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為什麼要土地改革才能工業化

為什麼要土地改革才能工業化

發布時間:2022-09-18 16:47:08

『壹』 為什麼土地改革為新中國工業化建設開辟了道路

第一次是抗日戰爭時期(1941年),實行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意義:減輕了地主的封建剝削,改善了農民的物質生活,提高了農民抗日和生產的積極性,有利於聯合地主一致抗日.
第二次是人民解放戰爭時期,1947年,中國共產黨召開全國土地會議,決定在解放區進行土地改革,制定了《中國土地法大綱》.大綱規定:沒收地主土地,廢除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農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土地改革中,中共貫徹依靠貧農,團結中農,有步驟地有分別地消滅封建性剝削的土地制度,發展農業生產的土地改革總路線.
意義:這種土地政策極大地激發了農民革命和生產的積極性.為了保衛勝利果實,翻身農民踴躍參軍,積極支援前線.農民的支持,成為解放戰爭迅速取得勝利的一個可靠保證.
第三次是新中國成立後鞏固政權的斗爭時期,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階級的土地所有制.為減少阻力,孤立分化地主階級,以利於穩定民族資產階級,早日恢復發展農村經濟,實行了經濟上保存富農經濟,政治上中立富農的政策.
意義:1.1952年底,全國土改基本完成,3億多無地或少地的的農民分到了土地;2.徹底廢除了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徹底改變了農村的生產關系;3.廣大農民成了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經濟上翻了身;4.農村生產力得到解放,為農業生產的發展和國家工業化開辟了道路;5.進一步鞏固了工農聯盟和人民民主專政;6.摧毀了美蔣反動集團的社會基礎.
三次之間的區別:第一次是民族主義時期,中日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一致抗日,全國一致反抗日本侵略.第二次是階級斗爭時期,中國人民與國民黨反動派的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實行有階級區分的土地政策,聯合貧下中農對抗資產階級.第三次是新中國成立後鞏固政權的措施,所以保留了富農經濟,減少生產力發展過程中的阻力,為經濟恢復建設提供穩定的保障.
第三次與前兩次的區別:1.范圍更廣(以往是在根據地或解放區進行,這次是在全國包括少數民族地區推行);2.目的有了新變化(以往是為了贏得革命的勝利,這次是為解放農村的生產力和為新中國的工業化開辟道路);3.對富農實行了新的政策(以往是打擊或限制,這次採取了經濟上保存富農經濟,政治上中立富農的政策);4.影響更深遠(這次土改徹底廢除了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使農村生產力得到解放,為農業生產的發展和國家工業化開辟了道路).

『貳』 新中國成立後,為什麼要進行土地改革這次土地改革的依據是什麼

因為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民佔了當時人口的絕大多數,而只有進行了土地改革才能獲得廣大人民的支持,最終獲得革命勝利。依據憲法明確規定「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佔、買賣、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這就形成了舊的國有土地使用制度的主要特徵:一是土地無償使用,二是無限期使用,三是不準轉讓。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八次會議討論並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法》規定:「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藉以解放農村生產力,發展農業生產,為新中國的工業化開辟道路。」

『叄』 為什麼要進行土地改革 這次土地改革進程如何 有何歷史意義

為什麼進行土地改革?
答:舊中國地主、富農佔有大部分土地,殘酷剝削和壓迫農民。而貧農、中農和雇農佔有少量土地,終年辛勤勞動,受盡剝削,生活不得溫飽。這種封建的剝削土地制度嚴重阻礙了農村經濟和中國社會的發展。新中國成立後,新解放區的農民迫切要求取得土地。封建土地所有制將大批農民束縛在土地上,不利於國家工業化的開展。
進程:
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規定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1950年冬,全國分批進行土改。到1952年底,除西藏、新疆等少數民族地區外,全國大陸基本完成土改。近三億無地或少地的農民,分到了七億畝土地和大量的農具、牲畜、住房等,免除地租。農民真正獲得解放。1958-1962年新中國在新疆和西藏和青海實施土地改革和民主改革。
歷史意義?
答: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階級也被消滅;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這使人民政權更加鞏固,也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農業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為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准備了條件。
以上軍威正解

『肆』 土改為什麼為工業發展奠定了基礎

歷史地看,一個國家的工業化需要兩個基本條件,一是工業資本積累的完成,二是大量剩餘勞動力的存在。「沒有數百億銀元的資金投資於工業,特別是重工業,那就不要想加快我們的工業化。」在中國當時的情況下,只有農業經濟得到很大的發展,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工業化建設所需要的原料、資金、勞動力,以及工業品銷售市場等問題。而土地改革,無疑成為當時發展農業經濟的主要手段之一。

在土地改革完成後的短短幾年內,擺脫了封建土地制度束縛的農民,就用自己的辛勤勞動開創了嶄新的生活,使長期停滯的農村經濟活躍起來。據統計,在土改的三年中,全國工業總產值增長144.9%。農業生產的發展,不僅保證了人民的基本糧食需求,還增加了工業原料。農民購買力的提高,也為工業產品提供了廣闊的國內市場。僅在1951年,農民對工業品特別是對輕工業日用品的購買力就比1950年提高了25%左右。完成土地改革較早的東北老解放區農民購買力提高得尤為顯著,1950年比1949年提高57%,1951年比1950年提高63.5%。同時,土改使農民以前向地主繳納的數百億斤糧食地租轉化為國家財富,從而為工業發展提供了資金。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動中國工業化進程的作用,為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實現工業化理想搭起了橋梁。

『伍』 黨和國家實行土地改革的目的是什麼

目的:進行土地改革,建立革命政權

新中國建立初期,為徹底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任務, 並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創造條件, 在華東、中南、西南及西北等新近解放的地區( 即「新區」, 所涉農業人口數和土地面積都佔全國總數的2 /3 以上。) 繼續開展了土地改革運動。

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清算減租及土地問題的指示》,簡稱《關於土地問題的指示》(亦稱《五四指示》),把抗日戰爭時期削弱封建的減租減息政策改變為消滅封建實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因而獲得了廣大農民的擁護,他們踴躍參軍參戰,支援前線,鞏固解放區,積極配合中國人民解放軍粉碎國民黨的軍事進攻。

(5)為什麼要土地改革才能工業化擴展閱讀

中共在其他的歷史時期的實行的土地政策的目的:

1、抗日戰爭時期:為奪取抗戰勝利,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團結開明地主,提高農民生產和抗戰的積極性。

2、解放戰爭時期: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獲得人民支持,保證解放戰爭最後勝利 。

3、建國初期:廢除封建剝削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農村生產力,鞏固新生政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土地改革運動

『陸』 新中國成立後,為什麼要進行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具體來說就是土地制度改革,包括方方面面的內容。比如土地稅收制度改革、土地產權制度改革、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等等。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以農業生產為主的國家,因此關於土地制度的改革可以說一直都在進行。我們這里所講的土地改革指的還是由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土改」。
新中國成立以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仍維持封建土地制度,占農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農,佔有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他們憑借佔有的土地,殘酷剝削和壓迫農民。而占農村人口百分之九十的貧農、雇農和中農,卻只佔有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他們終年辛勤勞動,受盡剝削,生活不得溫飽。這種封建土地制度嚴重阻礙農村經濟和中國社會的發展。他們十分悲慘,新中國成立後,佔全國三億多人口的新解放區還沒有進行土地改革,廣大農民迫切要求進行土地改革,獲得土地!

第一次土改是抗日戰爭時期(1941年),實行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意義:減輕了地主的封建剝削,改善了農民的物質生活,提高了農民抗日和生產的積極性,有利於聯合地主一致抗日。
第二次是人民解放戰爭時期,1947年,中國共產黨召開全國土地會議,決定在解放區進行土地改革,制定了《中國土地法大綱》。大綱規定:沒收地主土地,廢除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農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土地改革中,中共貫徹依靠貧農,團結中農,有步驟地有分別地消滅封建性剝削的土地制度,發展農業生產的土地改革總路線。
意義:這種土地政策極大地激發了農民革命和生產的積極性。為了保衛勝利果實,翻身農民踴躍參軍,積極支援前線。農民的支持,成為解放戰爭迅速取得勝利的一個可靠保證。
第三次是新中國成立後鞏固政權的斗爭時期,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階級的土地所有制。為減少阻力,孤立分化地主階級,以利於穩定民族資產階級,早日恢復發展農村經濟,實行了經濟上保存富農經濟,政治上中立富農的政策. 意義:1.1952年底,全國土改基本完成,3億多無地或少地的的農民分到了土地,廣大農民成了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經濟上翻了身;2.徹底廢除了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徹底改變了農村的生產關系 ,農村生產力得到解放,為農業生產的發展和國家工業化開辟了道路;4.進一步鞏固了工農聯盟和人民民主專政;6.摧毀了美蔣反動集團的社會基礎,鞏固新中國政權;

『柒』 為什麼土地改革順利完成為工業化鋪平道路

因為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使農業生產得到恢復和發展,不僅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權,同時為我國的工業化建設奠定了基礎。
農業是國家工業化建設的基礎。工業原料大多來自農業,農業也是人民生活需求的基本保障。

『捌』 為什麼土地改革能為新中國的工業化開辟道路

因為新中國走的是一條前人沒有走過的道路,而實行土改是為了穩定民心,讓人人都有地種都有飯吃,正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實行土改也使得許多的農民免受地主的欺壓!

『玖』 土地改革的背景和目的是什麼

土地改革的背景:舊中國的土地制度極不合理,占農村人口總數不到10%的地主、富農約佔有農村70~80%的耕地,他們以此殘酷地剝削農民。而占農村人口總數90%以上的貧農、雇農和中農,則只佔有20~30%的耕地,他們終年辛勤勞動,卻不得溫飽。這是舊中國貧窮落後的主要根源之一。

地主階級不僅憑借佔有的大量土地進行殘酷的經濟剝削,而且與官僚、特務勾結在一起,任意欺辱和魚肉百姓。不少大地主還養著「團防」,作為鎮壓勞動人民的工具。因此,解決土地問題、沒收地主的土地給勞動人民,已成了抗日戰爭勝利後廣大勞動人民的迫切要求。

中國共產黨為打倒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完成民主革命的基本任務,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就領導農民開展打倒土豪劣紳和反對重租、重息、重押、重稅等斗爭。十年內戰時期,在革命根據地開展打土豪、分田地的斗爭和查田運動,實行土地革命。

土地改革的目的: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所有制,解放農村生產力,發展農業生產,為新中國的工業化開辟道路。

(9)為什麼要土地改革才能工業化擴展閱讀:

三次改革:

中國歷史上三次土改,三次之間的區別:第一次是民族主義時期,中日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一致抗日,全國一致反抗日本侵略。

第二次是階級斗爭時期,中國人民與國民黨反動派的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實行有階級區分的土地政策,聯合貧下中農對抗資產階級。

第三次是新中國成立後鞏固政權的措施,所以保留了富農經濟,減少生產力發展過程中的阻力,為經濟恢復建設提供穩定的保障。

第三次與前兩次的區別:

1、范圍更廣(以往是在根據地或解放區進行,這次是在全國包括少數民族地區推行)。

2、目的有了新變化(以往是為了贏得革命的勝利,這次是為解放農村的生產力和為新中國的工業化開辟道路)。

3、對富農實行了新的政策(以往是打擊或限制,這次採取了經濟上保存富農經濟,政治上中立富農的政策)。

4、影響更深遠(這次土改徹底廢除了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使農村生產力得到解放,為農業生產的發展和國家工業化開辟了道路)。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要土地改革才能工業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茂名工業集中哪個區 瀏覽:303
汽車變速箱蓋壞了多少錢 瀏覽:676
賓士c級轎車可以做什麼掙錢 瀏覽:191
後工業時代街區什麼意思 瀏覽:950
寶馬等級的車有哪些品牌 瀏覽:789
汽車表面有小坑怎麼修復 瀏覽:529
長沙有哪些工業產業園 瀏覽:830
福州哪裡可以買到進口賓士 瀏覽:703
購買賓士怎麼便宜 瀏覽:697
台灣工業區有多少 瀏覽:742
汽車怎麼給幾腳油 瀏覽:99
中山三角南水工業園屬於哪個村 瀏覽:855
賓士glc電池損壞不能掛檔如何解決 瀏覽:466
粘汽車塑料用什麼膠水 瀏覽:584
工業石油指什麼 瀏覽:231
開個江淮汽車4s店需要多少錢 瀏覽:725
興寧市工業如何 瀏覽:604
農業地如何變更為工業建設用地 瀏覽:669
賓士c200l什麼時候大改款 瀏覽:465
汽車牙箱多少錢 瀏覽: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