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工廠化養羅非魚,你覺得可行嗎
羅非魚,俗稱:非洲鯽魚、非鯽魚、越南語、南陽鯽魚等。目前世界水產業重點科學研究培養的淡水養殖魚類,被認為是未來動物蛋白質的主要來源之一。通常生活在淡水中,可以生活在鹽含量不同的鹹水中,也可以生活在湖泊、河流和池塘的淺水中。論形式方式。魚和稻子共生就能獲得雙豐收。在稻田上蓋羅非魚時要注意科學飼養。1.准備放養。稻田工程結束後,放養前兩周,廟塘75 ~ 100公斤生石灰水撒在漁具和田裡消毒,第二天將溝和地底耙一遍,充分混合石灰漿和泥。放入樹苗前一周發酵的糞肥,製成肥料水,每畝注射200公斤,種植水中天然誘餌。
2.放養時間。一般水稻插秧後5天左右放養,直到秧苗再次變綠。有些地方為了增加魚類的生長時間,在5月中旬將魚類放入魚骨飼養,等到秧苗再次變綠,打開漁具放入地里也是有效的方法。3.放養方法。魚種最好選擇體質強壯、活動力強、無傷、規格端正的魚種。放養密度要合理,一般每畝可放5 ~ 6厘米的羅非魚魚種200 ~ 300條尾巴,包括草魚、鯉魚等150 ~ 200條尾巴。具體的放養量可以根據論條件、水質環境、排水條件及管理水平靈活掌握。4.釀造作品。魚種進入池塘前要消毒,通常用3% ~ 5%的生理鹽水浴魚體進行5 ~ 10分鍾左右。
❷ 工廠化養殖羅非魚
工廠化循環水養殖又被稱為:陸基工廠化養殖、工廠化養殖、工業化養魚等。一般是指集中了相當多的設施、設備,擁有多種技術手段,使水產品處於一個相對被控制的生活環境中,處在較高強度的生產狀態下,具有生產效率高、佔地面積少的特點[1]。而國外一般稱為循環水(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其主要特徵是水體的循環利用,它不同於普通的工廠化養殖,其綜合運用機械、電子、化學、自動化信息技術等先進技術和工業化手段,控制養殖生物的生活環境,進行科學管理,從而擺脫土地和水等自然資源條件限制,是一種高密度、高單產、高投入、高效益的養殖方式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的實質是養殖生產的工業化,生產過程可控,可以跨季節養殖,產品像工業品一樣可以有計劃地均衡上市[2]。其特點:一是用水量少,可利用較低質水源,對水資源要求較低;二是佔地少,對土地資源的要求低;三是養殖密度高,單位耗水產量大;四是易於控制生長環境,魚類(以及其他養殖種類)生長速度快,生長周期短;五是飼料利用率高;六是水循環使用,利用系數高;七是排放的廢水廢物少,能集中處理,對環境無壓力或很小;八是不受外界氣候的影響,可實現常年生產。 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模式的最大特點就是可以實現無季節差別的全天候高效生產, 實現這個預期效果離不開科學合理的水處理工藝設施, 但同時也離不開科學有序的運營管理。水循環系統運轉的穩定性跟水循環系統的總水量平衡、生物濾池的定期維護、過濾設施的定期清洗、水質的有效監測、合理的飼料投喂策略、適宜的養殖密度、合理的養殖管理措施等都是分不開的。所以, 水循環系統的穩定性是一個綜合考量的指標, 也是實現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模式穩定生產運營的關鍵環節。
目前, 國內循環水養殖模式已在高檔魚類如半滑舌鰨、大菱鮃、石斑魚、紅鰭東方魨(Takifugurubripes)、虹鱒等品種上有很好的應用, 國外主要應用於大西洋鮭、虹鱒、歐洲鰻、暗斑梭鱸、紅點鮭、鱘、尼羅羅非魚, 均創造了巨大的商業利潤。除了魚類之外, 已經越來越多地將此種養殖模式應用於蝦類、刺參、貝類等品種。歐洲龍蝦、凡納濱對蝦、九齒團蝦、梭子蟹、皺紋盤鮑、東方牡蠣、佛羅里達蘋果螺等均在循環水養殖模式中有了很好的嘗試與應用, 只是養殖規模和養殖效率還有待提高。不僅如此, 有些水產工作者在循環水養殖模式下還做了魚貝共生、蝦貝共生、蝦藻共生等的有益嘗試, 對水質控制、氮磷轉化利用、提高綜合效益等也做了相應的探討, 為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模式的發展提出了新的方向。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模式不僅可以在養殖種類上拓展, 在養殖空間上也可以大力開拓。紹興一家企業已實現用全人工配置海水養殖大菱鮃, 開創了循環水養殖應用前景。在國家開創現代農業的大力支持下,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模式的發展空間將越來越大, 假以時日, 在中國西部邊陲新疆、西藏實現海鮮的就地供給是完全可以實現的。
從世界范圍內看, 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模式發展的歷史較短, 水處理工藝及養殖管理還不完善,有時是受成本控制限制, 所以還不能做到完全的「零排放」, 所以在實際生產運營中, 每日還是要排出一定量的污染物, 如何科學地處理這些「污染物」是擺在水產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重要問題。而且, 涉及生物過濾環節, 會有 N2、N2O和CO2的排出, N2O和CO2是典型的溫室氣體,且N2O 對臭氧層有明顯的破壞作用, 如何減少和限制這種對環境的不良影響, 也是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模式生產推廣需要克服的一個問題。盡管如此, 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模式仍然是未來最具發展潛力的陸基循環水養殖模式, 是中國開創現代水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核心裝備的國產化、水處理工藝的成熟化、養殖管理的科學化, 集「裝備工程化、技術現代化、生產工廠化、管理工業化」為一體的現代工業化養殖產業新模式將會被建立, 水產業的轉型升級, 海淡水養魚大產業的架構, 才能夠實現, 而中國水產業將進入工業化養殖新時代, 屆時, 中國不僅是世界水產大國, 也同樣會是世界水產強國。工廠化循環水養殖設備好像廣州那邊的比較多,但有些是代理的,一定要找到真正的廠家,最好是能實地去考察,不要單對比價格,我當時買的時候就去看了幾家,最後是跟廣州中航買的,用到現在還行,沒出過什麼問題。
❸ 泥鰍工廠化養殖技術 泥鰍的棲息環境
1、工廠化養殖泥鰍選擇在含腐質適中的土壤中建設養殖池,在養殖池中還要安裝水處理系統,這樣方便更換水質;選擇抗病能力強、品質優良的泥鰍苗,泥鰍苗要大小差不多,在放苗之前要進行浸泡消毒處理;可以利用水處理系統去掉污水中的大顆粒污物、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質,這樣可以增加水體中的溶氧含量。
2、泥鰍的棲息環境:泥鰍為底棲魚類,喜生活於有底淤泥的靜水或緩和流水域中,如湖泊、池塘、稻田、溝渠、水庫等,喜中性或偏酸性的黏性土壤,適宜的生活水溫為10-32℃,最適水溫為22-28℃,當水溫在10℃以下或30℃以上時,泥鰍活動明顯減弱,水溫低於5℃或高於35℃以上時,就潛入泥中停止活動。冬季,泥鰍鑽入淤泥20-30厘米處越冬,到第二年春天,水溫達10℃以上時,才出來活動。
❹ 工廠化海水養殖,需要投入多少成本,養啥好
循環水養殖僅僅是一種養殖模式,產業發展的立足點還是依託某一個具體品種。我國的循環水養殖品種主要呈現如下特點:
(1)鮃鰈類養殖。鮃鰈類是我國北方海水魚的主要養殖品種,養殖設施以「地下海水+設施大棚」為標志,鮃鰈類養殖品種的興起,帶動了海水工廠化養殖的發展。隨著眾多的養殖設施在同一區域長時間集中抽取地下水,水資源枯竭的問題已開始顯現,因此養殖企業對適應鮃鰈類養殖要求的循環水養殖系統的技術需求非常迫切。由於我國的海水循環水養殖設施技術研究基礎較差,適用的系統技術還未成熟。而在歐洲、北美等發達地區,循環水養殖是鮃鰈類主要的養殖方式,系統技術相當成熟。如何針對我國的養殖條件,借鑒國外的先進技術,是鮃鰈類養殖設施工廠化發展的關鍵。
(2)鰻魚養殖。鰻魚是我國南方淡水養殖的主要出口創匯型品種,養殖設施以「山泉水+設施大棚」為標志,在我國的南方地區形成了工廠化的鰻魚養殖產業。目前的養殖系統雖然直接引入山泉水,但還是難以完全阻隔病害侵襲。許多養殖企業在面臨病害發生時不敢用葯,擔心一旦被查出會影響所有的出口產品,只能任其死亡,造成很大的損失。鰻魚養殖對循環水技術的需求一直存在。
(3)鮭鱒類冷水魚養殖。鮭鱒類冷水魚養殖是近幾年在我國北方和西南地區新興的養殖產業,發展迅速,養殖設施以「冷泉水+梯級水泥池」為標志。流水型的養殖系統用水量非常大,佔用了大量的水資源;北方地區的冷水魚養殖還受冬季氣溫的影響,水溫偏低,不利於養殖品種的快速生長,發展循環水養殖設施非常必要。在歐美,以大西洋鮭為代表的鮭鱒類冷水魚養殖系統技術已經成熟,可以為我國改造流水養殖設施、發展循環水養殖技術提供參考。
❺ 四大家魚怎麼養的、、資料詳細點
中國的四大家魚分別是鯖魚、草魚、鰱魚、鱅魚。其中
一、青魚
青魚是我國四大家魚之一, 又名烏青、螺螄青、青鯇、黑鯇、烏鯇、黑鯖、烏鯖、銅青、青棒、五侯青等。是鯉科、雅羅魚亞科中的大型魚類。分布於我國長江、珠江及其支流、黃河、黑龍江及其他北方水系中,種群較小。在江河中最大個體可達70千克,常見個體可達15-25千克,在池塘中可長到10-15千克。
青魚棲息於水中下層,生長快,肉味鮮美,是一種經濟價值較高的飼養魚類。青魚的食物以軟體動物中的螺螄(包括湖螺、椎實螺等)為主,也攝食蜆子、淡水殼菜、扁螺等。小青魚有時也吃底棲蜻蜓幼蟲、搖蚊幼蟲以及薹蘚植物等,在魚苗階段,則以攝食浮游動物為主。青魚由於是肉食性魚類,故腸管不長,大約為體長的1.2-1.4 倍。由於軟體動物生活在水底污泥中,因此青魚也逐漸成為底棲魚類。近幾年河湖中螺螄資源大量下降,為了發展青魚養殖,目前很多單位主要投喂人工配合飼料。
青魚的天然產卵場分布很廣,在長江、西江、珠江的產卵期為4-6月,東北地區稍遲。天然產卵以長江、西江最繁盛。現在,青魚苗主要依靠人工繁殖。選擇成熟親魚適時催產,這是搞好青魚人工繁殖的關鍵。青魚的催產期一般在6月上旬至6月下旬,水溫為22-30℃,最適溫度為25-28℃。青魚懷卵量為:13千克的親魚可達100 萬粒;18 千克為157 萬粒;34 千克可達336 萬粒。
青魚成長較快,1齡魚可達0.4-0.5千克;2 齡魚可達1.5-2.5 千克;3 齡魚可達3-4千克甚至5 千克以上。由於飼料不足,因此青魚逐漸不作為主養魚,除江蘇、浙江一帶外,北方和南方都養得不多,北方更少。作為主養魚時,每畝放養60-80 尾。作為配養魚時,每畝放養10-20尾,飼料不足時,僅放養3-5 尾或5-10尾。
二、草魚
草魚是我國四大家魚之一,又名鯇、草青、草根(東北)、腝、白鯇、混子、腞(《本草綱目》)。屬鯉形目、鯉科。分布很廣,北自東北平原、南到海南島都產此魚。草魚生長快,肉味鮮美,細刺少,素為廣大群眾所喜愛。草魚以食草而得名,飼料來源廣,飼養方便,養殖非常普遍。
草魚的食性隨各個發育階段而不同。幼魚階段以攝取動物性餌料生活,體長到1厘米的魚苗,以小型浮游動物為主要餌料,那時腸也相應增長,並逐漸轉為攝食輪蟲、枝角類和搖蚊幼蟲及其他浮游甲殼類。5厘米以上的幼魚,逐漸轉為典型的草食性魚類,但早期階段(魚種階段)主要是食蕪萍、浮萍及其他一些較嫩的水草或人工切碎的旱菜。草魚成魚則以高等水生植物為主要食料,所食種類很廣,隨水體環境而不同。通常,草魚最喜食苦草、輪葉黑藻、眼子菜、浮萍以及嫩的蒿草,實際上大多數水生植物草魚都可攝取作為食料,但有些水生植物(如水浮蓮、水葫蘆、水花生等)則草魚不吃,必須經過發酵糖化或切碎加工後才能投喂草魚。草魚喜食各種旱草,如狼尾草、狗尾草、稗草等。草魚也喜食各種人工栽培的高產牧草,如宿根黑麥草、苦蕒菜、蘇丹草、鵝菜等。草魚還食各種商品飼料,如麩皮、糟類、粕類等。
草魚的產卵場分布很廣,除長江、淮河、珠江、錢塘江外,北至東北的黑龍江都有。長江幹流的草魚產卵季節在4月下旬到5月下旬,長江地區的草魚懷卵量為:6千克重為30萬粒;10 千克重約100萬粒。草魚的人工繁殖目前已在全國普及。只要親魚培育得好,草魚人工催情的效果較好,催產率、孵化率、下塘率都可達到70%-90%。
草魚在很多地區是作為主養魚的品種,其原因之一,是利用草魚的糞便肥水,促進混養的鰱、鱅魚生長。作為主養魚時,每畝放養80-100尾;作為配養魚時,每畝放養20-30 尾,放養規格最適的是2齡魚種(每尾0.25-0.5千克),這樣的魚當年可長到1.5-2.5千克,再養1 年(3齡魚)可達3-4千克,甚至超過4千克。草魚在飼養過程中,要特別注意飼養管理,為減少草魚爛鰓、腸炎等疾病,一定要堅持貫徹「四定」(定時、定量、定質、定位)投飼,要及時防病治病。草魚喜清流水,因此近幾年來草魚也作為工業化養魚和網箱養魚的主養品種。
三、鰱魚
鰱魚是我國四大家魚之一,又名白鰱、跳鰱、鰱子魚等。屬鯉科、鰱亞科。分布很廣,我國自南到北都能生長。
鰱魚棲息於水的中上層,在天然的江湖中,最大個體可達到20千克以上,在池塘中,最大個體為10-15千克。鰱魚具有生長快、疾病少、不需專門人工投飼的特點。因此,雖肉味沒有青魚、草魚好,但目前仍是池塘養殖特別是城郊養魚的主體魚,產量居首位,特別是在江蘇、浙江一帶池塘中,產量占養殖總產量的40%-60%。
鰱魚以食浮游植物為主(包括黏附在藻類上的細菌)。在魚苗階段(體長15毫米左右)食浮游動物,也食人工投喂的豆漿。鰱魚攝食方法是一種特殊的類型,它的鰓耙和鱅魚不一樣,每根鰓耙與相鄰之間有骨質小橋,其外面還覆蓋著海綿狀的篩膜。因此,微小的浮游植物(藻類)不能隨水濾出體外,而成為食物。鰱魚是攝取藻類的典型魚類,其吞食的主要成分是各種硅藻、甲藻、金黃藻、黃藻等,在腸管中也出現有輪蟲和小型甲殼動物、原生動物等。較大型的枝角類和橈足類則很少被食。近年來關於鰱魚的食性問題,有一些新的發現,即在鰱魚的食物中腐屑和細菌是十分重要的。據有關報道,某些浮游植物貧乏的池塘,2齡鰱魚整個夏季以池底藍藻腐屑為主,腐屑占其食物重量的90%-99%。當水中浮游植物很低,或者小平裂藻之類的藍藻占優勢時,鰱魚停止在水層濾食而轉以底生藻為主。
鰱魚在長江、西江、珠江、黑龍江均有天然產卵場,生殖季節在4-5 月,南方較早,北方較遲。目前,鰱魚苗主要來自人工繁殖。鰱魚親魚成熟年齡為3齡,近幾年,有些退化的鰱魚也有2齡成熟的。最適的催產年齡最好在3齡以上,體重3-6千克。鰱魚的懷卵量為:4.8千克為20 萬粒;10千克可達170 萬粒。
鰱魚的成魚養殖比較普遍,特別是缺乏草料和螺螄的地區,多以鰱魚為主體魚,有些地區雖以草魚為主,但實際放養數量還是鰱魚大於草魚。一般作為主養魚的放養數,每畝為200-300 尾,最多可放養到500 尾;作為配養魚時,每畝放100-150 尾或80-100尾。鰱魚的一般生長速度為:當年魚可長到13.2厘米左右(每畝放養8000尾左右);2 齡魚長到0.5 千克左右(若培育2 齡鰱魚種,則只能長到0.25千克左右);3齡魚可長到1.5-2.5千克。在稀養精養的條件下,當年魚可長到0.5千克左右的商品規格。飼養鰱魚通常以糞便、草糞、堆肥為主,但也可適當投些糠、麩、糟等精料,以加速生長。
四、鱅魚
鱅魚是我國四大家魚之一,鱅(Aristichthys mobilis)屬鯉形目,鯉科,鰱亞科,鱅屬。俗稱:花鰱,胖頭魚,黑鰱,黃鰱,松魚,鰫魚,大頭魚。英文名:Bighead , Bighead crap 。
鱅魚體側扁,頭極肥大。口大,端位,下頜稍向上傾斜。鰓耙細密呈頁狀,但不聯合。口咽腔上部有螺形的鰓上器官,眼小,位置偏低,無須,下咽齒勺形,齒面平滑。鱗小,腹面僅腹鰭甚至肛門具皮質腹棱。胸鰭長,末端遠超過腹鰭基部。體側上半部灰黑色,腹部灰白,兩側雜有許多淺黃色及黑色的不規則小斑點。
❻ 養龍魚成本高嗎
當然高了,首先得有加熱棒24小時開著,龍魚必須得26度左右。吃食費用也很高。建議養點慈鯛。漂亮和省錢。
❼ 想轉行做工廠化循環水養殖,聽說這種工廠化水產養殖未來很可觀,
選擇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系統可從以下四個方面來考慮:
(一)從處理後水質情況選擇:
不同的工藝處理出來的水質情況差異很大,例如:使用砂缸做為水處理主體設備,出水濁度<20um,而使用天浩一體化設備,出水濁度≤3NTU。
(二)從運行費用情況選擇:
大部分系統都會產生人工費用、設備運行費用、維護費用,考慮關鍵點是費用的多少。傳統的系統裡面會用到大量的設備,例如轉鼓微濾機、砂缸、蛋白分離器、循環水泵、紫外消毒器等用電設備,電力費用、人工管理費用、設備後期維護維修費用很高;使用天浩循環水系統,費用只產生在循環水泵和紫外線消毒器上,其他設備不使用電力,這樣就大大降低了費用支出,且設備自動化運行,不用操作和管理,也減少了人工費用開支。
(三)從前期投入情況選擇:
如果在資金較充足的情況下,我們建議還是要選擇能長期使用的系統,這樣能最大程度上避免二次費用的產生,從長期運作的角度上計算,是能夠有效降低整體費用的。簡而言之,就是前期買了便宜設備,運行時間越長,產生的額外費用就越高,最終利潤會越低。前期選購了天浩的設備,運行時間越長,產生的額外費用就越低,利潤就會高。
(四)從養殖品種情況選擇:
現在養殖品種大概分為兩類:一種是淡水類、一種是海水類。鐵質設備肯定是不適合腐蝕性海水使用的,因此在選擇上,能夠滿足淡水和海水都能使用的主體設備是最關鍵的,所以在選擇設備的時候要注意。
(五)從增產增收情況選擇:
水好了,自然魚蝦病害就會有效降低。以前循環水系統處理的水質一般般,因此在養殖中會不停的投加葯劑等,一旦遇到大的病災,光是通過投加葯物是不能有效抵禦的,最關鍵的還是水質。因此,好的設備在選擇中最為重要。
❽ 人工養殖的海魚有哪些
市場上常有的海水魚中,無法人工養殖的有帶魚、鮁魚、鯧魚、黃姑魚、沙丁魚、老闆魚、小黃花魚等,魷魚和烏賊也無法人工養殖;既有捕撈也有人工養殖的有鱸魚、黑裙、大黃花魚、六線魚,還有螃蟹、海蜇等海鮮;基本上全為人工養殖的有牙鮃、大黃花、大菱鮃、半滑舌蹋等。
帶魚、鮁魚是市民餐桌上的大路魚。於貴運介紹,山東省帶魚年捕撈量為12。6萬噸,產地主要是浙江舟山漁場、福建外海、山東省石島漁場和日照外海等。過去渤海灣帶魚非常有名,現在很少了。鮁魚全為捕撈,山東省近海都有生長,年捕撈量是18。8萬噸,居各類海水魚產量之首。
於貴運還介紹,在捕撈的海產品中,魷魚年產量15。3萬噸,小黃花9萬噸,鯧魚4。6萬噸,烏賊1。7萬噸,黃姑魚1。6萬噸,沙丁魚1。5萬噸,鱈魚0。56萬噸。海蜇90%以上是自然捕撈,對蝦4。4萬噸的年產量中主要是人工養殖,品種有中國對蝦、日本對蝦和南美白對蝦。
螃蟹年捕撈量2。8萬噸,養殖量2。1萬噸,河蟹以養殖為主。著名的萊州稜子蟹是在大海里自然生長的,近年來山東省實施了大規模的增殖放流,向大海放了眾多的蟹苗,然後再回捕。
據統計,全省海水魚年產量為173萬噸,其中捕撈161萬噸,其餘是養殖的。
養殖的未必不如野生的
不少消費者對人工養殖的海鮮存有偏見,認為養殖的不如捕撈的。省漁業技術推廣站研究員李魯晶說,其實這是一種誤解。許多養殖魚類,如鱸魚、黑裙等大多採取近海深水網箱養殖,接近自然狀態。扇貝、毛蛤等貝類海鮮,採取的是在天然狀態下的保護性養殖,屬於自然生產性質。
在池塘養殖的魚蝦也大多嚴格按要求進行健康養殖,甚至養殖的魚蝦水質環境還好於自然狀態的水環境。
有人認為,酒店裡帶黃的螃蟹和母蝦虎,是用葯物控制養殖的。李魯晶說,這純粹是無稽之談。蝦虎全是捕撈的,沒有人工養殖一說。至於帶黃的螃蟹,那是經營者特意從大量螃蟹里挑出來的。
李魯晶介紹,健康養殖或者說生態養殖,山東省一直走在全國前列。健康養殖是指通過採用投放無疫病苗種、投喂全價飼料及人為控制養殖環境條件等技術措施,使養殖生物保持最適宜生長和發育的狀態,實現減少養殖病害發生、提高產品質量的一種養殖方式。
健康養殖方式之一是工廠化養殖。
完善的工廠化養殖包括流水養殖池、水質控制、水溫調節、水體凈化等專用設施,現在有些先進的養殖場還配備有自動化水質監控設備,利用電子計算機預先設定好的程序,全自動化控制生產過程。因此,工廠化養殖是集工業化、機械化、信息化、自動化為一體的現代化水產養殖,是目前科技含量最高,效果最好的養殖方式。
山東省大菱鮃大多數採取的就是工廠化養殖。
工廠化養殖起源於上世紀60年代,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成為當今世界水產養殖的前沿,目前發達國家工廠化養殖非常普及,養殖品種除了魚類之外,還包括蝦蟹、貝類、藻類等。
健康養殖的另一種方式是深水養殖。
深水養殖又稱深水網箱養殖,是在將傳統的淺海網箱養殖向更深的海域推廣後形成的。由於深水網箱養殖遠離海岸,水質良好,污染少,天然餌料豐富,集約化程度高,可以生產出大量、優質的水產品,深受漁民歡迎。山東省深水網箱今年已發展到1870個,數量全國第一。
目前,已經進行深水養殖的種類主要以魚類為主,包括花鱸、黑鯧、牙鮃、大菱鮃、六線魚、黑鯛、真鯛、石斑魚等。
❾ 工業化養殖什麼魚效益最好
這個問題太寬泛了,養殖魚類,養得好的話 養什麼都可以。
而直接追求高效益的話,喂養斑馬魚和三文魚的苗種最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