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古代手工業的三種形態是什麼
中國古代手工業的三種形態:
一、家庭手工業
家庭手工業的特點是以一家一戶為單位,使用私有的生產資料分散經營,一般不僱用工人或只僱用做輔助性工作的助手和學徒,並以本人的手工勞動為生活的主要來源。
二、官營手工業
官營手工業資金雄厚、規模經營,為細密分工和協作創造了條件;眾多高水平工匠一起工作,加之對產品質量的嚴格管理,有利於手工業技藝的提高。直到明代前期為止,官營手工業代表著當時生產技藝的最高水平。
但官營手工業原料由官府提供,不計成本,不進入市場,缺乏競爭;官營手工業採取強制工匠服役的手段,引起了工匠的不滿。
三、私營手工業
自由發展並且有助於生產力的提高;私營手工業成為手工業生產中日益重要的部分。明代中葉以後更在制瓷、礦冶、紡織等諸多行業中,超過官營手工業,占據了主導地位。
同時,私營手工業的經營方式也在發生變化。一方面,唐宋以來,商品經濟繁榮,私營手工業的產品大量進入市場;另一方面,到明中後期,僱傭眾多工人的大規模手工作坊或工場日益增多,並從中孕育出了「機戶出資、機工出力」、「計工受值」式的僱傭勞動關系。
㈡ 中國古代手工業的發展歷程
中國古代素以手工業發達著稱,處於世界領先地位。讓我們一起去領略勤勞智慧的中華民族取得的輝煌成就,進而了解古代手工業生產經營方式的特點。
一、金屬冶煉術的進步
1、青銅冶煉(二里頭文化—春秋末)
——商周成熟:數量多、種類齊、工藝精、使用廣
2、鋼鐵冶煉技術
——春秋:發明冶煉生鐵和塊煉鋼的技術
——南北朝:發明灌鋼法
3、冶煉燃料的進步
——漢代:開始用煤冶鐵
——北宋:用煤冶鐵普遍
——南宋末:開始用焦碳冶鐵
——明朝:焦碳冶鐵流行
青銅器時代,指主要以青銅為材料製造工具、
用具、武器的人類物質文化發展階段,處於新石
器時代和鐵器時代之間。約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
中國進入青銅器時代,經夏、商、西周、春秋、
大約發展了15個世紀。
二、衣被天下——紡織技術
遠 古 發明絲織業
西 周 工藝突飛猛進
漢 絲綢遠銷歐洲,號稱「絲國」
唐 出現緙絲技藝
宋末元初 棉花種植從邊疆傳到內地
元 黃道婆革新工具(捍、彈、紡、織)
元明時期 松江成為棉紡織中心;棉紡織為新部門
明後期 棉布成為民眾主要衣料
絲綢之路:
中國古代經由中亞通往南亞、西亞以及歐洲、北非的陸
上貿易交往的通道,因為大量的中國絲和絲織品經由此
路西傳,故此稱作「絲綢之路」,簡稱「絲路」。絲綢之路
的基本走向形成於公元前後的兩漢時期。今天,人們把
絲綢之路看作是連結東西方文明的紐帶。可見,絲綢在
古代的東西方交往中充當了重要的媒介。
新石器時代 發明陶器
東漢末 燒製成熟的青瓷
南北朝 制白瓷——重大突破
隋唐 工藝成熟,制瓷業成為獨立生產部門
宋 景德鎮成為「瓷都」,出現地方特色瓷窯
元 進入彩瓷生產期,燒成青花和釉里紅
明 創造了鬥彩和五彩瓷
清 技術精良,出現了粉彩和琺琅彩
影響:
自唐起,瓷器取代絲綢成為中華文明的新象徵
景德鎮號稱中國的「瓷都」,其燒瓷的歷史始於南朝,宋真宗景德年間朝廷派遣官吏監督燒窯,產品充當貢瓷,從此便以「景德瓷」而聞名天下,在宋代時,產品即已遠銷海外。
中國手工業的特點:
一 、手工業部門的不斷增加,主要以冶金、紡織、陶瓷為主。
二、手工業技術的不斷進步,技術水平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三、盡管手工業發達,居於世界領先地位,但手工業始終處於農業經濟的從屬地位。
四、官府手工業與私營手工業、家庭手工業三種經營形態同時並存。
五、隨著手工業生產規模的擴大,其經營方式也在變化(由農民家庭副業和城鎮家庭小作坊-----明中後期出現手工作坊\工場手工業。)
六、經濟重心南移,手工業分布也相應移至南方。
㈢ 明中後期手工業的發展有何新變化其根本原因是什麼有何局限
明代中後期手工業出現了私營手工業,取代以前佔主導地位的官營手工業,民營手工業領域出現資本主義萌芽。其根本原因是商品經濟和生產力的發展,原有的官營手工業已經不能滿足市場的需要,才為私營手工業的快速發展創造了條件,同時也為資本主義萌芽打下了基礎。局限是由於封建制度對商品經濟的壓制,私營手工業規模無法擴大,局限於某些地域和行業;始終處於萌芽狀態,自然經濟的主體地位沒有改變。
網路知道團隊文科精英營竭誠為您解答。謝謝!
㈣ 明中後期開始,為何官營手工業為主轉變為私營手工業為主
原因: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為私營手工業的發展提供了物質和技術基礎; 農業生產的進步為私營手工業的發展提供原料; 而商品經濟的發展以及人身依附關系的削弱也有利於勞動力的獲得;官營手工業陳舊的管理模式,壓抑了生產者的積極性。
延伸:①官營手工業:
西周時期,手工業由官府統一管理,按行業設立車正、陶正等工官管理工匠。工匠集中在官府設立的作坊內,使用官府供給的原料,製作加工官府指定的產品。他們職業世襲,世代為官府勞作。
官營手工業資金雄厚、規模經營,為細密分工和協作創造了條件;眾多高水平工匠一起工作,加之對產品質量的嚴格管理,有利於手工業技藝的提高。直到明代前期為止,官營手工業代表著當時生產技藝的最高水平。
但官營手工業原料由官府提供,不計成本,不進入市場,缺乏競爭;官營手工業採取強制工匠服役的手段,引起了工匠的不滿。
明代中後期,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官營手工業逐漸被私營手工業超過。
②私營手工業:
春秋戰國時期,隨著生產力的提高、生產關系的變革,私營工商業勃然興起,工、商開始與士、農並稱為國家的「四民」。
此後,私營手工業成為手工業生產中日益重要的部分。明代中葉以後更在制瓷、礦冶、紡織等諸多行業中,超過官營手工業,占據了主導地位。
同時,私營手工業的經營方式也在發生變化。一方面,唐宋以來,商品經濟繁榮,私營手工業的產品大量進入市場;另一方面,到明中後期,僱傭眾多工人的大規模手工作坊或工場日益增多,並從中孕育出了「機戶出資、機工出力」、「計工受值」式的僱傭勞動關系。並逐步超過官營手工業。
㈤ 中國古代手工業發展史
中國古代手工業:
一、按照行業分類
1、冶煉
商周:青銅。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銅器;春秋戰國:冶鐵;東漢:杜詩 水力鼓風冶鐵工具;南北朝:灌鋼法。
2、陶瓷
東漢:青瓷;北朝:白瓷;唐朝:形成南青北白兩大系統;宋朝:五大名窯,景德鎮成為瓷都;明清:青花瓷、彩瓷、琺琅彩。
3、紡織
元:黃道婆推廣先進棉紡織技術;明:紡織工業大規模發展。
二、按所有制分
1、官營手工業:政府直接經營,技術先進,資金雄厚;產品精美,不進入市場,僅供皇室貴族,或武器。
2、民營手工業:明中葉後,紡織、制瓷、礦冶等行業,民營超過官營;明朝後期,蘇杭紡織業等出現資本主義萌芽(基本特徵:僱傭關系)
3、家庭手工業:農業的補充,主要供家庭消費和繳納賦稅,剩餘部分出售。中國古代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
(5)明中後期前後是什麼手工業擴展閱讀:
早期手工業的發展和布局受自然資源分布影響較大,隨著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商業的發展,區域性和全國性統一市場的形成。
手工業的發展突破了原料產地的限制,產品走向全國,這些都為手工業專業化生產中心的出現提供了條件。
如果沒有活躍的商品經濟,統一的國內市場,以及各地區的手工業分工及專業性手工業的發展是不可想像的。
盡管中國古代手工業很發達,但由於統治者推行重農抑商政策等原因,在手工業與農業相結合的場合,手工業服務於農業,始終處於農業經濟的從屬地位。
㈥ 明清時期我國手工業發展的特點是什麼啊
中國古代手工業的特點
我國古代手工業在發展中的過程中,呈現出以下一些特點:
1、部門多並不斷增加。中國古代手工業的重要部門主要有紡織業、冶金業、陶瓷業、造船業、造紙業等。每一個部門的發展包括產地、規模、技術水平、產品數量與質量、產品銷路等方面。夏、商、西周就有了冶銅工業,封建社會增加了冶鐵、製糖、棉紡織業等部門。工業部門的不斷增加,有的是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新行業,有的則是由某個行業演變分化成的新的部門。另外,某個工業部門的創立或發展,往往會帶動其他有關部門的創立或發展。例如中國冶鐵工業的興起,使農具製造和兵器製造成為獨立的工業部門。
2、工業技術的不斷進步與勞動分工的不斷發展。任何一個工業部門,不論其創立的早晚,一旦創立以後,它的生產技術都是在不斷進步的,分工越來越細。
3、手工業生產規模的擴大與工場手工業的出現。從經營的方式來說,其發展的一般趨勢是由家庭手工業到作坊手工業。到了封建社會,工業生產的規模有所擴大,勞動分工也漸趨細致。尤其在明代中葉以後,城市工業生產中產生了資本主義萌芽,出現了工場手工業的經營方式。在這種手工業工場中,一般僱傭較多工匠,在細致的勞動分工下從事生產,使產品的製造進一步的發展。
4、經濟重心南移與工業公布的相應變化。中國古代的經濟重心,起初在北方,以後逐步移至南方。大約到南宋時期,我國的經濟重心完成了從北方到南方的變遷。隨著經濟重心的轉移,有不少工業生產部門、工業製品的主要產地,也從北方逐漸移到南方。
5、官私手工業在競爭中消長。代表中國古代手工業水平的是官營和專業的私營手工業生產。官營手工業資金雄厚,規模大、手工細、管理嚴格。明代中期以前,官營手工業一直占據著古代手工業的主導地位。春秋戰國以後,私營手工業在曲折中發展,生產范圍、規模日益擴大,成為手工業生產中日益重要的成分。明代中葉以後更在制瓷、礦冶、紡織等諸多行業中,超過官營手工業,占據了主導地位。
6、古代大部分時間內中國手工業居世界領先地位。明中期以前,中國手工業無論是規模、技術、產品質量都居世界領先地位。
在處理這些問題中要求學生全面辯證地看問題。例如:處理第六個問題時指出:盡管中國古代的手工業很發達,在世界上曾經居於領先地位,但由於統治者推行重農抑商政策,手工業始終為農業文明經濟的發展服務而處於從屬地位,雖然在明清時期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產生並有了緩慢發展,但又由於封建生產關系的阻礙,始終沒有進入手工工場時代。
㈦ 中國古代手工業有哪幾種類型
1、刺綉
刺綉是針線在織物上綉制的各種裝飾圖案的總稱。刺綉分絲線刺綉和羽毛刺綉兩種。就是用針將絲線或其他纖維、紗線以一定圖案和色彩在綉料上穿刺,以綉跡構成花紋的裝飾織物。它是用針和線把人的設計和製作添加在任何存在的織物上的一種藝術。
刺綉是中國民間傳統手工藝之一,在中國至少有二三千年歷史。中國刺綉主要有蘇綉、湘綉、蜀綉和粵綉四大門類。
2、紡織
中國機具紡織起源於五千年前新石器時期的紡輪和腰機。西周時期具有傳統性能的簡單繅車、紡車、織機相繼出現,漢代廣泛使用提花機、斜織機,唐以後中國紡織機日趨完善,大大促進了紡織業的發展。
3、制鹽
制鹽工業歷史悠久,其發展經歷了由原始手工生產、手工機械生產到機械化、現代化生產的過程(見制鹽技術史)。
4、造紙
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紙是漢族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發明創造。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織絲的國家。漢族勞動人民以上等蠶繭抽絲織綢,剩下的惡繭、病繭等則用漂絮法製取絲綿。漂絮完畢,篾席上會遺留一些殘絮。
當漂絮的次數多了,篾席上的殘絮便積成一層纖維薄片,經晾乾之後剝離下來,可用於書寫。這種漂絮的副產物數量不多,在古書上稱它為赫蹏或方絮。這表明了中國漢族造紙術的起源同絲絮有著淵源關系。
5、陶瓷
中國人早在約公元前8000-2000年(新石器時代)就發明了陶器。用陶土燒制的器皿叫陶器,用瓷土燒制的器皿叫瓷器。陶瓷則是陶器,炻器和瓷器的總稱。古人稱陶瓷為甌。凡是用陶土和瓷土這兩種不同性質的粘土為原料,經過配料、成型、乾燥、焙燒等工藝流程製成的器物都可以叫陶瓷。
㈧ 概括明中後期手工業發展特點
官營手工業的特點:①政府直接經營、集中人力物力、大作坊、不計成本;②武器軍用品和官府貴族生活用品;③不在市場流通,供皇室和政府專用.
主要手工業部門成就:
1.絲織業主要成就
⑴紡織技術:原料最初用的是麻和葛;在新石器時代,已經出現絲織技術. ⑵漢代時,開辟了絲綢之路,中國被稱為絲國. ⑶宋代出現新的紡織材料棉.
⑷元代傑出的棉紡織家黃道婆,創造新式紡車,推廣傳授織造技術;明代後期.棉布成為民眾的主要衣料.
3.冶金業主要成就
⑴青銅:夏商周時期青銅器鑄造進入繁榮時期.被稱為「青銅時代」(司母戊鼎).
⑵冶鐵:
①春秋:發明了冶煉生鐵和鋼(鋼劍)的技術.
②東漢:杜詩發明水排,用水力鼓風冶鐵.
③南北朝:發明灌鋼法.
4.制瓷業主要成就:
①原始社會:陶器是新石器時代手工業的重要成就.如彩陶、黑陶、白陶等.
②東漢:早期生產青瓷,後來又燒制出白瓷.
③唐朝:形成南青北白兩大系統.
④宋元:元朝景德鎮發展成為全國制瓷中心,燒制出青花瓷(開始進入彩瓷生產時期).
⑤明朝:正德年間青花瓷最為繁盛,景德鎮成為「瓷都」.清朝出現了粉彩瓷和琺琅彩.
明朝中後期新氣象: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現在很多史學家不同意這一觀點)
原因:商品經濟的發展.
發展狀況:緩慢.
原因:政府重農抑商政策、閉關鎖國政策不利於商品經濟經濟的發展.缺少必要的資本積累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