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新加坡蘇州工業園區的介紹
中國-新加坡蘇州工業園區(可簡稱蘇州工業園區)位於中國江蘇省蘇州市東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新加坡共和國兩國政府間重要的國際合作項目。自1997年至2004年,蘇州工業園區由新加坡政府負責管理。
② 蘇州工業園區是哪一年由哪位領導創立的
1992年初,鄧小平同志視察南方,發表了借鑒新加坡經驗的重要講話。[1]
1992年9月,時任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率團訪問中國,積極呼應鄧小平同志講話,表達了中新合作共同建立工業園區、並以該園區為載體借鑒新加坡經驗的意向。此後,中新雙方圍繞合作開發事宜進行了多次協商和實地考察,最終確定選址蘇州。[1]
1994年2月11日,國務院下發《關於開發建設蘇州工業園區有關問題的批復》(國函〔1994〕9號),同意江蘇省蘇州市同新加坡有關方面合作開發建設蘇州工業園區。
③ 中新蘇州工業園區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的介紹
1994年 2月26日,中國和新加坡兩國政府在北京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新加坡共和國政府關於合作開發建設蘇州工業園區的協議》,成立了中新聯合協調理事會。同日,蘇州市政府與新方財團代表中新兩國政府簽署了《蘇州工業園區商務總協議》。上述中新兩國簽署的文件成為組建中新蘇州工業園區開發有限公司(簡稱 CSSD)的基礎。1994年8月13日,由中國蘇州工業園區股份有限公司(中方財團,前身為蘇州工業園區投資實業有限公司)和新加坡 — 蘇州園區開發私人有限公司(新方財團)合資組建的 CSSD 經對外經濟貿易合作部和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正式成立。
④ 蘇州工業園區什麼時候開始投入使用的
蘇州工業園區於1994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同年5月實施啟動。詳情推薦參考:http://ke..com/view/327355.htm
⑤ 蘇州 新加坡工業園 成立了多少年
1994年成立的,17年了。
工業園區成立於1994年
⑦ 蘇州工業園區是哪一年開始建設的近年來蘇州市的社會發展取得了哪些成就
蘇州工業園區是中國和新加坡兩國政府的合作項目,開創了中外經濟技術互利合作的新形式。1994年2月11日,國務院下達了《開發建設蘇州工業園區有關問題的批復》。2月26日,李嵐清副總理和李光耀資政分別代表中新兩國政府在北京簽署了合作開發建設蘇州工業園區的協議。同年5月12日,蘇州工業園區破土起動。
蘇州工業園區吸收了國內外開發區的成功經驗,又有自身的顯著特點:第一,它是中國和新加坡兩國政府簽署協議興辦的國際合作項目;第二,園區的行政管理由中方全權負責。成片開發由中新合資的開發公司負責。對外招商引資由中新聯合共同負責;第三,國務院同意在蘇州工業園區自主地、有選擇地借鑒新加坡經濟發展和公共管理方面的經驗。
1999年9月14日,中新兩國政府聯合協調理事會召開了第四次會議,確定了園區今後三年的發展目標:集中建設首期8平方公里,全面建成首期8平方公里的工業區,以及相配套的住宅區。同時按照園區發展的總體規劃要求,以滾動的方式向前發展,根據市場要求,繼續開發2平方公里的工業用地。對於未來的發展,雙方一致認為,蘇州工業園區是中新經濟技術合作的重中之重,雙方合作框架不變,開發主體合資性質不變,長期發展目標不變,雙方合作支持園區發展的承諾不變。
地處蘇州城東金雞湖畔,行政區域面積288平方千米,下轄三個鎮,戶籍人口25萬。
1994年2月11日,國務院下達《關於開發建設蘇州工業園區有關問題的批復》;2月26日,中新兩國政府在北京正式簽署了合作開發建設蘇州工業園區的協議;同年5月12日,蘇州工業園區破土啟動。
2002年02月23日,經報請省政府批准,蘇州市政府同意撤銷蘇州工業園區斜塘鎮,將其原轄區域並入蘇州工業園區婁葑鎮,實行鎮管村體制,鎮政府駐婁葑。區劃調整後,婁葑鎮行政區域面積90.84平方千米,總人口8.04萬,轄10個居委會、28個村委會。
【蘇州工業園區2003年區劃一覽】 2003年,轄4個鎮;將跨塘鎮臨湖村劃歸婁葑鎮管轄。(** 區劃名錄根據江蘇省2003年底村及村以上代碼整理。**)
跨塘鎮 轄:居委會(橋北、新鎮);村委會(蠡塘、婁江、婁東、婁中、湖濱、劍湖、古婁、上樓)。
唯亭鎮 轄:居委會(唯亭、亭南、涇巷、東亭家園);村委會(浦田、夷陵山、施家濱、懸珠、陽澄湖)。
勝浦鎮 轄:居委會(勝浦鎮街道、金苑新村、吳淞新村、園東新村);村委會(金港、金東、吳巷、勝巷、旺坊、南盛)。
婁葑鎮轄:居委會(新蘇、葑誼、葑塘、團結、星灣、獨墅湖、斜塘);社區居委會(蘇安南、蘇安北、官瀆、東港家怡、東港家樂、金益、蓮香);村委會(板陽、洋涇、倪庄、金厙、群力、東旺港、華蓮、周葑、宅前、墩頭、斜浜、金田、東巷、盛墩、建國、聯合、南旺、南夏涇、姚東、西馬、田巷、南沙里、臨湖)。
【2004年底】 轄4個鎮。(** 此處鄉鎮面積人口根據江蘇省統計年鑒電子版,2004年統計數據。**)
婁葑鎮 面積72.56平方千米,人口228728人。
跨塘鎮 面積33.59平方千米,人口 39751人。
唯亭鎮 面積82.15平方千米,人口 32171人。
勝浦鎮 面積16.20平方千米,人口 49266人。
2005年,根據江蘇省政府《關於同意調整蘇州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復》(蘇政復[2005]33號),蘇州工業園區唯亭鎮和跨塘鎮實施合並設立唯亭鎮。據此唯亭鎮將形成115.86平方千米的行政區域,人口5.8萬,轄11個居委會、11個村委會。
在建設小康社會中率先發展
http://www.subaonet.com 2006年09月02日 蘇州新聞網
市第九次黨代會以來的五年,是蘇州波瀾壯闊進行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的建設史,是振奮精神努力實現「兩個率先」的奮斗史,更是轟轟烈烈繼續在高平台上加快發展的發展史。五年來蘇州經濟發展的一組組擲地有聲的數字,令人振奮,令人自豪。細細地解讀這些數據,可以真實具體地展示蘇州經濟發展的亮點和特色,可以深刻地領悟蘇州率先發展的時代風采。
GDP居全國第五位
「十五」時期,是蘇州經濟總量和綜合實力顯著提升、連續跨越大台階的五年。繼2002年、2004年蘇州的地區生產總值分別跨越2000億元和3000億元的台階後,2005年蘇州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026億元,在總量上又躍上了一個新台階,按戶籍人口計算,人均GDP達66766元,摺合人均超過 8000美元。短短五年,GDP連續跨越三個千億元級的大關,年均增長15.5%%,增速比「九五」時期高出3.9個百分點。GDP列上海、北京、廣州、深圳之後,位居全國大中城市第5位,比2000年提升了2個位次。
工業總產值居全國第二位
「十五」時期,蘇州以新型工業化為第一方略,抓住國際製造業轉移的大好時機,積極加強「三帶」(即沿滬寧線的高新技術產業帶、沿長江的基礎產業帶和沿滬浙的配套製造業產業帶)建設;大力推進「兩個」計劃(即「IT產業倍增計劃」和發展規模企業「220計劃」),努力打造國際先進製造業基地。2005年,工業經濟的質量和效益進一步提高,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579億元,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31.1%%;總量繼續擴大,工業生產總值跨過萬億元大關,達 12123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9908億元,五年間年均分別增長27.3%%和32.8%%。蘇州的工業總產值列全國最大的工業城市上海之後,位居全國第2位,比2000年提升了4個位次,蘇州已經名副其實地成為中國第二大工業城市。
實際利用外資居全國第二位
五年來,蘇州緊緊抓住中國加入WTO等有利機遇,主動適應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堅持把開放型經濟作為第一性經濟來抓,堅持把開發區作為招商引資的重要載體,著力加快5個國家級和10個省級開發區的進一步開發建設和功能的提升,促進全市開放型經濟在較高平台上實現量增質升。「十五」時期,世界500強跨國公司有107家在蘇州投資,累計注冊外資570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達到198億美元,分別為「九五」時期5倍和2.6倍。2005年,全市(按原口徑統計)實際利用外資60億美元,僅次於上海位居全國第2位。
進出口總額居全國第三位
五年來,蘇州積極推進進出口主體、產品、市場和方式的多元化,重視推進大通關和口岸建設,促進進出口貿易繼續高位增長。「十五」時期,蘇州進出口總額和出口總額的年均增幅雙雙達到47%%以上。特別是出口商品結構不斷優化,其中機電產品出口比重由2000年的59.5%%上升到2005年的81.2%%,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比重提高了27.5個百分點。2005年,蘇州進出口總額1405.9億美元,其中出口總額727.7億美元,進出口總額僅次於上海、深圳居全國第3位,比2000年又提升了1個位次。
地方財政收入居全國第六位
五年來,隨著全市經濟的加快發展、新增長點的大量涌現和企業經濟效益的不斷提升,加上全市各級充分發揮財政服務於經濟、服務於社會的作用,全面推進和深化各項財政體制改革,充分調動各地各部門增收的積極性,從而使全市財政收入保持強勁增長勢頭,地方財力明顯增強,有力地保障了全市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需要,同時對國家的貢獻也日益增多。2005年,全市完成財政總收入718.1億元,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316.8億元,均比2000年翻了兩番,年均增長30%%以上;一般預算收入的總量、增量繼續保持全省第一;在全國大中城市的位次由2000年的第9位上升至第6位,顯示了蘇州雄厚的經濟實力。
民營企業數量居全省第一位
五年來,蘇州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大力推進經濟結構的優化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尤其注重完善所有制結構、發展多種經濟成分。市委、市政府制定並全面實施《關於促進民營經濟騰飛的決定》以及各項配套政策,加強了發展民營經濟工作力度,積極營造發展環境,構築服務平台,為加快民營經濟的發展創設了良好的環境和條件。2005年末,全市提前一年完成「民營經濟騰飛計劃」確定的民營經濟注冊資本三年翻番的目標。全市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總數分別為9.24萬戶和 23.08萬戶,數量名列全省第一位;注冊資本分別為1706億元和94.6億元,私營個體經濟注冊總資本比「九五」期末增長7.6倍;民營企業的稅收佔全市稅收的比重達29.5%%,完成投資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30%%,成為全市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增長極。由此,也促進蘇州的經濟結構發生巨大的變化,開放型經濟、民營經濟和規模經濟三足鼎立的格局基本形成。
服務業增加值居全省第一位
五年來,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視服務業的發展,制定了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的發展戰略,作出了《關於促進服務業跨越發展的決定》,確定了服務業發展的三大重點,明確提出要形成結構優化、特色明顯、功能完善、開放度高的服務業體系,使服務業成為「打造蘇州起飛的另一翼」。在一系列優惠政策和措施的鼓勵推動下,生產性服務業的領域不斷拓展,新興服務業日益壯大,傳統性服務業加快提升。2005年全市實現服務業增加值1256.3億元,位居全省第1 位,「十五」期間年均增長14.8%%。五年來,蘇州經濟發展的速度、質量、效益的確是令人矚目的。蘇州以佔全國0.46%%的人口、0.09%%的土地面積,創造出了佔全國2.2%%的國內生產總值、2.3%%的財政收入、9.9%%的進出口總額和8.5%%的外商直接投資的佳績。雖然數據不能代表蘇州經濟發展的全部內容,但數據是最有說服力和直截了當的事實。上述一組組活生生的數據不僅詮釋了蘇州過去五年經濟發展的輝煌,而且也預示著蘇州又一次經濟起飛的未來。
⑧ 蘇州工業園區設計研究院的發展歷史
1994 中國-新加坡蘇州工業園區啟動。
1995 中國著名勘察設計大師時匡與江蘇優秀建築師馮正功聯合創辦蘇州工業園區設計研究院,創辦之始秉承國際化建築事務所模式,致力於蘇州工業園區建設。
1996 蘇州工業園區設計研究院榮獲江蘇省CAD示範企業。
1996 承接第一個外資工程設計——獅王啤酒蘇州新工廠。
1997 與美國洛瀚公司合作成功完成園區第一座標志性高層建築-蘇州工業園區國際大廈,榮列為亞洲100座優秀建築之一。
1998 首次在國內引入「鄰里中心」的概念,並成功設計園區第一個鄰里中心—新城鄰里中心。相繼鄰里中心在園區遍地開花。借鑒新加坡經驗設計完成了園區第一批住宅-----新城花園、沁苑小區,花園式的居住小區成為蘇州的一個亮點。
1999 與美國絡翰建築設計事所務合作設計的蘇州工業園區第一座高層建築----國際大廈竣工,成為園區標志性的建築,我院年底遷入第九層。設計完成了蘇州工業園區第二座高層建築----金融大廈。我院設計的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榮獲全國第九屆優秀工程設計銅獎。
2000 我院的蘇州大學王鍵法學院工程方案獲「王嘉廉現代中國建築設計獎大獎」。星海游泳館項目獲得全國第十屆優秀工程設計銅獎;我院通過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
2001 完成世界五百強之一的德國博世集團在蘇州的新建工廠設計,得到博世集團的認可 與好評,成為該 集團在中國國內的唯一戰略合作夥伴。
2002 我院成功改制,由原來國有公司轉制為由員工持股的有限責任公司。擁有控股與參股公司:蘇州工業園區監理有限責任公司、蘇州工業園區設計研究院工程公司、境群國際規劃設計顧問(蘇州)有限公司、蘇州工業園區設計研究院裝飾有限公司、易道(蘇州)設計咨詢有限公司、蘇州工業園區方元置業有限公司。2002年11月18日順利遷入我院自己設計並擁有產權的位於蘇州工業園區蘇虹中路393號的新辦公大樓,。
2003 設計並完成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在湖東新建築群中的「置業廣場」、「工商大樓」、「公 安大樓」等工程。
2004 我院被評為蘇州工業園區優秀勘察設計單位。與境群公司合作中標完成了蘇州大學在園區新校區的規劃及建築方案設計。相繼由我院完成了蘇大新校區的多項建築工程設計。與澳大利亞JPW建築設計事務所合作完成園區物流中心大廈的設計。
2005 完成改制後的第一次成功換屆;12萬平方米的蘇州工業園區工業技術學校方案中標及多項施工圖項目中標。
2006 我院獲得蘇州工業園區文明單位稱號、蘇州工業園區服務行業先進企業、江蘇科技咨詢協會資格會員並評為先進會員單位、取得AAA級江蘇省信譽咨詢企業。
2007 我院被評為蘇州市全市民營企業「雙愛雙評」活動先進單位。蘇州工業園區青少年活動中心方案中標並設計。B30商貿中心等項目中標並設計。
2008 我院榮獲江蘇省勘察設計企業綜合實力排名(建築設計)前十名。國家開發銀行軟體中心方案中標並開始設計。完成建築面積50萬平方米的圓融時代廣場設計。
2009 我院被江蘇省勘察設計協會授予誠信單位。超高層建築項目圓融星座、獅山廣場等項目施工圖設計中標。
2010 我院連續六年被評為蘇州工業園區優秀勘察設計單位。成立組建「蘇州工業園區賽普裝飾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上海分院。
2011 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
⑨ 蘇州工業園區的發展歷史
醞釀籌劃階段
1992年初 鄧小平同志視察南方,發表了借鑒新加坡經驗的重要講話。
1992年9月,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率團訪問中國,積極呼應鄧小平同志講話,表達了中新合作共同建立工業園區、並以該園區為載體借鑒新加坡經驗的意向。此後,中新雙方圍繞合作開發事宜進行了多次協商和實地考察,最終確定選址蘇州。
1994年2月11日,國務院下發《關於開發建設蘇州工業園區有關問題的批復》(國函〔1994〕9號),同意江蘇省蘇州市同新加坡有關方面合作開發建設蘇州工業園區。
1994年2月26日,中新雙方簽署《關於合作開發建設蘇州工業園區的協議書》、《關於借鑒運用新加坡經濟和公共管理經驗的協議書》和《關於合作開發蘇州工業園區商務總協議書》三個重要文件。
1994年3月1日,由蘇州市政府承擔的蘇州工業園區「六通到邊」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全面展開。
1994年4月20日,蘇州工業園區首批借鑒培訓團(規劃建設)赴新加坡培訓。借鑒新加坡經驗正式開始。
1994年4月21日,首批中、新聯合招商團赴歐洲招商。
1994年4月29日,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將婁葑鄉和跨塘鎮、斜塘鎮、唯亭鎮、勝浦鎮一鄉四鎮成建制劃歸蘇州市人民政府直接管轄,由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籌)行使行政管理職能,園區行政區域基本形成。
奠定基礎階段
1994年5月12日,蘇州工業園區首期開發建設正式啟動。
1994年9月2日,江蘇省委省政府下發《關於加快蘇州工業園區建設若干問題的通知》。
1994年9月14日,中新聯合招商首批14個項目舉行簽字儀式。韓國三星、美國BD、新加坡康福、日本百佳等入駐園區。
1994年11月18日,蘇州工業園區首期開發區詳細規劃評審通過。
1995年1月10日,蘇州工業園區開發主體-中新蘇州工業園區開發有限公司舉行開業典禮。
1995年2月21日,中共蘇州工業園區工作委員會和蘇州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正式掛牌。
1997年底 蘇州工業園區首期8平方公里基本開發完成。
1999年6月28日,中新雙方簽署《關於蘇州工業園區發展有關事宜的諒解備忘錄》,確定從2001年1月1日起,中新蘇州工業園區開發有限公司實施股比調整,中方財團股比由35%調整為65%,中方承擔公司的大股東責任。
加速發展階段
2001年3月23日,蘇州市委、市政府召開蘇州工業園區加快開發建設動員大會,二、三期的開發正式啟動,園區進入了大動遷、大開發、大建設、大招商、大發展階段。
2001年6月8日,蘇州工業園區舉行成立七周年慶祝大會。會議宣布中新蘇州工業園區開發有限公司已經完成股比調整。
2003年底,中新蘇州工業園區開發有限公司在連續三年實現贏利的基礎上,消除了歷年累積虧損。
2003年 蘇州工業園區主要經濟指標達到蘇州市1993年的水平,相當於十年再造了一個新蘇州。
2004年6月10日 蘇州工業園區舉行成立十周年慶祝大會。中新雙方一致認為園區開發建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一個國際化、現代化的工業園區已經初具規模。
轉型提升階段
2005年,蘇州工業園區相繼啟動製造業升級、服務業倍增和科技跨越計劃。在後續數年中,又先後提出生態優化、金雞湖雙百人才、金融翻番、納米產業雙倍增、文化繁榮、幸福社區共「九大行動計劃」。
2006年,經國務院批准,中新合作區規劃面積擴大10平方公里,為蘇州工業園區推進自主創新和現代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提供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2009年5月26日,蘇州工業園區舉行開發建設十五周年慶祝大會。十五年來,園區取得了地區生產總值超千億,累計上交各種稅收超千億,實際利用外資摺合人民幣超千億,注冊內資超千億等「四個超千億」的發展成就。 2011年9月15日 蘇州市第十一次黨代會明確蘇州工業園區作為蘇州「東部綜合商務城」的定位,園區以服務型經濟與創新型經濟為主體的經濟格局加快形成。
2012年12月26日,經江蘇省政府批准,蘇州工業園區撤銷婁葑鎮分設婁葑街道和斜塘街道,撤銷唯亭鎮設唯亭街道,撤銷勝浦鎮設勝浦街道,標志著園區在推動消除城鄉二元結構和實現區域一體化發展方面跨入了新的歷史階段。
2013年,蘇州工業園區確立了爭當蘇南現代化建設先導區的發展目標,深化開放創新綜合改革起步,「新三年金融繁榮計劃」、「自主品牌企業培育計劃」啟動實施。
⑩ 新加坡蘇州工業園什麼時候成立的
1994年02月2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新加坡共和國政府關於合作開發建設蘇州工業園區的協議》正式簽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