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皋的介紹
如皋市隸屬江蘇省南通市。地處長江三角洲北翼,北緯32°00′~32°30′、東經120°20′~120°50′,南臨長江,與張家港市隔江相望,北與海安縣、東與如東縣、東南與南通通州區毗鄰,西南與泰州靖江市接壤;全市總面積1477平方公里(不含長江水面),人口142.26萬人(2012年)1;其中市區面積80平方公里,港區城市面積30平方公里。境內擁有長江岸線48公里,通揚運河、如海運河、如泰運河、焦港等主要河流縱橫全境,總長180.8公里。2如皋市被國際自然醫學會評為世界六大長壽鄉之一。截至2011年底,如皋145.28萬人中百歲老人高達270多人,其總數位居中國縣(市)之首,此外,如皋市90歲以上的老人有4000多人,80歲以上的老人有40000多人。
Ⅱ 滕世腸衣項目屬於哪個產業
農副食品加工業。
經營范圍: 腸衣製品加工、銷售。腸衣加工是如皋傳統的農業產業,從養殖戶到加工企業,帶動數萬人就業增收,是一項重要的富民產業。如今,位於南通如皋開發區內的中國腸衣城已經成為行業的價格風向標。
2007年,中國腸衣城一期工程建成,早期的腸衣城仍然以家庭作坊模式為主,產品出口標准不達標、污染排放不達標。為此,如皋開展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腸衣污染專項整治行動,污水橫流的狀況得到根本改觀,400多家小作坊關停並轉,成為現在腸衣城裡200家左右綠色、環保,具有標准化操作流程的企業。
Ⅲ 南通有哪些繁榮的工業園區
1.中國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級)
1984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立,規劃面積24.29平方公里,是中國首批14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之一,地處中國黃金海岸線中部,長江入海口北岸,正在建設中的世界最大斜拉橋蘇通大橋就在區內,與國際大都市上海隔江相望,是長江三角洲和長江流域的重要門戶,其通江達海的區位優勢,不斷完善的投資環境,已經形成的產業基礎,以及所具有的港口、淡水、人才等優勢,是投資興業的理想之地。 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內設有江蘇南通出口加工區、中國長江國際化學纖維工業園、長江國際化學新材料工業園、光機電工業園,基礎設施實現通路、通自來水、通下水、通電、通電訊、 通蒸氣、通污水處理、通港口、通工業用氣和土地平整。
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已經成為長江三角洲利用外資較集中、發展速度較快和經濟活力較強的區域之一。
2.江蘇如皋港工業園區
1993年經江蘇省南通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園區位於長江入海口北岸,與上海、蘇州、無錫隔江相望,地處如皋市最南端依江而建,屬於對外開放一類口岸南通港口群,建港條件得天獨厚。園區港區西南與張家港隔江相望,距南通港僅28公里,距上海吳淞口127公里,至南京港239公里;如皋港引河與蘇北各大主幹河道連接成網,伸入腹地,轉駁集疏條件較好。園區陸路距南通國際機場45公里、江陰長江大橋25公里。區內通港公路與寧通高速公路和204國道在園區北緣4公里處相立交。建設中的新(沂)長(興)鐵路開設如皋港支線連通港區。目前園區基礎設施初具規模,並且在不斷完善。鼓勵重點開發的項目有:碼頭、電廠、金屬冶煉及加工、石油化工、船舶修造拆解、新型建材、旅遊度假區、生產生活資料進出口及中轉經營、現代農業等。
3.江蘇洋口港經濟開發區簡介
江蘇洋口港經濟開發區位於南通市如東縣長沙鎮,規劃面積135平方公里,其主要職能是依據南通港洋口港總體規劃和洋口港開發區總體規劃,推進洋口港的開發建設,加強開發區區域范圍內的土地利用、招商引資、項目審批、工程建設、環境保護、涉外事務、財政稅收等方面的管理。 目前洋口港的開發建設已進入全面啟動階段,江蘇LNG接收站及電廠已落戶港區。計劃於2008年,與蘇通大橋通車同步,完成洋口港基礎設施建設,打通江蘇沿海出海大通道。洋口港最終將建成擁有10萬噸級大宗散貨泊位、10萬至20萬噸級原油進口泊位、五、六、代集裝箱泊位,以能源、石化、冶金、現代物流產業為支撐的新型沿海港口城市。
4.江蘇港閘經濟開發區
1993年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開發區位於南通市市區西部,南臨長江,與滬、錫、蘇、常隔江相望,距上海128公里,距南京264公里,與南通機場咫尺毗臨、南通港口一箭之隔,通沙汽渡座落區內,擁有不沖不淤的長江岸線4公里,地理位置得天獨厚, 204國道、寧通高速公路穿區而過,基礎設施完備,基本實現"七通一平"。開發區內規劃設立四大工園區,即電子高新園區、機電一體化園區、精細化工園區、輕工食品園區。
Ⅳ 南通市如皋市如城鎮工業區有哪些企業
雙錢輪胎、昌升集團、神馬電力、元升太陽能、九鼎集團、如皋高壓電器集團、南通六建、陸地方舟、長壽集團等
Ⅳ 如皋市下原鎮政府周圍有哪些廠
南通浩鑫液壓件有限公司,江蘇魯能重工機電設備有限公司,南通莨泰運動器材有限公司等
如皋市下原鎮民營經濟得到迅速發展,到2007年10月,下原鎮已發展個體工商戶1708戶,私營企業313家,完成工業產值15.6億元。下原鎮在外能人大批返鄉創業助推了下原民營經濟邁上新台階。如皋市下原鎮黨委政府一班人積極引導農民投身創業熱潮,激發在外能人的創業熱情。
下原鎮每年安排專人對在外能人進行調查摸底,登記造冊,登門拜訪,解決生產生活上的難題。同時以親情、友情、鄉情為紐帶,給在外能人寄發公開信,通報家鄉經濟建設情況,還利用在各大城市召開的推介會,發送宣傳畫冊3000份,動員返鄉創業,聘請擔任家鄉經濟建設顧問。鎮政府制定了優惠政策,鼓勵在外能人把資訊、技術、人才、資金、項目帶回家鄉,讓家鄉人民分享其創業成功的喜悅和成果。
南通浩鑫液壓件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志兵家住下原鎮文庄村,創辦的這家企業總投資6000萬元,一期工程投資3000萬元,今2007年5月已竣工投產,二期工程正在建設之中,企業訂單多,產品供不應求。腰庄村民營經濟小區有8家企業先後落戶,總投資3500萬元,預計年產值達5000萬元。江蘇魯能重工機電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金仁坤家住下原鎮藕池村,在外創業多年,已有一定的資本,經下原鎮領導引薦,回鄉投資8000萬元上一個機械製造項目,廠房正在建設之中。南通展志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沈陳鵬家住下原鎮張庄村,總投資8000萬元。廠房正在施工,企業投產後,年銷售額將超過億元。南通莨泰運動器材有限公司總經理朱傑家住下原鎮下原居委會,在深圳既為家鄉招商引資,牽線搭橋,又返鄉創業,已投資8000萬元在下原創辦了一家企業,企業廠房也在興建中。南通飛鯨發電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秦建兵,住下原鎮白李村,總投資3600萬元,2008年企業銷售產值可達4000萬元。如皋市下原鎮醫療器械產業形成於上世紀八十年代。當時經銷人員多,生產廠家少,大部分產品都是外地的貨。當地農民完成資本積累後,紛紛回鄉走上自主創業之路,創辦實體公司。下原鎮現有生產、經營企業135家,其中具有一定規模、享有國家和省相關資質的生產經營企業21家,固定資產超億元,年銷售額超兩億元,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板塊經濟發展模式。
Ⅵ 新形勢下,如皋長江鎮將怎樣發展
全鎮現有工業企業68個,個體工業160餘戶,各類技術人員逾萬人。素有如皋小深圳之稱。
在改革開放浪潮中,大力實施了體制創新和科技創新,走上了以發展工業經濟為主體的富民強鎮之路,是如皋市第一個億元鄉鎮,2001年全鎮完成工業產值4億元,實現利稅1000餘萬元。現有工業固定資產2.2億元,擁有冶金、電子、建材、化工、機械、紡織、服裝、輕工等10多個工業門類、200餘種產品,全鎮規模以上企業15家,產值佔全鎮43%。成為全鎮工業門各門類排頭兵。企業資信不斷提高,產品質量上乘,已有8家企業獲得了ISO9002質量體系認證。服裝、化工產品遠銷東南亞、日本、美國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
在長青沙這塊寶島上,首批招商開發的建設項目有四個,一是休閑度假區。主要包括環境基礎設施建設;野味、綠色食品美食城綜合建設,自助水果園、垂釣中心等特色基地建設。二是無公害觀光農業區。重點搞好溝、渠、路、林網、積溫設施和種養稀有動植良種基地建設。此外,著力抓好特種經濟作物種子(苗)產業化基地建設。三是旅遊景點區建設。主要抓好環堤、水泥路面等建設及野生動物園等多種景點建設。四是港儲碼頭區建設。注重抓好物資集散儲運基地建設和現代化裝備兩個方面。以上四大項目建設,政府計劃用3-5年時間,通過招商引資建成。本鎮主工業園區將沿龍遊河向如皋港輻射,面積1200畝,工業園區前期工程開始實施。已實現了三通。主要以食品添加劑、電訊器材等龍頭產業,帶動電子、化工產業等不斷升級。
Ⅶ 南通以什麼產業為主
如皋白蒲有幾個很大的建築公司。疊石橋觀音山以紡織品印染為主。平潮二案船舶。主要是服裝輕工業。
Ⅷ 如皋港有幾個工業園區
如皋港船舶園區、如皋港現代港口物流園、如皋港現代農業園、如皋港綠色化工新材料產業園區。
江蘇如皋港工業園區
名 稱: 江蘇如皋港工業園區
類 型: 省級重點工業園區
批准時間: 1993年1月
規劃面積: 市政府批准規劃面積8.145平方公里。行政管轄面積120平方公里。
已開發面積:7平方公里
區 位: 如皋港地處長江北岸,與張家港隔江相望。區內寧通高速、沿江一級公路連接位於左側的江陰大橋和右側的蘇通大橋,距兩座大橋均為25分鍾的車程。位於區內的皋張汽渡讓如皋港直接融入蘇南,接軌上海。如皋港通江達海,距上海距離120公里,南通港距離28公里。擁有-10米以上深水岸線20.2公里,是上海1.5小時經濟圈內最具發展潛力的新興港城。
主導產業: 船舶修造及配套、石油化工、精細化工、以IT、光伏、新材料等為主的高新技術產業和水水、水陸物流等。
特色園區: 如皋港船舶修造及配套產業園、如港新城區、船舶配套產業園、精細化工園、石化產業園、生態養生園、現代物流園
建設情況: 如皋港經濟開發區成立於1993年。為策應江蘇省沿江大開發戰略,2003年,在全省率先編制了沿江開發總體規劃,2005年對沿江開發總體規劃進行了修編,並在全省率先通過了省級相關專業部門的評審。規劃建設「一區三園」(如港新城區、臨港產業園、現代物流園、生態養生園)來帶動沿江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