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概括並說明漢代到清朝私營手工業發展的趨勢
多種經營方式長期並存在商周時期,手工業由官府壟斷.到了春秋戰國,隨著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確立和小農經濟的形成,開始出現私營手工業和家庭手工業.此後,官營手工業、私營手工業和家庭手工業便成為封建手工業的三種主要經營形態.
一、官營手工業長期占據統治地位從西周到明代前,期,官營手工業一直占據主要地位.其特點是由官府統一經營管理,宮府按行業設工官管理,工匠集中在工官監督下生產,其資金雄厚,生產范圍廣、規模大,分工細致,對產品質量要求較高,管理嚴格,推動了手工業技藝的提高,代表中國古代生產技藝的最高水平.但是由於產品不進入市場,缺乏競爭,勞動者被強制勞動,因此生產效率低下,阻礙手工業進步.
二、私營手工業產生了資本主義萌芽的因素私營手工業產生於春秋戰國,此後因封建國家的重農抑商政策,長期處於夾縫之中,在曲折中發展.明中葉以後在許多行業超過官營手工業.占據主導地位.明朝中後期,僱傭眾多工人的大規模手工作坊或工場日益增多,並從中孕育出了「機戶出資,機工出力」 「計日授值」式的僱傭勞動關系,產生了資本主義萌芽的因素.
三、「男耕女織」式的家庭手工業家庭手工業是農戶的一種副業,產品主要供自己消費和繳納賦稅,剩餘部分才拿到市場上出售.從秦漢時期開始,「男耕女織」式的個體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緊密結合的形式漸趨穩定.家庭手工業成為自給自足小農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成為封建經濟相對穩定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因其阻礙商品交換而成為新經濟因素產生、發展的最大障礙.
⑵ 都說晚清GDP世界第一,那麼清朝鋼鐵產量多嗎
GDP是現代名詞,如果佔世界人口25%以上的清王朝的國民生產總值,在工業化程度還不算太高的19世紀-20世紀初不能夠成為世界第一的話,那麼就只能說明,大部分中國人要麼餓死了,要麼懶死了。
GDP是和資本主義、現代市場、現代理性國家經濟政策的需求一同發展起來的,是不適合作為將中國古代傳統社會或只能給個近代二元轉型社會與資本主義國家比較的主要普世價值評價標準的,事實上,如今社會不也質疑GDP指標的么?
1890年11月,漢陽鐵廠正式興建,1893年全部竣工,1894年5月出鐵,繼續建設到1896年4月,累計耗資500萬兩,3年的產能也就14萬噸。然而這個擁有先進設備,世紀幾個工廠,3000多工人的東亞最大鋼鐵企業,所產的鋼鐵質量不高,所制鋼軌容易斷裂,受到用戶抵制,銷路不暢,長期虧損,到了1903年就轉爐停產了。
當日清朝在亞洲最主要的對手日本,1900年鋼鐵產量為5萬噸,1910年為16萬噸,到了1920年則為81萬噸。雙方起點差不多,但差距逐漸拉到,到了1930年時日本鋼鐵產量已經達到了229萬噸。
綜上所述,在清末,中國的鋼鐵產業雖然也走上了工業化的道路,但基礎依然相對薄弱,單純的一個漢陽鐵廠,卻也無法使得中國走向鋼鐵大國的行列。
而鋼鐵作為衡量一個國家工業化程度的重要指標,清政府的成績只能算是剛剛起步,以中國的人口和資源總量來看,這個產量是很小很小的。
最後,GDP並不代表一切,農業生產也是GDP的一部分,清朝自始至終都還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在GDP中所佔的比重至少也在70%以上,它並不能代表當時的工業發展水平。
⑶ 清代經濟狀況
你問的是清代前期的經濟狀況吧。
一、清朝前期農業:繼續發展。
1.耕地面積的擴大與人口的增長;
2.糧食產量的大幅度提高;
3.經濟作物種植面積的擴大。
二、清朝前期工商業:繁盛。
雲南的采銅業,蘇州、南京、廣州的絲織業和景德鎮的制瓷業。
三、清朝前期的商業:商品經濟發達,明末已經產生的前期資本主義萌芽繼續緩慢發展。
具體表現:1.具有資本主義萌芽的手工業部門和地區,比明朝增多。除了蘇州的絲織業以外,雲南的采礦業、四川的制鹽業、台灣的製糖業、陝西的伐木業、北京的採煤業也都出現了僱傭關系;
2.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手工工場,規模比明朝擴大。
如江南的絲織工場,有的已擁有五六百台織機;
3.許多大商人向手工業生產投資。
如江南有些大商人,把織機和原料交給小機戶,付給報酬,織出絲織後再收上來出售賺錢。這樣,他們就把小機戶變成雇傭工人,自己則同大機戶一樣,成為早期的資本家。教
⑷ 晚清時期的軍工業如此發達,清朝為什麼還是滅亡了
清朝滅亡是歷史發展的必然。雖然說在晚清時期的輕工業很發達,但是存在著許多客觀的原因。
清王朝的衰敗與自身的封建體制有著脫不了的干係,閉關鎖國盲目自大是統治貴族自身的弊端。國家的發展需要與時俱進的,是全方面的不能僅僅只依靠軍工業力量的發展來壯大自身的實力,要從根本上去解決才能夠得到更加長足的發展。
⑸ 清朝和民國的工業水平真的是一窮二白嗎
從整個近代史上說,晚清工業還不算是一窮二白。洋務運動時期,中國可以冶鐵,可以造槍,比如漢陽造。但是經過中日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將洋務運動的成果幾乎全部斷送。北洋時期有一個黃金發展時期(1915到1921),民族資本主義快速發展。還有蔣介石時期,好像是是1927到1936年。也獲得快速發展,客觀上為抗戰提供了一定的物質保障。所以看你從什麼方面理解了。與外國比確實不行,和以前比,算是有大的發展吧
⑹ 清朝的手工業發展有哪些表現
鴉片戰爭後,手工業發生顯著變化,一部分手工業部門衰落,另一部分手工業部門則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
走向衰落的手工業主要有以下部門:①那些與進口洋貨直接對抗的手工業,受到洋貨的沖擊而衰落。受到打擊最嚴重的是分布最廣的農家棉紡織業,其次是土法煉鋼、制針、制燭、木版印刷等行業。②有一些行業,雖然沒有受到洋貨的沖擊,但由於自然原因,在鴉片戰爭後也衰落了。這主要是一些利用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而興起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手工業,它們的興衰隨自然條件的變化而變化。如陝西的採伐業,由於老林伐盡而衰落;廣東的冶鐵業和雲南的銅礦業,因礦藏資源枯竭而衰微。③出現衰落的還有官府手工業。19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農民戰爭,摧毀了清政府在江南的官營絲織業機構;還有軍火手工業和傳統制錢業,逐漸為同類的機器製造業所代替。
也有一部分手工業得到發展。①土洋長期並存、機製品無法完全取代的手工業品。如造紙業,雖然受洋紙進口的沖擊,但土紙製造業並未受到嚴重影響而繼續發展,這與印刷業不斷進步、紙張市場需求量大,以及國產紙有一定特色有關。②一些較少受外國商品競爭或者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工藝手工業繼續發展。③一些依附於國際市場和適應外國資本需要的手工業獲得了較快的發展。如茶業和絲織業,受出口貿易刺激得到發展。另一部分如銅錫製造業、煅鐵業等,主要是為外商輪船和外資船廠提供零部件,從而擴大了生產規模。這些有所發展的手工業大都處於手工業集中、與國外市場聯系便利的通商口岸及附近地區。
從總的情況看,鴉片戰爭後,少數手工業衰落了,多數手工行業向前發展著。不過,晚清手工業的部分發展是一種依附性發展,其興衰隨著世界市場的變化而變化,所以其發展極不穩定,未能在晚清時期大規模地向現代機器工業轉變。
⑺ 我想知道洋務運動之後的晚清,和民國的工業哪個更好
民國工業能力不如晚清. 但洋務運動確實奠定了中國初步工業化的基礎。礦產開采、冶鐵煉鋼都初步形成規模。江南製造總局作為晚晴最大的軍工廠,從步槍到線膛鋼炮,從木質艦船到鐵甲艦,甚至最後軍艦鍋爐和主機都能自我建造。1918年,更是為美國人建造萬噸輪船。實是中國當時工業生產能力集大成者。
⑻ 為什麼清末民族工業得到初步發展
鴉片戰爭後,在中國封建經濟分解和商品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在外商企業的刺激、示範和洋務派軍用工業尤其是民用工業的誘導下,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資本主義工業開始興起。 民族工業產生的兩條途徑:(1)手工工場引進機器,轉變為近代工業企業;(2)中小地主、官僚、商人、買辦、華僑等。
(1) 早期著名的企業主要有「三廠一坊」。到甲午戰爭前,實存的商辦近代企業260家,大部分是輕工業,主要分布在上海、廣東、天津等沿海地區。
(2) 近代商辦企業的投資者主要是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包括買辦手工業主),他們已轉化為民族資產階級。
(3) 民族資本主義工業雖然是一種先進的生產方式,但它畢竟是在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過程中產生和發展的,實力薄弱,深受外國資本主義和中國封建主義的壓迫和束縛,同時又對它們存在著一定的依賴性。它使民族資產階級在政治上不可避免地具有兩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