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中國如何完成工業革命

中國如何完成工業革命

發布時間:2022-02-11 04:02:25

⑴ 工業革命影響下,中國遭遇了怎樣的磨難

第一次工業革命期間:鴉片戰爭到中日甲午戰爭前(1840—1894年)。
階段特徵:以商品輸出為主要方式,以相互勾結、發動戰爭打開中國國門為主要手段。
A第一次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
西方列強用武力打開中國大門;對華以商品輸出為主

B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
中外反動勢力開始勾結起來,標志是總理衙門開始設立
侵華的主要國家是英法美等資本主義工業強國和相對落後但侵略成性的俄國。

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甲午戰爭到一戰結束(1894—1918年)。
階段特徵:侵華的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
A政治上,由掀起瓜分狂潮到逐漸實行「以華治華」政策(從扶植清政府~辛亥革命後開始扶植袁世凱~袁世凱死後,列強開始對中國分而治之,分別尋找代理人)

B經濟上,由商品輸出為主向資本輸出為主過渡(資本輸出包括開設工廠;開礦;開設銀行;修築鐵路)。
侵華的主要國家除了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外,還有後期的德、日、意、奧匈等國家。侵華的主要格局先是共同分割,後在一戰期間日本獨霸。

⑵ 中國參加過幾次工業革命

「參加」這個詞讓這個問題很難界定該如何回答這個問題。

如果說參加意味著發生過的話,那麼三次工業革命在中國多多少少都有些影響。清代的洋務運動以及後來民國政府對國家經濟的發展使得第一次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波及到了中國,中國出現了新興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也先後登上中國的舞台。但這未能從根本上改變中國的生產關系和社會制度,中國的經濟基礎依然以自己自足的農業生產和帶有殖民地色彩的低端工業生產為主。而經過了1949-1956年的新民主主義社會的改造以後,雖然國家的基本經濟制度已經告別了小農經濟,但依然未能使國家徹底完成產業升級,雖然我國也基本獨立的在核技術、空間技術、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這些第三次工業革命的代表性領域取得了不少成就,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就「完成」了第三次工業革命,這種現象也就是現在所說的我國「生產力水平發展極不平衡」的狀況。

如果你說的參加是意味著完整的、系統的進行過的話,那麼很遺憾,三次工業革命都未能在中國取得徹底的成功。

⑶ 中國工業革命是如何成功引爆的

中國崛起這樣一個現象,無論怎樣評估都不為過。我把它看成是人類經濟史上自英國工業革命以來最為壯觀的歷史事件之一。道理很簡單:
英國工業革命到現在接近250年,但是目前為止只有10%左右的人口真正生活在完全工業化的國家。如果中國能夠完成自己的工業革命,就意味著又多了20%的人口能夠進入現代的工業文明,而且用更短的時間。英國工業革命用了好幾百年,我們目前為止只用了30多年,再往下發展二、三十年,總共也就五、六十年的時間。
而且中國崛起不是靠殖民主義、帝國主義和戰爭,它帶給全世界經濟的拉動力量相當於當年大英帝國崛起的100倍,相當於當年美利堅合眾國崛起的20倍。
所以這個力量非常強大和偉大,它拉動非洲、拉美、亞洲,甚至歐美發達地區,給他們帶來前所未有的增長機遇。另外,中國還有可能在人類文明現有基礎上發展出新的增長方式、創造新的工業文明和文化。

⑷ 如果中國率先完成了工業革命,會怎樣

中國最早只有河北,山東,河南幾省面積,現在的版圖都是歷朝歷代靠武力打下的天下,如果真的完成工業革命,進入新的發展階段,那麼對世界來講,是很恐怖的一件事情。

⑸ 中國的工業革命

1.三次科技革命異同點的分析

(1)分析、比較三次科技革命的異同點,並從中得出基本認識。

①相同點:a.三次科技革命都受到本國政府的重視,都促進了生產力發展。b.都引起社會關系的巨變。第一次科技革命導致兩大對立階級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出現;第二次科技革命導致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國家機構開始和壟斷組織結合;第三次科技革命促進了社會經濟結構和社會生活結構的變化,以及人類日常衣、食、住、行、用各方面的變革。c.都對世界格局發生巨大影響。第一次科技革命,列強的殖民擴張造成了東方從屬於西方;第二次科技革命,形成世界資本主義的殖民體系;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動了國際經濟格局的調整。d.從經濟上看,都加速了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的發展。

②不同點:a.第一、二次科技革命都有一個相對和平的社會環境;第三次科技革命開始於二戰期間,延續至今。b.從發明者看,第一次科技革命的發明者主要是勞動者,他們憑借經驗或技能取得許多成果,這些發明成果都是生產經驗的總結;第二、三次科技革命的發明者多是科學家和工程師,各種發明無一不是在精確的自然科學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取得的。c.從發源地看,第一次科技革命開始於英國,約半個世紀後才在各國真正展開;第二、三次科技革命則是多源的。d.從突破口看,第一次科技革命以輕工業為突破口;第二次科技革命以重工業為突破口;第三次科技革命以軍事工業為突破口。

③認識:三次科技革命的後果表明,生產關系必須適應生產力的發展,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要樹立科教興國的戰略思想。

(2)相關問題的分析

1.簡要分析導致第一、二次工業革命的類似歷史條件,第二次工業革命不同於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特點有哪些?第三次科技革命又出現了哪些新的特點?通過以上比較分析,你得到了哪些啟發?

(二)影響第一、二次工業革命的歷史條件的相似之處:

①政治制度變革、資產階級統治的確立是兩次工業革命進行的前提。

如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完成;19世紀中期資本主義制度的全面確立。

②市場、資金(資本)、科學技術是工業革命進行的重要條件。

英國成為最大殖民帝國。擴大海外市場、圈地運動和殖民擴張提供了資本;工場手工業時期積累了大量科技知識,這一切促進英國工業革命的進行;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完成,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統一的國內市場的形成、第一次工業革命對科技的促進、自然科學的新發現、部分國家所需資金(資本)的獲得等等都促進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形成和發展。

(2)第二次工業革命不同於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特點:

①發明創造者絕大多數為科研工作者,人才素質高於以工人技師為主的英國工業革命;

②自然科學的新發現較多地應用於工業,科研成果量多質高;而第一次工業革命多為生產經驗的總結和技術改進;

③一開始就呈現出多元化局面,各國都有,相互促進,美、德最多;而第一次工業革命主要集中於英國,之後向其它國家發展;

④側重於重工業和電力業、能源工業領域;而第一次開始於棉紡織業;

⑤開始於多數國家尚未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之時,形成了兩次工業的交叉。

(3)第三次工業革命新特點:

①科學技術在推動生產力的發展方面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科學技術轉化為直接生產力的速度加快,科學技術對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和經濟增長的貢獻越來越大;

②規模、深度、影響遠遠超過前兩次,科學和技術密切結合、相互促進,各領域相互促進。

(4)啟發:

①政治變革是科技發展的前提,政治變革解放了生產力,應大膽改革不適應生產力的生產關系的各個環節;

②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應大力發展科學技術;

③大力發展科技的同時,應擴大市場經濟,籌集科技發展需要的資金,培養高素質的人才。

2.三次科技革命的相關問題

(1)三次工業革命發生的科技條件和社會原因

近代自然科學的形成,為工業革命提供了條件。蓬勃發展的工場手工業為工業革命積累了大量的生產技術知識和骨幹力量;不斷擴大的市場,迫切需要生產手段的變革;以電學理論及其應用為代表的科學技術的新突破,為第二次工業革命提供了條件。機器大工業的深入發展要求有更先進的動力、交通、和通訊手段;以相對論為代表的科學理論出現了重大突破;科學技術的發展具備了更好的物質和技術基礎;二戰期間和戰後各國對科學技術的迫切需要,促成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發生。

(2)三次工業革命中,最具代表性的創新標志

①計算機的發明和使用;②電力的廣泛應用;③原子能技術、航天技術、電子技術為代表的一系列高新技術的應用。

(3)三次工業革命對世界發展的共同影響

①都大大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帶來了工業布局的新變化。

②都引起了社會關系的重大變革:第一次導致近代社會兩大對立的階級即工業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產生,並開始了城市化進程。第二次,壟斷組織產生,並與國家政權結合。自由資本主義過渡到壟斷資本主義。第三次,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強化,使第三產業比重上升。

③都對世界格局產生巨大影響;第一次,確立了資本主義對世界的統治,殖民擴張造成東方從屬於西方。第二次,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殖民體系最終形成,世界成為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第三次,推動了國際經濟結構的調整,世界各國經濟相互依存,聯系日益緊密。

(4)後兩次工業革命對東亞地區的影響

第二次:日本兩次工業革命交叉進行,壟斷組織出現,成為亞洲強國,東方其他國家淪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列強加緊對各國的資本輸出。

第三次:日本成為世界第二號經濟大國。中國改革開放,建立了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韓國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成為世界經濟發展最快的地區。東亞國家經濟發展特別引人注目,為世界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機遇與挑戰並存。

(5)第三次科技革命與前兩次相比最大的不同點

科學技術在推動生產方面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科技轉化為直接生產力的速度越來越快。

(6)美國在第二、三次科技革命領先的原因及對美國政治經濟的影響

美國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領先一步。因為:①南北戰爭中工業資產階級的勝利為工業革命的開展提供了政治保證。②西部的開發擴大了對商品的需求。③歐洲剩餘資本源源而來。④歐亞移民帶來了先進的科學技術。⑤愛迪生、福特、萊特、貝爾等人的眾多發明使美國在電力、交通運輸、遠程通訊等領域領先。

第三次科技革命中領先一步的原因:①20世紀初原子、電子方面的理論就出現重大突破。②一戰後美國逐漸掌握了世界經濟霸權,二戰未影響美國本土,因而具有開展科技革命的雄厚物質基礎。③二戰中贏得戰爭的迫切需求使其政府和資本家注重科技投入。④第二次世界大戰推動美國首先突破了原子能的應用,發明了電子計算機。⑤戰後西歐國家的恢復和新興國家的發展,客觀上為美國提供了廣闊的市場。

共同影響:①大大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19世紀末美國工業產量躍居世界第一。二戰後至70年代初是以美國為中心的世界經濟格局。②導致了生產關系的調整。19世紀晚期美國產生了壟斷組織,生產和資本集中程度最高。二戰後國家壟斷資本日益加強。③上層建築的變化。19世紀晚期美國進入帝國主義階段,號稱托拉斯帝國主義。二戰後過渡到國家壟斷資本主義。④為美國爭霸世界創造了條件。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把侵略矛頭從拉美指向亞洲太平洋地區。二戰後美國稱霸資本主義世界,妄圖在全球建立霸權。

⑹ 新中國什麼時候開始工業革命的

洋務運動只能是工業化(近代化)的開始,中國的工業革命一直到現在也沒完成。但是,中國走的工業化道路由於中國的國情,各地區間發展不同,所以工業化道路具有特殊性。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恰逢第三次工業革命開始之後,所以,中國的工業革命進程應該是三次工業革命的體現。即是說,傳統意義上的三次工業革命在中國都能找到影子。

⑺ 完成工業革命中國需要多少年

中國沒有工業革命.
工業革命不是什麼國家都可進行的,工業革命是資本主義最先進行,有一定的機會和條件才能進行.

中國有工業的發展,但沒有工業革命.

⑻ 中國什麼時候開始了工業革命

洋務運動只能是工業化(近代化)的開始,中國的工業革命一直到現在也沒完成。但是,中國走的工業化道路由於中國的國情,各地區間發展不同,所以工業化道路具有特殊性。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恰逢第三次工業革命開始之後,所以,中國的工業革命進程應該是三次工業革命的體現。即是說,傳統意義上的三次工業革命在中國都能找到影子。
中國真正意義上的工業革命,應該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開始的。

⑼ 中國的工業革命是自發發生並完成的嗎

不是也不能更沒有,是因為外來入侵而被動發展的,什麼三座大山下的資本主義,而且也沒有完成,工業革命期間,清王朝還在閉關鎖國呢。。。

⑽ 第一次工業革命是中國在干什麼

工業革命及其對中國的影響 工業革命是促使工場手工業發展到大機器生產的一次革命,使世界資本主義進入蒸汽時代。這場革命開始於18世紀60年代的英國,19世紀擴展到歐洲大陸、北美和日本。 工業革命在資本主義發展史上有著重要意義,其中之一是,工業革命改變了世界面貌,使世界日益成為一個彼此聯系,不可分離的整體:經過工業革命的歐美國家成為力量強大的工業國,一方面,他們以武力打開許多亞非國家的和地區的大門,掠奪原料,傾銷商品,進行殘酷的剝削,造成那些國家和地區的長期落後和貧困,使東方從屬於西方;另一方面,歐美工業國家的入侵,也極大沖擊著亞非國家和地區的舊制度和舊意識。 對中國的影響:(1)19世紀三十年代,英國率先完成工業革命,為了開辟國外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廉價的工業原料,英國發動了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鴉片戰爭以中國的失敗告終,之後簽訂了《南京條約》等不平等條約,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以林則徐、魏源為代表的地主階級知識分子里的先進人物,認識到國家的危難和落後,要求改變現狀和學習外國。魏源寫了《海國圖志》,這是中國第一部較詳盡地介紹西方地理、歷史的著作,對開闊人們的眼界,引導人們注意世界形勢起了積極作用。 (3)鴉片戰爭更加激化了中國社會的階級矛盾,洪秀全通過創立拜上帝教發動群眾、組織群眾,領導了太平天國運動,沉重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偉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運動。 (4)19世紀五十年代,英法美等國相繼完成工業革命,不滿足鴉片戰爭中獲得侵略權益,企圖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向清政府提出修約要求,清政府拒絕修約要求,英法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美、俄兩國對英法的侵華戰爭採取表面調停、實際支持的態度,趁火打劫。這次戰爭仍以清政府的失敗而告終,俄、美、英、發現後強迫清政府簽訂了《天津條約》,中英、中法《北京條約》和中俄《璦琿條約》、《北京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使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了。 (5)第二次鴉片戰爭後,面對如何解決內憂外患,地主階級洋務派掀起了一場「師夷長技以自強」的洋務運動,引用西方先進的技術和設備(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成果),先後創辦近代的軍事工業、民用工業,並籌劃海防,辦新式學堂、派遣留學生出國深造。雖然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但在客觀上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為中國資本主義近代化開辟了道路;對外國資本主義經濟勢力的擴張也起到了一些抵製作用。 (6)19世紀六七十年代,由於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外商企業的刺激和洋務運動的誘導,中國資本主義企業在上海、廣東、天津等沿海地區興起。由於中國資本主義是在中國辦殖民半封建化的過程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政治上具有革命性和妥協性的特點。 2.第二次工業革命及其對中國影響 19世紀70年代以後,開始了第二次工業革命,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極大地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19世紀70年代以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開始向帝國主義階段過渡。 對中國的影響:(1)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加緊了對落後國家的掠奪,彼此之間也展開了分割殖民地的爭斗。在這種國際背景下,中國的鄰邦和邊疆地區遭到侵略者更加嚴重的蠶食鯨吞。當時中國邊疆出現新危機:美日對台灣的侵略、俄英對新疆的侵略、英對西藏的侵略等,1883—1885年法國侵略中國,挑起中法戰爭,中國不敗而敗。 (2)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德、英、法、日、俄等國都陸續成為帝國主義國家,1894年,日本又發動了對中國的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被迫簽訂了《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同時也說明洋務運動沒有是中國走上富強。而日本則利用巨額戰爭賠款瘋狂擴充軍備,使自己擠進了帝國主義列強的行列。19世紀末20世紀初,由於帝國主義經濟政治發展部平衡的加劇,後起帝國主義國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加緊了對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廣大地區的侵略,這一時期對外擴張的經濟形勢以資本輸出為主,並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3)甲午戰後,帝國主義列強以開設銀行、強迫貸款、投資鐵路、開礦設廠等方式,對中國加劇經濟侵略,並強占租借地、劃分勢力范圍,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之後,美國又提出「門戶開放」政策,美國在中國的侵略勢力一天天膨脹起來。 (4)甲午戰後,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得到初步發展,面臨中國帝國主義瓜分的危機,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維新派發動和領導了一場救亡圖存的愛國運動——「戊戌變法」,主張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建立資本主義君主立憲制,但由於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封建頑固勢力的阻撓和破壞,以失敗告終。 (5)同時期農民自發的反帝愛國運動——義和團運動,打破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迷夢,但最終也被中外反動勢力聯合絞殺。為鎮壓中國的義和團運動,保護帝國主義各國在華侵略利益,八個帝國主義國家聯合發動了旨在瓜分中國的大規模侵華戰爭,戰後,帝國主義強迫清政府簽訂了《辛丑條約》,使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6)戊戌變法和義和團運動失敗後,尤其《辛丑條約》簽訂後,使人民看清了清政府已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人民同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矛盾,集中表現在反對清朝統治的斗爭上,以孫中山為代表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了反清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帝國主義為了維護其在華侵略利益,極力破壞中國革命,武昌起義後,帝國主義看到清政府難以繼續維持,就從封建統治集團內部選中袁世凱,作為他們統治中國的工具。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統治的局面,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但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袁世凱在帝國主義支持下,篡奪辛亥革命的果實,開始了北洋軍閥統治時期,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民主派為保衛辛亥革命的成果進行了反對北洋軍閥統治的斗爭:二次革命、護國運動、護法運動等。袁世凱死後,帝國主義失去了在中國的共同的代理人,各自扶植地方軍閥作為代理人,在帝國主義的支持下,中國出現軍閥割據紛爭的局面。

閱讀全文

與中國如何完成工業革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壽光到濮陽的汽車票多少錢 瀏覽:701
汽車剎車的時候響是什麼原因 瀏覽:718
寶馬m2賓士amga45哪個好 瀏覽:947
長城汽車怎麼樣質量好不好 瀏覽:175
寶馬混動和奧迪哪個好 瀏覽:111
廈門興榮工業園哪個鎮 瀏覽:47
河北賓士商務車哪裡有 瀏覽:315
奧迪前輪拖剎有哪些原因 瀏覽:934
申和瑞通汽車怎麼樣 瀏覽:1000
奧迪q3多少錢能下來 瀏覽:503
汽車燈具怎麼檢查 瀏覽:708
奧迪瀝青隔音怎麼樣 瀏覽:154
汽車碼表為什麼可以調 瀏覽:49
汽車車門拆開一般需要多久 瀏覽:522
工業空調溫度低怎麼回事 瀏覽:685
奧迪316保溫杯多少錢一箱 瀏覽:7
福特捷豹和賓士哪個好 瀏覽:64
汗血寶馬和阿拉伯貓哪個更貴 瀏覽:837
奧迪25進氣凸輪軸怎麼拆 瀏覽:555
奧迪a3可以怎麼改裝 瀏覽: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