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為什麼要下降

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為什麼要下降

發布時間:2022-10-09 23:18:12

❶ 新能源汽車落地湖南湘陰:千億產值下的「困境」

本報記者 陳靖斌 岳陽報道

某世界500強企業落地湖南湘陰,在湘陰建設新能源整車生產基地,讓湘陰這座位於長沙以北近70公里的小縣城成為眾多投資者矚目的焦點。

據了解,該項目用地總規模約2400畝,規劃年產能50萬輛,全面建成達產後預計年產值過1000億元。根據當地政府要求,項目於2020年6月25日前需具備開工條件。

然而半年過去了,開工條件具備了卻未如期開工,項目空地上原來巨幅廣告牌卻被悄然撤下,縣長曾經調研項目的新聞也在政府官網上刪除了,人們會不由自主地猜想,湘陰引進的新能源 汽車 產業鏈,到底怎麼了?

「只有發展工業才能拉動經濟增長,雖然我們通過各種方式招商引資,但實際上並沒有招商到太多『好項目』。」一位政府官員向《中國經營報》記者吐露,難得招進新能源產業的「好項目」,到底能否落實推進,目前卻仍摸不透,這也使他們十分捉急。

好項目招商難、推進難背後,折射的是省市周邊縣域的發展難題:一方面是長沙的南拓以及虹吸效應,高新技術企業不願來,湘陰自身的特色綠色食品產業帶來的實際稅收卻又很少。而另一方面當地政府還面臨著規模工業的核查壓力,這也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工業增長。

這也倒逼著湘陰尋求新的盈利增長點,而新興產業是他們首選的發展方向。「湘陰想發展新能源其實也是對新興產業的博弈,能否產生新的盈利增長點仍未可知。就像談戀愛一樣,來了是喜事,不來你又想著她來,想跟她談她卻只是拋了下媚眼,真的好難。」一位政府官員向記者坦言。

起底湘陰「新能源產業」

某世界500強企業落地湖南湘陰,在該縣籌建整車生產基地,著實讓湘陰賺足眼球。

事實上,對於湘陰而言,該項目落地也確實意義非凡。

湘陰縣縣長李鎮江在調研項目現場時曾表示,該項目填補了湘陰 汽車 生產的空白,必將對全縣經濟 社會 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這對於2019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只有333.32億元的湘陰而言,確實炸開了鍋。

根據《湘陰縣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19年湘陰縣的招商引資取得 歷史 性突破,新引進「三類500強」企業投資項目4個。其中該企業籌建的新能源 汽車 整車及中央電機項目總投資450億元,建成後預計年產值過1000億元、稅收超60億元。

《湘陰縣政府工作報告》亦評述稱,這是湘陰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大項目,既是 科技 密集型產業,又符合國家戰略方向,必將成為湘陰縣推動強園興工的「新龍頭」「新引擎」。

李鎮江亦在督導項目建設時要求各級各部門要咬定6月25日前具備開工條件這一目標,嚴格按照協議要求,堅持技術標准,強化監督管理,保證工程質量。

然而半年過去了,《中國經營報》記者來到項目現場發現,原來某企業的新能源 汽車 廣告牌已悄然撤下,現場僅是一片空地,而政府官網上李鎮江於2020年6月1日督導項目建設的新聞,也遭到了刪除。

一位政府官員向記者坦言,眼見著好項目好不容易招商引資進來,企業又沒說開工,也沒說不開工,讓他們也很為難。「它在湘陰既拿了地建房地產,也拿了地建新能源 汽車 。而新能源 汽車 產業鏈政府也不是很明朗,都是『摸著石頭過河』,在這過程中難免會有問題,但迫於產業轉型和競爭壓力,我們對這個新興產業也不得不去 探索 ,政府當然還是希望項目能夠順利落實推進。」

產業轉型之痛

湘陰之所以迫切希望新能源 汽車 整車生產基地項目能順利落地,背後折射的是當地縣域經濟的產業轉型之痛。

一方面早在2017年,湘陰就規劃5年內主動承接長株潭產業轉移和配套,發展新能源 汽車 產業。另一方面由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湘陰主動承接產業轉移的舉動並沒有贏得資本市場的青睞,規劃實施將近3年,才有企業彌補縣新興產業鏈的空白。

事實上,早在2017年,湘陰縣就規劃以環保設備、城市智能裝備為重點,做大做強綠色裝備製造產業。而新能源 汽車 產業基地,正是綠色裝備製造的重點發展產業之一。

根據湘陰縣政府印發的《關於促進工業發展的五年行動計劃(2017-2021)》顯示,湘陰縣將深入貫徹工業強縣戰略,充分發揮新型工業化在縣域經濟發展中的第一推動力作用,依靠園區興工、項目立園,全力發展綠色建築建材、綠色裝備製造、綠色食品等支柱產業,積極培育新材料、電子信息等產業,推動新型工業規模升級、質量升級、效益升級,打造千億園區、百億產業、十億企業,實現由工業老縣向工業強縣的跨越。

其中在綠色裝備製造層面,湘陰將主動承接長株潭產業轉移和配套,緊盯珠三角、長三角等國內重要的工程機械、軌道交通、節能和新能源 汽車 產業基地,配套進行零部件生產。著力延伸智能車庫、智能電梯等城市智能裝備產業鏈,力爭五年內引進相關項目12個以上。

然而「築巢引鳳」也沒有引爆湘陰的資本熱潮。記者從高德地圖上看,湘陰縣位於長沙市北部,路程距離77公里,駕車時間約1小時直達。「由於長沙市的工業化發展路徑是向南擴張,再加上長沙市先天的虹吸效應,許多好的高新技術企業更願意往長沙或者長沙以南交通區位條件更加優越的地方投資發展。」一位政府官員告訴記者。

財政壓力

事實上確實如此,位於長沙以南的湘潭縣,離長沙距離與湘陰相當,但其經濟發展實力,近兩年卻遠超湘陰100多億元。

根據湘潭縣與湘陰縣近三年的《國 民經濟和 社會 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7年至2019年湘潭縣地區生產總值分別為404.27億元、443.6億元以及485.0億元;而湘陰縣地區生產總值分別為360.6億元、331.83億元以及333.32億元,三年來兩地生產總值分別相差了43.67億元、111.77億元以及151.68億元。

數據顯示,湘陰當地的農業生產總值在波動上升。根據《國 民經濟和 社會 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9年湘陰縣完成農林牧漁總產值分別為86.15億元、83.45億元以及100.97億元。

而規模工業企業數量卻呈下降趨勢,規模工業總產值也呈波動下滑。2017年至2019年湘陰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分別為159家、130家以及119家,完成規模工業總產值分別為364.4億元、275億元以及288.6億元。

與此同時,2017年至2019年湘陰縣的財政收入雖然在穩步增加,但其稅收收入卻在波動下滑。數據顯示,湘陰縣的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分別為15億元、15.75億元以及17.43億元,其中稅收收入分別為10.1億元,11.31億元以及7.2億元。

而湘陰的財政支出卻壓力巨大。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9年湘陰縣財政一般公共總支出分別為42.8億元,41.17億元以及48億元。

謀求絕處逢生

稅收減收的同時,湘陰2020年還面臨著巨大的規模工業核查壓力。根據政府官網發布的《2020年一季度全縣經濟運行形勢分析預測》顯示,規模工業核查帶來基數包袱,其中2019年國家對湘陰縣菲菲毛巾、海日食品、信達電梯、遠大可建4家規模工業企業進行了核查,而國家和省統計局已將這4家企業列為重點監控對象。

預計2020年一季度這4家企業工業總產值不到1億元,同期基數為13.5億元(不可修正),同比減少12.5億元,形成了2020年的基數包袱。根據聯網直報平台數據顯示,全年將背負60億元的基數包袱,這也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湘陰的工業增長。

而這也倒逼著湘陰不得不選擇對新興產業進行博弈,以謀求新的盈利增長點。

事實上,除了招商引資某世界500強入駐湘陰發展新能源產業外,2020年10月,湘陰正式獲批湘江新區新片區,全境納入《長株潭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長株潭都市區國土空間發展規劃》等重要規劃范圍。

也得益於該縣納入湘江新區新片區的契機,2020年12月18日,湘陰縣首次推動產業項目集中簽約開工。據悉,本次集中簽約項目16個,開工項目6個,新簽約項目總投資115.9億元。據了解,此次簽約開工的項目涵蓋先進裝備製造、綠色食品加工及配套、綠色新型新材料等類別,其中先進裝備製造產業鏈項目8個。

「湘陰無論是想發展新能源還是推動產業項目集中開工簽約,其實都是政府對新興產業的一場博弈,能否產生新的盈利增長點仍未可知,真心希望項目都能夠順利落實推進。」一位政府官員如是說。

(編輯:趙毅 校對:翟軍)

❷ 工業總產值累計調整有哪些原因

工業總產值累計調整有原因,
總產值指標出現錯誤,
將影響工業增加值、增加值率、工業產銷率等,
綜合指數計算的准確性因此應重視產值的計算。

❸ 什麼是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

工業總產值是以貨幣表現的工業企業在報告期內生產的工業產品總量。根據計算工業總產值的價格不同,工業總產值又分為現價工業總產值和不變價工業總產值,不變價工業總產值是指在計算不同時期工業總產值時,對同一產品採用同一時期或同一時點的工業產品出廠價格作為不變價,又稱w定價格。採用不變價計算工業總產值,主要是用以消除價格變動的影響.國民生產總值gross national proct(簡稱gnp) 是指一個國家(地區)所有常住機構單位在一定時期內(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終成果.根據定義作一下比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會比生產總值大.

❹ 全部工業總產值和規模工業總產值

全部工業總產值范圍大於規模工業總產值
舉個例子吧:西安共有120家企業(大中小型都包括),統計局要統計全西安市某月的工業總產值,那麽120家企業統計數據加起來就是全部工業總產值;
120家企業中有50家是規模以上企業(當然規模以上是由相關部門決定的,假如他們規定年銷售收入在1億元以上的企業納入規模以上范圍),那末50家企業上報的工業總產值匯總後就是規模工業總產值。
呵呵...不知道說清楚了嗎

❺ 國家統計局:7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8%,這數據說明啥

國家統計局:7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8%,這說明了如下的內容。

一、7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8%

三是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速度持續高於規模以上產業。七月份,與去年同期相比,高科技產品的生產增速為5.9%,較前一個月下降了2.5個百分點。

主要原因是制葯行業下降幅度加大,電腦和辦公設備行業出現下降;其它工業,如電子、通訊設備、航天器和設備等,仍然保持著兩位數字的發展。

❻ 工業總產值降低是什麼原因

http://ke..com/view/144057.html?wtp=tt工業總產值是工業統計中最基礎、最重要的一項指標,總產值指標出現錯誤將影響工業增加值、增加值率、工業產銷率等綜合指數計算的准確性,因此應重視產值的計算。由於多數企業是由財務人員兼職統計工作,在實際計算中容易出現以下幾種不正確做法:(1)用產品銷售收入或生產成本代替工業總產值;(2)不遵循生產的原則(產品不是本企業生產的);(3)企業對用自備原材料生產和用訂貨者來料加工,這兩種不同情況下如何計算工業總產值不加以區分;(4)期末期初半成品及在製品差額漏統;(5)工業總產值出現負數。

❼ 統計工業企業主營業收入與工業總產值比率低於97%,會有哪些原因使主營業收入變少

主要原因有收入確認不及時,銷售折扣、折扣銷售、商業折扣比較低。

工業總產值,是指企業生產的產品價值;主營業務收入,是企業銷售產品的收入;企業的工業總產值不等於主營業務收入的主要原因有:1、兩者確認價值的核算基準不一致,包括:確認時間點、產品單價等;2、企業同一時期內生產出來的產品並沒有全部銷售,尚有部份庫存或者盤虧;

可能存在的其他原因:

1、市場問題:下游用戶不景氣,造成銷售減少,同行業產能過大,不計成本激烈競爭市場。
2、招工難:由於長期不能招滿需要的熟練工,造成企業減產。
3、資金問題:由於銀行貸款只收不放,缺乏流動資金,原料不能及時補充,造成停工待料。
4、技術革新問題:由於沒有及時跟上技術革新,被同行的新產品搶占市場。
要是出口企業就說外商訂單減小。
5、還有電力緊張、銷售效益下降等等,上述原因僅供參考,具體要結合企業實際情況,要有理有據才能讓稅務部門認可。
6、客觀原因:整體經濟不景氣;主觀原因:企業銷售管理不到位、銷售獎勵制度不合理、整體營銷戰略有問題等

毛利率=1-營業成本/營業收入,毛利率受營業成本和營業收入兩個因素影響,如果收入額下降,毛利率反而增長,那就說明營業成本/營業收入的值降低了,也就是說成本率降低了,說明成本比收入下降的比例更大

營業額下降有很多原因造成呢。首先得看周邊的快餐店生意好不?如果都很好,只有你們家很淡,就說明你們家的產品還沒得到消費者的認同。鑒於你的是新店,很大可能是因為客戶還不知道有你們店,剛開始還沒接觸你們店,不知道好不好吃,就沒來,而凈利潤=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投資損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經營稅金及附加-財務費用-管理費用-銷售費用-所得稅費用
其中任意一項變動都會造成利潤變動。

❽ 關於當前經濟下滑的問題

1.原因之一是,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都具備相當的穩定性。人們對出口的擔憂最多,但出口下降幅度還有限,並且新興經濟體所佔的比重有所增大;從歷史數據看,政府調控對投資增速有明顯影響,在經濟下降通道中,投資將更多地凸現增長支柱的角色;與很多人相反,筆者對消費需求抱有信心,當前我國社會保障的發展正在消除家庭消費的擔憂,對三農支持力度的明顯加大也有望啟動農村市場,最近我國消費數據的表面的確令人振奮。

原因之二是,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將引來一個戰略機遇期,有望獲得實質性進展。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由來已久,且意義重大,但至今卻任重道遠,收效不大。其中原因何在?中國豐裕的勞動力資源可能是原因之一。按照比較優勢理論,要素稟賦決定最優分工。中國低成本的勞動力稟賦意味著,勞動密集型的產業是中國最具競爭力的產業。從微觀企業的角度,資本回報率下降是推進技術進步的關鍵動力,而正是因為中國的勞動力資源十分甚至「過於」豐富,使得資本匯報率一直沒有出現發達國家所經歷的下降過程。這也就解釋了為何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如此之難。隨著人口結構轉變的到來,這種增長模式將不得不開始轉型。

2.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黨的十七大提出的重要戰略任務,是實現經濟良性發展、積蓄後勁的緊迫要求,也是在正確認識和把握我國自身經濟發展規律基礎上作出的必然選擇。要保證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在遵循一切社會形態共有的經濟規律的同時,還必須遵循我國自身經濟發展規律。具體為:速度、質量和效益相統一的規律;保持社會供求總量基本平衡,避免大起大落的規律;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的規律;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力素質,把握引進、消化、吸收和提高創新能力的規律;梯度推移、統籌區域協調發展的規律;以人為本,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最高目的的規律。這些規律表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較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其內容更全面,更廣泛,更加註重結構的變革和「質」的提高,更加註重統籌兼顧和協調發展。因此,實施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一系統工程,必須抓住重點,從七個方面「轉軌變型」、總體推進:從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從外延型向內涵型轉變;從速度型向效益型轉變;從高耗型向節約型轉變;從線性型向循環型轉變;從守業型向創新型轉變;從政府主導型向市場主導型轉變。
3.一、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把思想統一到依靠自主創新加快工業結構調整上來
1.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是黨的十七大確定的重大戰略任務。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要大力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更加註重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節能環保水平、提高經濟整體素質和國際競爭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是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貫徹到現代化建設各個方面。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這是關系國民經濟全局緊迫而重大的戰略任務。要堅持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這是黨中央在科學分析我國全面參與經濟全球化的新機遇新挑戰,全面認識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深刻把握我國發展面臨的新課題、新矛盾的基礎上作出的重大決策,充分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本質要求。全省各級各部門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這一重大戰略思想和工作部署,充分認識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工業結構調整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切實把思想和工作統一到黨的十七大的部署上來。
2.依靠自主創新推進工業結構調整,是實現我省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迫切需要。近年來,我省調整優化經濟結構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是,也存在著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傳統產業比重過大,工業結構明顯偏重,資源依賴型和「兩高」行業比重較高,投資結構不盡合理,服務業發展較慢,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後勁不足等問題。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我省經濟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又好又快發展,必須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和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省份,作為我省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核心與關鍵,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推進科技與產業緊密結合,努力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使我省經濟發展真正建立在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基礎之上。
二、進一步明確依靠自主創新推進工業結構調整的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
3.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黨的十七大精神和省第九次黨代會總體部署,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和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以市場為導向,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努力促進工業由大變強,積極實現工業發展方式的五個轉變。由過去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由主要依靠傳統產業帶動向傳統產業提升與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共同帶動轉變,由主要依靠少數大企業帶動向大中小企業合力帶動、產業集群帶動轉變。逐步形成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以先進製造業為支撐,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能源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安全有保障、人力資源得到充分發揮、國際競爭力強的現代工業產業體系。
4.主要任務。以建設創新型省份為總抓手,加快建設創新體系,加強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大力培植高新技術新興產業;把發展先進製造業、振興裝備製造業作為工業結構調整的重點,加快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淘汰落後生產能力;把培育品牌作為產品結構調整的重點,不斷增強我省經濟競爭力。努力推動工業結構優化升級,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
5.總體目標。加快建設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系,轉變工業發展方式取得重大進展。在保證質量、安全生產、節能環保、提高效益的基礎上,工業經濟為實現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翻兩番作出積極貢獻。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提前達到35%;技術改造投資佔全省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達到35%以上;全社會研發投入占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到2%;主要工業企業裝備居國內先進水平的達到68%,其中國際先進水平的達到30%;單位GDP能耗降低22%;信息技術在重點行業和企業中得到普遍應用。圍繞實施「一體兩翼」區域發展和海洋經濟戰略,突出青島龍頭地位,建設在國內具有一定顯示度的以膠東半島製造業基地、濟南都市圈為主體的高新技術產業帶和以魯南經濟帶、黃河三角洲為主體的高新技術增長極。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大幅上升,創新型省份建設進入全國領先行列。
三、著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創新型省份建設步伐
6.認真落實《山東省中長期科學和技術規劃發展綱要》,增強科技在經濟結構優化調整中的支撐和引領作用。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指導方針,加大對自主創新的投入,支持應用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社會公益性技術研究。圍繞我省經濟發展需求開展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著力突破制約發展的關鍵共性技術,在我省有基礎和優勢的重點領域和行業努力掌握一批核心技術、知識產權和技術標准,提升我省主導產業和優勢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合理配置科技創新資源,加強政策引導,實行政策幫扶,提高欠發達地區的自主創新能力,促進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7.加強重點實驗室建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水平。圍繞經濟結構調整中的技術需求,聯合國內外優勢科技資源,集中建設一批重點實驗室。積極探索共建重點實驗室的新模式,鼓勵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和企業聯合共建公共實驗室,與省外、國外研究開發機構合作建設實驗室。加快國家海洋科學中心等科研機構建設步伐,構建新的創新平台。爭取更多的實驗室進入國家重點實驗室行列。進一步加強省科學院、省農科院、省醫科院創新能力建設,充分發揮高等院校、重點實驗室、科研單位自主創新主力軍作用。
8.強化企業研發中心建設,推動企業成為創新主體。圍繞我省高新技術重點領域和重點行業,支持引導企業、高等院校和科研單位採取多種合作形式共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行業技術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努力形成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自主創新體系。每年選擇一批骨幹技術中心進行重點扶持,用3-5年時間培育100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核心競爭力較強、創新能力達到國內一流水平的企業技術中心,集中建設15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提升重點行業和骨幹企業技術創新能力。通過政策支持和引導,鼓勵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引導企業成為自主創新和結構調整的主體。
9.加快公共技術創新及服務平台建設,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重點支持創業服務中心、生產力促進中心、大學科技園、留學人員創業園等創新服務平台和各類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建設,使之真正成為技術轉移、創新創業、科技資源配置的重要基地。按照整合資源、統一規劃、重點支持、共享公用的原則,建設大型科學儀器、科技文獻、專利、標准、檢測檢驗等科技資源共享平台。
四、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進一步提高高新技術產業比重
10.繼續實施好省重大科技專項和高新技術產業化專項。以高效能伺服器、晶元與集成電路設計及軟體、先進製造業及製造業信息化、功能晶體材料、環保工程技術與設備、海洋生物與海洋化工、生物醫葯等15個高新技術產業群和20個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為重點,攻克制約發展的關鍵共性技術,搭建產學研緊密結合的技術創新平台,培植一批以核心技術和標准作支撐的高新技術產品和知名品牌,培育高新技術產業聯盟和產業集群,建設特色產業基地,提高規模效益和產業關聯度、集成度,以創新鏈的提升帶動產業鏈的發展,為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積蓄後勁。
11.加快創新型城市建設,推進各類園區健康發展。進一步發揮城鎮化對科技資源的整合作用和對科技創新的促進作用,吸納整合科技資源,建設創新型城市。要突出各個城市的創新優勢,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從城市實際出發,有重點地建設技術創新平台和成果轉化服務平台,不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重點建設好濟南信息通信國際創新園(CIIIC)、青島國家海洋科研中心。加快省級以上高新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逐步把園區建設成為產學研結合的示範區和轉化科技成果的重要載體,進一步明確主導產業,重點發展優勢特色產業,培育龍頭骨幹企業,支持技術創新聯盟、產業集群和特色產業基地的發展。在沒有高新區的市規劃設立省級高新區。
12.大力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建設特色產業基地。抓住新稅法實施的有利時機,抓好《山東省高新技術發展條例》的貫徹落實,圍繞我省結構調整的重點行業,大力培育具有自主創新能力、掌握核心技術、擁有技術標準的高新技術企業和企業集團。根據不同區域和領域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趨勢,加強政策引導,促進產業聚集,建設一批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實現高新技術產業上中下游的配套銜接,最大限度地發揮產業聚集優勢。
五、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13.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促進傳統產業高新化。對現有企業普遍進行技術改造,只要有市場、有效益,能擴大消費需求和促進就業,促進節能減排的,都要積極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進行改造。要明確技改投入的方向和重點,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全面分析國內外市場長期的供求趨勢,避免一般化工業的盲目擴張,重點發展先進製造業。要抓住國家外匯充裕的有利時機,認真落實省政府關於引進先進技術裝備和加快提升工業裝備水平的意見,加大企業對先進裝備和自主創新的投資,圍繞輕工、紡織、機械、化工、冶金、建材六大傳統行業和電子信息、汽車、船舶、石化、家電、食品、服裝紡織七個產業鏈,積極引進先進技術、先進設備,搞好引進、消化吸收和再創新。以提升信息化水平、技術升級、保護環境、保障安全、降低消耗、資源綜合利用為目標,以提高產品研發和精深加工能力為方向,大力提升傳統產業的設計、製造、裝備和管理水平,促進產品升級換代,增強市場競爭能力,集中力量培育出100個生產規模位居全國同行業前三名、技術水平達到國內領先或國際先進水平的中國名牌產品或馳名商標,培育5個以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世界名牌產品。
14.大力振興裝備製造業。堅持自主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相結合,努力提高研發設計、核心元器件配套、加工製造和系統集成的整體水平,建立較為完備的裝備製造業體系。提升重大技術裝備水平,重點促進電子通信、發電及輸變電、現代農業機械、工程建築機械、輕紡機械、專用成套設備、節能環保、新能源等領域重大裝備的創新和發展,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特色產品。加快發展數控機床工業,重點發展大型、重型數控機床和加工中心、柔性製造生產線及功能部件等產品,形成一批實力雄厚、核心競爭能力強的數控機床龍頭企業和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和產品。依託骨幹企業整合資源,做大做強重型汽車、高檔客車,改造提升農用車、輕型車、改裝車和特種車製造水平,發展先進發動機、汽車電子、自動變速器等關鍵零部件產品。發展壯大船舶工業,鼓勵發展高性能、高技術特種船舶和大型集裝箱運輸船、散貨船、萬噸級以上的滾裝船、遊艇及大型化深水化海洋工程裝備,著力打造一批船舶修造基地,發展一批為船舶配套的零部件企業和產業集群。培育發展民用航空航天配套產業和核電技術設備。工業主管部門和行業協會要注重調查研究,適時發布行業發展政策指導意見,根據市場需求和發展規劃凝練項目,供企業和科教機構論證選擇。
15.加快信息技術創新發展,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的融合。大力發展軟體產業、動漫產業和文化創意經濟,集中力量提高集成電路設計能力,爭取半導體晶元等大項目批准立項並早日開工建設,到「十一五」末,電子信息產業生產和經營業務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大幅度提升。積極推廣運用射頻識別技術(RFID)和半導體照明技術(LED),建設光電子產業基地。各級黨政機關帶頭,堅持「以用興業」的方針,充分發揮寬頻網和信息技術聯盟的作用,大力推動電子政務、電子商務、遠程教育、遠程醫療、遠程技術服務等信息技術的運用。認真落實山東省信息技術改造傳統工業實施意見,抓好產品研發、生產、營銷、管理等環節的信息技術改造。繼續實施製造業信息化科技工程,進一步提高製造業的信息化管理、設計、製造水平。抓好運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示範城市工作。
16.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淘汰高耗能、高污染落後生產能力。認真落實《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實施方案》(魯政發〔2007〕39號)。加快實施國家十大重點節能工程,圍繞電力、鋼鐵、石化、焦化、有色金屬等重點行業,選擇一批重點企業和項目。組織推廣100項重大節能技術、100項重大節能設備,實施100項重大節能示範項目。加快開發利用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落實《山東省循環經濟試點工作實施方案》,著力推進循環經濟「123」工程。突出抓好鋼鐵、電力、化工、造紙、水泥等十個重點行業循環經濟關鍵鏈接技術的研究開發和推廣應用。大力開展以共伴生礦和工業「三廢」為重點的資源綜合利用,推進廢舊家電及電子產品等廢舊物資的回收和循環利用,加快開發秸稈利用新技術,推進作物秸稈燃料、化肥、飼料產業發展。積極推進節能環保技術裝備產業化示範,明確環保產業主管部門責任,制定環保產業發展規劃,培育一批環保龍頭骨幹企業,推廣一批環保先進技術裝備。推進環保服務業發展,在工業污染源防治、城市環境基礎建設、固體廢物處理等經營活動領域實行企業化、社會化、專業化運營。突破關鍵鏈接技術,大力發展工業「三廢」治理、城市垃圾處理等環保設備。嚴格執行節能環保法律法規和產業政策,加快小火電、小鋼鐵、小水泥等落後生產能力的淘汰工作。
17.進一步調整優化組織結構,促進大企業與中小企業協調發展。圍繞落實黨的十七大關於「鼓勵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集團」的精神,對年銷售收入10億元以上的企業,逐戶幫助其把握發展定位,推動發展方式轉變。大企業要帶頭用信息化引領企業發展,帶頭向高附加值的產業鏈延伸,帶頭發展裝備製造業和服務業,帶頭建立創新平台和技術聯盟。採掘業和高耗能的大企業要在完善產業鏈、發展高端產品、原材料產品深加工上下功夫,繼續總結經驗,實施「走出去」戰略。深化國有企業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不斷創新發展模式,做又好又快發展的表率。認真落實《山東省中小企業促進條例》,積極引導個體、私營經濟和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要發揮大企業的技術和產業溢出效應,強化產業鏈銜接,促進大中小企業協作配套,培植以產業鏈為紐帶的產業集群。
六、進一步強化措施,形成依靠自主創新推進經濟結構調整的合力
18.深化改革和開放,充分利用國際科技資源。認真落實《中共山東省委、山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實施科技規劃綱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省份的決定》(魯發〔2006〕4號),進一步深化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改革,加快建立和完善有利於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有利於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和發展方式轉變的體制機制。繼續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激勵企業自主創新。加大政府采購自主創新產品的力度,積極發展風險投資,改善融資條件,最大限度地激發企業的創新動力、發展活力,增強競爭力。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優化科技資源配置,實施知識產權保護戰略,完善鼓勵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產業化的法制保障、政策體系、激勵機制、市場環境。調整招商引資的方向和重點,圍繞區域經濟發展,實施特色招商和產業鏈招商。充分利用國際科技資源,加強與世界500強企業、國外高等院校和科研單位的科技合作,支持鼓勵跨國公司到我省設立研發中心,引進國外的技術和人才。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開展國際能源資源互利合作,支持有實力的企業到國外創建或與跨國公司聯建研發機構,加快培育國際知名品牌。
19.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調整優化投資結構。把調整投資結構作為調整優化經濟結構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障。落實有關支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擔保、貼息、發行企業債券和稅收優惠等財稅、金融扶持政策,加大對自主創新的投入,增加省應用技術研究與開發資金規模,高新技術產業規模以上項目固定資產投資占工業規模以上項目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力爭每年提高3個百分點。充分發揮省結構調整專項資金和各級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發展專項資金的作用,引導企業和社會的投入,確保技術改造投入佔全省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達到35%以上。引導企業成為研發投入的主體,將企業技術研發投入作為業績考核的重要內容,切實落實企業技術創新投入所得稅前抵扣的政策,把企業研發投入作為省各類項目立項的重要依據。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投入占企業銷售收入的比重達到5%以上。進一步完善「山東省高新技術創業投資基金」的運作模式,有條件的縣(市、區)都要發展一個市場化運作的中小企業投資擔保公司,每個設區的市要設立一個高新技術風險投資基金(公司),以此引導企業、金融機構和社會資金的投入,為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拓寬渠道。
20.認真落實國家和省相關政策。切實落實國家新稅法規定的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企業孵化器有關稅收政策,用足用好引進技術設備免稅、貼息等優惠政策。建立完善財政性資金采購自主創新產品制度,認真貫徹國家支持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相關政策,全面提升中小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有關部門要加大政策宣傳力度,把國家和省支持自主創新、加快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調整優化經濟結構的相關政策真正落到實處。開展依靠技術創新創造技術標准試點工作,對能夠形成國家或國際標準的企業和單位在項目、資金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繼續實施科技興貿戰略,優化調整出口產品結構,提高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所佔比重;充分運用人民幣升值和國家扶持政策,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設備。
21.不斷深化產學研合作。充分發揮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作用,支持企業與高校、科研單位聯合建立研發機構,共同承擔國家和省重大科技專項,逐步形成以項目為紐帶、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產學研合作長效機制。把高校、科研單位的人才優勢與學科鏈、創新鏈、產業鏈緊密結合起來,不斷拓展合作領域,由技術創新向管理創新、結構調整、戰略策劃等方面發展。充分發揮科技創業服務中心、生產力促進中心、大學科技園、留學人員創業園等創新服務平台在產學研合作中的橋梁和紐帶作用,繼續辦好產學研洽談會等多種形式的產學研專題活動,促進科技資源與生產要素的緊密銜接。積極推進國內外科技合作與交流,繼續加強與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等科研單位、高等院校的全面合作,搭建合作創新平台。
22.大力培養自主創新人才。深入實施科教興魯和人才強省戰略。高等院校要充分發揮骨幹作用,加快培養我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和結構調整急需的高層次創新人才、實用技術人才。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充分調動創新人才的積極性,落實和完善技術要素參與收益分配、科技獎勵、職稱評聘等人才激勵政策,切實發揮留學人員創業園的載體作用,吸引海外高層次留學人員回國創業。加大「泰山學者建設工程」和「創新團隊建設工程」的實施力度。加大省自然科學基金和中青年科學家獎勵基金的支持力度,促使中青年優秀人才脫穎而出。支持企業、高校開展校企合作,採取定向、委託培養等形式為企業輸送實用型、復合型的科技人才。重視企業家的教育培訓,培養造就一支政治素質好、駕馭市場經濟能力強、熟悉國際慣例、具有戰略眼光的優秀企業家隊伍。完善「首席技師」培養選拔機制,建設精於專業技能的技術工人隊伍。
七、加強組織領導,營造依靠自主創新推進經濟結構調整的良好環境
23.建立工業結構調整工作協調機制,強化政策調控力度。省政府分管領導牽頭,省有關部門參加,建立工業結構調整工作協調機制,組織調研分析自主創新和工業結構調整的形勢,提出產業(產品)發展的指導目錄和政策。對技術改造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在土地與資金供給、科技資源配置、產業鏈與創新鏈、人才鏈的結合等方面加大力度,實現資源的優勢集成和政策的配套聯動,提高政府對結構調整的宏觀調控效率。
24.加強企業的管理創新,建立政府引導和監管的工作機制。針對有的企業過分追求經濟利益,忽視安全生產、節能減排、技術創新和職工社保等問題,要綜合運用市場、科技、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引導企業加強安全管理、節能管理、質量管理、技術管理,重視企業的社會責任,強化安全生產的管理和監督,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重視節能減排,完成節能減排目標任務;重視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重視技術創新和人才培養,關心職工利益,提高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競爭力。要注重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積極開展行業自律。
25.建立健全科學的考核和獎懲工作體系。把優化投資結構、強化自主創新、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節能減排等指標納入各級黨政領導幹部和國有企業考核體系,加大權重,作為考評各級政府和國有企業工作指導轉變、科學發展的重要依據。加大獎懲力度。對在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技術改造、科技興貿、質量興省、投資結構調整、節能減排等各項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重獎。同時,對於工作不力、完不成指標的單位和企業依法依規進行處罰。

❾ 上半年工業經濟運行匯報材料

上半年,我縣工業經濟運行歷經了從低谷到重新崛起的艱辛過程。截止6月底,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6.3%,達到上半年最高點,規模以上工業經濟發展態勢轉暖向好。

一、工業經濟運行情況

(一)上半年工業經濟運行軌跡。

一季度,縣工業經濟下滑嚴重,呈現負增長,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更是跌至二十年來的最低谷,據統計資料顯示: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21.2%;3月份下降11.2%。進入二季度後逐漸反彈,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回升至增長3.6%;5月份又回落至僅增長0.4%;6月份再度回升,同比增長6.3%,達到上半年最高點。

(二)主要行業及重點企業情況

目前,我縣37戶規上工業企業,主要涉及到五個行業,其中機械行業發展看好,建材及水電氣行業穩中有升,白酒行業仍處下降趨勢。

重工業產值增速高於輕工業。上半年,重工業實現產值16.1億元,增長41.2%,其中6月單月實現產值3.1億元,比同月增長63.2%。輕工業上半年實現產值53.5億元,增長5.5%。重工業產值增速比輕工業高35.7個百分點。

白酒行業繼續下滑。上半年我縣白酒行業實現工業總產值28.37億元,同比下降14.24%。自20xx年以來,受宏觀經濟影響和市場消費結構調整,白酒行業整體不景氣,銷售市場嚴重下滑,特別是本地市場下滑嚴重,企業主營業務繼續呈現下降的不利趨勢。

機械製造行業發展看好。上半年實現產值7.60億元,同比增長163.47%。今年以來兆潤摩托、渝翔機械全面投產,兆潤摩托產品主銷東南亞、南非等地區,帶動了全縣的機械製造業的發展,整個行業發展看好。

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較快。上半年實現產值16.51億元,同比增長19.38%。以朱氏食品、楊氏鮮合魚匯、思千里食品、暢延米業等為代表的食品加工企業充分利用「巴食巴適」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深挖市場潛力,同時,投資構建互聯網營銷渠道,入駐本土「鑽山甲」電子商務平台。營銷市場逐漸看好,部分食品已上多又好、摩爾等本地超市。

(三)止滑提速措施成效明顯。縣一季度33戶規上工業企業實現總產值27億元,同比下降9.4%,規上工業增加值下降11.2%;二季度37戶規上工業企業(二季度新增4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總產值69.7億元,同比增長12.2%,比一季度回升21.6個百分點,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3%,比一季度回升17.5個百分點,6月當月產值環比增長37.8%。

(四)新增企業支撐作用凸顯。今年以來,全縣新增5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實現工業總產值11.5億元,佔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總量的16.5%。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為53.24%,拉動全縣工業總產值增長18.52個百分點。

(五)節能降耗成效顯著。上半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綜合能源消費總量為23864噸標准煤,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3.9%,上半年節能量達3856噸。半年工業用電3551萬千瓦時,同比下降17.22%。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

(一)工業產值增長結構單一。近些年來縣工業產值的發展主要是依託於江口醇酒業(集團)有限公司和小角樓酒業有限責任公司的帶動。從分企業產值表來看,今年上半年江口醇酒業(集團)有限公司上拉規上工業7.38個百分點,對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29.56%。而小角樓酒業有限責任公司的改制退庫反而拉低全縣規上工業22.45個百分點,去年同期這兩家企業總產值佔比高達53.27%,而今年其他35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拉動作用對於全部規上工業總產值的增長也僅略高於兩家酒類企業,僅有59.3個百分點。由於今年白酒行業整體不景氣,預計後幾個月江口醇酒業(集團)有限公司的產能也僅是穩定釋放,不會出現迅猛增長。

(二)中小企業抗風險能力較差。中小企業,尤其是食品企業由於市場范圍小,產品知名度不高,本身實力有限等因素造成抗風險能力較差,自去年以來發展受困,銷售下滑的局面沒有得到根本扭轉,形勢依然不容樂觀。

(三)要素瓶頸制約企業發展。一是用工難。隨著一批招商項目的相繼投產,企業員工需求與供給矛盾日益突出,員工流動性較大,特別是一些急需的專業技術人才十分緊缺。如:兆潤、渝翔、同凱等企業在本地招不到技術工人,加之自身培訓能力有限,導致技術工人嚴重缺乏。二是融資難。中小企業貸款門檻高、融資難的現狀未根本改變,「找米下鍋、等米下鍋」企業較多,導致企業無法滿負荷生產,一些工業項目推進緩慢。江口醇和遠鴻小角樓由於銷售不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流動資金不足的問題,但到銀行很難融到資。

三、下步工作建議

(一)抓要素保障。牢樹強烈的目標意識和責任意識,強化措施,加強與企業的溝通聯系,加強要素保障,對本地優勢企業採取「一企一策」,進行「點對點」服務,解決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困難,促進企業突破發展瓶頸,最大限度挖潛企業發展,擴大產能,確保產銷兩旺。

(二)抓企業培育。有新企業才有新增長,必須緊抓新增入規企業申報工作,才能保證足夠推動力,實現新的增長。一是堅持新建企業和規下企業同步培育,抓好經濟普查梳理出的.東坤建材、何大媽豆瓣、陳氏玻璃、恆淞木業、皇家山茶廠、同凱能源等企業的培育和項目推進,符合新增條件的企業,迅速申報,盡早入規。二是要加快項目建設進度,狠抓在建工程要素保障,推進工程進度加快,特別是要狠抓特抓重大項目建設,如同凱能源、東坤建材等,全力保障建設項目盡早落成,確保工業增長有支撐。

(三)抓生產銷售。市場銷售正常的企業要進一步擴大銷售,力求滿負荷生產,多產多銷,多做貢獻;半停產企業要積極主動、重點要鞏固好傳統市場,不斷調整產品結構,穩妥開拓新興市場,爭取銷售額穩中有升。

(四)加強工業經濟運行監測。一是加強統計基層基礎工作。要落實領導責任,尤其是主要領導要經常關心過問統計工作,要落實部門責任,發揮部門職能作用,要落實企業責任,正確對待統計數據。二是搞好企業統計人員業務培訓,提高業務素質。三是扎實抓好經濟普查工作,把經濟發展的基礎夯實、情況搞准。四是加強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及時搞好工業經濟運行的統計分析和預測預警,搞好相關經濟指標的分析研究,確保指標之間的協調性、匹配性。

閱讀全文

與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為什麼要下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拿工業用地要聯系哪些部門 瀏覽:119
賓士水溫過高會怎麼樣 瀏覽:979
如何判斷汽車車窗有沒有貼膜 瀏覽:708
寶馬白色和銀色哪個好看 瀏覽:989
濰坊奧迪q3價格多少 瀏覽:206
賓士gtr多少錢一輛 瀏覽:2
賓士gs350燈光怎麼升級 瀏覽:713
賓士cla天窗怎麼開 瀏覽:468
地理特色工業有哪些 瀏覽:892
寶馬evo主機哪些車型帶 瀏覽:954
奧迪的車燈的光源是哪個牌子 瀏覽:149
汽車座椅分哪些皮 瀏覽:246
賓士座椅高度是多少 瀏覽:669
雪鐵龍汽車火花塞原廠多少錢一個 瀏覽:30
兩千多萬的寶馬摩托有哪些 瀏覽:285
奧迪a6後杠修多少錢 瀏覽:172
奧迪q3中配14t多少錢 瀏覽:103
寶馬排擋怎麼用 瀏覽:717
工業革命出行了什麼化學武器 瀏覽:216
寶馬x1實時速度怎麼設置 瀏覽: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