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長汀縣的經濟
2009年全縣生產總值72.69億元,比上年增長14.9%,其中:第一產業17.05億元,第二產業26.00億元,第三產業29.64億元;財政收入4.13億元,增長22.9%,其中地方級財政收入2.44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5.15億元,增長33.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73億元,增長19.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560元,增長10.9%;農民人均現金收入5356元,增長9.1%。
2011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11.8億元、比增13.8%,財政總收入7.87億元、比增46.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8.4億元、比增53.5%,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2.2億元、比增16.3%;實現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78元、比增14.8%,農民人均純收入7085元、比增18.8%,外貿出口總值3.5億美元、比增70.7%。
2012年全縣地區總值126.1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3.0%,增速全市第二。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3.72億元,比上年增長4.6%,增速與漳平並列全市第一;第二產業增加值61.34億元,比上年增長19.8%,增速全市第三;第三產業增加值41.06億元,同比增長8.3%,增速全市第二。三次產業結構為18.8:48.6:32.6,二產比重比上年提高1.9個百分點。
2014年全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57億元、比增11%,其中:第一產業26.7億元、比增4.5%;第二產業79億元、比增15%;第三產業51.3億元、比增8.3%。財政總收入10.5億元、比降3.5%,其中地方公共財政收入7.3億元、比增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72.5億元、比增25%。工業總產值162億元、比增11.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49億元、比增12.1%,規模工業增加值42億元、比增16.5%,新上規模企業15家、億元企業3家。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28元、比增1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47元、比增12.1%。 長汀為綜合性農業經濟區,1949年以前作物種植主要有水稻、甘薯、大豆、兼有少量油菜、烤煙、蔬菜及茶葉、水果。由於農民深受地主剝削,農業生產結構單一,耕作落後,廣種薄收,時至1949年全縣農業總產值1680萬元(1980年不變價),占工農業總產值76.68%;糧食產量4.65萬噸(含大豆雜糧等),人均口糧不足175公斤,農民生活仍為半年糠菜半年糧。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縣人民政府在全縣農村進行土地改革,徹底推翻幾千年來的封建土地私有制,從根本上改變生產關系,引導農民走農業互助合作之路。
建國後38年長汀農業生產經歷了「大躍進」與「文化大革命」的折騰,走過三起二伏的發展道路,不斷改善生產條件,改進生產技術,調整生產結構,使農業生產得到迅速發展,農業生產結構趨向合理。1971年糧食生產跨「綱要」,1987年糧食總產(含大豆雜糧)達15.46萬噸,為1949年的3.3倍,農業總產值達10.432萬元,為1949年的6.2倍,平均人占糧381公斤,比1949年增1倍多。農民人均純收入增至377元,農業生產條件得到顯著改善和提高,溫飽問題基本得到解決。
2012年,全縣完成農業總產值39.45億元,比上年增長4.8%,增速全市第一;實現增加值23.72億元,同比增長4.6%,增速全市第一,總體呈穩定發展態勢。 長汀手工業生產歷史悠久。紙業始於唐,盛於明、清,民國時全縣3.5萬戶人家,十分之七和紙業有直接或間接的關系。以鐵、木、竹器及造紙、印刷、制傘、釀造為大宗的手工業生產是長汀歷代工業生產的主體。
1949年,全縣工業產值僅322.81萬元,佔全縣工農業總產值1171.2萬元的27.56%。建國初期,縣人民政府積極扶持私營工業、手工業發展生產,傳統的造紙、印刷、紡織、竹、木、鐵器等手工業生產得以恢復發展。
1953年,政府對私營工業實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方針,逐步引導個體手工業走合作化道路。1956年,基本完成了對私營工業、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全縣手工業戶3929人組織手工業合作社(組)75個,占城鄉手工業從業人員6448人的60.93%;安排私營工業企業人員162戶467人。第一個五年計劃(1953~1957)末,全縣工業總產值達950.81萬元,占該年工農業總產值的40%,平均年遞增速度為13.35%,隨著經濟建設的不斷發展,國營、集體所有制工業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在國民經濟中佔主導地位。但由於搞「大躍進」及「文化大革命」,相當長一段時期工業生產時起時落,發展緩慢甚至倒退。直至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長汀工業經過「調整、改革、整頓、提高」,開始穩步前進,生產得到迅速發展。1978年後新建立的一批國營骨幹工業企業,逐步發展機械、礦冶、化工、建材等現代工業,初步改變了長汀工業面貌。1980年,全縣工業總產值增為4104.4萬元,占年工農業總產值9749.02萬元的42%。
由於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國營、集體工業企業擴大企業自主權,落實經濟責任制,不斷進行企業整頓和技術改造,特別是鄉(鎮)村、聯戶、個體工業企業的迅速發展,長汀工業生產面貌日新月異。1987年,全縣國營、集體工業企業176家10968人,村辦工業企業187家3091人,私營、合營及個體工業企業7441家14523人共創工業產值14004.82萬元,約為1949年工業產值的32倍,佔全縣工農業總產值的57%。
2012年,全縣規模工業總產值111.70億元,同比增長19.8%,高於全市平均水平14.8個百分點,增速全市第五;實現增加值35.14億元,可比增長20.1%,高於全市平均水平3.0個百分點,增速全市第二。其主要特點有:一是大型工業企業實現零突破。全縣大中型工業企業達27家,同比增加12家,其中福建省長汀盼盼食品有限公司、安踏(長汀)體育用品有限公司等兩家企業成為長汀縣首次被認定的大型工業企業。二是貢獻率突破「三個百分百」。1、「2+2」主導產業貢獻率突破百分百。全縣「2+2」主導產業實現規模工業產值107.5億元,同比增長19%,佔全縣規模工業產值的96.2%,拉動規模工業產值增長18.1個百分點,貢獻率達102.1%。2、園區工業貢獻率突破百分百。工業園區內108家規模企業,實現產值104.88億元,同比增長19.3%,占規模工業總產值的93.9%,拉動規模工業產值增長17.9個百分點,貢獻率達100.9%。3、億元企業貢獻率突破百分百。全縣億元企業37家,實現產值87.46億元,同比增長31.5%,佔全縣規模工業總產值的78.3%,拉動規模工業產值增長22.1個百分點,貢獻率達124.6%。三是主導產業貢獻有升有降。紡織服裝產業實現產值61.36億元,同比增長19%,佔全縣規模工業總產值的54.9%,拉動規模工業產值增長10.3個百分點,貢獻率達58.3%,同比提升19.4個百分點;機械電子產業實現產值17.46億元,同比增長4.9%,佔全縣規模工業總產值的15.6%,拉動規模工業產值增長0.9個百分點,貢獻率4.8%,同比回落11.3個百分點;稀土產業實現產值15.71億元,同比增長43.3%,佔全縣規模工業總產值的14.1%,拉動規模工業產值增長5個百分點,貢獻率28.2%,同比回落2.7個百分點;農副產品加工產業實現產值12.98億元,同比增長16.2%,佔全縣規模工業總產值的11.6%,拉動規模工業產值增長1.9個百分點,貢獻率10.8%,同比提升0.3個百分點。四是企業塊頭增大。全縣規模工業企業戶均產值達9547萬元,同比增加785萬元,增長9.0%。 長汀商業自唐中葉建置至20世紀40年代的一千二百多年發展歷史,與汀江航運的開發興衰有密切關系。唐至北宋,汀江尚未開發,交通不便,貨流不暢,商旅阻塞。南宋起,汀江全線初步開發,溝通了閩西、粵東貨物往來,汀城是汀江上游第一個港口,商業不斷發達。明清時代則是商業鼎盛時期,持續了約五百年之久。汀州城成了閩、粵、贛邊區的商業中心,是附近數縣農副產品的集散地。汀江上木篷船穿梭般地往來,有「上三千下八百」之稱,停泊在汀城水東橋附近江面的船隻常有四五百隻之多,貨物日吞吐量達兩、三千噸。陸路上四面八方客商挑夫,絡繹不絕,雲集汀城,每日人口流量不下萬人。清末,汀江水量開始逐漸減少,貨物運輸量下降,商業開始衰退。但至民國三十五年前後,汀城仍屬福建省六大商業中心之一。1931年至1934年蘇維埃時期,曾譽稱「紅色小上海」。抗日戰爭時期,又一度出現空前的商業繁榮景象,商行店鋪鱗次櫛比,一千餘家。50年代開始汀江航運迅速減少,60年代基本停頓。長汀失去了一千多年來的交通運輸優勢。各地興建公路,貨物不再在汀城集散。原來以轉口貿易為重點的長汀商業自然也失去昔日的繁榮和地位。新中國建立初期起,國營商業逐步取得市場的主導作用,1956年私營商業改造後,全縣形成了社會主義統一市場。從此經過了20年停滯、衰落、復興的曲折過程。改革開放以來,商業又迅猛發展,個體商業如雨後春筍,結束單一國營市場的局面,國營、集體、個體商業並駕齊驅,1984年出現了新型的合資商業企業。至1987年,全縣城鄉共有商業企業(戶)7116個,從業人員10385人,注冊資金4007.88萬元。其中:全民企業291個,從業人員1038人,注冊資金1890.45萬元,佔47.2%;集體企業1062個,從業人員2441人,注冊資金1474.25萬元佔36.8%;合資企業2個,從業人員36人,注冊資金20.9萬元,佔0.5%;個體企業5761個,從業人員6870人,注冊資金622.28萬元,佔15.5%。建國以來至1987年38年的社會商品購買力(全年零售總額)可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由1950年的414萬元,增至1958年的1491萬元,增長2.6倍,年均增長16.1%;人均購買生活消費品,由1950年的22元,增至1958年65元,提高近2倍,年均增長14.5%,商品供需基本平衡,城鄉居民消費水平有較大提高。第二階段由1959至1978年共20年,商品長期供不應求。許多商品憑票憑證供應,消費受到限制。人們經濟收入低,城區人均年收入不足200元,鄉區僅幾十元。這一階段又可分前後兩期,以1965年劃分前後。1965年社會商品購買力實現1622萬元,比1958年增長24%,年均2.7%。1978年社會商品購買力3549萬元,比1965年增長1.19倍,年均增長4.9%。20年間,人均年消費水平僅增加35元,即53%,年均增長只3.3%。加上物價上漲因素,實際生活水平有所下降。第三階段由1978至1987年,社會商品購買力回升。1987年為12037萬元,九年中增長2.48倍,年均增長16.87%,人均消費水平,1987年為409元,九年間增長3倍,年均增長14.5%,商品供應日益充足,人民生活消費水平明顯提高。農業居民人均年消費335元,非農業居民人均年消費881元。據1985年,對150戶家庭消費抽樣調查情況如下:人均消費支出中用於伙食佔64.8%,衣著佔8.6%,日常生活用品佔8.3%,其他佔18.3%,人均消費蔬菜127公斤、動植物油3.7公斤、豬肉11.3公斤、家禽1.2公斤、蛋類0.6公斤、魚0.5公斤、食糖1.5公斤、酒10公斤、各種布2.5米、服裝0.23件。城鎮人均消費量高於農村50%左右。1985年城鄉家庭,每百戶擁有自行車城鎮120輛、農村62輛,縫紉機城鎮66架。農村30架,機械手錶城鎮314隻、農村237隻,電風扇城鎮75台、農村12台,收音機城鎮55架、農村64架,洗衣機城鎮3台,黑白電視機城鎮26架、農村5架,彩色電視機城鎮3架,收錄機城鎮24架、農村9架。
2012年,全縣第三產業增加值41.06億元,比上年增長8.3%,增速全市第二,增幅比上年提高2.3個百分點。其中,房地產開發及其他、金融保險業、其他營利性服務業、住宿業增長速度超過10%,分別達19.4%、15.3%、13.3%、10.5%。
⑵ 長汀有哪些地方是有綠草皮
1、大同鎮草坪村。長汀縣大同鎮草坪村地處汀州古城北角,騰飛經濟開發區境內,距離長汀火車站三公里左右,以蓮花水庫緊緊相連,有草坪鐵礦之稱,東側蓮花河,南側騰飛工業園區,西側龍陂河,北側環山,地執優越。
2、汀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閩西西部,坐落於武夷山脈南段延伸支脈區域,總面積10379.7公頃,2021年2月5日,被中國林學會命名為第五批全國林草科普基地。
長汀資源環境介紹:
全縣共有生態公益林115.27萬畝,森林覆蓋率79.8%。全年植樹造林總面積2.87萬畝,商品材產量8.55萬立方米。
全年水土流失治理13.68萬畝,林草成活率89.0%。汀江河流域整體水質為優,城市空氣質量達到國家環境空氣質量標准(GB3095-1996)二級標准。
⑶ 福建省長汀金龍稀土有限公司電話是多少
福建省長汀金龍稀土有限公司聯系方式:公司電話0597-3160681,公司郵箱[email protected],該公司在愛企查共有6條聯系方式,其中有電話號碼1條。
公司介紹:
福建省長汀金龍稀土有限公司是2000-03-03在福建省龍岩市長汀縣成立的責任有限公司,注冊地址位於福建省長汀經濟開發區工業新區。
福建省長汀金龍稀土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鍾可祥,注冊資本161,370萬(元),目前處於開業狀態。
通過愛企查查看福建省長汀金龍稀土有限公司更多經營信息和資訊。
⑷ 長汀縣未來發展規劃項目
法律分析:未來長汀區域是分為八大板塊,現在的縣城中心是歷史城區組團逐漸轉移到南屏山風景名勝區,往北是北部工業組團,這個區域主要是重工業高污染區,南部主要分布為工業新區組團、高鐵新城組團、稀土工業園區組團和電商物流組團,物流組團為農貿家禽批發中轉站,是輕度污染區域。汀州紅府項目緊鄰歷史城區組團和南屏山風景名勝區,規劃為省市重點項目:紅軍園-新莊旅遊組團作為長汀縣城市重點發展片區,教育中心、市政中心、商務中心三大板塊,長汀市政規劃新熱土,城市發展新區打造全新人居板塊,未來的繁華主場。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
第十四條 城市人民政府組織編制城市總體規劃。
直轄市的城市總體規劃由直轄市人民政府報國務院審批。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市以及國務院確定的城市的總體規劃,由省、自治區人民政府審查同意後,報國務院審批。其他城市的總體規劃,由城市人民政府報省、自治區人民政府審批。
第十五條 縣人民政府組織編制縣人民政府所在地鎮的總體規劃,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審批。其他鎮的總體規劃由鎮人民政府組織編制,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審批。
⑸ 請問福建龍岩長汀縣有何地域特色
長汀是客家人,講客家話,等人友好,酒量有喝不過長汀之說.人口比較多.計劃生育做的不夠.....但勞動力市場好...在縣里有騰飛工業園...經營規模很好...龍工,安踏.食品,等大單位多...效益也很好,.你看貴族學校的興旺程度就知道了....要辦工廠是不錯的選擇.
風景不錯,縣城裡公園多,人才也多,汀南巨龍你看了也許不想離開了....小吃很多.最出名的是簸箕板...其它自己去體驗啊,這里可是以前福建的出名的老首府啊,也是紅色庄旅遊基地....還有特產八大幹之一豆腐乾......有能力可以來這里投資,做生意,,,,,當然歡迎你來旅遊...(我不是本地的,來過這里工作)....
⑹ 長汀有幾個大廠
1998年,新的商業城市汀州鎮居委會;大同新的黃麻畲村,河田鎮新黃坑村委會。結束長汀縣轄11個鎮,7個鄉,9個黨委,290個村委會。汀州鎮水街,轄9個居委會(五通街,南門街,西門街,水街,營背汀州鎮風光街,在中央壩西街,東門街,商業城)。前市政廳:董婷,轄14個村(董婷,復興,赤坑,馬萍,閆芳,陳琳,東庄,義,南方的木材,山窖黃湖,雲豐,肖揚,平寶)。河頭鎮街道,轄31個村(街道,在大街上,下街,南塘,窯,楚河,游廣場,蘆竹,劉車,劉源,退差價,南滋擾蔡昉修訂的平方根溪,在廣場,馬杭,湖,羅地亞,彼得露出湖,明光,松樹,黎明,冷廣場,紅色,半坑,南山,室,根據修訂後的廣場,潘樓,黃坑)。大同鎮:駐扎在東關大隊,轄30個村(師傅,高坑,黃家,永豐,維德角,東圃,東街,即升,李玲蔚,草坪,紅湖,印度黃,天澳,東,南,村南,新莊,羅廣場,紅星,新民,七里,力行,明亮,何建明,一個新的高峰,鄭芳,七古,城市廣場,黃麻她)古鎮:在城市,轄17個村(在老城區,井口,袁航,苦竹長段,低增長,劉霞,黃平,青山,良坑,楊梅溪馬頭山南燕,每個埠,黃陂鼎黃)。新鎮新橋,轄20個村(三坑口,譚富,石人,蔣芳,俞培,葉家,鴨,新橋,錢沛,崗頭辦公用房,牛後,湖口,石槽,廖,羅坑,樟樹,商店,李劉芳)。童坊鎮:後龍鎮,轄24個村(賴房子,清潭,同方,胡玲,長壩,新的她,林田,平硐,不英里,給林,起重,雙橋河入坑凌逍,馬洛,大埔,彭芳,紅明,龍廣場,葛萍,長春,黃芳,喝聲,劉禪)。南山鎮南山,轄21個村(大坪,南國徑流,南山,燕寶田,大田,大坑,謝家,海洋,朱方,劉方,甚至房子剛,唐芳,橋梁,黃家莊,蔡房屋復雜,長巢頭,官方的廣場,五防塘背,謝楊)。卓田鎮:在大街上,轄40個村(街,壩尾,廣場,城隍廟,下洋,巷頭,山田,龍,橫田,安仁,李虎,長得更高,馮嘴,拉左,昇平頭,楊馳,村東頭,蓮湖,陳屋,湖濱路,南安普敦,永武,梅徑流,長長的藍色,美西,公園,湖頭段,河東,鄭佩,長巫婆劉方,劉坑頭村,美國河,出口,與上塘,東山,穆,劉航)四都鎮:銅仁地區,轄18個村(樓子壩,永亨銀行,溪口,香蕉,魚溪新華,紅都,同事,田圭?楊牯嶺,大埔,平湯屋,寮國紅,湖上,小金,玻璃,平下,謝芳)。塗坊鎮塗坊,轄15個村(徑流口,馬家,賴芳,詹姆斯廣場,紅場,河的源頭,波河,智恆,趙亨,洋坑,羅屋崗,元坑,中國,吳坑,平脊)。三洲鄉:在三大洲,轄8個村(小湖,一旦廣場,山廣場,波特蘭廣場,三大洲,小溪頭桐壩,戴廣場)。政策鄔橋鎮:在政策領域,轄14個村(政策領域,使恆星,林田,坑,高田,紅河,提洛,陳芳,河梁,李市,李田,南,南溪,黃亭)。鐵長鄉鐵長,轄4個村(鐵長度,羅,張,海洋廣場)。庵傑鄉庵傑,轄5個村(庵傑,秦漢以前,紅,黃坑,龍科)。到鄉鎮的願景:在閘北,轄8個村(長橋,她心中閘北她旁邊,藍天,潘河,河的源頭,在她)。紅鄉:在12月的嘴,轄11個村,袁玲,蘇聯竹地板12月溪,塘,紅色滋擾,蘇培,三洋,山車,兵馬俑,在地板上的傻瓜鄉:居民傻瓜轄10個村(傻瓜,右側,吉坑羅坑頭,光頭,官坑,超過周,百層,百丈)。有蒙古,回,藏,維吾爾,苗,彝,壯,布依,朝鮮,滿,侗,瑤,白,土家,哈尼,傣,黎,畲,哈薩克,俄羅斯,鄂倫春族,高山族,水族,納西族,土族和撒拉族,仡佬族,絲波,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等民族分布。 (2000年人口普查)於2000年,武鄉政府駐地遷移到德國田村連村。 2000年底,長汀縣轄11個鎮,7個鄉:汀州鎮前鎮大廳,浦江鎮,大同鎮,古城鎮,新鎮,塘房鎮,南山鎮,洗田鎮,四都鎮,塗坊鎮,三州鄉,武鄉,鐵長鄉,庵傑鄉,宣鄉,紅山鄉,傻瓜鄉鎮。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403121人,其中包括:55,780汀州鎮,大同鎮47178,14215舊鎮,新鎮23444,14009前市政廳,兒童坊鎮22719,50926河城,南山鎮洗田鎮31,903 39,803,四都鎮塗坊鎮13 865 20,694三大洲,10646個鄉,庵傑鄉7203人,21608武鄉,鐵長鄉4708人,宣布了9070個鄉鎮,紅鄉7841人傻瓜鄉7509人。有蒙古,回,藏,維吾爾,苗,彝,壯,布依,朝鮮,滿,侗,瑤,白,土家,哈尼,傣,黎,畲,哈薩克,俄羅斯,鄂倫春族,高山族,水族,納西族,土族和撒拉族,仡佬族,絲波,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等民族分布。 (2000年人口普查)2003年,長汀縣轄11個鎮,7個鄉:汀州鎮前鎮大廳,浦江鎮,大同鎮,古城鎮,新鎮,塘房鎮,南山鎮,濯田鎮,四鎮,塗坊鎮,三洲鄉,政策武鄉,鐵長鄉,庵傑鄉,宣鄉,紅山鄉,傻瓜鄉鎮。 2003年底,戶籍人口4924萬,其中非農業人口為14010000人。 2005年,長汀縣轄11個鎮,7個鄉:汀州鎮前鎮大廳,浦江鎮,大同鎮,古城鎮,新鎮,塘房鎮,南山鎮,洗田鎮,四是在鎮塗坊鎮,三個大洲鄉,政策武鄉,鐵長鄉,庵傑鄉,宣鄉,紅山鄉,傻瓜鄉鎮。
⑺ 汀州古城從「草創」至「繁華」,是怎麼變遷的
中華民族綿延上下五千年,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留下了眾多古老而又璀璨的文明,古城就是其中之一。古城是一個地區歷史文化的表現,更是華夏兒女共有的文化遺產,這些城市歷經了歲月的洗禮,飽經風霜,流傳至今,成為了歷史的見證者。
除此之外,汀州城內還有九處大井,城市附近也有分布,這樣的規劃布局說明在這個區域是人口的聚集地。由於三面都是環水的,在城市中間還建造了五座橋梁,讓城內的交通便利起來,有些橋梁還建有兩層的屋樓,以供人們擋風避雨,同時一些商販也可以在此地進行買賣交易。
宋朝時期的汀州城內,人口十分密集,雖然城市已經做了相應的擴建措施,但是仍然無法容納數量龐大的居民,導致城內呈現出一派擁擠的景象,許多居民迫於無奈,只好向城外搬去。
周袤才五里,市集居民多在關外,故城內坊才三,而城外餘二十。」---《臨汀志》
有相關記載的坊名有二十四種,其中二十一種分布在縣治附近,距離大概方圓五里的地區,這說明宋朝時期的汀州城市管理已經不是唐朝時期的封閉管理了。
汀州地理位置優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宋朝時期,人們已經能充分使用汀州城的水利交通,伴隨著和農副產品的增加,汀州城的商業也逐漸發展了起來,在當時的汀州城內,一些「市」常常日夜不休的營業,呈現出一派繁榮、燈火通明的景象。
商業的發展代表著經濟的發展,而經濟的發展又間接帶動了文化以及宗教的發展。宋朝時期,汀州開始創建州學,這是一個州最高的學府,之後又設立了長汀縣學,如今依然存在的文廟就是宋州學所在,其建築風格有著極高的藝術水平,對於當時的宋朝社會來說,這種建築實屬罕見。
⑻ 長汀縣未來發展規劃項目
未來長汀區域是分為八大板塊,現在的縣城中心是歷史城區組團逐漸轉移到南屏山風景名勝區,往北是北部工業組團,這個區域主要是重工業高污染區,南部主要分布為工業新區組團、高鐵新城組團、稀土工業園區組團和電商物流組團,物流組團為農貿家禽批發中轉站,是輕度污染區域。汀州紅府項目緊鄰歷史城區組團和南屏山風景名勝區,規劃為省市重點項目:紅軍園-新莊旅遊組團作為長汀縣城市重點發展片區,教育中心、市政中心、商務中心三大板塊,長汀市政規劃新熱土,城市發展新區打造全新人居板塊,未來的繁華主場。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
第十四條 城市人民政府組織編制城市總體規劃。
直轄市的城市總體規劃由直轄市人民政府報國務院審批。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市以及國務院確定的城市的總體規劃,由省、自治區人民政府審查同意後,報國務院審批。其他城市的總體規劃,由城市人民政府報省、自治區人民政府審批。
第十五條 縣人民政府組織編制縣人民政府所在地鎮的總體規劃,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審批。其他鎮的總體規劃由鎮人民政府組織編制,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審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