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傳統工業區為什麼衰落

傳統工業區為什麼衰落

發布時間:2022-09-28 15:57:25

㈠ 魯爾工業區二戰後出現衰落的主要原因

魯爾工業區的發展、衰落與整治
魯爾區工業發展的區位條件:豐富的煤炭資源是魯爾區煤炭工業、鋼鐵工業和電力工業發展的基礎;充沛的水源與煤炭資源結合,促使了魯爾區化學工業的發展。便捷的水陸交通,為魯爾區原料的運入和產品的運出提供了條件。其中,內河航運尤為重要,因為,魯爾區所需的鐵礦石主要經荷蘭的鹿特丹通過內河運入,而工業產品的輸出也主要依靠這條運輸線。
魯爾工業區衰落的主要原因:20世紀50年代以後,經濟開始衰落。由煤炭工業開始,隨後是鋼鐵工業。衰落的主要原因有四個:(1)生產結構單一。魯爾區的工業生產以煤炭工業為基礎,鋼鐵工業為主導,高度集中於五大傳統工業部門。在這樣的生產結構中,如果某一工業部門生產衰落,將引起全區生產的衰落。(2)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20世紀50年代以後,隨著石油和天然氣的廣泛使用,煤炭的能源地位逐漸下降,從而直接導致煤炭的市場需求量的下降,這是造成煤炭工業的衰落的主要原因。煉鋼耗煤量的降低是次要原因。
(3)世界性鋼鐵過剩。鋼鐵工業衰落的主要原因是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市場需求量下降的綜合結果,表現為世界性鋼鐵過剩。(4)新技術革命的沖擊。這是傳統工業區衰落的根本原因。
魯爾區的綜合整治:20世紀60年代,魯爾區開始實施綜合整治的總體規劃,主要從五個方面進行:(1)產業結構調整。這是綜合整治的核心,一方面對煤炭、鋼鐵工業進行改造,另一方面積極發展新興工業和第三產業。(2)調整工業布局。為就近獲得通過鹿特丹港進口的鐵礦石,鋼鐵工業日益集中到西部;有的鋼鐵公司甚至將高爐建到荷蘭海邊。(3)加強交通建設。魯爾區有稠密的鐵路網、高速公路網,萊茵河的水運也很便利。(4)發展科技。這是維持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5)美化環境。通過治理工業污染和大規模的植樹造林,改變了重工業區污染嚴重的局面,成為一個環境優美的地區。

㈡ 地理必修2知識點

第一章 人口的變化
§1 人口的數量變化
1、一個地區人口的數量變化包括人口的自然增長和機械增長(人口遷移)。其中,影響人口數量變化的決定性因素是自然增長,而機械增長對人口數量的影響力隨著范圍的增大而減弱。
2、從時間上看,世界人口數量的變化在不同歷史時期是不同的,從總的趨勢來看是不斷增長的,二戰後則進入快速增長時期,70年代後增長速度減緩。從空間上看,集中於歐洲、北美洲、大洋洲的發達國家,人口自然增長率較低,日本、俄羅斯;德國、法國、匈牙利等國家甚至出現了人口負增長現象;而集中於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的發展中國家人口自然增長率較高。因此不同的國家和地區採取的人口政策是不同的。
3、世界人口增長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長率三項指標共同構成的,可以分為原始型、傳統型、現代型三種類型。
4、圖中曲線①表示出生率,曲線②表示死亡率。A表示的人口增長模式是原始型,B表示的人口增長模式是傳統型,C表示的人口增長模式是現代型。在表格中填出各種人口增長模式的相關特點。

5、影響人口模式轉變的主要因素是社會生產力,在人口模式的轉變過程中,首先出現下降變化的是死亡率。
6、全球增長模式從總體來看處於由傳統型轉向現代型的過渡階段,從局部看,發達國家以及中國等少數發展中國家已經進入現代型型,而大部分發展中國家仍然處於由傳統型轉向現代型的過渡階段。
§2 人口的空間變化
1、人口遷移按照是否跨越國界可以分為國際人口遷移和國內人口遷移。
2、國際人口遷移總體特點是以集團性、大批量的移民為主。①19世紀以前主要遷往新發現的大陸,如由歐洲遷往美洲、大洋洲,開發了新大陸,傳播了工業文明,改變了人種的空間分布。②二戰後的人口遷移主要特點是定居移民減少,短期流動人口增加,遷移方向主要由發展中國家遷往發達國家以及世界性的大型能源基地,主要遷出區是拉丁美洲,主要遷入區有歐洲、北美和西亞、北非地區。
3、我國人口遷移分為兩個階段:①20世紀80年代以前,為了開發邊疆,主要以政策性遷移為主。②20世紀80年代以後,主要特點表現為人口遷移規模增大,頻率加快,遷移方向主要為由農村向城市,由內陸向沿海。
4、我國人口遷移的主要意義:①調節人口空間分布;②調節人才餘缺;③加強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④促進經濟發展、縮小地區經濟差距。
5、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社會經濟因素、個人動機和需求等,從總體上看,最主要的影響因素往往是經濟因素。
§3 人口的合理容量
1、①環境人口容量:是環境承載力最重要的指標,表示一個地區能養活的最大人口數量;②人口合理容量表示一個地區在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所能養活的最大人口數量。二者均具有不確定性性。
2、影響環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包括資源、科技水平、生活和文化消費水平等,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資源,與環境人口容量成正比的是資源和科技水平,成反比的是生活和文化消費水平。
3、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關鍵是既要提高生活質量,又要保持好生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發展;對於不同國家和地區來說,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關鍵措施是不同的,發展中國家要盡最大可能將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規模之內,而發達國家要建立公平秩序,保證大多數人追求生活質量的平等權力。
第二章 城市與城市化
§1 城市內部空間結構
1、城市形態分為組團狀(重慶)、團塊狀(北京、成都、合肥、華盛頓)、放射狀(延安)、條帶狀(蘭州、洛陽、西寧、宜昌)等。
2、影響城市形態的因素有自然條件(地形、河流等)和社會經濟條件(交通、經濟、文化、歷史等)。如:平原地區的城市形態多為團塊狀,山區和丘陵區的城市形態則多為組團狀。
3、城市中最常見的功能區主要是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各功能區之間沒有明顯界線;各功能區可能兼有其它土地利用方式;不同規模和類型的城市,其功能區構成不同。
4、住宅區:城市最廣泛的土地利用方式,中高級與低級住宅區呈背向發展。
5、商業區:需要便捷的交通及大量消費者;分布以市場最優或交通最優為原則;多位於市中心、交通干線兩側或街角路口;大多呈點狀或條狀。
6、工業區:專業化程度較高,相互之間協作性強;不斷向外緣移動;分布於交通便利地區(靠近公路、鐵路、河流等)
7、影響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的最主要的因素是經濟因素,如地租的高低(主要取決於交通便捷程度及距市中心遠近)、各類土地利用方式的付租能力等。
8、圖中A表示工業,B表示住宅,C表示商業,由市中心向外緣遞變最快的是商業,①-③中適合發展住宅區的是②,適合發展工業區的是③,適合發展商業區的是①。

9、代表性的城市地域結構包括同心圓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10、城市規劃的合理性必須兼顧生態、經濟、社會效益。例如:要有便利的交通條件;協調好相互的位置關系,以減少污染;設置必要的防護帶;必要的衛星城建設等等。
§2 不同等級城市的服務功能
1、城市等級越高,其服務種類越多,服務級別越高,服務范圍越大。城市服務范圍通常不固定,沒有明顯界線。一般城市服務范圍包括城市本身、周圍的小城鎮以及廣大農村地區;省會城市服務范圍覆蓋周圍各縣乃至全省;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服務范圍則可擴展至全國。
2、城市規模和等級與其地理位置相關,位於資源豐富、交通便利的地區,有利於城市等級的提高。
3、合理布局城市的原則:①高等級城市數量少,低等級城市數量多;②低等級城市分布於高等級城市周圍;③高等級城市相互距離較遠,低等級城市相互距離較近;④不同等級城市的服務范圍層層嵌套(高等級城市服務范圍包含低等級城市服務范圍)
§3 城市化
1、人口向城鎮集聚、城市范圍不斷擴大、鄉村變為城鎮的過程就是城市化。其水平高低的主要衡量標准包括城市人口比重、城市人口數量、城市用地規模和面積等,其中最重要的標準是城市人口比重的高低。
2、促進城市化發展的原因主要包括:農村(推力):人口過剩(對土地壓力大)、自然災害頻繁嚴重、收入低、社會服務短缺;城市(拉力):就業機會多、社會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設施齊全、交通便利。
3、發達國家城市化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城市人口比重大),發展速度慢,已經進入城市化的後期成熟階段,多出現逆城市化現象,從而出現眾多的衛星城。
4、發展中國家城市化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低(城市人口比重小),發展速度快,已經進入城市化的中期階段,多出現郊區城市化現象,造成城市規模和面積不斷擴大。
5、城市化對地理環境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即可以改善環境,如平整土地、修建水利設施、綠化環境等,也可以破壞環境,產生環境污染問題(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噪音污染、光污染、電磁輻射污染等)和生態破壞問題(如生物多樣性減少),另外還可以產生交通及居住條件差、失業和就業問題突出、社會秩序混亂、內城衰落等現象。
6、人類解決城市化問題(建造生態城市)的主要對策:
①發展節能建築和綠色交通,減少環境污染。
②使城市與自然環境保持協調,建立良性循環:例如:
? A.城市化發展要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與環境保護相協調
? B.控制大城市規模,分散大城市職能,建設城市新區和建設衛星城
? C.合理規劃城市,處理好城市各功能區的關系
? D.提高綠化
? E.其他措施:合理進行交通改造、住房改造、加強社會秩序管理、合理調整產業結構
第三章 農業地域的形成與發展
§1 農業的區位選擇
1、影響農業的區位條件:
自然因素:地形、氣候、土壤、水源
社會經濟因素:交通、市場、勞動力、機械(工業基礎)、政策、
科技、歷史原因(生產習慣)
2、農業區位選擇的實質是合理利用農業土地。影響農業的區位因素是在不斷變化的,自然條件相對穩定,社會經濟條件更容易發生變化。
3、主要的農業地域類型:①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季風水田農業;商品穀物農業。②以畜牧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大牧場放牧業;乳畜業。③種植業、畜牧業兼備的農業地域類型:混合農業。
§2 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
1、混合農業是同時發展種植業和畜牧業的農業地域類型,如澳大利亞東南部的墨累-達令盆地就是一個以小麥種植和牧羊為主的混合農業區。主要特點:①自身可形成一個良性生態系統;②時間利用效率高;③對市場的適應性強。
2、季風水田農業主要分布在亞洲季風區(東亞、南亞、東南亞),以種植水稻為主,基本特徵:①屬於勞力密集型農業;②以小農經營為主(以家庭為生產單位);③單位面積產量高,但是商品率比較低;④機械化和科技水平比較低(日本除外);⑤水利工程量大(需要政府投資,治理水旱災害)。
3、商品穀物農業主要分布在美國、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亞、俄羅斯、烏克蘭等(均以家庭經營為主),另外中國的東北和西北地區也有分布(以國營為主)。商品穀物農業是一種以小麥和玉米為主要種植作物、典型的商品農業。商品穀物農業的主要特點:①生產規模大;②機械化水平高,③商品率率高。
§3 以畜牧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
1、大牧場放牧業屬於畜牧業,主要分布在以牧牛為主的美國、阿根廷,以牧羊為主的澳大利亞、紐西蘭、南非。大牧場放牧業的主要特點:①面向市場(商品率高);②生產規模大;③專業化程度高。
2、乳畜業屬於畜牧業,主要以奶牛為生產對象,生產牛奶及其相關製品。乳畜業主要分布在北美五大湖、西歐、中歐、澳大利亞、紐西蘭等經濟發達地區。因為乳畜業產品不耐貯藏、運輸不便,其布局必須緊鄰消費市場,因此多布局於大城市的市郊地區。乳畜業的主要特點:①面向城市市場;②商品化;③集約化。
第四章 工業地域的形成與發展
§1 工業的區位因素與區位選擇
1、影響工業的區位條件:①自然條件:土地(地形;租金)、水源。②社會經濟條件:市場、交通、勞動力、原料、動力、政策、科技、農業基礎
2、從經濟效益角度考慮:①甘蔗或甜菜製糖、水產品加工、水果罐頭製造等屬於原料導向型工業;②食品、瓶裝飲料製造(啤酒、汽水)、傢具製造、印刷、石化等屬於市場導向型工業;③有色金屬冶煉(鋁、銅、鎳、錫……)屬於動力導向型工業;④服裝、電子裝配、包帶、制傘、製鞋、被服廠等屬於勞動力導向型工業;⑤衛星、飛機、集成電路、精密儀表等屬於技術導向型工業。
3、從環境效益角度考慮,高技術產品、食品等企業對環境十分敏感,應以優質環境為主導區位因素。①造成空氣污染的工業,應設置在居民區常年盛行風的下風地帶、最小風頻的上風地帶、與季風方向垂直的郊外;②造成水體污染的工業,污水排放口遠離河流上游;③造成固體廢棄物污染的工業,遠離居民區和農田。
4、在國家政策、企業決策者的理念及心理因素等社會因素影響下出現的現象:①我國80年代以前在內地建大型工業基地,在西部一些非紡織原料產區、消費密集區、經濟欠發達地區建設一批紡織工業中心;②實行改革開放政策,沿海地區經濟迅猛發展;③為縮小東西部經濟差異,大力推動內地工業發展;④近些年許多台港澳同胞、海外華人華僑在我國的投資。
5、現代工業發展中,①由於科技(冷藏保鮮技術)和交通的發展,原料地對工業區位的影響逐漸減弱,市場對工業區位的影響逐漸加強;②重要樞紐及干線對工業仍具有較大吸引力,但部分發達國家由於交通的完善,工業布局已不再將交通列為主要區位因素;③信息通信網路的通達性對工業的影響越來越突出;④對勞動力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
§2 工業地域的形成
1、工業聯系類型:①工序上的工業聯系,即不同工業間存在著產品、原料的供應關系;②空間利用上的工業聯系,即不存在生產工序聯系的工業企業,因為需要共用各種基礎設施、服務設施以及廉價勞力等因素影響,也可以布局在同一區域內,例如:我國許多的經濟技術開發區;③信息聯系等。
2、工業地域的形成:工業聯系→工業集聚→工業地域。工業集聚可以是自發形成,也可以是規劃形成。
3、工業集聚的作用:①加強企業間的信息交流和技術協作;②降低中間產品的運輸費用和能源消耗;③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和利潤,取得規模效益;④共同利用基礎設施,節約生產建設投資。
4、發育程度高的工業地域,例如:鋼鐵工業區(鞍山)、石油化學工業區(大慶)、汽車工業區(十堰)以及機械製造工業區等,它們的特點主要包括:①協作企業多,工業聯系復雜;②生產規模大,佔地面積廣。
5、發育程度低的工業地域,例如食品工業等(麵粉廠、糕點廠、糖果廠)等,它們的特點主要包括:①主要利用當地自然資源和農產品,發展初級加工業;②工廠少,工業聯系簡單;③生產規模較小,佔地面積小。
6、要求分散布局的工業,主要以交通和通信為聯系基礎,在發達國家比較常見,容易形成跨國公司。比較常見的分散工業主要有產品「輕薄短小而且價格昂貴」的高科技產業(如電子工業)、結構復雜而且零部件繁多的復雜產品生產企業(如汽車工業)。
§3 傳統工業區與新工業區
1、德國魯爾工業區、英國中部工業區、美國東北工業區(五大湖工業區)、中國遼中南工業區等都屬於傳統工業區,它們的主要特徵:(1)建立在豐富的煤炭、鐵礦等原料及燃料基地附近;(2)以煤炭、鋼鐵、機械、化工、紡織等傳統工業為主;(3)以大型企業為核心。
2、傳統工業區當前發展狀況:(1) 原料和能源消耗量大,運輸量大,污染嚴重;(2)20世紀70年代以來出現衰落,急需改造。
3、德國魯爾工業區:(1)主要區位條件:①豐富的煤炭資源(鐵礦較少,需由法國和瑞典進口);②充沛的水源;③便捷的交通;④廣闊的市場。(2)衰落原因:①生產結構過於單一;②煤炭地位下降;③世界性鋼鐵過剩;④新技術革命的沖擊。(3)整治措施:①調整產業結構;②發展第三產業;③調整工業布局;④完善交通網路;⑤消除污染,美化環境。
4、新工業區基本特徵:(1)時間新:出現於二戰後;(2)地區新:形成於無傳統工業基礎的鄉村地區;(3)形式新:以中小型企業為主;(4)部門新:以出口型輕工業或高科技電子工業為主。新工業區主要包括兩種類型:(1)以新興工業即高新技術產業為主的工業區,如美國矽谷、德國慕尼黑、日本九州島、英國蘇格蘭地區、俄羅斯新西伯利亞。(2)以出口型輕工業為主的出口型工業區,如義大利薩索洛、普拉托。
5、義大利工業小區模式:以一項經營活動為中心,有比較穩固的協作關系和產供銷體系。基本特點:①以中小企業為主;②以輕工業為主;③集中了大量同類或相關企業;④生產高度專業化;⑤企業分布於小城市甚至農村,實行家庭包工等形式,生產過程分散。
6、美國矽谷電子工業區:(1)主導區位:科技、環境、交通。(2)主要優勢:①地理位置優越,環境優美;②氣候宜人;③高等院校集中,科技發達,人才集中;④便捷的交通;⑤穩定的市場(美國國防部的軍事定貨);⑥創新環境和創新文化。(3)主要特點:①從業人員具有高水平的知識和技能;②增長速度較傳統工業快,產品更新換代周期短;③研究開發費用在銷售額中所佔比例高;④產品面向世界市場。
第五章 交通運輸布局及其影響
§1 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
1、主要交通運輸方式的優缺點:①鐵路:最重要的方式,運量大,適合長途運輸;②公路:運用最廣泛,最機動靈活,對自然條件適應性強,適合短途運輸;③水路:運量大,成本低,速度慢;④航空:速度快,運量小,運費高;⑤管道:運具與線路合二為一,運量大,連續性強。
2、現代交通發展趨勢:高速化、大型化、專業化。
3、主要點狀交通設施:港口、車站、航空港;
主要線狀交通設施:鐵路、公路、航道航線
4、影響交通運輸網布局的因素:①自然條件:位置、地形、氣候、河流等;②社會經濟條件:經濟水平、技術條件、社會因素。
§2 交通運輸布局變化的影響
1、聚落空間形態往往沿交通干線擴展,使交通干線成為聚落的主要發展主軸,例如:株洲、築波;交通線的興衰(運輸方式的變化、公路改線、河運航道的延伸和改變)會引起聚落空間形態的變化,例如:嘉興。
2、山區地勢起伏大,交通線路稀少單一,商業網點密度小;平原地勢起伏小,交通線路密集多樣,商業網點密度大。
3、城市商業中心、商業小區的布局主要有兩種情況:①以交通為最優原則,靠近交通線(城區幹道及道路交叉口、市區環路邊緣、高速公路沿線等);②以市場為最優原則,靠近城市幾何中心、住宅區。
第六章 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
§1 人地關系思想的演變
1、人地關系演變:
崇拜自然(原始時期)→改造自然(農業時期)→征服自然(工業時期)→人地和諧(即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相協調)(現在)
2、人類不斷通過生產活動從環境中獲取物質和能量;人類不斷通過新陳代謝和消費活動向環境中排放廢棄物和能量;人類對待環境的態度和行為,會得到環境不同的響應(環境的反饋作用)。
3、人類向環境索取資源的速度超過了資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會造成資源短缺和生態破壞等問題;人類向環境排放廢棄物的數量超過了環境的自凈能力,會造成環境污染等問題。
4、環境問題主要分為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從其分布來看,①城市以環境污染為主,鄉村以生態破壞為主;②發達國家以環境污染為主,發展中國家,由於承受人口和發展的雙重壓力,而且發達國家將許多污染嚴重的工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其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均較嚴重。
5、產生環境問題的根本原因是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忽略了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即環境問題的實質是發展問題。
6、可持續發展的內涵:生態可持續、經濟可持續、社會可持續,其中生態可持續是基礎,經濟可持續是條件,社會可持續是目的。
7、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公平性原則、持續性原則、共同性原則。
§2 中國的可持續發展實踐
1、中國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原因主要是:①人口基數大,每年凈增人口多,人口素質相對較低;②資源利用效率低,浪費和破壞嚴重,資源相對短缺;③各種環境問題不斷加劇。
2、實施可持續發展的最重要的途徑是發展循環經濟,其基本原則是:資源輸入減量化、資源再利用、廢棄物再生資源化。
3、實現循環經濟的關鍵:工業實行清潔生產,農業發展生態農業,日常生活中注意適度消費。

㈢ 新工業與新興工業有什麼區別

回答
新興工業區是在傳統工業區走向衰落的同時產生的,高中學習范圍內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在傳統工業的基礎上賦予新的形式,如義大利新興工業區;二是高新技術產區。不同類型的新興工業區具有不同的特點,影響其布局的因素也不同。重難點講解知識點:新興工業區20世紀50年代之後,在傳統工業區衰落的同時,發達國家一些沒有傳統工業基礎的鄉村地區,逐漸形成了以靈活多變的中小型企業為主的工業地域,相對於傳統工業區而言,人們把這些工業地域稱為新興工業區。【方法技巧】對新興工業區概念和特點的理解理解新興工業區的概念和特點應當把握以下三點:第一,時間新,大多自20世紀50年代之後(新技術革命開始後)開始形成;第二,地區新,一般形成於鄉村地區,且沒有傳統工業區的區位優勢,尤其表現在既不接近原料產地,也不接近消費市場;第三,組織形式新,企業規模小,以靈活多變的中小型企業為主。 【高效記憶】「新」字法記憶新興工業區的特點 時間「新」,地區「新」,形式「新」,部門「新」。【跨越障礙】新興工業區是高新技術產業的集聚區這種認識是錯誤的。新興工業區有多種類型,其中兩種形式最典型:一是新發展起來的以傳統工業為主的工業地域,例如義大利及東北部和中部地區,該區的主要特點是通過專業分工和團結協作將眾多中小型企業緊密聯系在一起;二是以高新技術產業龍頭發展起來的新興工業區,如德國南部地區、美國「矽谷」、日本「硅島」(九州島)等,這些地區基本上沒有傳統工業,逐步發展成為以電子、宇航等高新技術產業為主的工業地域。
新興工業是近來興起的工業,包括輕工業、和高新技術工業。而高新技術工業是特指投資大、技術含量大的工業。

㈣ 20世紀50年代開始,德國魯爾區鋼鐵工業開始衰落的主要原因

20世紀50年代以後,傳統工業區經濟開始衰落,而魯爾區衰落的根本原因如下。

1.生產結構單一。魯爾區有豐富的煤炭資源,藉助其便利的交通運輸條件,可從附近運入鐵礦,依據其主要的區位條件,魯爾區的工業自然就是以煤炭、鋼鐵為主,最終形成了魯爾區以煤炭工業為基礎,以鋼鐵工業為主導,並高度集中了電力、機械、化工等工業生產,即魯爾區形成了煤炭、鋼鐵、電力、機械、化工五大傳統工業部門,其中煤炭和鋼鐵工業是全區經濟的基礎。在這樣的經濟結構中,如果某一工業部門生產衰落,則將引起全區生產的衰落。

2.煤炭能源地位下降。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勘探技術的發展,20世紀50年代以後,石油和天然氣開始廣泛使用。在世界能源消費構成中,煤炭所佔比重逐漸減少,石油、天然氣的比重逐漸增多。另一方面,由於科技的進步,冶煉鋼鐵所消耗的煤炭量逐漸降低,這樣,煤炭的能源地位開始下降,直接導致煤炭的市場需求量下降,隨後則影響了鋼鐵工業,最終使全區的生產產生連鎖反應,生產衰落。

3.世界性鋼鐵過剩。20世紀50年代以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產鋼和出口鋼的國家越來越多,發展中國家相繼獨立後,積極發展各自的民族工業,使世界鋼鐵市場競爭激烈,市場需求量又相繼下降。隨後,70年代的經濟危機,以及鋼產品的替代產品(如鋁合金、塑鋼等)的廣泛使用,使世界鋼材消耗量急劇減少,表現為世界性鋼鐵過剩,導致魯爾區鋼鐵工業生產萎縮。

4.新技術革命的沖擊。隨著生產力的不斷提高,科技革命的每一次革新,都會促進工業生產的飛躍發展,既產生一大批新興工業部門,也改變傳統的工業生產和組織方式。魯爾區誕生於19世紀70年代開始的第二次技術革命中,在經歷了約一個世紀的繁榮之後,遭遇到了20世紀50年代以來的第三次技術革命的嚴峻挑戰,使魯爾區工業企業傳統的生產和組織方式不適合時代發展的要求,這也是使魯爾區衰落的根本原因。在魯爾區,20世紀50年代之前是其鼎盛時期,當時工業布局已達到一定的密度和規模,基本呈現「飽和狀態」,如再建設新的工業部門,就會出現爭地、爭水、爭動力、爭公共設施,加劇環境污染等問題。因此,在新的技術革命(第三次技術革命)中出現的那些新興工業部門(如電子工業、航天工業等),則不願意到此設置廠礦基地,它們在環境及條件適宜的地方,重新布置生產,進而形成新的工業地域,削弱老工業區的經濟實力。

㈤ 遼中南工業區衰落的原因及整治措施

目前以遼中南所示工業區為代表的東北老工業基地存在著產生結構老化和環境污染等諸多問題,其解決辦法有:

1.發展新興工業和第三產業,改造煤炭、鋼鐵工業,促進經濟結構多樣化
2.調整工業布局,保證各行業平衡發展
3.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網
4.發展科技,繁榮經濟
5.消除污染,美化環境

遼中南工業區也是傳統工業區,其整治措施可以參考魯爾工業區的整治措施

㈥ 19世紀上半葉,德國魯爾區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傳統工業區。但在經歷了近一個世紀的繁榮後,曾走向衰落。


小題1:D
小題2:B

㈦ 美國矽谷與義大利新興工業發展異同

二、義大利新興工業區

1.義大利新、老工業分布位置,要求學生找圖、填圖。

2.義大利新興工業區發展的機遇及其條件有哪些?

3.義大利新興工業區與傳統工業區相比,有哪些突出特點?並列表比較。

4.了解工業小區的含義及模式。

1.分布位置及形成原因(板書)
義大利的老工業基地主要分布在西北部,以米蘭、都靈、熱那亞最為發達,是義大利的「工業三角地帶」,全國的經濟中心,主要工業以傳統工業為主,有汽車、造船、紡織、冶金、化學等部門。義大利的新興工業主要分布在中部和東北部。這里在20世紀50年代之前,一直以農業經濟為主,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他們充分利用這里的區位優勢及國內外有利條件,迅速發展成為新興工業區。為了同西北部的傳統工業區和至今工業化尚未得到普及的南部加以區別,人們把義大利的新興工業區稱為「第三義大利」。

2.發展機遇及條件(板書)

義大利新興工業區,傳統上是農業、旅遊業和輕工業生產區,工業組織鬆散、設備落後、手工作坊。70年代以後,西北地區傳統工業受到沖擊,出現衰退,而這里由於具有廉價的勞動力、眾多的中小企業和較好的社會、文化教育環境,形成了許多專業性較強的、內部經濟聯系密切的、由中小企業組成的工業小區,使得經濟蓬勃發展。

以後,又由於政府的大力支持、義大利經濟高度開放。20世紀70年代原料和能源大幅度漲價、發達的銀行信貸體系等條件和機遇(如課本圖5.37),使得這里迅速發展成了一新興工業區。

以上義大利新興工業區發展的主要條件其中,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是先決條件,發達的銀行信貸體系和國內經濟的高度開放是經濟保障,而原料和能源價格的大幅度上漲,使新興工業選擇了低能耗、污染小的輕工業。新興工業區的工業,正是以輕工業和傳統輕工業為主,主要有紡織業、服裝業、製鞋業、陶瓷業、木工機械、食品業和自動化設備等工業,它們都分散在眾多的工業小區內。

3.新興工業區的特點(板書)

從以上的分析中則可了解到,它與傳統工業區相比,具有明顯的差別。為了便於同學們更方便地了解,我們列出下表對其進行比較(如下表)。

義大利新興工業區與傳統工業區對比

4.工業小區的含義及模式(板書)

義大利新興工業區,是以中小企業集聚的工業小區為獨特的發展模式。

在義大利,工業小區是一個特定的概念,它指的是一個地區的中小企業(生產企業和生產企業之間、生產企業和非生產企業之間)以一項經營活動為中心,根據現代經營需要,逐步建立起來的一種相互信賴,比較穩固的協作關系和產供銷體系。它有助於加強專業化,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產品成本,增強在國內外市場上的競爭力。

這種工業小區,在義大利新興工業區內星羅棋布,如課本圖5.38所標注的工業小區,這只是這里眾多工業小區中的一小部分。其中,普拉托的毛紡業小區靠近歷史文化名城佛羅倫薩,是義大利眾多新興工業小區之一,也是全國最大的紡織工業中心,這里的紡織業,歷史悠久,技藝高超,在國際市場中處於優勝地位,曾與曼徹斯特(英國)、里昂(法國)並稱為歐洲三大紡織工業中心。
義大利的工業小區雖然分散,實力與傳統的大型工業區無法相比,但整個工業小區生產1~2個主要特色產品,且各企業間分工明確,獨立經營,密切協作,實際上是一個巨型聯合企業,進行規模經濟生產。該模式有助於加強專業化生產,提高勞動生產效率,使產品具有成本低廉、工藝考究、質地優良、款式新穎的特點,增強了在國內外市場的競爭力。同時,他們將新型的企業管理機制、管理方法和新技術注入較古老的生產部門,使傳統工業部門煥發出勃勃生機。
1.新技術革命誕生的時間、標志是什麼?有哪些主要工業部門?

2.高技術工業與傳統工業相比有哪些特點?與義大利新興工業區相比又有哪些異同?

3.美國「矽谷」崛起的區位優勢有哪些?相對於我國目前的經濟發展,可借鑒哪些經驗?

1.新技術革命的誕生(板書)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科學技術的革新,對工業的發展起了重大的推動作用。20世紀50年代以來,特別是70年代以來,第三次技術革命誕生了。這場科技革命首先是在工業最發達的美國開始的。到目前,這場革命還在繼續發展。

這場技術革命是以原子能的開發、利用為先導的,以微電子技術和計算機技術、航天技術、生物工程和新能源、新材料的廣泛研究與開發應用為主要標志,特別是以微電子技術的發展及其普遍應用為主要標志。在這次技術革命的推動下,形成了一系列新興工業部門,如電子工業、半導體工業、核工業、航天工業、高分子合成工業、遺傳工程、激光工業等。特別是微電腦和計算機、控制與自動化技術的不斷發展,迅速增強了生產的自動化程度,加快了技術與設備的更新周期,從而大大提高了社會勞動生產率,推動著主要工業國家的經濟迅速發展。

現在世界上已經形成了一大批高新技術工業區,如美國的「矽谷」、日本的九州島、英國的蘇格蘭、德國的慕尼黑等。
高技術工業,顧名思義就是代表目前科技水平最高、最先進的工業,是建立在新的科學理論、工業技術基礎之上的。它和義大利新興工業區有著很大的差別。義大利的新興工業是在原傳統工業基礎之上,增加新的技術、設備,採用先進的管理模式,相互密切合作而形成的新興工業區。而高技術工業是依靠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獨立開發出的新興工業。它和傳統工業相比,還有著許多特點。下面我們通過列表形式來了解高技術工業與傳統工業的特點,從而加深對高技術工業的理解。見下表:

㈧ 世界傳統工業區的典型代表地區有哪些

如德國魯爾區、英國中部工業區、美國東北部工業區等,一般是在豐富的煤鐵資源基礎上,以紡織、煤炭、鋼鐵、機械、化工等傳統工業為主,以大型工業企業為軸心,逐漸發展起來的工業地域。20世紀50年代,尤其70年代以後,傳統工業區開始衰落,並經歷了長期的改造歷程。

㈨ 東北老工業區衰落原因

東北老工業基地衰落的原因:
1、工業技術裝備老化
2、不利的經濟結構
3、市場經濟的沖擊
4、高科技產業發展不足
具體:
1東北大中型骨幹企業工業技術裝備老化問題仍不同程度地存在。比如,目前吉林省工業企業工藝裝備屬於20世紀90年代初水平的只有15%左右,60%以上的還處於70-80年代水平,另外還有15%的工藝裝備仍停留在50-60年代。由於技術裝備水平上不去,直接導致了產品檔次低、產業升級慢,產品消耗大、成本高、效益差,環境污染嚴重,企業缺乏市場競爭力。
2能忽視老工業基地衰落的「結構效應」。它不僅包括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和企業組織結構,還包括所有制結構和空間布局結構。從東北工業製造業結構來看,在29個行業中,1998-2001年相對增長速度高於全國相應行業的只有10個,而相對增長速度低於全國同行業的達19個。
從產品結構來看,產品類型單一,東北主要工業品在全國的市場佔有率多數在下降。1998-2001年14種主要工業品只有3種市場佔有率上升,
企業組織結構方面,企業平均規模大,大型企業數量多,而中小企業數量少,企業之間的分工和協作配套水平較低,以致大企業的規模經濟效益難以發揮出來。
所有制結構方面:所有制結構單一,國有經濟比重過高。僅以吉林為例,國有經濟佔82.5%,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21.6個百分點。黑龍江省現在國有企業佔有的固定資產比重達88%。
3三大原因導致東北老工業基地問題產生
一是產業發展的自然結果。東北老工業基地形成時間比較早,一些產業進入衰退期,市場競爭力下降,而替代產業又沒有發展起來,特別是一些資源型城市,面臨巨大的困難。二是市場失靈的產物。三是體制轉換的遲滯與轉換成本的制約。中國老工業基地問題是在從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軌中產生的。
4老工業基地產業競爭力持續下降。有分析認為,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沒有跟上發達國家廣泛應用高新技術促進產業全面升級的潮流。
區位條件-東北三省擁有的明顯優勢:
一是工業基礎雄厚;二是自然資源豐富;三是生態環境優良;四是地緣特色明顯;五是人才隊伍精良;六是發展環境良好。

㈩ 寫出傳統工業區形成的區位因素,衰落原因及整治措施新工業區的區位因素

以魯爾區為例
魯爾工業區的發展、衰落與整治
魯爾區工業發展的區位條件:豐富的煤炭資源是魯爾區煤炭工業、鋼鐵工業和電力工業發展的基礎;充沛的水源與煤炭資源結合,促使了魯爾區化學工業的發展.便捷的水陸交通,為魯爾區原料的運入和產品的運出提供了條件.其中,內河航運尤為重要,因為,魯爾區所需的鐵礦石主要經荷蘭的鹿特丹通過內河運入,而工業產品的輸出也主要依靠這條運輸線.
魯爾工業區衰落的主要原因:20世紀50年代以後,經濟開始衰落.由煤炭工業開始,隨後是鋼鐵工業.衰落的主要原因有四個:(1)生產結構單一.魯爾區的工業生產以煤炭工業為基礎,鋼鐵工業為主導,高度集中於五大傳統工業部門.在這樣的生產結構中,如果某一工業部門生產衰落,將引起全區生產的衰落.(2)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20世紀50年代以後,隨著石油和天然氣的廣泛使用,煤炭的能源地位逐漸下降,從而直接導致煤炭的市場需求量的下降,這是造成煤炭工業的衰落的主要原因.煉鋼耗煤量的降低是次要原因.
(3)世界性鋼鐵過剩.鋼鐵工業衰落的主要原因是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市場需求量下降的綜合結果,表現為世界性鋼鐵過剩.(4)新技術革命的沖擊.這是傳統工業區衰落的根本原因.
魯爾區的綜合整治:20世紀60年代,魯爾區開始實施綜合整治的總體規劃,主要從五個方面進行:(1)產業結構調整.這是綜合整治的核心,一方面對煤炭、鋼鐵工業進行改造,另一方面積極發展新興工業和第三產業.(2)調整工業布局.為就近獲得通過鹿特丹港進口的鐵礦石,鋼鐵工業日益集中到西部;有的鋼鐵公司甚至將高爐建到荷蘭海邊.(3)加強交通建設.魯爾區有稠密的鐵路網、高速公路網,萊茵河的水運也很便利.(4)發展科技.這是維持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5)美化環境.通過治理工業污染和大規模的植樹造林,改變了重工業區污染嚴重的局面,成為一個環境優美的地區.

與傳統工業區為什麼衰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寶馬車多久要開一次最好 瀏覽:439
小汽車一般多久能啟動 瀏覽:170
上海到西安坐公交汽車如何前往 瀏覽:380
如何快速識別汽車車道 瀏覽:158
cl350賓士多少錢新車 瀏覽:522
寶馬5系個性化定製多久能提車 瀏覽:58
集體土地上的工業用房如何補償 瀏覽:504
汽車沖缸加水後可以繼續開多久 瀏覽:106
哪些汽車品牌有汽車管家 瀏覽:324
汽車動力l和t和e怎麼分 瀏覽:631
汽車遙控器怎麼對接 瀏覽:557
奧迪高壓包一般能用多久 瀏覽:607
汽車車架型號在哪裡 瀏覽:971
發展工業什麼意思 瀏覽:963
奧迪a4和邁騰幻影黑漆哪個好 瀏覽:623
象山七彩賓士怎麼樣 瀏覽:927
汽車的氣門如何磨 瀏覽:627
中國石油大學的工業設計專業怎麼樣 瀏覽:358
寶馬3系無鑰匙怎麼激活 瀏覽:259
到南京汽車站怎麼走 瀏覽:792
© Arrange www.stampinkub.com 2012-2022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