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河南科技大學的知名校友
孟慶虎,82屆自動化系。國際電子電氣工程師學會(IEEE)院士,中國自動化學會智能控制和自動化專業委員會委員,863機器人專家組海外專家,香港中文大學教授。
胡祖六,曾就讀於拖拉機專業7813班,1982年畢業,曾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區)管員,先後供職於亞太局、財政事務局和研究局。現任瑞士日內瓦世界經濟論壇首席經濟學家與研究負責人, 兼任清華大學中國經濟中心主任。1998年,第一個正式提出人民幣不貶值的政策建議。
王小強,曾就讀於拖拉機專業7302班,1976年畢業,曾任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中國經濟體制研究所常務副所長、研究員,現任香港理工大學中國商業中心研究員,粵海金融投資公司董事長顧問。
盧福財,1983年洛陽工學院畢業。現任江西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財政部跨世紀學科帶頭人,享受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貼,中國工業經濟研究與開發促進會理事,中國企業管理研究會理事、江西省青年社會科學工作者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崔世傑,新加坡21世紀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新加坡南洋教育學院院長、新加坡華人華僑創業論壇主席。
張清傑,現任武漢理工大學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材料復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科技部「十一五」太陽能熱發電技術總體專家組成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無機非金屬材料學科「十一五」發展戰略咨詢專家組成員。
艾偉,1982年7月畢業於洛陽工學院機械專業。機械部第十設計院副院長、總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河南省機械工程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軸承工業協會規劃委員會主任,洛陽市「十佳百星」,洛陽市優秀共產黨員,享受政府津貼專家。
姜湘南,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特約研究員,1985年畢業於洛陽工學院。長期從事汽車行業市場分析與預測工作,還應約與一些天津證券公司合作,專門從事汽車上市的基本面分析,發掘了天津汽車和金杯汽車等黑馬,有多篇論文獲獎。
蘭才有,九三學社社員,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碩士生導師。1982年初畢業於機械製造工藝與設備專業。現任中國農機院排灌機械研究所副所長、節水灌溉工程裝備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國農機工業協會排灌機械分會會長、中國農機學會排灌機械分會副理事長等職。
樊雲昌,曾就讀於熱處理專業6205班,1967年畢業,教授,石家莊鐵道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副所長,河北省七、八、九屆人大代表。他主持的國家「七五」煤炭採掘機「一條龍」FND-90型煤礦輔助設備的科技攻關項目,填補了國內空白,獲科技進步二等獎。
姜汝祥,1993-1997年在國家計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工作,1997-1999年在摩托羅拉公司任戰略規劃經理,2000年初受邀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企業咨詢公司從事《跨國公司競爭力》項目研究,2000年9月出任專門為企業提供核心競爭力及戰略培訓咨詢服務的錫恩知識管理機構CEO。
程旺全,曾任美國摩檫學會年度主任委員,現任美國通用汽車公司技術中心高級研究員屆碩士研究生發明預測軸承疲勞壽命的程氏定理。
楊院生,中國科學院金屬材料研究所高溫金屬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屆碩士研究生。
李賀軍,81屆鍛壓工藝及設備專業。現任西北工業大學材料學院院長,兼任超高溫復合材料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陝西省碳/碳復合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並且內主持了國防跨行業重點預研項目、國防基礎科研重點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傑出青年基金、863項目等30餘項課題。
梁波,1986畢業於洛陽工學院。現任洛陽軸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
馬懿,洛陽農業機械學院機械製造一系82年畢業生。現任中共河南省鄭州市委副書記、市長。
黨政界:
邱石元,洛陽農機學院農機系拖拉機設計與製造專業畢業。現任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常委、秘書長,兼自治區黨委辦公廳主任、自治區直屬機關工委書記。
焦剛,曾就讀於拖拉機7711班,1981年畢業。現任農業部農業機械試驗鑒定總站站長、黨委書記、中國農機機械試驗中心主任、中小拖拉機質量監督檢查中心主任,國家進出口商檢局農業機械認可實驗室主任。
李建業,81年畢業於洛陽工學院,現為國家旅遊局副局長。
郭勝利,曾就讀於拖拉機專業7508班,現任中信汽車公司副總經理、中信中原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鄭州輕型製造廠廠長、黨委書記、鄭州日產汽車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黨委書記、鄭州市計委副主任。
李超,曾就讀於機械製造專業7810班,1982年畢業,現任國務院發改委副主任。
馮宛平,河南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
初軍威,現任青海省海東地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曾任共青團青海省委副書記。
王敬林,現任洛陽市副市長,分管市安全監督管理局、煤炭局。聯系省煤礦安監豫西分局。
劉長春,曾就讀於77級機制專業,現任河南省人大常委會農村工作委員會主任。
工商界:
崔起鴻,曾就讀於機制6207班,1967年畢業,任中國一拖(集團)公司總調度長、第一拖拉機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
高續純,曾就讀於軸承專業7402班,1977年畢業,現任西北軸承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王紀年,1985年企業管理幹部專修科畢業,曾任許昌繼電器廠廠長,現任許昌繼電器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張鄭嬰,洛陽農業機械學院軸承設計與製造專業畢業,1973年3月參加工作。 2007年2月起政協哈爾濱市委員會副主席。
李碧,國家有突出貢獻並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現任安玻監事會主席、安玻公司董事、副總經理。
王占渠,98年參加工作,現任河南第二勞教所第一大隊大隊長;全國政法英模。
王志標,81屆金屬材料集熱處理專業,現任中國航空北京精密機械研究所(303研究所)所長兼黨委書記。
吳紅雲,86屆畜牧獸醫專業,現任鄭州後羿企業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河南動保協會副會長、鄭州市企業家協會常務理事等職務,河南科技大學客座教授。
賈長松,2000年畢業於農學專業,北京長松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全國MINI-MBA教育特約講師和全國CHRP(人力資源管理師)認證培訓班授課講師。
丁伯峰,現任安徽味之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石峰,機電93級畢業生。現任深圳王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黃存發,液壓96級畢業生。現任深圳海軼德機電有限公司董事長。
劉文超,機制專業90級畢業生。現任優耐德電梯有限公司總裁。
醫學界:
楊曉鶴,現任俄克拉荷馬大學醫學中心病理系教授。
董瑞瑞,2004年參加大學生志願服務河南省貧困縣計劃,被授予2005年度「中國青年志願服務金獎獎章」。
楊延輝,2005年參加大學生志願服務全國西部計劃,被評為「河南省十大傑出青年志願者」稱號,並被授予「中國青年志願服務銀獎獎章」。
趙勇剛,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同濟醫學院博士、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長,黨委副書記、洛陽市神經外科學會副主任委員、洛陽市人大代表、河南省優秀專家,洛陽市勞動模範。
王明曉,中國煤炭總醫院院長、黨委副書記。曾多次被評為省市先進工作者、勞動模範、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醫院優秀院長、煤炭部部級專業技術拔尖人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高雁卿 ,2004年3月任安陽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潘景軒,1998-2006年在美國德州大學MD Anderson癌症中心(MD AndersonCancer Center)從事抗癌葯物方面的科研工作,2006年6月通過中山大學百人計劃人才工程引進回國,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後。
張志方,在美國洛杉磯「希望城」醫學研究所做博士後研究。廣東省「南粵優秀教師」,中山大學基礎醫學院生理學教研室主任。
滑炎卿,現任上海華東醫院放射科主任醫師,行政副主任,復旦大學影像醫學專業研究生導師。兼任《中華放射學》等雜志編委、副主任。
劉超 ,國際肝膽胰學會和國際移植學會委員,2002年被世界肝臟病學會和歐洲肝臟病學會分別授予「最佳青年研究員」稱號。
張社卿 ,在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神經內科。主要從事腦血管病、神經系統遺傳病的研究。
趙東長 ,主要從事血液學及幹細胞生物學的基礎與臨床研究,在美國做博士後工作。
張莉 ,現任海南省東方市副市長。
許偉洲 ,漯河市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教授,主任醫師,《中國誤診學雜志》主編。
趙元珍,就職於解放軍150獲外科工作至擔任科主任。兼全軍普外科營養學組委員、濟南軍區普外科委員會委員。
其他:
張溥傑,九零後文史作家,知名博主,著有《民國軼事:風雲人物的別樣人生》。
李曉峰,即sky。2005、2006連續兩屆WCG(電子競技世界總決賽)魔獸項目冠軍,被稱為魔獸「人皇」,中國電子競技領域的旗幟性人物。
B.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森林經理學怎麼樣有了解的朋友都來發表下意見
2011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候選人提名、遴選工作已經結束。經形式審查和中國工程院主席團審定,有效候選人共485人,現予公布。
自即日起,每位有效候選人的提名材料將按《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候選人材料公示辦法》的要求在其工作單位公示,公示時間為一個月。
中國工程院
2011年05月25日
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64人)
序號 姓名 年齡 專業 工作單位 提名渠道
1 蔡玉良 49 無機非金屬材料 中國中材國際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部委遴選
2 陳 曉 71 金屬材料 武漢鋼鐵(集團)公司研究院 院士提名
3 陳芬兒 53 精細化工 復旦大學 院士提名
4 陳國強 47 高分子化工 清華大學 中國科協遴選
5 陳建敏 52 復合材料 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 部委遴選
6 陳祥寶 55 復合材料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院士提名,部委遴選
7 陳小龍 47 無機非金屬材料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院士提名
8 丁建生 56 有機化工 國家聚氨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煙台萬華合成革集團有限公司 省、市、自治區遴選
9 丁文江 58 金屬材料 上海交通大學 院士提名
10 杜 磊 68 含能材料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八研究院 院士提名
11 高雄厚 48 石油與天然氣化工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研究院 部委遴選,中國科協遴選
12 顧松青 64 有色金屬冶金 中國鋁業公司 部委遴選
13 韓恩厚 49 金屬材料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 部委遴選
14 何德玶 71 功能材料 東南大學 院士提名
15 蹇錫高 65 有機高分子材料 大連理工大學 院士提名
16 蔣百靈 51 金屬材料 西安理工大學 省、市、自治區遴選
17 介萬奇 52 材料合成與加工 西北工業大學 院士提名
18 李 劼 47 有色金屬冶金 中南大學 院士提名
19 李 衛 53 功能材料 中國鋼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部委遴選
20 李賀軍 53 復合材料 西北工業大學 部委遴選
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40人)
序號 姓名 年齡 專業 工作單位 提名渠道
1 陳 堅 49 發酵與輕工生物技術 江南大學 部委遴選
2 陳洪章 49 發酵與輕工生物技術 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 部委遴選
3 陳立奇 66 海洋化學工程 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院士提名
4 董 川 47 環境區域污染控制原理與技術 山西大學 省、市、自治區遴選
5 董超華(女) 66 大氣科學工程與技術 中國氣象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 部委遴選,中國科協遴選
6 端義宏 47 天氣預報和動力氣象 國家氣象中心(中央氣象台) 部委遴選
7 段 寧 61 環境區域污染控制原理與技術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清潔生產中心 部委遴選
8 何金海 69 氣候預測與氣候變化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院士提名,省、市、自治區遴選,中國科協遴選
9 賀克斌 48 大氣污染防治 清華大學 部委遴選
10 黃日波 52 發酵與輕工生物技術 廣西科學院 省、市、自治區遴選
11 蔣興偉 52 海洋技術工程 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 院士提名,部委遴選
12 金鳳燮 66 發酵與輕工生物技術 大連工業大學 省、市、自治區遴選
13 瞿金平 54 輕工裝備與控制 華南理工大學 部委遴選
14 李嘉祿 64 紡織工程(含紡織裝備與控制) 天津工業大學 省、市、自治區遴選
15 李乃勝 53 海底探測與開發工程 青島國家海洋科學研究中心 院士提名
16 林而達 64 應用氣象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 部委遴選
17 劉文清 57 環境監測與標准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部委遴選
18 劉永定 66 環境生態保護與修復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部委遴選
19 陸漢城 66 天氣預報和動力氣象 解放軍理工大學 部委遴選
20 羅文德 70 纖維材料科學與工程 中國紡織工業設計院(中國昆侖工程公司) 院士提名
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55人)
序號 姓名 年齡 專業 工作單位 提名渠道
1 邊信黔 69 控制系統工程 哈爾濱工程大學 部委遴選
2 陳 純 55 計算機應用技術 浙江大學 院士提名
3 陳文元 66 微電子技術 上海交通大學 院士提名
4 陳志傑 48 通信與信息網路技術 空軍裝備研究院 院士提名,部委遴選
5 程兆谷 69 激光技術 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部委遴選
6 褚 健 48 控制系統工程 浙江大學 院士提名
7 慈林林 60 計算機應用技術 第二炮兵裝備研究院 院士提名
8 丁文華 55 廣播與電視技術 中央電視台 部委遴選
9 董金春 58 通信與信息網路技術 熊貓電子集團有限公司 部委遴選
10 段寶岩 56 雷達技術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院士提名,部委遴選
11 費愛國 55 計算機應用技術 空軍裝備研究院 院士提名
12 高 文 55 計算機應用技術 北京大學 院士提名,部委遴選
13 桂衛華 60 控制理論與技術 中南大學 院士提名,部委遴選
14 何 友 54 信息與通信工程 海軍航空工程學院 院士提名,部委遴選
15 何克清 63 計算機軟體與理論 武漢大學 院士提名
16 胡傳平 51 控制系統工程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 部委遴選
17 黃永勤(女) 55 計算機系統結構 總參謀部某研究所 院士提名
18 姜會林 65 應用光學 長春理工大學 省、市、自治區遴選
19 姜廷順 61 控制系統工程 遼寧省大連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 院士提名
20 蔣林濤 64 通信與信息網路技術 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研究院 部委遴選
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50人)
序號 姓名 年齡 專業 工作單位 提名渠道
1 包起帆 60 運載工具運用工程 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省、市、自治區遴選
2 陳善廣 48 人機與環境工程 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 部委遴選
3 笪良龍 44 水聲工程 海軍潛艇學院 部委遴選
4 丁榮軍 49 電力電子及控制設備 南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 院士提名,部委遴選
5 馮煜芳 48 火炮自動武器及彈葯(戰斗部)工程 第二炮兵裝備研究院第二研究所 院士提名
6 甘曉華 54 航空宇航推進理論及工程 空軍裝備研究院 部委遴選
7 葛世榮 48 機械設計及理論 中國礦業大學 部委遴選
8 郭東明 52 機械製造與自動化 大連理工大學 部委遴選,中國科協遴選
9 何清華 65 機械電子工程(或工程裝備與控制工程) 湖南山河智能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院士提名,省、市、自治區遴選
10 何正嘉 68 機械製造與自動化 西安交通大學 院士提名
11 胡 斌 45 專用機械設計與製造 昆明中鐵大型養路機械集團有限公司 部委遴選
12 黃 強 65 運載工具運用工程 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機車車輛研究所 部委遴選
13 黃 松 63 軍用車輛工程 東風汽車公司 院士提名
14 黃慶學 50 機械設計及理論 太原科技大學 省、市、自治區遴選,中國科協遴選
15 黃玉美(女) 69 機械製造與自動化 西安理工大學 省、市、自治區遴選
16 姜澄宇 63 機械製造與自動化 西北工業大學 部委遴選
17 蔣庄德 55 機械製造與自動化 西安交通大學 部委遴選
18 康 熊 56 運載工具運用工程 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 部委遴選
19 李 駿 53 車輛設計與製造 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 院士提名,部委遴選,中國科協遴選
20 李德群 65 機械成形加工工程及自動化 華中科技大學 部委遴選
C. 請好心人告訴我這些學校研究生院材料專業的差別
[中關村]雜志2005最佳風雲榜評選初選名單
張立同: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耐高溫長壽命抗氧化陶瓷基復合材料應用技術研究"第一完成人,西北工業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是國防科技工業戰線唯一的女院士. 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這個代表著我國原創性發明最高水準的獎項,在連續6年的國家科技獎勵中一直空缺。國人翹首以盼!科技界望眼欲穿。2005年3月,6年的沉寂終於被打破———我國國防科技工業領域惟一的女院士、西北工業大學教授張立同率領的科技創新團隊,以「耐高溫長壽命抗氧化陶瓷基復合材料應用技術研究」榮獲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
「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
張立同院士長期致力於材料科學領域研究。上個世紀70年代,我國從英國羅羅公司引進的斯貝航空發動機落戶西安航空發動機公司,而製造發動機的10項關鍵技術並不包括其中。為了確保我國能夠製造出斯貝發動機,國家又花費巨資將10項技術秘密買了進來。無餘量熔模鑄造技術就是其中之一,它是發動機葉片等高溫核心部件生產不可缺少的重要方法。當技術人員懷著期待的心情揭開「技術秘密」的神秘面紗時,才知道所謂的「技術秘密」原來只是一份「無餘量熔模鑄造工藝說明書」,而說明書中規定用的工藝材料幾乎都需要從國外第三方再購買,否則說明書根本無法實施。
當時張立同所在的研究小組正在與西安航空發動機公司合作研究這種新型鑄造技術,研究小組早在兩年前就研究出了羅羅公司工藝說明書所需要的工藝材料。在西安航空發動機公司的支持下,按照研究小組自己的工藝說明書,用自主研究的一系列性能更好的材料,成功替代了進口材料,制備出連英國人都非常滿意的葉片。
張立同研究團隊在開始探索「耐高溫長壽命抗氧化陶瓷基復合材料」時,特地請國際碳化硅陶瓷基復合材料技術鼻祖、法國波爾多大學教授納斯內恩來西工大,希望得到指點,可是他看過設備後說:「我掌握這項技術花費了20年時間,你們至少要10年時間!」研究組又想通過引進國外設備來獲得製造技術信息,得到的答復都是「不行」。張立同院士說,這一切更激勵了他們一定要走出「自主創新發展國防先進材料」的道路。
「一個團隊一個平台」
「耐高溫長壽命抗氧化陶瓷基復合材料」,是一種可以從根本上克服陶瓷脆性的耐高溫、低密度的新型復合材料,國際上是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才進入應用研究階段,其製造技術難度極大。張立同院士率領的科研團隊在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後,她用一句話總結了獲獎的原因:「一個團隊、一個平台、10年工夫」。
張立同和她的團隊先後做了4代設備,試驗400餘爐次,終於制備出第一批合格的式樣。此後又全面突破了一系列核心關鍵技術,使材料的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從此打破了西方國家對我國的技術和設備封鎖,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製造工藝及設備體系,建成我國第一個超高溫復合材料重點實驗室,使我國成為繼法國、美國之後,全面掌握碳化硅陶瓷基復合材料製造技術及其設備的第三個國家。
團隊研究模式是適應綜合時代的產物。張院士十分重視團隊在技術創新中的關鍵作用。研究團隊中的成來飛教授畢業時原本分回成都,張院士反復做工作,還通過學校把成來飛的妻子、孩子從成都調到西安。成來飛教授現在已經是張院士最得力的助手之一,榮獲教育部青年教師獎和國家傑出青年基金。徐永東、李賀軍、李克智等教授也在她的影響下放棄出國深造的機會,在重大項目攻關中發揮了主導作用。
「陝西是科技成果的沃土」
從1961年畢業於西北工業大學起,張立同院士在陝西工作生活了40餘年,陝西這片沃土讓她的科研之樹常青常綠。1976年我國引進了英國斯貝發動機專利,但其中無餘量葉片鑄造用的模料等還需要另外花上百萬美元進口,面對這一情況,張立同心潮難平。她與同事們經過1000多個日日夜夜的奮戰,創造性地提出了無餘量熔模鑄造工藝的技術關鍵。最後篩選出了較為理想的新型殼材料———陝西銅川上店土。1980年,用銅川上店土殼材料鑄造成功了我國第一批高精度、低粗糙度無餘量空心導向葉片。
在獲得了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後,在西安市有關部門的建議下,西北工業大學決定在閻良國家級航空高技術產業基地建設超高溫復合材料工程化基地和產業化基地。預期目標是構建一個「超高溫復合材料的基礎研究與技術創新研究—工程化—產業化」的鏈條,形成以張立同院士的超高溫復合材料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為技術依託,創新研究成果不斷在工程化基地轉化,產生經濟與社會效益,再回饋支持技術創新研究和成果轉化的良性循環機制。
張立同院士說,「讓我們站在國際前沿,立足陝西,為強我國防、振興陝西做出更大貢獻,在陝西這塊沃土上實現科技成果服務社會的夙願」。
張立同簡介
張立同,1938年4月出生,遼寧省海城市人。航空航天材料專家,我國國防科技工業領域中惟一的女院士,西北工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超高溫結構復合材料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復合材料學會副理事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國防科工委咨詢委員會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工程材料學部咨詢組成員等。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新聞資料
陶瓷基技術簡介
「耐高溫、長壽命、抗氧化陶瓷基復合材料應用技術」項目由西北工業大學張立同院士等主持完成。成果整體技術躋身國際先進行列,材料綜合性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從而打破了國際高技術封鎖,走出自主創新、跨越式發展國際前沿性材料的道路,在軍民兩用領域具有廣泛應用前景,對國防科技工業和國民經濟發展都將發揮重大作用。不僅為陶瓷基復合材料高科技產業奠定了堅實基礎,而且推動了交通運輸、新型能源、化學化工以及機械等行業的技術進步,潛在市場每年約10億元。
在陶瓷方面,西北工業大學真的很厲害,只不過名氣不響而已,你是學習的,那麼功利趕什麼
D. 請問誰知道 西北工業大學材料學院材料加工研究生方向及各個方向的導師都有哪些
01材料熱處理
陳 錚 教 授
楊延清 教 授
李賀軍 教 授
張建國 副教授
王永欣 副教授
02凝固過程原理及組織模擬
黃衛東 教 授
介萬奇 教 授
張 軍 教 授
郭喜平 教 授
沈 軍 教 授
李雙明 教 授
劉 峰 教 授
陳福義 教 授
王錦程 教 授
陳忠偉 副教授
楊長林 副教授
03凝固技術及材料制備成形
張立同 院 士
周 廉 院 士
黃衛東 教 授
劉 林 教 授
張 軍 教 授
郭喜平 教 授
沈 軍 教 授
於家康 教 授
郝啟堂 教 授
李金山 教 授
李雙明 教 授
劉 峰 教 授
胡 銳 教 授
林 鑫 教 授
王錦程 教 授
陳 靜 教 授
劉建睿 副教授
王 猛 副教授
陳忠偉 副教授
楊光昱 副教授
楊長林 副教授
04塑性加工與控制
楊 合 教 授
李淼泉 教 授
郭鴻鎮 教 授
姚澤坤 教 授
李付國 教 授
劉郁麗 教 授
曾衛東 教 授
詹 梅 教 授
劉 東 教 授
余心宏 教 授
孫志超 教 授
傅增祥 教 授
李 健 副教授
王 敏 副教授
李慶華 副教授
郭良剛 副教授
李宏偉 副教授
李 恆 副教授
05焊接工程與自動化
李京龍 教 授
傅 莉 教 授
白 鋼 副教授
李文亞 副教授
馬鐵軍 副教授
張 勇 副教授
熊江濤 副教授
初試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302數學(二)
④832材料科學基礎 841材料力學 二選一
復試科目
923材料科學與工程導論
加試科目:
材料力學性能
金屬材料學
E. 李賀軍的介紹
李賀軍,1957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991年在哈爾濱工業大學金屬塑性加工專業獲博士學位。1991年12月至1994年2月西北工業大學博士後。現任西北工業大學材料學院院長,兼任超高溫復合材料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陝西省碳/碳復合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擔任陝西省復合材料學會常務理事、非聚合物基復合材料委員會主任,中國電工學會碳——石墨材料委員會委員,《新型碳材料》、《碳素》、《碳素技術》雜志編委。
F. 西北工業大學材料類考研的專業課怎麼找,我進了她的考研信息網站沒找到,好心人幫幫忙,謝謝!
我有幾個同學都在材料科學與工程,這個專業是材料學院的主打專業。本人計算機專業的,考研還是要選你喜歡的並且有自我優勢的專業,這是我的建議。這是材料學院的部分信息
080503材料加工工程
80
01材料熱處理
陳 錚 教 授
楊延清 教 授
李賀軍 教 授
張建國 副教授
孫曉燕 副教授
王永欣 副教授
同上
復試科目:
923材料科學與工程導論
同等學力
加試科目:
材料力學性能
金屬材料學
02凝固過程原理及組織模擬
黃衛東 教 授
介萬奇 教 授
郭喜平 教 授
沈 軍 教 授
張 軍 教 授
李雙明 教 授
劉 峰 教 授
陳福義 教 授
王錦程 副教授
陳忠偉 副教授
03凝固技術及材料制備成形
張立同 院 士
周 廉 院 士
黃衛東 教 授
劉 林 教 授
沈 軍 教 授
於家康 教 授
張 軍 教 授
郝啟堂 教 授
李金山 教 授
郭喜平 教 授
李雙明 教 授
劉 峰 教 授
胡 銳 教 授
林 鑫 教 授
劉建睿 副教授
陳 靜 副教授
王 猛 副教授
王錦程 副教授
陳忠偉 副教授
楊光昱 副教授
04塑性加工與控制
楊 合 教 授
李淼泉 教 授
郭鴻鎮 教 授
李付國 教 授
姚澤坤 教 授
劉郁麗 教 授
余心宏 教 授
劉 東 教 授
曾衛東 教 授
詹 梅 教 授
李 健 副教授
王 敏 副教授
孫志超 副教授
李慶華 副教授
05焊接工程與自動化
劉金合 教 授
李京龍 教 授
傅 莉 教 授
白 鋼 副教授
李文亞 副教授
馬鐵軍 副教授
張 勇 副教授
★080520計算材料學
10
01復合材料制備工藝及環境行為模擬
李賀軍 教 授
成來飛 教 授
李克智 教 授
同上
同上
02材料的計算機設計
陳 錚 教 授
劉正堂 教 授
楊延清 教 授
李鐵虎 教 授
李金山 教 授
03材料加工過程的數值模擬
李淼泉 教 授
黃衛東 教 授
沈 軍 教 授
楊 合 教 授
劉金合 教 授
李付國 教 授
余心宏 教 授
詹 梅 教 授
王錦程 副教授
孫志超 副教授
04材料科學中的計算方法
陳 錚 教 授
王錦程 副教授
05新材料模擬優化與控制
李賀軍 教 授
成來飛 教 授
希望能幫到你,這里是全部的材料學院的專業和導師信息。這裡面的導師,都是很強的。
有問題可以問我,希望給個加分,3Q!
G. 西北工業大學材料學院的學院簡介
材料學院1998年首批被批准為按照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培養博士的單位,並設有博士後流動站。其中《材料學》和《材料加工工程》兩個學科為國家重點學科。材料學院現設有3個系:材料學系、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系、復合材料系。含3個本科專業,包括7個專業方向,其中《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和《材料科學與工程》2個專業被陝西省授予名牌專業。 材料學院始終重視學科的前沿發展方向,大力開展科學研究。「七五」以來,共有18項成果獲國家發明獎和國家科技進步獎,100多項成果獲省部級科技成果獎,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2500多篇,出版專著12部,科研成果歷年來一直位居全校首位。學院還與國外30多所大學保持密切的學術交流,與國內50多家企業有合作關系。
學院承擔國家「973」、「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預研項目等科研項目240餘項,年科研經費超過3000萬元,已成為我國材料科學與工程技術領域的重要教學與科研基地。 培養目標
培養在金屬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光電信息功能材料、電子材料與器件、復合材料領域的科學與工程方面具有較寬基礎知識、從事材料設計、研究、開發和技術管理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深造與就業方向
畢業生可繼續攻讀本專業及相關專業的碩士研究生,近三年本科考取研究生比例60%以上。
畢業生就業實行雙向選擇,畢業後可到研究所、企業從事科學研究、設計、生產管理、工程技術應用及高等院校的教學工作。
學制/學位
本科四年制/工學學士 西工大材料學院招生專業
西工大材料學院按三個專業方向招收:材料學、材料加工與工程、材料工程(專業型碩士)
西工大材料學院招生規模
材料學院每年招收約200名研究生。根據2012年材料學院招生簡章,共招收78名材料學、77名材料加工、77名材料工程。
西工大材料學院獎學金設置
西工大材料學院獎學金分一、二、三等,每年按照學習成績分配,一等10%,11000元/年(學費7000元免交+400元/月*12);二等40%,9000元/年(學費7000元免交+200元/月*12);三等50%,2000元/年(200元/月*10)。
西工大材料學院就業情況介紹
工作的多數去的是航空航天等國防企業,像成飛,西飛,沈飛,哈飛等各類飛機製造廠,以及相關研究院等等。也有部分同學出國深造。 以下按序列依次為:院長 李賀軍 書記 董文強 副院長 張軍 副院長 李金山
副院長 李文亞 副書記 閆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