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如何促進食品加工業的發展

如何促進食品加工業的發展

發布時間:2022-01-20 19:20:17

『壹』 如何加快食品工業的措施

食品工業加快發展意見
公務員之家 2010-02-01
一、充分認識加快食品工業發展的重要意義

食品工業是朝陽產業、民生產業,也是我市的支柱產業、品牌產業和優勢產業。

近幾年來,我市食品工業獲得快速發展,到20*年,全市食品工業企業達到1200餘家,規模以上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23億元,銷售收入383億元,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均達到10%左右。擁有九個「中國名牌」產品,四個「中國馳名商標」。已成為全國著名的速凍食品生產基地,啤酒飲料、麵粉加工、煙草等行業也涌現出一批在全國具有一定影響力的龍頭企業,為推動全市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同時我市食品工業還存在規模總量相對偏小、精深加工能力弱、產品附加值不高、創新能力不夠強、外向度較低、規劃布局不合理等突出問題。加快食品工業發展,是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建設食品工業強省的具體舉措;有利於促進工業結構調整,加快工業化進程;有利於推進新農村建設,加快農業產業化;有利於增加社會就業,改善民生。

二、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

(一)指導思想

貫徹科學發展觀,全面落實《食品安全法》,適應消費升級和食品安全新要求,以「創新、優化、升級」為核心,以「產業支撐,龍頭帶動,打造品牌,壯大規模」為重點,強化招商引資,增強創新能力,支持項目建設,推動集聚發展,加大安全監管力度,構建比較優勢突出,產業帶動明顯,結構優化,產業升級、布局合理的現代食品產業新體系。

(二)總體目標

到2015年,全部食品工業銷售收入達到1500億元,規模以上食品工業增加值達到500億元;國家名牌達到12個,「中國馳名商標」達到5個;國家級行業技術中心達到3個以上;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將我市建設成為中部地區的食品工業強市和在全國具有重要影響力的食品工業大市。

三、發展重點

(一)做大做強速凍食品,方便、休閑食品,麵粉、糧油加工、啤酒,煙草行業

1.速凍食品行業。適應消費結構升級需要,改良配方,改進工藝,繼續做大總量,提高產業集中度,積極開拓國內外市場,鞏固全國冷凍食品生產基地,加快行業國際化進程,國內市場佔有率達到50%以上。

2.方便、休閑食品。加快方便食品新產品開發,向多品種、營養化、高品質方向發展,擴大現有市場佔有份額。以滿足休閑、旅遊、嗜好為重點,開發各種風味、強化營養的焙烤食品;加快發展糕點、果脯、肉脯、糖果、乾果等風味獨特、營養健康的休閑食品,滿足市場細分需求。

3.麵粉、糧油加工。採用麵粉改良、保鮮防霉等新技術,加快專用麵粉與傳統主食品的融合,大力發展各種專用麵粉,培育在全國具有重要影響力的龍頭企業;發揮我省花生、芝麻、油菜籽等資源優勢,重點發展精製油、專用油、大豆蛋白等深加工產品,積極引進國內外知名企業入鄭,我市建設成為全國重要的麵粉生產和糧油加工基地。

4.啤酒行業。進一步拓寬市場,加大研發力度,採用先進生產工藝,開發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產品,建設全國啤酒生產基地。

5.煙草行業。擴大一、二類卷煙生產規模,提高新產品、精品等優質煙的比重,進一步做大品牌,加快年產高檔卷煙150萬大箱生產項目,形成規模優勢突出、產品結構合理、經濟效益顯著的大型企業集團,提高市場影響力和佔有率。

(二)培育壯大飲料果蔬加工、乳製品、添加劑、農副產品加工行業

1.飲料果蔬加工業。實施名牌戰略,擴大市場份額;提高果蔬產品精深加工能力,加快大棗等名優果蔬原料生產基地建設。

2.乳製品行業。擴大生產規模,加快發展純奶、酸奶和含乳飲料等主導產品,開發高端產品,做大品牌和提高市場佔有率;建設高標准優質奶源基地;引進戰略投資者,加快產業整合步伐。

3.食品添加劑行業。發展大豆蛋白、骨素、木糖醇等新型天然食品添加劑,開發生產與高檔方便麵、方便湯、調理菜餚等相配套的膏狀、液態方便調味料,提升具有優勢的乾粉復合調味料的產品檔次。加快運用先進適用技術,推動傳統釀造產品規模化、現代化生產。

4.農副產品加工行業。以滿足畜牧、水產養殖為重點,加強飼料行業的監管,為畜牧、水產養殖業提供優質安全的飼料。

(三)加快發展食品機械、包裝印刷業,食品物流產業,食品觀光旅遊產業

1.食品機械製造、包裝印刷業。立足技術創新和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先進技術,加快發展高生產率、自動化、單機多功能的食品機械和食品包裝業。

2.食品物流產業。加快規劃建設符合食品保質、衛生、安全要求的冷鏈物流網路;大力發展連鎖經營和電子商務,完善物流配送網路,提高物流效率。

3.食品觀光旅遊產業。充分發掘我市食品文化內涵,將其轉化為我市食品工業發展的優勢,把食品生產與旅遊觀光有機結合起來。

四、主要措施

(一)培育龍頭企業

1.鼓勵食品企業做大做強。選擇年銷售收入3億元以上的企業作為重點培育企業,加大扶持力度,鼓勵上市融資,擴大規模,盡快成為國內知名的大型企業集團。挖掘一批傳統品牌,推進規模化、現代化經營,提高市場佔有率。

2.推進企業兼並重組。鼓勵食品龍頭企業以強化主業、培育核心競爭力為主線,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通過資金注入、品牌運作、技術輸出、管理輸出等多種方式,實施跨區域、跨行業、跨所有制的兼並、控股、參股,迅速擴張,壯大規模。

(二)創建知名品牌

1.鼓勵企業創建知名品牌。積極支持企業創建國家及省、市名牌。每年組織評選「*市十大食品名牌產品」,對入選企業給予表彰並優先推薦參加省和國家名牌評選;對獲得國家名牌和「中國馳名商標」的食品企業,一次性獎勵50萬元。

2.支持企業加大品牌宣傳。對在中央一級媒體做產品廣告的食品生產企業,按照宣傳費的1%予以補貼,最高補貼不超過300萬元。

3.鼓勵食品企業參加各類展銷活動。鼓勵食品企業參加各類食品展銷活動,對參展企業進行補貼,補貼金額根據參加展會的規模、層次等具體情況而定,原則上不超過參展費用的70%。

(三)推進技術創新

1.加強食品工業創新體系建設。瞄準國際食品工業發展趨勢,支持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科研院校為支撐,自主創新、集成創新與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相結合的食品工業創新體系。鼓勵支持企業加大科技投入,建立產品開發創新機制。加強產學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轉化。鼓勵食品工業關鍵技術的開發研究和成熟技術的推廣應用,提高自主研發能力和水平。支持食品生產企業建立國家和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博士後工作站和重點實驗室。

2.鼓勵企業新產品開發。對食品生產企業研發並認定的單項新產品,自認定之日起一年內銷售收入在500萬元以上的給予一次性獎勵10萬元。對獲得A級、AA級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認證的產品,分別獎勵10萬元、20萬和30萬元。

3.鼓勵企業提高裝備水平。鼓勵企業採用電子信息、生物工程等先進技術,提高自動化水平。鼓勵企業加快技術更新和改造,加大設備和食品安全、節能環保設施投資,淘汰落後、高耗能設備。對食品企業新建投資額3000萬元以上的項目或投資額1000萬元以上的技術改造項目,項目竣工投產後,經審核,財政按照其設備投資額的5%給予補貼。

4.支持食品企業節能環保生產。採取切實措施,加快食品企業採用節能環保技術實施清潔生產,節能減排,保護環境。

5.鼓勵企業創建人才培訓院校。鼓勵企業與國內外知名院校(所)聯合創辦行業專用人才培訓院校,或單獨創辦行業人才培訓院校。

(四)推進集聚發展

1.科學制定規劃。結合城市發展規劃,加快編制《*市食品工業發展規劃(2009-2015年)》。加強重點食品產業集聚區規劃工作,引導食品生產企業和項目向園區集聚。鼓勵引導骨幹企業做好發展規劃,引導企業配套協作,實現集聚共贏發展。

2.推進重點產業集聚區建設。加大對重點食品產業集聚區的支持力度。鼓勵重點食品產業集聚區加快食品機械、裝備製造、印刷、包裝、食品物流及食品企業觀光旅遊產業發展,建成產業關聯度高的現代食品產業集聚區。

3.加快原材料基地建設。本著因地制宜、發揮優勢、突出特色、相對集中、高產高效的原則,統一規劃和建設一批規模化、標准化、專用化的食品原料生產基地。支持龍頭企業向產業鏈前端延伸,通過聯合、租賃等方式,穩定企業與原料基地的供需關系。鼓勵乳製品加工企業創建、參股建設規模化奶牛場、奶牛養殖小區,對日處理50噸以上的乳製品加工企業自建的標准化奶站,一次性補貼20萬元。

(五)健全食品安全體系

1.推進食品標准化認證和質量安全體系建設。引導和鼓勵食品企業開展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有機食品認證、綠色食品認證、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和建立HACCP(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質量安全體系,推廣食品行業良好作業規范。

2.建立健全食品質量保證體系。加強對農業種養殖和食品生產加工、流通和消費等重點環節的全程監管和溯源體系建設,嚴格實施食品質量安全市場准入制度、嚴格審查企業生產條件、嚴格按標准組織生產、嚴格產品出廠檢驗,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食品的違法犯罪行為。

3.進一步加強食品質量安全監管。推動食品放心工程建設,堅決查處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違法犯罪行為。建立食品安全監管機制,綜合協調各職能部門在食品安全監管方面的職責,建立統一、權威、高效的食品安全監管機制。

4.完善檢驗檢測體系。整合現有的檢測資源,形成企業自檢、行業自律、部門監督抽檢的覆蓋全面的檢測體系。對購買先進食品檢測檢驗設備的企業,經審核,按購置設備款的10%予以補貼。

5.加強食品行業自律和企業誠信體系建設。強化責任意識,宣傳、強化食品企業負責人是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的觀念。

(六)建設現代食品物流和市場網路體系

運用現代食品物流理念和信息技術,圍繞食品生產企業和終端消費市場,建設一批設備齊全、設施完善、信息化水平高、輻射功能強的全國性綜合食品物流中心。大力發展符合食品保質、衛生、安全要求的冷鏈物流。大力發展連鎖經營和電子商務。搭建工商對接平台,推動我市食品進入城市商超和連鎖超市。

(七)營造良好環境

1.加大對食品產業發展的資金支持。每年設立3000萬元食品工業發展專項資金,支持食品產業發展。

2.優先保障用地。優先安排和保障重點食品生產企業建設用地,積極引導食品生產企業集約利用土地。

3.簡化項目審批手續。簡化重點企業新擴建和技改項目審批手續,對重點食品企業建設項目實行「綠色通道」審批制度。

4.拓寬融資渠道。加強銀企對接,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食品工業的支持力度。加強輿論宣傳引導,吸引社會資金流向食品工業。創新機制,改進方式,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承接產業轉移。

5.鼓勵企業增加就業。鼓勵食品生產企業穩定就業崗位,減少裁員。對穩定就業崗位的食品生產企業,經有關部門認定,其勞動力增量部分,給予適當補貼。

6.開展產業發展信息服務。建立食品工業統計和信息服務制度,及時分析和發布產業發展信息,引導食品工業持續健康發展。

(八)強化組織推動

1.加強組織領導。進一步加大對食品工業發展的領導。各縣(市、區),有關部門要積極發揮職能作用,制定相應的配套措施,為食品工業的快速發展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2.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充分發揮各食品行業協會作用,加強企業之間的聯系與協作,避免無序競爭,實現優勢互補。政府有關部門要為協會開展工作創造條件,使其在行業管理、行業規范、行業合作、信息交流等方面更好地發揮作用。

『貳』 食品工業是怎樣發展來的

食品工業指對畜牧業、農業和水產業等食用產品進行加工製造的工業部門,包括碾米、磨粉、食用油脂、糕點、制鹽、製糖、煙草、釀酒、飲料、肉類、魚類及其他水產、蛋類、乳類的加工和罐頭食品製造等。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食品工業的不斷提高,將意味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所以我國近幾年大力提倡豐富人民的「菜籃子」,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為此全國各地都相應地因地制宜建立了多種多樣的食品工業。我國製糖工業的糖料構成既有甘蔗糖又有甜菜糖,以甘蔗糖為主。甘蔗製糖業主要分布在長江以南的廣東、廣西、福建、雲南、四川、江西、台灣等七省區,廣東是我國產糖量最多的省份,黑龍江、吉林、內蒙古、新疆四省區是我國甜菜製糖的主要產區,其中,黑龍江是我國最大的甜菜糖基地。隨著甜菜種植區的擴大,山西、甘肅等地也發展了甜菜製糖工業。

我國的鹽業資源豐富多樣,包括沿海地區的海鹽,西北和內蒙古等地的湖鹽,西南、中南等地的井鹽。海鹽是我國鹽業生產的主體,分布在沿海的北方鹽區和南方鹽區。北方鹽區有我國四大海鹽生產中心;河北的長蘆鹽場、遼東鹽場,山東的膠東鹽場,蘇北鹽場,南方鹽區有較大的台灣布袋鹽場,海南的鶯歌海鹽場等。四川是我國井鹽生產的重要基地,以自貢、五通橋和鹽源為中心,湖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區、山西省和內蒙古,內蒙古的吉蘭泰鹽場是我國最大的湖鹽場。其他湖鹽生產中心還有:山西運城的解池,青海的茶卡和察爾汗,內蒙古的雅布賴、新疆的七角井、精河、達坂城等。

『叄』 食品加工業的概述

食品的原料主要是動植物,而它們又是農副產品。因此,食品工業與農業(包括農、林、牧、副、漁)有著密切的關系。要發展食品工業,首先要發展農業。農業是發展食品工業的基本保證。我國罐頭工廠番茄製品的生產期只有一個月左右,羅馬尼亞農業育種家精心培育了早、中、晚不同成熟期的番茄品種,番茄品種的增加使罐頭工廠番茄製品的生產期延長到三個月左右。農副產品大部分是易腐產品,採收或捕撈後如能及時加工保減,就能大大地減少原料損耗,增加食品供應量,延長供應時間;同時還能提高農副業收益,促進生產的發展。食品工業的某些副產品及下腳料還可以作飼料或肥料支援農業 。

『肆』 食品加工業的特點

食品加工業的共性就是將原材料轉變為高價值的產品,是一個確保食品安全和延長貨架期的轉化過程。一般米說,食品加工包括增加熱能並升高溫度、去除熱能或降低溫度、去除水分或降低水分含量、利用包裝以維持由於加工操作帶來的產品的特徵等改變。在食品加工的過程中,或多或少都含有滿足消費者要求、延長食品的保存期、增加多樣性、提高附加值這些目的,但要加上一個特定產品,其目的性可能各不相同,並不是買來沒備就可以生產,或達到生產出食品並贏利的目的 。
食品工業具有投資少、建設時間短、收效快的特點,產品不僅供應國內市場,而且也是我國重要的出口物資。食品工業的發展,不僅可以提供營養豐富、品種繁多、經久耐藏的食品,以滿足人民的需要,改善和豐富人民的生活,而且還將為國家貯備物資、調劑貨源、調節市場、保證供應、防荒救災以及開辟食品新資源、創造新的食品等作出貢獻 。

『伍』 小型食品加工企業如何發展壯大

‍‍從具體情況看,大部分中小企業都設有企業內部檢驗室,配備了必要的檢測設備,但很多設備使用率極低,大部分都處於「冬眠」狀態。設備的購置就是為了發證考核的需要,一旦過關就束之高閣。很多企業暴露出一種思想:「產品每批都要自檢,還要搞好各種記錄,這些都是大企業的事情,不如將這些精力投入到生產一線見效快。」中小企業因為大都是個體私企,具有決策靈活機動,市場反應快的優勢,但其負面效應就是由於缺乏約束,一味迎合市場,卻忽視了內部質量管理。很多企業形式主義嚴重,比如,個別企業通過ISO9000質量管理認證目的是為了招標銷售,提高知名度。然而,在質量管理工作中不按ISO9000標准執行,這就使之陷入「溫水煮靑蛙」的陷阱。質量方針、質量目標、質量策劃、質量保證、質量改進等質量管理關鍵點,都得不到很好的質量管理控制,既造成了資金的浪費,也失去了企業的誠信和把握市場的良機。‍‍

『陸』 如何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規劃

當前農產品供給已由賣方市場轉變為買方市場,農產品市場已由對數量的要求轉變為對品種和質量的更高要求。近年來,我縣謀求工業結構轉型,先後扶持電子信息、農機裝備、農產品加工等產業,但收效甚微,至今仍未能尋找到承接錳、硅等傳統產業的第二支點。作為謀求農業、工業齊頭並進的秀山,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將會為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提供有力支撐。
一、基礎夯實,產業已具雛形
我縣農產品資源豐富,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條件得天獨厚。目前,全縣金銀花基地已達30.1萬畝,種植面積全國第一;年出欄土雞1000萬只以上,規模西部地區最大;茶葉基地7萬畝,高端獼猴桃基地2.7萬畝,油茶基地10萬畝,均居全市第一。形成了以金銀花、土雞舉旗,茶葉、獼猴桃、油茶為骨乾的「一朵花、一隻雞、一杯茶、一盤果、一桶油」產業發展格局。加上近年來全縣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農作物良種普及率提高,名、特、優農產品逐年增加。這些都為我縣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尤其是食品加工奠定了堅實的原材料基礎。
與周邊區縣相比,我縣農產品加工業起步較早,較早就形成茶葉、腐乳等初級加工。近幾年來,我縣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農產品加工業初具規模,形成了以金銀花、茶葉、土雞為支柱,豆腐乳、皮蛋、魔芋精粉、優質糧油加工等為輔助的特色農產品加工業,初步形成涼茶飲料、金銀花飲片、綠原酸提取等加工體系。截至2013年底,我縣擁有各類農產品加工企業127家,紅星中葯材、鍾靈茶業、魯渝立強等35家企業發展成長為市縣級龍頭企業,農產品加工業實現加工產值5億元,農產品加工業已成為加快我縣農村經濟發展,助推農戶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
二、正視問題,前路任重道遠
(一)精深加工層次較低。雖然我縣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勢頭很好,但總體上還存在「小、散、初」局面。目前農產品加工企業分布很散,很多還是作坊式生產或單台機器加工,全縣只有1戶農產品加工企業達到條件進入規上企業。大部分是初級產品加工,產業鏈延伸不夠,多停留在簡單分級、簡單包裝等粗加工狀態,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程度不高,對經濟效益提高及競爭力的提升產生很大的阻礙。如土雞產業,全縣從事精深加工的企業僅1家,加工量不足100萬只。
(二)載體建設特色不明。近年來,武陵山區各種園區遍地開花,為的是搭建公共服務平台,形成集群發展的孵化器。但無論是我縣,還是周邊區縣,園區建設都缺乏特色,且速度較慢,形成了「園區是個筐,是個企業都往裡面裝」的發展格局,真正形成集群發展的很少。我縣雖然在梅江鎮規劃了工業園區C區發展農產品加工,但扶持政策不足,許多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都直接入駐A區綜合園,集聚和集散效應未得到有效發揮。
(三)要素制約依然存在。2011年,我縣出台三大產業三年振興規劃,其中提到重點扶持農產品加工業,但產業發展依然按部就班,進展不大,特別是離2015年農產品加工業實現50億元的目標還有很大差距。其次,市場供求信息不靈通不及時,產品生產極易陷入盲目性,相互擠壓、過度競爭現象依然存在。農產品批發市場功能也不夠健全,只能為農戶提供一個簡單的交易場所,健全的信息網路體系還沒有形成。此外,大多數農產品加工企業屬於中小企業,銀行貸款門檻高,對企業不願授信,加之農產品加工業季節性特點,導致融資十分困難。
(四)流通壁壘難以打破。雖然我縣物流發展較快,但仍處於起步階段。流通主體素質低、規模小,運銷能力低下,抗禦風險能力差。中介流通組織稀缺,產品吞吐能力有待加強。冷鏈物流發展起步較晚,沒有規模化冷鏈物流庫,農產品加工園和一些中心集鎮批發市場等關鍵物流節點缺少冷凍冷藏設施,加上我縣農產品加工業仍處於粗放式、小規模的生產方式,冷鏈物流發展面臨多重製約,影響了農產品的快速流通。
三、切准要害,破除發展瓶頸
(一)著力抓好規劃,打造加工基地。一是要合理布局。我縣特色農業分布較廣,對形成加工集群有一定影響。要形成加工集群布局必須要堅持「三靠近」原則,即靠近原料基地、靠近市場、靠近交通網路。建議在工業園區20萬平方米標准廠房中劃出部分掛牌農產品加工園,集中要素資源,作為園區主要支撐點打造,謀求做大加工集群,充分發揮標准廠房效益,幫助園區聚集人氣;或者比照工業園區運行模式和政策優惠,積極打造興隆坳農產品加工園,著力打造一個產業集群。同時,要積極鼓勵縣內農產品加工企業農產品加工園梯度轉移,可採取廠區置換等方式解決用地問題。二是要合理分工。即不同層次的加工項目、企業之間合理分工。一般說來,小企業搞粗加工,大中型企業搞精加工。三是要形成特色。建議依靠武陵山區特色農產品,打造武陵山區特色農產品加工示範園。同時,杜絕出現盲目發展、遍地開花、重復建設的現象。
(二)突出地方特色,打造轉型支撐。依託特色農產品加工打造經濟轉型的新支撐點。其重點應該是食品加工及有區域特點的特色農產品加工。一是食品加工主要包括主食、副食加工。主食加工要在搞好傳統菜油、桐油的基礎上,大力發展成品熟食加工,比如清溪場鎮的豆腐乳,如能比照老乾媽模式從生產規模、營銷模式上著手打造出1個屬於秀山的熟食品牌,加工中心的集聚效應將自然形成。副食品加工包括果、菜、肉、蛋、奶、魚等「菜籃子」產品的加工。另外,近年來,各種功能食品、天然野生食品等市場旺銷,前景看好,這些都是武陵山區的優勢資源。二是以金銀花為主的特色農業加工。由於受北方金銀花排擠,南方金銀花入葯前景堪憂。銀花行業轉向飲料、食品等深加工將可以適當解決產業困局,我縣可以依託現有的涼茶加工生產線率先打造一批加工品牌,扶持1-2家行業老大,使秀山成為南方金銀花的深加工和集散中心。其次,我縣茶葉有著久遠的歷史,但目前只有鍾靈茶廠等幾家企業擁有小型生產線,做大茶葉加工產業要依託本土茶廠,繼續加大扶持力度,進一步做大做強。此外,土雞、油茶等特色產業近年來都得到長足發展,但其相對應的深加工產業都還未形成氣候。
(三)集中要素資源,打造產業龍頭。一是積極培育龍頭企業。要因勢利導地鼓勵農村能人、大戶獨資或聯戶合資興辦農產品加工、儲藏、保鮮、運銷等項目,拉長農業產業鏈;要積極引進外資興辦加工龍頭企業,把發展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作為招商引資的重點,新建、改造和嫁接加工龍頭企業;鼓勵和動員社會各方力量投資興辦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積極鼓勵和爭取更多的大企業在我縣投資興辦加工項目。二是努力扶持加工企業。建議出台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的意見,著力扶持一批農產品深加工龍頭企業和農產品深加工重點新項目落地秀山,每年拿出部分財政資金,通過貸款貼息、以獎代拔等形式扶持重點扶持有市場前景、輻射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三是鼓勵企業科技創新。加強科技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力度,積極採用高新技術,提高農產品加工的科技含量,提高競爭力。此外,要積極利用校地合作優勢,研究新技術、新產品,採用現代食品工程工藝技術,並在各大高校建立後備人才資源庫,加強人才的儲備力度。加強農產品加工的科學化管理,努力走科研、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的道路。
(四)突破流通壁壘,打造集散中心。武陵山區是典型的農業地區,擁有眾多的特色農產品,受地理條件影響,如果沒有完善的流通體系,要把它們推向市場,是非常困難的。一要擴展流通渠道。構建良好的特色農產品市場流通平台,可以極大地節約流通成本,減少流通時間,對於武陵山區特色農業的發展也是必不可少的。近年來,我縣物流銷售網路已初步形成規模,以物流園區為中心搶占武陵山區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有利於強化農產品加工的行業集聚和集散效應。可以建立權威性的農產品市場信息網路,為農產品的流通搭建信息平台,及時、准確地向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者提供價格信息、生產信息、庫存信息,提供中長期市場預測分析。二要發展冷鏈物流。建立以「企業為主體、政府引導、多方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機制,形成政府、行業協會和龍頭企業聯動體系,依託物流園區,以加工企業為核心,建立產供銷一體化的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以物流配送中心為核心,發展區域內農產品短途冷鏈物流體系;利用第三方物流,發展跨區域的農產品長途冷鏈物流體系。三要鼓勵我縣農業龍頭企業跨區縣對特色農產品加工企業進行兼並與收購,對兼並收購成功的企業給予一定物質獎勵,使得因地區分割而導致的惡性競爭內部化。
(本文來自六樓微論壇第3期 指導:向東木,組長:趙小波,執筆:肖鄧)

『柒』 如何使綠色食品產業得以飛速發展

一、綠色(有機)食品的內涵
綠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按照特定生產方式生產,經專門機構認定、許可使用綠色食品標志的無污染、安全、優質營養類食品。有機食品是按照國際有機食品生產要求進行生產,並通過獨立的認證機構認證的食品。有機食品的生產,首先要求其原料必須來自於有機農業生產體系或者採用有機方式採集的野生無污染產品。有機農業是一種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化肥、農葯、生長調節劑和牲畜飼料添加劑的生產制度,在可行范圍內盡量依靠作物輪作、秸桿、牲畜糞肥、豆科作物、綠肥、場外有機廢料、含有礦物養分的礦石等維持養分平衡,利用生物、物理措施防治病蟲害,是一種改善和增強農業生態系統健康和整體性的生產管理系統,可解決農業生產過程由於不合理使用農用化學品所引起的食品污染、品質下降,減少農業生產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二、發展綠色(有機)食品的必然性
一是符合可持續發展原則:發展綠色(有機)食品,必然要求食品在生產、加工過程中實現衛生無污染。這對於保護生態環境,提高食品質量,增強人民身體健康,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二是市場預期期望指數較高。傳統食品大多數都供過於求,而綠色(有機)食品適應人們追求安全、無污染營養食品的需求,市場供不應求。特別是近幾年來,一些發達國家的有機食品市場發展很快,明顯呈增長趨勢,發展綠色食品(有機)食品有利於擴大市場份額,滿足市場需求,提高經濟效益,增加農民收入。
三是我國綠色(有機)食品存在比較優勢。我國生物資源豐富,勞動力成本低,採用勞動和技術密集型生產,可減少甚至不施化肥、農葯及各種添加劑。加入世貿組織又為我國綠色(有機)食品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因此,發展綠色(有機)食品應是我國農業結構調整的重要內容,也是越過發達國家「綠色壁壘」的戰略性措施。
四是有機農業生產比傳統農業生產更有利可圖,綠色有機食品不僅減少了人們對價格昂貴的化肥等農用化學品的依賴,為農民節省了一定的費用,而且它的產量相對於傳統農業生產更加穩定。
三、加快綠色(有機)食品產業發展的對策
(一)整合資源,建立綠色發展理念
農業經濟的發展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運用生態經濟學的原理和系統工程的方法,改變傳統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創新體制機制,合理利用資源,發展生態經濟,開創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科學發展之路。要緊扣這一發展理念,搶抓機遇,突出重點,乘勢而上,奮力崛起,實現農業綠色(有機)食品產業崛起新跨越。要以國內外市場需求為導向,加快綠色食品總量增長,帶動整個產業體系和產業規模的快速發展。大力發展現代農業,開發綠色有機水產品,在保護環境的前提下加快發展,在加快發展的過程中保護環境,實現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的「雙贏」目標,為黑龍江農業在全國發展格局中開辟更加廣闊的空間。
(二)建立適當的農業規模經營體系
農業生產就體現出規模優勢和規模效益。同時因為有了規模,也就比較容易推廣新的技術。經營規模的擴大,大多是通過提高組織化程度來實現的。組織化程度的提高也要求管理手段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所謂農業產業化,其本質就是用工業化的思維來經營農業。我們應該把農業視為食品工業的原料產業。為了有效地保證食品的品質(首先是安全性),原料的控制非常重要。而控制是需要成本的,企業希望降低控製成本,擴大經營規模是任何原料產業降低成本的最有效途徑之一。對農業生產來說,就牽涉組織化程度及其管理的問題。
(三)要突出區域特色搞開發
要立足資源優勢,突出區域特色,選准優勢項目,開發主導產品,統籌規劃,科學布局,避免結構趨同和產業趨同,形成獨有區域產品特色,不僅要打好資源優勢和區域優勢這張牌,更要打好綠色品牌這張牌,充分發揮品牌效應,比如綏濱場龍圓米業採取訂單經營模式,堅持不懈地打好江水稻米品牌,開發系列綠色產品,實現產品的多性化、系列化。大成酒廠在保證機械化生產的同時,與農戶簽訂合同,利用其種植的優質綠色水稻、玉米、高粱,實現產品的品牌效應。
(四)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提高綠色(有機)食品的科技含量
科學技術是綠色食品生產、加工的質量保障。綠色食品的生產,應與現代化大生產相結合,在生產、加工、儲存等諸環節中盡可採用現代化科技手段,尤其是作為原料的綠色食品糧食,要充分利用各種生物技術、膜技術、酶技術等高新技術,增加綠色食品的科技量,提高其附加值。綠色食品的包裝儲運環節也要不斷採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以確保綠色食品生產加工全過程的高質量要求。
(五)樹立品牌意識,創造綠色(有機)食品的名牌產品
質量是企業的生命,品質是市場競爭的法寶。能否在競爭中取勝,關鍵看有沒有名牌產品。發展綠色食品必須樹立強烈的品牌意識,把這種意識貫穿到整個生產過程之中。綠色生產企業應注重綠色食品的深加工,並由目前主要生產A級綠色食品向AA級綠色食品發展,使綠色食品完全精美。因此,要鼓勵和支持具有較強經濟實力和科技力量的企業加快名牌食品的生產和開發。應在進一步開發新產品、提高產品質量的同時,創造更多具有黑龍江特色的名優產品,是黑龍江省綠色食品在國內外市場具有較高的競爭力。近年來,綏濱農場大力扶持以綠色食品為主要經營手段的企業,北大荒這樣的大型企業也積極的參與到其中來,我場的大成酒業、龍圓米業更是其中的領頭羊,為本場的食品工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六)切實加強龍頭企業建設
針對綠色(有機)食品開發制定一些優惠政策,以吸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大中型食品加工、商貿企業參與產品開發和經營,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示範、引導、輻射、帶動作用。對於有發展潛力、市場前景看好、產品開發帶有方向性的、具有一定生產規模的企業,要通過加大投人、加快技改步伐等措施,力爭使我農場現有的綠色食品龍頭企業達到或接近省級綠色食品龍頭企業標准。對其它一些中小型綠色食品龍頭企業,要圍繞主導產品優勢,切實搞好企業重組聯合、改制改造和實行股份制經營,壯大企業經營實力,不斷增強輻射帶動能力和精深加工水平。
(七)加強高標准綠色(有機)食品生產基地建設
要圍繞資源優勢和主導產品,嚴格按照綠色食品基地建設標准,本著高起點規劃、高標准建設、高水平管理的原則,切實抓好水稻、大豆、玉米、等綠色食品生產基地,不斷擴大基地規模,實行集中開發、連片發展、規模經營。要加快有機食品基地建設步伐,重點建設集科研、良種繁育、生產、加工、交易、產品開發、綜合服務於一體,且地域優勢明顯、品牌效應突出、帶動功能較強的百萬畝綠色有機雜糧雜豆基地,並配套建設現代化的綜合市場,以此帶動整個農場區域綠色食品產業經濟總量的不斷擴張,奠定綠色食品大產業的發展基礎。
(八)加強綠色(有機)食品技術標准體系建設
要根據國家對食品安全標准建設的總體要求,按照無公害、綠色、有機不同層次的技術要求,分品種、分產業建立相應的技術標准體系,並盡可能地向國際標准靠攏。重點抓好水稻、大豆、玉米等綠色食品技術標准體系建設,全面提高綠色有機食品質量,准接軌步伐,為開拓國際市場,擴大出口貿易創造條件。
(九)進一步加大市場開拓力度
一方面,積極組織綠色食品企業來我農場參觀,用我農場的優勢資源吸引企業投資,廣泛吸引外資企業投向綠色有機食品開發。另一方面,要積極為綠色食品配送中心提供充足貨源,千方百計擴大我農場綠色食品的市場佔有份額。同時,我場還盡力發展以農副產品為主要原料的加工項目,真正做到綠色循環。綏濱農場土地資源豐富,主要種植水稻、玉米,年產各類秸稈30萬余噸,同時帶動周邊農場、鄉鎮也產出各類秸稈100萬噸。發展秸稈飼料產業原料非常充足,我場正積極與多方洽談,等待全國各界有識之士前來商討,合作此類項目。
(十)建立多元化投入機制
當前,制約我農場綠色食品開發的突出問題是綠色食品開發投入不足。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努力創新投入機制,建立以政府投入為導向,企業和農民投入為主體,其它投入為輔的多元投人機制。要本著有利於強化綠色食品開發與管理的原則,切實加強和完善市縣兩級綠色食品管理機構建設,設置相對獨立的綠色食品管理機構,把綠色食品開發納入規范化管理軌道,理順管理主體,增加人員編制,配置專職人員,從組織機構上保證我市綠色有機食品開發建設需要,推動綠色食品產業化健康發展。

『捌』 如何保持食品工業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我國可續發展戰略的措施是控制人口增長 提高人口質量
合理利用資源 堅持開發與節約並重
增強污染治理,保護生態環境
公司的可持續發展可以與之結合
食品行業 對於人才方面要招聘高科技高智慧的人才 實現辦公自動化,用先進科學技術代替原有人工勞作,一方面實現人員合理調配,一方面提高了產品質量與世界發展趨勢接軌
尋找循環的發展方向,有的時候食品原料會根據環境的變化而價格發生轉變,所以要擴發經營的多元化,從源頭起把關,產地無污染,保證每年即使自然災害仍能保持有產可收,關於快速消費品的循環主要體現在包裝方面可以回收包裝用品,或盡量選擇對社會無污染的紙包等,防腐劑回收等,
最後把握現代社會人們注重健康為主,盡量做到無添加元素,合理宣傳,等

『玖』 北京市農產品加工業如何發展

建立適合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外部支撐體系,通過有選擇地對農產品加工企業進行扶持,促進企業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實現北京市農產品加工業結構和布局的優化,以逐步建立起符合首都市場需求特點的農產品加工業體系。
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特點和問題
北京市農產品加工業已經進入快速發展期,並初步形成具有一定輻射帶動能力的產業體系。截至2004年,全市國有及年銷售收入在500萬元以上的非國有農產品加工企業共1440家,佔全部工業企業總數的33.3%,占輕工業企業數的77%;實現產值691.3億元,利潤39.2億元,佔全部工業企業的14.2%和12.6%,占輕工業企業的74.9%和68.4%;2004年共安排從業人員30.3萬人,占工業企業就業人數的30.3%,占輕工業就業人數的82.1%。
北京市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呈現如下幾個特點:(1)已初步形成在郊區縣集聚發展的態勢。各郊區縣由於工資、地租等相對較低,而且近年來在交通、基礎設施等方面都大為改善,已經具備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外部條件。同時,為促進當地產業的發展,各郊區縣紛紛建立了一些工業園區;(2)初步形成具有區域特色的主導產業。主要是食品加工、食品製造、服裝鞋帽、印刷和醫葯製造產業;(3)龍頭企業成為產業升級、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主要帶動力量。通過「基地+農戶+市場」形式,特別是通過訂單農業,把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有機結合起來。
但北京市農產品加工業發展中也面臨一些問題,主要有:(1)各區縣在行業布局上缺乏協調,基本都以食品加工和食品製造行業為主,存在重復建設,相互間不能形成合力;(2)農產品加工企業稅收制度不盡合理,企業稅負相對較重。特別是深加工企業比初加工企業要多繳納一定的增值稅,深加工企業的增值稅稅負明顯偏高;(3)資金缺乏成為多數農產品加工企業面臨的主要制約因素。農產品加工企業自有資金數量有限,受行業贏利狀況及企業規模所限獲得銀行信貸較難;另外,農產品加工企業原料的采購時間集中,庫存原料佔用資金數額大、時間長、周轉慢;(4)郊區人力資本結構不合理,制約了農產品加工業在郊區的集聚和發展。一方面大量的一般勞動力缺乏專業技能,另一方面高素質的專業技術人才和經營管理人才又非常不足。再加上目前郊區的生活、工作環境相對城區還有差距,所以加工企業在吸引市區高層次人才時往往比較困難。
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的基本思路
指導思想和目標 北京市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應以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增加就業及穩定首都市場供給為主要目標,緊緊圍繞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建立適合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外部支撐體系,通過有選擇地對農產品加工企業進行扶持,促進企業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實現北京市農產品加工業結構和布局的優化,以逐步建立起符合首都市場需求特點的農產品加工業體系。
具體來說,其目標主要有:帶動城鄉富裕勞動力就業、增加郊區農民收入、實現首都農業效益的穩步增長、促進城鄉統籌發展、保障首都市場對農副加工產品的需求。
發展重點 在統計上,與農產品加工業有關的是12 個行業,即:食品加工業、食品製造業、飲料製造業、煙草加工業、紡織業、服裝及其他纖維製品製造業、皮革毛皮羽絨及其製品業、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製品業、傢具製造業、造紙及紙製品業、印刷業和醫葯製造業。這12個行業在北京市的發展水平不一,市場結構和行業績效差異較大,並且產業發展環境和要素需求也各有特點。政府應有針對性地選擇部分行業,通過給予政策傾斜和資金扶持進行支持,加快其發展,以充分實現其社會和經濟效應。
第一,食品加工行業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應作為扶持重點。包括蔬菜、肉、蛋、奶以及果品加工等鮮活易腐類行業。這些行業多屬於勞動力密集型,需消耗較多農產品。所以從保障首都市場供應、增加勞動力就業、提升農業綜合效益三大目標出發,應將其作為北京市重點發展的行業。而且北京市發展這類加工業也有一定優勢:首先,北京市城鄉有大量的富裕勞動力,可以保證這些行業對勞動力的需求;其次,北京市郊區有一定的原料供應,可以部分保證其原料需求。同時,經過多年發展,這類行業在北京市已有一定的基礎。
未來一定時間內,這些行業應作為政府扶持的重點。
第二,技術密集型加工行業應作為今後長期扶持的重點。包括生物製品業、醫葯製造業、植物香精香料加工業等。北京市具有較多的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加工企業通過與這些單位建立依託關系,或者組建科技聯合體,可以獲得新技術的機會比較多,發展科技含量高的精深加工產業具有優勢。此外,北京周邊已經出現了一些規模大、效益好的生物制葯企業、植物香精香料生產企業,產業基礎也較好。因此,未來更應鼓勵這些技術密集型行業的集聚發展。
第三,其他諸如服裝及鞋帽製造業、傢具製造業、皮革毛皮羽絨及其製造業、印刷業等可適度支持。這類行業的特點是:外貿依存度高,其最終產品基本屬於我國傳統的出口產品;多屬於勞動密集型行業,帶動勞動力就業的功能強。
第四,部分加工業應限制或禁止發展。主要包括飲料製造、紡織和造紙業等。飲料製造業的特點是消耗大量水資源,而北京屬於水資源匱乏地區,所以除在密雲等區縣可適度發展外,其他區縣要限制其發展。我國紡織業的中心在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這些區域目前已實現集群發展,形成了區域優勢,所以北京市紡織業的發展很難獲得競爭優勢;而造紙業則污染環境比較嚴重,從北京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角度出發,要嚴格限制其發展。
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政策措施
首先,要加大財稅政策支持力度。可設立財政專項資金,重點扶持農產品加工業最急需的冷藏、保鮮、包裝、運輸、衛生檢疫、基地建設、科研開發、技術服務、質量標准、信息網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同時,對於重點龍頭企業,實行投資優惠政策;另外,調整農產品加工業增值稅制度。建議將所有農產品加工業一般納稅人企業的增值稅銷項稅率全部降為13%,對以農產品為原料的加工行業實行「消費型」增值稅,以降低農產品加工企業的生產成本。擴大現行優惠增值稅政策的實施范圍,給予更多農產品加工企業以即征即退的優惠,以減輕企業的稅收負擔。
其次,構建金融支持政策體系。要構建多元化、多功能的金融服務體系,包括發展民間金融服務組織,為小城鎮農產品加工業提供多渠道的融資服務。對於投入到農產品加工企業的社會資本,其投資收益及資本利得給予減免稅的優惠;建立農產品加工企業信用中介服務機構,可以由政府、企業、銀行三方合作建立政策性信用中介服務機構,完善農產品加工企業信用擔保體系。
第三,培育技術創新支持體系。對於科研單位和大專院校,針對農產品加工企業進行技術成果轉讓、技術培訓、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技術承包等所取得的服務性收入,免徵所得稅和營業稅。同時,要支持和強化培育農產品加工企業自主科技創新組織,對影響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一些關鍵技術研發給予專項支持;建立孵化器式的農產品加工科技園,使其早日真正成為農產品加工業方面的知識創新主力軍和技術創新的骨幹力量。通過向農產品加工企業提供咨詢、信息、技術培訓、國際合作的機會、技術發展動向等服務,完善農產品加工企業技術創新的社會中介服務體系。
第四,完善公共服務支持體系。利用財政和信貸支持工具,加大對郊區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包括提高道路等級水平、保障電力供給、改善通訊條件等;同時,加強對農村勞動力的就業培訓和指導,在提高農民就業競爭力的同時,為加工企業發展儲備必需的人力資源;加強加工產品質量安全市場監管,完善農產品和食品質量檢驗檢測體系。
第五,完善市場服務支持體系。要培育為農產品加工業提供專業化服務的各種中介組織,包括物流、營銷、貿易服務組織和各種產業化組織。

『拾』 如何從食品工業監管和產業水平的提升推動工業經濟的發展

21世紀我國將進入一個新的經濟發展階段,能否正確選擇這一階級的主導產業,將成為保持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和優化產業結構的關鍵。最有可能成為我國主導產業的將是以食品工業、汽車工業、建築業和電子工業為核心的產業群,這些產業不僅符合選擇標准,而且組成了一個技術水平由低到高的多層次立體結構,適合我國產業技術狀況的特殊要求。【關鍵詞】產業主導產業主導部門產業結構產業政策根據人們目前對主導產業的認識,一般認為主導產業或主導部門是指在一國經濟發展的某個階段,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和較強的技術進步能力,對經濟發展起導向性和帶動性作用,代表了產業結構的演變方向或趨勢的產業(或部門)。這類產業在經濟發展中起著特殊作用。如果一國能根據本國經濟發展階段的要求,正確選擇主導產業,加以重點扶植、優先發展,將會極大地促進該國經濟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優化。由於人均收入、技術進步和生產力發展水平存在著由低到高,由簡單到復雜的演變順序,一個國家在經濟發展的不同時期會有不同的主導產業。所選擇的主導產業只有與該國經濟發展階段相吻合,其積極效應才能得以發揮。21世紀,我國將進入一個新的經濟發展階段,按照到本世紀末工農業總產值翻兩番的目標,屆時我國人均國民收入將達800~1000美元(按1980年不變價格計算),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人均收入從低水平轉向中等水平。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歷史表明,在這種轉變過程中,產業結構變化幅度最大,出現各種結構偏差的可能性較大,因而各國發展速度的差異也較大。因此,正確地選擇這一階段的主導產業將成為我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產業結構合理化、高度化的關鍵。一、21世紀我國主導產業選擇的制約因素選擇主導產業部門的目的是為了提高一國有限資源的配置效率,其前提條件是社會經濟系統的狀態是既定的。也就是說一國只能在一定的約束條件下,根據本國的具體國情,現實地選擇某個階段的主導產業部門。我國選擇21世紀的主導產業部門時應當考慮以下幾個基本因素的制約:1.需求約束。需求約束主要是我國過去幾十年中長期的積累率過高形成的需求結構偏差。與其它國家相同人均收入水平時需求結構相比較,我國2008年需求結構有較大偏差,主要是居民消費中食品消費比重高出很多,非食品消費(消費性製品和消費性服務)過小。世界銀行的預測認為,到2008年中國家庭消費中食品支出所佔比重為44%~49%,我國在選擇2008年的主導產業時不應忽視這一重要差別。2。供給約束。我國供給方面的主要約束是能源基礎原材料和基礎設施嚴重短缺。我國目前正花大氣力發展基礎產業,但從可運用資源(主要是資金)與未來需求之間的巨大缺口來看,無論90年代怎樣提高投資比例,基礎產業的短缺都不可能根本緩解。到2008年,與其他國家相同發展水平人均能源佔有量相比,我國人均能源佔有量相當低,原材料產品供給不足問題也很突出。3.就業約束。我國就業約束主要在於勞動力供給量大,從而造成巨大的就業壓力。根據我國人口年齡構成狀況,到本世紀末,我國勞動年齡人口將比世界所有發達國家年齡人口之和還要多2000萬。另外,農村勞動力迅速向非農業產業轉移,進一步增大了就業壓力。面對這種狀況,我們在選擇主導產業時不得不把安置勞動力就業問題擺到重要位置上。4.科技、教育水平約束。新技術革命的浪潮不斷沖擊著各國已有的產業結構,它對發達國家產業結構影響的主要方面是鋼鐵、汽車等傳統支柱產業衰落,而電子計算機、宇航、機器人等新興產業發展迅速。在這種國際環境下,我國在調整產業結構時,也應當注重新興產業的發展,但同時還應看到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還缺乏全面發展新興產業應有的科技力量和教育水平。我國整體產業技術水平還很落後,而且發展不平衡,具有多層次的特點。我國科技發展又受到國民文化教育水平的制約。據統計,在我國目前全部就業人口中,大學文化程度的人只佔1%左右,遠遠落後於發達國家現期水平。以上情況說明,到2008年,我國不可能發生以新興的高技術產業群及其相關產業佔主導地位的變化。當然,我國也具有開發某些高技術的能力、集中力量發展某些新興產業,是完全可能的。但如果脫離我國實際情況,直接模仿當代的美國、日本、德國等工業發達國家,單純將高技術產業作為主導產業,就勢必造成我國工業體系中新、舊結構斷層和技術斷層,破壞經濟的正常發展。總之,我國科技、教育水平的狀況決定了我國主導產業群不可能完全高技術化,而必然是一種多層次的格局。二、2008年我國主導產業選擇的標准借鑒國外主導產業選擇的經驗,同時充分考慮我國的各種制約因素,我國選擇2008年的主導產業應主要依據以下幾條標准:1.需求潛力大。主導產業的產品應在國內和國際市場具有較大量、長期、穩定的需求。當然首先是針對國內市場。市場需求是所選擇的主導產業生存、發展和壯大的必要條件。沒有足夠的市場需求拉動,主導產業很快就會衰落。2.技術進步快且適用性強。主導產業的選擇必須特別重視技術進步的作用,所選擇的主導部門應當能夠集中地體現技術進步的主要方向和發展趨勢。與此同時,我們還應注意到,我國受科技和教育水平的制約,整個產業技術水平還很低,不能過分追求高技術。我國技術與經濟發展本來就有多層次的特點,技術進步也具有不同層次的內涵,並非一定具有最高水平。所以,我國選擇主導產業,必須考慮到技術發展的多層次性和協調性,選擇具有啟動關聯作用的「適用技術」。3.部門帶動性強。主導產業的選擇必須充分考慮它對相關產業的帶動作用,它應具有較大的前、後向聯系和影響,通過這種關聯產生對一系列部門的帶動與推進作用,並使這些部門派生出對其它部門的進一步促進作用,從而產生經濟發展中的連鎖反應和加速效應。4.就業效果好。我國人口眾多,勞動力相對過剩,這一方面是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優勢,另一方面也造成巨大的就業壓力。因此,我們選擇的主導產業應具有強大的勞動力吸納能力,能創造大量就業機會,這樣可以既緩解就業壓力,又充分發揮我國勞動力資源豐富這一比較利益優勢。5.有進口替代或出口創匯能力。雖然我國主導產業應以國內市場作為主體市場,但在開放條件下,還必須具有國際競爭意識,重視國際貿易的作用。主導產業應在立足國內市場的基礎上,有外向發展潛力,能在國際市場上形成較強的競爭能力,從而既增加有效供給時間,又可為國家換取外匯。在選擇主導產業時還應注意選擇那些有一定技術基礎,但產品長期大量依賴進口的產業加以重點扶植,盡快實現產品的進口替代,並能在此基礎上,不斷提高技術水平,增強對引進技術的吸收、轉化、創新能力,闖出一條「進口依賴——進口替代——出口創匯」的道路。三、2008年我國主導產業的選擇根據以上分析,到本世紀末,下世紀初,最有可能成為我國主導產業的將是以食品工業、汽車工業、建築業和電子工業為核心的產業群。不僅因為這些產業最接近前面提出的選擇標准,而且它們組成了一個技術水平由低到高的多層次立體結構,使現代技術和傳統技術得以協調和銜接,符合我國產業技術水平多層次的特點。具體來說:(一)食品工業1.有巨大的需求潛力。從前面的分析可知,到2008年,我國居民消費結構中,食品消費比重仍占第一位。僅國內需求就可構成一個巨大、長期、穩定的市場。目前我國食品工業已是年產值超過5000億元的大行業,但仍有相當大的發展潛力。2.促進傳統產業技術進步。食品工業是典型傳統產業,屬低等技術水平的產業。將食品工業作為主導產業加以扶持,通過技術更新改造和吸收引進先進技術,不僅可以加速食品工業本身的技術進步,而且易於滲透擴散到其它傳統產業,因而可以推動整個傳統產業的技術進步,促進低層次技術的提高。3.可推動相關產業的發展。食品工業的發展首先可以帶動為其提供原料的農業的發展。隨著食品加工深度的增加,檔次的提高,對食品製造機械、食用色素、添加劑、酶制劑、營養強化劑、保鮮、貯存設備、各種食品包裝材料等的需求不斷增加。因此可以帶動輕工機械、化工、造紙、玻璃、塑料、金屬製品等產業的發展。4.可安置大量勞動力就業。食品工業屬勞動密集型產業,它的發展將成為今後一個時期安置新增勞動力和轉移農村勞動力的主要場所。另外,食品工業要求的技術水平相對較低,符合我國勞動力素質低的特點,可吸收大量文化層次低的勞動力。5.具有優越的出口創匯條件。我國地域遼闊,自然條件比較優越,主要農作物產量均高於世界大多數國家。尤其是我國農產品和經濟作物種類繁多而且有許多特有、稀有物產,是許多國家無可比擬的,這就為食品工業發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加之我國食品生產歷史悠久、品種繁多,有許多名揚四海的傳統產品,另外我國勞動力豐富,產品成本低,這些都是食品工業參於國際競爭的有利條件。(二)汽車工業1.需求量大,供不應求。只要限制進口整車,我國國內汽車需求大大超過供給。從長遠看,無論貨車還是小轎車都有良好的市場前景和發展潛力。著眼於商品經濟日益發達和社會運轉節奏加快,轎車的需求正在急劇增長,我國轎車市場已由潛在市場變為現實市場。我們再也不能依靠大量進口轎車來滿足這種需求,加速發展我國自己的轎車工業勢在必行。2.技術進步快且有利於整體產業技術進步的協調與穩定。雖然目前汽車工業在西方國家已淪為「夕陽產業」,但我國整體產業技術水平還很落後,不能跨越這一階段。而且它們屬中等技術水平的產業,高新技術比較容易被它們吸收利用,它們的先進技術又較容易傳遞、滲透到傳統產業,易被傳統產業消化和接受。因此它們可以成為傳統技術向高新技術過渡的中介技術,彌合高、低技術之間的斷層,確保整體產業技術進步的協調與穩定。3.對相關產業帶動作用強。汽車工業具有較高的產業關聯度,在國民經濟諸部門中,汽車工業屬於帶動面大,波及范圍廣的產業之一。可以帶動鋼鐵、石油、橡膠、玻璃、電子、油漆、人造革、塑料等行業的發展。4.可創造大量就業機會。汽車工業可提供較多的勞動就業機會。由於汽車的使用面廣、流動性大,其吸收間接就業人員的容量和能力是其他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所不能比擬的。5.有能力實現「進口依賴——進口替代——出口創匯」的目標。我國汽車一直屬於大宗進口商品之一,在過去30年中,中國花在進口汽車上的資金達260億元,相當於30年投給整個汽車工業資金的4.3倍。目前我國汽車工業已具有一定的物資技術基礎,具備了實現進口替代的能力。在擋住進口車的基礎上,我國汽車行業正積極開拓國際市場,使汽車出口創匯逐年遞增,另外西方發達國家現已轉向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汽車工業正逐步走向衰落,這為我國汽車業打進國際市場提供了一個契機。我們應當抓住這個機會,在國際市場上站穩腳跟,並盡可能多地佔領這一市場。(三)建築業1.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我國建築業有長期不衰的穩定的市場。我國長期形成的需求結構的偏差,造成了建築業的低收入彈性。隨著住房制度的改革,這一狀況將根本扭轉。隨著經濟的發展,工業生產用房和公共設施不斷增加,第三產業也將發展起來,將產生對各種樓宇的旺盛需求。再加上新型鐵路、公路、機場、橋梁、碼頭和各種高級現代設施的建設任務,看來有可能使建築業發展成為我國最大的產業部門。2.推動產業向高級化技術發展。建築業也屬於中等層次的技術水平,它和汽車工業一樣是連接高、低技術的紐帶,同時對推動產業向高級化技術發展有重大作用。3.與其它產業聯系廣泛。建築業的相關產業也是極廣的,我國建築產品成本中,70%是材料消耗,建築材料共近80大類,2000個品種,3萬多個規格。它可帶動建材、冶金、化工、石油、森林、機械等50多個相關部門,而室內裝修、傢俱陳設等也是它的「前瞻」產業。4.具有強大的勞動力吸納能力。建築業屬勞動密集型和非資本密集型產業,也就是說發展這樣的部門投資少而就業量大。從而可充分發揮我國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優勢,避開資金短缺的劣勢。5.具有打入國際市場的潛力。我國建築業人力資源雄厚、工人工資低、吃苦耐勞,並有獨具一格的建築藝術,打入國際市場是一個有優勢的產業。建築業打入國際市場,不僅可以為國家賺取外匯,而且可以帶動機電設備和原材料的出口,一舉數得。(四)電子工業1.具有廣闊的發展前途。電子工業是個新興產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途。我國電子工業已有10多個大門類,主要品種有1500多種。電子技術和電子產品與技術裝備,日益廣泛地應用於生產、生活等各個領域,因此社會需求面廣、量大,而且符合社會長遠發展的需要。從需求上看,是不存在任何問題的。2.體現著最先進的科學技術。電子工業是高技術產業的代表,它是世界新技術革命浪潮中最活躍的新興產業,凝結著最先進的科學技術。可以為所有的部門提供現代的生產手段,注入新的活力,深刻地影響現代工業的發展。3.部門帶動作用強。電子工業的發展不僅需要機械工業提供各種大型、重型加工設備和進行超微、超細、超薄加工的精密設備,而且需要有關部門提供品種繁多、型號復雜的材料。因此,電子工業的迅速發展將會帶動材料工業、機械工業、化學工業等很多部門的較大發展。4.相對就業效果好。電子工業屬技術、知識密集型產業,它的就業效果不如前三個產業,但它涉及面廣,在新興產業中是吸收就業人員最多的產業,可安置大量有一定專業技術知識的人員就業。而且許多行業對就業人員技術水平的要求並不高,就我國的科技教育水平來說,是不難達到的。5.有實現進口替代能力和出口創匯潛力。我國電子工業進口依賴度也很大,不僅成套設備大量進口,而且國產產品的關鍵元器件的自我配套率低,也大量依靠進口。目前我國已採取措施,有計劃地組織國產化以替代進口,通過採取有力措施,是有能力快速實現進口替代的。我國電子產品出口增長也很快而且潛力很大。雖然近幾年電子產品出口增長較快,但仍有很大發展潛力。如果加以重點扶植,出口額和出口品種都將大幅度增長。

閱讀全文

與如何促進食品加工業的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寶馬二手車試車注意哪些 瀏覽:208
如何查看汽車空調出風口漏氟 瀏覽:177
汽車物流從湖南到興義要多久 瀏覽:837
轎跑車型有哪些寶馬6系gt 瀏覽:7
原兵器工業部有哪些廠 瀏覽:587
武漢工業二路在什麼地方 瀏覽:250
工業風機功率高怎麼處理 瀏覽:174
奧迪配件如何鑒定原廠 瀏覽:982
奧迪的防滑系統有什麼用 瀏覽:768
賓士有什麼辦法換波箱濾網 瀏覽:537
工業企業如何進行稅收征管 瀏覽:996
凱越汽車電池能用多久 瀏覽:284
奧迪a6車名片在哪裡 瀏覽:810
寶馬三系冰川藍改色多少錢 瀏覽:179
汽車曠世哪裡買 瀏覽:181
寶馬s2檔位是什麼意思 瀏覽:402
寶馬1系大燈保險盒在哪個位置 瀏覽:372
百度汽車連接安卓叫什麼 瀏覽:639
蘇州到邵陽的汽車要多久 瀏覽:774
如何遇到寶馬男人 瀏覽: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