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企業如何提高工業增加值

企業如何提高工業增加值

發布時間:2022-09-11 03:29:58

『壹』 如何准確核算工業增加值

工業增加值的計算方法有兩種,即生產法和收入法(又稱要素分配法)。

生產法生產法是指從工業生產過程中的產品和勞務價值形成的角度入手,剔除生產環節中投入的中間產品價值,從而得到新增價值的方法。 其計算公式為:工業增加值=工業總產出-工業中間投入 在工業增加值的實際計算中,工業總產出是直接用工業總產值(現行價格、新規定)代替的。這一指標的計算價格與工業中間投入的計算價格一律與新稅制的規定相一致,按不含增值稅的價格計算。但是,增值稅是企業所創造的新增價值的一部分,屬於增加值范疇,為了確保工業增加值要素的完整,在計算工業增加值時,應將本期應交增值稅計入工業增加值中。 由此按生產法計算的工業增加值的實際計算公式應為: 工業增加值=工業總產值(現價、新規定)-工業中間投入+本期應交增值稅 收入法①工業總產值(現行價格、新規定)包括本期生產的成品價值、對外加工費收入和自製半成品在製品期限期末期初差額價值。②工業中間投入

『貳』 工業增加值怎麼計算請舉例說明一下

增加值是反應企業生產過程中產出超過這一過程中間投入的價值,根據國家統計局有關規定按收入法計算,增加值為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固定資產折舊和營業盈餘四部分之和。參考公式為:增加值=全年應發工資總額+勞動保險費和待業保險費+當年計提的固定資產折舊總額+營業利潤+補貼收入+本年應交稅金-儲備糧油差價-預算彌補虧損及補貼本年應補數-增值稅本年度應收出口退稅

『叄』 工業增加值的演算法是什麼詳細點,謝謝……

生產法: 生產法是指從工業生產過程中的產品和勞務價值形成的角度入手,剔除生產環節中投入的中間產品價值,從而得到新增價值的方法。其計算公式為: 工業增加值=工業總產出-工業中間投入 在工業增加值的實際計算中,工業總產出是直接用工業總產值(現行價格、新規定)代替的。這一指標的計算價格與工業中間投入的計算價格一律與新稅制的規定相一致,按不含增值稅的價格計算。但是,增值稅是企業所創造的新增價值的一部分,屬於增加值范疇,為了確保工業增加值要素的完整,在計算工業增加值時,應將本期應交增值稅計入工業增加值中。由此按生產法計算的工業增加值的實際計算公式應為: 工業增加值=工業總產值(現價、新規定)-工業中間投入+本期應交增值稅

『肆』 如何編制工業增加值

工業增加值,是指工業企業在報告期內以貨幣形式表現的工業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是企業全部生產活動的總成果扣除了在生產過程中消耗或轉移的物質產品和勞務價值後的余額,是企業生產過程中新增加的價值。
工業增加值有兩種計算方法:
一是生產法,即從工業生產過程中產品和勞務價值形成的角度入手,剔除生產環節中間投入的價值,從而得到新增價值的方法。
公式:工業增加值=工業總產值-工業中間投入+本期應交增值稅

二是收入法,即從工業生產過程中創造的原始收入初次分配的角度,對工業生產活動最終成果進行核算的一種方法。
公式:
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折舊+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值+營業盈餘�
參考資料:http://www.hntj.gov.cn/faq/TopicDetail.asp?TopicID=450

『伍』 提高經濟增加值指標,可採取哪些措施

如何理解經濟增加值在績效考核中的運用經濟增加值是近年來最引人注目和廣泛使用的業績考核指標,它是一種把會計基礎和價值基礎結合起來的評價方法。該評價方法被一些傑出企業所採用,並幫助它們取得了非凡的業績。為了充分發揮業績考核的導向作用,實現價值創造的新飛躍,國資委決定從2010年開始在中央企業全面推行經濟增加值考核。如何理解經濟增加值在績效考核中的運用,下面僅就此談一下個人的認識:一、經濟增加值的概念EVA(EconomicValueAdded)是經濟增加值的英文縮寫,指從稅後凈營業利潤中扣除包括股權和債務的全部投入資本成本後的所得。其核心是資本投入是有成本的,企業的盈利只有高於其資本成本(包括股權成本和債務成本)時才會為股東創造價值。其基本涵義是企業稅後凈營業利潤扣除包括權益和債務的全部投入資本成本後的所得。EVA是一種更能全面評價企業經營者有效使用企業資本和為股東創造價值能力,並體現企業最終經營目標的企業經營業績考核工具。EVA的持續增長意味著企業市場價值的不斷增加和股東價值的增長,從而實現股東價值最大化的管理目標。EVA比凈利潤、凈資產收益率等涵義更加豐富,克服了它們某些方面的缺陷,是對企業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的綜合考量,同時揭示了企業的經營效率和資本的使用效率。通過在計算過程中進行相應的會計調整,充分考慮了企業的自主創新、持續發展、主營業務等經營導向,更能反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經營現狀,促使企業更加關注其長期價值創造能力。EVA管理不僅是有效的業績考核和績效管理方法,還是一套先進全面的價值管理體系。將EVA管理貫穿於企業的戰略制定、風險管理、投資管理、資源分配、兼並收購等經營活動,形成以EVA創造為導向的完整的價值管理體系,是一種可以使公司內部各級管理層致力於股東價值最大化的管理創新。二、經濟增加值運用到業績評價的背景EVA源於諾貝爾獎獲得者經濟學家默頓?米勒和弗蘭克?莫迪格萊尼關於公司價值的模型。1982年美國思騰思特公司正式推出EVA考核體系。其基本內涵就是企業經營要考慮各種要素成本,包括資本的成本,只有企業的創造扣除了資本等所有要素成本之後的盈餘,才能真正稱之為企業創造的財富。EVA指標從股東價值創造角度反映企業的經營績效,使企業的規模和效率實現均衡、長期利益和短期利益得到兼顧,曾被美國《財富》雜志稱為「現代公司管理的一場革命」、「創造價值的金鑰匙」。截至目前,以EVA為核心的價值管理體系的運用已經相當廣泛,全球現有400多家大公司採用EVA作為業績評價和獎勵經營者的重要依據,其中包括西門子、波音、GE、可口可樂、索尼等國際知名公司。2001年,青島啤酒率先引入,隨即EVA在我國引起廣泛關注,華為、TCL等公司都先後採用EVA進行企業內部業績考核。國資委非常重視EVA考核評估方式的應用,積極引導一些有條件的企業集團進行E-VA考核的探索,2007年1月,國務院國資委頒布的《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暫行法》,把EVA引入考核體系,鼓勵中央企業使用EVA指標進行年度經營業績考核。2008年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工作會議進一步明確,從2010年起全面採用EVA對中央企業經營業績進行考核。三、經濟增加值的計算計算企業經濟增加值時,應當取得企業一定時期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及附註等資料,並進行分析。根據經調整計算出的企業稅後凈營業利潤和經分析測算出企業全部資本成本,計算企業經濟增加值。經濟增加值的具體計算公式為:經濟增加值=稅後凈營業利潤-資本成本=稅後凈營業利潤-調整後資本×平均資本成本率稅後凈營業利潤=凈利潤+(利息支出+研究開發費用調整項-非經常性收益調整項×50%)×(1-企業所得稅稅率)調整後資本=平均所有者權益+平均負債合計-平均無息流動負債-平均在建工程其中部分指標計算如下:1、利息支出是指企業財務報表中「財務費用」項下的「利息支出」。2、研究開發費用調整項是指企業財務報表中「管理費用」項下的「研究與開發費」和當期確認為無形資產的研究開發支出。對於為獲取國家戰略資源,勘探投入較大的企業,可以將其成本費用情況表中的「勘探費用」視同研究開發費用調整項按照一定比例(原則上不超過50%)予以扣回。3、非經常性收益調整項包括:變賣主業優質資產收益:減持具有實質控制權的所屬上市公司股權取得的收益(不包括在二級市場增持後又減持取得的收益);企業集團(不含投資類企業集團)轉讓所屬主業范圍內且資產、收入或者利潤占集團總體10%以上的非上市公司資產取得的收益。主業優質資產以外的非流動資產轉讓收益:企業集團(不含投資類企業集團)轉讓股權收益,資產轉讓收益。其他非經常性收益調整項:與主業發展無關的資產置換收益、與經常活動無關的補貼收入等。4、無息流動負債是指企業財務報表中「應付票據」、「應付賬款」、「預收款項」、「應交稅金」、「應付利息」、「其他應付款」和「其他流動負債」;對於因承擔國家任務等原因造成「專項應付款」、「特種儲備基金」余額較大的,可視為無息流動負債扣除。5、在建工程是指企業財務報表中的符合主業規定的「在建工程」。經濟增加值是資本在特定時期內創造的收益。如果經濟增加值為正值,說明企業創造了價值和財富;如果經濟增加值為負值,說明企業摧毀了應有的價值;如果經濟增加值為零,說明企業只獲得金融市場的一般預期,剛好補償資本成本。現舉例說明:某工程局擁有甲乙丙三家子公司,其中甲公司主營路橋施工,乙公司主營水利水電,丙公司主營市政工程。工程局每年對甲、乙、丙公司經理層進行績效評價。假設甲乙丙公司2008年度的有關財務數據如下表(金額單位:萬元)甲公司:稅後凈營業利潤=凈利潤+利息×(1-稅率)=675+1000×(1-25%)=1425萬元調整後資本=平均資產-平均無息流動負債=16000-950=15050萬元經濟增加值=1425-15050×5.5%=597.25萬元乙公司:稅後凈營業利潤=300+100×(1-25%)=375萬元調整後資本=4400-800=3600萬元經濟增加值=375-3600×5.5%=177萬元丙公司:稅後凈營業利潤=900+1100×(1-25%)=1725萬元調整後資本=28000-700=27300萬元經濟增加值=1725-27300×5.5%=223.50萬元由上例可以看出凈利潤高或者資產規模大的企業,價值創造能力不一定高。某些企業凈利潤較高、凈資產規模較大,但EVA值較小甚至為負值,說明企業只重視利潤和規模是不夠的,還要更加關注價值創造。四、經濟增加值對價值管理觀的影響經濟增加值就是稅後凈營運利潤減去投入資本的機會成本後的所得,注重資本費用是EVA的明顯特徵。由於考慮到包括權益資本在內的所有資本的成本,EVA體現了企業在某個時期創造或損壞了的財富價值量,不同的行業、不同的地域、不同的階段,資本的成本是不一樣的,如果股東投入的錢,連當期銀行平均存款利率都創造不了,那麼股東的錢還不如存在銀行里;如果一個企業創造的投資回報低於該行業平均回報水平,這個企業對股東的資本就沒有吸引力。只有當企業創造的稅後營運利潤超出資本的成本訴求的時候,企業才是在「賺錢」。經濟增加值結束了免費使用股東資本的時代,企業的創造只有扣除了包括股東資本成本之後仍有盈餘,才能真正稱之為創造了企業經營利潤。股東資本有成本,國有資本也一樣有成本。經過幾年國資委對中央企業的監管和引導,國有資本保值增值業績取得長足的進步,「是企業就要賺錢」、「國有企業也必須保值增值」等基本而淳樸的理念逐步根植於中央企業經營行為之中,因此,在國有大企業引入EVA考核方式,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推廣應用基礎。經濟增加值就是要求企業經營者從股東的利益和角度去考慮和安排企業經營問題,內部組織結構是否能夠滿足EVA的要求,生產產品佔用的固定資產是否體現EVA的要求,產品或產品製造環節是自己製造劃算還是外包劃算,對外投資能夠考慮EVA的回報,資本投資和借貸投資哪個更加合適等等,都要求企業經營者站在一個充分考慮資本成本和創造價值的高度去思考、決策、執行。經濟增加值的應用,可以最大效果地杜絕過去國有企業搶國家資源的現象,也可以改變盲目上規模、盲目上項目的一窩蜂現象。五、業績考核中增加EVA指標的作用1、有利於企業正確評價自身業績。EVA理論倡導有效益的增長,鼓勵價值創造行為。提高經濟增加值水平,既要靠增加凈利潤,又要靠降低資本成本。在當前企業負債率水平較高、投資風險較大的情況下,尤其要避免盲目投資,減少資本佔用。引入EVA有助於創新體制機制,優化資源配置,轉變增長方式,推進技術創新,強化資源節約。2、有利於企業提升市場競爭能力。中央企業目前在投資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在於擴張沖動較強,在超出自身能力的情況下,急於進行境內外項目投資和並購重組,債務負擔不斷迅速加重。此外,一些企業存貨和應收賬款佔用較多,現金流短缺比較緊張;還有一些企業傳統市場出現萎縮,新的市場開拓進展緩慢,業務轉型任務艱巨,這都給企業控制經營風險帶來了隱患。經濟增加值考核可以使企業樹立資本成本意識,並以回報必須高於投資成本的標准對新增投資進行取捨和管理,引導企業通過合理投資、改善管理、提升業績、擴大資產和調整資本結構等手段增強競爭能力。3、有利於企業關注資本效率。通過強化資本成本觀念,使企業經營者認識到籌集到的權益資本,與銀行借款一樣,都是有成本的,股東權益並非「免費的午餐」。此前業績考核體系主要以財務指標為主,而財務指標又以利潤等絕對量指標為主,容易造成企業盲目擴大規模,追求數量而忽視質量。在考核體系中加入經濟增加值對標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保證考核的合理性與薪酬激勵的公平性。當外部經營環境發生重大變化或嚴重惡化時,企業將無法或難以完成在經營業績考核責任書中承諾的考核目標值。在這種情況下,有兩種解決法,一種是在考核期結束之前對目標值進行調整,往往缺乏調整的客觀依據並形成考核方與被考核方之間的博弈。另一種法是藉助於對標比較,即當企業未能完成目標值但卻相對於同行業對標企業表現較好時,憑借EVA的對標指標,可以獨立獲得考核得分;或者在相反的情況下,可以通過對標指標的減分,以消除外部經濟環境變化的影響。採取後一種法可以激勵企業在不同經濟周期和不同企業發展階段時始終積極爭取超越對標企業,有助於推動企業投資決策更加科學和嚴謹,有利於國有資產保值增值。4、有利於企業的長遠發展。採用EVA關鍵驅動因素分析的實證方法,或通過信息化技術固化的大型數學迭代模型對全部財務指標依次計算出對EVA期間變化與對標企業差異的貢獻及其敏感性,以此識別那些在經營、投融資過程中對EVA指標起關鍵性影響和作用的因素,並據此對EVA的改進和資源配置調整提出客觀性及實證性建議,可以較好地克服企業的短視行為,使管理者專注於企業長期業績的提升與可持續發展。5、有利於企業進行橫向比較,消除了企業間規模、行業、發展基礎、經營風險等方面的差異,更能真實反映企業的經營業績。六、經濟增加值指標的局限性1、資本成本計算困難。債務成本及權益成本的確定方法需要採用國際及國內專業評級機構、投資銀行、商業銀行債信評級方法和常用指標等。2、經濟增加值是在利潤的基礎上計算的,基本屬於財務指標,未能充分反映產品、員工、客戶、創新等非財務信息。3、EVA指標歸根結底來源於歷史性的會計數據,是一個只能反映企業當期業績的靜態指標,對於長期現金流量缺乏考慮。4、就長期而言,EVA不能准確反映和控制公司的風險,高EVA值可能加劇風險進而削減股東價值,這是EVA指標的內在矛盾。5、在計算經濟增加值時,對於什麼應該包括在投資基礎內、凈收益應作哪些調整以及資本成本的確定,存在較多爭議。而這樣的爭議不利於建立一個統一的規范。而缺乏統一性的業績評價指標,只能在一個企業的內部評價中使用。七、推進經濟增加值考核工作應注重的問題1、抓住工作核心,搞清經濟增加值考核的導向、抓住考核關鍵指標。關注「三個導向」、明確「四項重點」和體現「四條政策」。「三個導向」是:第一,突出企業的資本屬性,引導企業增強價值創造能力,提升資本回報水平。第二,突出提高發展質量,引導企業做強主業、控制風險、優化結構。第三,突出可持續發展,引導企業更加重視自主創新,更加重視戰略投資,更加重視長遠回報。「四項重點」是:第一,提升現有資本使用效率,優化管理流程,改善產品結構,減少存貨和應收賬款。第二,抓緊處置不良資產,不屬於企業核心主業、長期回報過低的業務,堅決壓縮,及時退出。第三,提高投資質量,把是否創造價值作為配置資源的重要標准,確保所有項目投資回報高於資本成本,投資收益大於投資風險。第四,優化資本結構,有效使用財務杠桿,降低資本成本。要將價值管理融入企業發展全過程,抓住價值驅動的關鍵因素,層層分解落實責任。「四條政策」是:第一,鼓勵加大研發投入,對研究開發費用視同利潤來計算考核得分。第二,鼓勵為獲取戰略資源進行的風險投入,對企業投入較大的勘探費用,按一定比例視同研究開發費用。第三,鼓勵可持續發展投入,對符合主業的在建工程,從資本成本中予以扣除。第四,限制非主業投資,對非經常性收益按減半計算。2、抓緊做好准備工作,經濟增加值考核要跟企業發展戰略、年度預算、全員考核,短板管理,分配任免相結合。3、加強培訓工作。培訓工作要覆蓋各級企業領導班子以及從事業績考核工作的有關人員。4、注意隨時跟蹤,動態調整,建立一套符合中央企業實際的經濟增加值考核體系,要制定一系列配套政策,同時對企業特殊的重大事項予以適當考慮。總之,經濟增加值在業績考核中的運用會對中國企業的價值管理產生重大影響,會引導企業注重價值創造,會有利於引導企業做強主業,會有利於落實出資人的責任,會真正體現正確的政績觀,會把科學發展觀的理念落實在業績考核的體系建設中。

『陸』 工業增加值的計算方法是什麼

計算工業增加值通常採用兩種方法。一是生產法,即從工業生產過程中產品和勞務價值形成的角度入手,剔除生產環節中間投入的價值,從而得到新增價值的方法。公式為:工業增加值=現價工業總產值-工業中間投入+本期應交增值稅。二是分配法,即從工業生產過程中製造的原始收入初次分配的角度,對工業生產活動最終成果進行核算的一種方法,其計算公式:工業增加值=工資+福利費+折舊費+勞動、待業保險費+產品銷售稅金及附加+應交增值稅+營業盈餘。或:工業增加值=勞動者報酬+固定資產折舊+生產稅凈額+營業盈餘。那麼,如何用生產法和分配法計算企業的工業增加值?本文將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作一些探討。一、按生產法計算:此種方法是目前最常用、絕大多數工業企業採用的方法,從上面的公式反映出,用生產法計算工業增加值涉及到三個要素:一是現價工業總產值,二是工業中間投入,三是本期應交增值稅。1、現價工業總產值如何計算:(1)概念:現價工業總產值是以貨幣形式表現的工業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工業最終產品或提供工業性勞務活動的總價值量。(2)計算原則:計算工業總產值要遵循三條基本原則。工業生產的原則:即凡是企業在報告期生產的經檢驗合格的產品,不管是否在報告期銷售,均應包括在內,反之,凡不是本企業生產的產品,均不計入本企業的工業總產值中。最終產品的原則:即凡是計入工業總產值的產品必須是本企業生產的經檢驗合格,不需再進行任何加工的最終產品,如果企業有中間產品(半成品)對外銷售,那對外銷售的中間產品也應視為企業的最終產品。工廠法原則:即工業總產值是以工業企業作為基本計算(核算)單位,即按企業的最終產品計算工業總產值,按這種方法計算的工業總產值,不允許同一產品價值在企業內部重復計算,但允許企業間的重復計算。(3)計算方法:工業總產值包括本期生產成品價值,對外加工費收入,在製品半成品期末期初差額價值三部分。①本期生產成品價值:是指企業本期生產,並在報告期內不再進行加工,經檢驗包裝入庫的全部工業成品(半成品)價值合計,包括企業生產的自製設備及提供給本企業在建工程,其他非工業部門和生產福利部門等單位使用的成品價值,本期生產成品價值按自備原材料生產的產品的數量乘以本期不含增值稅(銷項稅額)的產品實際銷售平均單價計算;會計核算中按成本價格轉賬的自製設備和自產自用的成品,按成本價格計算生產成品價值,生產成品價值中不包括用定貨者來料加工的成品(半成品)價值。針對企業的具體情況,可以作這樣的處理:首先由各個成品生產分廠的統計人員分別報送本期(報告期,一般按一個月結算一次)品產合格入庫量(按各種規格明細分類報出),然後由銷售部門的統計人員報送按品種規格的銷售單價,再將產品產量和產品銷售單價按品種規格對應相乘得出本期生產成品價值。②對外加工費收入:是指企業在報告期內完成的對外承接的工業品加工(包括用定貨者來料加工產品)的加工費收入和對外工業修理作業所取得的加工費收入,對外加工費收入按不含增值稅(銷項稅額)的價格計算。③自製半成品在製品期末期初差額價值:是企業報告期自製半成品在製品期末減期初的差額價值。2、工業中間投入如何計算:(1)概念:指企業在報告期內用於工業生產活動所一次性消耗的外購原材料、燃料、動力及其他實物產品和對外支付的服務費用。(2)計算原則:計算工業中間投入有三個原則。A、必須是從企業外部購入的產品和服務的價值,不包括生產過程中回收的廢料以及自製品的價值;B、必須是本期投入生產,並一次性消耗的產品和服務的價值,不包括固定資產轉移價值;C、中間投入的計算口徑必須與工業總產值的計算口徑一致,即計入工業中間投入的產品和服務價值必須已經計入工業總產產值中。工業中間投入按照具體內容分為直接材料、製造費用中的中間投入、管理費用中的中間投入、銷售費用中的中間投入和利息支出五大項。具體計算過程:①利用會計決算報告中的製造費用明細表可以計算出製造費用中的中間投入,即將屬於中間投入的運輸費、低值易耗品攤銷、勞動保護費、差旅費、保險費、水電費、辦公費、勞務費、綠化費、排污費、機物料消耗、修理費等等項目相加而得。②利用銷售費用明細表可以計算出銷售費用中的中間投入,即將屬於中間投入的差旅費、辦公費、機物料消耗、裝卸費、廣告費、業務招待費、修理費、運輸費、代理費等等項目相加而得。③利用管理費用明細表可以計算出管理費用中的中間投入,即將屬於中間投入的修理費、辦公費、差旅費、機物料消耗、水電費、業務招待費、低值易耗品攤銷、教育經費、工會經費、租賃費、綠化費、土地使用費等等項目相加而得。④利用財務費用表可以計算出利息收支凈額。⑤利用生產成本明細表可計算出直接材料,即將屬於直接材料的原材料、燃料、動力等等項目相加而得。需要注意的是,應將回收的原材料從成本中扣除。但在日常統計中,有些項目資料的取得比較困難,因此根據本單位的具體情況,總結出下面二種工業中間投入的計算方法:一是正演算法:即將容易從會計報表中取得的製造費用、管理費用、銷售費用中屬於中間投入的部分分別相加,再加上直接材料和利息支出,得出工業中間投入合計。二是倒演算法,即分別用製造費用、管理費用、銷售費用合計減去其中屬於增加值的項目(大體包括工資、福利費、折舊、勞動保險費、職工待業保險、稅金等),倒算出三項費用中的中間投入,再加上直接材料和利息支出,得出工業中間投入合計。涉及到的財務報表有:企業產品成本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製造費用、銷售費用等明細表。3、本期應交增值稅如何計算:本期應交增值稅是指工業企業在報告期內應繳納的增值稅額。其計算公式:本期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出口退稅+進項稅額轉出數-進項稅額。這些資料取自會計核算資料應交稅金及附加費明細表。以上對構成工業增加值三要素的計算方法、計算依據、計算過程作了詳細說明,再根據生產法計算公式(工業增加值=現價工業總產值-工業中間投入+本期應交增值稅)就能夠得出某廠的工業增加值了。二、按分配法計算:此種方法涉及到七個要素――工資、福利費、折舊費、勞動及待業保險費、產品銷售稅金及附加、應交增值稅、營業盈餘。目前,有的部門歸結為四大要素,即:固定資產折舊+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營業盈餘,其內容都大同小異。1、工資:從人力部勞動工資報表或會計核算損益表中取得,對應的人數為單位從業人員。2、福利費:從會計核算損益表中取得。3、折舊費:從會計資產負債表中固定資產科目中取得。4、勞動、待業保險費:從會計管理費用明細表中取得5、產品銷售稅金及附加:從會計損益表中產品銷售收入科目中取得。6、本期應交增值稅:從會計應交稅金及附加費明細表中取得。(計算公式同上)7、營業盈餘:是指工業企業創造的增加值扣除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和固定資產折舊後的余額。它相當於企業的營業利潤加上生產補貼,但要扣除從利潤中開支的工資和福利以及稅後利潤中提取的公益金等。計算公式為:營業盈餘=營業利潤+生產補貼-從利潤中開支的工資和福利-從稅後利潤中提取的公益金。將以上這七個要素直接相加就得出工業增加值。以上就如何用生產法和分配法計算企業的工業增加值作了詳細論述,但兩種方法計算企業工業增加值的結果有一定差異。.請各位高手幫個忙

『柒』 工業增加值計算公式

工業增加值有兩種計算方法,具體如下:
1、工業增加值=工業總產值-工業中間投入+本期應交增值稅。
2、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折舊+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值+營業盈餘。
生產法,即從工業生產過程中產品和勞務價值形成的角度入手,剔除生產環節中間投入的價值,從而得到新增價值的方法。收入法,即從工業生產過程中創造的原始收入初次分配的角度,對工業生產活動最終成果進行核算的一種方法。
從工業增加值的概念出發,計算工業增加值應遵循以下兩條原則:
1、本期生產的原則。工業增加值的核算必須是工業企業報告期內的工業生產成果。只有進入了工業企業報告期內的工業生產過程,通過工業生產活動所創造的產品和勞務才能進行工業增加的核算,非報告期內生產的工業產品,即使在報告期內出售,也不能作為本期的工業生產成果;反之,只要是報告期內生產的產品,不論是否出售,均應計入報告期生產成果。
2、最終成果的原則。工業企業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從產品形態上看,體現於本期生產出的、已出售、可供出售和自產自用的產品和勞務上,不包括用於生產過程中的產品和勞務;從價值形態上看,產品生產的過程也是價值轉移的過程,生產過程中所耗用的產品(中間投入)價值隨同生產過程轉移到新產品的價值之中。為了避免產品價值的重復計算,必須在工業總產值的基礎上扣除中間投入的轉移價值。因此,要保持工業總產值與工業中間投入的計算價格、指標口徑范圍的一致性,避免工業增加值計算結果出現偏差。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全文》
第十五條 基本養老金由統籌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基本養老金根據個人累計繳費年限、繳費工資、當地職工平均工資、個人賬戶金額、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等因素確定。

『捌』 如何提升生產產值和入庫產值

學生的學習成果是通過考試用分數來表示的,那麼整個社會的生產成果是用什麼來衡量的呢?總產值和增加值就是人們用來衡量社會生產活動總成果的兩個重要總量指標。

以工業生產為例,可以說明總產值與增加值兩者之間的區別和聯系。工業總產值是指工業企業在一定時期內以貨幣表現的工業企業生產的產品總量,也就是全部工業產品價值的總和。它既包括在生產過程中物質消耗轉移的價值,也包括新創造的價值。具體地說包括了:(1) 成品價值,即在本企業內不再加工、經檢驗包裝入庫的產品價值。(2) 按加工費計算的已完成的工業性作業價值,包括在作業過程中所耗用的材料和零件的價值,但不包括被修理加工產品的價值。(3) 自製半成品、在製品期未期初差額價值。工業總產值採用「工廠法」計算,即按企業工業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計算,但不允許把企業內部各車間的生產成果相加重復計算。

工業增加值是指工業企業在一定時期內工業生產活動創造的價值,是國內生產總值的組成部分。工業增加值就是工業總產值中扣除原材料、燃料、動力消耗和各項勞務消耗以後的價值。

由此可見,總產值和增加值這兩個指標既相聯系又有區別,總產值包括了轉移價值的多次重復計算,因此其數值最大,但它不能確切地反映生產發展狀況;增加值是生產活動所增加的價值,其數值最小,可以比較確切地反映生產的規模和速度。隨著現行統計制度方法逐步向國際接軌,總產值指標將逐步被增加值指標所代替。

閱讀全文

與企業如何提高工業增加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寶馬320混動怎麼樣 瀏覽:243
汽車自燃保險賠付需要多久 瀏覽:795
工業園區拓展土地去哪裡申請 瀏覽:677
寶馬原廠剎車油怎麼辨別真偽 瀏覽:13
寶馬原車點火線圈是什麼品牌的 瀏覽:564
賓士舊輪胎回收多少錢一個 瀏覽:58
76年我國工業產值位列多少名 瀏覽:180
襄城區工業學校在什麼位置 瀏覽:927
寶馬怎麼遠程記錄儀 瀏覽:793
獵豹汽車和中華哪個好 瀏覽:256
汽車貼膜夏天多久氣泡消失 瀏覽:99
專升本在鄭州輕工業大學哪個校區 瀏覽:605
華晨汽車品控如何 瀏覽:416
工業廢水如何去磷 瀏覽:260
汽車273公里用多久 瀏覽:119
工業信息廳是干什麼用的 瀏覽:444
寶馬x5氣囊要多少 瀏覽:850
開奧迪下暴雨怎麼辦 瀏覽:7
汽車L是什麼品牌 瀏覽:730
成都哪裡有汽車座椅全包 瀏覽: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