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重工業城市應該如何轉型

重工業城市應該如何轉型

發布時間:2022-09-21 11:17:57

A. 同是重工業主導,為什麼重慶經濟發展迅速而東北卻日益衰落

因為重慶成功實現了轉型 目前重慶已經不是重工業城市了 工業而是以製造業為主 並且已經發展成為中國規模最大的製造業基地,汽車產量全國第一 筆記本產量世界第一 手機產量全國第二 以及整合上下游企業向重慶聚集 適時布局高新製造業(如直升機製造)布局新能源(頁岩氣) 形成了如今重慶高速發展的局面
反觀東北 自身定位並不明確 在產業內移期間並沒有抓住機會 重工業導向也沒有實現很好的轉型
導致目前產業空心化 人口大量外流 都是值得反思的問題

B. 支柱產業遭遇生存危機,南通如何自救轉型調整的方法有哪些


支柱產業遭遇生存危機,對於南通應該積極採取自救方法,探索新生產方式加強業務領域轉型和升級。轉型調整的方法有大力加大對建築企業和央企國企等多種企業聯合方式,還需要填補人才短缺窗口。


面對這么多問題當地政府也提出相關意見和政策表明要探索新的生產方式,對業務領域也要加快轉型和升級,重點聚焦於新基建等多種領域。並且大力支持鼓勵建築企業與央企,國企採用聯合體的方式,不僅如此,還要加大對人才填補。進一步加快新一輪競爭,促進建築強市轉變。

C. 借鑒魯爾區的調整經驗,振興遼東中南重工業基地可採取哪些措施

魯爾工業區是德國,也是世界重要的工業區。位於德國西部、萊茵河下游支流魯爾河與利珀河之間的地區。通常將魯爾煤管區規劃協會所管轄的地區,作為魯爾區(Ruhrg-ebiet)的地域界限,其面積4593平方公里,佔全國面積的1.3%。區內人口和城市密集,人口達570萬,佔全國人口的9%,核心地區人口密度超過每平方公里2700人;區內5萬人口以上的城市24個,其中埃森、多特蒙德和杜伊斯堡人口均超過50萬。魯爾區南部的魯爾河與埃姆舍河之間的地區,工廠、住宅和稠密的交通網交織在一起,形成連片的城市帶。 魯爾區的工業是德國發動兩次世界大戰的物質基礎。戰後又在西德經濟恢復和經濟起飛中發揮過重大作用,工業產值曾佔全國的40%。現在仍在德國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魯爾工業區突出的特點是,以採煤、鋼鐵、化學、機械製造等重工業為核心,形成部門結構復雜、內部聯系密切、高度集中的地區工業綜合體。魯爾區是以採煤工業起家的工業區,隨著煤炭的綜合利用,發展了煉焦、電力、煤化學等工業,進而促進了鋼鐵、化學工業的發展,並在大量鋼鐵、化學產品和充足電力供應的基礎上,建立發展了機械製造業,特別是重型機械製造、氮肥工業、建材工業等。同時,為大量產業工人服務的輕工業,如服裝、紡織、啤酒工業等也有了很大發展。50年代以後,由於石油消費量逐漸增加,魯爾區的煉油業和石油化工工業也迅速發展起來。70年代以後,電氣、電子工業有了很大發展。現在,魯爾區生產全國80%的硬煤,90%的焦炭,集中了全國鋼鐵生產能力的2/3,電力、硫酸、合成橡膠、煉油能力、軍事工業等均在全國居重要地位。戰後在世界一些以採煤工業起家的老工業區嚴重衰退的時候,魯爾區仍具有較強的生命力,是與其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不斷調整區內的經濟結構與部門結構分不開的。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起,魯爾工業區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和改造,如今區內新興工業、服務業、高技術產業等發展迅速,產業結構調整取得了明顯成效。有專家把魯爾區工業區的調整經驗歸納於以下:
第一,制定總體規劃。為了促進區域的協調發展,德國政府頒布法律,成立了魯爾煤管區開發協會,作為魯爾區最高規劃機構。之後,又分別通過法律一再擴大其權力,現已成為區域規劃的聯合機構,對礦區的發展做出全面規劃和統籌安排。
第二,對傳統工業進行全面改造。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在政府的資助下,魯爾工業區對企業實行集中化、合理化管理。對煤炭和鋼鐵傳統工業進行企業合並和技術改造,加強企業內部和企業之間的專業化與協作化。同時,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魯爾區建成了由公路、鐵路和水運構成的交通網,使得區內任何一個地方距離高速公路都不超過6公里。
第三,積極培育新興產業。在進一步發掘原有產業潛力的同時,魯爾區將極具發展潛力的高新技術產業和文化產業作為發展的重點,以此來提高區域產業的競爭力。主要有:健康工程和生物制葯產業、物流產業、化學工業、文化產業。
第四,科研機構和高等教育為產業轉型提供支持。魯爾區已發展成為歐洲大學密度最大的工業區。除了專門的科學研究機構外,每個大學都設有「技術轉化中心」,從而形成了一個從技術到市場應用的體系。同時,政府鼓勵企業之間以及企業與研究機構之間進行合作,以發揮「群體效應」,並對這種合作下進行開發的項目予以資金補助。目前,全區有30個技術中心,600個致力於發展新技術的公司。
據介紹,魯爾區在轉型過程中始終重視環保,注意形象。由於採取了有力措施改善一度被嚴重污染的環境,如限制污染氣體排放、建立空氣質量監測系統等。如今魯爾區已經變成環境優美的公園綠地、幽雅的產業園區,不僅提高了當地人民的生活質量,也為新型產業發展創造了優美潔凈的環境。
發展啟示
第一,注重城市形象的改變;第二,強調合作的重要性,尤其是城市之間的合作發展;第三,始終把創新放在重要位置;第四,資源型城市的產業轉型必須未雨綢繆。
振興遼東中南重工業基地可採取措施:
設法改變單一的重工業結構,大力發展新興產業、第三產業;優化能源產業結構,延長產業鏈,促進產業升級,產學研相結合,加強技術改造,提高產品技術含量;政府支持、政策鼓勵民間資本投入,大力發展民營企業。

D. 人口大量外流,三四線小城市未來的出路在哪裡

目前,我國的城鎮化發展正由速度型向質量型轉變的過程之中。根據經濟學家的預測,未來我國19個主要城市群將聚集74%的人口和25%的土地,並創造GDP的90%。

按照國家總體規劃,中國未來有望形成長三角、京津冀、長江中游、山東半島、成渝等5個人口億級的城市群,10個以上1000萬級城市,12個左右2000萬級大都市圈。

隨著新型城鎮化的不斷推進,大量人口持續從三四線城市流向一二線大城市、都市圈。而人口持續向熱點城市流入這一趨勢,目前看來已經很難逆轉了。

據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相當多的三四線城市人口仍在增長,只是增幅明顯慢於一二線城市。盡管大多數三四線城市城區人口規模在增長,但很多城市增量很小。不少地級市5年內城區人口增長僅為一兩萬人,平均每年只增加了幾千人,相比城市擴張的步伐,這個增量微不足道。再考慮到部分城市撤縣設市設區等因素,很多城市城區人口並沒有增長。

考慮到這一輪三四線城市的房價漲幅較大,加上一二線城市尤其是省會城市在加快發展,人口向一二線城市轉移,未來很多三四線城市人口多增幅可能會進一步放緩甚至出現負增長。

目前,我國一些能源型和重化產業為主的地區,近年來在經濟下行的情況下,城市人口已出現明顯的負增長,城市規模在收縮。例如,遼寧12個普通地級市中,除了遼陽、丹東、盤錦和葫蘆島這5年城區人口出現增長外,其餘城市人口都是下降趨勢,其中鞍山、營口減少量超過10萬人,本溪也減少了8.95萬人。

在計劃經濟時代,這些傳統重工業城市獲得了大量的要素資源,所以發展得很好,但這改革開放時代,大量的要素資源包括資金和人才都轉向市場經濟比較活躍、比較有彈性的地區。

這些原來的重工化工業城市由於體制機制的固化,再加上大多屬於資源枯竭型城市,因此,在市場化的沖擊下,城市轉型十分艱難。

同時,隨著能源經濟下行,人口出生率較低,經濟持續不景氣,人口外流比較明顯,很多城市的人口收縮十分明顯。

從全國地區分布上看,收縮型的城市主要位於三北地區,即東北、華北和西北。數據顯示,2007-2016年間,這個有84座城市出現了「收縮」。這些城市都經歷了連續3年或者3年以上的常住人口減少。

城市發展與人和動植物一樣都有一個生命周期,有發展起來的城市,必然會有衰落的城市。中國有許多資源枯竭型城市,這些城市有一些可以轉型,但不可能所有的城市都能轉型,有相當一部分必須要收縮,甚至合並。

事實上,經濟發展要實現「跟人走」,財政指標、用地指標也都要「跟人走」,轉移給人口流入多的大城市。對於崛起的大城市,財政支出、公共服務、用地指標都要跟上,相應的,收縮型城市,相應的指標都要壓縮。

面對三四線城市的人口收縮、大量人口外流,或許我們可以嘗試用新的方法來改善這一嚴峻的情況。

人口外流,並非像大家想像的那麼簡單,僅是人口流動?要知道,走了一個人,不僅僅是一個人那麼簡單,下一代的出生率也被帶走了。接下來就是經濟的惡化,因為人才是一切的基礎,沒有人,城市的發展基礎就沒有了,而更加雪上加霜的是,養老問題就會越來越嚴峻。

我國東北地區由於人口大量外流,導致目前養老金出現缺口,吉林平均100人供養11.4個老人,遼寧5個勞動人口供養一個老人。

目前,中國的城市化已經完成60%,這一水平高於世界55%的平均水平,但低於南美洲80%的水平,低於歐洲的74%,離發達國家75%的平均水平還有一定的差距。

當前中國城市化的突出問題是,城市之間發展差異巨大,馬太效應明顯。我國城市化呈現出東部地區城市群發達且集中,西部地區欠發達且分散,造成這種現象也有地理和氣候因素。

如果城市化的進程如此繼續發展下去,就會呈現出馬太效應,一二線城市越來越強大,三四線城市越來越弱小,五六線城市會進一步萎縮,這種發展趨勢,不利於城市化的 健康 發展。

直到最後,大量的勞動力和資源都集中在一二線大城市,導致大城市病越來越嚴重:空氣污染、交通堵塞、高昂的房價,城市各項公共服務不堪重負等諸多大城市固有問題就會日益凸顯出來,如果遇到自然災害或其他突發事件,其後果更不堪設想。

在城鎮化發展方面,德國城市的發展模式有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德國採取多中心均衡發展的城市化布局,德國最大的城市柏林僅有350萬人,與英國1200萬人口的大都市倫敦差距巨大,這一模式使得德國沒有過於集中的人口與產業,因此德國也就沒有大城市病。

在這一模式下,能讓其他城市也得到均衡 健康 的發展,擺脫了人口產業外流、城市萎縮的問題,而這類城市雖然人口規模一般,但論其綜合競爭力仍可在全球城市排名中名列前茅。

雖然我國最近提出了未來城市群、都市圈新型城鎮化發展概念,想通過這一模式解決大城市病的問題,讓大城市帶動周邊小城市協同發展,使得這些小城市成為衛星城。但事實上,這些衛星城並沒有達到上述目的,而成為了大城市人們的「睡城」(即依靠相對低廉的房價優勢,僅是為大城市人們提供居住的地方,上班地點卻在大城市,產業也還是集中在大城市)。

比如,深圳與惠州,北京和廊坊還有燕郊,武漢光谷與鄂州葛店等都是這些問題的集中體現。

我認為,要解決三四線城市的發展問題,不能只看眼前,而要從中國城市化未來長遠發展的全局考慮,在城市化頂層設計上制定出符合國情,和順應城市發展客觀規律的總體規劃。

目前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在當前人口大量湧入一二線城市的趨勢下,應該採取有效措施,解決好人口流出的這些三四線中小城市的經濟轉型,以及資源枯竭型後的經濟發展問題。這些問題不解決,中國城市化的均衡發展也就無法實現。

其次,資源分配不均衡是導致大城市病的一個重要原因,全國所有最好的醫院、大學、科研機構以及最好的公共服務全都集中在一二線大城市,人們為了能夠享受到最好的服務自然會湧入大城市。

因此,在全國范圍內合理均衡地分配資源,也是逐步解決三四線中小城市人口大量流出的一項有效措施。

E. 如何通過可持續率先轉型

顯而易見,中國需要進行經濟轉型,向多元化、低碳和創新型經濟過渡,也就是轉向經濟和環境都更加可持續的增長模式。

根據保爾森基金會的定義,可持續經濟轉型是指經濟與產業的轉型,摒棄從前高污染重工業的發展,以低碳、高效利用資源、涵蓋服務型產業的多元化模式發展,以大批人才推動創新為支撐。這種轉型與實現中國的經濟和環境目標休戚相關,符合國家空氣質量目標和應對氣候變化的要求。

舉例來說,「十二五」規劃(2011~2015年)要求優化戰略性發展、有效利用資源和優先推動低碳發展,即將公布的「十三五」規劃(2016~2020年)很可能再次強調這一指導思想。

針對總體的空氣質量問題,中國在2013年頒布《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為治理大氣污染設立了框架,同時對包含京津冀在內的三大重點區域制定了詳細的步驟和目標。2014年發布的《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規劃(2014~2020)》對減少碳強度,並為中國在2030年左右達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的目標做出了新的全國性規劃,細化了國家對低碳發展的承諾。隨後,根據《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中國在2015年6月發布《中國國家自主貢獻》(INDC)文件,正式確定了到2030年的各項自主行動目標。

中國正面臨環境污染、快速城鎮化以及經濟下行壓力,需要促進工業多元化發展,不再以高污染重工業為基礎。為此,中國正在優先考慮經濟轉型,以期解決這些問題。

京津冀地區(北京、天津、河北)突出代表了可持續經濟轉型過程中的機遇和挑戰。最近,中國政府將京津冀經濟協同發展列為重點,以期帶動地方發展。河北省擁有中國規模最大的幾個鋼鐵企業,也有全球污染最嚴重的幾個城市,已成為政府提高產業效率、控制空氣污染的重點地區。

鑒於其多元化經濟構成、強有力的政策和監管環境,以及在中國的中心位置,京津冀地區有望大幅度減少污染排放,為全國范圍內推廣可持續增長模式的變革奠定基礎。如果能腳踏實地落實政府的宏偉目標,那麼京津冀此刻正在發生的積極變化也將在全國鋪開。

工業增效和經濟轉型

重工業引領中國走過了舉世矚目的30年經濟發展歷程,但也是空氣污染的最大來源,已成為阻礙中國未來發展的主要障礙。例如,鋼鐵、焦炭和水泥行業已成為全國最大的常規污染物和溫室氣體污染源,在京津冀地區尤甚。

近年來,政府已經採取了嚴厲措施,減少對高污染重工業的依賴,削減過剩產能,將不經濟的、低效率的製造過程減到最低。

由於重工業是京津冀地區經濟的核心,提高工業效率和促進經濟轉型的政策勢必產生深遠的影響。京津冀地區的經濟結構如今一分為二:北京和天津的城市經濟相對集中於服務業和政府,經濟較落後的河北省嚴重依賴於工業。

2014年,河北省GDP中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分別佔6%和41%,截至2012年,兩大產業約佔全省總就業率的三分之二。省內的主要製造業為鋼鐵,建築材料包括水泥、玻璃等也占據重要地位。2013年,僅這三大行業即占河北省GDP的大約三分之一。河北也是中國最大的鋼鐵製造省份,佔2014年全國鋼鐵產量的28%;該省每年的鋼鐵產量超過世界第二大鋼鐵生產國日本。

優先發展工業減排和提高工業能效

根據保爾森基金會和清華大學的一項合作研究,中國尤其是在京津冀地區,有充分理由把治理污染的重點放在提高工業、建築和交通的能效上。

該研究涉及五大領域:建築業、電力、工業、交通運輸和農業,分析了各領域減排對京津冀地區空氣質量的影響;並以京津冀地區8個城市為例,具體分析了每個領域減排(涉及所有污染物)對環境PM2.5濃度的影響。鑒於工業是京津冀地區最大的排放源,該模型還進一步分析了工業內部各子行業減排會產生的影響。

總體而言,研究結果顯示,減少工業排放和建築物排放(主要因供熱導致)對空氣質量的影響最大,但在不同的城市和不同的季節會有變化。研究表明,除了季節因素以外,從當地(城市)和整個地區的角度來控制空氣質量也很重要。

清華大學的分析揭示了不同季節的減排工作應考慮的不同細節。在公共供暖達到高峰的冬季,家庭部門減少30%的排放,會對京津冀大多數城市的PM2.5濃度產生相對最大影響。工業減排30%對冬季PM2.5濃度的影響略小於家庭部門(主要是供暖)。但在夏季,工業減排30%對京津冀所有城市空氣質量的影響遠遠超過其他部門。

研究進一步分析了工業部門各子行業,即鋼鐵、冶金、水泥、化工和玻璃行業對空氣質量的影響。結果表明,對京津冀地區城市空氣質量潛在影響最大的是鋼鐵和冶金。

對重工業城市(例如石家莊、保定和唐山)而言,鋼鐵行業減排30%,將使空氣質量改善3.5%(考慮所有污染物),效果遠超其他子行業。研究結果為全國、地區和大城市的決策者提供了有用的參考。

首先,研究結果強調了減少工業和公共供暖排放對改善空氣質量的重要影響。盡管公眾通常關注最明顯的污染源,如北京、天津等大城市交通擁堵時的汽車尾氣排放,但清華大學的研究結果顯示,交通運輸部門減排的效果遠遠低於工業減排。此外,調整公共採暖政策,例如用天然氣或電力取代煤炭供暖,也將對減排產生明顯影響。

其次,決策層應重點識別鋼鐵和冶金行業最經濟的減排方案,因為這兩個行業對京津冀地區大部分工業城市(例如石家莊)的空氣PM2.5濃度影響最大。

節能減排的巨大潛力

雖然有人認為,減少工業排放的唯一方法是抑制經濟增長,但事實上,減排與發展經濟完全可以相互促進。

工業部門增效不僅可以減少排放以及相關的經濟成本,而且可以通過減少燃料支出來節約開支。由於中國經濟過度依賴重工業和投資,因此向服務和消費行業過渡不但具有減排潛力,還可以促進經濟多元化發展及長期增長。

如前所述,鋼鐵行業是節能減排政策的合理首選。近20年來,中國一直是全球最大的鋼鐵生產國,到2010年,煉鋼消耗的一次能源佔全國製造業的27%。

對嚴重依賴鋼鐵行業的京津冀地區而言,該行業的升級對改善京津冀地區空氣質量尤其重要。上世紀90年代以來,通過節能技術和行業優化提高效率(許多是政府強制項目),全國鋼鐵製造業的能耗都有所降低。根據2012年對50家鋼鐵企業的分析,在1994年至2003年期間,鋼鐵部門的能源效率提高了60%,而且仍有繼續提高的巨大空間。

鼓勵進一步技術升級和提高能效的政策措施,包括余熱回收、提高生產和監控的自動化程度,以及預防性維護等,都是優化工藝流程及減少碳排放的可選辦法。

中國還可以在「十一五」和「十二五」規劃的基礎上,繼續提高鋼鐵製造業的能源效率。生產自動化將在這個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研究預測,在2014年至2018年期間,中國將在製造業自動化項目上投資9000億元人民幣,相當於中國的工廠自動化市場規模在3~4年內增長一倍。

新興清潔能源產業

推動可持續的經濟增長

除了提高產業效率以外,新興產業也正在為中國的經濟增長做出越來越大的貢獻,並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執行環境政策和鼓勵清潔產業發展的政策既有利於減排,又能幫助當地的經濟多元發展,進而鼓勵更多清潔產業和服務入駐該地區。這些新興產業包括了可再生能源和能效。

(1)可再生能源已在京津冀站穩腳跟。

不斷擴大可再生能源產能和部署,有望在京津冀地區轉型成為一個低碳的、先進的經濟中心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雖然中國在可再生能源製造和部署方面領先於世界,但在京津冀地區增長緩慢。不過,一些城市開始認識到清潔能源的價值,並從這個方向開始多元化發展。

鑒於河北省本地需求較高,風能與太陽能資源豐富,輸配電網與鄰近省份互聯較好,因此有望從風能和太陽能加大投資中獲得經濟與環境的雙重效益。

河北已經具備大量的可再生能源產能,但可再生能源只佔該省能源消耗的一小部分。從能源構成來看,河北省嚴重依賴化石燃料,90%的電力源自燃煤發電,煤炭、玻璃和冶金行業幾乎都以煤炭為唯一燃料。可再生能源在河北省的能源構成中只佔很小一部分,大部分的風能安裝在風力資源豐富的承德市和張家口市。河北省到2015年的風電裝機容量只有9吉瓦,而到2015年9月,全國風電裝機總容量已經超過105吉瓦。

同樣地,河北的太陽能資源和西班牙中部地區不相上下,而且享受較高的太陽能上網電價。但截至2015年春,河北在省級太陽能裝機容量排名中排第六,在全國太陽能光伏裝機總量中僅佔4.6%。2015年,國家能源局為河北的太陽能新增裝機容量定下了1吉瓦的目標,如果能夠實現,河北將成為最重要的國內太陽能市場之一。

為了實現空氣質量目標,京津冀地區積極投資清潔能源。在這個過程中,分布式太陽能的發展印證了能源系統從依賴煤電的集中式向基於用戶位置的分布式的轉變。例如,分布式光伏發電可以幫助京津冀地區滿足電網靈活性的要求,提高電網穩定性。

盡管中央政策鼓勵推廣分布式能源(包括屋頂式太陽能發電),並且沿海省份擁有比德國和英國等其他領先的太陽能國家更豐富的陽光資源,但是這幾個經濟大省的太陽能部署都較為滯後。分析師指出,多種障礙導致了分布式太陽能普及緩慢,這些障礙包括審批流程拖沓,太陽能發電並網的補貼和支付程序繁瑣,甚至空氣污染本身也會阻隔陽光。

隨著分布式太陽能經濟效益的提高,這些障礙也在被逐漸克服。河北省的邯鄲以煤炭、鋼鐵產業和嚴重的空氣污染而聞名,邯鄲紡織公司決定走出跨越式的一步,投資建設屋頂式太陽能設施。與其他分布式太陽能項目不同,這不是一個由政府主導的示範項目,而是企業基於實際現金回報的商業決策。此外,中央政府為分布式太陽能提供0.42元人民幣/千瓦時的補貼,也是這項投資決定的一個因素。

不過,河北省普及分布式太陽能仍有不少障礙。目前,如果沒有政府的補貼,分布式太陽能光伏的成本仍然過高,不像世界有些地區太陽能已經達到終端用戶電網平價。造成這種情況的部分原因是中國的電價相對較低,特別是在一些地區,當地政府為吸引工業投資而提供對常規能源的補貼。

(2)中國正逐步掌握綠色建築技術領域的知識和經驗。

建築業能源消費約佔中國一次能源消費的三分之一(包括工業建築)。

中國的建築面積以每年20億平方米的速度增長,能源消費總量及由此產生的碳排放也隨之增長。提升建築能效已成為中國節能減排的重點之一。

節能技術、節能材料和集成設計都可以用來降低建築的能源消費。但開發商、投資商和業主常常表示,在推進低能耗和可持續性建築方面缺乏真正的動力。

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的近零能耗示範樓說明,政府示範項目可以從兩方面克服上述障礙:首先,該示範樓採用了大量性價比高且適合中國的先進技術和材料,尤其適合北京的氣候條件和低層辦公樓使用。其次,通過與眾多利益相關方的協作,包括開發商、技術供應商和國際合作夥伴,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實現了技術推廣。

與之類似的先進節能建築對節能窗產品的需求正在拉動玻璃製造業(包括河北的玻璃製造業)的產業升級。例如,示範樓的窗戶是三層、低輻射中空玻璃結構,由河北保定奧潤順達窗業集團生產。該公司從一家僅有十幾名員工、手工製作玻璃製品的小公司,成長為擁有超過3000名員工、專門製造節能玻璃產品的窗業公司。中國幾家最大的房地產開發商,比如萬科和保利集團,以及歐美的多個被動式建築項目都採用該公司生產的節能門窗產品。

雖然中國的樓宇已經普遍安裝了太陽能熱水供熱系統,屋頂式太陽能光伏板也已商業化並可能廣泛應用,但太陽能光熱吸收式製冷供暖系統的應用在中國還處於起步階段。太陽能光熱製冷供暖系統是具有大規模發展潛力的新興技術的範例,對河北等地的就業可產生實質性的影響。

F. 今年年初,太原市提出的城市核心價值觀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關於本期主題

經過一年多的審視、梳理和提煉,龍年伊始,太原市在全國省會城市中率先確立了城市核心價值觀——「包容、尚德、崇法、誠信、卓越」。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太原城市核心價值觀的提出,不僅為鑄就興國之魂賦予了地域特色,而且為錘煉以堅韌不拔、銳意進取、務實守信、敢於超越為核心內涵的「山西精神」提供了實踐載體,成為引領太原率先轉型跨越發展的旗幟。

2月8日,光明日報社和中共太原市委共同主辦了「太原城市核心價值觀研討會」。會上,專家們圍繞一個城市如何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太原城市核心價值觀的現實意義、實踐路徑等問題進行了理論探討。專家們認為,太原的城市核心價值觀具備了三個要素:延續了太原的歷史文化血脈、符合太原目前的實踐需要、能引領太原未來的發展方向。就太原如何把城市核心價值觀落到實處,專家們指出,既需要黨政部門和民眾的有機互動,也需要社會各個方面的良性聯動,讓核心價值觀建設進社區、進課堂。他們希望太原能進一步總結、完善弘揚城市核心價值觀,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更加主動地用城市核心價值觀引領太原的科學發展,為全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提供更加豐富的實踐經驗,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作出更大的貢獻。

本報記者邢兆遠、李建斌

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原副所長虞和平

凸顯公共價值觀的歷史屬性

價值觀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評價體系,規定和引導人們的行為方向。樹立一個正義向上,符合時代發展需要的價值觀,有助於人們做出有利於社會、有利於國家,亦有利於自己的行為。太原市構建自己的城市價值觀,其用意就在於此,即為太原市的當前建設和未來發展,樹立一個為全體市民遵循的公共價值觀。

價值觀也可以說是人的行為的根本指導思想。從功能概念上說,價值觀是世界觀的一部分,屬哲學的范疇;從培育過程上說,它隨人的社會實踐和認知而逐漸形成,雖具有相對穩定性,但也會因時而變,屬歷史學的范疇。尤其是城市價值觀,作為公共價值觀,已脫離具體人而被抽象整合為一種社會的公共價值觀,成為一種地方文化的結晶,同時它必然會隨著時代的更替而發生相應的變化,更具有歷史屬性。因此,在構建和培育某一城市和地區的公共價值觀時,既要與傳統社會因素相結合,更要與現實社會因素和未來社會因素相結合,體現其產生、延續、變化的過程和發展的趨勢。

太原市提出以「包容、尚德、崇法、誠信、卓越」為城市核心價值觀,其每個方面都包含著對歷史傳統的提煉,對現實社會的關注,對未來社會的追求,體現了繼承與創新、傳統與未來、地方與國家的關系。其內涵定位,既有地域歷史淵源的闡釋,如作為邊陲中心的包容精神、作為晉商之都的誠信精神等;也有現實需要和未來作用的考量,如建設一流省會城市和全省的首善之區,重振太原雄風。太原市所構建的價值觀,在其內涵闡釋中指出了自己的特有歷史淵源、特有實踐表現和特有未來訴求,體現了地方個性與國家共性的統一。

太原市核心價值觀的構建,將有利於太原人民的「文化自覺」,增強目標認同和凝聚力,提高人民和幹部的品德素質,促進和諧社會建設,是太原市貫徹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的「文化自覺」和「文化強國」方針的一個重要舉措。

中國企業文化研究會副理事長賈春峰

引領城市發展的內在驅動力

太原城市核心價值觀建設,指導思想明確,工作思路清晰,整體創意和做法具有重要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給了我們許多啟示,值得認真研究和總結。

一是在城市建設、城市發展中,強化和突出核心價值觀建設意義重大。在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的新的關鍵時期,太原市明確提出「包容、尚德、崇法、誠信、卓越」的城市核心價值觀,全面激發城市創新活力,增強城市的凝聚力、感召力和形象力,推動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科學持續發展。這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深入落實、生動體現和具體實踐、有效實踐,是一個省會城市進行核心價值觀建設的典型範例,是一種深層次的文化自覺,其影響力(包括現實的影響力和深遠的影響)之大、之長久,可載入太原這座城市的發展史冊。

二是要重視研究如何才能提煉好、概括好城市核心價值觀。太原城市核心價值觀的提煉和概括,內涵豐富,底蘊深厚,好識、好記、好用、好傳播,體現了共性與個性的有機統一。對於「包容、尚德、崇法、誠信、卓越」這五個詞,從總體上看,可以說是既體現了改革開放的時代精神,又體現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美德,還體現了山西太原特有的地域文化。

三是在形成太原城市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市領導和有關部門作了認真調查和研究,對於城市文化的內涵與城市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及其二者的相互關系,都有準確的說法和分析。太原的做法,強化、突顯城市核心價值觀建設,對於城市發展和全面建設,以及文化建設來說,具有極大的引領、帶動和內在驅動的作用。

四是從城市核心價值觀的建設和程度來說,提出和發布能體現自己城市精神的核心價值觀只是第一步,是一個階段性的成果,意味著新階段的開始,以後的貫徹實施工作更為重要。下一步的工作,可以概括為兩「化」:化文本為行動,化理論為實踐。要讓城市核心價值觀在全市人民心靈中紮根,化為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和行為習慣。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人文學院教授孟建偉

用核心價值觀凝煉古今和未來

今年年初,太原市向社會公布了「包容、尚德、崇法、誠信、卓越」的城市核心價值觀。太原人民做了一件頗有意義的事情,那就是用核心價值觀來凝煉太原城市的歷史、現實和未來。這不僅對於太原本身的城市建設有著重要的意義,而且對於全國各大城市的建設都具有重要的借鑒和示範意義。

這短短十個字是對太原2500多年悠久歷史的凝煉。在「包容」的背後,是一部關於中原農耕民族與草原游牧民族以及農耕文明與草原文明相互融合的歷史;在「尚德」的背後,是源於華夏文化中心厚德重義的優秀傳統;在「崇法」的背後,是三晉法家思想的深刻印記;在「誠信」的背後,是「晉商之都」的商業精神;在「卓越」的背後,是「北朝霸府」、「大唐北都」等等在中國歷史上的非凡和輝煌。

這短短十個字又是對太原當今現實生活的凝煉。凝煉出在改革開放的偉大時代、在市場經濟大潮里和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踐中,太原人民所表現的海納百川的氣度,向善厚德的品格,敬仰公正的風范,誠實守信的情懷和爭創一流的精神。這里匯聚著商界、學界、政界和廣大市民的心聲,蘊含著踐行核心價值觀追求卓越的成功經驗。

這短短十個字更是對太原未來美好生活願景的凝煉,是建設包括「一流新興產業基地」、「一流現代宜居城市」、「一流自主創新基地」在內的「一流省會城市」和「讓太原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煥發新的生機活力」的「文化強市」這種美好願景相吻合的城市核心價值觀。這里聚集著一股巨大的升華的力量,它將引領太原追回雄風,建設美好幸福的家園。

太原城市核心價值觀的凝煉既有歷史的深度,又有現實的根基,更有未來的高度,從而真正形成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活的城市之魂。這無論對於其它城市還是對於國家層面的核心價值觀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研室主任馬俊峰

從價值導向到價值取向

太原市提出「包容、尚德、崇法、誠信、卓越」的城市核心價值觀,以之作為統領其文化建設、城市建設的靈魂。提出和確立了城市核心價值觀,就是提出了任務和目標,需要經過長期艱苦努力去實現這個目標,將人們所期盼的價值變成人們能夠實際感受到的、確實享受到的價值。

這個「實際感受到、確實享受到的價值」應體現在太原人的為人方式、處事態度、精神氣質上,體現在太原的政風、民風、市風上。因為城市核心價值觀的真正落實就意味著要使之成為人們實際生活中的價值取向,是人們確實按照核心價值觀提出的要求,以核心價值觀作為標准而選擇的行動。這中間,價值規范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制度、體制、政策都是價值規范,價值導向再好,若不能具體化為制度、體制和政策,就很難成為人們實際生活中的價值取向。從這個角度說,落實核心價值觀的關鍵一環,就是要按照核心價值觀的要求指導改革深化改革,確立起一整套體現和符合核心價值觀的制度、體制和政策,並在執行中維護這些制度政策的權威性。只有這樣,價值導向才能變成人們的實際價值取向。

太原市是省會城市,太原應成為山西的首善之區,而提出和落實太原市核心價值觀的過程,就是把太原建成山西的首善之區的過程,也是充分發揮其模範作用,發揮其對山西各地區的帶動和輻射作用的過程。我相信,經過大家的長期艱苦努力,這個目標是一定能夠實現的。

清華大學人文學院科技與社會研究所所長吳彤

提供一種文化轉型的範例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反映這個靈魂的是城市建築、文化教育機構與設施以及民間風俗等。太原是一座歷史名城,有中國最古老的大學,最早的商號與工業,文化文物也同樣居於全國領先地位。如何突出太原這座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的特色,不與其它城市文化趨同,非常重要。

太原提出「包容、尚德、崇法、誠信、卓越」的城市核心價值觀,成為太原城市文化的核心,表明我們開始重視城市建設的內核建設和文化建設。我就核心價值觀與文化符號的關系談幾點想法。

第一,太原是一個重工業城市,從工業文明轉變為生態文明過程中,如何創新,能否提供一種重工業城市轉變為生態城市的範例,在文化轉型方面可能是一個大課題。當然,這問題對於太原也許稍有超前性,因為煤炭仍需開采,重工業仍需發展,但卻是不得不思考這個重要問題。

第二,要尊重歷史和文化。一個有歷史的文化名城,能否繼承和保護好各個時代的文化是當前城市文化建設的大問題,也是擺在市長議事日程的重要事務。舉例來說,工業遺跡、歷史博物館、城市雕塑……它們都是極有意義的文化符號,重工業城市的特色如何通過城市布局和規劃有所反映?著名的大學、特色小吃、老字型大小、民俗等如何保存,是否應該扶持?有了良好的文化符號固化在太原城市建設上,城市的核心價值觀念才能夠穩定下來。

第三,城市價值觀要能保持城市文化的記憶。城市不是純粹的經濟體,文化、藝術,大學、學院與學校,博物館、書店等是否得到重視是保持城市文化記憶的重要方面,它們才是讓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有文化自豪感,願意生活於斯、願意回來探望這個城市的魅力所在,是一個城市是否有文化品位的重要印記。

太原社會科學院院長劉錦春

為城市轉型提供價值選擇

從社會學的文化觀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我國的主文化,是我們國家的根本價值觀之所在。在弘揚國家主文化的前提下,形成同城市經濟社會文化發展實際相結合、與市民現實需要相一致、獨具特色的城市核心價值觀也是非常必要的。這是對地域亞文化的積極探索和構建。太原市提出的「包容、尚德、崇法、誠信、卓越」的城市核心價值觀,必將為這個老能源重化工基地的轉型發展提供重要的價值選擇與不竭精神動力。

作為一項主動塑造城市主流價值的工作,城市核心價值觀的提煉更需要切合城市當下發展的實際和未來發展的需要,凸顯其引領實踐的戰略意義。

在太原全力建設一流省會城市的今天,「包容」一方面要包容地球村和不同的社會階層、社會群體,也要包容先行先試中出現的失誤與創新發展中內含的風險,以制度性包容實現合作共贏共富的結果。「尚德」的核心是引領全社會崇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之德,形成以「德」為先的社會風氣和行為准則。「崇法」要作為全社會行動的中正之基。「誠信」則要積極探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新的內涵、規范與實踐,使其成為一切社會交往的准則,作為社會控制的基本要素。「卓越」就是緊緊圍繞建設一流省會城市的奮斗目標,凝聚精、氣、神,以一代乃至幾代人的努力,重振太原雄風。

下一步應在全社會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學習和討論活動,深入研究設計一系列重大活動、重要舉措特別是必要的政策制度安排,用實際行動表達價值,通過行動效果來彰顯價值選擇。讓城市核心價值觀催生堅定信念,使城市的發展更有靈魂,更具品質,更顯魅力。

山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文明辦主任李福明

使城市核心價值觀深入民心

太原率先提出城市核心價值觀,有助於提煉「山西精神」。

弘揚太原城市核心價值觀,首先要全面准確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弘揚城市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城市精神文明建設中的實現形式、有效載體和具體抓手。通過提煉城市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會更加深入民心,在廣大人民群眾的思想中得到升華。

其次,要不斷擴大太原城市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的覆蓋面和影響力。只有廣泛運用各種載體、途徑和資源,不斷擴大城市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的覆蓋面和影響力,才能使城市核心價值觀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為人們所理解、認同和接受,成為全社會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要加強研究闡釋和理論宣講,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解讀,進機關、進農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單位;要整合媒體資源,注重發掘典型人物和事跡,推廣先進經驗和成果,營造良好輿論氛圍;要綜合運用豐富的藝術形式,把城市核心價值觀轉化為火熱的文字、鮮活的表演、美妙的旋律、生動的畫面,以豐滿的藝術形象展現省會太原的精、氣、神。

第三,要用太原城市核心價值觀引領社會思潮,使城市核心價值觀轉化為人民群眾的自覺行動。作為一種意識形態,城市核心價值觀更應轉化為所有城市居民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實際成果。既要使其入腦入心,也要解決實際利益問題;既要訴諸每個公民的自覺行動,也要注重榜樣示範作用,努力形成社會普遍關注、黨員幹部帶頭、市民積極參與的濃厚氛圍。要根據時代特徵、行業特色、年齡特點,設計豐富多彩、簡便易行的活動載體,把太原城市核心價值觀有機地融入到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黨的建設當中,融入到各行各業的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中,融入到市民群眾的日常生活中,推動全社會共同踐行太原城市核心價值觀,彰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偉大力量。

太原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張春根

引領率先轉型發展的精神旗幟

太原提出城市核心價值觀,在省會城市中率先走了一步。提出和貫徹城市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太原的具體實踐,是我們建設一流省會城市的興市之魂。

一座城市為什麼這樣發展而不那樣發展,為什麼更看重這些東西而不是其它東西,皆源於它的核心價值觀。培育城市核心價值觀,旨在回答「什麼最重要」這樣一個關乎城市未來前途命運的重大命題。

文化體現一個城市的軟實力。思想和精神是文化的核心要素,是引導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力量源泉。太原率先轉型跨越發展、建設一流的省會城市,尤為需要文化的提振、支撐和引領。首先要思考和推動價值觀建設,賦予興國之魂地域特色。

培育城市核心價值觀,是對這座城市共有的文化基因的一次尋找和認同,是對蘊藏於全市人民中的精神文化追求的一種尊重和回應,是對文化引領城市發展實踐的一種自覺和擔當。

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書記陳川平剛來太原工作時,就向全市各級領導幹部提出一個問題:對於一座城市而言,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太原市委宣傳部牽頭組織,面向市內外各界人士廣泛進行了城市核心價值觀的徵集、討論活動。經過了一年多的反復研究、梳理和提煉,最後確定為「包容、尚德、崇法、誠信、卓越」。

「包容、尚德、崇法、誠信、卓越」的城市核心價值觀,旨在展示太原人民海納百川、多元和諧的開放胸襟,突出向善厚德、重禮守節的城市品格,表現公平正義、敬仰法律的文明風范,體現誠實重義、守信踐諾的人文情懷,彰顯敢為人先、爭創一流的奮斗精神。

城市核心價值觀是太原魂之所系、神之所在,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根本要求,突出了太原的地域特徵、歷史傳承、時代特點、現實需要,貫穿於全市人民建設一流省會城市的共同追求中。

通過此次研討會,集合各位領導、專家的智慧,太原城市核心價值觀必將內質更為豐盈、意蘊更為深遠,為全市人民所珍視和呵護,成為代代相傳的文化基因。太原也將成長為一座有著強烈道德榮譽感和崇高價值觀的一流省會城市。

G. 為什麼重工業比重大產業轉型升級難度就大

重工業投資多,廠房佔地多,上游和下游產業多,所以轉型不容易

H. 東北老工業城阜新的轉型之路為何任道而重遠

東北老工業城阜新的轉型之路為何任道而重遠?

東北作為共和國的長子,在建國之初是非常繁華的,重工業基地也非常發達。但是隨著國家的發展,國家對重工業的需求沒有以前多了,東北也就荒蕪起來。現在國家也重視東北了,想要讓東北的老工業城市轉型,但是東北老工業轉型一直很困難。有很多人說東北老工業城市的轉型之路是任重而道遠地不能一蹴而就。那麼為什麼東北城市阜新的轉型這么困難呢?

總結:其實東北老工業城市,作為共和國的長子國家還是非常重視的。但是東北的地理位置和現在的經濟重點相差很大。而且在很多方面東北只適合做一個戰爭時的大後方的生產倉庫。而不是繁榮時的經濟中心。但是中國也會更加重視東北的發展,相信東北阜新在未來的發展會越來越好。東北的工業化也會變得更加順利,會發展得欣欣向榮。

I. 平頂山發展前景如何

平頂山市,位於河南省中部。春秋時為應國封地,後來在應國貴族墓地出土了鷹的圖騰,平頂山因此又稱鷹城 。 現在的名字來源於市區北面一座山頂非常平坦的山,故取之名為平頂山市,現在平頂山已經修建了山頂花園,成了市民日常休閑娛樂的去處。

平頂山市轄葉縣、郟縣、寶豐縣、魯山縣4縣,新華區、衛東區、湛河區、石龍區4區以及新城區、高新區,代管舞鋼市、汝州市兩縣級市,總面積7882平方公里,全市總人口499.9萬 人。

由於平頂山市地處淮河流域上游,水資源嚴重不足,人均水資源量364立方米,低於河南省人均406立方米的水平,佔中國人均2100立方米的1/6,佔世界人均水平的1/20,為極度缺水地區。

但這缺水狀況,隨著南水北調路線全線通水而結束。在2014年平頂山全市大旱的緊急時刻,河南省首次利用南水北調總乾渠實施調水,有效緩解了平頂山市百萬居民的供水緊張狀況。同時也成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首個受水和受益城市,平頂山受惠於南水北調,也以利用好南水為契機,創造綠色宜居城市為目標。

目前,隨著中原經濟區建設的如火如荼,隨著鄭渝高鐵鄭襄段的正式開通運營,平頂山市結束了不通高鐵的歷史,正式融入國家高鐵網路,交通條件的改善,極大地帶來人流、物流、商務流的繁忙,助推經濟發展。平頂山市做為中原經濟區核心城市群中的一員,隨著國家規劃和利好政策的出台,和河南省在各種資源方面的大力支持下,我們有理由相信平頂山市的未來會越來越美好。

閱讀全文

與重工業城市應該如何轉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我國手工業生產有哪些光輝成就 瀏覽:13
昆明到瀾滄汽車多少錢 瀏覽:798
奧迪顏值代表什麼意思 瀏覽:655
賓士的方向盤有什麼變化 瀏覽:127
寶馬3系中網三色條怎麼取出來 瀏覽:731
廣州增城哪裡有奧迪店 瀏覽:475
定製工業烘箱什麼牌子的好 瀏覽:462
共享汽車盜竊罪怎麼處理 瀏覽:267
奧迪q3壓縮機插頭怎麼拔 瀏覽:290
聞喜到曲沃汽車票價多少錢 瀏覽:77
南京工業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如何 瀏覽:290
重慶大江模具工業公司怎麼樣 瀏覽:27
氯化鈉和工業鹽哪個好 瀏覽:532
工業蠟油主要成分是什麼 瀏覽:886
寶馬x5油泵壞了有什麼症狀 瀏覽:596
賓士C200L電腦板多少錢 瀏覽:428
寶馬x5冷凍多久不能吃 瀏覽:744
汽車改裙邊顏色多少價位 瀏覽:496
奧迪地圖導航怎麼關 瀏覽:550
賓士7速變速箱油4s店多少錢一升 瀏覽: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