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蘇聯工業體系初步建立是什麼時候

蘇聯工業體系初步建立是什麼時候

發布時間:2022-09-19 06:04:11

1. 蘇聯是什麼時候完成工業化的

蘇聯的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基本實現時間一般認為是在1937年完成第二個五年計劃之際。
因為此時的蘇聯已經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歐洲第一的工業強國.蘇聯的工業總產值佔全世界的10.5%.許多主要工農業產品位居世界前列.我們認為以衛國戰爭爆發之前的1940年,作為蘇聯工業化完成的時間,1940年蘇聯的工業產值比1937年又增長了45%.因此學術界的共識是:蘇聯的工業化完成的時間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特別是衛國戰爭爆發之前.蘇聯的工業化具有強烈的國防色彩,重工業發展特別的迅速,高度集中和計劃化。

2. 20世紀30年代蘇聯工業化的主要成就

l.大量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和設備。

30年代蘇聯主要以外國商號和工程師、專家為媒介大量引進西方的先進技術和工藝,使蘇聯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1933年8月14日,蘇聯雜志《為了工業化》上寫道:「美國的商業和科學與布爾什維克的智慧相結合,在三四年內已經產生了巨大的效果……」〔1〕(pp.1-2)1929年10月,蘇聯政府批准七十多個有關外國技術援助和技術咨詢的協議,其中美國佔55個,為蘇聯接受援助項目的 78%〔2〕(p.207)。1930年執行的 104個技術援助協議中,約有84個是和美國、德國公司簽訂的。1929至1945年間,蘇聯和外國公司之間約有200個技術援助協議在執行中〔1〕(p.16)。可以說,30年代蘇聯所有的骨幹大型企業都是利用外國的先進技術武裝起來的。1944年6月,斯大林就曾經告訴美國人,在蘇聯約有2/3的大型企業是在美國的幫助或技術援助下建成的,其餘的1/3是在德國、法國、英國、瑞典、義大利、捷克、丹麥、芬蘭和日本的「幫助或技術援助下」建成的。

蘇聯的三大鋼鐵廠,馬格尼托哥爾斯克鋼鐵廠、庫茲涅茨鋼鐵廠和札波羅熱鋼鐵廠都是美國援建的。其中馬格尼托哥爾斯克鋼鐵廠是以當時世界最大的鋼鐵聯合企業——美國鋼鐵公司的格里工廠為模型設計的,而其餘20個原有的鋼鐵廠也在外國的幫助下進行了技術改造。蘇聯最大的第聶伯河水電站是引進美國技術設備,僱用美國技術專家,於1933年建成的。著名的高爾基汽車廠是30年代初由美國福特汽車公司援建的新廠,而莫斯科和雅羅斯拉夫爾這兩個老廠則是得到了擴充,用新的外國工作母機全部重新裝備。這三個廠加上1940年開工的一個較小的莫斯科裝配廠,構成了二戰前蘇聯汽車工業。斯大林格勒拖拉機廠是整套建於美國,再拆運至蘇聯的,約有80家美國廠商為該廠製造了所有設備,並由美國人及德國人在蘇聯加以組裝。哈爾科夫拖拉機廠也是由外國援建的,設備是德國和美國製造的,並由美國人擔任建設總工程師。在飛機和發動機的生產方面,美國供應蘇聯飛機或飛機附件,並給予技術援助。

蘇聯除了在重工業方面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外,同時在輕工業、農業和交通運輸業方面大量引進西方先進的技術和設備。例如,蘇聯的棉織品的生產是在德國的援助下重振旗鼓的,並由美國大通銀行提供資金輸入美國原棉。後來,蘇聯產棉集中地區土爾克斯坦和外高加索的土地灌溉工程,曾得到擔任過巴拿馬運河建設顧問和美國農墾局局長的著名灌溉工程師戴維斯的幫助。戴維斯早在1913年就已經勘測過灌溉中亞細亞的「飢餓草原」卡拉甘荒地的可能性,並建議俄國當局進行更深入的勘測和設計工作。1929年6月,他被邀請到莫斯科並被告知,他的計劃已在進行。他留下來,擔任蘇聯棉花總管理局的總顧問,負責中亞細亞灌溉計劃的整個工程。

2.引進西方的技術人員和專家。

蘇聯在大量引進西方先進技術的同時,亦大量引進西方技術人員和專家。「1936年蘇聯的一個文件報導,1932年在重工業部門工作的各種外國專家約有6800人,另一個蘇聯文件報導,約有1700名美國工程師在重工業部門工作。」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約有400-500名美藉芬蘭人在蘇聯工作。在1932年,有200名德國人在馬格尼托哥爾斯克,有730名美國工程師和專家於不同時期在斯大林格勒拖拉機廠工作過。1933年前英國大都會——維克公司有350名建設人員在蘇聯工作。

3.引進資金,解決資金困難。

在經濟危機發生以前,蘇聯被排斥、孤立,很難得到西方國家支持的貸款。在1926年以前,蘇聯只從西方得到數量不大的短期公司貸款,而且利率高達15%-20%。危機發生以後,1929年英國開始實行對蘇出口的信用保證制度。1930年,義大利提供國家擔保對蘇2億里拉的貸款,1937年又增加至3.5億里拉。德國、瑞典、丹麥、挪威大都提供了這類信貸。1935年,蘇聯從德國獲得它歷史上得到的第一筆財政貸款,期限5年,利率僅6%。1936年英國給予蘇聯的一筆貸款利率又下調為5.5%。1939年8月,納粹德國與蘇聯又簽訂了一項貿易協定,貸款給蘇聯以進口德國的設備。莫洛托夫說:「這種協議對我們有利,因為它的信貸條件(7年期限)使我們能夠訂購到我們迫切需要的、額外的大量設備。」〔1〕(p.3)這些信貸的獲得解決了蘇聯進口設備的資金問題,為蘇聯社會主義工業化的發展提供了資金保障。

3. 十月革命至二戰開始二十來年蘇聯就建立了完整的工業體系,

主要是當今社會,工業體系太過繁雜,不是一會兒就可以造成的

4. 蘇聯的工業化道路

蘇聯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開始於1925年聯共(布)十四大通過的社會主義工業化方針,同一般的資本主義國家的工業化過程相比,蘇聯的工業化建設有自己的特點。資本主義國家的工業化一般開始於輕工業,這是因為輕工業投資少、資金周轉快,獲得利潤也容易,通過輕工業的發展積累資金,再投資於重工業。重工業發展的特點是投資大、建設周期長。例如英國工業革命最先從棉紡織業開始。蘇聯工業化則首先從重工業開始,而且始終以重工業為中心。造成這一特點的基本原因是蘇聯用為當時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處於帝國主義的封鎖包圍之中,戰爭的危險一直沒有完全消除。要使新生的社會主義政權鞏固並長久存在下去,蘇聯必須要有強大的國防實力,而強大的國防實力是靠雄厚的工業基礎特別是重工業來支撐。這就要求蘇聯必須盡快要經濟上不依賴於資本主義國家,建成門類齊全的獨立的工業體系。蘇聯的工業化建設取得了巨大成績,從1928—1937年,僅用了十年時間,蘇聯的工業總產值就躍居歐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對此應充分肯定。但同時也應看到,片面強調以重工業為中心的工業建設,也造成了一些問題,帶來一些消極影響:第一,造成農業和輕工業的落後。由於忽視了農輕重之間的協調發展,導致農業和輕工業的長期滯後,這使得重工業超前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又受到制約。第二,由於重工業的發展建立在對農業和輕工業的剝奪基礎上,農業和輕工業積累太少,使群眾的生活長期得不到改善。

5. 什麼時候蘇聯基本實現工業技術改造

到1937年,蘇聯基本上實現了全國工業的技術改造,工業產值在工農業總產值中的比重已上升到77.4%;建立了部門齊全的大工業體系,能夠以一切必要的技術裝備保證國民經濟和國防的需要。

6. 高三世界歷史下冊蘇聯在斯大林的帶領下,工業都有哪些成就

從1927年到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為止,斯大林提出要在短期內實現趕超發達國家的目標,於是按照每五年一計劃的方式,以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計劃經濟模式發展經濟。1928年-1932年的第一個五年計劃主要推行農業集體化政策。隨後的第二個五年計劃則以犧牲農業為代價,大規模發展重工業。在這段時間內,蘇聯的工業總產值以驚人的速度增長,1937年第二個五年計劃結束後,工業總產值達到了1928年的446%,平均每年增速為18%。其中鋼產量達1770萬噸,煤為1.28億噸,電力為362億度。期間在烏拉爾山以東的馬格尼托哥爾斯克、庫茲涅茨克等地建立了諸多新興工業區。1938年起第三個五年計劃則集中發展軍事工業,到1941年6月,蘇聯的坦克總數高達2.4萬台,火炮約11萬門,飛機1.8萬架,成為重工業和軍事大國。

7. 十月革命那裡的問題

1.是指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錯誤;後來採用了新經濟政策。
2.兩個五年計劃完成後,蘇聯基本上建立門類了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初步實現了以重工業為中心的國家工業化;到1937年,蘇聯工業總值已經躍居歐洲第一、世界第二。
3.斯大林的貢獻:主要是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基本上實現了蘇聯的工業化,使蘇聯成為社會主義的工業強國;領導蘇聯軍民,打敗了德國法西斯的入侵,取得了衛國戰爭的勝利。
列寧的主要貢獻在於:領導了俄國十月革命,使俄國成為社會主義國家。

8. 前蘇聯社會主義初期的探索...

列寧逝世後,斯大林逐漸成為蘇聯的最高領導人,隨著斯大林領導地位的確立,蘇聯的經濟政策也逐漸發生變化。1925年的蘇聯,仍是個只能輸出農產品、輸入機器裝備的落後的農業國,為了加強國防力量以維護民族獨立,為了給社會主義建設提供強大的物質技術基礎,在資本主義包圍下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蘇聯必須實現國家的工業化。因此,1925年12月召開的聯共(布)十四大提出了社會主義工業化的方針,主張優先發展重工業。

2. 從1926年起,蘇聯進入了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時期,1926年—1928年主要是對原有工業企業進行改建擴建,同時新建了幾千家企業,從1928年起蘇聯開始實施高速優先發展重工業的第一個五年計劃,「一五」計劃為工業規定的基本任務是建立強大的重工業,作為對整個國民經濟進行改造的基礎。(人教版)斯大林認為,工業化的基礎就是發展重工業,為了確保重工業的優先發展,必須採用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由國家直接管理經濟,組織和調節全國的產品生產、分配和流通,輕工業和農業必須適應重工業發展的要求,為它提供資金,因此,在第一個五年計劃中,工業投資中的四分之三用於重工業。1928年起,新經濟政策實際上被終止。
3. 蘇聯的工業化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到1932年時,蘇聯用4年多時間完成了第一個五年計劃,從1933年開始的第二個五年計劃,也於1937年提前完成。蘇聯人民在基礎差、困難多的情況下,用10年時間走完了資本主義國家50年—100年才走完的路程,實現了國家的工業化。蘇聯形成了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有了自己的汽車、拖拉機廠,有了自己的航空工業和化學工業。其中,在「一五」期間,共新建一千五百多家大型工業企業,工業產值在工農業總產值中的比重,也由1928年的48%上升到1932年的70%,蘇聯政府宣布,蘇聯已經由一個農業國變成一個工業—農業國;到1937年「二五」計劃完成時,蘇聯已經成為一個世界工業強國,工業在工農業總產值中的比重已達到77。4%,工業總產值也實現了大跨越,位居歐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僅次於美國。第三個五年計劃因衛國戰爭爆發而中斷。
頓涅茨礦區採煤工人斯達漢諾夫在1935年8月30日創造了一班工作時間內用風鎬採煤102噸的記錄,超過定額十三倍。這一事跡,在蘇聯第二個五年計劃時期得到廣泛傳播,形成了斯達漢諾夫運動。它的特點是社會主義競賽與新技術相聯系。斯大林說:「沒有新的更高的技術,就不會有斯達漢諾夫運動。」它打破舊的技術定額,迅速提高勞動生產率,表現了當時蘇聯社會主義競賽的新高漲。
在1929年開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之前,蘇聯共產黨內部曾就怎樣實現工業 化發生過爭論。以斯大林為首的蘇共中央決定依據馬列主義的再生產理論未擬定工業化的方針。 < br>
馬克思指出,全部社會生產分為生產資料生產(第一部類)和消費資料生產(第二部類)兩大部類,只有優先發展生產資料生產,才有可能實現擴大再生產。列寧進一步指出,資本有機構成的增長、技術的進步,都意味著生產資料生產的增長更迅速。所以,蘇共中央決定通過優先發展重工業來實現工業化。因為生產生產資料的重工業優先發展,重工業提供更多,更好的新技術設備裝備包括農業和輕工業的整個國民經濟,為生產力的提高,為人民福利不斷提高和文化的發展,以便「徹底地永遠地戰勝飢荒和貧困」創造物質技術前提。

而蘇共內包括李可夫等人提出「『花布工業化』理論,堅決主張必須首先發展輕工業。」(梁士琴科《蘇聯國民經濟史》第3卷第215頁,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因此,徐先生在這兒偷換概念,把斯大林反對優先發展輕工業來實現工業化說成反對「解決人民消費」,把反對 「花布工業化」說成「反對發展『印花布工業』」。徐先生企圖通過曲解社會主義工業化來給人們一種蘇聯經濟發展只關心軍事工業,不關心人民消費的印象,並由此證明蘇聯制度的弊病。
而優先發展重工業不是不發展輕工業。恰恰相反,高速發展的重工業提供的新的技術設備對改造輕工業,使輕工業能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工業消費品有了物質技術保證。因此,蘇共1 5大為第一個五年計劃中的輕工業發展確定了這樣的計劃:「生產消費品的工業應當在產品數量和質量上達到能夠保證大大提高勞動者每人的消費定額。應當特別注意發展紡織工業、皮革工業、食品工業」。(蘇聯科學院經濟所編《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史》第3卷第285-286頁三聯書店 1982年版,以下簡稱《經濟史》)。
提前一年完成的蘇聯1929--1932年第一個五年計劃,工業中生產資料生產年均增長28.5%,消費品生產(第二部類)年均增長速度也達11.7%。比西方國家高得多。例如,即使在「繁榮 」的20年代, 1925--1929年間,美國的消費品生產年均增長只有1.4%,德國為3.1%,英國反而縮減1.9%(《經濟史》第3卷第285頁)。 1933--1937年第二個五年計劃,蘇聯工業的消費品生產又比1932年增長99% (《經濟史》第4卷第25頁),年均增長高達14.7%。如以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1913年工業消費品產量為100,1932年,蘇聯為187,英國為101.3,德國為79 .4:1935年英國為111.9: 1937年蘇聯為373(《經濟史》第4卷609頁。《英法美德日百年提要》第30、193頁,統計出版社1958年版)相對西方國家,蘇聯工業消費品生產以無與倫比的高速度發展。1938--1940年這戰前三年,蘇工業的消費品生產仍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長。戰後194 6--1950年間,則更以高達年均15.7%的速度增長。(《蘇聯經濟概論》金揮等編第139頁,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85年版)。
因此,不管是蘇共的政策還是蘇聯前四個五年計劃執行的結果來看,優先發展重工業的工業化方針都是保證蘇聯消費品生產的高速增長。斯大林期間的四個五年計劃中,工業消費品生產一直以兩位數速度增長。這是任何一個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任何一個歷史時期都沒有能夠做到的。
蘇聯是1939年12月才決定採用新型T一34坦克,1940年春開始生產T-34坦克。也由於戰前蘇聯擴充部隊,所以,蘇軍「直到戰爭開始時,許多機械化兵團也沒有配齊按編制規定的武器裝備。各種戰斗車輛的平均配備程度為53%,而新型坦克的比重則僅佔18.2%。坦克師裝備的主要是T一26和QT型坦克(這二種均屬裝甲較薄、火炮口徑較小的輕型坦克…筆者注) 」。並且,蘇軍「50%的輕型坦克是1931年一一1935年製造的。這些坦克已經嚴重損耗,要在戰爭開始前全部修復是辦不到的。(蘇聯國防部軍事歷史研究所編《蘇聯武裝力量》第302、29 1頁,戰士出版社1981年版)也就是說,蘇德戰爭前,蘇軍雖有T-34中型坦克,但部隊裝備的坦克主要是老式的,並且許多是己損耗嚴重的輕型坦克。而蘇德戰爭前的德國,「由於較新式的馬克3型和馬克4型坦克的增產,每一題師的2/3裝甲兵力,現在都是炮口口徑較大、裝甲加倍厚的中型坦克;而在西歐作戰時,2/3的裝甲兵力是輕型坦克。」(《英二戰》第217頁)。

因此,戰前,德國坦克構成遠好於蘇聯。而在戰爭初期,由於德軍在突然進攻中撈到了好處,「蘇聯坦克遭到巨大的損失,又因為工廠遷移減少了坦克的生產,德國法西斯軍隊在坦克數量方面處於優勢。」(《蘇聯武裝力量》第338頁)

在空軍方面,徐文說,德國戰斗機稍優於蘇聯,不過數量相差很多。徐文力圖給人們這樣的印象,即:從質和量綜合考慮,開戰時,蘇聯空軍總體上強於德國空軍。而這又是和歷史不相符合的。

蘇聯戰史學家寫道,「至於我軍的飛機,應該承認,在速度和機動性方面都大大落後於德軍飛機。邊境軍區航空兵所配備的大多數飛機(如伊一15、伊一16、伊一153、斯勃爾一5 、爾一10等)都是舊式的,須要更換。新型的、不次於或稍次於德國的飛機(如米格一1、米格一3、雅克一1、伊爾一2、伊爾一4等),才開始裝備部隊,我軍人員對這些新式飛機掌握得還不夠熟練。」(普拉托諾夫《第二次世界大戰》第195頁,戰士出版社1980年版)。米歇爾也寫道,「6000架俄國飛機都是過時的型號:伊爾一16型戰斗機時速290英里,攜帶炸彈224磅,而(德國的一筆者注)梅塞施米特一110型飛機攜帶1120磅炸彈,時速可達340英里。仍在試制階段的新飛機原型還沒有一種投入大批生產。」空軍方面,「德國裝備的質量比俄國的優越:大部分蘇聯戰斗機的速度只有納粹轟炸機那樣快。」(《法二戰》第245、242頁)德國上將蒂佩爾斯基希也寫道,開戰時,「俄國空軍顯然不如德國空軍,雖然它的飛機數量可能比德國空軍多好兒倍。」(《德二戰》第212頁)

9. 1925年蘇共十四大會議確定了什麼樣的經濟方針

1925年12月,蘇共十四大會議確定了實行社會主義工業化的經濟方針。‍

10. 蘇聯工業化時間

蘇聯工業化的時間是這樣的,1924年聯共十四大做出工業化的決定,1927年聯共十五大農業集體化,1928年蘇聯開始進行五年計劃,用了不到三個五年計劃,到1937年完成工業化。

閱讀全文

與蘇聯工業體系初步建立是什麼時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茂名工業集中哪個區 瀏覽:303
汽車變速箱蓋壞了多少錢 瀏覽:676
賓士c級轎車可以做什麼掙錢 瀏覽:191
後工業時代街區什麼意思 瀏覽:950
寶馬等級的車有哪些品牌 瀏覽:789
汽車表面有小坑怎麼修復 瀏覽:529
長沙有哪些工業產業園 瀏覽:830
福州哪裡可以買到進口賓士 瀏覽:703
購買賓士怎麼便宜 瀏覽:697
台灣工業區有多少 瀏覽:742
汽車怎麼給幾腳油 瀏覽:99
中山三角南水工業園屬於哪個村 瀏覽:855
賓士glc電池損壞不能掛檔如何解決 瀏覽:466
粘汽車塑料用什麼膠水 瀏覽:584
工業石油指什麼 瀏覽:231
開個江淮汽車4s店需要多少錢 瀏覽:725
興寧市工業如何 瀏覽:604
農業地如何變更為工業建設用地 瀏覽:669
賓士c200l什麼時候大改款 瀏覽:465
汽車牙箱多少錢 瀏覽: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