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在過渡時期為什麼要發展重工業

在過渡時期為什麼要發展重工業

發布時間:2022-10-04 04:20:39

⑴ 在1953-1957年中為什麼要優先發展重工業

因為中國接受了蘇聯優先發展重工業的觀點。

⑵ 為什麼中國在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轉變時期要優先發展重工業

一是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影響,
二是中國所處的國際環境影響,外受帝國主義國家的包圍,軍事威脅。
三,發展國防力量的需要。

⑶ 在第一個五年計劃其間,為什麼要重點發展重工業

1、國家剛剛建立不久,為了以防和應對帝國主義的外來侵略,鞏固國防,滿足國家戰爭的戰時需求,這是軍事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

2、新中國剛剛建立在國際上僅僅得到了蘇聯的支持,為了不被孤立,新中國暫時與蘇聯結盟,接受蘇聯的一部分發展模式,把自己變成蘇聯的「社會主義小兄弟」,從而能先在國際上穩住腳跟,再圖發展,這是政治原因;

3、當時的中國積貧積弱,力量十分不有限,集中力量只能優先發展一種產業。而幾千年來中國一直是一個農業大國,輕工業從清末開始也有一定的基礎和規模,就是重工業幾乎沒有,因此如果再不發展重工業就沒有一個初具規模的工業體系,就更不能發展好經濟。而且在當時的國際環境之下無論從軍事、政治方面都是指向重工業,是最迫在眉睫的,這是經濟發展的要求,是根本原因。

拓展資料:

五年計劃,是中國國民經濟計劃的重要部分,屬長期計劃。主要是對國家重大建設項目、生產力分布和國民經濟重要比例關系等作出規劃,為國民經濟發展遠景規定目標和方向。

第一個五年計劃,簡稱"一五"計劃(1953-1957),是在黨中央的直接領導下,由周恩來、陳雲同志主持制定的,1955年7月經全國人大一屆二次會議審議通過。至1957年,"一五"計劃超額完成了規定的任務,實現了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並為我國的工業化奠定了初步基礎。

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制定與實施標志著系統建設社會主義的開始。

⑷ 中共一五期間為什麼要優先發展重工業

目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1953 - 1957)》指出,在第一個五年計劃(以下簡稱「一五」) 時期, 為了實現把我國從一個落後的農業國建設成為一個先進的工業國的宏偉目標, 新中國實行了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戰略。
戰略確定:1952 年7 月, 中共中央財政經濟委員會編制出《一九五三年至一九五七年計劃輪廓(草案) 》及其《總說明》。該文件提出:「工業建設以重工業為主, 輕工業為輔」。在此基礎上, 周恩來在8 月執筆起草了《三年來中國國內主要情況的報告》, 指出: 「五年建設的中心環節是重工業, 特別是鋼鐵、煤、電力、石油、機器製造、飛機、坦克、拖拉機、船舶、車輛製造、軍事工業、有色金屬、基本化學工業。」同年12 月, 中共中央《關於編制1953年計劃及長期計劃綱要的指示》也明確指出:「我們必須以發展重工業為大規模經濟建設的重點」, 集中有限的資金和建設力量, 「首先保證重工業和國防工業的基本建設, 特別是確保那些對國家起決定作用的, 能迅速增強國家工業基礎與國防力量的主要工程的完成」。可以斷定, 到1952 年7 月至8 月, 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戰略已基本確定, 並在中共內部達成共識。
原因:

第一, 受蘇聯工業化戰略的影響。近代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的工業化都是從發展輕工業開始, 大致花50 年到100 年的時間才能實現工業化。而蘇聯在上個世紀20 年代後期開始採取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戰略, 只用十多年就實現了國家工業化。在此工業化基礎上, 蘇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成功地打敗德日法西斯的侵略, 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在1955年以前, 蘇聯優先發展重工業戰略一直被視為成功典範, 備受廣大發展中國家關注和推崇,新中國也不例外。1954 年3 月, 《人民日報》的一篇社論強調: 「蘇聯過去所走的道路, 正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榜樣。」由於此種認識的局限, 中共領導層已經把通過發展輕工業開始的工業化道路(即優先發展輕工業戰略) 稱為資本主義工業化道路, 而把通過發展重工業開始的工業化道路(即優先發展重工業戰略) 稱為社會主義工業化道路。於是, 是優先發展輕工業, 還是優先發展重工業, 在當時不僅關繫到發展戰略, 而且已經和堅持什麼社會制度聯系起來了。
第二, 為了盡快改變舊中國重工業嚴重落後的狀況。舊中國經濟結構畸形, 1949 年輕工業產值占整個工業的70 %以上, 而重工業所佔比重則不到30 %。重工業門類殘缺不全, 多數是采礦業或生產初級原料的工廠, 除了一些從事修理和裝配的工廠外, 沒有自己獨立的機器製造業。這種畸形狀態, 不僅極大地影響了國家經濟獨立和國防鞏固, 也嚴重製約和妨礙著工業和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對此, 1953 年12月, 中共中央宣傳部提出的關於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學習和宣傳提綱, 非常清楚地指出:「因為我國過去重工業的基礎極為薄弱, 經濟上不能獨立, 國防不能鞏固, 帝國主義國家都來欺侮我們」; 「我國過去幾乎沒有重工業, 交通運輸也不發展: 在廣大的國土上只有二萬多公里鐵路, 火車頭不能自製, 鋼軌也大部分從國外輸入; 汽車公路通車的在解放前只有七萬五千多公里, 貨運客運汽車為數很少, 而且都是從國外輸入的; 內河航運和海運都不發展, 內河只有很少的古老的輪船, 幾乎完全沒有遠洋的運輸; 完全沒有自己的航空業」; 「輕工業雖有一些, 但是也遠遠不能滿足人民的需要, 並且因為我國沒有重工業, 許多輕工業的機器,尤其是精密的機器不能製造」; 「因為沒有重工業, 過去在我國農業中就幾乎完全不使用機器,也很少使用化學肥料」。直到1954 年, 毛澤東還尖銳而形象地指出: 「我們現在能造什麼?能造桌子椅子, 能造茶碗茶壺, 能種糧食, 還能磨成麵粉, 還能造紙。但是, 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都不能造。」
第三, 受國際環境的制約。新中國建立後,遭到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孤立和經濟封鎖, 正常的國際經濟交往被切斷。朝鮮戰爭爆發後, 中國被迫捲入與美國的直接軍事對抗, 從而面臨著巨大的軍事威脅。這種嚴峻的國際環境, 迫切要求新中國優先發展軍事工業和作為軍事工業基礎的重工業。對此,周恩來曾作出具體說明: 「有了重工業以後, 才能使國防現代化。經過抗美援朝戰爭, 我們的國防力量強大起來了。可是, 我們還不能製造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門高級的炮(如一五二加農榴彈炮、一三○海岸炮) 。在運輸上, 我們自己還不能製造一輛汽車。你們曾經在工業展覽會上看到有一輛汽車, 那是人家的料子,我們裝配的, 不是真正我們自己製造的。既然我們還不能製造一輛坦克、一架飛機、一門高級的大炮, 那我們的國防力量怎麼能算強大呢?我們的這些東西都是從蘇聯購入的, 這等於讓蘇聯在國防上還要背這么大一個包袱。這是不應該的。我們要自己生產這些東西, 就要搞重工業。」
第四,即受內向型發展戰略的影響。所謂內向型戰略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生產主要面向國內(或地區內) 市場, 基本不或很少面向國際市場的一種經濟發展戰略。它有兩個主要特徵: 高度追求經濟獨立和實行貿易保護主義政策, 前者是它的目標導向, 後者則是它的主要實施手段。
參考:《社會科學研究》2002 年第5 期--論「一五」時期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戰略

⑸ 建國初期我國大力發展重工業的原因是什麼有什麼影響

建國初期我國大力發展重工業的原因:中國資源豐富,是原材料大國,發展重工業可以迅速提高國家經濟發展,還能帶動人民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重工業屬於大生產機構,可以有效生產出國防裝備,鞏固國防。

影響:為一五計劃奠定了基礎。

國民經濟恢復時期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全國職工的平均工資提高70%左右,各地農民的收入一般增長30%以上。國家財政經濟狀況根本好轉,為開展有計劃的社會主義建設和社會主義改造准備了條件。

(5)在過渡時期為什麼要發展重工業擴展閱讀:

對於當時世界上的絕大多數國家而言,無論是資本主義陣營還是社會主義陣營,重建或者恢復一個較為完整的工業化體系是最為重要的任務,對於大多數新興的原殖民地國家而言,加快工業化進程並建立一個完整的工業化體系更是成為鞏固與維持政治獨立的經濟前提。因此在20世紀50年代,世界范圍內掀起了一場工業化的浪潮。

在國內,國民經濟已經得到全面恢復與初步發展,政治趨於穩定,經濟秩序恢復正常,社會秩序較為安定,加快經濟發展成為全國人民的一致要求,為大規模展開經濟建設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

⑹ 我們作為一個農業而大國,再過渡時期,我們為什麼要發展工業尤其是要發展重工業

摘要 1、近代以來,民族資本主義以發展輕工業為主,導致工業經濟比例失調,先天不足,發展畸形

⑺ 我國一五計劃優先發展重工業的原因

建國初期,我國工業化選擇了優先發展工業戰略,選擇這一戰略的原因是為了保障國家政治獨立和國防安全,為了盡快改變我國工業十分落後的面貌,蘇聯工業化道路成功的示範效應,受生產資料優先增長理論的影響."一五"計劃時期的工業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我國選擇優先發展工業戰略是符合中國國情的,是正確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⑻ 一五計劃為什麼要優先發展重工業

目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1953 - 1957)》指出,在第一個五年計劃(以下簡稱「一五」) 時期, 為了實現把我國從一個落後的農業國建設成為一個先進的工業國的宏偉目標, 新中國實行了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戰略。
戰略確定:1952 年7 月, 中共中央財政經濟委員會編制出《一九五三年至一九五七年計劃輪廓(草案) 》及其《總說明》。該文件提出:「工業建設以重工業為主, 輕工業為輔」。在此基礎上, 周恩來在8 月執筆起草了《三年來中國國內主要情況的報告》, 指出: 「五年建設的中心環節是重工業, 特別是鋼鐵、煤、電力、石油、機器製造、飛機、坦克、拖拉機、船舶、車輛製造、軍事工業、有色金屬、基本化學工業。」同年12 月, 中共中央《關於編制1953年計劃及長期計劃綱要的指示》也明確指出:「我們必須以發展重工業為大規模經濟建設的重點」, 集中有限的資金和建設力量, 「首先保證重工業和國防工業的基本建設, 特別是確保那些對國家起決定作用的, 能迅速增強國家工業基礎與國防力量的主要工程的完成」。可以斷定, 到1952 年7 月至8 月, 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戰略已基本確定, 並在中共內部達成共識。
原因:

第一, 受蘇聯工業化戰略的影響。近代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的工業化都是從發展輕工業開始, 大致花50 年到100 年的時間才能實現工業化。而蘇聯在上個世紀20 年代後期開始採取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戰略, 只用十多年就實現了國家工業化。在此工業化基礎上, 蘇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成功地打敗德日法西斯的侵略, 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在1955年以前, 蘇聯優先發展重工業戰略一直被視為成功典範, 備受廣大發展中國家關注和推崇,新中國也不例外。1954 年3 月, 《人民日報》的一篇社論強調: 「蘇聯過去所走的道路, 正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榜樣。」由於此種認識的局限, 中共領導層已經把通過發展輕工業開始的工業化道路(即優先發展輕工業戰略) 稱為資本主義工業化道路, 而把通過發展重工業開始的工業化道路(即優先發展重工業戰略) 稱為社會主義工業化道路。於是, 是優先發展輕工業, 還是優先發展重工業, 在當時不僅關繫到發展戰略, 而且已經和堅持什麼社會制度聯系起來了。
第二, 為了盡快改變舊中國重工業嚴重落後的狀況。舊中國經濟結構畸形, 1949 年輕工業產值占整個工業的70 %以上, 而重工業所佔比重則不到30 %。重工業門類殘缺不全, 多數是采礦業或生產初級原料的工廠, 除了一些從事修理和裝配的工廠外, 沒有自己獨立的機器製造業。這種畸形狀態, 不僅極大地影響了國家經濟獨立和國防鞏固, 也嚴重製約和妨礙著工業和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對此, 1953 年12月, 中共中央宣傳部提出的關於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學習和宣傳提綱, 非常清楚地指出:「因為我國過去重工業的基礎極為薄弱, 經濟上不能獨立, 國防不能鞏固, 帝國主義國家都來欺侮我們」; 「我國過去幾乎沒有重工業, 交通運輸也不發展: 在廣大的國土上只有二萬多公里鐵路, 火車頭不能自製, 鋼軌也大部分從國外輸入; 汽車公路通車的在解放前只有七萬五千多公里, 貨運客運汽車為數很少, 而且都是從國外輸入的; 內河航運和海運都不發展, 內河只有很少的古老的輪船, 幾乎完全沒有遠洋的運輸; 完全沒有自己的航空業」; 「輕工業雖有一些, 但是也遠遠不能滿足人民的需要, 並且因為我國沒有重工業, 許多輕工業的機器,尤其是精密的機器不能製造」; 「因為沒有重工業, 過去在我國農業中就幾乎完全不使用機器,也很少使用化學肥料」。直到1954 年, 毛澤東還尖銳而形象地指出: 「我們現在能造什麼?能造桌子椅子, 能造茶碗茶壺, 能種糧食, 還能磨成麵粉, 還能造紙。但是, 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都不能造。」
第三, 受國際環境的制約。新中國建立後,遭到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孤立和經濟封鎖, 正常的國際經濟交往被切斷。朝鮮戰爭爆發後, 中國被迫捲入與美國的直接軍事對抗, 從而面臨著巨大的軍事威脅。這種嚴峻的國際環境, 迫切要求新中國優先發展軍事工業和作為軍事工業基礎的重工業。對此,周恩來曾作出具體說明: 「有了重工業以後, 才能使國防現代化。經過抗美援朝戰爭, 我們的國防力量強大起來了。可是, 我們還不能製造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門高級的炮(如一五二加農榴彈炮、一三○海岸炮) 。在運輸上, 我們自己還不能製造一輛汽車。你們曾經在工業展覽會上看到有一輛汽車, 那是人家的料子,我們裝配的, 不是真正我們自己製造的。既然我們還不能製造一輛坦克、一架飛機、一門高級的大炮, 那我們的國防力量怎麼能算強大呢?我們的這些東西都是從蘇聯購入的, 這等於讓蘇聯在國防上還要背這么大一個包袱。這是不應該的。我們要自己生產這些東西, 就要搞重工業。」
第四,即受內向型發展戰略的影響。所謂內向型戰略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生產主要面向國內(或地區內) 市場, 基本不或很少面向國際市場的一種經濟發展戰略。它有兩個主要特徵: 高度追求經濟獨立和實行貿易保護主義政策, 前者是它的目標導向, 後者則是它的主要實施手段。
參考:《社會科學研究》2002 年第5 期--論「一五」時期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戰略

⑼ 過渡時期為什麼要對農業、輕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改造

樓主指的「過渡時期」應該是指新中國建國後1953年至1956年的「三大改造」時期吧。以下是原因:
1,受政治制度影響,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而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在當時就等於「計劃經濟」體制,因此當時我國將所有這三大產業實行了不同程度的國有化或者公有化,以此方便對經濟進行規劃。另外允許私有制經濟也就是市場經濟就等同於認同了「資本主義經濟」,這在當時來講是絕對不允許的!
2,受國情影響,1949年我國剛剛經歷了百年屈辱和解放戰爭,社會經濟百廢待興,國家通過對三大產業的改造有利於國民經濟的恢復,防止私人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因此這個政策在當時從某種角度上講也是正確的。
3,受國際大局影響,50年代正值冷戰時期,我國當時被西方圍堵經濟,無法發展對外經濟貿易,因此被迫採用「一邊倒」的外交政策,蘇聯也在中國1953年~1957年的「一五計劃」期間為中國提供援助和貸款,這對於當時被西方圍堵的中國看來莫過於雪中送炭。而蘇聯採取的正是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對外則是大國沙文主義,因此當時採用「一邊倒」外交政策的中國在經濟制度上也倒向了蘇聯。
4,受我國經濟產業結構影響,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重農抑商的國家,民國時期商業和輕工業得到一定的發展,但重工業卻沒有多大建樹,1953~1957年的「一五計劃」主要就是以「優先發展重工業」為主要內容。若要實施一五計劃,則必須要有相應的產業結構來支持,因此,為了優先發展重工業,國家採取了對三大產業進行國有化或者公有化改造,以此促進產業結構變化,方便側重重工業發展,為重工業發展打下經濟基礎。

⑽ 我國在過渡時期為什麼在經濟建設上要以工業化為中心

一味追求重工業的發展,發展水平比較低,人民的認識不足,曾提出過「沒有機器也能造出火車頭」的口號,急於求成,片面強調經濟建設發展速度!總的說來當時的工業發展與當時的社會發展的水平是不相適應的!

閱讀全文

與在過渡時期為什麼要發展重工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汽車防盜器在什麼位置 瀏覽:131
速騰汽車高壓包多久換一次 瀏覽:890
豐田商務與賓士商務哪個好 瀏覽:356
奧迪a3排氣聲浪多少錢 瀏覽:791
廣州汽車指標多少錢 瀏覽:525
汽車駕駛座如何調高低嗎 瀏覽:107
奧迪q7門板怎麼裝 瀏覽:992
賓士e260l車內後視鏡如何拆卸 瀏覽:724
汽車如何可以增加動力 瀏覽:18
只看質量賓士和寶馬哪個好 瀏覽:919
工業庫存太大如何調整 瀏覽:290
賓士e300敞篷版2021落地多少錢 瀏覽:777
汽車放壞了多久沒開 瀏覽:96
預定奧迪a6多久能提車 瀏覽:377
寶馬320和豐田皇冠質量哪個好 瀏覽:992
賓士glaesp功能是什麼 瀏覽:712
考研如何調劑哈爾濱工業大學 瀏覽:595
北京工業大學中藍公寓怎麼洗衣服 瀏覽:348
奧迪q5的燈怎麼打開 瀏覽:482
湖南冶煉鉛的工業園有哪些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