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工業設計到底多久能在中國大陸火起來
10年之內。
B. 中國什麼時候有的工業設計專業的
1984年柳冠中教授在清華大學建了第一個工業設計系。
柳冠中,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責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工業設計協會副理事長兼學術和交流委員會主任;香港理工大學榮譽教授;中南大學藝術學院兼職教授和博士生導師
C. 最早將流線型引入工業設計的是美國人對嗎
是。
最早將「流線型」引入工業設計的是歐洲人,而將其與生產相結合的確是信奉商業主義、消費主義的美國設計師。
流線型設計是美國20世紀三四十年代最流行的一種設計風格,由裝飾藝術發展而來,以圓滑流暢的流線體為主要形式,最初主要運用在汽車、火車等交通工具上,後來廣泛流行,幾乎波及到所有的產品外形。
流線型風格的魅力在於它給經濟大危機下的人們帶來了希望和解脫,成為走向未來的標志。流線型的情感價值超過了實用功能。對此我們需要認識到,設計從根本上說不是形式問題。而是充分地利用系統資源,在組織完美新形式的同時,實現人類的需求理想。美國「二戰」後工業設計的巨大發展正是在認識克服了設計上的極端形式主義弊端之後才得以實現。
D. 詳說中國工業設計發展史!
中國設計史從石器代就已經開始設計的萌芽階段:可以追溯到舊石器時代,原始人類製作石器時已有了明確的目的性和一定程度的標准化,人類的設計概念便由此萌發了。 ★ 手工藝設計階段:到了新石器時期,陶器的發明標志著人類開始了通過化學變化改變材料特性的創造性活動,也標志著人類手工藝設計階段的開端。 ★ 工業設計階段:工業革命興起,人類開始用機械大批量地生產各種產品,設計活動便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工業設計階段。 工業革命後出現了機器生產、勞動分工和商業的發展,同時也促成了社會和文化的重大變化,這些對於此後的工業設計有著深刻影響。 一、工業設計的醞釀和探索階段:(過渡時期) ★ 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市場競爭日益激烈,製造商們一方面大量引進機器生產,以降低成本,增強競爭力,另一方面又把設計作為迎合消費者趣味而得以擴大市場的重要手段。 ★ 製造商們並沒有對新的製造方式生產出來的產品進行重新思考,他們並不理解,機器實際上已經將一個全新的概念引入了設計問題。他們堅信產品的藝術性是某種可以從市場上買到,並運用到工業上去的東西,即把裝飾與設計等同起來,而不是將藝術與技術緊密結合,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 為了滿足新興資產階級顯示其財富和社會地位的需要,許多家用產品往往藉助新古典主義或折衷主義的風格來附庸風雅並提高身價,不惜損害產品的使用功能。 工業設計孕育於十八世紀六十年代英國工業革命以後。大工業的生產方式和越來越細的分工,成為工業設計專業產生的主要原因。1919年美國設計師西奈爾首先使用了「工業設計」一詞。 「水晶宮」 是20世紀現代建築的先聲,而其中展出的內容卻與其建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反映出一種普遍的為裝飾而裝飾的熱情,漠視任何基本的設計原則,其濫用裝飾的程度甚至超過了為市場生產的商品 在設計過程中,莫里斯將程式化的自然圖案、手工藝製作、中世紀的道德與社會觀念和視覺上的簡潔融合在了一起。對於形式、或者說裝飾與功能關系,依他看來,裝飾應強調形式和功能 代表人物及思潮: 早期工業產品功能與形式的分離,缺乏整體設計的狀況,從反面激發了一些思想家,如英國的約翰·拉斯金和威廉·莫里斯等對設計進行探討,從而拉開了從19世紀下半葉到20世紀初設計改革浪潮的序幕。莫里斯身體力行,倡導了「工藝美術運動」(Arts and Crafts),試圖建立一種新的設計標准來拯救設計的危機,提出了「美與技術結合」的原則,主張忠實於材料,反對過分裝飾。但是,由於時代的局限,他們把設計水準的下降歸於工業化本身,鼓吹回歸到中世紀手工藝產品對於質量的尊重,這顯然是違背歷史潮流的。 ,而不是去掩蓋它們。 包毫斯的建立: 一戰後的1919年德國「包豪斯」成立,進一步從理論上、實踐上和教育體制上推動了工業設計的發展。 ★ 時代背景及代表人物:1900年以來,由於科學技術的發展,新產品不斷涌現,傳統的概念、傳統的形式無法適應新的功能要求,而新的技術和材料則為實現新功能提供了可能性。與此同時,以頌揚機器及其產品、強調幾何構圖為特徵的未來主義、風格派和構成主義等現代藝術流派興起,機器美學作為一種時代風格也應運而生。在這種情況下,以柯布西埃、格羅披烏斯等人為代表的現代設計先驅開始努力探索新的設計道路,以適應現代社會對設計的要求。於是以主張功能第一、突出現代感和揚棄傳統式樣的現代設計便蓬勃發展起來,奠定了現代工業設計 現代設計是在歐洲發展起來的,但工業設計確立其在工業界的地位卻是在美國。 ★時代背景:1929年,華爾街股票市場的大崩潰和緊接而來的經濟大蕭條,在倖存的企業中產生了激烈的競爭壓力。當時的國家復興法凍結了物價,使廠家無法在價格上進行競爭,而只能在商品的外觀質量和實際使用性能上吸引消費者,因此工業設計成了企業生存的必要手段。以雷蒙·羅維為代表的第一代職業工業設計師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出現的。由於他們的努力,使工業設計作為一門獨立的現代學科得到了社會的廣泛承認。 二次大戰期間,各國軍備的比拼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工業設計的發展。許多對後世影響極大的科技和技術不斷涌現,如:雷達、核子武器、火箭技術以及航空噴氣技術等。 美國由於特殊的歷史原因未在戰爭中受到較大創傷,一躍成為了世界經濟、科技、軍事的主導力量。工業設計在美國得到了實質性的發展並最終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工業設計的方法廣泛影響了歐洲及其他地區。無論是歐洲老牌工業技術國家,還是在蘇聯、日本等新興工業化的國家,工業設計都受到高度重視。日本在國際市場上競爭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對於設計的關注。日本的工業設計由戰後初期的模仿,發展到了目前具有自己特點的高水平,在世界上享有較高的聲譽和地位。在印度、韓國等亞洲國家和地區,設計也深受重視。與此同時,西方工業設計思潮卻極為混亂,出現了眾多的設計流派,多元化的格局也在20世紀60年代後開始形成。 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工業設計在我國大陸開始受到重視。1987年中國工業設計協會成立,進一步促進了工業設計在我國的發展。 中國工業設計是上世紀80年代才引入的,現在還在起步階段....
E. 工業設計的發展可以劃分為哪幾個時期
工業設計的發展可以劃分為魏瑪時期、德紹時期、柏林時期。
1、魏瑪時期
第一階段(1919—1925年),魏瑪時期。格羅皮烏斯作為總統,提出了「藝術與技術的新統一」的崇高理想,肩負著培養20世紀設計師和建築師的神聖使命。格羅皮烏斯廣泛吸收人才,聘請藝術家和工匠授課,形成了藝術教育與手工業生產相結合的新型教育體系。
2、德紹時期
第二階段(1925—1932年),德紹時期。包豪斯在德國德紹重建,進行課程改革,實行設計與生產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取得了優異的效果。1928年,格羅皮烏斯辭去包豪斯的總裁職務,由建築系主任漢斯·邁耶接任。
這位共產主義建築師將包豪斯的藝術激進主義擴展到政治激進主義,這使包豪斯面臨越來越大的政治壓力。最後,梅耶本人不得不在1930年辭職,由(L MIES VAN DE ROHE)接任。接任的密斯面對來自納粹勢力的壓力,竭盡全力維持著學校的運轉,終於在1932年10月納粹黨占據德紹後,被迫關閉包豪斯。
3、柏林時期
第三階段(1932—1933年),柏林時期。L·密斯·凡·德·羅將學校搬遷到柏林一座廢棄的辦公樓,試圖重建。由於包豪斯精神不被德國納粹所容忍,面對新的納粹政府,米斯終於無力回天,並於當年8月宣布包豪斯永久關閉。1933年11月,包豪斯關閉,不得不結束14年的發展。
(5)工業設計什麼時候引進擴展閱讀:
工業設計的設計理論:
(1)藝術與技術的新統一;
(2)設計的目的是人而不是產品;
(3)設計必須遵循自然規律和客觀性。這些觀點對工業設計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使現代設計逐漸從理想主義走向現實主義,即用理性的、科學的思想來代替藝術的自我表達和浪漫主義。
F. 工業設計的由來,發展歷史,國內外現狀
工業設計發展史
中國設計史從石器代就已經開始.設計的萌芽階段:可以追溯到舊石器時代,原始人類製作石器時已有了明確的目的性和一定程度的標准化,人類的設計概念便由此萌發了。 手工藝設計階段:到了新石器時期,陶器的發明標志著人類開始了通過化學變化改變材料特性的創造性活動,也標志著人類手工藝設計階段的開端。 工業設計階段:工業革命興起,人類開始用機械大批量地生產各種產品,設計活動便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工業設計階段。
工業革命後出現了機器生產、勞動分工和商業的發展,同時也促成了社會和文化的重大變化,這些對於此後的工業設計有著深刻影響。 一、工業設計的醞釀和探索階段:(過渡時期) 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市場競爭日益激烈,製造商們一方面大量引進機器生產,以降低成本,增強競爭力,另一方面又把設計作為迎合消費者趣味而得以擴大市場的重要手段。 製造商們並沒有對新的製造方式生產出來的產品進行重新思考,他們並不理解,機器實際上已經將一個全新的概念引入了設計問題。他們堅信產品的藝術性是某種可以從市場上買到,並運用到工業上去的東西,即把裝飾與設計等同起來,而不是將藝術與技術緊密結合,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為了滿足新興資產階級顯示其財富和社會地位的需要,許多家用產品往往藉助新古典主義或折衷主義的風格來附庸風雅並提高身價,不惜損害產品的使用功能。
工業設計孕育於十八世紀六十年代英國工業革命以後。大工業的生產方式和越來越細的分工,成為工業設計專業產生的主要原因。1919年美國設計師西奈爾首先使用了「工業設計」一詞。 「水晶宮」 是20世紀現代建築的先聲,而其中展出的內容卻與其建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反映出一種普遍的為裝飾而裝飾的熱情,漠視任何基本的設計原則,其濫用裝飾的程度甚至超過了為市場生產的商品 在設計過程中,莫里斯將程式化的自然圖案、手工藝製作、中世紀的道德與社會觀念和視覺上的簡潔融合在了一起。對於形式、或者說裝飾與功能關系,依他看來,裝飾應強調形式和功能 代表人物及思潮: 早期工業產品功能與形式的分離,缺乏整體設計的狀況,從反面激發了一些思想家,如英國的約翰·拉斯金和威廉·莫里斯等對設計進行探討,從而拉開了從19世紀下半葉到20世紀初設計改革浪潮的序幕。莫里斯身體力行,倡導了「工藝美術運動」(Arts and Crafts),試圖建立一種新的設計標准來拯救設計的危機,提出了「美與技術結合」的原則,主張忠實於材料,反對過分裝飾。但是,由於時代的局限,他們把設計水準的下降歸於工業化本身,鼓吹回歸到中世紀手工藝產品對於質量的尊重,這顯然是違背歷史潮流的。 ,而不是去掩蓋它們。 包毫斯的建立: 一戰後的1919年德國「包豪斯」成立,進一步從理論上、實踐上和教育體制上推動了工業設計的發展。(摘自網路)
時代背景及代表人物:1900年以來,由於科學技術的發展,新產品不斷涌現,傳統的概念、傳統的形式無法適應新的功能要求,而新的技術和材料則為實現新功能提供了可能性。與此同時,以頌揚機器及其產品、強調幾何構圖為特徵的未來主義、風格派和構成主義等現代藝術流派興起,機器美學作為一種時代風格也應運而生。在這種情況下,以柯布西埃、格羅披烏斯等人為代表的現代設計先驅開始努力探索新的設計道路,以適應現代社會對設計的要求。於是以主張功能第一、突出現代感和揚棄傳統式樣的現代設計便蓬勃發展起
G. 工業設計史問題
工業設計史
淺談工業設計的進程
介紹
工業設計是一門古老而年輕的學科。作為人類設計活動的延續和發展,它有悠久的歷史淵源;作為一門獨立完整的現代學科,它經歷了長期的醞釀階段,直到20世紀20年代才開始確立。
第一個主題
工業設計產生的條件是批量生產的現代化大工業和激烈的市場競爭,其設計對象是以工業化方法批量生產的產品。通過形形色色的工業產品,工業設計對現代社會的人類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並構成了一種廣泛的物質文化,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第二個主題
工業設計是商品經濟的產物,它具有刺激消費的作用。工業設計致使商品與使用者之間存在一種除單純使用功能外的新關系。這種消費刺激,成了現代社會經濟運轉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之一,從而推動了社會的前進。
第三個主題1
研究工業設計發生和發展的歷史是一個極為復雜的課題。由於工業設計所具有的文化特徵,它的變化反映著時代的物質生產和科學技術的水平,也體現了一定的社會意識形態的狀況,並與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等方面有密切關系。因此,為了說明工業設計歷史演化的特點,就必須研究工業設計發展的社會背景,並把握工業設計的真正動力與源泉。這樣做並不否認設計師工作的重要性,優秀的設計師正是將各種先決的社會經濟和文化條件,與個人的信念、天賦和技巧相結合,創造出富於個性的成功作品,從而推動工業設計的進步。
第三個主題2
在工業設計史中,繼承和變革這兩個孿生的主題一直在以不同的形式交替出現,並不時產生激烈的交鋒。由於工業設計與傳統設計文明的淵源關系,工業革命後,傳統的設計風格被作為某種特定文化的符號,不斷影響到工業設計。手工藝設計的一些基本原則也在工業設計中得到升華。為了較全面地了解工業設計史,有必要考察工業革命前的設計及其對現代工業設計的影響。
意義
人類設計活動的歷史大體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即設計的萌芽階段、手工藝設計階段和工業設計階段。設計的萌芽階段可以追溯到舊石器時代,原始人類製作石器時已有了明確的目的性和一定程度的標准化,人類的設計概念便由此萌發了。到了新石器時期,陶器的發明標志著人類開始了通過化學變化改變材料特性的創造性活動,也標志著人類手工藝設計階段的開端。而工業革命興起,人類開始用機械大批量地生產各種產品,設計活動便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工業設計階段。
意義2
工業革命後出現了機器生產、勞動分工和商業的發展,同時也促成了社會和文化的重大變化,這些對於此後的工業設計有著深刻影響。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市場競爭日益激烈,製造商們一方面大量引進機器生產,以降低成本,增強競爭力,另一方面又把設計作為迎合消費者趣味而得以擴大市場的重要手段。但製造商們並沒有對新的製造方式生產出來的產品進行重新思考,他們並不理解,機器實際上已經將一個全新的概念引入了設計問題。他們堅信產品的藝術性是某種可以從市場上買到,並運用到工業上去的東西,即把裝飾與設計等同起來,而不是將藝術與技術緊密結合,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為了滿足新興資產階級顯示其財富和社會地位的需要,許多家用產品往往藉助新古典主義或折衷主義的風格來附庸風雅並提高身價,不惜損害產品的使用功能。例如在1851年倫敦「水晶宮」國際工業博覽會上,大多數展品極盡裝飾之能事而近乎誇張。這種功能與形式的分離,缺乏整體設計的狀況,從反面激發了一些思想家,如英國的拉斯金和莫里斯等對設計進行探討,從而拉開了從19世紀下半葉到20世紀初設計改革浪潮的序幕。莫里斯身體力行,倡導了工藝美術運動,試圖建立一種新的設計標准來拯救設計的危機,提出了「美與技術結合」的原則,主張忠實於材料,反對過分裝飾。但是,由於時代的局限,他們把設計水準的下降歸於工業化本身,鼓吹回歸到中世紀手工藝產品對於質量的尊重,這顯然是違背歷史潮流的。
意義3
19世紀末一場名為「新藝術」的設計運動在歐洲興起,設計師力圖用從自然界中抽象出來的形式代替程式化的古典裝飾。盡管他們的設計仍是形式主義的,但畢竟打破了古典的傳統,為20世紀現代工業設計的興起開辟了道路。
1900年以來,由於科學技術的發展,新產品不斷涌現,傳統的概念、傳統的形式無法適應新的功能要求,而新的技術和材料則為實現新功能提供了可能性。與此同時,以頌揚機器及其產品、強調幾何構圖為特徵的未來主義、風格派和構成主義等現代藝術流派興起,機器美學作為一種時代風格也應運而生。在這種情況下,以柯布西埃、格羅披烏斯等人為代表的現代設計先驅開始努力探索新的設計道路,以適應現代社會對設計的要求。於是以主張功能第一、突出現代感和揚棄傳統式樣的現代設計便蓬勃發展起來,奠定了現代工業設計的基礎。1919年德國「包豪斯」成立,進一步從理論上、實踐上和教育體制上推動了工業設計的發展。
總結
綜上所述,工業設計可大致劃分為三個發展時期。第一個時期是自18世紀下半葉至20世紀初期,這是工業設計的醞釀和探索階段。在此期間,新舊設計思想開始交鋒,設計改革運動使傳統的手工藝設計逐步向工業設計過渡,並為現代工業設計的發展探索出道路。第二個時期是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之間,這是現代工業設計形成與發展的時期。這一期間工業設計已有了系統的理論,並在世界范圍內得到傳播。第三個時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這一時期工業設計與工業生產和科學技術緊密結合,因而取得了重大成就。與此同時,西方工業設計思潮卻極為混亂,出現了眾多的設計流派,多元化的格局也在20世紀60年代後開始形成。
總結2
工業設計發展進程中較有影響的設計流派、組織及其主要活動地區、活動時間和代表人物如表0-1所列。
列表0-1
新古典主義歐美各國1760-1880
折衷主義歐美各國1820-1900
工藝美術運動英國1880-1910莫里斯,阿什比
新藝術運動歐洲各國1890-1910吉馬德,戈地
維也納分離派奧地利1897-1933霍夫曼
德意志製造聯盟德國1907-1934穆特休斯,貝倫斯
風格派荷蘭1917-1931里特維爾德
構成派前蘇聯1917-1928馬來維奇,塔特林
包豪斯學校德國1919-1933格羅披烏斯
藝術裝飾風格法國1925-1935
流線型風格美國1935-1945羅維,蓋茨
斯堪的納維亞風格斯堪的納維亞1930-1950阿爾托
現代主義歐美各國1920-1950米斯,柯布西埃
商業性設計美國1945-1960厄爾
有機現代主義美國,義大利,斯堪的納維亞1945-1960沙里寧,尼佐里
理性主義歐洲,美國,日本1960-
高技術風格歐洲,日本1960-1980
波普風格英國1960-1970
後現代主義歐美各國1965-文丘里,索特薩斯
解構主義歐美各國1980-蓋里,屈米
H. 中國是什麼時候引進工業設計的
中國工業設計的特點和發展方向
1 概述
改革開放20多年來,設計不僅得到社會各界的公認,而且自身已經成為不容忽視的巨大的產業。今天,設計已經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日復一日地改變著人們對自身的認識。廣告設計、工業產品設計、室內設計、服裝設計、環境設計、建築設計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如今,走在大街小巷你會看到各種各樣舉著設計的旗幟,宣傳自己的產品。「設計」一詞應用范圍之廣,讓人應接不暇。社會的越發展,設計的涵義越復雜。設計越來越模糊了。
2 設計現狀
2.1 大的社會環境
由於整個社會處在轉型期,我們周圍充滿了浮躁的味道。設計免不了也陷入其中。浮躁不是一種病,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一個正在奮起直追的國家的常態。我們正在追趕世界,世界張開雙臂迎接我們。身在其中,想做到不浮躁真的很難。設計在我國還處在幼稚階段,如何面對這么強大的社會背景值得深思。
2.1.1 整體設計意識的薄弱
拿工業設計而言,現代工業設計已經是現代意識與現代心理的物化,是理性與感性的構成,是科技、藝術、經濟、社會的有機統一的創造活動。這時,設計意識也就有個人意識上升為社會意識,只有在社會意識表現出對設計的渴求,設計活動才會被認可與重視。而一個國家的設計發展與否,也與這個國家的社會意識對設計的需求的有無來決定。
我國任何時代任何領域都不缺乏優秀的設計師,從《考工記》、《天工開物》、《髹飾物》、《長物志》到天數口頭傳承的工匠口訣,從我國的陶器、銅器的制煉到四大發明,集中融會了我國古代設計師對造物、設計及其精神內難的認識和思考,這時我國古代設計師個人意識的有力顯現。即使到了現代,這種設計師的個人意識依然不斷涌現而且不斷擴展,可謂人才輩出,但這些個人意識在沒有被社會認可和重視的情況下,不可能左右社會意識,更不可能成為社會意識。設計發展的差距就毫無疑問地成為必然。
今天,世界已經不知不覺進入了一個以計算機和通信技術為標志的數字化信息時代。理智上我們知道新時代已經來臨,但心理上我們還沒有準備好!我們看看周圍,設計常常被社會「作為膚淺的比附,即使沒有被丟棄,至少也是被冷落的和輕視的」(張道一,1994)更談不上深刻的體現或揭示社會的心理。但是,我們相信,當設計師的個體設計意識積累到一定程度,發展到一定階段,勢必會使設計成為生活的必需,社會的渴求,匯聚成一定的社會意識從而替代整個社會意識。也只有當社會意識對設計情有獨鍾,形成設計意識的時候,我國的設計才有真正的出路,才會後來居上。
2.1.2 認識的缺陷
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人民大眾混淆了設計和藝術兩個概念。很多人認為做設計就是藝術設計人就是藝術人。他們總帶有一種蔑視的眼光,口語稱其為「看不起學設計的人」。認為做設計的就知道畫畫,就是惡搞,就是與眾不同。足見設計並沒有這么樂觀的稱為已經大眾化。
這種「蔑視」來源已久,特別是自先秦以來,奉行形而上之道,以形而下之器為不齒。造物屬於形而下的范疇,由此,它從思想觀念上和社會實踐上都被納入了世俗末流之中,這種思想影響於歷代。正是我國這種傳統的「重道輕器」思想的沿襲,在實踐上強烈的社會需求促使工藝及產品大量介入人的生活,成為一種左右社會和人們心態的物質力量;而在人們觀念上卻又鄙視這種工肆之人的藝術勞動,不僅大批藝人、工匠得不到應有的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造物活動作為一項文化也沒有在整體意義上得到相應的承認和重視。中國古代文人士大夫甚至「坐而論道」,「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這種「君子不為」,不知影響了多少人。足見中國的傳統文化對國民的影響有多大?從這一點就可看出中國文化傳統的「偉大」之處。
2.2 教育狀況
2.2.1 師資問題
拿工業設計來說,其師資力量極其薄弱,原創工業設計的教師大多由美術專業和工藝美術專業的教師和學生改行而來,在教學的立足點上沒有轉過方向,將學生過多地引導到純藝術、純外觀造型的軌道上,影響了對工業設計的正確認知和順利發展。當然可以稍微樂觀的說,這幾年情況有些好轉,新的師資大力涌現,專業化程度提高。但是面臨著另外的問題,他們大部分是剛從高校畢業的本科生或研究生,他們中的大部分沒有實際的設計經驗,仍然照搬書本知識進行下一代的灌輸,缺乏形象性和說服性;其次,偏於注重學生「技」的訓練,特別加強計算機軟體的應用和手繪的訓練,最起碼的設計史論很少涉及,一問三不知;第三,在大的社會熏陶下,大部分學生盲目崇拜國外的設計,整天在比較北歐、日本和美國等的設計,生搬硬套、囫圇吞棗、不求甚解,不知道從我們自身中找設計、找創意。
2.2.2 理論教育問題
談到理論教育,不是說要生搬硬套理論,不是要整天大講特講,而是要使學生建立理論的頭腦,更好的指導實踐。在這里要談到「技」與「道」的關系問題。「技」,相當於「術」也屬於「器」,是馬克思主義的「具體實踐」,或「物質性的勞動」。「道」,法也,即規律。《韓非子.解道》:「道者,萬物之所然也,萬理之所稽也」,也指出「道」是萬物萬理的規律所在。這里的「道」,小而言之是理論方法,大而言之,是掌握「技」之後獲得的大智慧。
從設計角度講,設計上的「道」,就是在對設計理念的深刻理解後所進行的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活動。設計上的「技」在這里指的是技術和技巧。一是表達的技術。二是造型處理的技巧。
就我國國內的工業設計發展而言,確實比西方落後,無論是理論還是實踐,這是毋庸諱言的事實。但並不意味著我國工業設計將永遠落後。我們還處於學習、提高有待加強研究的階段,這對工業設計在理論上的充實尤為必要。那麼重擔就落在了教育的身上,通過理論教育,來啟發學生的創造力,豐富學生的視覺經驗,為進一步的專業設計奠定基礎。「沒有深厚的基礎決沒有雄偉的大廈,沒有設計學的知識體系決沒有中國現代設計光照世界的那一天」。
因此,在我國工業設計的教育中加入工業設計理論的支持已是當務之急、勢在必行了,對我國工業設計進行理論上的研究已是迫在眉睫!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學會思考,不加強對工業設計理論的研究而妄自菲薄,只將工業設計當作某種類似先進技術手段之類的東西加以引進、效仿。卻將本已具有的盛器經驗連同當前的實際狀況一並遺忘,其結果必然是走向窮途末路。
3 如何應對出現的問題
3.1 設計內部
3.1.1 端正設計的認識
正確認識設計與藝術,是處理做好設計的首要前提。筆者認為設計是溝通,是傳達,而藝術是表現,是創作。這並不是說設計里沒有表現的成份,更不是說藝術是不在乎溝通的。但是兩者放在這兩項上的重視是有較大差別的。設計是不能憑感覺做的,要考慮各種因素,要尋找最隹的表達方法,要把自己的感覺翻譯成大眾能夠理解的有效視覺語言。設計就好比寫作,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設計與寫作都是在表達,在溝通。好的設計可以講一個故事,好的寫作可以讓人看到一幅畫不出來的畫。
3.1.2 強化設計師素養
設計師在創造性設計和構思的同時是在創建某種新的生活方式,即在體會某種道德觀、價值觀,建立消費者與設計品之間溝通的橋梁。好的設計體現著一個設計師良好的設計素養。
首先,做設計最重要的是先學樹人。面對浮躁的社會,浮躁的環境,作為設計師,首先要做的學會在浮躁中尋找靈感,大的方面作對人類負責任的設計,小的方面作對得起自己的設計。使設計朝著所謂的綠色設計,可持續設計,健康設計,人性化設計等的方向發展。
其次,設計師在掌握「技」的基礎上,要強化「道」的修養。理論指導實踐的進行,實踐促進理論的發展。古代不是有「道由技進,技達於道」、「無意而皆意,不法而皆法,……功夫到則自造微入妙,窮神知化矣」,建立一個好終身學習之制。我們主張要擴大知識面,並非主張人人都做「萬金油」。自己專業的精通深度等於大樹的根,根深才可能葉茂,自己的能力與事業才可能高大。我們只有從寬廣的知識面上可以得到在專業里難得的啟示,才有可能使我們超越自己范圍而有所創新。
最後,要抱著寬容的態度對待幼稚的、年輕的設計。給年輕的設計師以鼓勵,以信心,以激情。因為設計也是代代相傳。筆者經常瀏覽BBS設計論壇,相當一部分人在對待他人的批評和看待他人的設計作品時是抱著「一棍子打死」的心態,而少了些寬容與豁達,少了些理性與從容。這種眼高手低,無知無畏大概也是我們常說的浮躁吧。
「創新」這個詞近年來提的最響亮。創新是一個國家技術進步及發展的靈魂。那麼設計創新更是重中之重。再拿工業產品來說,創新是產品設計的靈魂,產品離開了創新也就無所謂設計。創新設計的產品在銷售過程中也是取得競爭優勢的重要條件之一。筆者認為創新也要有方法有技巧。
(1)創新方法
由於近階段,我們的設計不是一會半會地能趕上外國設計,所以模仿是必要的,但模仿不等於抄襲,模仿能夠啟發思維,提供方法,少走彎路。日本在二戰前後,也是「抄才」,抄盡了歐美的產品,現在也在科技和經濟上超過了歐美。所以筆者認為,抄要有抄的目的,那就是「先抄後超」,先抄後超是必經之路。但只知抄不知超那就沒什麼前途了。
我們在學習國外工業設計的同時,要不斷地結合我國的民族文化和現實情況進行理性的思考,才能使我國的工業設計理論真正能指導我國的工業設計實踐,才能為我國工業設計真者的「後來居上」創造條件。
(2)技術運用
新技術的運用也是設計的創新。產品創新設計的物質基礎就是現代科學技術。比如逆向工程技術對設計產品的設計創新就有著巨大的貢獻。所以這就要求設計師要具有對新技術的敏感性,時刻關注新技術的發展態勢。
3.2 設計外部
3.2.1 設計環境
首先是設計普及。前些年中央提出「教育要從娃娃抓起」,那麼把「設計要從娃娃抓起」很好的貫徹下去,相信對設計不會再出現一問三不知的局面。大力普及設計教育,加強人們的審美觀念,樹立起審美標准,那麼人們對設計品不會再置之不理。
其次,樹立設計觀念和全民意識,國家自上而下,建立一個機制,樹立設計意識和設計觀念。
第三,做社會需求設計。適於需求的設計,適我們想要的設計。設計實際可達到的目標並不一定是「最佳」或「最好」或「最正確」的設計,而只能達到在一定條件下「滿意」的設計。這里最重要的是「滿意」並不是一個基於科學上的標准,而是一個「人」的標准。[NextPage]
3.2.2 設計文化
從廣義上講,文化是人類所創造的一切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它是除政治、經濟、軍事之外的一種觀念形態、精神生活的產物,它需要物的載體來體現。最近國內學者聯合倡議進行阻止外國文化的滲透:聖誕本是西方各國的節日,近幾年來中國過聖誕的人越來越瘋狂,近乎超過元旦。筆者認為聖誕之所以流行是因為它有物的載體進行傳遞,比如聖誕老人、聖誕樹、長筒襪、聖誕歌、聖誕賀卡和聖誕舞會等等,他們可以表達人們的喜悅,祝福之情,而元旦呢?沒有什麼可以代表元旦的東西。或可以這么說沒有公眾都接受的物品來傳達喜悅、祝福之情。從設計的角度,這些物品就是設計的造物品。這樣一來我們設計師們是否可以從這里找出什麼靈感呢?
信息時代,我們的世界越來越小,技術的迅猛發展讓人有失控的感覺,人們渴望能夠通過知識和文明重新規范人類社會的秩序,道德和倫理。對工業化和現在主義的信仰已經證明技術並不能造就一個更好的社會,文化的延續才是人類社會最有價值的東西。
對於中國設計來說,現在越來越提倡設計中國化,本土化,中國元素化,理論一套一套,似有無病呻吟之態,有些「設計家」為了職稱,為了名譽,出書、演講、報告等等,拿出來實質的設計,對國民大眾有益的設計來才算真的。理論付諸實踐是最好的證明。中國文化是一個傳統。無須刻意的去強加給設計,如果是一個真正對中國博大文化了解的設計家,他不會整天打著設計中國化的旗幟在炫耀。作為設計家,最重要的就是有一種文化的內涵,才能在設計中無形的體現出來,此時太容易讓人想到「人具有內涵,具有涵養」的意義了。
優秀的永恆的設計,不僅需要有良好的機能,而且必須有效地反映人類的信念、知識、精神和對特定文化的渴求等慾望。通過對優秀文化傳統的等同確認,汲取傳統文化的源頭活水,以形成具有歷史持續性和地域特徵的設計文化在現代設計中有著深遠的影響。設計文化負載著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雙重信息,雖然要在更高的層次上反映人類不同群體(民族、地域)獨特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世界,包括傳統文化和地域特點、生活習俗和道德觀念。正是這種歷史持續性和地域差異性,才使設計文化體現出絢麗豐富的色彩和耐人尋味的魅力。這種歷史持續性和現代共通性即矛盾又統一地綜合在一起,形成了現代設計文化的大趨勢。
3.2.3 設計機遇
有需求有消費才有設計與創新的動力和方向。
首先從消費方面。中國消費文化的新發展,引起了消費的改變。
①從傳統的消費文化轉向現代型消費文化。現代消費觀念認為,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消費,不僅是發展社會生產的根本目的,而且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是拉動經濟增長和推動社會進步的動力之一
②從溫飽型消費轉向小康型消費。年輕一代中,開始以「能掙會花」的新興消費觀念沖擊「省吃儉用」的傳統消費觀念。
③從生活型消費轉向社會型消費。
消費文化的轉變,給設計領域帶來了巨大的市場。
其次,資源環境方面。全球資源的匱乏,環境的惡化已經引起全球人們的注意,那麼人們節省資源保護環境的意識已經樹立起來,設計品求當然要順應大的社會趨勢。近些年來提出的綠色設計、可持續設計、健康設計等等。那麼符合社會大環境的設計是最受歡迎的設計。
總之,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我國各個方面的發展,設計始終會走在社會發展的前面,會不斷引導社會生活方式的進步。
I. 工業設計最早出現於什麼國家
A
「工業設計」一詞在美國最早出現於1919年,當時一個名叫西奈爾(Joseph...提革(Walter D.Teague,1883-1960)最早開業的工業設計師之一。他原是一位成功的平面設計藝術家,經營過廣告業,並享有...而視覺形象出現於設計的最終階段。
J. 工業設計的概念是什麼時候才確立的
工業設計起源於包豪斯(Bauhaus,1919/4/1—1933/7),德國魏瑪市「公立包豪斯學校」(Staatliches Bauhaus)的簡稱,後改稱「設計學院」(Hochschule für Gestaltung),習慣上仍沿稱「包豪斯」。在兩德統一後位於魏瑪的設計學院更名為魏瑪包豪斯大學(Bauhaus-Universität Weimar)。它的成立標志著現代設計的誕生,對世界現代設計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包豪斯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為發展現代設計教育而建立的學院。「包豪斯」一詞是格羅披烏斯生造出來的,是德語Bauhaus的譯音,由德語Hausbau(房屋建築)一詞倒置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