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為什麼沒有工業革命在中國

為什麼沒有工業革命在中國

發布時間:2022-09-09 05:40:40

㈠ 18世紀工業革命發生在西方,為什麼沒有發生在中國

18世紀工業革命在西方各國如火如荼地開展,英國作為工業革命的先行者,工業領域發展得比較快,資產階級也得到了較大的發展。而當時,中國處於明朝階段,並沒有開展第一次工業革命。為什麼工業革命發生在西方,而沒有發生在中國?接下來,我將從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第三,文化環境。中國古代的科舉制一直延續,直到近代才被廢除。科舉制的主要書目就是八股文,受到了讀書人們的追捧。因此,束縛了人們的創造力和想像力。再加上,明朝的文字獄也是愈演愈烈,整個文化發展的環境不容樂觀。而西方,經過文藝復興、啟蒙運動後,人們的思想越來越開放。

㈡ 中國沒有工業革命的深層原因是什麼

一、中國沒有工業革命的原因
1、政治環境
資產階級在英國的統治日益加強,資產階級革命廢除了封建制度,消除了不利於資本主義發展的種種束縛,為工業革命創造了重要的政治前提。
在中國的皇權專制體系下,大量白銀湧入無法帶來財富的重新分配,財富都集中在皇室貴族手裡,社會等級固化,沒有新貴階級對社會等級的沖擊,不會在內部產生制度創新,沒有工業革命的基礎。

2、金融市場
明朝對海外白銀資本過度依賴,同時又沒有建立起完善的市場和金融體系,導致白銀的輸入一旦被切斷,國內經濟馬上陷入混亂,加速了明朝覆滅。
而英國在大量白銀湧入之後,迅速建立起了金融市場和信用體系,保護國內工商業的健康發展,倫敦成為世界金融中心,從而通過全球貿易網路獲取巨額財富,不再依賴美洲白銀進口來支持經濟發展,為工業革命奠定了經濟基礎。

3、科技:發明機制上存在著根本性的差異
工業革命之所以沒有發生在中國是因為科學革命沒有發生在中國,而科學革命的發生主要是由於科技的發展,在當時而言中西雙方在發明機制上存在著根本性的差異。中國的發明主要是依靠「試錯和改錯」的方式,科學革命之前,中國由於人口基數大,其實驗和經驗較為豐富,所以其科技發明一直領先於歐洲各國。而在14—17世紀歐洲各國已經形成了現代科學下的實驗的發明創造,這是一種質的轉變。在科舉制度的激勵機制下,大部分人僅限於對《四書五經》等傳統儒家文化的研究,中國人對自然、科學技術等發現僅出於好奇心,並無深究。

4、競爭環境
明朝長期沉浸在中央大一統帝國的環境中,周邊沒有能與之競爭的國家,缺乏外部競爭的壓力,導致制度改革和創新緩慢。
英國是在葡萄牙、西班牙、荷蘭等幾個率先崛起的歐洲大國夾縫中發展起來的,外部競爭的巨大壓力迫使英國進行改革和創新。1588年英西大海戰和後面的一系列變革,讓英國慢慢甩開其他國家,成為世界的霸主。
為了取得進步,你必須有一個競爭性的體系,而非由單一力量統治。歐洲創造出了一個鼓勵知識創新的競爭環境。有宗教改革、天文學、化學、醫學、數學和哲學領域的改革。最終滲透到如何紡織、製鞋和種玉米。

5、科舉制度
科學革命沒有在中國發生,原因不在於惡劣的政治環境抑制了中國知識分子的創造力,而在於中國的科舉制度所提供的特殊激勵機制,使得有天賦、充滿好奇心的天才無心學習數學和可控實驗等。因而,對自然現象的發現僅能停留在依靠偶然觀察的原始科學的階段,不能發生質變為依靠數學和控制實驗的現代科學。

二、英國工業革命
1、工業革命開始於十八世紀六十年代。18世紀中葉,英國人瓦特改良蒸汽機之後,由一系列技術革命引起了從手工勞動向動力機器生產轉變的重大飛躍。隨後向英國乃至整個歐洲大陸傳播,19世紀傳至北美。指資本主義工業化的早期歷程,即資本主義生產完成了從工場手工業向機器大工業過渡的階段。工業革命是以機器取代人力,以大規模工廠化生產取代個體工場手工生產的一場生產與科技革命。由於機器的發明及運用成為了這個時代的標志,因此歷史學家稱這個時代為「機器時代」。
2、英國工業革命發生的原因: 就是18世紀時英國的工廠手工業的生產已經不能滿足市場的需要,這就對工廠手業提出了技術改革的要求。在這種趨勢下,工業革命就首先在英國發展起來了。

㈢ 工業革命為什麼沒能首先發生在中國

19年7月25日突然明白了,正式回答李約瑟難題 為什麼工業革命沒有發生在中國。明朝為啥滅亡的根本原因。清朝康乾盛世為啥會突然中斷。這個答案是惟一一個能從中國經濟,政治角度回答,世界上最著名的李約瑟難題。為啥資本主義文明不會出現在中國這個文明 古國。明朝末年,

萬曆十七年(1589年),朱翊鈞不再接見朝臣,直到萬曆四十八年(1620)駕崩,一共31年。而他的兒子,孫子,嫡孫死於1644年

0、明穆宗(朱載坖)(1537年-1572年),萬曆的大表哥

1、明光宗(朱常洛),是萬曆皇帝(明神宗)的長子。

2、明熹宗(朱由校),是萬曆皇帝(明神宗)的長孫。

3、明思宗(朱由檢),是萬曆皇帝(明神宗)的嫡孫。

拓展資料:

朱翊鈞(1563年—1620年),即明神宗,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朱載垕第三子,生母孝定太後李氏。隆慶二年(1568)三月十一日被立為皇太子,正位東宮。隆慶六年(1572年),明穆宗駕崩,10歲的朱翊鈞即位,年號萬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朱翊鈞在位之初十年,內閣首輔張居正主持政務,在神宗支持下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會經濟有很大的發展,國力得到恢復,人民生活也有所提高。神宗親政後,勵精圖治、生活節儉,有勤勉明君之風范,開創了「萬曆中興」的局面。期間主持了著名的萬曆三大征,鞏固了漢家疆土。執政後期荒於政事,因缺乏張居正這樣的賢士應對督導、國本之爭等問題而倦於朝政,自此不再上朝,國家運轉幾乎停擺。強征礦稅亦是在位期間被稱為一大詬病,使明朝逐漸走向衰亡。

中國從1571年由張居正主導變法開始,開始收商稅,礦稅等。至1587年萬曆15年開始(有興趣的可以看一下萬曆15年美國人寫的書或者連續劇1587年)標志自中國地主文人階級徹底掌握了政權中國皇權思想。中國出現了接近100年的無政府主義。其中受益最大的就是文官地主東林黨集團。

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吏部郎中顧憲成因為得罪了皇帝而被革職,他與高攀龍、錢一本等在家鄉無錫東林書院講課,"講習之餘,往往諷議朝政,裁量人物",常常和東林書院中人談論朝政得失,他們漸漸形成了一個在野集團,被稱為"東林黨",《明史·孫丕揚傳》說:"南北言官群擊李三才、王元翰,連及里居顧憲成,謂之'東林

無錫東林書院舊址

黨'。";他們主張開放言路、實行改良時政等意見,得到廣泛支持,同時遭到朝臣、宦官的激烈反對。

一個退休的官員,為啥 能主持中國明朝政府北京。因為那時文官集團還有另外一個身份,就是都是大地主。他們除了師生關系。比如范進為啥會在聽到中舉後,發瘋。 那是因為中國只有二個階級。一個是農民階級。一個就是地主階級。而只主中了舉人, 就可以晉生為地主階級。光有功名,沒錢買地怎麼辦呀?

呵呵,因為舉人功名是可以免稅的,萬一中了進士,那就是官員階級,所以又稱為文官地主東林黨集團。這個集團最大的貢獻或者代表人物就是張居正。他們有著幾十畝,上千畝,上萬畝的土地。 卻不交一分錢的稅和徭役。而張居正改革是為了平均收農稅,要收礦稅,而隆慶開關後的進出口貿易稅,呵呵,不好意思,那要到清朝末年才開始收取,而海關關員是當時晚清最高效的政府之一,美國人當主管的。號稱中國400年來殺人皇帝雍正,改革想讓地主文官東林黨階級交稅,結果也是無果。而乾隆由盛轉衰弱的根本原因,就是乾隆後期的文官集團和地主階級是徹底不交稅了。 滿軍八旗人不用交稅,文官東林黨地主組織也不交稅和承擔徭役。而把他樣應該承擔的稅,全部轉駕給普通的農民。文官地主商人東林黨組織,代表著不交稅階級,種地不要交稅,經商不要交稅。於是各種權錢交易就出來了,所謂三年清知府,十萬雪化銀的時代正式來臨。 中國人現在過年所說的恭喜發財文化達到了最高峰。當乾陵末期,中國社會4億人口,要養活不幹活的幾千萬人文官東林黨地主組織不繳納任何稅,加上其中投機富農份子,轉靠其名下,估計將就將有1億人不繳稅的時候,剩餘的3億農民,最老實,最麻木的農民,每天除了目定口呆,傻不拉機,如同行屍走肉一般生活著。因為沒辦法,一個人要交四個,五個地主本應承擔的稅。於是中國這個文官東林商人地主特權階級,和中下農民階級徹底對立起來了。一邊是滿漢全席,一邊是餓的賣兒賣女。

文官東林黨地主組織,在明朝的所有國民,老有老百姓是充分自由的,因為經歷過無政府主義嘛,皇帝都敢罵,袁崇煥的人肉都敢吃,而到了清朝的時候,思想、言論開始控制了,特別是受到康熙,雍正,乾隆文字獄的思想,不能說政府,不能說政治,要麼研究古文學,要麼唱戲。但,從隆慶開關後,中國人用綠色循環經濟的絲綢(桑樹葉子),茶葉,瓷器,將全世界的白銀都集中在中國來。具體的說,是集中在文官商人東林地主特權階級手中。白花花的銀子,不能投資土地,因為八旗子弟剛進關的時候,北京內城百姓拿銀子主動拆遷,圈地後,特別是乾隆早期時候。各種京劇,崑曲又再次流行起來。唱戲唱來唱去,就那麼幾句。中國西遊記,三國,水滸傳都是明朝就行的,缺乏思想文化創新呀。

於是大清年制的從乾隆後期,中國最著名的傢具,康乾瓷器,茶葉,絲綢徹底江河日下了。

而西方各國成立的東印度公司,人家有組織,有規律,看到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的中國商人地主階級,成天吊兒郎當,而全世界的白銀全部都跑到中國這些人手中,正所謂人傻錢多。 於是世界各國的東印度商人要麼高薪,要麼合們乾脆讓種植茶樹種子,養蠶方法大明百姓,中國人從鄭河下西洋開始正式移民第一代。而到了隆慶開關後,逐漸開始了中國人第二批有組織的移民。和中國貿易正式出現了洋買辦翻譯團體。到世界各地采購中國人至今還喜歡的紫檀,黃茶梨等名貴木材。

移民多了,就會與當地人,特別是殖民國家發生沖突。中國在萬曆年間,在馬尼拉等地出現了殺華事件。一共造成2萬5千人的死亡。

華人國際貿易除了帶回來一些地瓜種子,解決了中國吃飯問題,而學習西方的經濟 ,科技思想,帶回來交給朝廷,那是萬萬不會受重用的。因為地主商人東林黨,他們只關注自己免稅特權和聯煙。

於是類似於紅樓夢一個影射文學,考據學派就誕生了並成為主流。

但,這個不能老是諷刺,托古談今呀,於是精神空虛的中國人,一邊被文字獄搞怕了,明朝的道教沒有了,清朝官方的國教喇嘛教也只能流行於北京一帶。 除了吃喝之外,開始流行鼻煙,當鼻煙是生吃的,刺激太小了,於是這些官員商人東林地主特權階級就開始吸食起了鴉片。

當各個王爺,官老爺都流行吸鴉片的時候,上傳下效,對立的中下農民階級因為水利,特別是黃河沒有人治理。惡性循環後,明朝末年出現了小寒武紀氣候,清朝中後期出現了頻繁的水災,旱災,蝗災等。

而唐朝的洛陽,長安,開封歷史文化明城就被沒人治理的黃河水利給徹底摧毀了。中國老字型大小的就只剩下飯店或者葯店了。因為這些不是官方壟斷的。也是農民階級,工人階級惟一一個可以相對竟爭的領域。只能夾縫裡面生存,。而這些是不被當時的主流方化所認可的。所以不能叫自己的大名,只能叫狗不理,王麻子剪刀。

誰能和地主文官階級聯繫上,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結婚,聯煙呀。誰就可以不交稅,甚至少交稅。 而中國流傳的多子多福的概念,讓順治年間的1600萬中國人,到了100年後乾隆達到4億人口。 一個家庭至少要生10個兒女。成活一半5個吧。然後中國人就開始內鬥了。兄弟姐妹們分家產了。變成富可敵國的人可成也蕭何,敗也簫何。比如山西晉商,皖商的胡雪岩等。所有的中國人,開始流傳富不過三代。

十年河東,十年河西也是從這時候流行出來的。

本文節選於 機器人銀行版權所有《中國千年企業史》機器人銀行2年質保全球交易中心,www.robotbank.xin 版本所有

㈣ 工業革命為什麼沒有發生在中國呢

首先,這里的工業革命肯定指的是第一次工業革命,我這句話可能顯得多餘,但我因此想說兩點:1.工業化是可以擴散的,目前中國就處在工業化浪潮之中,甚至可能引領第四次工業革命。

2.你的問題應該是:為什麼英國誕生了工業革命,因為世界上的其它地區也沒有誕生工業革命,中國並不特殊。

在中國,很多人都用文化理論來解釋為什麼中國沒有誕生工業革命,今天,我介紹一個從 地理環境 出發來回答這個問題的視角。

工業革命為什麼是在英國發生的呢?當然你可以說英國有科學傳統、有資本主義、有專利制度,但是英國還有兩個重要的客觀條件。

第一,英國有大量的煤。第二,英國工人的工資是整個歐洲最貴的。

英國在工業革命期間的突出特點是煤炭業的興起。法國人梯奎(Ticquet)曾把煤稱為「英國財富的最大來源」。沒有煤鐵行業,就沒有英國的工業革命。與英國相比,江南缺煤缺鐵,連木材都缺。江南一帶人的家裡蓋房,都不得不「兼用竹木」。當時,英國冶金工人一年砍伐20萬株大樹,只是為了燒炭,這對中國人來說是難以想像的。

《國富論》中說的「在中國,下層階級的人民生活水平低下,連歐洲最貧窮的國家都不如」 中國、日本(及南歐國家)勞動力價格低廉,這並沒有激發他人和博爾頓一樣用同樣的激情去投資機器。在1880年,開一個僱傭600名中國工人的礦廠的成本預計為4272美元,差不多和一台蒸汽泵的價格一樣。即使在他們有其他動力可供選擇的時候,精明的中國投資商們通常仍會樂意僱傭便宜的勞動力,而不會購買昂貴的蒸汽機。

你要知道,蒸汽機剛出來的時候,效率非常低。要燒很多很多煤,才只能輸出那麼一點動力。如果一個國家的煤很貴、人力又很便宜 —— 比如中國當時全國大概就只有遠離工業區的山西有煤,而且人工還特別便宜 —— 那蒸汽機就根本沒有商業價值。人工貴,本來是英國的一個劣勢,但是對發展蒸汽機來說,它反而成了英國的重大優勢。這些條件完全是客觀的限制,任你有再好的制度、再先進的思想也沒用。

㈤ 工業革命為什麼沒有在中國發生

關於「工業革命為何在18世紀的英國,而不是中國?」主要解釋有以下幾個重要假說。首先,基於地理差異的要素稟賦假說認為,工業革命的本質就是動力革命。生產的動力從原來的風力、水力、畜力,逐漸被利用燃料而產生的動力所替代。其中最受益的行業為紡織業、紡紗業等。動力革命使紡紗工人的生產率大大提升,同樣的要素投入,現有紡紗工人的生產效率是原來手紡工人的40倍。所以,燃料的原材料,特別是作為蒸汽動力主要來源的煤炭資源,成為工業革命是否能夠發生的關鍵。因此盡管18世紀經濟較為發達的荷蘭和中國江南地區,但缺乏煤炭資源,自然不能導致工業革命的產生。然而,針對這一地理資源決定論,很多學者對此提出異議。如格里高利·克拉克和大衛·傑克斯認為,煤炭業蓬勃發展更可能是工業革命的結果,而非原因。因為有以蒸汽為動力的蒸汽機廣泛使用,才使煤炭資源變得非常重要。
關於工業革命起源的另一重要解釋是市場整合假說。14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以來,全球貿易體系逐漸在歐洲確立。新舊大陸的經濟聯系也逐漸增強。不僅美洲作物在舊大陸得到傳播,17-18世紀形成的「三角貿易」也不斷在美洲、歐洲和非洲進行。巨大的貿易把歐洲、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聯系在了一起。因此,歐洲相對完備統一的市場成為工業革命的又一重要前提決定因素。然而,這一假說也受到了挑戰。近期科羅拉多大學的薛華教授及其合作者,利用1742-1795年中國南方10個省份121個府級地方市場米價數據,以及17-18世紀歐洲主要城市糧食價格數據,通過測算不同地區糧價之間的相關系數的方法發現:在工業革命前夜,中國市場的整合程度顯然要比歐洲好很多,而且隨著市場距離的增加,中國不同地區的價格相關系數下降速度也要比歐洲慢得多。此外,通過計算不同地區糧食價格的標准差發現,在18世紀中國南部各府之間糧食價格的標准差遠遠低於同期歐洲15個主要城市的價格標准差。這表明中國與歐洲相比,市場整合發育程度不相上下,而且似乎中國更加整合。這一發現進一步表明了市場發育程度差異並非是英國最先導致工業革命的原因,但這也不可否認大航海時代造就的全球商業網路對後來歐洲工業革命後產品的銷售和市場擴張扮演的重要角色。
除市場發展程度以外,技術創新與供給也是解釋工業革命為何發生在英國的重要假說。關於技術創新問題在中國又被冠以另一稱謂,即「李約瑟之謎」。「李約瑟之謎」主要是說中國科學技術成就在歷史上嘆為觀止,世界領先。例如中國歷史上的「四大發明」對西方世界產生較大影響,甚至被弗朗西斯·培根稱為西方世界從黑暗時代走向現代社會的最重要的發明。然而,為什麼在14世紀中國科學技術領先於世界,但在近代特別是17世紀卻被西方所超越呢?對此問題,林毅夫教授認為,在前現代社會大多數技術發明是基於工匠們的個人經驗,而科學發現只是由少數天才在觀察自然世界時做出的特例。到了現代社會,技術發明則主要是專業訓練的科學家基於科學知識通過實驗而完成的。
因此,在前現代社會,技術是人口規模的一個增函數,即一個社會的人口越多,經驗豐富的工匠可能越多,這類工匠越多,科學技術可能越先進。而中國古代社會恰恰是這種依託人口規模而獲得科技領先的典型實例。然而進入現代社會,中國的科學技術依然靠經驗,而在科舉制度下,具有較高天賦的人往往投身於科舉考試進入仕途,不能從事科學技術的研究工作。而在17世紀的西方社會,科學革命已經開始,科學技術的發展依靠科學實驗來獲得發展。因此,技術創新模式的差異,導致了近代時期中國社會技術創新供給上落後於西方社會,這一差異也導致工業革命未能產生在中國的原因。
此外,另一個非常具有解釋力的解釋是制度創新假說。英國在完成工業革命之前已經進行了商業革命和貿易革命。因此,很多經濟學家如阿西莫格魯等認為,英國之所以發展起來,不僅僅是由於商業貿易發展的結果,而是與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系列制度變革有關。早期海外貿易的代表葡萄牙、西班牙多以國家利益和皇權為主要驅動力,而英國與荷蘭的貿易探險則是以公司為主要驅動力。因此,從貿易中興起的商人,很早便參與到國會的政治活動和政策制定之中。政治與商業的結合導致商人力量的強大,他們有能力對一系列經濟、財政制度進行干預和改變。特別是在1688年英國光榮革命之後,光榮革命推進了英國現代國家制度的形成。國王要增加稅收必須經過國會同意,國王的征稅權力也被大大制約。此外,私人合法產權也被有效界定。
隨著英國國家能力的加強,公共財政制度帶動了英國的公債市場的發展,由政府特許經營的英格蘭銀行也在此時獲得設立,倫敦金融市場地位得到提升,甚至成為比荷蘭阿姆斯特丹更大的金融中心。這一切導致了17世紀英國的財政與金融革命。反觀中國,17-18世紀的中國依然在中央集權僵化的政治體制下發展。雖然具有較為龐大和通過科舉考試形成的文官體系,但皇權依然至高無上,推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觀念。

㈥ 為什麼近代的中國沒有發生工業革命

首先,當時中國處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近代社會的社會性質決定了近代中國工業革命不可能在中國發生。
其次,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和封建頑固勢力的阻撓是近代工業革命不可能在中國取得較好發展的重要原因。
再次,帝國主義國家不允許中國掌握正真的近代科學技術,他們要把中國作為他們的原料產地和產品傾銷市場。
第四,中國民族資產階級自身的特性決定,民族資產階級自身具有軟弱性和妥協性,沒有堅強的革命意志,力量比較弱小,相對於地主階級和帝國主義勢力力量弱小。
總之,諸多的原因決定了近代工業革命不可能在中國發生可得到發展。只有革命推翻封建政府,人民翻身做主人才是我們最後的選擇,實質上歷史也證明了這一點。雖然今天中國還是存在諸多令人不如意的地方,但是我們相信一切都會有多改變,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要經歷一個過程的。

㈦ 工業革命為什麼沒有發生在中國

首先,當時中國處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近代社會的社會性質決定了近代中國工業革命不可能在中國發生。
其次,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和封建頑固勢力的阻撓是近代工業革命不可能在中國取得較好發展的重要原因。
再次,帝國主義國家不允許中國掌握正真的近代科學技術,他們要把中國作為他們的原料產地和產品傾銷市場。
第四,中國民族資產階級自身的特性決定,民族資產階級自身具有軟弱性和妥協性,沒有堅強的革命意志,力量比較弱小,相對於地主階級和帝國主義勢力力量弱小。
總之,諸多的原因決定了近代工業革命不可能在中國發生可得到發展。只有革命推翻封建政府,人民翻身做主人才是我們最後的選擇,實質上歷史也證明了這一點。雖然今天中國還是存在諸多令人不如意的地方,但是我們相信一切都會有多改變,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要經歷一個過程的。

㈧ 為什麼工業革命沒有在中國發生

沒有動力,沒有條件,沒人去做。

中國是傳統的自然經濟社會,商品經濟發展很慢,中國社會並沒有要求擴大在生產的需求,也就是說中國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不需要生產過多的商品來銷售已獲得資本的積累。而工業革命的主要目標發展生產力以便於資本積累,封建社會不需要資本積累,也就沒有動力去推動工業革命。

中國的封建制度十分強大,從客觀上是隔絕了很多技術發明,尤其是明清時期,中國專制主義封建制度達到了頂峰。

中國大多數知識分子並不關系技術發明,我國的知識分子知識結構被科舉制度限制的很死,學而優則仕是一種社會風氣。

第四次工業革命將要到來

2013年德國漢諾威工業博覽會4月7日至11日舉行。全球65個國家和地區的5000多家廠商參展。中國以近600家參展商規模成為東道主德國以外的最大參展國。

在為期五天的展會中,「工業4.0」概念受到關注。輿論認為,作為工業領域的全球領先展會,漢諾威工業博覽會推動了「第四次工業革命」。參展商和觀眾們對本屆展會都給予高度的評價。

德國聯邦科研部專家伯伊爾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為加強德國作為技術經濟強國的核心競爭力,早在2006年的,聯邦政府就已經通過了《高技術戰略2020》,該戰略文件重點為《未來項目—「工業4.0」》。

㈨ :工業革命為什麼沒有發生在中國

工業革命開始於十八世紀六十年代。工業革命是以機器取代人力,以大規模工廠化生產取代個體工場手工生產的一場生產與科技革命。英國是最早開始工業革命也是最早結束工業革命的國家。英國首先發生工業革命的根本原因是:18世紀時英國的工廠手工業的生產已經不能滿足市場的需要,這就對工廠手工業提出了技術改革的要求。在這種趨勢下,工業革命就首先在英國發展起來了。
眾所周知,清朝是因為閉關鎖國而導致落後於世界,然而,閉關政策實際上是從明朝中後期就開始了。而且大家都知道,在明朝時中國已經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但發展卻極其緩慢,其原因有很多,比如:明朝政府的壓制和束縛,還有封建時代輕視商業的農本思想等等,這些都是遏制資本主義發展的因素。封建制度發展到明朝已經在沒落,但明朝又束縛著資本主義的發展,並且明朝政權是腐敗不堪,這就給關外的滿人創造了條件。對滿族來說,他們是以落後的文明徵服了一個先進的民族,所以,對他們來說,封建制度是相對先進的制度,他們在入主中原後自然也會採取封建制對燴種相對他們而言較為先進的制度,並且為了鞏固統治也會沿用前朝的一些政策,比如閉關政策,這對清朝的統治者滿人來說已經是一種進步,再加上他們為了統治漢人,繼續採取儒家學說加以束縛學者的思想。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極其緩慢,而閉關又導致了中國與世界的差距越來越大,當西方已經開始工業革命時,中國卻還處於封建社會的最後一個盛世-----康乾盛世。那麼,中國的衰落也就成為了必然。
從科學技術和社會技術概括來說工業革命不發生在中國的原因,首先談到技術,人們首先想到的是「科學技術」,但決定經濟發展的技術其實是更為廣泛意義上的技術,那就是「社會技術」。簡單地說,社會技術,就是調整、管理、控制社會的方法。從整個國家來說,支撐社會的廣義技術范疇主要包括:政府組織的狀況,指政府組織的架構和規模,官僚機構的運轉效率等;財政稅收制度,包括影響經濟發展效率的稅率和賦稅結構等;社會保障制度,法律制度,意識形態等等。所有這些就形成了社會技術的構成體系。社會技術是經濟活動的基礎,並與經濟增長率息息相關。農業社會的商業化的深度和廣度,是支撐社會諸因素合力推進的結果,而不是單一社會因素和經濟力量所能左右的。從中西比較研究的角度來看,正是社會技術水平的差異,才導致中國經濟只有數量上的擴充,沒有質量上的突破,而英國率先實現了工業革命。
雖然在18世紀之前,中英兩國商品經濟都獲得了一定程度的發展,但經濟能否得到真正意義上的發展,科學技術能否取得突破性進展,社會技術進步是關鍵性條件。經濟發展的關鍵性標志是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是社會技術全面進步基礎上的結果。在前工業社會,社會技術是影響經濟發展的主導因素,也是決定科技進步的主要力量。學者們也越來越多地意識到,工業革命的成功並非完全取決於科技進步。古代埃及的工程師已經發明了一種蒸汽動力裝置,古代中國的四大發明曾領先於世界,15世紀德國采礦業出現一系列技術革新,但是這些發明並未導致工業生產的一場革命,因為「一項新發明只是給人打開一扇門,但不強迫任何人走進去」。
從政治架構上來說, 英國從都鐸王朝開始,步入了君主專制時期,但議會的存在和發展制約了王權專制,並為新興社會經濟力量參與政策創制提供了合法的渠道和舞台。在中國的明清時期,皇權專製得到進一步的加強,且事無巨細,都要由皇帝參與,甚至某縣需要從產地運進多少食鹽這樣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要由皇帝決斷,其效率低下不言而喻。
英國直到15 世紀末才開始著手建立官僚體制,因此官僚機器規模很小,還很不完備,但長期以來效率較高。而中國從秦漢發展到明清時期,國家官僚機器趨於完備,已如一台生了銹的機器,弊端日多。例如明代官員實行低薪制,一部分吏員甚至實行征派,使得貪污腐敗愈演愈烈。官僚機器的腐敗不只對社會資源損耗極大,而且阻礙了經濟的發展。國家權力與經濟發展反方向而行,造成人力和物力的巨大浪費,從而使得社會技術水平停滯不前。
財政稅收制度關繫到生產和分配,直接牽動著經濟效率和社會秩序的穩定,影響社會技術的進步。由於戰爭費用急劇膨脹,中英兩國政府都面臨著財政危機。英國在1694年創立英格蘭銀行,確立了公共信貸制度,保證了國家信用,為國家發展提供了巨額資金。而此時中國的農業帝國體制決定其財政體制毫無騰挪轉身的餘地,既不能發行公債,也不能實行赤字財政。從稅率來說,民窮的根本原因不在於國家的財稅過重,而在於政府的腐敗和低能。國家稅率低,只是鼓勵了大小地主加重剝削以及官僚鄉里額外加征。英國賦稅結構比較簡單,以關稅為主體的商稅構成了英國財政收入的主要部分,農業稅只佔很小一部分。隨著英國開征商品稅和消費稅,英國國家稅收持續增長並且以間接稅為主。明清的稅收基礎是農業稅等直接稅,與之相比,工商業稅等間接稅微不足道。明代這種收斂性財政制度,產生了巨大的負面作用,無法集中資源推動全國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由於不重視商稅收入,政府對於各地商人的經商需求都不可能列入施政考量。沒有保障條件,商業的發展就像沙漠里的溪流,行之不遠。
這一時期,中英都出現了大量的遊民和流浪者。如何對待這些人,是一項挑戰,也是對社會技術水平的考驗。英國建立了一個恩威並施的濟貧制度,為窮人提供初步的社會和工作保障,成功實現了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的轉型。中國明清政府不能組織濟貧和解決就業渠道,再加上新增人口無法外移,中國農村經濟發展造成內卷化。官僚和地主的超經濟榨取,使得農民剩餘少,雖然商業流通循環的規模可能很大,但農民無法成為消費主體。從經濟增長的角度來說,法律制度的演進不是一種直接的社會技術,但對保障市場經濟發展、提高社會效率至關重要。英國逐步走向一個法制社會,其法律制度向有利於商品經濟的方向演進。而中國社會以道德代替法律。意識形態的轉變,也是一種社會技術進步的表現。其間,英國擺脫了教會經濟倫理的影響,流行重商主義。而中國明清時代,佔主流的觀點仍是傳統的重農抑商思想。
總之,諸多的原因決定了近代工業革命不可能在中國發生。中國社會「穩定性取決於最大限度地保存固定的習俗和觀念」,社會技術原地踏步,或進步緩慢,而英國社會「穩定性是奠基在隨時准備適應於變革著的環境與條件」,鼓勵變革,社會技術大幅提升,英國社會更有效率,更具有出現經濟加速發展和技術取得突破的發展導向。正是社會技術水平的差異,才導致中英在18世紀發展的分道揚鑣。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沒有工業革命在中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汽車廠家如何無痕裝車 瀏覽:887
鄭州市05年賓士s320多少錢 瀏覽:809
汽車插卡口在哪裡 瀏覽:136
工業區怎麼進入 瀏覽:281
汽車稿怎麼寫 瀏覽:888
賓士車內空氣凈化器怎麼用 瀏覽:472
汽車如何能夠安靜 瀏覽:283
寶馬旅行轎車有哪些60萬 瀏覽:97
汽車充電要充多久 瀏覽:563
西安的哪個工業區在招人 瀏覽:182
番禺有什麼大工業 瀏覽:946
寶馬318e90駐車燈怎麼開啟 瀏覽:611
賓士300suv落地價多少 瀏覽:289
工業區如何取暖 瀏覽:375
汽車搭電瓶多少錢 瀏覽:628
寶馬為什麼不能播放視頻音樂 瀏覽:134
奧迪四驅鎖扣怎麼取下來 瀏覽:295
奧迪拼音字母是什麼意思 瀏覽:533
南信大南工業哪個厲害 瀏覽:900
寶馬320混動怎麼樣 瀏覽: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