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提高我國工業經濟效益
摘要 本人論述了提高企業經濟效益要堅持「一業為主」多種經營的方針。提高企業綜合經濟效益的方法和途徑。 關鍵詞 國有企業一業為主多種經營綜合效益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的要求,急需研究解決如何提高國有企業綜合效益的重要課題。 一、提高企業經濟效益要堅持「一業為主」多種經營的方針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國有企業能否站穩腳跟,求得生存和發展,充滿生機與活力,關鍵看它是否轉變了經濟增長方式,是否拓展了發展空間,具體體現是否有良好的經濟效益上。不可設想,一個效益不好乃至虧損的企業會朝氣蓬勃。經濟效益是企業生產經營的出發點和歸宿,是企業的唯一選擇,其內涵是取得利潤。利潤是生產經營勞動者為社會創造的產品價值的貨幣表現,利潤越多,效益就越好,企業的活力就越強,否則相反。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特別是買方市場形勢下,企業實行兩條腿走路的方針,堅持一業為主,積極發展多種經營,就有可能增加和拓寬利潤來源渠道,企業的效益就有可能建立在比較穩定和比較有把握的基礎之上。
1.一業為主,多種經營,提高企業綜合經濟效益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
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必須加快產業結構、產品結構、技術結構和經營結構調整的進程。調整結構必須以市場為導向,以產品
和產品質量為核心,以效益為目標,離開效益去談調整是盲目的,不切實際的,必然達不到預期效果。只有堅持按照市場需求去調整結構,才有可能取得好的經濟效益。隨著生產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需求呈現多樣性和差異性,不同消費層次已經形成,消費者對商品的品種、質量、包裝、款式和服務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應抓住機遇,進一步搞好主業的生產經營,同時積極開展多種經營,才能取得好的綜合經濟效益,錦上添花。 2.一業為主,多種經營,提高綜合經濟效益是企業發展的內在要求
辦好企業,搞活企業,必須依靠廣大員工,調動其積極性,除了組織學習,加強政治思想工作,鼓舞士氣、振奮精神外,必須在經濟利益上予以充分考慮和注意,具體地說,就是員工收入應隨著生產經營的發展和擴大而逐年增長,這是穩定員工思想,激勵上進的重要條件之一。「國強民富」,包括廣大職工也應富裕。有條件的企業應讓職工先富起來。而做到這點,最根本的是要發展經濟(包括開展多種經營),加強科學管理,提高綜合經濟效益。企業有了經濟實力,就有了改善職工生活的前提條件,「富起來」才有可能逐步實現。
二、提高企業綜合經濟效益的方法和途徑 1.認真抓好主業的生產經營
主業是企業主要的、基本的業務或產品(商品),一定要認真抓好,
但主業不是一成不變的,它隨著市場變化而不斷變化。調整是絕對的,不調整是相對的。不論是生產企業,還是流通企業,或且是別的企業,都是一樣。在一般情況下,搞好主業是企業經濟效益的基本來源。怎樣搞好呢?突出的,一是抓品牌,爭創名牌,品牌是一個企業的文化和一個民族精神的體現,好的品牌是無價之寶,要有創新精神,有追趕時代潮流的勇氣和信心,敢於創新才能出好品牌、名牌;二是抓好科技進步,提高產品技術含量,使企業產品在市場同類產品中處於領先地位;三是抓好產品質量,以質量為中心,有了質優價宜的產品,企業才有競爭力;四是切實重視營銷,加強市場調查,及時調整經營方向,改進經營策略和經營方式,注重企業整體策劃,千方百計加大開拓市場力度、擴大銷售。目前產品(商品)有市場,效益好的企業要不斷擴大市場份額,提高市場佔有率;產品沒市場的要按有關政策實行停產、轉產,搞別的產品或別的行業。
2.大膽開展多種經營
以市場為導向,按照需要與可能一致的原則,努力搞好主業以外的其他生產經營,發揮優勢,形成特色,爭取抓一種成一種,抓一片成一片,看準一些,量力而行,一時看不準,或市場需要但企業無力辦的就不辦。目前許多企業的潛在優勢沒有充分利用和發揮,土地、倉庫、場所、設備、技術、人才等閑置、浪費現象十分嚴重。要做到物盡其用,人盡其才,必須合理布局,全面安排,在發展主
業的同時,積極開展多種經營如房地產業、種養業、酒店餐飲業、租賃業、加工業、旅遊業、貿易業等,可選擇1-2個行業發展,由小到大,由少到多,其形式方法應靈活多樣,獨資、合資、經營、股份合作均可。 3.積極參與國際競爭
國際市場是一個廣大的空間,潛力巨大。加入世貿組織十年來,我國有更多的條件和更好的環境加快融入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作為企業,不論其性質如何,也不論是經營主業或多種經營,都應積極投入到這一大范圍、多領域、高水平的競爭中去。要把這些引導到國際市場上,積極研究國際市場需求,掌握信息,既慎重認真、又勇於開拓。企業進一步開放、擴大業務、增加市場份額的需要,也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企業經合經濟效益的重要途徑。因此必須大膽開創。
4.積極參與中原經濟區建設和西部大開發
西部大開發是縮小我國西部與東部經濟的差距,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決策和重大舉措。中原經濟區建設是實現河南崛起鶴壁騰飛千載難逢的奇跡,對企業來說,這是發展自己、提高效益的良好機遇,應抓住這一良機,投入到這一潮流中去,以內容、規模、形式的多樣性和靈活性參與中原經濟區建設和西部的開發,譜寫企業新篇章。
5.全面提高服務質量
市場經濟的核心是競爭,企業不管搞主業或搞多種經營要在競爭中取勝,靠什麼?一靠質量好的產品,二靠品牌,三靠服務。服務是贏得顧客與效益的重要手段。因此,要加強政治思想工作,提高員工的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要加強培訓,全面提高員工的素質,尤其是文化、業務、法律、道德素質。競爭年代,有錢沒知識,是註定要失敗的。要建立約束機制和激勵機制,關心員工及其家屬的生活,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要主動加強與用戶的聯系,廣泛徵求和聽取顧客意見,切實搞好產(售)前、產(售)中、產(售)後的各項服務。在服務中了解市場和顧客,又贏得市場、顧客。
⑵ 六十年中國工業發展
從洋貨遍地,到世界工廠;從一窮二白,到工業大國,中國以60年的時間走過了西方發達國家近300年工業化的歷程。驚人的跨越,見證著艱難而輝煌的歷程,也預示著充滿希望的前景。
60年演繹一個驚人的變遷:人口最多的農業大國已成長為世界矚目的工業大國
打開塵封的記憶,那是一段令人汗顏的歷史:當新中國誕生之時,民族工業景象慘淡。洋火、洋灰等這些從舊時代遺留下來的名稱,可以說明一個國家的工業基本處於空白狀態。
根據有關部門的統計,1949年前的100年間,中國工業發展積累下來的固定資產只有可憐的100億元。
從三年恢復,到「一五」計劃,中國工業在艱難中起步。而在此後的風雨征程中尤其是改革開放之後,中國工業始終站在前列,充當著經濟發展的火車頭。
工業總量規模迅速擴大,工業裝備技術水平迅速提高,國有工業面貌一新,鄉鎮工業異軍突起……
站在新中國成立60年這個新的節點上回望歷史,一個最根本的事實是,中國經濟發展,有賴於工業持續高速增長以及工業化進程的迅速推進。就像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金碚所說:「工業一直是我國改革開放前沿領域,也是國際競爭力提升最快的產業。」
驚人的跨越,鍛造共和國經濟的脊樑:目前中國工業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位的已有210種。一個曾經連鐵鍋都要砸掉煉鋼的國度,如今正在為無法消化過剩的生產能力而煩惱;一個曾經的「貧油國」,崛起了一座座石油新城;一個曾把轎車當作奢侈品的國家,如今正在為擴大消費而鼓勵汽車下鄉。
數據的對比,讓我們自豪:1949年我國鋼產量只有15.8萬噸,不到世界產量的千分之一,如今粗鋼產量突破5億噸,佔全球產量的近40%。1949年我國原油產量只有l2萬噸,2008年接近1.9億噸,是1949年的1500多倍。1959年我國汽車產量只有1.6萬輛,而2008年逼近千萬輛大關。
「中國輕工產品目前出口到世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國已成為許多輕工商品的國際製造中心和采購中心,成為重要國際貿易集散地和供應地。」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會長步正發說,目前我國自行車、縫紉機、電池、啤酒等100多種產品的產量居世界第一,家電、皮革、傢具、羽絨製品、陶瓷、自行車等產品占國際市場份額的50%以上。
中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工業大國,正在向工業強國邁進。
60年磨礪創新利器:一個曾經技術落後的國家在堅忍不拔學習、引進與創造中超越自我、追趕潮流
危機,突破的前夜??一個新的科技革命在世界范圍內孕育。正在突破重圍的中國工業,積蓄著新一輪起飛的力量。
新能源汽車,這個新興的概念已經在中國工業結出果實。去年12月,比亞迪推出了不依賴專業充電站的新能源汽車??比亞迪FDM雙模電動車。面對金融危機帶給全球汽車業的變革和沖擊,比亞迪這樣的中國企業選擇「彎道超車」,試圖抓住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先機。
事實上,中國工業從起步開始就蘊涵著自我創造的精神,盡管這條道路充滿艱辛、荊棘遍布。人們不會忘記,1956年,國產第一輛解放牌汽車下線,被人們親切地描述為「用錘頭砸出來的」。
無數的「第一」,書寫著中國工業艱難創造的傳奇:1952年,中國第一台蒸汽機車研製成功;1955年,中國第一輛拖拉機製造成功;1958年,中國第一台黑白電視機研製成功;1961年,中國第一台1.2萬噸水壓機研製成功;1964年,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而當國門打開之後,引進、消化、吸收的技術不計其數。生物、航天、信息、環保等新興技術的突破,鋼鐵、紡織、煤炭等傳統領域技術改造,正在極大地改變著中國工業。
傳統產業已不再是舊日的面貌。2009年8月的一天,記者在山東兗礦集團興隆庄煤礦10301工作面看到,綜采隊長孫健全正在發布指令:「機尾全部聯動,採煤機送水,轉載機准備啟動……」他對記者說:「一個小時能產2000多噸啊!這些設備都是我們自己研發、設計、製造的,我們現在是遙控操作的『白領採煤工』呢!不光把技術賣給外國大公司,還到國外去幫助開礦。」
新興產業在不斷搶佔領先位置。一流公司做標准,二流公司做服務,三流公司做產品。中國開始越來越多地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在2000年世界無線電通信大會上,中國自主研發的TD成為第三代移動通信國際標准之一,也是我國通信業百年史上第一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際標准。2009年1月中國移動獲得TD牌照,目前已覆蓋全國38個城市。
而此時,在南方的無錫市,中科院無錫高新微納感測網工程技術研發中心的科技人員們,正在對繼互聯網、移動通信之後全新技術領域感測網進行攻關。他們要把感測系統和3G中的TD技術結合起來,開辟出「感知中國」的新天地。
我們並不諱言創新能力還有很大差距,但決不停止追趕與超越的步伐。這代表著中國工業前進的方向和未來的希望。
在競爭中抓住難得的機遇,讓信息化為工業化插上騰飛的翅膀
2008年6月29日10時,在原信息產業部所在地北京西長安街和萬壽路兩個辦公地點,歷經10年的信息產業部牌匾被撤下,並更換為工業和信息化部。這一靜悄悄的更改標志著中國工業內涵的巨大變化。
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的融合,正是中國工業由大變強的新出路。
事實上,中國的信息化與工業化的融合從世紀之初就已經起步。「推進信息技術在經濟社會各領域的廣泛應用,不斷提高我國信息化水平,我們走出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的信息化道路。」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朱宏任說。
時針撥回到60年前,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通信基礎十分薄弱。「我剛上班的時候,連電話都沒見過,想都想不到這輩子能開視頻會議,你和我隔這么遠能互相看見談話,變化太大啦!」接受記者視頻采訪的銀川市電信局退休老職工閆茂菊大媽說。
60年來,信息通信網路歷經從電報網到電話網,從模擬網到數字網,從國內網到國際網,從語音網到信息網的一次次跨越。目前,中國已經初步形成了國家信息高速公路基本架構。
與此同時,信息技術正在越來越多進入到工業生產領域。南通振華重型裝備製造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港口機械、海上裝備製造企業。走進廠區,新生產出的大型吊機一字排開。新研發的軌道吊格外搶眼,由於融入了信息技術,吊機實現無人駕駛。企業負責人說,這是一個新的嘗試,也將得到市場相關新聞:年中經濟形勢述評:搶占未來經濟發展的制高點年中經濟形勢述評之四:拓展經濟發展新空間
⑶ 工業經濟是什麼啊
工業經濟
工業經濟,又叫資源經濟,即經濟發展主要取決於自然資源的佔有和配置。 由於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知識的不斷積累,人類開發自然的能力不斷增強,使得大多數可認識資源都成為短缺資源。19世紀以來的世界戰爭,其目的主要是掠奪或保衛自然資源。最近美國發動的伊拉克戰爭,針對的主要是海灣地區的石油資源。在國家獨立自主的條件下,有了資源,就能發展經濟。 自19世紀以來,世界發達國家陸續完成了工業革命,科學技術取得了巨大發展,拖拉機、機床等代替了手工生產工具,汽車、貨車、輪船和飛機代替了落後的交通工具,生產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這一時期,知識對於經濟的作用尚未起到決定性作用。鐵礦石、煤、石油等發展機器生產的主要資源很快成為短缺資源,並開始制約經濟發展,因此,這一階段的經濟發展主要取決於自然資源的佔有。 在工業經濟階段,生產的分配主要按自然資源(包括通過勞動形成的生產資料)的佔有來進行。所以,雖然生產效率大大提高了,物質財富大大增加了,但廣大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與此不成正比。西方主要國家大約花了100年時間解決溫飽問題,又用了約50年時間變成小康,以後才逐步開始富裕。在這期間,它們基本普及了中等教育,開始了人才的自由流動,比較成功地開發了智力資源
⑷ 運用經濟知識說明如何調整經濟結構,促進小企業發展
調整經濟結構,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中小企業的出資人是企業轉型發展的關鍵。政府應引導企業出資人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創新。只有堅持創新,才能加快中小企業的轉型升級。中小企業要加快向創新驅動轉型、向綠色低碳轉型、向智能製造轉型、向戰略性新興產業轉型、向現代服務化轉型、向文化產業轉型、向內需主導及消費驅動轉型。以此全面優化企業的技術結構、產品結構和組織結構。
2、中小企業要把握全球技術革命新趨勢,努力培育新的增長點。企業要加快新技術尤其是關鍵核心技術研發應用,著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努力形成新的競爭優勢。要積極創新商業模式,努力將價值鏈向研發、標准制定、銷售服務和品牌建設拓展。
3、政府應加快通過積極的財稅政策,鼓勵企業研發創新、技術升級,以提升產品和行業競爭力。建議完善研究開發和設計支出的所得稅加計扣除政策,包括完善相關的統計、台賬制度等,將鼓勵企業增加研究開發投入的政策落到實處。
4、政府要加快深化金融體制改革,虛擬經濟要向適應實體經濟的發展轉型。針對中小企業的特點,構建政策性金融和商業性金融相互協調補充的金融支持體系。加快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領域的步伐,創新發展專門面向中小企業的金融機構,允許民間資本作為主要發起人設立並控股的小型金融機構等。
5、政府要圍繞中小企業轉型發展需求,制定人才培養和引進規劃。對內提升人才素質,對外吸引人才,形成人才聚集的國家。要加快高校專業人才培養的轉型,向培養復合型、創新型人才轉變。要加強職業教育轉型,培養高水平、高素質的新型操作人才。要制定優惠政策吸引海外人才。政府要制定對中小企業出資人的培訓計劃,以不斷提升企業出資人的素質和市場競爭力,使之保持旺盛的企業家精神。
6、政府應鼓勵有條件的中小企業,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先進設備,使之加快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再創新。要積極制定跨國經營戰略,學會開展對外投資和並購,努力在國際市場獲取技術、知識產權、人才、渠道、資源等要素,逐步實現研發、生產、銷售的全球化布局,從而推動經濟社會的大發展。
⑸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工業化取得的主要成就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工業化取得的主要成就
(一)工業生產綜合能力顯著提升
1.工業經濟快速增長。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工業經濟快速發展,工業生產能力穩步提升。經過70年的發展,主要產品的生產能力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實現了由短缺到豐富充裕的巨大轉變,很多產品產量從小到大。主要經濟指標迅速提升,工業增加值由1952年的11
9.8億元上升至2018年的305160.2億元,年均增長1
2.61%,高於同期國民收入增長率
1.1%;工業利潤總額由1952年的2
8.3億元上升至2017年的74916億元,增長2647倍;工業企業單位數由1952年的1
6.95萬個上升至2017年的3
7.27萬個,增長約
2.2倍;工業企業資產由1978年的4525億元上升至2017年的112288
1.5億元,增長約248倍。
2.工業生產體系完備。目前,我國工業有41個大類、207個中類、666個小類。空調、冰箱、彩電、洗衣機、微型計算機、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一大批家電通信產品產量均居世界首位;原煤、發電量等能源產品產量2017年比1978年分別增長
4.7倍和2
4.3倍;乙烯、粗鋼、水泥等原材料產品產量分別增長4
6.9倍、2
5.2倍和3
4.8倍;汽車產量已達2900多萬輛,連續9年蟬聯世界第一。
3.製造業連續多年穩居世界前列。1990年我國製造業佔全球的比重為
2.7%,居世界第九位;2000年上升到
6.0%,位居世界第四;2007年達到1
3.2%,居世界第二;2010年佔比進一步提高到1
9.8%,躍居世界第一,自此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一。世界經濟論壇《2015—2016年全球競爭力報告》顯示,2015年,中國的國際競爭力在140_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28位,比2012年提高1位,在發展中國家名列前茅。這其中,工業領域的國際競爭力表現尤其突出。據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工業競爭力指數最新結果顯示,中國與德國、日本、韓國、美國等國家一並成為全球5個最具工業競爭力的國家。2016年,中國、美國和德國被列為世界最具製造業競爭力的前3個國家。
(二)工業生產結構優化,轉型升級成效明顯
建國以來,我國產業政策經歷了改革開放前重工業優先發展,到改革開放後優先發展輕紡工業、重點加強基礎產業、大力振興支柱產業、積極發展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等,產業結構不斷得到調整優化。
1.淘汰落後產能。不斷加大鋼鐵、煤炭、石化、建材等傳統行業的過剩產能減量調整,破除無效供給,工業經濟效益明顯好轉。2013—2015年,全國共計淘汰落後煉鐵產能4800萬噸、煉鋼5700萬噸、電解鋁110萬噸、水泥(熟料和粉磨能力)
2.4億噸、平板玻璃8000萬重量箱。在此基礎上,2016年、2017年兩年又化解鋼鐵產能
1.2億噸、煤炭產能5億噸,全面取締
1.4億噸「地條鋼」,淘汰、停建、緩建煤電產能6500萬千瓦以上。
2.新興產業快速崛起。據測算,2015年至2017年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較上年分別增長
10.0%、
10.5%和1
1.0%,增速分別高於規模以上工業
3.
9、
4.5和
4.4個百分點。部分新興產業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集聚效應。據統計,在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所包含的七大產業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規模居於首位,2016年其增加值占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比重超過1/4;節能環保產業、生物產業和新材料產業增加值占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的比重均在18%左右。
3.「兩化」融合日益深化。堅持走中國特色的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兩化融合」的新型工業化道路。製造業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重點行業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取得了明顯進展。據工信部統計,2017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關鍵工序數控化率、生產設備數字化率、數字化設備聯網率已分別達到6
3.3%、4
6.4%、4
4.8%和39%,培育了一批工業互聯網平台,製造業智能主導的特徵日趨明顯。
4.發展方式轉變明顯。加快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步伐,大力提升傳統動能,工業發展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技術改造投資成為促進製造業轉型升級的主要力量。2013-2016年,製造業技術改造投資年均增長1
4.3%,2017年技改投資依然保持較高增長水平,增長1
6.3%,增速比製造業投資高1
1.2個百分點,佔全部製造業投資比重達4
8.5%,比上年提高
4.6個百分點。
5.單位產品能耗明顯降低。2017年與2012年相比,在統計的年耗能1萬噸標准煤及以上的重點耗能工業企業中,噸鋼綜合能耗下降
5.3%、機制紙及紙板綜合能耗下降1
1.0%、燒鹼綜合能耗下降1
2.6%、電石綜合能耗下降
2.4%、合成氨綜合能耗下降
5.7%、水泥綜合能耗下降
4.5%、平板玻璃綜合能耗下降
9.1%、電廠火力發電標准煤耗下降
3.9%。按照統計的25個重點耗能產品、108項單耗指標測算,五年累計形成直接節能約
1.0億噸標准煤,佔全社會節能量的近10%。
(三)製造業競爭力逐步提升,深度參與全球產業鏈分工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工業產品進出口貿易持續增長,工業產品生產與製造融入全球產業鏈分工。工業產品進口金額由1999年的165699萬美元上升至2018年的213563
7.29萬美元,年均增長1
4.40%。其中初級產品進口金額由1999年的26846萬美元上升至2018年的213563
7.29萬美元,年均增長1
8.74%;初級產品進口佔比由1999年的1
6.20%上升至2018年的3
2.85%。初級產品進口集中在非食用原料、礦物燃料、潤滑油及有關原料。工業製成品進口額由1999年的138853萬美元上升至2018年的143402
4.78萬美元,年均增長1
3.07%;工業製成品進口佔比由1999年的8
3.80%下降至2018年的6
7.15%。工業製成品進口集中在機械及運輸設備。
工業產品出口金額由1999年的194931萬美元上升至2018年的2487400.74萬美元,年均增長1
4.34%。其中初級產品出口金額由1999年的19941萬美元上升至2018年的13508
5.83萬美元,年均增長
10.59%,初級產品出口佔比由1999年的
10.23%下降至2018年的
5.43%。初級產品出口集中在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動物、礦物燃料、潤滑油及有關原料。工業製成品出口額由1999年的174990萬美元上升至2018年的235202
1.25萬美元,年均增長1
4.65%。
來源:中國樂山市委黨校學報
⑹ 如何加快工業經濟更好更快發展
一、繼續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大力推進工業化進程。
二、著重抓好工業企業晉檔升級工作,不斷增強綜合實力。
三、加快園區建設,發揮工業發展集聚效應。
四、進一步健全完善服務體系,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⑺ 建國後我國工業經濟體制經歷了哪三次重大轉變請分別從原因、內容、結果進行分析,指出它對我國經濟建設
第一次:建國初到1956年後,從建立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的多種經濟成分並存的經濟體制向高度集中統一的管理得計劃經濟體制轉變。 (1)原因:①照搬蘇聯模式。②中共缺乏經濟建設的經驗,照搬政治斗爭的方式。③主觀上追求「一大二公」,急於完成工業化。 (2)核心內容:實行和強化計劃經濟,廢除生產資料私有制,建立社會主義公有制,片面追求工業發展的高速度。 (3)結果:這種體制在建國初期,對於恢復國民經濟、進行工業化建設曾起過積極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他超越了歷史發展階段,其嚴重的弊端使企業失去活力。 第二次: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從單一的公有制經濟變為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成分並存,從計劃經濟轉變為以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的經濟。 (1)原因:黨中央總結了建國以來正反兩方面的經驗,特別是汲取了「文革」的教訓,並借鑒了外國的經驗,決定實行工業經濟體制改革、對外開放的政策。 (2)核心內容: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調整產業結構,改變企業管理方式,實行政企分開等。 (3)結果:增強了企業活力,解放了生產力,工業得到發展,成就舉世矚目。 第三次:從90年代以來,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由粗放式經營向集約式經營轉變。 (1)原因:黨中央在認識國情和總結社會主義建設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決定加快經濟體制改革。 (2)核心內容:把企業推向市場。 (3)結果:這次調整有利於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啟示:(1)發展工業,必須從中國國情出發,實事求是,遵循經濟規律。(2)改革和變革生產關系應遵循有利於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原則,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業化、現代化的道路。 ⑻ 工業經濟發展階段的特點是
簡論知識經濟與管理會計 ⑼ 結合改造我們的學習,談如何促進工業經濟發展 摘要 一是深入一線找對策。把「應對危機、止滑提速」作為開展學習實踐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各級黨政主要領導帶頭深入重點行業和企業開展專題調研活動,全面了解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具體困難和問題,深度發掘制約工業經濟加快發展的根本症結和薄弱環節,針對企業融資困難、人才缺乏、入駐困難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及時出台《關於促進工業經濟止滑提速的意見》,切實加大對化工醫葯、絲紡服裝、汽配及食品和農副產品等各類優勢產業的支持力度,以帶動相關產業經濟止滑回升、加快發展。 與工業經濟如何從小變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賓士e原配柏林之聲多少錢
瀏覽:319
如何用wd製作寶馬圖標
瀏覽:355
四個w是什麼汽車標志
瀏覽:501
賓士車引擎蓋怎麼樣
瀏覽:84
什麼車改裝寶馬最像
瀏覽:928
二手賓士r300怎麼樣
瀏覽:846
賓士大g車內溫度多少
瀏覽:924
汽車燒機油怎麼解決
瀏覽:680
建材工業是什麼意思
瀏覽:317
汽車工業的發展經歷了什麼過程
瀏覽:868
奧迪24一排失火怎麼回事
瀏覽:585
奧迪a6送女朋友什麼車
瀏覽:373
寶馬金融怎麼變成融資租賃
瀏覽:385
奧迪a6前網撞斷了多少錢
瀏覽:112
法拉第汽車在哪裡
瀏覽:471
寶馬525什麼時候換代
瀏覽:158
寶馬胎壓檢測如何實現
瀏覽:769
工業園區有什麼變化
瀏覽:731
奧迪a1離合器怎麼拆
瀏覽:948
江蘇工業用風冷模塊哪裡有
瀏覽: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