激素類和計生葯物、頭孢類葯物等一批全國性生產基地和海正、東港、華海、九洲、仙葯、永寧等一批國內外知名的醫葯企業。
三、模具塑料。台州素有「模具之鄉」、「塑料製品王國」的美譽,有塑料及模具生產企業8748家,注塑設備3萬多台,2004年產值308.56億元,佔全部工業的10.48%,消耗塑料樹脂原料200多萬噸,佔全國總消耗量的1/8。全國各種家電、汽車塑料配件90%以上在台州加工完成;模具行業在全國居領先地位,擁有200多台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加工中心設備,產品95%為塑料模具,僅電視機外殼塑料模具就覆蓋了全國50%的電視機生產家。
四、家用電器。台州是中國重要的家電及製冷配件生產基地,2004年完成工業產值335.92億元,佔全部工業的11.41%,冷櫃、壓力鍋、空調器、衛生潔具等產品在國內市場佔有率居領先地位,其中壓力鍋、不粘鍋國內市場佔有率約70%和50%,製冷配件在10%以上,冷櫃年銷量連續五年居全國同行前列,市場佔有率達25%左右。「星星」、「蘇泊爾」和「愛仕達」被評為中國馳名商標,「星星」冷櫃、「蘇泊爾」壓力鍋和不粘鍋、「愛仕達」不粘鍋系中國名牌產品,「星星」牌冷藏冷凍箱、「雙鹿」牌空調、「蘇泊爾」不粘鍋、「愛仕達」不粘鍋被評為國家免檢產品。
五、服裝機械。台州是我國重要的服裝機械生產出口基地,有生產企業2094多家,各類工業縫紉機、家用多功能縫紉機、電動裁剪機等,品種多達200多種,年產量300多萬台套,2004年產值103億元,出口3億美元,佔全國的40%,產量和出口量都居全國第一,其中,曲折縫工業縫紉機和電動裁剪機在國際上佔有70%的市場份額。飛躍集團成為國內縫紉機行業的「龍頭老大」,「飛躍」商標為中國馳名商標,飛躍、中捷、寶石被評為中國名牌。
六、閥門水泵。台州是中國最大的閥門和水泵生產基地,擁有企業1.2萬多家,2004年產值371.92億元,佔全部工業的12.64%,潛水泵、螺桿泵、家用泵等國內市場佔四分之三,並大量出口東南亞。台州還是全國最大的低壓銅球閥門生產出口基地,近30個品種600多個規格,國內市場佔有率50%以上,出口佔全國的60%以上。
七、工藝禮品。台州是中國最大的聖誕禮品和節日燈生產出口基地,有各類企業1.1萬多家,2004年產值357.84億元,佔全部工業的12.%。已形成節日用品、旅遊用品、裝飾用品、玩具產品、美術雕刻等五大類,品種上萬個,產品遍布六大洲80多個國家和地區。水晶產量居世界第二、亞洲第一;木製工藝品、節日燈、太陽傘、車內裝飾件等產量和出口量都居國內第一。同時,「中國工藝品之都」、「中國工藝禮品之都」、「中國休閑用品禮品生產基地」等稱號均落在台州。
八、食品飲料。台州的食品飲料行業主要是罐頭食品、啤酒飲料、水產品等,企業3465家,2004年產值117.17億元,佔全部工業的3.98%,黃罐集團是全球最大的罐頭食品生產出口基地之一,桔罐產量佔世界的1/3,出口佔全國的近一半。台州的水產品年產量140萬噸左右,居全省第一,其中的凍蝦仁產品主要出口日本,出口量居全國第一。
九、鞋帽服裝。台州鞋帽服裝行業是企業家數最多、分布最廣、最具有塊狀集群優勢的行業,企業近1.8萬家,2004年產值超374.24億元,佔全部工業的12.72%。年產模擬皮鞋約6億雙,產品基本上出口為主,遠銷歐美、中東、非洲等地區,產量和出口量居全國第一。
目前,我市正在實施「工業服務年」活動和「513」工程戰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市的工業經濟將保持持續、穩定、快速的發展勢頭。

Ⅶ 富陽的經濟怎麼樣

2006年全市生產總值達到238.4億元,四年來年均增長17.9%;人均GDP達到 37618元,年均增長17.2%;財政總收入30.26億元,年均增長20.6%,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5.96億元,年均增長27.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4.8億元,年均增長31.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44.8億元,年均增長15.1%;三次產業結構比例調整到8.3∶61.3∶30.4,產業結構更趨優化。綜合實力名列全國百強縣(市)08年排名第26位,躋身中國最適宜民營企業投資創業的百強城市和長三角最具投資價值的十強縣(市)。
農業經濟穩步發展。2006年全市農業總產值29.2億元,年均增長13.3%。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扎實推進,累計投入水利建設資金6.67億元,建成皇天畈排澇站等一批重要水利工程。都市效益農業穩步發展,建成產業化基地147個、農產品基地10萬畝。農業產業化經營步伐加快,龍頭企業增至56家,銷售收入突破21億元。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增加到81家,成為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先進縣。農產品質量安全不斷提高,兩個農產品基地獲得「浙江森林食品基地」稱號,兩只農產品被評為杭州市名牌。防汛防旱、森林防火和重大動植物疫情防控成效明顯。
工業經濟健康發展。堅持「工業立市」戰略,2006年實現工業總產值776.5億元,年均增長26.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值584.4億元,年均增長35.4%,獲「國家(富陽)光纖光纜產業園」、「中國白板紙基地」、「中國球拍之鄉」稱號。機械電子、新型建材、生物醫葯等新興行業發展較快。工業功能區2006年實到外資2198萬美元,實到內資5.2億元,四年累計實到外資8049萬美元,實到內資11.9億元;2006年實現工業產值336.3億元,增長27.3%,佔全市工業總量的43.3%。企業信用擔保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擁有中國名牌產品2隻,國家免檢產品8隻,省著名商標19件,省名牌產品17隻。在造紙等高能耗行業推廣變頻節電技術。淘汰機立窯水泥生產線10條,關停「低小散」造紙生產線97條。
現代服務業迅速發展。圍繞深化、拓展、提升,堅持「商旅活市」。第三產業增加值72.6億元,年均遞增20%。旅遊總收入21億元,年均增長16.8%;接待國內遊客373.8萬人次,增長21%。擁有富春桃源等3家國家4A級景區、白鶴村等3處「浙江省星級鄉村旅遊點」。成功舉辦「龍門古鎮民俗風情節暨杭州世界休閑博覽會富陽分會場開幕式」、「2006年中國鄉村游浙江開游式」等活動,完成龍門古鎮保護與開發一期工程,啟動杭州野生動物世界二期等旅遊項目,建成南國大酒店等一批高檔次的旅遊設施,先後引進「世紀聯華」、「大潤發」等大型連鎖超市。發展農村連鎖超市、農資連鎖店和「放心店」。餐飲服務、休閑消費健康增長。房地產、金融、保險、文化、通信和中介服務等其他服務業迅速成長壯大。

Ⅷ 紹興的經濟

唐代以前,會稽一直是浙江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境內所產的越國青銅劍,漢代到三國的銅鏡,唐及其以後的陶瓷、茶葉,隋唐開始聞名的絲綢,南宋時進入全盛期的紹興黃酒等,質量、產量都曾名揚海內外。南宋紹興三十二年(1162),紹興府茶葉總產量達38.5萬多斤(《宋會要輯稿》)。明末清初,平水鎮逐漸成為浙東重要茶葉集散地。清末,每年從平水鎮運銷外洋的茶葉約為880萬斤,運銷國內的180萬斤(《會稽縣勸業所報告冊》)。同期,紹興黃酒每年釀造達30萬缸,計300萬壇(約7.5萬噸)。民國時期內憂外患,天災人禍,生產停滯,民生凋敝。據《中國實業志》記載,21年(1932),紹興、上虞、嵊縣、新昌、諸暨5縣茶葉總產量僅為16.71萬擔,紹興黃酒108萬壇(約2.70萬噸),蠶繭13.93萬擔,生豬飼養量6.22萬頭,糧食106422萬斤,其中紹興縣49390萬斤。紹興人口眾多,糧食不能自給,每年從蘇、皖、贛及省內金華、蘭溪、建德、桐廬等地運入2億斤左右。工業生產則更為薄弱,以當時較發達的紹興縣為例:」機制工業惟麵粉、碾米、電燈、絲襪四業,共12家,職工663人」(民國38年《紹興概況調查》);手工業6798家,從業人員24907人(酒坊203家從業人數無記載)。主要產品產量未見記載,而出口數為:錫箔320萬塊,紹酒108萬壇,茶葉12萬擔,腐乳13萬壇,各種綢緞(含官紗)19.5萬匹。據《浙江經濟年鑒》記載,至民國36年,工農業生產進一步萎縮,5縣糧食產量僅7.75億多斤,茶葉8.4萬擔,酒11285噸,錫箔90萬塊,春繭(收購量)8663擔。到解放前夕,紹興已陷入生產落後、百業蕭條、人民困苦的境地。1949年,全地區工農業總產值3.42億元,年人均僅153.4元。其中農業總產值2.62億元,佔76.52%,人均117.4元;工業總產值0.8億元,佔23.48%,人均36元。糧食總產量48.54萬噸,畝產114公斤,人均218公斤。發電量100萬千瓦時,黃酒1.26萬噸,棉布43.6萬米,綢緞54.29萬米,日用陶瓷7.87萬件。
紹興所屬五縣(市)全部進入全國綜合經濟實力百強縣行列。2012年紹興市工業經濟先抑後揚,農業生產平穩增長,工業增加值1738億元,比上年增長9.9%,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79億元,增長2.8%。生產總值(GDP)達到3620億元,比上年增長9.7%,人均GDP為73304元,增長9.4%。居民收入也實現較快增長,農村增速高於城鎮。
2012年,紹興市有效投資總體回穩,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723億元,比上年增長20.8%,其中工業投資881億元,比上年增長18.4%,總量居全省第一。基礎設施投資284億元,增長17.9%。社會消費穩重趨升,紹興市共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59億元,比上年增長15.1%,全年旅遊總收入506億元,接待遊客4935萬人次。
2013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3967億元,增長8.5%;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93億元,增長10.3%;固定資產投資2002億元,增長16.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18億元,增長13.8%;外貿出口279億美元,增長9.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454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9618元,分別增長9.6%和10.8%;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城鎮登記失業率2.9%;人口自然增長率0.05%。;預計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生產總值比例為2.1%。其中,生產總值增幅低於預期0.5個百分點,城鄉居民收入增幅分別低於預期0.4和0.2個百分點。 新石器時期,越人使用骨耜、木耜和木鋤,從事稻作生產,開創境內水稻栽培歷史。
夏代,「大越海濱之民,獨以鳥(島)田」(《越絕書》),「復隨陵陸而耕種,或逐禽鹿而給食」(《吳越春秋》),開墾沼澤平原和丘陵旱地,種植水稻、麥黍等糧食作物。
春秋戰國,越王句踐採用范蠡、計倪之策:「兵之要在於人,人之要在於谷」,把發展糧食生產作為強國之本。糧食作物擴大到粢、黍、赤豆、稻粟、麥、大豆、穬7類。東晉、南北朝,「墾起湖田」(《宋書·孔季恭傳》),出現一批地主庄園(別業),糧食種植面積進一步擴大。唐代,元稹在越州「命吏課郡人,冬築陂塘,春貯雨水,夏溉旱苗」,大量開發糧地。南宋,「仲秋種麥,春種八谷」,糧食種類增多。「處處稻分秧,家家麥登場」,全面推行麥稻兩熟制和麥肥(苜蓿)輪作制,糧食產量進一步增長。明萬曆年間(1573~1619),引入玉米、甘薯;清乾隆年間(1736~1795),引入馬鈴薯,旱糧迅速發展。民國時,糧食播種面積擴大。30年代,常年糧食播種面積為491.19萬畝,常年糧食總產量為1178.64萬擔,播種面積畝產240斤。但「紹興人口眾多,五穀出產雖豐,尚不能自給,豐年僅及全年需要額(供應量)之半,若遇荒年,則二三折不等」(民國22年《中國實業志》)。40年代初,日軍侵紹,農業生產遭受破壞。40年代後期,糧食生產恢復緩慢。 1949年,5縣耕地276.58萬畝,其中水田229.84萬畝,糧食播種面積425.18萬畝,總產量48.54萬噸,全年糧食畝產183公斤,播種面積畝產114公斤。50年代,以改革耕作制度為中心,形成三熟制為主體的耕作制度。1959年,糧食畝產331公斤,總產86.58萬噸,比1949年增長78.34%。60年代初,提倡復種指數越高越好、種植越早越好、播種越密越好,違反糧食作物生育規律,導致糧食減產。1962至1966年,開展群眾性科學實驗,實行科學種田,紹興縣東湖農場創造「良田、良制、良種、良法」四良配套經驗,被湖南省農業廳副廳長李炎巨譽為「遂成就東湖農學特色,在全國農業領域中獨樹一幟」。80年代,農村經濟體制改革,農業技術分級培訓到戶,年培訓20萬左右人次,農民科學種田水平迅速提高。1990年,開展噸糧田工程建設,52.75萬畝畝產超噸糧,佔全省首位;增產糧食7.6萬噸,佔全省增產總數的五分之一以上。紹興市糧地222.45萬畝,糧食播種面積537.15萬畝,總產量186.20萬噸,畝產833公斤。紹興市是以糧食作物為主,經濟作物、蔬菜作物內容豐富,品種多樣的綜合農業種植區,又是以水稻生產為特色,雙季稻為主體的三熟制地區,擁有紹虞水網平原、新嵊盆地、三界—章鎮盆地和諸暨盆地「四大糧倉」。
2012年,紹興市農作物播種面積494.69萬畝,比上年增長0.9%,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77.23萬畝,增長0.5%。蔬菜、生豬、茶葉、淡水產品、花卉苗木等五大特色主導產業總產值126.84億元,占紹興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56.2%。農業龍頭企業進一步發展壯大,紹興市擁有各級各類農業龍頭企業1266家,同比增加58家,其中超億元企業64家,同比增加9家。至年末,紹興市農產品共有中國名牌產品12隻,中國馳名商標26隻,浙江名牌產品48隻,浙江著名商標65隻。現代農業和綠色農業發展取得較大成果。2010年有10個現代農業綜合區、27個主導產業示範區和39個特色農業精品園被批准列入省級現代農業創建點。新增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面積9.81萬畝,累計達到89.07萬畝。新發展規范化農民專業合作社149家,總數達1808家。紹興市共建立各類農業標准化示範區165個,示範推廣面積67萬畝;認證無公害農產品363隻、認證A級綠色食品53隻、認定無公害農產品產地409個,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產地面積116萬畝,其中新認證無公害農產品68個,新認證綠色食品9隻。 春秋時期,越國境內已有銅錫開采、兵器鑄造、釀酒、繅絲、綢織、麻織和陶瓷等業。東漢時期,境內成熟青瓷的燒製成功,奠定了會稽作為我國青瓷發祥地的地位;銅鏡製作工藝的 迅速提高,使會稽成為江南鑄鏡中心,並在三國時期達到全盛階段。晉代,會稽地區社會安定,經濟繁榮,造紙、陶瓷業加快發展。隋代,越州絲織品列為貢品。唐代越州所產之越羅、剡藤紙、越窯青瓷,名重朝野。越窯青瓷以其「類冰」、「類玉」質地,達到生產鼎峰期。 宋代,紹興府制葯業、食品加工業日趨興盛,釀酒業更為聞名,酒肆遍布街頭,「蓬 萊春」等名酒譽滿江南。明代,紹興府出現一批釀酒、醬園工場,腐乳開始銷往海外。清代,釀酒作坊增加,規模擴大,黃酒最高年產量達7萬多噸,一批大釀坊紛紛在北京、天津、上海、杭州等大城市開辦批發零售業務,同時銷往東南亞國家。平水珠茶以其優良品質,大批加 工出口歐美及東南亞地區。紹興城區南街和華舍、齊賢等農村集鎮盛產的官紗、綢、緞,紹興柯橋周家橋一帶出產的黑白紙扇,新昌、嵊縣的工藝竹編等,陸續銷往國外。
紹興的近代工業始於清末。光緒二十一年(1895),使用機器的開源永絲廠在會稽縣白 米堰(今中塘鄉)開業,為浙江省近代首批工業企業之一。民國初年,紹興城區金恆豐鐵工廠、建新修理機器鐵工廠、華光電氣股份有限公司,諸暨、嵊縣小型火力發電廠的建成,以及在此推動下發展起來的機器碾米、化工、印刷業,為紹興地區的現代工業奠定了基礎,並且促使傳統工業的改造和進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紹興地區各縣(市)人民政府一面盡快恢復生產,一面陸續新 辦紹興茶廠、新華印刷廠、新建染織廠、紹興酒廠、雲集酒廠,嵊縣新建機械修理廠,諸暨人民電廠,上虞利民米廠,新昌縣生產救濟院糧食加工廠等30餘家公有制工業企業,為以後的工業發展打下基礎。同時引導勢單力薄的私營小企業,實行私私合並;對火柴、肥皂、食油、毛 巾、棉布等生活必需品私營生產企業,從生產原料、資金及產品銷售等方面予以扶持,幫助克服困難,恢復生產,發展經濟,穩定社會。
1979年起,工業生產迅速發展,先後建成紹興彈力絲廠、浙江滌綸廠、諸暨毛紡織廠、浙江建築衛生陶瓷廠、新昌毛紡織總廠、華越微電子有限公司等一批現代化企業。至1990年,紹興市已擁有紡織、食品、機械、冶金、化工、建材、電子等20多個工業部門,初步形成以輕紡工業為主體,釀造為特色,紡織、機械、食品三大工業為支柱的工業體系。
2010年,紹興市工業經濟以開展省級工業轉型升級綜合配套改革試點為契機,全力推進工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和發展方式的根本性轉變,取得明顯成效。紹興市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8623.86億元,比2009年增長21%。其中:5545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6797.39億元,同比增長23.17%;完成銷售收入6993.85億元,同比增長23.08.73%;實現利稅588.87億元,其中利潤405.2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1.88%和35.77%,呈現效益增長高於產銷增長的良好發展態勢;完成出口交貨值1225.54億元,同比增長20.79%,繼續維持穩健增長勢頭;企業成本費用利潤率6.45%,比2009年提高0.65個百分點,工業經濟總體處於」較為景氣區間」。 紹興市主要開發區及新區紹興高新區管委會 袍江新區 鏡湖新區 嵊州經濟開發區紹興生態產業園 柯橋經濟開發區 紹興縣濱海工業區 新昌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諸暨經濟開發區 上虞經濟開發區 上虞杭州灣精細化工園區 參考資料來源 紹興地區貿易起源甚早,代有盛衰。早在戰國時期,大越城內就出現商事活動。范蠡經商「積著〔貯〕之理」,影響至今。秦漢時,城內商事活動已見記載,在郡城都亭橋有大市,越人於此為市,相傳即薊子訓賣葯處。東漢永建四年(129),吳、會分治,山陰成為會稽郡治,從此商業發展迅速。永和五年(140),會稽郡守馬臻主持修築鑒湖,為發展經濟奠定了基礎,加以漢代實施減賦政策,提倡「食貨並重」,境內商貿活動益見繁盛。三國吳赤烏八年(245)八月,孫權「遣校尉陳勛將屯田及作士三萬人,鑿句容中道,自小其至雲陽西城,通會(稽)市,作邸閣」。其時,會稽郡為全國最重要的銅鏡、青瓷器交易中心,越布、絲綢市場海外有名。唐代,國家盛平,經濟發達,越州城不僅是一州首府,又是浙江東道節度使駐所,儼然一大都會。其越瓷、交梭、白紗、花紗、輕容、吳絹等聞名全國,暢銷各地,有「杭州在唐,繁榮不及姑蘇、會稽兩郡」之說。南宋,建都臨安,紹興當時與金陵不相上下,成為首都以外的全國兩大城市之一。宋高宗在此駐蹕逾年,城市擴大,市容繁華,街衢整齊,交通便利,商業發達,茶葉交易已居全國第一。元、明、清時期,紹興手工業發展迅速,促使商業繁榮,尤其是絲綢、釀酒等業,在全國已居重要地位。
鴉片戰爭後,紹興市場開始出現洋貨,民族工業興起,商品種類增加,行業擴大,專業分細。清宣統三年(1911),城內有行棧290家,其中米行60家、棉花行27家、煤油行7家;有商店1719家,計74個行業,如米業、酒業、醬業、茶食業、南北貨業、百貨業、綢布業、鍾表業、金銀業、油燭業、茶漆業、銅錫業等。民國前期,商業又有所發展。民國25年(1936),紹興城區商業有103個行業,計4887家,資本總額940.1萬元,年營業額4828.8萬元。據37年7月21日《紹興工商報》載,紹興商會調查統計,時有商店2471家,從業4518人。
1956年,紹興市被批准實行全行業公私合營的有45個行業、5837戶、1.14萬人;直接過渡為國營商業的有98戶、331人;實行定股定息公私合營的有531戶、4325人;組織合作商店15個、79戶;合作小組361個、4713戶。此外,尚有416戶仍獨立經營,占總數的7.13%。
1978年起,改革商業管理體制,還權於企業;改革計劃體制,擴大非計劃商品供應;改革價格體制,開放商品價格。
1990年,紹興市社會農副產品收購總額212626萬元,比1978年增加8.21倍;社會商品零售總額358915萬元,比1978年增加6.3倍。紹興市零售商業機構48444個,為1978年的7.32倍;商業人員85605人,為1978年的3.59倍。紹興市商業零售機構中,國營和合作社商業佔6.44%,集體商業佔4.64%,個體商業佔88.92%。社會商品零售總額中,國營和合作社商業佔56.96%,集體商業佔11.51%,個體商業佔31.53%。
交通
2012年,交通基礎設施項目投資額93.25億元,增長14.6%,投資額完成年度目標的124.33%。年末紹興市公路通車里程9081公里,同比增長0.02%。大力推進農村公路建設,投入資金8692萬元,完成農村聯網公路和通村公路建設目標任務。推進城鄉公交一體化,實施農村客運班線公交化改造,紹興市更新農村客運班車94輛,農村客運通達率99.2%。公路營業性客運量17314萬人次,周轉量45.88億人公里,分別比上年增長1.7%和1.4%;公路營業性貨運量7890萬噸,周轉量70.75億噸公里,兩者均比上年增長3.7%。
郵電
2012年郵電業務收入48.87億元,增長3.2%。年末城鄉固定電話用戶(含小靈通)201.80萬戶,固定電話主線普及率45.98號線/百人。年末行動電話用戶數(通話用戶)436.45萬戶,行動電話普及率99.44部/百人;互聯網用戶數(不含手機上網用戶)87.70萬戶。特快專遞業務發展迅速,全年特快專遞184.29萬件,同比增長11.8%。
金融
2012年年末紹興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4948.32億元,同比增長19.5%,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1945.72億元,增長14.0%。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3934.27億元,同比增長19.3%,其中短期貸款2839.61億元,中長期貸款951.88億元,分別增長18.1%和29.9%。
外貿
2010年,紹興市外貿出口首次突破200億美元,達210.89億美元,比2009年增長33.80%,出口額佔全國總量的1.34%,佔比較2009年提高0.03個百分點。出口額在全國所有城市中排名第18位,增幅排名第6位;在地級市中排名第7位,增幅排名第4位。
紹興市共引進外資項目235個,新增合同外資14.46億美元,比2009年增長53.56%;實到外資9.53億美元,同比增長17.52%,完成預計目標8.41億美元的113.30%。其中,市區新批外資項目34個,新增合同外資2.13億美元,同比增長13.36%;實到外資1.47億美元,同比增長6.47%,完成預定目標的83.70%。除袍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外,紹興市其他縣(市)、開發區均超額完成了預定的目標,其中上虞市實際利用外資達3億美元,居各縣(市)之首。
紹興市新批境外投資企業164家,總投資額29885萬美元,其中中方投資額為28169萬美元,比2009年增長52.80%。紹興市已運營的107家境外投資企業總營業額106594萬美元,帶動出口98918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81.90%和87.50%。紹興市新簽承包勞務合同額52764萬美元,營業額50260萬美元,分別同比增長31.30%和18.50%。其中,實際境外工程營業額10095萬美元,同比增長11.70%。紹興市外派勞務49人次,期末在外人數309人。

Ⅸ 紹興怎麼樣是個地方嗎有什麼好玩的嗎要具體點的。。謝謝!

紹興是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之一,是著名的水鄉、橋鄉、酒鄉、書法之鄉,是蔡元培、魯迅、周恩來的故鄉,毛澤東主席稱紹興為「鑒湖越台名士鄉」。
紹興地處長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中北部杭甬之間,下轄紹興縣、諸暨市、上虞市、嵊州市、新昌縣和越城區,面積8256平方公里,人口434萬,其中市區面積339平方公里,人口64萬。紹興歷史悠久,名人薈萃,素有水鄉、橋鄉、酒鄉、書法之鄉、名士之鄉的美譽,是首批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是長江三角洲南翼重點開發開放城市。面向新世紀,我們的發展目標是努力建設經濟強市、文化名市、旅遊大市,爭取到2010年全市基本實現現代化,到2020年達到目前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歷史沿革
從新石器時代中期的河姆渡文化開始,紹興至今已有約7000年歷史。越國古都建於公元前490年,距今已有近2500年建城史。
春秋時期,於越民族以今紹興一帶為中心建越國,成為春秋列國之一。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定江南,降越君,以越地置會稽郡,轄今江蘇南部和浙江大部20餘縣,治吳(今蘇州)。西漢武帝元封五年(前106),會稽郡受督於揚州刺史部,時領26縣,在今浙江境內有18縣。東漢永建四年(129),分會稽郡置吳郡,錢塘江以南仍為會稽郡,治山陰(今紹興)。晉太康二年(281),以會稽地封驃騎將軍孫秀,以郡為國,稱會稽國。隋開皇九年(589)平陳,省郡縣,廢會稽郡。同時並山陰、永興、上虞、始寧為會稽,並餘姚、勤、鄮入句章縣,設吳州,治會稽縣,轄會稽、諸暨、剡、句章4縣。隋煬帝大業元年(605),廢吳,以原吳州境置越州,是為越州名稱之始,轄縣不變。南宋建炎四年(1130),高宗駐蹕越州,於翌年改元紹興,升越州為紹興府,是為紹興名稱之由來。府治設山陰,轄山陰、會稽、諸暨、蕭山、餘姚、上虞、嵊縣、新昌8縣。
民國元年(1912)2月,廢府,實行省、縣兩級制,原紹興府轄縣直屬浙江省。24年,設紹興行政督察區,轄紹興、上虞、餘姚、嵊縣、新昌、諸暨、蕭山7縣,專員公署駐紹興縣。25年,改紹興為第三行政督察區,轄縣不變。37年,改名為第二行政督察區,轄14縣(改蕭山為省直屬,增轄鄞縣、慈溪、定海、鎮海、奉化、象山、寧海、四明8縣),專員公署駐餘姚。
1949年5月7日紹興解放。6月設浙江省第十專區,轄紹興市和紹興、上虞、嵊縣、新昌、諸暨、蕭山、會稽7縣。10月改為紹興專區。1952年1月撤銷紹興專區,所轄市、縣分劃省政府直屬和寧波、金華專區。1964年9月復設紹興專區,轄紹興、上虞、嵊縣、新昌、諸暨5縣。1968年5月改名為紹興地區,並成立紹興地區革命委員會。1978年9月改名為紹興地區行政公署。1983年7月,撤銷紹興地區,設省轄紹興市至今,為全國68個省會和中心城市之一,被國家列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行政區劃
紹興是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有近2500年建城歷史,素有水鄉、橋鄉、酒鄉、書鄉和名士之鄉之稱。紹興地處長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中北部杭甬之間,經濟發達,民眾富裕。下轄紹興縣、諸暨市、上虞市、嵊州市、新昌縣和越城區。
為配合城鎮化戰略需要,經深入調研,徵求民意,反復論證,紹興市6個縣(市、區)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方案全部獲省政府批准實施,至此,全市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工作全部完成。縣(市、區)的城區面積由447平方公里擴大到950.25平方公里;全市中心鎮規模相應擴大,鄉鎮數從135個減少到98個,街道數從6個增加到20個,為全市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奠定了基礎。
民族宗教
先秦時期,紹興地區主要為於越族的聚居地。秦漢以後,隨著中原漢族的大量南遷,民族之間的互相融合,漢族在紹興佔了主導地位。同時,也有少量的少數民族居民在紹興居住。1978年以後,各地區、各民族之間的交往日益增多,紹興少數民族居民也有較大增加。
紹興系多種宗教並存、群眾宗教信仰多樣之地。
道教流傳最早。東漢煉丹方士上虞籍魏伯陽參照「大易」、「黃老」和「爐火」三家理法,撰成《周易參同契》一書,首次系統論述道教煉丹術,被後世譽為「萬古丹王」;東晉建武元年(317),著有《抱朴子》的著名道教理論家葛洪,曾結廬會稽,煉丹修行。
稍後印度佛教傳入會稽。東漢中平年間(184~189),由安息國(今伊朗)高僧安世高來會稽弘傳佛教。此後,紹興高僧輩出,名剎林立。高僧中以梁佛教史學家慧皎、隋唐三論宗創始人嘉祥大師吉藏、唐代華嚴宗四祖清涼法師澄觀和五代曹洞宗始祖洞山良價最著名;名剎中,最有影響的有三論宗祖庭會稽嘉祥寺、曹洞宗中興道場雲門寺、奉供江南第一大佛的剡縣大佛寺、諸暨五泄禪寺,郡城大善寺、開元寺、龍華寺、戒珠寺等。各種宗派諸如華嚴宗、律宗、凈土宗、密宗、三論宗、禪宗等都在境內流傳。唐代,越州成為江南佛教活動的重要場地和對外交流的驛站,日本「入唐八家」中的最澄、圓仁、圓珍、空海四家,都曾來越州求法,學成回國創宗弘傳,在日本佛教界具有深遠影響。1982年,日本空海訪華團來紹興尋根問祖,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佳話。
鴉片戰爭之後,西方宗教輸入中國。清道光三十年至同治七年(1850~1868),英國傳教士包爾騰、法籍神甫謝培德等人,先後來紹傳播天主教、基督教。此後,各國傳教士紛至沓來,足跡遍及紹興城鄉,以施粥、施米、施布等方式發展教徒,並廣建教堂。至民國8年(1919),紹興地區有基督教堂(所)124處、教徒2955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境內多所佛教名寺得到修繕,一些著名法師升座講經,重大佛事活動相繼舉行;道教已近湮滅;基督教、天主教會擺脫外國教會勢力控制,經過愛國愛教的革新運動,獲得健康發展。據1990年不完全統計,全市有宗教信徒5萬余名,約占總人口的1.2%,其中基督教徒4.43萬名、天主教徒365名、佛教僧尼252名、三皈依信徒約1.25萬名;全市有各教各級愛國組織18個,各教活動場所218處。教徒在各個領域勞動、生活和參加宗教活動,愛國愛教,心情舒暢。
物產資源
紹興的水資源十分豐富。紹興境內河湖密布,主要河流有曹娥江、浦陽江、杭甬運河,主要湖泊有鑒湖等。水資源總量為58.8億立方米,可供養殖的淡水水面1.7萬公頃。鑒湖水為紹興的生產和生活提供了優質水源。
紹興的礦產資源以非金屬礦產為主。具有開發潛力和開采價值的礦產資源有鐵、銅、金、銀、鋅、硅藻土、高嶺土、葉臘石、石灰石、花崗岩、石英砂等60多種,其中鐵和銅的儲量占浙江省70%以上,硅藻土儲量為全國第一。
紹興的人力資源厚實。紹興歷來把發展教育、科技作為市策,並已結碩果。當代紹興籍中科院、工程師院士就有38名,正教授級科技人員近千名。全市現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2.3萬人,受良好教育的從業人員266.7萬人,可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各類專業人才。
紹興的旅遊資源非常豐富。紹興以悠久的歷史文化、秀麗的山水風光和獨特的民俗風情聞名於世。全市現有對外開放的旅遊景點近200處,著名的有魯迅故居、古纖道、大禹陵、蘭亭、沈園、蔡元培故居、周恩來祖居、諸暨西施殿、新昌大佛寺、上虞曹娥廟等,現辟有酒文化、石文化、書法、佛教、水鄉等多條旅遊專線。全市有旅遊涉外飯店42家。
經濟社會
2004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1313.9億元,比上年增長15.3%,增速為近七年來最高;財政總收入128.8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64.4億元,分別增長20%和27.5%(由於出口退稅政策調整等原因,財政總收入按新口徑計算為76.1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50.9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25億元,增長16.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42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6970元,分別增長18.9%和13.5%。去年我市還被評為最佳中國魅力城市和《福布斯》「2004年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排行榜」第9位,中心城市綜合實力居全國第42位、浙江省第3位。
一年來,我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中央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為契機,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突出抓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積極緩解要素制約,促進穩健發展。認真研究經濟運行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加強政策調控和指導服務,採取積極措施緩解要素制約。實施擴大增量、盤活存量、促進集約利用的政策措施,全面開展土地市場治理整頓,開發區(園區)從75個削減到13個、投資密度提高到每畝116.7萬元,收回拋荒、閑置土地1.6萬余畝。加大電源和電網建設力度,對熱電企業多發電和企業自備發電實施財政補貼的資金達近3億元,公用熱電廠新增發電容量25萬千瓦,企業自備柴油發電機新增容量86萬千瓦,變電容量新增338萬千伏安。積極拓展融資渠道,推進金融創新和銀企合作,本地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分別比年初增加242億元和208億元,企業異地貸款新增171億元。繼續做強做大「紹興板塊」,浙江海越、浙江展望、稽山控股、新和成、精工科技、盾安環境、京新葯業等7家企業實現上市,上市公司數量和籌資額保持全省地級市首位。
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促進集約發展。按照「區別對待、有保有壓」的要求,清理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推動產業升級。圍繞先進製造業基地建設,加強企業技術創新、大企業和名牌產品培育力度,著力提高工業經濟運行質量。工業性投資378億元,增長17.5%,限額以上非紡產業投資比重提高到62.2%;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8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21家,新獲中國馳名商標和中國名牌產品10隻;銷售收入超30億元的工業企業達到10家,其中2家超50億元;工業企業經濟效益評價考核得分223.3分,列全省第二位。建築市場進一步拓展,完成產值758億元,增長26.6%。認真貫徹2004年中央一號文件,免徵農業稅,增加對糧食生產的補貼,全市財政預算內支農支出達到5.3億元,增長20.3%。糧食生產實現恢復性增長,播種面積224.2萬畝,總產量95.3萬噸,分別增長6.6%和13.7%,種糧效益有所改善;農業產業化步伐繼續加快,新增農業龍頭企業67家、特色農業基地201萬畝、市外農業基地153.7萬畝。加強對服務業發展的引導和激勵,制訂紹興大城市商貿服務業發展規劃綱要及若干意見,強化旅遊節會資源整合和宣傳促銷,積極採取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措施,推進服務業設施建設和環境改造。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5.4億元,增長14.9%;接待國內外遊客1226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95.2億元,分別增長18.3%和19.1%;商品房銷售額75.7億元,增長36.5%。積極開展招商引資活動,落實出口退稅政策,鼓勵發展加工貿易,改善服務環境,開放型經濟保持較好發展態勢。合同外資16.7億美元,增長11.3%,實到外資8.2億美元,增長10.9%;實現進出口總額86.6億美元,其中自營出口66.1億美元,分別增長45.3%和45.8%;外經合作進一步拓展。
提升城鄉建設水平,促進統籌發展。編制完成了杭州灣紹興工業新城區總體規劃、中心城市西南片分區規劃和迪盪新城規劃。重點工程建設投資156.7億元,完成調整後的年度計劃任務;「雙十」系列工程累計完成投資67.5億元,當年完成投資56億元。柯袍快速干線、杭金衢高速公路紹興縣連接線一期、勝利西路和人民路等市區道路延伸、八字橋歷史街區核心保護區和秋瑾故居保護、220千伏濱海輸變電、紹興縣鑒湖中學、蘭亭保護整治一期以及城中村改造金雞塘、大樹江等組團建設工程建成或基本建成,曹娥江大閘及閘前大橋、甬金高速公路、104國道上虞和新昌段、嵊新污水處理廠、諸暨石壁水庫除險加固等工程相繼開工建設。袍江、柯橋和鏡湖新區的開發建設積極穩妥地推進。各縣域中心城市建設力度繼續加大,諸暨城西工業新城、上虞城北新區、嵊州城南新區、新昌七星新區功能配套進一步完善,成為城市建設和招商引資的新亮點。「百村小康示範、千村改造整治」、「千里清水河道」、「千里綠色林帶」工程建設進展明顯。市區開展城市管理「十大整治」,城中村改造拆遷107萬平方米,拆除違法建築12萬平方米。著力推進生態環境建設,成功創建國家節水型城市,小舜江區域供水工程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
著力加強社會事業,促進協調發展。「爭做文明紹興人、爭創全國文明城」活動有序推進,「膽劍精神」的弘揚使「紹興精神」得到了升華。文化事業繁榮活躍,成功舉辦「七藝節」分會場和閉幕式,紹劇《真假悟空》榮獲「文華大獎特別獎」。教育事業積極推進,在全省率先實現創建教育強縣「滿堂紅」,有6個鄉鎮(街道)成為首批教育基本現代化鄉鎮,高校在校生超3萬人,蘭亭書法藝術學院建成。實施人才工作五年規劃,引進各類人才1.72萬人。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不斷加強,防止禽流感、非典等工作成效明顯,城鄉社區衛生服務網路逐步完善,各縣(市、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全面建立,參加人口達到293萬。市婦保院二期、公共衛生中心等一批衛生基礎設施相繼建成,市人民醫院主院、第七醫院遷建等項目進展順利。全民健身運動廣泛開展,孟關良在雅典奧運會上勇奪金牌。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整體推進,啟動了區域性人口發展戰略研究,通過了國家人口與計劃生育綜合改革中期評估。審計、統計、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對台事務、檔案、氣象、廣播電視、新聞出版等工作有了新發展,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等事業取得了新的成績。
努力改善人民生活,促進和諧發展。新增城鎮就業崗位5.5萬個,幫助2.5萬名城鎮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8%。「百萬農民素質培訓工程」扎實推進,新轉移農村勞動力9.6萬人。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參保率提高到86%,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障參保人數達30萬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增長11.5%。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實現「應保盡保、應補盡補」,對困難群眾發放基本生活消費品價格上漲動態補貼,農村「五保」和城鎮「三無」人員集中供養率達97.6%。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在已建工會企業實現全覆蓋。市區新建經濟適用房14萬平方米,解決657戶困難戶的住房問題,主要道路沿線建築物立面改造全面完成,食品葯品「放心工程」順利推進。創新「楓橋經驗」、創建「平安紹興」,強化維穩隊伍建設,扎實開展社會治安、安全生產、市場經濟秩序和工資清欠等專項治理活動,加強文化市場和黃酒業整頓,建立處理信訪突出問題及群體性事件聯席會議制度。安全生產事故下降39.8%,群眾信訪總量下降20.9%。國防動員、民兵、預備役、徵兵、人民防空、國家安全等工作得到加強,第三輪「全國雙擁模範城」創建工作扎實推進。
2005年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為:全市生產總值增長1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自營出口總額增長20%,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7%,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6%,城鎮就業崗位新增5萬個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3.32‰以內。
紹興市市花
紹興栽養蘭花的歷史悠久,有文字記載的始於春秋戰國時期,這可以說是世界之最。我國現存最早由東漢袁康、吳平撰寫的地方誌《越絕書》中有:「勾踐種蘭渚山」的記載。
東晉永和九年(353)三月初三,王羲之邀謝安、孫綽等當時社會名流、 親朋好友41人到紹興蘭亭修禊,在「曲水流盪」活動中作詩37首,王羲之為這37首詩作了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序》。37首詩中就有幾首寫到蘭花。如徐豐之的「俯揮素波,仰掇芳蘭。尚想嘉客,希風永嘆。」袁嶠之的「人亦有言,竟得則歡。喜賓既臻,想與游盤。微音迭詠,馥為若蘭。苟齊一致,遐想揭竿。」
宋朝的張昊,在纂修寶慶《會稽續志》中寫道:「蘭,《越絕書》曰:句踐種蘭渚山。舊經曰:蘭諸山,句踐種蘭之地,王、謝諸人修禊蘭亭。」
明代紹興知府蕭良干主修,張元忭、孫鑛同纂的《紹興府志》中載有:「蘭渚山,有草焉,長葉白花,花有國馨,其名曰蘭。句踐所樹。蘭諸之水出焉(通曲),蘭亭,山陰漢舊縣亭,王羲之曲水序於此。」
明代紹興著名奇才,青藤畫派創始人徐謂,一生寫了許多關於蘭花的詩,畫了不少蘭花的畫,他在《蘭谷歌》中寫道:「句踐種蘭必擇地,只今蘭諸乃其處。千年卻有永和事,右軍墨藻流修禊。吾越蘭譜本如此,只今春來稽山裡,蘭花蘭垂雲之紫。」
紹興士大夫階層寫蘭、詠蘭、養蘭的情況,歷史淵遠,除見之於詩、畫以外,還見於散文筆記,如明代張岱的《陶庵夢憶》、清代李慈銘的《越縵堂日記》等。
魯迅先生1933年11月14日致山本初枝信中說:「養蘭花是頗麻煩的事,我曾祖栽培過許多蘭花,還特地為此蓋了三間房子。」這在周建人口述、周嘩編寫的《魯迅故家的敗落》中也有記載:「魯迅曾祖父芩年公生前除好種蘭花以外,沒有做過其他什麼事。」。
1923年出版的《蘭惠小史》是一本具有影響的蘭史,作者吳恩元結識了許多紹興棠棣的蘭農,在《蘭蕙小史》中記錄了紹興棠棣蘭農的種蘭經驗和發掘名貴品種的貢獻,在記錄的江、浙、滬40種蘭花名貴品種中,紹興縣就佔26種。
1984年1月22日,紹興市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通過決議,確定蘭花為紹興市花。1988年至1992年,紹興的蘭花在全國三屆蘭花博覽會、兩次全國蘭花展覽會上共獲得金牌13塊、銀牌27塊,並獲得優秀品種獎牌10塊,栽培獎牌3塊,科技獎牌1塊。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朱德同志曾與紹興蘭農交流養蘭經驗,紹興還有專門的花市。1991年,在全國春季蘭花展開幕式上,中國蘭花學會名譽理事長吳應祥教授在講話中稱:紹興----中國蘭花的故鄉。

Ⅹ 諸暨、上虞、嵊州、新昌這幾個地方的經濟發展排名,謝謝!

這幾天紹興各縣市區的GDP總值排名也出來了

嵊州排在....

柯橋區以640億領先

而諸暨、上虞、越城、嵊州、新昌也緊跟其後

有人要說了

為什麼第一名和最後一名差距那麼大?

其實GDP數據所引申出的最「窮」和最「富」

只是針對各區域的經濟發展情況

而非各區市民的貧富情況

每個縣市區都有屬於自己的特色與財富!

-柯橋區-

No.1

擁有亞洲最大的布匹集散中心--中國輕紡城

集娛樂與休閑於一身的「酷玩小鎮」

享有天然氧吧美譽的醉美王壇

一花一世界的漓渚......

-諸暨-

No.2

越國故地、西施故里

是於越文化的發祥地

大唐襪業更是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被評為福布斯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

是中國大陸最富裕的地區之一

也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綜合評價:高速發展的經濟、繁榮的前景、充滿活力和機遇、龐大的人流量和面積,讓這個區朝氣磅礴、蒸蒸日上。

2017年咱們諸暨GDP總值達到560億,排名紹興第二,高低區生產總值,高人均GDP。

-上虞-

No.3

上虞地處浙江省紹興市東部地區

是省級區域交通樞紐中心

紹興商貿中心以及浙東新商都

上虞憑借其獨特的人文、生活環境

被評為聯合國迪拜居住環境最佳範例獎

而近幾年

隨著上虞櫻桃的上市

上虞也開始成為了浙江櫻桃之鄉

全哥是非常喜歡吃櫻桃的,看著水靈靈的櫻桃,口水直流呀!

綜合評價:歷史悠久、街道深邃、生活環境也特別舒適,較多的保留了老紹興的面貌,獨特的歷史景觀和豐富的文化也成為了上虞獨特的特色。

2017年咱們上虞GDP總值達到406億,排名紹興第三,人均生活水平較高。

-越城區-

No.4

中華民族最早的發祥地之—

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

吸引無數中外遊客

-嵊州-

No.5

越劇故鄉

風景如畫、人文薈萃

至今已有2150多年歷史

素有「東南山水越為最,越地風光剡領先」的美譽

嵊州是中國第一批經濟開放縣市

中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

更獲得了「輕工業特色區域和產業集群先進單位」稱。

也是泡溫泉的好去處,冬天泡一泡人生圓滿!

綜合評價:地區廣闊,經濟較發達,生活壓力較小,注重工業發展,是一個發展潛力非常好的地方,嵊州絕對是一個正在展翅飛翔的雄鷹。

2017年咱們嵊州GDP總值達到234億,排名紹興第五。

-新昌-

No.6

山清水秀

人傑地靈

是中國山水詩、山水畫的發祥地

享有「中國桂花之香」美譽

每每走到街上,隨便吸一口氣,滿滿的桂花香撲鼻而來

新昌生態環境良好

山清水秀

森林覆蓋率63.8%

是省級生態縣

也是中國名茶之鄉

有木有覺得在這生活能夠多活十年!

綜合評價:新昌要人有人,要地有地,各方面都已經開始發展起來了,但是相對來說還不算發達,環境優美適宜居住和遊玩。

2017年咱們新昌GDP總值達到186億,排名紹興第六。

用一張圖簡單粗暴的來看看紹興「五臟六腑」!

雖然各縣市區經濟情況不一樣,

但卻各有各迷人的地方

在小編心中

無論家鄉經濟怎麼樣

永遠都是最好的地方!

閱讀全文

與越城區工業經濟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奧迪的車燈的光源是哪個牌子 瀏覽:147
汽車座椅分哪些皮 瀏覽:244
賓士座椅高度是多少 瀏覽:667
雪鐵龍汽車火花塞原廠多少錢一個 瀏覽:28
兩千多萬的寶馬摩托有哪些 瀏覽:283
奧迪a6後杠修多少錢 瀏覽:172
奧迪q3中配14t多少錢 瀏覽:103
寶馬排擋怎麼用 瀏覽:717
工業革命出行了什麼化學武器 瀏覽:216
寶馬x1實時速度怎麼設置 瀏覽:917
工業污水處理設備有什麼公司 瀏覽:17
奧迪和思域選哪個 瀏覽:953
工業建築圖紙上的大小怎麼看 瀏覽:242
寶馬雙r都有哪些功能 瀏覽:716
太原工業電視多少錢 瀏覽:720
汽車沒電了開多久能夠再次啟動 瀏覽:307
寶馬新車QQ音樂多久能有 瀏覽:398
大悟哪裡有做汽車腳墊 瀏覽:795
奧迪q5和寶馬賓士哪個好 瀏覽:777
寶馬x1怎麼開冷空調 瀏覽: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