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珠三角與長三角相比工業發展的主要劣勢是什麼
珠江三角洲的劣勢:同長江三角洲地區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區產業基礎差、科技實力比較弱、人才儲備不足,受南嶺的阻隔國內經濟腹地范圍小;珠江的水運條件不如長江,向珠江三角洲運輸礦產資源距離遠,成本高,因此這里很難發展大型重工業基地;同時隨著經濟的發展,其勞動力成本優勢也在逐漸喪失。
長江三角洲的劣勢:距離香港這樣的外貿窗口比較遠;勞動力成本高;華僑的投資較少;大城市及其工業過於集中,酸雨污染更加嚴重。
B. 請問現在珠三角遷往清遠的工廠多嗎清遠現在工業園發展的怎麼樣
清遠這幾年發展很迅速,高興開發區。
分布在清遠銀盞,石角。工人挺多!有煉鋼,銅,化工業。
清遠工業園環境很好!一個區每年租金是十幾萬。
我爸爸也是在工業園租場的。
工業園保安好,環境好,裡面有銀行,地磅,
幾乎一應俱全!
C. 珠江三角洲的工業特點和發展優勢是什麼
珠江三角洲的工業特點:是我國重要的輕工業基地。現在,這里已經已形成了以輕工業為主、重化工業較發達、工業門類較多、產品競爭能力較強的工業體系。家用電器、消費類電子、紡織服裝、食品飲料、醫葯、玩具、手錶、自行車、多種日用小商品等輕工業均居全國前列。尤其是電子工業的產值佔全國20%,已成為全國重要的新興電子工業基地,成為全球電子工業品的最大出口基地之一。
珠江三角工業區的優勢:
外商投資的熱點地區。珠江三角洲是著名的僑鄉,與港澳同胞、海外華僑有著共同的文化背景和密切的血緣關系。改革開放的優惠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資,促進了本區的發展。1979~1995年珠江三角洲地區實際利用的外資額佔全國的16%,其中港澳資金佔77%。外資進入的同時還引進了先進的技術設備和經濟管理方法,...成為全球電子工業品的最大出口基地之一,與港澳同胞、合資企業、產品競爭能力較強的工業體系。家用電器、工業門類較多,已成為全國重要的新興電子工業基地、紡織服裝,吸引了大量的外資:是我國重要的輕工業基地、醫葯,成為本區區域經濟增長的重要源泉。尤其是電子工業的產值佔全國20%珠江三角洲的工業特點、重化工業較發達、食品飲料、手錶,促進了本區的發展。
珠江三角工業區的優勢。珠江三角洲是著名的僑鄉、消費類電子。外資進入的同時還引進了先進的技術設備和經濟管理方法,並對傳統工業進行技術改造、海外華僑有著共同的文化背景和密切的血緣關系、玩具:
外商投資的熱點地區,其中港澳資金佔77%、自行車。1979~1995年珠江三角洲地區實際利用的外資額佔全國的16%、多種日用小商品等輕工業均居全國前列。改革開放的優惠政策,這里已經已形成了以輕工業為主。現在,創辦了一批現代外資
D. 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和滬寧杭工業基地相比,前者發展工業基地的突出優勢是
C、臨近港澳,很多地方是僑鄉。
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具有平原廣闊、氣候溫和、河流縱橫等優越的自然條件,是我國人口、城鎮密集,經濟發達的地區之一,也是我國對外開放的前緣地帶。本區位於我國東南沿海,同香港、澳門毗鄰,靠近東南亞,同時是著名的僑鄉有利於吸引海外華人投資。地理位置相當優越。
(4)珠三角工業區工廠怎麼樣擴展閱讀
珠江三角洲區位條件使本區得以發揮勞力豐富、地價低廉的優勢,就近接受港澳產業的擴散,接受國際的資本和技術的,利用港澳貿易渠道轉口大量出口商品,參加廣泛的國際分工。改革開放以來憑借著兼價的勞動力發展三來一補,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
由於土地成本不段的上漲,人口的紅利也漸漸地消失,珠三角這邊低端的工廠生存壓力變得越來越大,在壓力面前,珠三角的企業也漸漸地轉型,由加工廠到廠的轉變,產品由雜牌到品牌的轉變。
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在原有的較好經濟基礎上,1981~1995年國內生產總值年平均遞增達18%,高於廣東14%和全國12%的增長速度,成為全國經濟增長最快、人民生活最富裕的地區。
E. 為什麼珠三角有些工廠寧願搬去越南都不搬去廣西,越南比廣西有什麼優勢嗎
珠三角有很多工廠,寧可搬到越南都不願意搬去廣西,越南其實比廣西還是有很多獨到的優勢的,比如說越南較為便宜的地租,較為便宜的人工。這些都吸引了大量的加工商轉移加工陣地。
這些東南亞國家他們的地租,他們的人力成本以及政策方面都更加的有吸引力,自然吸引了很多的加盟商。我國在上世紀改革開放剛剛開始的時候,也為這些加工商提供了很多的優惠政策,只不過現在我們產業已經逐漸轉型了,自然就不需要再做出那麼多的退讓了,現在這些東南亞國家就類似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我們。
F. 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發展工業的不利條件如何解決k
該地區煤炭、鐵礦石等礦產資源貧乏,不適宜發展鋼鐵、煤炭能源等重工業;該地區是我國蠶桑基地,適宜發展絲綢紡織業,而羊毛則需從北方畜牧業區輸入,不適宜羊毛紡織業。珠江三角洲的高技術製造業和高技術服務業迅速發展,已形成以深圳高新區為中心的東南沿海高新技術產業密集區。
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為我國重要的輕工業基地。這里已經已形成了以輕工業為主、重化工業較發達、工業門類較多、產品競爭能力較強的工業體系。家用電器、消費類電子、紡織服裝、食品飲料、醫葯、玩具、手錶、自行車、多種日用小商品等輕工業均居全國前列。
尤其是電子工業的產值佔全國20%,已成為全國重要的新興電子工業基地,成為全球電子工業品的最大出口基地之一。
(6)珠三角工業區工廠怎麼樣擴展閱讀
珠江三角洲區位條件使本區得以發揮勞力豐富、地價低廉的優勢,就近接受港澳產業的擴散,接受國際的資本和技術的,利用港澳貿易渠道轉口大量出口商品,參加廣泛的國際分工。改革開放以來憑借著兼價的勞動力發展三來一補,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
由於土地成本不段的上漲,人口的紅利也漸漸地消失,珠三角這邊低端的工廠生存壓力變得越來越大,在壓力面前,珠三角的企業也漸漸地轉型。
由加工廠到廠的轉變,產品由雜牌到品牌的轉變,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在原有的較好經濟基礎上,1981~1995年國內生產總值年平均遞增達18%,高於廣東14%和全國12%的增長速度,成為全國經濟增長最快、人民生活最富裕的地區。
G. 廣州工業區哪裡工廠多
摘要 廣州白雲區工廠最多,因為廣州是以城帶郊的中心城區,工作機會是很多的。
H. 珠三角到底在哪些方面比長三角有優勢
珠三角和長三角是我國起步比較早的兩個工業區,也可以說是加工區,但是珠三角比長三角仍然有一定的優勢,因為無論是從氣候上來說產業鏈上來說,還是稅收經濟等方面,珠三角都有著更適合發展的市場條件。
珠三角等政策上似乎比長三角放得更開,雖然這種鬆散某種程度上加劇了這個地方的社會動盪程度,雖然有保安有警察,但是這個地方晚上似乎仍然不是特別的安全,因為人員流動性太大了,不過這種流動性也帶來一個更好的效果,就是這里的務工人員數量更多,人們的生活成本更低,有了更多可利用的勞動力。工廠能夠有足夠的力量去發展。
I. 探索珠三角地區工業轉移給清遠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在珠三角這輪產業轉移大潮中,粵北山區成為重要的承接地。尤其是位於粵北的河源和清遠,更是主要的轉移方向。那麼,粵北山區還能走工業化和城市化的老路嗎?不僅如此,一些涉及資源的爭奪,也值得關注。比如,珠江三大支流之一的東江是河源、惠州、東莞、深圳、香港五大城市的主要飲用水源,在水資源的爭奪上,又會有怎樣的利益安排?
廣東清遠,一場解放思想大討論正在緊張進行。而在其解放思想的9個調研課題裡面,第一個專題就是加快工業化進程。
工業園區的建設成為這個專題的關鍵詞。在珠三角產業調整呼聲日高的背景下,包括清遠市在內的粵北地區建立的工業園主要承接珠三角的產業轉移。
實際上,幾年前,隨著佛山陶瓷產業大規模的向廣東省內的清遠、河源、肇慶等地轉移,2002年始,距廣州50公里的清遠市在清城區源潭鎮建了全市第一個工業園——建材陶瓷工業城。在這個珠三角的「後花園」里,包括源潭鎮陶瓷工業城在內的陶瓷產業轉移工業園已經成為泛佛山陶瓷產區的一部分,產值超過 200多億,佔全國總產量近50%。
清遠經濟也因此得到了快速發展,並被外界冠以「清遠現象」。不過,由於其高耗能、資源性以及高污染的產業特性,也給當地的科學發展帶來不小挑戰。
「清遠和珠三角開始的發展模式一樣」
清遠抓住了珠三角產業轉移的機會。這個山清水秀的城市,已經變成一個珠三角工業鏈條上高速運轉的齒輪。
「清遠的發展和珠三角開始的發展模式一樣,也許到十年八年後,這里的產業也要轉移出去。」清遠市經濟貿易局一位副局長告訴本報記者,上一屆清遠的主政者是從珠三角調過來的,就把珠三角的發展模式「照搬了過來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據源潭鎮政府副鎮長謝華亮介紹,為了吸引陶瓷產業轉移過來,政府給予土地、用電、稅收上的優惠,「如果你在珠三角成本太高而活不下去,那我這里就給了你喘息的空間」。
對此,廣東省家美(清遠)陶瓷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王翔也表達了同樣的意思,「用地、用電以及稅收優惠可以降低成本,在珠三角產業面臨成本趨高的形勢下,企業需要這么一個喘息的平台」。
謝華亮告訴記者:「剛開始發展產業需要在量上達到一定規模。當量變到達一定程度,對引進的陶瓷企業不再是來者不拒。我們要求他在產值上要達到一定規模,在節能減排上要達到國家標准。」
上述副局長則對記者說:「也許過幾年,我們也會像珠三角一樣逼著你走。目前在用電上對有些企業已經取消了價格優惠。」
源潭鎮陶瓷工業城樣本
以「香清溢遠」而譽名的清遠市,在源潭鎮長了一些「黃斑」——被推土機剝開翻起掩藏在青山下的黃土,正一點點地吞噬著綠色,大大小小的煙囪樹立在新清佛一級公路兩旁延綿數十公里的建材陶瓷工業城裡,而公路兩旁的綠化樹則是「滿面塵灰」。
自2002年開始進駐陶瓷企業為止,到目前,佔地超過10000畝的源潭陶瓷工業城已經引進陶瓷企業14家,涉及投資額超過73.1億元,投入生產的陶瓷生產線已過72條。
坐落在源潭鎮陶瓷工業城中的廣東省家美(清遠)陶瓷有限公司佔地1500餘畝,辦公室主任王翔很頭痛的就是工業城的產業配套不健全,「一是陶瓷產業鏈的不健全,這是縱向的;二者是這里的軟環境,生活配套不健全。比如說,工人除了工作就沒有可以玩的地方。所以這些80後的外來工就願意去珠三角。」
三坑新村位於工業城的中部,是由工業城建成之前包括三坑村在內的其它5個自然村合並而成。潘村長告訴記者,合並後的三坑新村有600名的本地人,有3000多的外來人員在此租住。
「這和十幾年前的東莞一些鄉鎮一模一樣,由於陶瓷車間對員工的身體害處大,本地居民都不願意在工廠上班。」租住在這里的計程車司機小唐告訴記者。
明日南庄?
「源潭這幾年的經濟發展主要靠這些陶瓷企業。」當地一位居民告訴記者。
在源潭建材陶瓷工業城內,有居民向記者反映,如果天晴三兩天,屋頂上的黑瓦片就會變成灰呼呼的,而且經常聞到一些怪味。潭村長告訴記者,村後山上的一種竹子由於廠子的來臨而「水土不服」死光了。
源潭鎮相關人員解釋,目前工業城內的粉塵污染主要是沿路運輸陶瓷原料的汽車沿途遺落被風颳起的,而相關陶瓷企業負責人也告訴記者說煙囪冒出的是高壓水蒸氣。
記者亦在新清佛公路兩側的小河中發現,河底沉澱的盡是灰黃的粉塵,並且在廣東天弼有限公司正對著新清佛公路的排水口處,手腕粗的沒經過任何處理的陶瓷生產線上的污水正在汩汩外流。
記者在清遠市環保局采訪時,何國雄局長亦對記者說,清遠目前嚴格控制企業在節能減排上的標准,並對企業動真格。
「問題的關鍵是在搞產業轉移的同時,是否也要把污染轉移?粵北、粵西、粵東要進一步發展,是否一定要走珠三角的老路?」一位關注廣東產業調整的人士如此向記者表示。
「為什麼佛山的陶瓷產業要升級和轉移?不就是環境已經承受不了了嘛!希望今日的南庄不要成為明日的源潭。」該人士拿佛山南庄鎮陶瓷業發展而導致環境惡化來和源潭比。
佛山市陶瓷行業協會秘書長尹虹對本報記者說,佛山陶瓷發展的瓶頸之一就是環保節能要求的提高。據悉,佛山市已經通過各種形式淘汰低端的陶瓷企業。
廣東省社科院宏觀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成建三認為,不能為了GDP上升而以產業園的形式向粵北山區進行大規模的產業轉移,轉移應該是有條件的,這個條件就是不能超出當地的環境容量,要符合國家相關的環保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