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半工業和選冶試驗有什麼區別

半工業和選冶試驗有什麼區別

發布時間:2022-10-11 01:54:47

『壹』 與礦產資源儲量估算和報告編制有關的基本概念

周聖華

作者簡介:周聖華,中國有色金屬礦產地質調查中心,地質處處長,高級工程師,礦產儲量評估師。

1 礦產資源儲量估算方法

1.1 基本概念

礦產資源儲量估算方法,是指礦產資源埋藏量估算過程中,各種參數及其資源儲量的計算方法和相應軟體的統稱。由於礦產資源賦存方式千差萬別,開發利用方式也不盡相同,因此,必須要研究適合不同礦種的礦產資源儲量估算方法。根據我國礦產資源勘查開發過程中的應用實踐,就礦產資源儲量估算方法選擇的角度,可以將礦產資源劃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固體礦產資源,包括金屬礦產、非金屬礦產和煤;第二類是石油、天然氣、煤層氣資源;第三類是地下水資源。

1.2 礦產資源儲量估算方法的主要種類

關於礦產資源儲量估算方法,可以參照由國土資源部儲量司組織編著,2000年4月由地質出版社發行的《礦產資源儲量計算方法匯編》。

油氣方面,用於資源儲量估算的方法主要有容積法、物質平衡法、彈性二相法、概率統計法(亦稱蒙特卡洛法,Monte-Carlo)以及產量遞減法(計算最終可采儲量);地下水方面,目前主要採用數值法。

固體礦產方面,根據國內的應用實踐,可以分為三大類:

1.2.1 傳統方法

根據計算單元劃分方式的不同,又可分為斷面法和塊段法兩種。這兩種方法是我國幾十年來礦產資源勘查、開發過程中應用最為廣泛的兩大基本方法。

1.2.1.1 斷面法(亦稱剖面法)

依據斷面之間的相互關系,進一步分為平行斷面法、不平行斷面法。

平行斷面法,依據斷面的方向,可分為:水平斷面法和垂直斷面法。水平斷面法適用於利用水平中段計算資源儲量,多用於坑道控制的礦體以及露天開采礦床的資源儲量計算。垂直斷面法,依據斷面位置的不同,可分為勘探線剖面法和線儲量計演算法。勘探線剖面法,要求用於資源儲量計算的勘查工程(包括探槽、鑽孔、坑道等)均位於勘探線剖面上,或偏離距離在允許范圍內。線儲量計演算法,是以勘探線間的平分線為資源儲量計算邊界,逐個單元計算並累加,這種方法主要用於砂礦的資源儲量計算。

平行斷面法中,每個單元的資源儲量計算方法主要有:梯形公式法、截錐公式法、楔形公式法、錐體公式法、似柱體公式法等;

不平行斷面法:主要有普邏科菲耶夫計演算法、佐洛塔列夫計演算法。這兩種方法,由於計算較為復雜,已經很少應用。

1.2.1.2塊段法

依據塊段劃分原則的不同,可進一步分為:地質塊段法、開采塊段法、最近地區法、三角形法、等值線法、等高線法等。

地質塊段法,是勘探階段計算資源儲量較為常用的一種方法。其基本做法是將礦體投影到某個方向的平面上,按照礦石類型、品級、地質可靠程度的不同,並根據勘查工程分布特點,將其劃分為若干個塊段,分別計算資源儲量並累加。這類方法,通常用於勘查工程分布比較均勻、勘查手段較為單一(以鑽探為主)、勘查工程沒有嚴格按照勘探線布置的礦區的資源儲量計算。地質塊段法按其投影方向的不同,還可分為垂直縱投影法、水平投影法和傾斜投影法。垂直縱投影法,適用於陡傾斜的礦體;水平投影法,適用於產狀平緩的礦體;傾斜投影法,通常選擇礦體傾斜面為其投影方向,理論上講,適用中等傾斜礦體,但因其計算過程較為繁瑣,一般不常應用,多以垂直縱投影法或水平投影法代替。

開采塊段法,適用於以坑道為主要勘探手段的礦區資源儲量計算。基本做法是以坑道(包括部分鑽孔)為邊界劃分大小不同的塊段,分別計算資源儲量並累加。該方法多用於生產礦區、基建礦區「三級」礦量的計算。

最近地區法(亦稱多角形法),是根據礦體資源儲量計算平面圖(水平投影圖或垂直縱投影圖),以每個勘查工程為中心,取其與各相鄰工程間距的1/2(有時根據地質規律採用內插法確定距離)為邊界點,將礦體劃分為一系列緊密連接的多邊形單元,再依據每個單元中心工程的資料,分別計算其資源儲量並累加。這種方法,對於工程少、分布不均,各工程揭露的厚度、品位變化大,礦體形態復雜的情況,為了充分考慮各工程參數的影響范圍時才使用,一般不採用此方法。

等值線法,是利用礦體等厚線圖或厚度 品位等值線圖,分別計算各等值線范圍內的體積、品位和資源儲量。其優點是可以藉助上述圖件,形象地反映礦體形態、厚度、有用組分分布及變化規律;但缺點是制圖復雜,特別是對於含有多種有用組分的礦區,必須按每種組分分別制圖,所以,實際工作中也不常用。等高線法與之類似。

1.2.1.3 地質統計學方法

地質統計學方法,亦稱克立格法,是由南非地質學家克里格創立的。目前,西方國家在礦業籌資、股票上市、礦業權交易過程中,基本都是採用這種方法評價礦產資源,估算礦產資源儲量;國際上一些較大的礦業公司、勘查公司以及礦業咨詢公司,都已研製或擁有以地質統計學原理為基礎的礦產資源評價軟體,並已陸續進入我國礦業領域。

地質統計學方法,是以區域化變數理論為基礎,以變異函數為主要工具,對既具有隨機性、又具有結構性的變數進行統計學研究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的使用,不僅提高了礦產資源評價的科學性,而且,也大大提高了礦產資源評價的效率;對於實行市場經濟體制的國家,為使礦產資源評價及時反映市場因素的變化,實現礦產資源儲量的動態管理,具有尤其突出的優越性。

地質統計學方法是一套方法系統。目前,在我國已有認識並獲得應用的主要有:二維及三維普通克立格法、二維對數正態泛克立格法、二維指示克立格法、二維及三維協同克立格法以及三維泛克立格法。

1.2.1.4 SD法(最佳結構曲線斷面積分儲量計演算法)

SD法是在原國家科委和地礦部支持下,我國自行研製的一種礦產資源儲量計算方法。該方法以斷面構形為核心,以最佳結構地質變數為基礎,利用Spline函數和動態分維幾何學為工具,進行礦產資源儲量的計算。其最具特色的內容是根據SD精度法所確定的SD審定法基礎,從定量角度定義礦產資源勘查工程式控制製程度和資源儲量精度。

1.3 礦產資源儲量估算方法的管理

目前,我國對礦產資源儲量估算方法仍然實行較為嚴格的管理,除採用傳統方法計算資源儲量外,採用其他方法或軟體,都必須要經過專家鑒定,取得國家資源儲量管理部門認可,並予以公告後,方能用於生產實踐。

到目前為止,我國經過認可的礦產資源儲量計算方法和軟體(固體礦產方面)主要有:

(1)KPX2.1版本(固體礦產勘查評價自動化系統)(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研製);

(2)《中文地勘系統軟體》(CGES)(武警黃金指揮部從加拿大引進並漢化);

(3)三維普通克立格法程序系統(北京科技大學研製)

(4)GXPX互動式固體礦產勘查微機評價系統(福建省區調隊研製);

(5)地質統計學在薄脈狀金礦床品位優化估算系統(武警黃金研究所研製);

(6)SD法礦產資源儲量計算軟體(2.0版)(北京恩地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

(7)Minesight軟體(2.5版)(美國Minetec公司研製,中國黃金總公司北京金邁泰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中國全權代理);

(8)Datemine軟體(5.0版)(英國礦物工業計算有限公司研製,北京有色冶金設計總院引進)。

2 礦床工業指標

2.1 基本概念

礦床工業指標,是評價礦產資源儲量質量特徵的基本准則,是衡量礦床工業價值的重要依據,是圈定礦體、計算資源儲量的基本參數。不同礦區、不同礦種,都有其特定的合理的工業指標。某一礦區礦床工業指標的確定,往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包括政府方面的經濟政策、資源政策、環保政策;市場方面(國內、國外)的供需情況、產品價格情況;宏觀方面的資源形勢、社會開發利用和加工技術水平;微觀方面的資源產出特點、加工技術條件、可能的開發方式以及產品方案,等等。因此,某一具體礦床的工業指標,必須在一定勘查工作程度和相應的礦石選冶試驗基礎上,經過較為詳細的技術經濟論證和綜合研究,方能合理確定。

2.2 礦床工業指標的主要內容

礦床工業指標,通常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礦石質量方面的要求,一是開采技術條件方面的要求。就金屬礦產而言,礦石質量方面的要求主要有:邊界品位、最低工業品位(單工程最低工業品位、塊段最低工業品位、礦床最低工業品位)、有害組分最大允許含量、有益組分最低含量(綜合評價指標)。開采技術條件方面的要求主要有:最低可采厚度、夾石剔除厚度;對於薄脈型礦體,還包括最低工業米百分值;對於露采礦床,還有剝采比、邊坡角、最低露采境界等方面的要求。

此外,針對某些礦產的特殊情況和要求,還可提出其他方面工業指標的要求;針對克里格方法,可以採用單項品位指標;針對同體共生的貴金屬或有色金屬礦床,可以下達綜合品位指標。

2.3 礦床工業指標的管理

按照現行管理制度,凡依據礦組(種)規范推薦的一般工業指標,無論勘查工作程度高低,只能估算資源量;需要提交基礎儲量和儲量的,必須在完成一定程度選冶試驗的基礎上,由具有資質的礦山設計單位進行技術經濟論證並出具專門材料,經業主認可批復後,方能作為估算基礎儲量和儲量的依據。

3 礦石選冶試驗程度

目前,應繼續執行1987年全國儲委、國家計委、國家經委發布的《礦產勘查各階段選冶試驗程度的暫行規定》(儲發[1987]27號文)。

選冶試驗程度劃分為五種:可選(冶)性試驗、實驗室流程試驗、實驗室擴大連續試驗、半工業試驗、工業試驗。

各勘查階段的選冶試驗程度要求:

(1)預查階段:類比評價即可。

(2)普查階段:一般礦產類比;組分復雜、難選及尚無成熟經驗的礦產,要求做可選(冶)性試驗或實驗室流程試驗。

(3)詳查階段:易選礦產:類比;一般礦產:做可選(冶)性試驗或實驗室流程試驗;難選礦產:要求做實驗室擴大連續試驗。

(4)勘探階段:易選礦產:做可選(冶)性試驗或實驗室流程試驗;一般礦產:做實驗室流程試驗或實驗室擴大連續試驗;難選礦產:要求做半工業試驗;建設大型礦山的,應當做工業試驗。

4 礦體的圈定

礦體的圈定是資源儲量估算較為關鍵的環節。理論上講,礦體的圈定必須遵循地質規律,決不允許「見礦連礦」;實際上,礦體圈定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客觀實際,不僅與對目的礦區地質規律的認識、研究程度有關,而且與地質工作者的經驗和水平也有很大關系。根據我國幾十年地質勘查工作經驗總結和有關規定(原國家礦產儲量管理局1991年國儲[1991]164號文),結合現行礦種規范的有關規定,傳統方法估算礦產資源儲量過程中的礦體圈定,大致需要掌握如下原則:

4.1 單工程礦體邊界的圈定

(1)依據邊界品位和夾石剔除厚度指標初步確定礦體邊界與礦體中的夾石;

(2)依據單工程最低工業品位和最低可采厚度指標,調整礦體邊界和礦石與夾石的界限;

(3)關於「穿鞋戴帽」問題。所謂「穿鞋戴帽」,是指中部品位較高的礦體,在單工程圈定邊界時,將上、下部介於邊界品位與最低工業品位的樣品帶入的現象。通常的做法是允許帶入相當於「夾石剔除厚度」以內的樣品;當連續出現多個介於邊界品位與最低工業品位的樣品,並且厚度大成片出現時,應單獨圈出;

(4)多組分礦體的圈定,可採用「混圈法」。即單工程中只要有一種組分達到邊界品位和最低可采厚度要求,就可圈入礦體;若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組分達到最低工業品位要求,並在整個礦體或礦床中具有一定規模,即為共生礦;未能達到邊界品位要求的,但能夠回收利用的,即為伴生礦。

4.2 礦體的連接

4.2.1 相鄰見礦工程之間的礦體連接

(1)相鄰見礦工程之間的礦體,一般採用直線對應連接;在有充分的地質依據時,也可採用曲線連接;

(2)採用曲線連接時,礦體任意位置的厚度,不得大於相鄰工程實際控制的礦體最大厚度;

(3)當相鄰見礦工程之間,出現破礦斷層或岩脈時,應依據地質規律合理連接。

4.2.2 礦體的有限外推

當位於某一地質可靠程度對應網度范圍內的兩個相鄰工程,一個見礦,一個未見礦時,礦體的圈連稱為有限外推。

(1)當礦體長度與厚度存在正相關關系並經過足夠的統計資料證實時,可以根據見礦工程式控制制的實際厚度,按照比例外推;

(2)無規律可循時,一般按工程間距的1/2尖推或1/4平推;當邊部工程存在礦化現象(工程品位在邊界品位的1/2以上)時,則可按工程間距的2/3尖推或1/3平推;

(3)見礦工程為米百分值或米克噸值工程時,一般不得外推;但對於薄脈型礦體,則可酌情外推。

4.2.3 礦體的無限外推

當見礦工程之外沒有工程式控制制,或未見礦工程距離見礦工程較遠(距離大於相應地質可靠程度對應網度)時,礦體的圈連稱為無限外推。無限外推時,若礦體長度與厚度之間無規律可循,一般按相應地質可靠程度所對應網度的1/2尖推或1/4平推。

4.3塊段的劃分

塊段是資源儲量計算的基本單元,塊段劃分是否合理直接影響資源儲量估算的精度。一般情況下,塊段劃分應當把握如下幾項原則:

(1)不宜過大,也不宜過小。一般沿礦體走向上以兩相鄰勘探線為限,傾向方向上以兩相鄰工程連線為界;

(2)同一塊段內,礦體要連續,產狀要穩定;需要分別計算資源儲量時,礦石類型、工業品級要相同;

(3)同一塊段的地質可靠程度必須相同。

5 礦產資源儲量估算中主要參數的計算

5.1 礦體厚度的計算

礦產資源儲量估算過程中,常用到三種厚度:水平厚度、垂直厚度、真厚度。選取那種厚度,視估算方法而定。採用縱投影面積時,應計算平均水平厚度;採用水平投影面積時,應計算平均垂直厚度;採用真面積時,應計算平均真厚度。

平均厚度,一般採用算術平均法計算,當工程分布很不均勻或厚度變化很大時,應當採用影響長度或面積加權計算。

5.2 平均品位的計算

礦產資源儲量估算過程中,常需要計算單工程平均品位、塊段平均品位和礦體平均品位。當采樣長度變化不大,品位變化比較均勻時,可以採用算術平均法計算。當采樣長度變化大,或品位很不均勻時,需要採用加權平均法計算;計算單工程平均品位時,應當採用樣品長度加權;計算塊段平均品位時,應當採用礦體截面面積加權;計算礦體平均品位時,應當採用塊段投影面積加權。當礦區勘查工作程度低、樣品數量較少、品位變化又較大時,應當採用幾何平均數法求取礦體的平均品位。

5.3 特高品位的確定與處理

特高品位的存在,對礦產資源儲量的估算結果影響很大。特別是在一些貴金屬和有色金屬礦床中,特高品位會經常出現,若不予處理,將會使礦產資源儲量估算結果產生嚴重偏差。當有懷疑特高品位存在時,首先應對副樣進行第二次分析,如果第二次分析結果在允許誤差范圍內時,再作特高品位判斷(確定特高品位下限值)。

特高品位下限值的確定方法很多。克立格法和SD法,採用統計學方法,確定過程比較復雜;也可以採用經驗法,比較簡單。根據國儲[1991]164號文的有關規定,對於有色和貴金屬礦產,特高品位的下限值,一般可確定為礦體平均品位的6~8倍,礦體品位變化系數大時,取上限值;變化系數小時,取下限制。特高品位處理時,通常不要使其影響范圍過大,以用特高品位所影響的塊段平均品位代替為宜;當礦體厚大時,也可以用特高品位所在的單工程平均品位代替。

特高品位處理後,單工程平均品位、塊段平均品位以及礦體平均品位均須重新計算。

5.4 體重的計算

體重是礦產資源儲量估算的一項重要參數,必須認真對待體重樣的採集和計算。

小體重樣的採集,一方面,要注意樣品的代表性,包括空間分布的均勻性和礦石類型、品位區間上的代表性;另一方面,要保證樣品的數量,通常主要礦石類型的小體重樣品不應少於30個,確因樣品有限無法保證數量時,應盡量採集與礦體平均品位接近,並且礦物組成、結構構造等礦石特徵代表性好的小體重樣品。

在測定小體重的同時,為了評價其代表性,一般應作化學分析;濕度較大的礦石,應同時測定濕度;對於鬆散、多孔、裂隙發育的礦石,應採集少量大體重樣(規格0.5m×0.5m×0.5m),測定大體重。

礦產資源儲量估算過程中,一般採用礦區平均體重值統一參與計算。礦區平均體重,通常在經過樣品代表性論證和取捨後,採用全區有效小體重的算術平均法求取;對於體重與礦石類型或品級存在相關關系的情況,應根據各礦石類型或相應品級在全礦區所佔比例,合理選擇參與計算的小體重樣品後,才能計算礦區平均體重;對於鬆散、多孔、裂隙發育的礦石,應採用大體重進行校正;濕度大於3%時,應進行濕度校正。

需要分礦石類型估算資源儲量時,平均體重應按不同礦石類型分別計算。當礦區礦石類型較為單一、體重變化也不大時,可以採用全礦區所有樣品的算術平均值,參與資源儲量的估算。

6 礦產資源儲量報告的基本形式

6.1 礦產勘查報告

主要用於礦產勘查工作的階段性總結或最終總結。報告編寫執行《固體礦產勘查/礦山閉坑地質報告編寫規范》(DZ/T 0033—2002)中附錄A「固體礦產地質勘查報告編寫提綱」;採用地質統計學方法估算資源儲量的,報告資源儲量估算部分的編寫執行附錄B「運用地質統計學方法估算資源/儲量的固體礦產地質勘查報告中儲量估算部分的編寫提綱」。

6.2 礦山閉坑地質報告或礦山階段性資源儲量注銷報告

主要是指在礦山關閉或階段性關閉環節注銷資源儲量而編制的專門報告。報告編寫執行《固體礦產勘查/礦山閉坑地質報告編寫規范》(DZ/T 0033—2002)中附錄C「固體礦產礦山閉坑地質報告編寫提綱」。

6.3 礦產資源儲量核實報告

主要是指礦山企業改制、礦權轉讓以及礦業企業上市過程中,需要對礦山佔用的礦產資源儲量進行核實而專門編制的報告;也包括建設項目壓覆礦產資源儲量而需要編制的報告。報告編寫執行2007年2月6日國土資源部發布的《固體礦產資源儲量核實報告編寫規定》(國土資發[2007]26號)。

6.4 礦產資源儲量檢測地質報告

主要是為適應資源儲量登記統計、資源儲量動態監測以及礦權管理的需要,針對小礦、民采礦以及砂石粘土礦等需要專門編制的報告。報告編制目前尚無統一要求,1996年原地礦部資源局發布的《簡測計算佔用礦產儲量的若干說明》中涉及部分要求,大部分省(自治區、直轄市)對簡測地質報告的編寫已作了相應規定,可參照執行。

7 礦產資源儲量報告的完備程度

按照現行規定,完整的礦產資源儲量報告應當包括如下主要內容:

7.1 文字報告

7.2 主要附件

(1)礦業權權屬證明材料;

(2)勘查資格證書復印件;

(3)出資人與勘查單位簽訂的勘查合同或勘查協議;

(4)礦床工業指標論證材料以及相應批件;

(5)礦石選冶加工技術試驗報告;

(6)礦山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或預可行性研究報告以及相應批件;

(7)其他有關專題報告。

7.3 主要附圖

(1)礦區或礦床地質地形圖(1:1000~1:2000);

(2)取樣平面圖(包括地表取樣平面圖、中段取樣平面圖);

(3)鑽孔柱狀圖以及探槽、坑道素描圖;

(4)勘探線剖面圖或資源儲量計算剖面圖;

(5)礦體縱投影圖或水平投影圖;

(6)其他需要的圖件。

7.4 主要附表

(1)基本分析結果表以及化學全分析結果表;

(2)樣品分析內檢、外檢結果表;

(3)鑽探工程質量評定表;

(4)小體重測定結果表;

(5)單工程礦體平均品位、體重計算表(槽探、坑探、鑽探);

(6)單工程礦體厚度計算表(水平厚度或垂直厚度、真厚度,槽、坑探與鑽探分別造冊);

(7)塊段平均品位、厚度、體重計算表;

(8)塊段(或剖面)面積計算表;

(9)塊段資源儲量計算表;

(10)礦體資源儲量計算表;

(11)礦區資源儲量計算表;

(12)其他需要的表格。

『貳』 礦石選(冶)和加工技術條件研究

4.3.1 預查階段

不做具體要求,可以通過少量礦石進行類比研究,做出是否可選的預測。

4.3.2 普查階段

對已發現的礦產,應與鄰區同類型已開采礦山,從礦石物質組成、主要礦石礦物、脈石礦物、結構構造、嵌布特徵、粒度大小、有害組分及影響選(冶)條件等因素進行全面的對比,並就礦石加工選冶的性能做出概略評述。無可類比的或新類型礦石應進行可選(冶)性試驗或實驗室流程試驗,為是否值得進一步工作提供依據。

4.3.3 詳查階段

對礦石的加工選冶性能進行試驗和研究,應基本查明主要礦石類型的可選(冶)性能。一般礦石進行可選性能試驗或實驗室流程試驗;對生產礦山附近的,有類比條件的易選礦石可以進行類比評價,不做可選(冶)試驗;對難選礦石或新類型礦石,應進行實驗室擴大連續試驗。

4.3.4 勘探階段

在礦區范圍內,針對不同礦石類型。採集具有代表性的樣品,進行加工選(冶)性能試驗。為詳細評價各類稀土礦石的選(冶)和加工技術性能。可類比的易選礦石應進行實驗室流程試驗,一般礦石在實驗室流程試驗基礎上進行實驗室擴大連續試驗,如礦石物質組分復雜,綜合利用價值又較高,或新類型礦石、難選礦石進行實驗室擴大連續試驗,必要時進行半工業試驗。

『叄』 樣品的鑒定、分析、測試及試驗

對加工後的樣品要進行必要的鑒定、分析測試、試驗及研究,這是礦石質量研究的重要環節。在礦產勘查各階段都應進行,只是隨階段及任務的變化,研究內容有所側重,精度有所差異。

( 一) 礦石的礦物學及礦相學鑒定

對礦石進行礦物學、礦相學及岩石學研究是礦石質量研究的基礎性工作,也是一種概略估計礦產質量的方法,對某些主要利用其中有用礦物的礦產,更有特殊意義。

對礦石的礦物學研究,目前仍是以顯微鏡 ( 偏光、礦相、實體) 下鑒定為主,輔以各種測試手段,如硬度、磁性、折射率、微化分析、電子探針等測試。鑒定、測試是直接在加工過的樣品 ( 如光片、光面、薄片和單礦物樣) 上進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查明礦石礦物成分、礦物共生組合、礦物次生變化及分布規律;

2) 確定礦石中各礦物組分的數量,據精度要求不同,可採用目估法和統計法等;

3) 查明礦石結構構造,測定礦物外形、粒度、嵌布特性及硬度、脆性、磁性、導電性等物理性質,為解決選、冶加工方法提供資料;

4) 考查礦石中元素賦存狀態,為確定工業礦物,確定選、冶方法和流程提供依據;

5) 結合物相分析,確定礦石氧化程度,劃分礦石類型,查明分布。

( 二) 礦石化學成分分析

礦石化學成分分析目的是確定礦石的化學成分及其含量,同時還要查明元素的賦存狀態及分布規律。常用的分析方法有光譜分析、化學分析以及核子物理方法等。

1. 光譜分析

光譜分析主要用於普查找礦階段,如地球化學找礦,在勘探階段則常用於檢查礦石中可能存在的伴生有益組分和有害元素的種類和含量,為組合分析提供項目,分析項目較多,主要根據礦石類型、元素共生組合規律、岩礦鑒定和光譜半定量分析結果確定,故又稱為多元素分析。

2. 化學分析

化學分析是最基本的方法,其分析精度高。分析結果用來評價礦石質量、圈定礦體、估算儲量。據分析的目的要求又可分為基本分析、組合分析、合理分析和全分析。

1) 基本分析又稱普通分析、單項分析、主元素分析。分析的目的是查明礦石中主要有用組分的含量及變化情況,以了解礦石質量、劃分礦石類型、圈定礦體和估算儲量。基本分析是勘查工作中數量最多的一種化學分析工作,故必須系統地進行。分析項目為主要有用組分,具體因礦種和礦石類型而定。

2) 組合分析的目的是了解礦石中伴生有益組分及有害組分含量,以便估算伴生有益組分的儲量及有害雜質對礦石質量的影響。組合分析項目是根據全分析和多元素分析結果確定,即當有益或有害組分達標或超標時,則作組合分析。組合分析樣品由基本分析副樣8 ~ 12 個組合而成,組合時應符合樣品合並原則。

3) 合理分析又稱物相分析,其任務是確定有用組分賦存的礦物相,以區分礦石的自然類型和技術品級,了解有用礦物的加工技術性能和礦石中可回收的元素成分。合理分析的項目主要是礦石主要有用組分,有時也研究伴生有益組分和有害雜質的礦物相。合理分析樣品的取樣是根據礦石的岩礦鑒定結果,在不同類型或品級的分界線兩側附近採取,樣品數目一般為 5 ~20 個,也可用基本分析或組合分析的副樣組合而成。

4) 全分析的目的是了解礦石中各種元素及組分的含量,以便進行礦石物質成分研究。全分析的項目是根據光譜分析結果,除痕量元素外的所有元素。全分析最好在勘查階段初期進行,以便指導勘查工作。全分析樣品可單采,也可利用組合分析副樣,但必須有代表性,大致上每種礦石類型 1 ~2 個,一個礦區不超過 20 個。要求各種元素分析的總含量應接近於 100% 。對某些以物理性質確定工業價值的礦石如石棉等,只需個別化學全分析樣以了解其化學成分,判定其礦物種類即可。

3. 化學分析樣品的內外檢

1) 內檢是指由原實驗室檢查基本分析的偶然誤差。內檢樣由送樣單位從副樣中抽取,編密碼送原分析實驗室進行檢查,檢查的數量不少於原分析樣品總數的 10% 。如果送樣單位對某些分析結果有疑問時也可指定一定數量的樣品重新檢查。

2) 外檢是指其他實驗室檢查原實驗室基本分析的系統誤差。外檢數量一般為基本分析樣的 3% ~5% ,但小型礦床外檢樣品應不少於 30 個。外檢樣由送樣單位分期分批向基本分析單位指定送外檢的號碼,然後由基本分析單位將副樣送具備相應資格的外檢單位。

3) 仲裁分析是指: 若內檢、外檢兩者分析結果出現系統誤差時,雙方各自檢查原因,若無法解決,則報主管部門批准進行第三方的仲裁分析,若仲裁分析證實基本分析是錯誤的,則應詳查其原因,如無法補救,應全部返工。

4) 化學分析誤差計算:

絕對誤差 = 原分析樣品品位 - 檢查分析樣品品位

相對誤差 ( 平均誤差) = 兩次分析平均誤差數 ÷ 原分析平均含量

礦石允許誤差計算公式如下:

固體礦產勘查技術

式中: Y 為計算相對誤差,% ; C 為修正系數: Fe、Mn、Cr、Ni 各取 0. 67,Cu、Pb、Mo取 1. 00,Zn 取 1. 50,Ag 取 0. 40; x 為測定結果濃度值,% 。

( 三) 礦石物理技術性質測定

測定礦石物理技術性質,一般是為礦產資源/儲量估算及礦床評價提供必要的資料,而對於某些非金屬礦床 ( 如雲母、水晶、石棉等) ,更重要的是為了評價其礦產質量,確定其加工工藝特性。通常,物理技術性質測定項目有礦石體重、濕度、孔隙度、硬度、塊度,礦石和圍岩的抗壓強度、裂隙度、堅固性、鬆散系數等。評價非金屬礦產質量所需測定的項目則視礦種和要求而定。現選擇幾種常用的主要物理技術性質測定簡介如下。

1. 體重測定

體重是指自然狀態下單位體積礦石的重量。它是儲量計算的重要參數之一。礦石體重測定分小體重和大體重兩種情況。

1) 小體重: 目前多採用塗蠟法,取小塊樣品 ( 直徑 5 ~ 10cm) 封蠟,根據阿基米德原理,採用塗蠟排水法測定礦石在封蠟前後的重量及封蠟後的體積,便可按下式計算:

固體礦產勘查技術

式中:D為礦石體重;W為樣品的重量;W1為樣品塗蠟後的重量;V1為樣品塗蠟後的體積(放入水中測定);V2為樣品上所塗蠟的體積;d為蠟的相對密度,一般為0.93。

2) 大體重: 是用全巷法采樣在野外直接測定。先將樣品稱重 W,再測采出樣品的坑道體積即樣品體積 V ( 通過灌沙法測量沙子體積) 。大體重 D 的計算公式為:

固體礦產勘查技術

不同類型不同品級的礦石,應分別測定體重。一般每一品級礦石需測小體重20~30件,樣品體積一般為60~120cm3(計算平均值用於礦產資源/儲量估算);大體重每一礦石類型為1~3個,取樣體積一般不小於0.125m3(即長、寬、深均為0.5m)。體重樣品應在坑道、探槽、人工露頭點採取。

由於小體重樣品的裂隙已被破壞,相對變緻密了,所以通常小體重大於大體重 ( 誤差有時高達 50% ~80% ) ,當礦體中裂隙發育時,大體重應多測幾個以校正小體重。

2. 礦石濕度測定

礦石濕度是指在自然狀態下單位重量礦石中的含水量,即含水量與濕礦石的重量百分比。測定礦石濕度是為了估算儲量之用,因為體重一般是濕體重,而品位是干品位,計算儲量時兩者必須統一,即校正一方,才能提高測量計算精度。

礦石濕度 B 為 :

固體礦產勘查技術

式中:Wsh為濕樣品重量;Wg為干樣品重量。

當濕度較大時 ( >3% ) ,體重值應進行濕度校正。

校正品位採用下式:

固體礦產勘查技術

式中:Csh為礦石濕品位;Cg為礦石干品位。

礦石濕度樣應與體重樣用同一樣或同地採取,以便驗證。由於濕度與孔隙度、裂隙度、采樣深度、地下水位等有關,所以濕度樣應分類採取,每一類不少於 15 ~20 個,樣品重量 300 ~500g。

3. 礦石鬆散系數測定

鬆散系數是指一定量礦石在爆破前後的體積比值,即礦石由天然狀態到爆破之後的鬆散程度。測定目的是為確定礦車、吊車、礦倉等的容積提供資料,計算公式如下:

固體礦產勘查技術

式中:K為鬆散系數;Vs為爆破後鬆散礦石體積;Vy為爆破前原礦石體積。

4. 礦 ( 岩) 石的抗壓強度測定

抗壓強度是指礦 ( 岩) 石在外力作用下抵抗破碎的能力。測定抗壓強度是為開采設計提供依據,以便計算坑道支護材料用。

一般是在礦層及頂底板圍岩中采樣,按不同硬度級別分別採取,每一級采 2 ~ 3 個,規格為 5cm ×5cm ×5cm 的立方體,每種試驗應取兩塊,送專門實驗室分別進行平行層面和垂直層面的施壓試驗。

( 四) 礦石選冶工藝性質試驗

礦石選冶工藝性質試驗是礦產勘查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之一。因為礦產勘查階段探明的礦產儲量,除少數外,大多數不能自然達到工業生產利用要求,必須進行選冶試驗。其試驗標準是應達到工業生產上既技術可行,又經濟合理。這也是礦產可否供工業生產利用的原則標准。選冶試驗只有達到一定程度,才能斷定選冶試驗是否達到上述標准。1987 年國家儲量委員會頒布的 《礦產勘查各階段選冶試驗程度的暫行規定》對於礦石選冶試驗程度的分類及礦產勘查各階段選冶試驗程度的要求等,做出了較明確的規定。

1. 礦石選冶試驗程度的分類

礦石選冶試驗程度是指試驗深度、廣度和規模的綜合概念。根據試驗的目的、要求和特徵,技術經濟指標在現實生產中的可靠性,選冶試驗規模及模擬度的高低等,將選冶試驗程度分為五類:

1) 可選 ( 冶) 性試驗。在實驗室採用具有工業意義的選冶方法和常規流程,在對礦石物質組成初步研究基礎上,用物理或化學的方法獲得目的產品反映的技術指標,目的是為了判別試驗對象是否可作為工業原料。試驗定量程度低、模擬度差。可選 ( 冶) 性能對評價礦石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對易選 ( 冶) 礦石試驗結果,可作為制定工業指標的基礎。

2) 實驗室流程試驗。在可選性試驗基礎上,利用實驗室規模的設備,進一步深入研究在何種流程條件下獲得較好的選冶技術指標而進行的流程結構及條件的多方案比較試驗,即選擇技術經濟最優的流程方案和條件。試驗結果一般是礦床開發初步可行性研究和制定工業指標的基礎,對易選礦石,也可作為礦山設計依據。

3) 實驗室擴大連續試驗。對實驗室流程試驗推薦的流程串組為連續性的類似生產狀態操作條件下的試驗,試驗是在動態中實現,具有一定的模擬度,成果是可靠的。其結果一般可作為礦山設計的基本依據; 但對於難選礦石,僅能作為礦床開發初步可行性研究和制定工業指標的基礎資料和依據。

4) 半工業試驗。是在專門試驗車間或實驗工廠進行礦石選冶的工業模擬試驗。是採用生產型設備,按 「生產操作狀態」所作的試驗。目的是驗證實驗室擴大連續試驗結果。工業模擬度強,成果更為可靠。其試驗一般是作為礦山建設前期的准備而進行的,供礦山設計使用。

5) 工業試驗。藉助工業生產裝置的一部分或一個或數個系列,性能相近,處理量相當的設備,進行局部或全流程的試驗,具有試生產性質。主要用在礦床規模很大,礦石性質較為復雜,或採用先進技術措施,缺乏足夠經驗,以及有因技術、經濟指標或新設備的適應性需在工業試驗中得到可靠驗證時才進行工業試驗。可見,工業試驗是建廠前的一項准備工作,其試驗結果作為礦山設計建廠和生產操作的基礎和依據。

上述選冶試驗程度,先後層次分明,前一試驗是後一試驗的基礎,後一試驗是前一試驗的驗證、發展和提高,各類試驗程度應該循序漸進,不可逾越。對於某些易選冶礦產可只進行第一類或前兩類試驗; 而對於難選冶礦產,則需按順序進行上述全部試驗。一般前三項試驗由勘查單位負責進行; 第四項試驗由勘查單位與工業部門密切配合進行; 第五項試驗由工業部門進行。

2. 礦產勘查各階段礦石選冶試驗的基本要求

礦產勘查各階段都應進行礦石選冶試驗。運用選冶試驗手段評價礦石質量和礦床經濟價值時,選冶試驗程度應與礦產勘查程度相適應。即按各勘查階段工作目的要求、礦產選冶難易的不同,而進行相應的選冶試驗。礦產選冶難易程度是根據礦產物質組成研究,初步推斷和劃分為易選、一般和難選礦石。

勘查各階段只做必做的礦石選冶試驗,其基本准則是既保證礦石能提供工業生產利用,又避免不必要的浪費和損失。其選冶試驗程度和對試驗樣的要求詳見表 7-5。

表 7-5 礦產勘查各階段礦石選冶試驗程度表

注: 易選礦石是指組分簡單、工業利用成熟的礦石; 一般礦石是指可用組分多,工業利用上成熟的礦石; 難選礦石是指組分雜、礦物細,在國內外存在著技術難題。( 據董智虞等,稍作刪簡補充)

各階段選冶試驗必須在物質組成研究的指導下進行,切不可盲目試驗。由於各階段工作的目的要求不同,對礦產物質組成的研究要求也有區別,相應地可分為大致研究、初步研究和詳細研究等。試樣的採取必須保證代表性,要求不同階段有所差別,隨勘查工作深入,代表性應依次增強。試樣必須按不同類型礦石分別採取,礦石類型的劃分標志多種多樣,一般有礦石的緻密程度、礦石中有用組分種類及其含量、礦石結構構造和礦石氧化程度等。

『肆』 全國礦產儲量委員會、國家計委、國家經委關於礦產勘查各階段選冶試驗程度的暫行規定

第一條為了進一步提高礦產勘查工作的質量和效果,對需要進行選冶試驗的礦產,明確試驗程度的要求,確保礦產的合理開發利用和提高礦山建設的經濟、社會效益,特製定本規定。第二條礦產選冶試驗程度分為五類:
(一)可選(冶)性試驗通常是在實驗室規模條件下,採用當前具有工業意義的選冶方法和常規的流程,用物理的或化學的方法研究探索,以獲得目的產品反映的技術指標,為判別試驗對象是否可作為工業原料提供依據。
(二)實驗室流程試驗在可選(冶)性試驗的基礎上,利用實驗室規模的設備,進一步深入研究在什麼樣的流程條件下獲得較好的選冶技術指標而進行的流程結構及其條件的方案比較試驗。
(三)實驗室擴大連續試驗對實驗室流程試驗推薦出來的一個或數個流程,串組為連續性的、類似生產狀態的操作條件下進行試驗,試驗因素和指標都是在動態平衡中反應出來。一般說來,已具有一定的工業模擬度,其成果是可靠的。
(四)半工業試驗在專門的試驗車間或實驗工廠從事礦產選冶的工業模擬試驗,以驗證實驗室擴大連續試驗結果,工業模擬度較強,成果更為可靠。
(五)工業試驗建廠前的一項准備工作,藉助工業生產裝置的一部分,一個或數個系列,性能相近、處理量相當的設備,進行局部或全流程的試驗,實質上具有試驗生產的性質。第三條在第二條中的(一)、(二)、(三)項試驗,一般由勘查單位負責進行;(四)項試驗由勘查單位與工業部門密切配合進行;(五)項試驗由工業部門負責進行。第四條試樣必須具有與勘查階段相適應的代表性,採取試樣要與有關單位研究,編制設計說明書。第五條需要進行選冶試驗的礦產,應當加強礦產物質組成和工藝礦物學的研究,並按礦產勘查的不同階段分別進行試驗。
(一)普查階段工業利用已成熟的易選礦產和工業利用尚成熟的一般礦產可以進行類比評價,不做選冶試驗;對於組份復雜、礦物粒度細、在國內工業利用尚無成熟經驗的礦產,應進行可選(冶)性試驗甚或實驗室流程試驗。
(二)詳查階段對生產礦山附近的、有類比條件的易選礦產,可以進行類比評價,不做選冶試驗,否則,應進行可選(冶)性試驗。一般礦產進行可選(冶)性試驗甚或實驗室流程試驗。難選礦產如屬國家急需,經上級同意必須進行詳查階段工作,應進行實驗室擴大連續試驗。
(三)勘探階段一般礦產進行實驗室流程試驗或實驗室擴大連續試驗。對生產礦山附近的、有類比條件的易選礦產進行可選(冶)性試驗甚或實驗室流程試驗。難選礦產進行半工業試驗。建設大型礦山必要時還要作出工業試驗。第六條新類型礦產的選冶試驗程度一般按難選礦產的選冶試驗程度對待。第七條勘探階段提交的礦產選冶試驗研究成果,應該在我國當前條件下技術可行、經濟合理,能為工業開發利用。第八條一般在上一階段的礦產選冶試驗成果達不到相應要求時,不能轉入下一階段的勘查工作。第九條具有工業價值的伴生元素(組分)或共生礦產,未進行綜合勘查和選冶試驗的,不能批准其報告。第十條本規定自1988年1月1日起施行。

『伍』 什麼是選礦中的半工業試驗

工業試驗是採用工業化設備運轉的選礦系統,以查明選礦技術工業化生產中的關鍵選礦結果及關鍵新設備、新技術的效果和可靠性,也包括生產成本等的考察;
工業試驗與半工業試驗的差別主要在於,前者規模就是個小型選礦廠,即可試驗也可以組織工業生產;後者規模和設備比前者小點(但也是工業設備),專為試驗某種新技術或新設備而建,查明事情後就不用了;
一般地,難選礦和採用新技術的選礦流程,在設計建設大型選礦廠之前,進行工業試驗或半工業試驗,以便取得選礦設計中如磨礦產能、選礦指標、產品方案等重要參數;

『陸』 礦石加工選(冶)技術條件研究

4.3.1 普查階段

對工業利用十分成熟的易選礦石可以通過類比進行評價,不做選(冶)試驗。對無可類比的和新類型的礦石,應進行可選(冶)性試驗或實驗室流程試驗。為是否值得進一步工作提供依據。

4.3.2 詳查階段

在研究礦石工藝特徵的基礎上,基本查明其選(冶)性能。對易選的礦石要與同類礦石進行類比,對一般礦石要進行可選性試驗或實驗室流程試驗,對難選礦石或礦石性質復雜、伴生有用組分多、有害組分對環境保護影響較大的應加深研究程度,進行實驗室擴大連續試驗。

4.3.3 勘探階段

在礦區范圍內,針對不同礦石類型,採集具有代表性的樣品,進行加工選(冶)性能試驗。對可類比的易選礦石應進行實驗室流程試驗,對一般礦石在實驗室流程試驗的基礎上,進行實驗室擴大連續試驗,對難選(冶)礦石和新類型礦石應進行實驗室擴大連續試驗,必要時進行半工業試驗。

『柒』 固體礦產資源/儲量分類

Classification for resources/reserves of solid fuels andmineral commodities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

GB/T 17766—1999

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1996-06-08發布;1999-12-01實施。

1 范圍

本標准規定了我國固體礦產資源/儲量分類的適用范圍、定義、分類、類型、編碼等。

本標准適用於固體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各階段編制設計、部署工作、計算儲量(資源量)、編寫報告;也適用於固體礦產資源/儲量評估、登記、統計,制訂規劃、計劃,制訂固體礦產資源政策,編制礦產勘查規范、規定、指南;也可作為礦業權轉讓、礦產勘查開發籌資融資等活動中評價、計算礦產資源/儲量的依據。

2 定義

本標准採用下列定義:

2.1 固體礦產資源:在地殼內或地表由地質作用形成具有經濟意義的固體自然富集物,根據產出形式、數量和質量可以預期最終開采是技術上可行、經濟上合理的。其位置、數量、品位/質量、地質特徵是根據特定的地質依據和地質知識計算和估算的。按照地質可靠程度,可分為查明礦產資源和潛在礦產資源。

2.1.1 查明礦產資源:是指經勘查工作已發現的固體礦產資源的總和。依據其地質可靠程度和可行性評價所獲得的不同結果可分為:儲量、基礎儲量和資源量三類。

2.1.2 潛在礦產資源:是指根據地質依據和物化探異常預測而未經查證的那部分固體礦產資源。

2.2 礦產勘查工作分這預查、普查、詳查、勘探四個階段。

2.2.1 預查:依據區域地質和(或)物化探異常研究結果、初步野外觀測、極少量工程驗證結果、與地質特徵相似的已知礦床類比、預測,提出可供普查的礦化潛力較大地區。有足夠依據時可估算出預測的資源量,屬於潛在礦產資源。

2.2.2 普查:是對可供普查的礦化潛力較大地區、物化探異常區,採用露頭檢查、地質填圖、數量有限的取樣工程及物化探方法,大致查明普查區內地質、構造概況;大致掌握礦體(層)的形態、產狀、質量特徵;大致了解礦床開采技術條件;礦產的加工選冶性能已進行了類比研究。最終應提出是否有進一步詳查的價值,或圈定出詳查區范圍。

2.2.3 詳查:是對普查圈出的詳查區通過大比例尺地質填圖及各種勘查方法和手法,比普查階段密的系統取樣,基本查明地質、構造、主要礦體形態、產狀、大小和礦石質量,基本確定礦體的連續性,基本查明礦床開采技術條件,對礦石的加工選冶性能進行類比或實驗室流程試驗研究,作出是否具有工業價值的評價。必要時,圈出勘探范圍,並可供預可行性研究、礦山總體規劃和作礦山項目建議書使用。對直接提供開發利用的礦區,其加工選冶性能試驗程度,應達到可供礦山建設設計的要求。

2.2.4 勘探:是對已知具有工業價值的礦床或經詳查圈出的勘探區,通過加密各種采樣工程,其間距足以肯定礦體(層)的連續性,詳細查明礦床地質特徵,確定礦體的形態、產狀、大小、空間位置和礦石質量特徵,詳細查明礦體開采技術條件,對礦產的加工選冶性能進行實驗室流程試驗或實驗室擴大連續試驗,必要時應進行半工業試驗,為可行性研究或礦山建設設計提供依據。

2.3 地質可靠程度反映了礦產勘查階段工作成果的不同精度。分為探明的、控制的、推斷的和預測的四種。

2.3.1 預測的:是指對具有礦化潛力較大地區經過預查得出的結果。在有足夠的數據並能與地質特徵相似的已知礦床類比時,才能估算出預測的資源量。

2.3.2 推斷的:是指對普查區按照普查的精度大致查明礦產的地質特徵以及礦體(礦點)的展布特徵、品位、質量,也包括那些由地質可靠程度較高的基礎儲量或資源量外推的部分。由於信息有限,不確定因素多,礦體(點)的連續性是推斷的,礦產資源數量的估算所依據的數據有限,可信度較低。

2.3.3 控制的:是指對礦區的一定范圍依照詳查的精度基本查明了礦床的主要地質特徵、礦體的形態、產狀、規模、礦石質量、品位及開采技術條件,礦體的連續性基本確定,礦產資源數量估算所依據的數據較多,可信度較高。

2.3.4 探明的:是指在礦區的勘探范圍依照勘探的精度詳細查明了礦床的地質特徵、礦體的形態、產狀、規模、礦石質量、品位及開采技術條件,礦體的連續性已經確定,礦產資源數量估算所依據的數據詳盡,可信度高。

2.4 可行性評價分為概略研究、預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三個階段。

2.4.1 概略研究:是指對礦床開發經濟意義的概略評價。所採用的礦石品位、礦體厚度、埋藏深度等指標通常是我國礦山幾十年來的經驗數據,采礦成本是根據同類礦山生產估計的。其目的是為了由此確定投資機會。由於概略研究一般缺乏准確參數和評價所必需的詳細資料,所估算的資源量只具內蘊經濟意義。

2.4.2 預可行性研究:是指對礦床開發經濟意義的初步評價。其結果可以為該礦床是否進行勘探或可行性研究提供決策依據。進行這類研究,通常應有詳查或勘探後採用參考工業指標求得的礦產資源/儲量數,實驗室規模的加工選冶試驗資料,以及通過價目表或類似礦山開采對比所獲數據估算的成本。預可行性研究內容與可行性研究相同(見附錄C),但詳細程度次之。當投資者為選擇擬建項目而進行預可行性研究時,應選擇適合當時市場價格的指標及各項參數,且論證項目盡可能齊全。

2.4.3 可行性研究:是指對礦床開發經濟意義的詳細評價,其結果可以詳細評價擬建項目的技術經濟可靠性,可作為投資決策的依據。所採用的成本數據精確高度,通常依據勘探所獲的儲量數及相應的加工選冶性能試驗結果,其成本和設備報價所需各項參數是當時的市場價格,並充分考慮了地質、工程、環境、法律和政府的經濟政策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具有很強的時效性。可行性研究的內容見附錄C。

2.5 經濟意義:對地質可靠程度不同的查明礦產資源,經過不同階段的可行性評價,按照評價當時經濟上的合理性可以劃分為經濟的、邊界經濟的、次邊界經濟的、內蘊經濟的。

2.5.1 經濟的:其數量和質量是依據符合市場價格確定的生產指標計算的。在可行性研究或預可行性研究當時的市場條件下開采,技術上可行,經濟上合理,環境等其他條件允許,即每年開采礦產品的平均價值能足以滿足投資回報的要求。或在政府補貼和(或)其他扶持措施條件下,開發是可能的。

2.5.2 邊際經濟的:在可行性研究或預可行性研究當時,其開采是不經濟的,但接近於盈虧邊界,只有在將來由於技術、經濟、環境等條件的改善或政府給予其他扶持的條件下可變成經濟的。

2.5.3 次邊際經濟的:在可行性研究或預可行性研究當時,開采是不經濟的或技術上不可行,需大幅度提高礦產品價格或技術進步,使成本降低後方能變為經濟的。

2.5.4 內蘊經濟的:僅通過概略研究做了相應的投資機會評價,未做預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由於不確定因素多,無法區分其是經濟的、邊際經濟的,還是次邊際經濟的。

經濟意義未定的:僅指預查後預測的資源量,屬於潛在礦產資源,無法確定其經濟意義。

定義中名詞及詞彙的中英文對照見附錄A。

3 分類及編碼

3.1 分類依據:礦產資源經過礦產勘查所獲得的不同地質可靠程度和經相應的可行性評價所獲不同的經濟意義,是固體礦產資源/儲量分類的主要依據。據此,固體礦產資源/儲量可分為儲量、基礎儲量、資源量三大類十六種類型,分別用三維形式(圖1)和矩陣形式(表1)表示。

圖1 固體礦產資源/儲量分類框架圖

3.2 分類(圖1、表1及附錄B):

3.2.1 儲量:是指基礎儲量中的經濟可采部分。在預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或編制年度採掘計劃當時,經過了對經濟、開采、選冶、環境、法律、市場、社會和政府等諸因素的研究及相應修改,結果表明在當時是經濟可采或已經開採的部分。用扣除了設計、采礦損失的可實際開采數量表述,依據地質可靠程度和可行性評價階段不同,又可分為可采儲量和預可采儲量。

3.2.2 基礎儲量:是查明礦產資源的一部分。它能滿足現行采礦和生產所需的指標需求(包括品位、質量、厚度、開采技術條件等),是經詳查、勘探所獲控制的、探明的並通過可行性研究、預可行性研究認為屬於經濟的、邊際經濟的部分,用未扣除設計、采礦損失的數量表述。

3.2.3 資源量:是指查明礦產資源的一部分和潛在礦產資源。包括經可行性研究或預可行性研究證實為次邊際經濟的礦產資源以及經過勘查而未進行可行性研究或預可行性研究的內蘊經濟的礦產資源;以及經過預查後預測的礦產資源。

3.3 編碼:採用(EFG)三維編碼,E,F,G分別代表經濟軸、可行性軸、地質軸(見圖1)。

編碼的第1位數表示經濟意義:1代表經濟的,2M代表邊際經濟的,2S代表次邊際經濟的,3代表內蘊經濟的;第2位數表示可行性評價階段:1代表可行性研究,2代表預可行性研究,3代表概略研究;第3位數表示地質可靠程度:1代表探明的,2代表控制的,3代表推斷的,4代表預測的。變成可采儲量的那部分基礎儲量,在其編碼後加英文字母「b」以示區別於可采儲量。

3.4類型及編碼:依據地質可靠程度和經濟意義可進一步將儲量、基礎儲量、資源量分為16種類型(見表1)。

表1 固體礦產資源/儲量分類表

3.4.1 儲量:有3種類型。

3.4.1.1 可采儲量(111):探明的經濟基礎儲量的可采部分。是指在已按勘探階段要求加密工程的地段,在三維空間上詳細圈定了礦體,肯定了礦體的連續性,詳細查明了礦床地質特徵、礦石質量和開采技術條件,並有相應的礦石加工選冶試驗成果,已進行了可行性研究,包括對開采、選冶、經濟、市場、法律、環境、社會和政府因素的研究及相應的修改,證實其在計算的當時開采是經濟的。計算的可采儲量及可行性評價結果,可信度高。

3.4.1.2 預可采儲量(121):探明的經濟基礎儲量的可采部分。是指在已達到勘探階段加密工程的地段,在三維空間上詳細圈定了礦體,肯定了礦體連續性,詳細查明了礦床地質特徵、礦石質量和開采技術條件,並有相應的礦石加工選冶試驗成果,但只進行了預可行性研究,表明當時開采是經濟的。計算的可采儲量可信度高,可行性評價結果的可信度一般。

3.4.1.3 預可采儲量(122):控制的經濟基礎儲量的可采部分。是指在已達到詳查階段工作程度要求的地段,基本上圈定了礦體三維形態,能夠較有把握地確定礦體連續性的地段,基本查明了礦床地質特徵、礦石質量、開采技術條件,提供了礦石加工選冶性能條件試驗的成果。對於工藝流程成熟的易選礦石,也可利用同類型礦產的試驗成果。預可行性研究結果表明開采是經濟的,計算的可采儲量可信度較高,可行性評價結果的可信度一般。

3.4.2 基礎儲量:有6種類型。

3.4.2.1 探明的(可研)經濟基礎儲量(111b):它所達到的勘查階段、地質可靠程度、可行性評價階段及經濟意義的分類同3.4.1.1所述,與其唯一的差別在於本類型是用未扣除設計、采礦損失的數量表述。

3.4.2.2 探明的(預可研)經濟基礎儲量(121b):它所達到的勘查階段、地質可靠程度、可行性評價階段及經濟意義的分類同3.4.1.2所述,與其唯一的差別在於本類型是用未扣除設計、采礦損失的數量表述。

3.4.2.3 控制的經濟基礎儲量(122b):它所達到的勘查階段、地質可靠程度、可行性評價階段及經濟意義的分類同3.4.1.3所述,與其唯一的差別在於本類型是用未扣除設計、采礦損失的數量表述。

3.4.2.4 探明的(可研)邊際經濟基礎儲量(2M11):是指在達到勘探階段工作程度要求的地段,詳細查明了礦床地質特徵、礦石質量、開采技術條件,圈定了礦體的三維形態,肯定了礦體連續性,有相應的加工選冶試驗成果。可行性研究結果表明,在確定當時,開采是不經濟的,但接近盈虧邊界,只有當技術、經濟等條件改善後才可變成經濟的。這部分基礎儲量可以是覆蓋全勘探區的,也可以是勘探區中的一部分,在可采儲量周圍或在其間分布。計算的基礎儲量和可行性評價結果的可信度高。

3.4.2.5 探明的(預可研)邊際經濟基礎儲量(2M21):是指在達到勘探階段工作程度要求的地段,詳細查明了礦床地質特徵、礦石質量、開采技術條件,圈定了礦體的三維形態,肯定了礦體連續性,有相應的礦石加工選冶性能試驗成果,預可行性研究結果表明,在確定當時,開采是不經濟的,但接近盈虧邊界,待將來技術經濟條件改善後可變成經濟的。其分布特徵同2m11,計算的基礎儲量的可信度高,可行性評價結果的可信度一般。

3.4.2.6 控制的邊際經濟基礎儲量(2M22):是指在達到詳查階段工作程度的地段,基本查明了礦床地質特徵、礦石質量、開采技術條件,基本圈定了礦體的三維形態,預可行性研究結果表明,在確定當時,開采是不經濟的,但接近盈虧邊界,待將來技術經濟條件改善後可變成經濟的。其分布特徵類似於2m11,計算的基礎儲量可信度較高,可行性評價結果的可信度一般。

3.4.3 資源量:有7種類型。

3.4.3.1 探明的(可研)次邊際經濟資源量(2S11):是指在勘查工作程度已達到勘探階段要求的地段,地質可靠程度為探明的,可行性研究結果表明,在確定當時,開采是不經濟的,必須大幅度提高礦產品價格或大幅度降低成本後,才能變成經濟的,計算的資源量和可行性評價結果的可信度高。

3.4.3.2 探明的(預可研)次邊際經濟資源量(2S21):是指在勘查工作程度已達到勘探階段要求的地段,地質可靠程度為探明的,預可行性研究結果表明,在確定當時,開采是不經濟的,需要大幅度提高礦產品價格或大幅度降低成本後,才能變成經濟的。計算的資源量可信度高,可行性評價結果的可信度一般。

3.4.3.3 控制的次邊際經濟資源量(2S22):是指在勘查工作程度已達到詳查階段要求的地段,地質可靠程度為控制的,預可行性研究結果表明,在確定當時,開采是不經濟的,需大幅度提高礦產品價格或大幅度降低成本後,才能變成經濟的。計算的資源量可信度較高,可行性評價結果的可信度一般。

3.4.3.4 探明的內蘊經濟資源量(331):是指在勘查工作程度已達到勘探階段要求的地段,地質可靠程度為探明的,但未做可行性研究或預可行性研究,僅作了概略研究,經濟意義介於經濟的—次邊際經濟的范圍內,計算的資源量可信度高,可行性評價可信度低。

3.4.3.5 控制的內蘊經濟資源量(332):是指在勘查工作程度已達到詳查階段要求的地段,地質可靠程度為控制的,可行性評價僅做了概略研究,經濟意義介於經濟的—次邊際經濟的范圍內,計算的資源量可信度較高,可行性評價可信度低。

3.4.3.6 推斷的內蘊經濟資源量(333):是指在勘查工作程度只達到普查階段要求的地段,地質可靠程度為推斷的,資源量只根據有限的數據計算的,其可信度低。可行性評價僅做了概略研究,經濟意義介於經濟的—次邊際經濟的范圍內,可行性評價可信度低。

3.4.3.7 預測的資源量(334)?:依據區域地質研究成果、航空、遙感、地球物理、地球化學等異常或極少量工程資料,確定具有礦化潛力的地區,並和已知礦床類比而估計的資源量,屬於潛在礦產資源,在無經濟意義尚不確定。

附錄A

(提示的附錄)

術語和語匯中英文對照表

固體礦產資源 solid fuels andmineral resources

查明礦產資源 total identifiedmineral resources

潛在礦產資源 undiscovered resources

儲量 extractable reserve

可采儲量 proved extractable reseve

預可采儲量 probable extractable reserve

基礎儲量 basic reserve

資源量 resource

預查 reconnaissance

普查 prospecting

詳查 general exploration

勘探 detailed exploration

礦化潛力 mineralization potential

地質可靠程度 geological assurance

預測的 reconnaissance

推斷的 inferred

控制的 indicated

探明的 measured

可行性評價 feasibility assessment

概略研究 geological study

預可行性研究 prefeasibility study

可行性研究 feasibility study

采礦報告 mining report

經濟意義 degree of economic viability

經濟的 economic

邊際經濟的 marginal economic

次邊際經濟的 submarginal economic

內蘊經濟的 intrinsic economic

經濟意義未定的 economic interest undefined

附錄B

(提示的附錄)

國內外礦產資源主要分類概略對比表

表B.1 國內外礦產資源主要分類概略對比表

附錄C

(提示的附錄)

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內容

工業項目的可行性研究,一般要求具備以下主要內容。

C.1 總論

C.1.1 項目提出的背景(改擴建項目要說明企業現有概況),投資的必要性和經濟意義。

C.1.2 研究工作的依據和范圍。

C.2 需求預測和擬建規模

C.2.1 國內、外需求情況的預測。

C.2.2 國內現有工廠生產能力的估計。

C.2.3 銷售預測、價格分析、產品競爭能力,進入國際市場的前景。

C.2.4 擬建項目的規模、產品方案和發展方向的技術經濟比較和分析。

C.3 資源、原材料、燃料及公用設施情況

C.3.1 經過儲量委員會正式批準的資源儲量、品位、成分以及開采、利用條件的評述。

C.3.2 原料、輔助材料、燃料的種類、數量、來源和供應可能。

C.3.3 所需公用設施的數量、供應方式和供應條件。

C.4 建廠條件和廠址方案

C.4.1 建廠的地理位置、氣象、水文、地質、地形條件和社會經濟現狀。

C.4.2 交通、運輸及水、電、氣的現狀和發展趨勢。

C.4.3 廠址比較與選擇意見。

C.5 設計方案

C.5.1 項目的構成范圍(指包括的主要單項工程)、技術來源和生產方法、主要技術工藝和設備選型方案的比較,引進技術、設備的來源、國別,設備的國內外分交或與外商合作製造的設想。

改擴建項目要說明對原有固定資產的利用情況。

C.5.2 全廠布置方案的初步選擇和土建工程量估算。

C.5.3 公用輔助設施和廠內外交通運輸方式的比較和初步選擇。

C.6 環境保護

調查環境現狀,預測項目對環境的影響,提出環境保護和三廢治理的初步方案。

C.7 企業組織、勞動定員和人員培訓(估算數)

C.8 實施進度的建議

C.9 投資估算和資金籌措

C.9.1 主體工程和協作配套工程所需的投資。

C.9.2 生產流動資金的估算。

C.9.3 資金來源、籌措方式及貸款的償付方式。

C.10 社會及經濟效果評價

附加說明

為使我國沒用多年的礦產儲量分類分級適應國際上公認的分類標准,以促進國際交流,按我國的GB 13908—1992《固體礦產地質勘探規范總則》中有關分類分級的規定,主要參考了《聯合國國際儲量/資源分類框架》(聯合國經濟和社會委員會ENERGY/WP.1/R.70號文件)和美國礦業局、地質調查局編制的《1980年礦產資源和儲量的分類原則》,結合我國國情,制定了本標准。

本標准發布以後,我國固體礦產標准、規范、指南的制訂、修訂,有關礦產資源/儲量分類部分均勻應符合本標準的規定。其他標准、規范中的相關內容,凡與本標准相抵觸者,按本標准規定執行。

本標准附錄A、附錄B、附錄C是提示的附錄。

本標准由國土資源部提出並歸口。

本標准起草單位:國土資源部儲量司、地質勘查司,國家冶金工業局、國家石油和化學工業局、國家有色金屬工業局。

本標准起草人:錢大都、嚴鐵雄、李書樂、周聖華、白洪生、李學仁、楊建功。

本標准由田土資源部儲量司負責解釋。

『捌』 礦石(鹵水)選冶試驗樣品的採集與試驗

6.6.1 采樣前應根據試驗的目的和要求,盡量與試驗承擔單位和設計、生產部門共同協商編制采樣設計。實驗室規模試驗由勘查單位負責。半工業試驗由投資者負責采樣試驗,勘查單位予以協助。

6.6.2 試驗樣品應按礦石(鹵水)類型和品級分別採取。在礦石(鹵水)類型、品級、物質成分、結構構造以及空間分布等方面應具有充分的代表性,考慮開采時貧化可摻入一定量的圍岩及夾石,使試樣的品位略低於勘探區(段)的平均品位。還應按不同礦石(鹵水)類型所佔比例採取混合試驗樣。

6.6.3 對礦層埋藏淺或無鹵水的固體礦石最好以淺井取樣,否則用大口徑鑽孔取樣,可在一孔或其鄰近的數個鑽孔中採取;對表面鹵水要在不同部位分別採取;對潛鹵水或承壓鹵水可在同一鹵水層中以一孔或多孔分別採取。

6.6.4 試驗樣品的質量取決於礦石復雜程度、試驗項目要求、試驗設備規模和加工流程的復雜程度,並與試驗單位和設計部門商定。

閱讀全文

與半工業和選冶試驗有什麼區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奧迪q3前駐車雷達如何開啟 瀏覽:998
汽車票日期怎麼樣塗改 瀏覽:429
拿工業用地要聯系哪些部門 瀏覽:119
賓士水溫過高會怎麼樣 瀏覽:979
如何判斷汽車車窗有沒有貼膜 瀏覽:708
寶馬白色和銀色哪個好看 瀏覽:989
濰坊奧迪q3價格多少 瀏覽:206
賓士gtr多少錢一輛 瀏覽:2
賓士gs350燈光怎麼升級 瀏覽:713
賓士cla天窗怎麼開 瀏覽:468
地理特色工業有哪些 瀏覽:892
寶馬evo主機哪些車型帶 瀏覽:954
奧迪的車燈的光源是哪個牌子 瀏覽:149
汽車座椅分哪些皮 瀏覽:246
賓士座椅高度是多少 瀏覽:669
雪鐵龍汽車火花塞原廠多少錢一個 瀏覽:30
兩千多萬的寶馬摩托有哪些 瀏覽:285
奧迪a6後杠修多少錢 瀏覽:172
奧迪q3中配14t多少錢 瀏覽:103
寶馬排擋怎麼用 瀏覽: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