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西部應該如何才能得到發展
國家扶持,自己努力 ,西部大開發一、開發中的新進展和主要成效
西部大開發戰略是2000年初開始啟動的,但實際上是在「九五」時期的1998年,我國經濟應對普遍性供大於求為特徵的通貨緊縮趨勢下,中國開始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政府以大規模的基礎設施為核心,拉動經濟增長。按照西部大開發的基本戰略設想,「十五」初期,西部的投入重點仍是完善基礎設施,以農村農電水利、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建設為核心。在城市以交通樞紐,周邊高等級公路以及通信設施建設為核心。現在西部的基礎設施條件已經有了清晰可見的變化。
目前「西氣東輸」、「西電東送」、「青藏鐵路」和光纜通訊等信息化的建設以及水利資源大規模的開發,鐵路、機場、高等級公路建設和一系列環保項目的上馬已經進入大規模投入高潮,政策的效用開始顯現,投資逐年增長,比東中部地區分別高出6和3個百分點。
城市化發展的「集聚效應」明顯加快。在我國實施的城市化進程中,西部地區普遍出現了以新城區建設和城市改造中心外移為特徵的城市規模擴張建設,城市化發展趨勢具有明顯的資源集聚特點,不僅基礎設施投入呈現出向城市集中,而且新興產業也向城市集中。
西部產業結構正處於轉換而變動階段,優勢產業正在成長,各省區都具有不同的特點。從目前實際發展態勢來看,有兩個明顯的特點;一是具有獨特的資源優勢產業,外部競爭少,市場前景廣,且市場需求具有持續性。如有特色的綠色畜牧農產品、稀有的礦產品及天然氣水電、特殊自然地貌、民族風情的旅遊業。這些資源的規模前景區外是無法競爭的。二是具有區域性壟斷市場資源產業,由於地域遼闊特點,為其滿足特定市場需求的一些產業提供了存在和發展的空間。如西部的鋼鐵、水泥、建材等產業,由於運距使外部競爭者很難參與到某一區內競爭中來。同時區域內的城市化基礎設施建設產生的大規模需求為這種就地生產就地銷售提供了長期的發展基礎和本地性的區域壟斷優勢。這些都將成為西部經濟的重要增長極。
二、開發中存在的問題
1.西部發展不平衡。
首先是自然稟賦和發展歷史階段的投資不平衡。在自然稟賦不平衡中,西南各省區域水資源極其豐富而土地資源利用少。西北各省區一些地方的經濟發展最大的障礙就是水資源嚴重匱乏。二是體制資源配置不平衡。如西部廣大農村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與城市經濟、工業發展相脫離,地區城鄉之間差距很大。三是歷史投資發展的基礎不平衡。如內蒙的鋼鐵、煉鋁、軍工、陝西的棉紡、甘肅的石化、軍工、有色金屬、棉毛紡、都是「一五」和「二五」計劃時期發展起來的。陝西、四川、貴州等省的電子、航空、汽車製造、家電都是「三線建設」時期而投資的。而青海、寧夏、雲南、廣西等地在那時幾乎沒有過戰略性的投資。雖然這些工業的生產能力在過去的一些年內經過多次擴張改造,但根本的技術工藝未脫離國際上20世紀80年代的水平,按照固定資產折舊壽命,企業經濟壽命已經完結。因此還存在著技術改造、產品更新的更大的投資問題和面對國內外市場激烈競爭中的可持續發展問題。
2.人才培養的基礎性工作和人才資源利用問題。
人才是經濟發展的主要要素,而西部地區由於地域遼闊,人口居住分散,民族眾多,教育機會不平等。成人文盲率高,成人文盲率與人均GDP水平呈負相關系,特別是廣大貧困山區,人的科技知識文化素質太低,是貧困地區難以發展的主要影響因素。近年來由於地、縣、鄉財政分灶吃飯,貧困地區義務教育經費嚴重不足;在機構改革中,由於沒有財政轉移支付,許多基礎教育中的中小學縮減,許多偏遠居住人口的孩子不能得到完全義務教育,這將是影響西部農村未來發展的主要障礙因素。同時在西部許多老工業基地中,由於效益差、條件差、加之各級政府部門對落實人才的實質性問題重視不夠,留不住已有的人才,更談不上吸引外部高素質的人才。因此工業中的技術改造與創新還存著許多的問題。
3.以人為本的社會全面發展問題。
社會發展是指人類在生產能力增長的基礎上,基本消除貧困實現充分就業,享受更好的衛生保健、更高的教育水平,更健康的精神生活,更好的工作環境。一切經濟發展都是為了改善人類的生活條件,提高人類的生活質量。而西部地區發展和貧困問題,人均差距較大。目前尚存在的農村貧困人口多集中在自然條件惡劣,基礎設施落後的西部偏遠地區及少數民族地區。同時在經濟欠發達的區域中的教育、醫療衛生、就業和生態環境及人均居住條件、飲水問題的生存條件比較困難。
三、對未來發展中要解決和研究的問題
西部的發展關繫到國家的根本利益和發展戰略目標的全局性和長期性的問題,是實現全國各族人民共同進步,共同發展、共同繁榮的需要。因此在開發中要和國家的總體發展目標緊密結合起來。在開發中不但要分階段進行,更要注重研究在發展過程中的突出問題以及未來的戰略問題。
1.各省區要認真研究自身的特點,發揮優勢,消減劣勢。
西部的自然資源優勢是不平衡的,只有合理配置資源,提高資源的配置效率,才能促進地區經濟協調發展。西部現處在工業化的初始階段,工業化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的6個百分點。而工業產值僅佔全國的1/10。西部地區的主要工業大多數都是圍繞其自然資源優勢逐步發展起來的,這種資源導向性的產業,在工業初期階段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可為經濟發展做出貢獻。但隨著工業化的不斷推進,特別是知識經濟已現端倪的現代經濟時代,自然資源和一般勞動力資源相對下降,其局限性也越來越明顯,而技術、管理、信息、專利、品牌、網路環境等後天獲得性資源和創新人才的作用漸顯其重要性。因此西部地區在工業發展中應培養和創造企業競爭優勢,要改變過去那種對當地資源高度依賴的狀況,從資源導向型逐步轉變為市場導向型戰略,注重人才培育和引進。在企業投資中,加強技術開發,強化管理,增強企業的競爭力。
2.加快西部人才戰略的研究與開發。
在西部地區勞動力素質偏低,科技創新能力不高,已成為影響經濟發展和社會競爭力的重要瓶頸。在西部開發中要重新審視和謀劃教育培訓的發展與人力資源的開發,把潛在優勢變為巨大的現實優勢。從世界經濟發展的先例來看,在世界發展史上曾經先後三次出現後進國家追趕先行國家發展的成功範例。如美國趕超英國,日本趕超美國,韓國追趕西歐國家,這些國家的發展不僅是人均GDP的高速增長,更主要的是人力資源的加速積累。因此西部大開發必須確立人力資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並把人才的培養目標從滿足傳統工業化需求向滿足新型工業化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需求轉變。實行教育和人力資源開發從學歷本位向能力本位轉變,提高他們的生產能力、就業能力、創業能力。在人才戰略的實施中西部地區的各級政府應加快多層次培訓和建立促進優秀人才到西部基層和艱苦地方工作的政策機制。要尊重知識,鼓勵創新,實行公平競爭,完善激勵制度,使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和創造應用人才的良好環境。
3.要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的可持續發展觀。
貧困是許多社會問題產生的重要根源,而沒有就業機會或就業不充分又是貧困的主要根源。加快經濟發展,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才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而西部地區,廣大貧困山區和少數民族地區還存在著脫貧問題。而過去在「一五」、「二五」、和「三線」期建設的企業以及城鎮居民貧困問題仍比較突出。因此政府要盡快改善欠發達地區生產和生活條件,提高欠發達地區自我發展能力,國家要採取財政轉移支付手段,加強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環境保護等建設。積極實施以工代賑,增加農民收入擴大農村就業、改善其生產和生活條件,提高其自身發展能力。政府要改善落後地區軟硬投資環境,為落後地區創造更多的發展機會,創造有利條件,緩解地區差距擴大的趨勢,逐步縮小地區居民生活福利差距,特別是民族地區和貧困地區生活福利與發達地區的差距。
4.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
西部大開發是政府的政策行為,而發展的手段要遵循市場化原則。要按照十六屆三中全會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加速政府職能的轉變。政府在市場經濟中的主要職責是解決市場失靈問題和促進社會公平。政府的任務應做好開發中的制度環境改造,建立好法律基礎,投資於基本的社會服務和基礎設施,保護承受力差的階層,保護自然環境。並制定好西部中長期及短期開發戰略規劃和優惠政策,處理好發展中出現的突出問題。培育市場投資主體,建立區域性產權交易市場,規范維護市場秩序,建立和培養地方政府、企業及公民信用意識。建立維護地方形象與知名度吸引資本與人才。
B. 如何有效的發展小城市經濟
從實踐發展來看,近二十年來,我國小城鎮的發展在推進我國城市化進程方面確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城市化與社會經濟結構的轉變。不管是人口的集聚,還是經濟活動的集聚,城市化的本質是通過追求聚集效應而改變社會經濟結構和人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最終實現城市現代化,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具體說,首先,城市化有利於推動農業生產的發展。在城市化過程中,隨著大量的農業勞動力不斷進入城市,一方面,農村土地的使用日益集中,農業的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加上生產技術和勞動工具的發展,農業生產力將大為提高;另一方面,隨著城市的擴大、城市人口的增加以及城市人口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農副產品的需求也隨之增長,由此刺激著農業生產的進一步發展。其次,城市化必然帶動工業化的發展。人口向城市的聚集,一方面擴大了城市消費市場的規模,擴大了對工業製成品的需求,而這種市場的擴大,必然刺激日用工業品和耐用消費品的生產;另一方面,農業的發展和農業生產力的提高,不僅滿足了城市生活必需品的需要,而且為工業的發展提供了勞動力資源,因為眾多的城市人口擁有不同的生產技能,為不同企業招收管理人員和生產工人提供了多種選擇。第三,城市化促進了商業、金融、貿易等第三產業的興起。城市作為聚集的中心,在勞動技術、資金、交通運輸、通信設施、市場容量、人力資源以及居住條件等方面,比周圍地區擁有更多的優勢,這就使得生產活動不斷向城市聚集,從而產生聚集的規模效應和經濟效益。人口的聚集為第三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可能,而經濟活動聚集所帶來的規模生產活動產生了對供電、供水、公路、鐵路、通訊等基礎服務設施的需求,為第三產業的興起提供了必要條件。最後,城市化在帶動農業與工業發展、促使產品的種類與數量大大增加從而豐富城市居民物質生活的同時,通過促進第三產業的發展,極大地帶動了科學、文化、娛樂、教育等設施的建設,豐富了城市居民的精神生活,物質、精神兩方面的豐富也就意味著人民的總體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
發展小城鎮是走中國特色的城市化道路的必然選擇。第一,改革開放以來,盡管中國城市化進程滯後,但近年來小城鎮數量擴張明顯,在中小城市的建設方面積累了許多經驗和教訓,因勢利導發展小城鎮有一定的基礎;第二由於地緣關系緊密,農民進入中小城市比進入大城市付出的心理成本要低一些;第三,中小城市的發展可以把城鄉兩個市場較好,較快地連接起來,迅速地促進農村二,三產業的發展,由此大量吸納農村剩 余勞動力,緩解農村人多地少的矛盾,進而促進農業規模效益的提高和農民收入的增長,同時又可以緩解大城市人口膨脹的壓力;第四,農村城鎮化曾是世界各國城市化起步階段的共同選擇;第五,以農村小城鎮為主加快城市化適合中國的國情它可以使大量的農民迅速非農化,較快地進入低水平的城市化階段,而後再逐步提高城市化水平;第六,發展小城鎮符合我國建設資金短缺的國情,鄉鎮企業對小城鎮的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使小城鎮的發展無需過多依賴國家的財政投入。
發展就是硬道理。現在剛剛進入二十一世紀,全國城市化浪潮快速涌動,珠海市從過去一個落後的邊陲小漁村變成如今環境優美,朝氣蓬勃,初步邁向現代化的花園式海濱城市,這是一個典型的實例。中小城市的建設與發展應盡快跟上前進的步伐,實施相應的城市建設與發展戰略,招商引資,調整經濟結構,發展生產。努力培育自我造血,自我完善與發展經濟增長極核,早日實現城鄉協調發展,社會共同進步的現代化宏偉目標。
C. 西三角經濟區(即重慶、成都、西安)發展工業的有利條件是什麼
唉、 我也是今天剛進行完的完地理學業水平測試,這道題貌似答的不全 這個答案不知道對不對。當前東西差距仍然很大,通過「西三角經濟區」的建立可以促進西部地區的發展,很大程度地改變這一面貌,使東西部和諧發展,有利於消除貧困地區共同富裕,有利於解決社會發展失衡,從而也就有利國家的長治久安和全面發展。另外,可以此為紐帶,提升西北和西南地區各類物資的補給能力,增強成都和蘭州軍區之間以及與東部地區軍區之間的聯動能力,強化國防力量的現代化建設,優化國防力量的布局,達到向東擴大反抗敵對勢力的戰略縱深,向西鞏固西北和西南疆域的目的,從而使國家的安全性和捍衛國土完整的能力得到極大的提升。
D. 西北地區如何發展自身優勢,因地制宜的發展經濟
西部經濟發展思路:重點發展六大產業。
一是發展潔凈能源工業。水能是可再生潔凈能源。水能資源為中國西部優勢最大的自然資源之一,僅在攀西地區水能 資源可開發量達4054萬千瓦,開發後年發電量可達2059億千瓦·小時。開發利用好水能資源, 對改變我國能源結構、加快西部經濟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另外,水庫興建後除提 供電 力外,還可起到防洪攔沙、改善水質和改善生態環境等作用,具有很強的綜合功能和社會經濟效益。中國西部的青海、西藏、新疆等地的海拔較高地區具有豐富的太陽能資源,可以大力推廣使 用太陽能。西藏為我國地熱資源最多的地區,佔全國查明地熱資源的將近一半,地熱能的開 發有較高的經濟價值。此外,在西部一些風力資源較豐富的地區,可大力發展風力發電。
二是發展綠色材料工業。 (1)環境降解塑料。據估計,到2000年我國僅地膜和包裝材料兩項的用量將分別達到30萬噸和40萬噸。僅此兩項 ,其白色污染的程度已非常可觀,如不能很好地回收處理或降解,將對生態環境帶來嚴重的 污染和破壞。降解塑料作為一種治理塑料廢棄物的綠色技術途徑,經過多年的研究開發,已 經取得了令人滿意的進展,多項技術已具備工業化生產水平。西部地區豐富的澱粉、纖維素 、礦物質等天然資源,為環境降解塑料開發提供了豐富的原料。(2)其他降解材料。除大量的可降解塑料外,降解材料還可廣泛用於農業和林業各個方面。如利用澱粉、纖維素 等植物資源可製造用於包裹種子的可降解膠衣、緩釋化肥、緩釋農葯、農用林用保水劑等。(3)綠色精細化工品。天然產物的改性製造綠色精細化工品是極具潛力的產業,如通過澱粉改性製造的變形澱粉已 廣泛用於食品、造紙、紡織、環保、醫葯、農業等行業。中科院成都有機所以玉米、土豆和 木薯澱粉為原料,通過無排放綠色技術--流態化干法酯化工藝製造的澱粉磷酸酯為優質造紙 添加劑,已在四川邛崍和沐川建成千噸級樣板廠,運行情況良好。�
三是發展低排放造紙業。由於植物纖維資源方面的優勢,造紙業是西部地區傳統工業部門。然而,造紙工業也是對環 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最為嚴重的行業,每年造紙廢液的排放量為50萬噸,佔全國工業廢水排放 量的1/6左右,其中有機污染物約佔1/4。由於技術和經濟等方面的原因,目前造紙業還不能 做到「全封閉、零排放」。但是通過各種綠色技術的使用,完全可以使整個生產過程做到「 低排放、無污染」。目前已達到工業化應用程度的清潔工藝和技術包括:--應用鹼回收技術處理制漿黑液;--採用漂白新技術,控制氯漂白污染;--建立完善的廢水處理系統。�
三是發展綠色製革業。製革工業是我國重要工業行業。目前,我國年產豬皮革8000多萬張,牛皮革3000多萬張,羊 皮革5000多萬張,年出口創匯超過80億美元。尤其豬皮製革最具有特色,豬革質量為世界一 流水平。中國西部地區是豬、牛、羊的重要產地,製革工業是西部地區重要的工業部門。制 革工業在迅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嚴重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綠色製革技術的使用成為製革行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四是發展綠色食品工業。�
西部地區豐富的生物資源對發展食品工業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而且西部的食品工業已具備 一定的規模,僅四川省食品工業年產值就達到60億元的規模。食品工業處於大農業產業鏈的 末端,它的發展又可拉動農牧業、糧食流通業、農副產品加工業的發展。因此,對工業基礎相 對落後的西部地區來講,食品工業的發展對擴大農副產品出路、提高附加值和增加農民收入 具有重要的意義。�
五是發展中葯產業。西部地區是我國天然的中葯材資源寶庫,僅四川省就有中葯材資源4350種。據悉四川省中葯 產業近年來持續高速增長,1998年銷售額已超過30億元。近年來在世界范圍內也出現了中醫 葯熱,美、英、法、日、韓等國的植物葯銷售近年來一直呈現高速增長的勢頭。目前,全世 界中草葯市場已達160億美元,然而我國僅僅佔有其中的3%,出口額不到6億美元,而且多為 附加值極低的初級品原料,這一現象與我國天然中葯材資源大國地位極不相稱,中葯產業 尚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中葯產業涉及種植,採集、加工、運輸和銷售等環節,同時,相關 的研究開發工作還必須跟上。需要政策引導下不同環節採取不同形式加以組織和引導,使西 部地區巨大的天然中葯材資源寶庫得到充分利用,使西部地區中葯產業真正成為西部經濟的 支柱產業。�
六是發展旅遊業。西部地區相對完好的自然生態環境、數量眾多的名勝古跡和千姿百態的秀麗山川,構成了該 地區豐富的旅遊資源。西部地區發展旅遊業優點表現在:1)旅遊業是「無煙工業」,不帶來 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2)旅遊業的發展不但能加快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而且還可帶動 餐飲、娛樂、商業、建築等相關行業的發展。3)旅遊業就業容量大,可增加西部旅遊地區人 口就業機會;4)旅遊業是外向型第三產業,可以促進和加快西部地區的對外開放;5)旅遊業 的發展將為中國西部帶來一次文化復興,展現西部地區悠久燦爛的地方文化和民俗文化。因 此,西部地區發展旅遊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和社會綜合效益,可使西部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西部地區旅遊業將從一般的觀光游覽向生態環境游、民俗文化游、休閑度假游、工業科技游 等專業旅遊方向發展,成為西部地區增長最為強勁的新興綠色產業。
E. 一個以工業為主的縣城,做哪些行業好賺錢呢
首先,根據你的描述,如果僅僅是引進幾個大的工業廠子,還不能把你們的縣域定義為以工業為主。所以你要清楚的是,你們那個地方到底什麼產業最有優勢,最具傳統的行業是什麼?到底是農業縣正在向工業縣發展,還是工業的發展已經初具規模?這些數據和資料要從地方政府網站來了解,同時注意身邊的行業變化,注意收集信息。其次就是,你的定位是什麼?到底是想做「點」生意,還是想做大生意?這個必須有清晰的認識!就你現在的想法,我估計你是想做一個有前景的行業,甚至是別人沒發現的商機。所以,這個就不能那麼輕易的給你建議,因為這必須結合你當地的經濟現狀,還要結合你的資金能力。從你的介紹來看,你們當地政府應該有發展工業的意圖,同時應該已經具備配套的優惠政策,這個你要具體了解一下。對於正在謀取向工業轉型的地方來說,當然還是選擇工業為主,如一些加工業。當然,工業的長期推進發展,必然會要求服務行業跟上,但就目前的中西部縣城來講,餐飲業和服裝銷售業等這些低端服務已經是過剩了,而交通運輸業則相對欠發達。縣域的工業發展,其主要勞動力一般來自本縣,且一般集中在開發區,所以其產生的服務業需求增加在短時間內並不會那麼強烈!但是,外來投資者對商務休閑會所的需求是不言而喻的。同時,由於勞動力向縣城轉移,必然會伴隨教育需求增加,因為會有很多孩子隨父母進城,這樣房屋租賃,托兒所等需求就會增加。
但是,總的來說,縣域經濟由於需求太小,規模效應不大,所以這些分析在現實中大多是行不通的,或者是撐不久的。而若想要需求外延,建議在資金滿足的情況下從事:1.工業,製造業:2,交通貨運業,3,批發零售物流業。
F. 安徽一個小縣城如何創業
如果自己開店創業的話,可以考慮通過小額貸款作為啟動資金。
推薦使用有錢花,有錢花是度小滿金融旗下信貸品牌,面向用戶提供安全便捷、無抵押、無擔保的信貸服務,借錢就上度小滿金融APP(點擊官方測額)。有錢花消費類貸款,日息低至0.02%起,年化利率低至7.2%起,具有申請簡便、利率低放款快、借還靈活、息費透明、安全性強等特點。
今年5月21日,度小滿金融針對開店創業的用戶,推出以「家和萬業興」為主題的助力小微活動,提供10萬份「日息萬一+百萬保險」禮包,幫助小微企業家庭成長。數量有限,先到先得,活動詳情請以度小滿金融APP頁面顯示為准。
和您分享有錢花消費類產品的申請條件:主要分為年齡要求和資料要求兩個部分。
一、年齡要求:在18-55周歲之間。特別提示:有錢花謝絕向在校學生提供消費分期貸款,如您是在校學生,請您放棄申請。
二、資料要求:申請過程中需要提供您的二代身份證、本人借記卡。
注意:申請只支持借記卡,申請卡也為您的借款銀行卡。本人身份信息需為二代身份證信息,不能使用臨時身份證、過期身份證、一代身份證進行申請。
此答案由有錢花提供,因內容存在時效性等客觀原因,若回答內容與有錢花產品的實際息費計算方式不符,以度小滿金融APP-有錢花借款頁面顯示為准。希望這個回答對您有幫助。
G. 如何促進縣域經濟發展
黨的十六大第一次使用了\"縣域\"這個概念,而且提出了\"壯大縣域經濟\"的號召,十六屆三中全會又進一步強調\"要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縣域經濟的問題被提到了議事日程並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和關注,縣域經濟是區域經濟中內在聯系最為緊密的經濟整體,也是政府職能和作用在經濟中充分顯現的區域經濟。2004年陝西省省委、省政府為了加快全省縣域經濟社會發展步伐,做出了《關於加快發展壯大縣域經濟的決定》,並從2005年開始,開展全省縣域經濟社會發展考核工作。但從目前看,我市縣域經濟發展還很不平衡,縣域經濟相對滯後,因此,面對新世紀和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時機,認清和確立政府在欠發達地區縣域經濟的發展戰略及其切入點,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縣域經濟的內涵
要發展壯大縣域經濟,首先要正確認識縣域經濟的內涵,探索縣域經濟的發展規律。縣域經濟是以縣級行政區劃為地理空間,以縣級政權為調控主體,以市場為導向,優化配置資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備的區域經濟。在長期的歷史演變與發展中,中國縣域經濟形成了農村性、地域性、層次性、綜合性和差異性等基本特點。
二、完善政府體系是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
(一) 政府要不斷完善現行財政體制
在財政體制方面,要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不斷調整和完善現行財政體制。實施積極有效的財政政策,調動縣域發展經濟、培植財源的積極性,實現增強市級財力與壯大縣區財政的目標,以促進縣域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二)積極完善縣域經濟金融政策支持體系,加大對縣域經濟的信貸支持力度
一是在縣域經濟金融扶持政策上要有新舉措。首先是採取寬松的財政政策引導,其次是政府要充分認識到中小企業在實現就業目標中的作用,將中小企業的發展納入經濟發展規劃之中。成立專門的中小企業管理機構,研究適合不同區域的發展思路,探索新的融資方式。第三是大力發展各類中小企業貸款擔保機構,貸款保險機構和其它中介機構。企業與擔保公司簽訂協議,並參加保險,從而分散風險。第四是實施有區別的區域性貨幣政策。銀行在制定宏觀貨幣政策的同時,要充分考慮到各個縣域經濟的巨大差異性。要充分利用存款准備金、再貸款、利率等貨幣政策工具對區域經濟進行資金調節。
(三)縣級政府部門在發展縣域經濟中要合理定位
縣級政府的合理定位,對縣域經濟發展至關重要。所謂政府的合理定位是相對於目前政府經濟管理職能存在的\"越位\"、\"錯位\"和\"缺位\"而言的,就是政府要逐步轉變職能,從直接參與生產經營活動,代行企業和市場職能,轉向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建立和維護市場秩序,為微觀經濟主體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上來。
當前,這種轉變需要從多方面入手:一是推進縣鄉管理體制改革。大力精減縣鄉政府人員,穩步推進鄉鎮機構改革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二是減輕企業和農民負擔。清理對企業和農民的不合理收費,切實創造良好的生產經營環境。三是塑造良好的投資環境。使投資者獲得較高的投資回報,關繫到能否充分利用區外生產要素來發展縣域經濟,比實施名目繁多的優惠政策和稅收減免政策更為重要。四是高度重視市場體系建設。要實現城鄉聯動,必須重視市場體系建設,建立農業和農村經濟與城市大市場之間的暢通聯系。有了市場體系,還要積極培育農村流通組織和經紀人隊伍。總之,要通過轉變政府職能,把政府角色真正界定到規劃、協調、服務、監督和為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環境上來。
三、安康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戰略及切入點
(一)政府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戰略
我市的縣域經濟發展戰略的基本定位應該是:
1、實施民營主體戰略,使縣域經濟保持旺盛的發展活力。這是因為,我市的縣域多為欠發達地區,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較低層次,經濟發展存在的突出問題是活力不足、後勁不足、投資不足,缺少一種廣泛的群眾性經濟的蓬勃發展。解決這個問題,就是要使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發展水平,在發展非公有制經濟上尋求新的突破,使縣域經濟保持旺盛的發展活力。實施民營主體戰略,就是要喚醒廣大群眾強烈的發展意識和市場主體意識,鼓勵個人去尋求就業,去辦企業、搞實業,創造財富,增加收入,加快民間資本的積累。一個縣域,人人能自謀出路,人人能自食其力,人人能為社會創造財富,就會形成大大小小的經濟生長點,形成縣域經濟的\"星火燎原\"。
2、實施產業升級戰略.促進縣域經濟協調持續發展。我市現在也有一些自己的產業和企業,無疑它是進一步發展的根基,但這些產業和企業都存在結構不合理、層次水平低、農業不優、工業不強、特色少和服務滯後等問題。這些是制約我市縣域經濟發展的症結所在。實踐證明;單一的經濟結構是支撐不了區域經濟的,也支撐不了地方財政。這就要求我們要適時調整農村經濟結構,加快發展二、三產業。縣域經濟是典型的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經濟,因此,實施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包含領域大、內容多,包含管理升級、質量升級、市場升級、科技升級和服務升級,應盡快使社會經濟主體實現自我約束和自我發展有機結合於一體的局面。
3、實施人才開發戰略,發揮人才資本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推動力。現代經濟增長表明,人才資本對經濟的推動作用較之其它因素越來越大。現在,我市人才遠離經濟建設的主戰場,滯留在行政機關、事業單位,使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推動力沒有充分發揮出來,造成人才資源的巨大浪費。我市縣域大多一缺資金二缺人才,但最主要的是缺具有現代市場意識、有創新能力的人才。激勵固有的人才潛能,就要大膽放活政策、放活機關幹部、放活科技人才、放活生產要素,留住已有人才、用好優秀人才,激活潛在的人才隊伍,做到充分調動全社會幹部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讓他們投身到經濟建設中來。
(二)我市縣域經濟發展的切入點
我市縣域經濟發展戰略的有效落實,要通過全方位的具體措施方能實現。因此,我市縣域經濟發展的切入點是:
1、全面開放招商引資,精心營造良好的經濟環境,加快開發步伐。全力招商引資,是加快資源轉換、搶先發展的現實選擇。我們招商要以引進興辦民營企業為主,同時不放棄爭取上級部門的資金和項目。要把優惠政策用好、用活、用出效果。當然,招商引資離不開載體建設,建設各類工業園區和各類企業科技園區是較好途徑。對園區的管理,堅持給予優惠,堅持重點發展高新技術項目,堅持內外客商平等准入等原則,並要全方位優化經濟環境,靠好的環境激活企業投資辦廠的熱情,使整個縣城經濟宏觀放開、微觀搞活。在引資中,要把各項政策落實到位,要強化效率觀念,從減掉一批\"公章\"入手,對政策之外的事例,要採取一事一議、特事特辦的辦法,根據投資者要求和可能制定相應措施,力爭創造良好的環境,讓投資者滿意,讓投資者願意來、留得住。特別是政府機關要以承諾制和公示制支持投資業主合法經營,保護投資者權益。
2、以主動務實的態度,全面參與西部大開發。西部大開發是一個長期戰略,是一次全方位、多領域的綜合開發。在西部開發中,誰工作主動務實,誰就能搶占開發先機;誰擁有好項目,誰就能爭取到更多的支持。參與西部開發,我們各縣區必須主動出擊,集中力量抓好項目建設和項目爭取工作。從我市縣域自身的實際出發,形成項目開發、儲備、實施等一系列運行機制。立足於我市縣域的實際,要突出抓好生態建設、水利建設、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結構調整和科技普及五個重點,盡快篩選出一批生態、交通、水利、城市基礎建設、農業開發和農牧副漁產品加工等重點項目。與此同時,強化項目責任制,確定和制定項目落實策略,廣泛搜集信息,摸清市場取向。另外,還要加大對自身人文、環境、政策、資源的宣傳力度,為參與西部大開發創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引來更多的投資者和開發者。
3、著力調整優化農村產業結構,推動農村經濟實現新突破。我市現今至以後較長時間內的任務,是緊緊圍繞增加農民收入和財政收入,發展特色種植業、做大林牧業、培育龍頭經濟組織和企業。
4、圍繞商貿搞活,加大市場建設力度,加快市場化進程。我市縣域要按照市場興產業、強經濟、促發展的思路,著力培育發展專業市場和特色市場,構築以縣鎮、建制鎮和基地區為依託的專業市場、特色市場和要素市場體系。當前,我市縣域市場建設要以啟動民間資金為主,運用政策引導、民間建設、自我管理的方式,不斷探索市場建設新機制,按照政府推動、市場運作、業主經營的辦法,做到產權、體制、機制一步到位。
5、適度超前,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城鎮化進程。當前,我市縣域基礎設施落後是較突出的問題。要加大交通、通訊、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基礎設施建設既是推動經濟的動力因素,又是經濟開放招商引資的環境基礎;既是引來外地人開發資源的\"平台\",又是當地人走出落後封閉了解精彩世界的\"窗口\"。因此,努力實現村村通公路、村村通電話、村村用電低價,是不可等待拖延的事情。
6、立足現有條件,全面深化改革,從體制、機制創新人手,培育帶動縣域經濟的\"小巨人\"和主導產業,再造發展新優勢。一方面,城鎮工商企業的機制完善,要在產權制度改革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健全內部運行機制,完善法人治理機構,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對涉農企業和城市公用事業,也應及早准備,抓緊改革,使之成為獨立的法人實體和市場競爭主體。選擇那些在縣域經濟中產業關聯度大、帶動力強的產業產品,千方百計做強做大,積極努力延伸產業鏈條,推動相關產業聯合發展,使之成為推動縣域經濟的\"小巨人\"。把市場機制引入農村經濟發展各環節,發揮市場機制推動微觀經濟發展不竭動力源泉的作用
H. 一棟互聯網總部大樓就能裝下佛坪縣人!小縣城該如何發展
媒體於2021年4月發出了一篇報道,講述了屬於陝西的一個小縣城佛坪縣,這個縣只有3萬人,一座互聯網總部大樓就能裝下全縣人。這篇報道在社交平台上發酵後引起了網民們的廣泛關注與討論。
部分網民認為,在當今城市的虹吸效應越來越強烈的情況之下,縣城的未來在哪裡?也有部分網民認為,未來的縣城將會被連接成一個整體區域,承接由城市轉移過來的產業。而筆者也是從小生活在一個縣城之內,對於縣城筆者有著別樣的情感,小縣城該如何發展?筆者想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一、打造縣域經濟閉合產業鏈,縣城並不是在消亡一個地區是否能夠發展,歸根結底在於該地區的人才資源是否豐富,縣城若想在與城市的競爭中搶到更為優質的人才資源,它的著眼點並不應該是通過經濟的積極增長,而是應該通過打造綠色縣城,通過良好的生態來吸引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