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為什麼德國工業產品比較好

為什麼德國工業產品比較好

發布時間:2022-09-19 19:58:01

A. 德國製造為什麼質量特別好

作為全球的工業品製造基地,我們的產品一直以價格低廉著稱。但要說到產品品質,那還得數人家日本和德國。不信你看看當下銷量和口碑最好的汽車品牌,無一例外來自這兩個國家。尤其是德國,賓利、奧迪、保時捷、賓士、寶馬、勞斯萊斯、邁巴赫這些世界名車,全是他們的傑作。

按說英國在搞工業革命時,德國還只是個農業國家,可為何德國僅用了短短幾十年,工業指數就全面超越英國,始終保持著工業強國地位,產品質量也一直雄冠全球呢?

(德國的匠人精神)

三、目光長遠持續發展。

德國人不打產品價格戰,不和同行競爭,也不搞同質化仿造,每家企業都靠自己的產品品質和個性特色吸引客戶。他們知道,價格戰只會讓整個行業陷入惡性循環。雖然他們也追求利潤,但也只是在成本核算後加上基本利潤,而不是像某些國家的私企那麼貪得無厭,甚至不惜犧牲質量降低成本。

在德國,所供3歲以下兒童的食品,不得含有任何人工添加劑,必須是純天然的。奶粉也被列入葯品監管,只能在葯店出售,根本不可能出現含三聚氰胺這樣的毒奶粉。行業監管的到位,也是德國企業自覺提升品質的一個原因。

正是由於每一位德國企業家,都有著辦百年企業的責任感和使命。所以幾乎所有德國出產的產品,質量都非常過硬。

對於為什麼德國產品,動不動就以“能用100年”作為廣告詞,德國某媒體解釋道,德國資源匱乏,所有的工業原材料都依賴進口,只有把品質做好,延長使用壽命,才能實現對原材料的最大節約。

B. 德國製造業強大的原因

德國的製造業在全世界都非常有知名度,歸根結底還是人家發展的比較早,在二戰時期,德國的製造技術就非常超前。

時至今日一直都沒有丟棄,我曾經看過一篇報道,在青島的地下自來水樞紐工程當中出現了一些故障,這個樞紐工程是由當年的德國參與建造的。

只能說德國人他們比較精細,比較看重於口碑和質量,所以德國的製造業才會這么強,這么受世界歡迎。其實我也很理解這些生產商的想法,如果說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得那麼精細,自己就將面臨退市。只能說市場就造就了這樣的事實,都是身不由己的行為。

C. 德國的產品設計為什麼那麼好

德國產品設計留學專業介紹攻略總結及申請院校推薦,德國藝術作品集輔導機構

產品設計是從制訂出新產品設計任務書起到設計出產品樣品為止的一系列技術工作。其工作內容是制訂產品設計任務書及實施設計任務書中的項目要求(包括產品的性能、結構、規格、型式、材質、內在和外觀質量、壽命、可靠性、使用條件、應達到的技術經濟指標等)。設計素描、產品速寫、設計圖學、快速表現技法、視覺傳達設計、形態設計、產品設計原理與方法、人機工程學、計算機輔助設計、設計心理學、IT信息產品語義學等。

D. 為什麼德國工業會這么強大

德國工業之所以這么強大,取決於他們的「德國製造」精神。「德國製造」對精準的追求是苛刻的,這源自德意志民族的嚴謹個性,他們堅信說世界上語法最復雜和嚴格的語言就要最嚴謹地做事情。「德國製造」的成功歸根於以下幾大因素。


  1. 嚴格的管理制度,成為質量和信譽的代名詞

賓士、寶馬、博世、西門子……這一系列的德國品牌,不僅世界知名,而且無一不是品質的保證。德國製造為何質量那麼好,原因有很多。然而歸根結底還是依靠嚴格的質量管理制度,使「德國製造」長盛不衰,享譽世界。


2.完善的管理體系

當然,德國產品質量信譽的背後,依靠的絕不僅僅是發現質量問題後的召回制度,更重要的是德國在加強出口產品安全管理方面所依賴的一整套管理機構、法律法規、行業標准以及質量認證等制度體系。


德國行業標准化組織,在產品質量管理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標准化組織工作的依據正是國家頒布的各項行業法規,將本已數十萬條的行業法規轉化為具體的業內標准,這些標准又成為認證機構質量認證和企業生產的依據。


3.功不可沒的認證機構


德國標准化學會和德國電器工程師協會,是德國兩個主要的產品認證機構,分別從事電工、電子產品符合DIN標志的認證。這兩個機構有著密切的合作關系,聯合組成德國電工委員會,參加國際電工委員會。DIN代表德國參加國際標准化組織。此外,於1971年12月成立的聯邦德國商品標志協會有限公司是專門負責符合DIN標準的產品認證工作的機構,它隸屬於德意志標准化學會。


在該流程中,質量認證機構有著相當關鍵的位置,嚴格的質量認證制度在創造「德國製造」聲譽的過程中也功不可沒。比如德國著名的GS認證,其含義是德語「GeprufteSicherheit」(安全性已認證),也有「GermanySafety」(德國安全)的意思。


它以德國產品安全法為依據,按照德國工業標准DIN及歐盟統一標准EN進行檢測。雖然這是一種非強制的自願性認證,但在普通消費者心目中,一個有GS標志的產品設備在市場更有競爭力,因此幾乎所有的德國設備製造商都積極進行此項認證。


4.嚴謹的召回制度

據德中經濟資訊協會主席王學軍介紹,「我在德國生活多年,一直都很少聽到德國出口產品在國外遇到質量問題的消息。偶爾出現,也主要是由企業主動來解決,比如產品召回等。」他解釋道,這主要得益於德國一整套完善的出口質量事前管理、事中監控、事後處理程序,即使在發現質量問題後,通過主動召回等程序不僅能妥善解決,相反往往還會增加海外消費者對產品的信任度。

E. 為什麼德國的工業如此強大

你慢點看有點長但有道理
為什麼德國的工業那麼強大?
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作為戰敗國,首先被趕出了資本主義市場。根據「四化」方針,即非軍事化,非納粹化,非中央集權化和非工業化方針,德國在經濟、政治、軍事等方面面臨著一系列的被削弱甚至被消滅的計劃。根據1946年3月制定的「限制工業計劃」,即所謂摩根索計劃,德國工業生產能力要降低到1938年的50—55%,鋼產量為1938年的1/4,即從2200萬噸降到580萬噸,化學工業和重型機器降到1938年的1/3,水泥降到1/2,車床降到1/10,汽車降到1/5,紡織工業降到l/2,只有傢俱、玻璃、自行車等民用工業不受限制。但是從1948年下半年開始,聯邦德國經濟迅速恢復,到1949年11日已接近1936年的水平,1950年就超過了1936年的水平。所有的工業生產都受到了限制。但是,西德能夠在短短十幾年間一躍而起,卻是有著別的國家不可比擬的優勢。
一、西德雖經過戰爭的破壞,但是強大的工業基礎保留下來,這是戰後西德工業得以迅速恢復和發展的基礎。
首先,在二戰時期,盟軍對於西德的轟炸目標主要集中在了軍事工業上,對於盟軍來說這是對他們的一次更新技術的機遇。削弱軍事力量遠比削弱工業力量對他們來得有利。而英美空軍,尤其是美軍為了能夠擁有對抗蘇軍的力量,因此有意識的保護了一些企業。因此,魯爾薩爾兩大工業區雖然遭到了破壞,但是經過幾個月的修復還是可以恢復生產。亨利·摩根索在《德國是我們的問題》一書中指出,科倫的福特工廠和科倫大教堂一樣享有「不可侵犯」的權利。魯塞海姆汽車廠、霍斯特聯合化工廠、下薩克森州薩爾茨吉克冶金聯合工廠都沒有遭到破壞。魯爾和薩爾兩地的化學工業雖遭到破壞,但經過幾個月的修復都可以恢復生產。據美軍轟炸司令部的估計,轟炸的結果全德國鋼鐵生產能力遭到破壞的只有6%,西德達12%。煤礦減產2%,焦炭4%,機器製造15%。金屬加工機床被破壞達6.5%。1945年12月12日伯思斯坦上校在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一個小組上報告說:「德國工業75%安然無惹,在任何情況下都是很容易恢復的。」
第二點在於英美法將西德分成了三個佔領區,在各自的管制區內推行了不同的政策。法國需要薩爾地區生產的成品充當賠款運回法國。英國需要通過德國來擴張海外的市場,尤其是魯爾區和大西洋的海港。而美國,更是需要得到西德的支持來對抗蘇聯在歐洲的勢力擴張。東德西德就像是共產主義與資 本主義斗爭的各自領地。根據「非工業化」方針,盟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制定1067號政策指令,規定要拆除德國所有軍工廠以及用於賠償的重工業工廠,規定拆除的清單涉及1600家企業及其設備。但是這項政策指令並沒有認真執行。1946年6月美國國務卿貝爾納斯在斯圖加特演說中公開表示: 「美國不再奉行一個強大的歐洲、一個虛弱的德國的政策。」他聲明, 「德國是歐洲的一部分,如果有著巨大的工業的德國變成貧民窟,,歐洲的重建,特別是德國鄰國的重建將會是十分緩慢的。」1947年7月參謀長聯席會議制定1779號政策指令,代替1067號政策指令,提出「一個有秩序的、繁榮的歐洲需要一個穩定的生產效率高『的德國在經濟上作出貢獻。」1947年8月英美雙占區修改了對西德工業的限制政策。1948年6月1日,英、美、法三國同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簽訂六國協定,宣市國際管制魯爾區。德國參加歐洲重建計劃。
西方國家推行扶植恢復西德工業方針的結果,使西德保留了可以很快恢復工業生產的基礎。據哈姆森教授的估計,高妒、平爐、軋鋼設備被拆除的占整個設條的及10—25%,精密機器和光學儀器生產能力減少20%,合成燃料生產能力減少20%,化學工業因拆遷而喪失的生產能力為6%,運輸機器被拆走8%,其他工業部門損失不大。戰前德國三大工業區,魯爾和薩爾都在西德,只有西里西亞在民主德國。據1946年估計,西德佔1944年全德工業產量的63%,基本材料的67%,生產資料的62%,消費資料的60%。因此,戰後西德保留了強大的工業基礎。
二。馬歇爾計劃對西德的影響
戰後初期,西德經濟復興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資金缺乏。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啟動資金,所有的一切都是空談。而當時,人民的生計也是一大問題。吃不飽飯,幹活就不會有勁。這種情況下,想要復興更是難上加難。而馬歇爾計劃對於西德來說,就是雪中送炭。當時馬歇爾認為消除共產主義在歐洲的擴展只有盡快的回復歐洲的經濟。因此在他的努力下,130億美元的資金以貸款和直接援助的形式流入了西德用於重建。這些資金幫助恢復了工農業的生產,穩定了金融,擴大了貿易,同時也促進了化工、工程、鋼鐵工業設備的更新。該計劃還從美國引進了先進的企業管理理念,有效地促進了企業的造血重生。到了1956年,西德利用這筆基金投資大100億馬克,大大緩解了資金缺乏的狀況。據估計,聯邦德國由於從1949年參加馬歇爾計劃,人均獲得了140馬克的補助。據1952年華盛頓出版的《美國政府的對外援助》一書的估計,到1948年美國共花掉214億美元,英國支出9億美元。這筆錢主要用於購買食品,很少用於生產。這些食品出售後所得款項大部分用於軍事當局的支出;一部分貸給德國工業家用於恢復生產的資金。
據統計,到1954年10月,西方盟國給西德的援助為44億美元,其中美國17億,英國8億,馬歇爾計劃提出的援助9億。另據美國商務部公布的數字,1945年7月到1955年9月30日,美國給西德的敗府補助金和信用貸款為38.68億美元。1945—1947年英國給予的政府補助金和信用貸款為9億美元。這些錢主要用於恢復工業生產。我們看到的另個統計數字是,1948—1954的年西德從軍事佔領當局和馬歇爾計劃得到的資金共72.98億美元,其中38.52億用於投資。這些錢以物資形式運到西德,所得錢款存入聯邦銀行,稱為「等值基金」,再作為資金投入工礦企業。
在西德經濟恢復的最初年代外援的作用還是很大的。當然這種作用隨著西德本身經濟的恢復而逐漸減少。1948和1949年外援佔西德國民收入的5%。1948一1950年西德進口貨物的57%是靠美國的援助。外國貨款在西德長期投資中所佔比例1949年為2.8%,1950華為10.3%;1951年為5%,以後逐年減少。
三、「軟實力」:人力資源的使用
在二戰後,西德保留下了一大批熟練的工人隊伍,大批專業技術人才沒有因為戰爭而耗盡,這對於西德來說是一個強大的智力支持。這是戰後西德保留的最珍貴的財富。
而有研究表明,1950年,西德擁有在校大學生10萬人,也就是說每1萬居民中就有21個大學生。到1970年大學生達到了41萬人,也就是每1萬居民中有68名大學生。這同樣是西德復興的「非物質資本」。為迅速恢復經濟,西德政府極為重視科技投資和發展教育。而且教育為本一直都是德國的傳統,沒有良好的教育,就沒有一個繁榮的德國。
當然,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就是,從東德大量湧入的難民,數量達到了100萬左右。在最初可能給西德造成了一定的不安定因素。但是,很快他們就成為西德恢復經濟的勞動力。其一,這些難民都是廉價的勞動力。他們工資低。因而企業的生產成本低,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其二,依靠他們的知識和技術恢復生產。不久他們之中有些人重建工廠,主要生產出口產品,有利於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其三,他們的年齡結構比較合理,有利於經濟的恢復。
四、地理環境上的先天優勢
西德在地理上佔了相當大的優勢,全德78%的礦山、84%的冶金製造產品都出產自西德。二戰前德國的重工業、原材料工業大多數集中在西部。1936年西德在全國整個工業產值中佔61%,原料和基礎材料生產佔66%,基礎設施生產佔61%。而東部相對寥寥無幾。同時,西德擁有魯爾和薩爾兩大工業區。而他們對於西德工業來說就是左臂右膀。相對的,西德擁有的原有工業基礎雄厚,是經濟的重建至於高水平起點上。
五、「自由市場經濟」及幣制改革
在這個問題上,首先要提到一個人,那就是當時擔任西佔區經濟管理局長的路德維希- 艾哈德。他是國民經濟學的新自由派代表,極力推崇自由的市場經濟。他認為,真正的貨幣只有在真正的市場上才能發揮作用,而真正的市場不應該有價格控制和配給制。取消物價規定,取消產品配給制,實行真正的市場經濟。相對於整個德國的經濟史而言,這是一次成功的戰役。盡管在推行自由市場經濟的初始階段,面臨了物價上漲、失業率增加、通貨膨脹等等的問題,但是很快市場經濟的優勢就顯現出來。物價日趨穩定,甚至其增長的幅度遠小於其它資本主義國家,而生產力也在這一時期得到了有力的發展。
在推行自由市場經濟的同時,在美國的支持下,西德還實行了幣制改革。在二戰前,舊帝國馬克約為170億,二戰之後卻變為了700億。因此在二戰的後期,舊帝國馬克一文不值,在德國市場上充當貨幣作用的是美國的幸福牌香煙。1948年6月20日,美國佔領軍當局對西德進行了貨幣改革。用10個舊帝國馬克換一個1個新德國馬克。在短短的幾周之內,舊帝國馬克的所有有價證券,儲蓄金,銀行存款,抵押金等等全部兌換完畢。這是一次非常苛刻的剝削行為,但是卻挽救了德國。德國馬克相對美元的兌換率逐漸上升。原本空空如也的商店中再一次充滿了各種商品,人們的生活也開始走上了正軌。
由於推行自由市場經濟,西德面臨許多的問題。貧富差距逐漸增大,底層勞動人民怨聲載道。但是,艾哈德引進了競爭的機制,誰工作的時間長,誰工作的效率高,誰就有工作,否則就是能面臨下崗。這樣的競爭機制就是依靠剝削廣大勞動人民來積累最原始的資本。由於競爭機制,資本家們一味的壓低工資,從中得到了更高的利潤。然而盡管貧富差距日益擴大,西德的整體社會環境還是處於穩定的狀態。由於戰爭的破壞,人民擁有最迫切的願望去修復自己的家園,去重建一個有生機的新的德國,因此,西德人民勤勤懇懇的工作著,付出自己最大限度的力量。
當然,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就是西德為了適應世界市場的需要,發展外向型的經濟。西德利用自身強大的工業基礎和廉價的勞動力,生產出價格遠低於其他國家的產品。這使得西德的外貿市場發展很快,進出口貿易增長迅速。1950年時還是貿易逆差7.21億美元,到了1960年時已經變成了順差。
六、朝鮮戰爭
此外,還需提到的就是朝鮮戰爭。這是對西德非常重要的一次機遇。盡管艾哈德竭力否認,但朝鮮戰爭確實挽救了西德經濟。 (艾哈德:《來自競爭的繁榮》商務1983年,第41頁)。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國及其盟國需要西德供應武器和彈葯,也需要西德參加所謂的「歐洲防務」。因而美國不得不修改對西德工業和技術的「裁減政策」。1950年5月紐約外長會議決定,把禁止生產射擊、砍殺和刺殺武器改為限制生產,取消對造船業的限制。鋼產量不再受限制。1950年鋼產量為1210萬噸,1953年達1350萬噸。1954年制定「有關監督工業的決議」,進一步放寬了限制西德工業生產的條件。以前禁止生產合成橡膠和合成燃料,限制生產軸承,現在只管制其生產能力。取消了限制重型機床、鋁、合成氨、氯生產的規定,不再對化學科研進行限制。
朝鮮戰爭爆發後,大批船舶定貨單飛往西德,要求建造的新油輪和新貨輪達200萬噸。漢堡港是德國最大的港口。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漢堡港遭到嚴重破壞,到1953年已有70%修復使用。到本世紀60年代,德國商胎隊已有貨輪2700艘,總噸數達65b萬DE卜朝鮮戰爭改變了西德的貿易逆差。1950年外貿逆差為30億美元,1951年為1億美元,1952年則為順差7億美元。觀察家西奧多·H.懷特說:「朝鮮戰爭僅僅給德國人迅速地無條件地帶來了好處。」《經濟學家》雜志指出;「1950年6月,朝鮮戰爭結整個貿易界帶來了繁榮。」
綜上所述,是戰後西德經濟迅速恢復和發展的主要原因。當然還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如重視科學技術的發展等。
最後還應指出,50年代西德經濟發展速度高於其他資本主義國家,是由於西德起點低,這是戰爭破壞和戰後盟國推行「非工業化」政策的結果。大體到本世紀60年代中期,西德「經濟奇跡」已經結束,同其他資本主義國家定向同步發展,發展速度降到5%的歐洲平均發展水平。
望採納

F. 為什麼有人說德國的工業是世界第一呢,美國也不如德國嗎

這個其實是正常的,因為實話實說,美國的工業現在的發展其實是遠不如德國的,因為美國的話其實它的工業發展雖然說還是有很多領先的,但是在領先工業很多方面都已經被日本德國這些取代。德國現在有很多的工業其實是要遠超於美國的,但是美國由於有強大的軍事實力,所以不怕日本德國這些國家在工業方面卡脖子。

G. 為什麼有人說德國的工業是世界第一呢,美國也不如德國嗎

說到德國的工業,想必大家都見識過,無論是汽車還是各方面做得非常的到位。對於教育的重視,對廣大中小企業的支持,這是德國工業強大的主要原因。說到工業世界上不少的工業強國與工業大國。說到德國製造總以高質量聞名世界。

的確是這樣的,如果你努力了之後,那麼你肯定會得到一些的收獲。當年的德國在列強中後期強起來的時候,世界幾乎已經被瓜分完了,但是德國人奮力的拼搏成功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時候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並且德國人做事非常的嚴謹,所以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有這么一句話最可怕的,就是明明比你優秀,他還要比你努力。

H. 德國機械製造為什麼那麼強大

未來一段時間內,德國人仍將繼續牢牢掌握引領尖端技術。中國要想實現偉大復興,科技興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就是重視技術人才的培養,我們不能總是靠操作簡單設備在流水線式上完成低技術含量的產品,必須提高技術工人的社會地位和薪資水平,同時加強重點職業教育學校的師資力量,通過政策引導和教學改革,培養具有知識、具有技能、具有創新的新時代工人。

安全用氣,溫馨你我,關注訂閱講燃堂公眾號,獲得更多燃氣知識。

I. 為什麼德國製造和日本製造質量這么好

二戰後,世界經濟的一個重要現象,是兩個主要戰敗國德國和日本的經濟崛起。德日都是後起工業國,都走了一條自上而下的工業化道路。

德國是19世紀80年代開始的以電氣和化工為標志的「新工業」的引領者,並在20世紀初取代英國,成為世界市場上的頭號貿易強國,「德國製造」開始享譽全球。日本則在明治維新後效仿德國,被稱為「東方的普魯士」。

從深層看,兩國都以製造業製成品出口見長,且其生產體系也有不少相似之處:兩國經濟中都存在一些大工業聯合體,它們之間相互參股,背後有大銀行的支持。這一產業組織保證相關產業上下游之間的緊密合作,有利於協同創新和不斷提高產品的質量。

兩國都致力於建立嚴格的工業標准與質量保證體系。1960年—1980年,德日在汽車、家用電器等領域的國際競爭中,全面戰勝生產標准化大眾產品的美國,而日本企業依靠瘦身管理和靈活的員工作業協調在生產高質量系列消費品方面則更勝一籌。

德國製造已成為全球市場質量和信譽的代名詞,同時成就了德國「雙高」(高使用價值和高技術含量)產品出口大國的地位。德國製造像老字型大小品牌一樣,經過百年錘煉,成色始終不變。對產品質量的追求已經成為德國企業的一種潛意識,是不必過多外來約束而自動履行的行為。

德國製造的優勢不在於價格,而在於質量、解決問題的專有技術及良好的售後服務等因素。

青島流傳著一個故事:2000年,德國商人亨利安到青島投資生產大型齒輪。2010年6月,亨利安80歲的父親來到青島,當父子兩人走到江蘇路基督教堂時,看到教堂鍾表正常運轉,80歲的德國老人很激動。原來,這座鍾是德國100多年前就很有名的鍾表製造商J.F.WEULE生產的。這家鍾表製造商所用的齒輪全部由亨利安家供應。

亨利安說:「根據目前的使用情況,這些齒輪沒有任何問題,還能再用上300年,真要維修時,恐怕是我的曾孫一代了。」

的確,德國製造已經成為高質量、高技術和高品質的代名詞,得到全世界的認可。是什麼讓德國製造擁有堅如磐石的質量保證?又是什麼讓德國人在經歷歲月打磨後仍保持著最初的品質追求?

文化傳承

德語「職業」有「天職」的意思

德國的傳統哲學深深地影響了德國的企業行為——追求完美

在民族文化的不斷傳承中,造就了德國人最核心的「理性嚴謹」的精神文化

細心的人會發現,「質量一流」、「品質保證」之類的宣傳語很少出現在德國產品介紹中。因為,對產品質量的追求已經成為德國企業的一種潛意識。

企業文化是亞文化,與國家的傳統社會文化密切相關。可以說,德國的企業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縮影。

從宗教層面上來看,德語「職業」一詞,就有「天職」的意思。這意味著德國人把對上帝的忠誠移植到了對職業和工作的盡心盡力中。反映在企業經營上,企業運作不單純是追求經濟利益,而遵守企業道德和製造高質量產品是企業與生俱來的義務。

德國人有著嚴謹、冷靜而內斂的民族性格,樂於遵守自己制定的各種規章和制度,並引以為豪。在德國,人們視遵紀守法為最高倫理原則,普遍存在著求穩怕亂、安於現狀、自滿自足的心理。這一心理的形成有一定的歷史淵源,與德國經典哲學文化傳統有著直接關系。

18世紀後,德意志在人類文明的創造上讓世界驚嘆。在思想藝術體繫上,出現了康德、萊布尼茨、馬爾庫塞、叔本華、尼采、費爾巴哈、黑格爾等龐大而偉大的哲學家群體。德國的傳統哲學深深地影響了德國的企業行為——追求完美。

這種完美的哲學追求由三個部分組成:探求事物的本質、確定長期戰略、適應外部環境。馬克思的「科學社會主義」、黑格爾的「絕對精神」等,在現今的企業中仍不斷應用。

在民族文化的不斷傳承中,造就了德國人最核心的「理性嚴謹」的精神文化。嚴謹、保守、思變、自省深深地根治於德國的民族性格特徵中,就像是德國本民族的語言,復雜而精確,語法和詞彙不能出現絲毫的模糊一樣,界線分明,黑白分明。這種一絲不苟的性格特質成就了德國製造的不朽傳奇。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德國工業產品比較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拉薩屬於什麼類型的工業 瀏覽:806
兩廂自動檔汽車有哪些 瀏覽:526
深圳工業用電大概多少錢 瀏覽:698
汽車機油尺怎麼插 瀏覽:399
寶馬的技術亮點有哪些 瀏覽:529
維亞諾賓士電動中門怎麼關 瀏覽:879
杭州到浦江汽車要多久 瀏覽:384
寶馬x1適合什麼年齡人開 瀏覽:907
汽車可加裝的電子設備有哪些 瀏覽:68
別克汽車外拉手怎麼拆裝 瀏覽:13
28到30萬左右的寶馬車有哪些 瀏覽:555
汽車玻璃水如何防凍 瀏覽:28
賓士w221多少排量 瀏覽:186
興仁工業園區有哪些服裝 瀏覽:539
碳纖維用於汽車哪些位置 瀏覽:749
工業火鹼怎麼清除 瀏覽:751
寶馬5系車供氣裝置多少錢 瀏覽:601
寧波理工大學工業設計專業有哪些 瀏覽:445
賓士v級火花塞多久更換 瀏覽:180
五十菱發動機的汽車有哪些 瀏覽: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