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前提條件是什麼
工業革命爆發的前提:
1、市場:英國的海外殖民活動擴大了海外殖民市場,圈地運動擴大了國內市場;
2、資本:海外掠奪及貿易積累了大量資本;
3、勞動力:圈地運動和行會組織較早瓦解,提供了勞動力資源;
4、技術:工場手工業技術的積累;
5、社會環境:完成資產階級革命後,英國國內社會狀況穩定。
(1)什麼革命是工業革命的前提擴展閱讀
第一次工業革命對中國的影響:
1、政治:英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為了擴大海外市場和原料產地,1840年發動了鴉片戰爭,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社會。
2、經濟: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逐步解體;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並發展。
3、思想文化:激發國人探求新知,向西方學習,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口號,洋務運動興辦近代工業。
❷ 英國工業革命的前提條件是什麼
前提條件:
①政治前提:較早確立資本主義制度。
②資本:海外貿易、殖民掠奪和圈地運動積累了雄厚的資本。
③技術:工場手工業的發展積累了生產技術知識。
④勞動力:圈地運動增加了僱傭勞動力。
⑤市場:圈地運動拓展了國內市場;殖民掠奪拓展了廣闊的海外市場和廉價原料產地。
❸ 兩次工業革命發生的前提是什麼條件又是什麼
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條件(蒸汽時代):1、海外殖民擴張和掠奪,提供了資金來源,擴大了市場需要2、圈地運動提供了勞動力資源,擴大了國內市場手工工場的發展使技術改革和機器發明的條件成熟3、資產階級代議制的確立提供了勞動力和政治保障。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條件(電氣時代):1、19世紀下半葉,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最終在歐美主要國家確立,政局相對穩定。2、歐美國家實現了初步的工業化。3、世界市場初步行成。4、大量積累的資本提供了充足的資金。5、科學技術的突破性成果和創新。
❹ 如何理解農業革命和商業革命是工業革命的前提
這應該從農業和商業對工業的影響來理解,首先農業發展到一定的程度社會才有可能發展商業,農業發展可以促進商品交換社會才會有多餘的勞動力從事小商品經濟的發展,當社會對商品的需求量超過小商品經濟無法買足時必然要對生產方式進行改革,改革的方向就是大生產大機械的使用這樣才出現工業生產的出現,這道題就從時間和產生的基礎考慮
❺ 英國率先開展工業革命的前提和條件是什麼
前提:資產階級統治在英國的確立。
條件:
(1)圈地運動,提供了自由勞動力、資本、市場。
(2)英國早期的殖民貿易和殖民掠奪,提供了資本、市場、原料。
(3)英國手工業的迅速發展,提供了必要的技術。
(4)英國海外市場日益擴大,提供了市場(根本原因)。
(5)什麼革命是工業革命的前提擴展閱讀:
英國一共有2次工業革命。
第一次工業革命是18世紀60年代從英國發起的技術革命,是技術發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開創了以機器代替手工勞動的時代。這不僅是一次技術改革,更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
以工作機的誕生開始,以蒸汽機作為動力機被廣泛使用為標志。這一次技術革命和與之相關的社會關系的變革,被稱為第一次工業革命或者產業革命。
第二次工業革命是1870年以後,科學技術的發展突飛猛進,各種新技術、新發明層出不窮,並被迅速應用於工業生產,大大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從19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出現了一系列電氣發明。德國人西門子製成發電機,比利時人格拉姆發明電動機,電力開始用於帶動機器,成為補充和取代蒸汽動力的新能源。電力工業和電器製造業迅速發展起來。人類跨入了電氣時代。
❻ 簡述英國工業革命的前提,條件和影響
前提條件:
①政治前提:較早確立資本主義制度。
②資本:海外貿易、殖民掠奪和圈地運動積累了雄厚的資本。
③技術:工場手工業的發展積累了生產技術知識。
④勞動力:圈地運動增加了僱傭勞動力。
⑤市場:圈地運動拓展了國內市場;殖民掠奪拓展了廣闊的海外市場和廉價原料產地。
1.對生產力的影響:工業革命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迅速發展,使商品經濟最終取代了自然經濟,手工工場過渡到大機器生產的工廠,這是生產力的巨大飛躍〔1〕。
2.對資產階級的影響:工業革命極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為鞏固資產階級革命成果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使資產階級專政建築在社會化的大機器生產和物質財富空前豐富的基礎上,使資本主義方式擴展至世界各地,保證了資本主義完全戰勝封建主義〔2〕。
3.對階級階構的影響:工業革命使得使用機器生產和現代大工業(工廠制度)逐步代替了工場手工業,資本主義僱傭勞動制度普遍建立起來,引起了社會階級關系的深刻變化,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最終形成〔3〕。
4.對全球交通和市場的影響:歐美國家為了促進商品交流,大規模從事交通運輸建設,為了擴大海外殖民掠奪和市場,致力於遠洋運輸網的開拓,逐漸形成了全球性的交通網路,世界市場開始形成〔4〕。
5.對亞非拉國家的影響:工業革命加速了弱小國家淪為殖民地和附屬國的過程,同時,歐美列強對亞非拉進行殖民掠奪的時候,也不可避免地把歐美先進的工業技術帶到這些地區,使這些國家緩慢地走上了工業化的道路,改變了他們的歷史命運,將其捲入了工業文明的潮流之中〔5〕。
此外,有學者指出,工業革命在發展生產力、在人同自然作斗爭方面具有劃時代的巨大歷史意義。同時,工業革命後,社會日益分裂和混亂,物慾橫流,金錢第一,物質享受至上成為許多人的生活目標,人剛剛有可能擺脫大自然的桎梏,但又陷入了社會本身纏結的羅網。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是每個正在實現工業化的國家都必須認真考慮的。」
❼ 工業革命的發展有哪些前提
在16世紀和17世紀上半葉,幾乎所有的學科都發生了重大變革,特別是天文學和力學的偉大成就為新的自然科學打下了牢固的基礎。所有這一切科學上的突破,很快就和技術發明融合在一起,成為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序曲。16世紀、17世紀科學上的重大進步,其意義還遠不止於此。它對神學的沖擊所造成的後果,對產業的興起更是不可缺少的一步。包括經濟結構在內的新社會結構的產生,必然引起舊社會的陣痛。中世紀末期,在社會大變革的前夜,宗教與科學展開了激烈斗爭。只有科學勝利了,才會解放人們的思想,才會有大量的發明、大量的技術應用、大量的新事物,才會產生一個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