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工業區為什麼這么小

工業區為什麼這么小

發布時間:2022-09-08 14:18:39

1. 工業區為什麼要分不在最小風頻的上風向

是為了減少廢氣對城市的污染 我打個比方來說明什麼是最小風頻上風向,最大風頻下風向。,
如果一個城市一年有300天都是來的北風,10天是東風,30天是西風,還有25天是南風,那麼這個城市的最大風頻就是北風,最小是風頻是東風如果一個有廢氣污染的工廠在城市的北面,嗨嗨城市肯定污染比較的嚴重啊,所以工廠不能放到最大風頻的上風向。應該放到城市的東面因為東面是最小風頻是上風向。

2. 工業區為什麼人口變化量最小

晝夜人口率取決於研究區域。一般住宅區小於1,工業區、商業區大於1,高校區則約等於1。
區域中晝夜人口差別最大的是中心商務區。中心商務區是城市的功能核心,城市的經濟、科技、文化等在此高度集中;交通便利,人口流動巨大;白天人口高度密集,夜晚人口較少,晝夜人口數量變化大;位於城市黃金地帶,地價最高。

3. 工業區為什麼布局在最小風頻上風向而不是下風向,那樣污染不都隨著上風向吹過去了嗎

最小風頻顧名思義就是一年中這種風向天數是最少的。工業區建在最小風頻的上風向污染天數最少。
其他方向污染天數都要多於這個方向。

4. 工業區為啥是最小風頻的上風向,而不是下風向

既然是最小風頻,那麼在上風向吹過的污染氣體是最少的

5. 工業用地的工業區

按照專業化協作原則改組工業,可大大節約用地和建設投資,最大限度實現原料和
「三廢」的綜合利用,改善城市的衛生狀況,更重要的是便於採用先進的工藝設備、提高生
產的自動化程度,從而大大提高勞動生產率。工業的統一布置,也能使建築布局完整,從
而改變工業區的面貌。
工業協作的幾個方面
(1)產品、原料的相互協作:產品、原料有相互供應關系的廠,宜布置在同一工業區
內,以避免長距離的往返運輸,造成浪費。如上海石油化工總廠中,化工一廠、化工二廠
為附近其他廠提供原料。
(2)副產品及廢渣回收利用的協作:能互相利用副產品及廢渣進行生產的廠可布置在
同一工業區內,如磷肥廠和氮肥廠之間的副產品回收利用。
(3)生產技術的協作:有些廠在冶煉和加工的生產過程中需兩個以上廠進行技術上的
協作,這些廠要盡可能布置在一個地區內,如汽車,拖拉機工業體系,動力工業體系等。
(4)廠外工程協作:工業區內的工廠,廠外工程應進行協作,共同修建鐵路專用線、工
業編組站、給水工程、污水處理廠、變電站及高壓線路,能減少設備、設施,節約投資。
(5)動力設施的協作:工業區內可統一修建熱電站、煤氣發生站及鍋爐房等動力設施。
(6)備料車間及輔助設施的協作:一般工業均有鑄工、鍛工及熱處理等熱加工車間、也
有機修、電修、木工等輔助車間,如各廠自成一套,往往因生產任務小,使設備不能充分
利用,生產技術不易提高,建築分散。如將幾個廠的這類設施集中修建,既可節約投資,又
可提高設備利用率,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質量。
(7)地方工業部門的協作:地方工業部門可以建立衛星廠和服務性廠為該地大廠服務,
為大廠提供各種半成品及零件,利用大廠的邊角廢料生產各種日用品,充分利用廢料增加
生產。
(8)廠前建築的協作:可聯合修建辦公室、食堂、衛生所、消防站、車庫等以節約用地
和投資。
工業區的組織
在城市發展戰略層面的規劃中,要確定各種不同性質的工業用地,如機械、化工、制
造工業,將各類工業分別布置在不同的地段,形成各個工業區。工業區應該有一個統一的
規劃,區內布局應緊湊,各廠不應自成一套、各自為政,要注意節約用地。
3.工業區的組成
①生產廠房;②倉庫;③動力及市政設施;④維修與輔助企業;⑤綜合利用和加工工
業;⑥運輸設施;⑦廠區公共服務設施;⑧科學實驗中心;⑨衛生防護帶。
4.工業區規模
工業區的規模隨著城市的性質,工業的內容、性質,工業區在城市中的分布、組成,以
及建設條件和自然條件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工業區規模過小,則無法提高各種設施的協作
程度;工業區規模過大,則造成交通運輸和污染的集中。因此,在城市中組織工業區應注
意研究其合理規模。
工業用地的布置
工業用地的布置直接影響到城市功能結構和城市形態。在城市總體規劃中,重點安排
好工業用地,綜合考慮工業用地和居住、交通運輸等各項用地之間的關系,使其各得其所
是十分重要的。
1.工業的分類
按工業性質可分為冶金工業、電力工業、燃料工業、機械工業、化學工業、建材工業
等,在工業布置中可按工業性質分成機械工業用地、化工工業用地等等。
按環境污染可分為隔離工業、嚴重干擾和污染的工業、有一定干擾和污染的工業、一
般工業等。隔離工業指放射性、劇毒性、有爆炸危險性的工業,這類工業污染極其嚴重,一
般布置在遠離城市的獨立地段上。嚴重干擾和污染的工業指化學工業、冶金工業等。這類
工業的廢水、廢氣或廢渣污染嚴重,對居住和公共設施等環境有嚴重干擾,一般應與城市
保持一定的距離,需設置較寬的綠化防護帶。有一定干擾和污染的工業指某些機械工業、紡
織工業等。這類工業有廢水、廢氣等污染,對居住和公共設施等環境有一定干擾。可布置
在城市邊緣的獨立地段上。一般工業指電子工業、縫紉廠、手工業等。這類工業對居住和公
共設施等環境基本無干擾,可分散布置在生活居住用地的獨立地段上。
2.工業用地在規劃建設用地中的比重
工業用地在城市建設用地中佔有一定的比重,一般以占城市建設用地的1500'25萬為
宜;但擁有大中型工業企業的中小工礦城市,其工業用地佔城市建設用地的比例可大於
25%。
規劃人均工業用地面積指標一般在10}--25m2之問,但擁有大中型工業項目的中小工
礦城市,其規劃人均工業用地指標可適當提高,但不宜大於30mZ。特大城市,由於城市總
用地緊湊,工業用地面積大致在18m/人以下。
3.工業在城市中布置的一般原則
城市中工業用地布置的基本要求應滿足為每一個工業企業創造良好的生產和建設條
件,並處理好工業用地與城市其他部分的關系,特別是工業區與居住區的關系。其布置的
一般原則如下:
(1)有足夠的用地面積;用地基本上符合工業的具體特點和要求;減少開拓費用,有
方便的交通運輸條件;能解決給排水問題。
(2)職工的居住用地應分布在衛生條件較好的地段上,盡量靠近工業區,並有方便的
交通聯系。
(3)工業區和城市各部分,在各個發展階段中,應保持緊湊集中,互不妨礙,並充分
注意節約用地。
(4)相關企業之間應取得較好的聯系,開展必要的協作,考慮資源的綜合利用,減少
市內運輸。
4.工業在城市中的布置形式
工業在城市中的布置,可以根據生產的衛十類別、貨運量及用地規模,分為三種情況:布
置在遠離城區的工業、城市邊緣的工業和布置在城市內和居住區內的工業。
對工業的各種特點,如原料來源、生產協作、運輸、能源、水源、勞動力、有害影響
等進行全面分析,確定影響工業用地布置的主要因素,將各工業用地布置在城市的不同地
段。特別要指出的是,各類工業又有許多不同特點,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必須按照城市發展
戰略,保證多種產業發展的彈性可能,才能使布局真正科學合理。捷克建築研究院編制了
不同性質的各類工業在城市中常設位置及適宜位置表(表4-4-4)和紡織、服裝、製革工業
廠址決定因素以及工業在城市中之適宜位置的表格(表4-4-5),後表說明了同類工業決定
廠址的因素亦不相同。
(1)布置在遠離城一市和與城市保持一定距離的工業
由於經濟、安全和衛生的要求,有些工業宜布置在遠離城市的地方,如放射性工業、劇
毒性工業以及有爆炸危險的工業。有些工業宜與城市保持一定的距離,如有嚴重污染的鋼
鐵聯合企業、石油化工聯合企業和有色金屬冶煉廠等。為了保證居住區的環境質量,這些
廠應按當地最小額中的風向布置在居住區的上風側,工業區與居住區之間必須保留足夠的
防護距離。對城市污染不大的工業、規模又不太大時,則不宜布置在遠離城市的地段;否
則由於居民人數有限,公共設施無法配套,造成生活上的不方便。
(2)布置在城市邊緣的工業區
對城市有一定干擾污染、用地大、貨運量大、需要採用鐵路運輸的工廠應布置在城市
邊緣,如某些機械廠、紡織廠等。這類工廠有著生產、工藝、原料、運輸等各方面的聯系,
宜集中在幾個專門地段形成不同性質的工業區。
按城市規模的不同,城市中可設一個或多個工業區,分別布置在城市的各處。規模較
小的城市有時只有一個工業區,往往形成高峰交通流量集中在通往工業區的道路上(圖4-4-24)。
城市中能夠形成兩個工業區時,則可將工業區布置在城市的不同方向,如將工業組成
為不同性質工業區,按照其產生污染的情況布置在河流上、下游或風頻最小的上、下風向
位置。這種布置方式既有利於減少工業對環境的污染,又有利於組織交通,縮短工人上下
班的路程,但在布置時應注意不妨礙居住區的再發展。
城市工業區往往沿放射的對外交通線路布置,使工業區與居住區交錯。這種布局要注
意,如果工業區按當地最大頻率的風向位於居住區的上風側時,工業區與居住區之間要有
足夠的防護距離,並應注意隨城市發展有開辟環路進行橫向聯系的可能。
(3)布置在城市內和居住區內的工業
基本沒有干擾污染、用地小、貨運量不太大的工業可布置在城市內和居住區內。這類
工業包括:
1)小型食品工業:如牛奶加工、麵包、糕點、糖果等廠。
2)小型服裝工業:如縫紉、服裝、刺綉、鞋帽、針織等廠。
3)小五金、小百貨、日用工業品、小型服務修配廠:如小型木器、藤器、編織、搪瓷
等廠。
4)文教、衛生、體育器械工業:如玩具、樂器、體育器材、醫療器械等廠。其中機械
與半機械操作、對外有協作聯系、貨運量年達3000--4000t、有雜訊、有燃物和微量煙塵、
用地達30hm「左右的中小型廠(食品廠、糧食加工廠、紗廠、針織廠、木材加工廠、制葯
廠、機械修理廠、無線電廠等)、則應布置在城市內的單獨地段。這種地段形成的街坊應靠
近交通性道路,不宜布置在居住區內部。
對居住區毫無干擾的工業為數不多。一般的工廠都有一定的交通量和雜訊,由於工廠
規模較小,布置得當,可以使居住區基本上不受影響。
5.工業用地布局與城市的關系
(1)工業用地與居住用地的位置關系
工業用地與居住用地的位置,一般有三種布置形式:一是工業用地與居住用地平行布
置,這種布置方式的優點是:工業區和居住區相應呈帶形發展,互不幹擾,工業用地與居
住用地的關系較好。另一類是工業用地與居住用地垂直布置,這種布置方式的優點是:工
人上下班不為工業區內鐵路線所隔斷;熱電站、熱加工車間及排出有害物質的車間離居住
區遠一些,不排出有害物質的車間可離居住區近一些,這樣可以減少防護帶寬度,節省建
設費用。這種布置方式對佔地面積較小的工業區較為合適,但對於佔地面積大的工業區,采
用這種布置方式就會增加工人上下班的距離。第三種是混合布置方式,它既有平行布置的
優點,也具有垂直布置的長處,是比較常用的一種形式(圖4-4-25)a
(2)工業用地布局與城市總體布局的關系
工業區在城市總體布局中有如下幾種布置方式:
1)工業區包圍城市工業區分散在城市的周圍,並按工業性質和污染程度,均勻地、
合理地布置在城市的四周;城市內部有若干工業小區和分散的工業點(圖4-4-26)。這種布
置形式可以避免工業的大量運輸對城市的干擾。但由於工業將城市包圍,城市用地沒有留
出缺口,使城市沒有發展餘地,或者城市發展後又形成新的工業包圍區,造成相互干擾的
局面。
2)工業區與其他用地呈交叉布置工業區布置結合地形,與其他用地呈間隔式交叉布
置(圖4-4-27)。這種形式有利丁充分利用地形,並根據工業企業不同的污染情況,分別考
慮風向和河流上下游的關系,可將對水體污染嚴重的工業區根據河流流向布置在城市下游,
廢氣污染嚴重的企業按當地最大頻率的風向布置在城市下風向,使各工業企業各得其所。但
這種布置形式也要注意組織好交通,否則相互穿越,形成相互干擾。
3)組團式布置在城市總體布局中,根據規劃布置意圖將城市組成幾個規劃分區,每
一分區組團中既有工業企業,又有居住區,使生產與生活有機地結合起來,如圖4-4-280
4)群體組合式布置在工業用地布置中,有的將工業用地分為市區工業用地、近郊工
業區、遠郊工業區等,而使城市形成群體組合的城市形態。有的中、小城市以一城多鎮組
合形式來布置工業用地。圖4一4一2為南通市總體布局示意,為一城二鎮形式,除母城工業區
布置較多外,在唐閘形成以棉紡工業為主的工業區,在天生港形成以電力工業為主的工業
區。
(3)工業用地布局對城市用地形態的影響
1)工業地帶隨著現代化大工業和工業聯合化的趨勢,城市化程度越來越高。某些地
區,由於交通、消費、資源等有利條件.工業大量集中,城市之間幾乎連成一片,這就形
成了新的城市形態,即工業地帶或稱城市集聚區。如美國東北部大酉洋沿岸北起波士頓、南
至華盛頓、東起紐約、酉至芝加哥的巨大城市帶,就是在開發資源,建立工業區,集中發
展交通運輸、商業、金融、服務業的基礎上,形成的龐大的工業地帶。
再如口本,由於資源貧乏,工業原料大多來自國外,因此大型工業企業都沿海布置。目
前東京與南面的橫濱連成片,形成京濱工業地帶;往東向千葉縣發展,成為京葉工業地帶;
東北向茨城發展,是鹿島工業區。東京附近地區已形成了巨大的東京首都圈工業地帶;該
地區主要工業是鋼鐵、石化、機械等,職工和產值都佔了日本全國的1/30
圖4..1_29為德國魯爾工業地帶。魯爾區是以采礦業為基礎形成的著名工業地帶,這里
煤炭資源豐富,工業用水充足,水陸交通方便,就近還可利用洛林的鐵礦石,工業發展條
件十分優越,現擁有煤炭、鋼鐵、機械、電力和化工等工業部門,工業產值占前西德工業
總產值的4000,是前西德的工業心臟,也是歐洲重要的工業中心。魯爾區內,大小城鎮鱗
次櫛比,城鎮之間距離只有幾公里至幾十公里,包括8個大城市區,十幾個10-}-100萬較
大的中心城市。
中國的遼中地區,京、津、唐地區,滬一寧地區工業基礎較好,隨著今後工業的發展,
也將會有形成工業地帶的趨勢。
2)組合城市從20世紀50年代起,中國已開始注意到控制大城市的問題,比較有計
劃地、由近及遠地發展市郊工業區、衛星城鎮,形成以母城為中心的組合城市。
圖4-4-30是上海市組合城市示意圖。上海市從50年代開始由近及遠,逐步開辟了吳
淞、五角場、桃浦、槽河徑、長橋、高橋等6個近郊工業區和嘉定、安亭、松江、閡行、吳
徑、金山衛、寶山等7個遠郊衛星城鎮。這些工業區和衛星城鎮既有工業又有生活居住區,
對於促進生產發展,調整城市布局,合理分布工業,控制市區規模等方面都起了一定的作
用。使上海市從一個單一城市,逐步向群體組合城市發展。
3)多功能綜合區和帶形城市隨著城市現代化的進程,對生產和生活又有了新的要求;
多功能的綜合區和多心開敞的帶形城市的規劃思想有了發展。
圖4-4-31是多功能綜合區和帶形城市示意。在帶形結構中的每一個綜合區既有生產又
有生活,形成一定規模。這種城市形態,便於逐個建設,比較機動靈活。在道路布置方面,
中心部分可以以生活性街道相聯結,邊緣地帶有交通性幹道或鐵路通過,以解決工業生產
的交通運輸問題。

6. 為什麼工業區要建在最小風頻地帶的上風向

1首先你要知道什麼是最小風頻,最小風頻就是風最少刮的風向,即風刮的頻率最小的風向,假如一個地區常年刮西北風,那麼最小風頻就在西南方,或者東南方(自己這么理解的)
2其次上風向的風力小啊(也是自己分析的)
3城市的中心區是商業區居住區,工業區建在這里會對城市有污染
綜上所述,為了減少工業區對城市的污染,所以建在最小風頻地帶的上風向^-^

7. 工業地域形成的條件和特點怎麼答

由生產上的聯系而自發形成或規劃建設而形成工業地域。在一個地區內,工廠之間、工廠內部的各個生產過程之間,並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通過不同的關系彼此聯系在一起。工業地域按照不同的形成過程,可分為兩類:

一類是自發形成的工業地域,一類是規劃建設的工業地域。前者主要是在生產上有投入——產出聯系的工廠自發集聚形成的;後者中既有與前者相同的類型,也有在共同的基礎設施條件吸引下,不同工業集聚而形成的。

(7)工業區為什麼這么小擴展閱讀

優勢:工業的集聚,可以充分利用基礎設施,加強彼此間的交流與協作,擴大總體生產能力,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利潤,獲得可觀的經濟效益。弊端:工業「飽和」、污染加劇、各種資源供應緊張、交通負荷加大等。

發展特點:以當地農副產品加工業為主的工業地域:規模小、發育程度低、潛力不大。以現代化大工業為主的工業地域:規模大、發育程度高、綜合性強、潛力大。

8. 工業區為什麼分布在最小風頻的上風向

為了減輕工業區對城市大氣的污染,工業區要分布在最小風頻的上風向。

9. 為什麼城市有那麼多工業區,農村一個廠都沒有

你說的這個問題其實也好理解。所謂的工業區,實際上就是成片的廠礦企業聚集在一起,這樣企業之間如果存在原料供給和產品銷售,甚至代加工等問題就好解決,再加上城市裡面的基礎設施比較完善,水電氣、交通、人力資源、城市管理水平還有安全等所有生產要素和生產環境都能有效配套解決。但是,這些問題在農村就沒難么好解決了,道路交通、原料供給、產品銷路、勞動力和專業人才的供給、安全生產環境等各方面都不足,所以才必然形成了城市有眾多的工業區,而農村有的地方連一個廠都沒有的局面。

10. 欠發達地區工業園區如何發展

一、影響欠發達地區工業園區發展的經濟特徵

欠發達地區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一般認為,沿海地區是我國經濟社會相對發達的地區,而中西部的大部分地區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相對落後的地區。更確切地說,所謂欠發達地區,是指受歷史、區位、觀念等條件的限制和不平衡發展戰略的影響,相對於發達地區而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有著較大差距,但又有較大發展潛力、資源較為豐富、生態環境尚未遭到嚴重破壞,且隨著改革的深化、社會的發展和制度的創新,在新一輪經濟增長中有可能實現高速發展的區域。工業園區作為一種特殊的經濟活動地域空間,其成長和發展是多方面力量綜合作用的結果,欠發達地區的工業園區建設和發展深受該地區經濟發展特徵的影響。

制約工業園區發展的欠發達地區經濟特徵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欠發達地區的經濟基礎薄弱,經濟總量相對較小,工業總體規模小,經濟增長緩慢,政府財政收入相對匱乏,民間資本積累規模小,因此,資金、中高級人才、技術等生產要素缺乏,該地區工業園區的建設僅僅依靠地方政府或本地區民間要素積累投入是遠遠不夠的,必然要藉助外部力量;

2.欠發達地區的自然資源相對豐富,原材料、能源、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十分豐富,供大於求,價格相對比較低廉,這些低成本要素優勢對那些土地和能源日趨緊缺的發達地區必然能夠產生巨大的吸引力。因此欠發達地區工業園區具有發揮區位優勢、主動接受發達地區的經濟輻射、融入到發達地區的經濟發展圈中的有利條件;

3.欠發達地區的區域內經濟發展往往存在著不平衡性,但也有經濟相對發達的地方,如一些區域中心城鎮,這些地區的區位條件優越、產業基礎較好、經濟實力較為雄厚,並以自身的特色產業為主導,形成了一定的發展規模。這些相對優越的條件必然為這些地方的工業園區成長和壯大提供強勁的內在動力,因此,促進區域內經濟協調發展,是欠發達地區工業園區發展的重要戰略;

4.從制度特徵來看,一般而言,欠發達地區的市場經濟制度建設起步較晚,配套改革相對落後,總體的經濟發展還處於模仿階段。由於制度決定了各種影響經濟發展要素的投入方向和產出效率,因此政府在工業園區的建設和發展中承擔著更多的責任和義務,以彌補市場制度尚不完善的缺陷;

5.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社會文化和思想觀念的落後是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的最大障礙。由於社會文化與思想觀念是該地區的人們在長期的生產、交往等實踐基礎上逐漸形成的共同價值取向,具有很強的區域特徵和穩固性,直接影響著人的選擇和行為方式。因此,必須積極引入新的思想和觀念,不斷增強該地區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逐漸改變原來制約區域發展的落後思想和陳舊觀念。

二、欠發達地區工業園區建設和發展的思考

1.充分發揮區位優勢,積極發展外向型經濟
對於欠發達地區來說,先天的自然條件優勢仍是能否贏得競爭的首位因素。例如,優越的交通地理位置使得生產地接近原料產地或消費市場,從而降低交通運輸成本;豐富且價格相對低廉的自然資源、能源、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可為工業生產節約大量的生產成本。這些低成本優勢是吸引國外、境外及沿海發達地區眾多生產商入園投資辦廠的主要因素。這些地區工業園的東向發展模式概括起來有三種:

(1)吸入式。注重吸引周邊的資金、技術,充分發揮當地資源優勢,吸引外省的企業入駐工業園區。如淮北、宿州的東南部等地工業園區是以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依託本地資源深加工產業為主體的招商引資載體,藉助江蘇徐州經濟圈和連雲港等經濟發達地區的發展優勢,內外資源並重,加快對接,主動接受發達地區的輻射,迅速建立了工業化平台和城市發展新區;

(2)融入式。安徽東部的一些城市和地區,形成了與江浙等省的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局面,從基礎設施、管理方式和發展模式等方面融入東部工業園區經濟發展圈內。如合肥、馬鞍山、蕪湖、廣德等地區,區位優勢明顯,工業園區已經開始進入到東部工業園區經濟發展中,同時形成向省內各地區輻射的趨勢;

(3)移植式。在與江浙等省的地理條件相類似的地區,在資金、技術、人才等條件具備的情況下,直接仿效東部省份的成功案例,學習和借鑒其園區的管理方式和發展模式,為安徽工業園區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新思路。如天長市綜合工業園區、滁州市汊澗鎮工業園區和銅陵有色金屬工業園區地處安徽東南部,緊鄰江蘇省,貫通蘇南、蘇北,屬中國最具活力的「長三角」、南京都市經濟協作區域,其園區的建設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趨同於「長三角」經濟圈內的工業園區。

2.政府發揮積極作用,探究科學、合理的管理方式

在工業園區的建設過程中,尤其是建設初期,政府不只是扮演政策制定者的角色,還是園區的規劃主體、基礎設施建設主體和管理主體,這就需要政府根據具體的區域經濟特點,探索和採用適合該地區的工業園區的管理方式,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和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務。

目前,安徽工業園區的管理方式以政府管理型為主,也開始出現了新的管理方式。從安徽經濟發展的現實來看,大企業、大公司數量少,實力不足,引進大公司投資建廠的機會不多。因此,政府設立的行政管理仍為主要形式。但有條件的地區和產業也開始注重發展多種管理方式,鼓勵大企業、大集團組建聯合體,興辦工業園區,積極引進省外、國外的公司和社團來安徽興辦工業園區。安徽工業園區的管理方式開始由政府管理型向政府和企業混合型、企業管理型過渡。巢湖市富煌工業園由富煌集團自主領辦,這種「企業管理」方式與「政府管理」方式相比,在實際發展中具有很大的優勢。企業自我管理有利於園區內的招商引資,可以根據項目發展狀況,有針對性的吸引配套企業;也有利於整個工業園區的發展規劃,對將要進入園區的項目進行精心論證、篩選,選擇那些適合在該區發展的項目企業進園;還有利於對企業在園內的基礎建設、企業文化等多方面做出合理的規劃、管理和整合;更有利於提高園內企業的運營效率,因為園內企業的溝通要比企業與政府之間的溝通更為便捷、有效。

3.充分利用內外兩個輻射功能,統籌區域間與區域內的協調發展

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實踐,經濟獲得了充分的發展,民間資本不斷積累,產業結構也在調整和升級,大量製造業特別是勞動密集型製造業呈現出向欠發達地區進行梯度轉移的趨勢。資本、技術和人才特別是高級人才是欠發達地區最為稀缺的生產要素,成為工業園區發展的瓶頸。而這卻正是同外、境外和沿海發達地區的強項。此外,沿海發達地區工業園區起步早、發展快,創造出了各具特色的發展模式,如城市傳統工業復制型的蘇南模式、市場導向型的溫州模式、進口替代型的晉江模式等,為欠發達地區工業園區的建設提供了豐富的學習和借鑒素材。因此,欠發達地區與發達地區建立長期的經濟發展合作機制,不斷地進行資本、技術和人才的跨區域合理流動和補充,並以增強綜合承載能力為重點,以特大城市為依託,形成輻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帶動本地區的工業園區經濟的迅速發展。近年來,安徽實施東向發展戰略,並主動融入「長三角」經濟圈,隨著合寧(合肥至南京)高速、合滬(合肥至上海)鐵路的開通,從合肥到南京、上海等地只需一兩個小時的車程。安徽經濟融入「長三角」的步伐加快,其工業園區建設與發展充分發揮了江浙發達地區對皖的輻射功能,合肥、蕪湖、馬鞍山、巢湖、天長、滁州、廣德等地區的工業園區在東向發展戰略上走在了前列。

欠發達地區內部工業園區發展具有不平衡性,有些地區工業園區發展相對較快。因此,要充分發揮內部優勢,做好區域內的協調發展,利用區域內發展較快的工業園區的輻射、帶動作用,促進其他發展較為滯後的地區。安徽工業園區發展從空間分布上看,主要聚集在以合肥為中心的皖中、以安慶為中心的皖南和以馬鞍山、蕪湖和滁州為中心的皖東地區,初步形成了以合肥地區為中心輻射四周,東南部發展較快的基本態勢」」。安徽89個工業園區(開發區)共有32個分布在安徽東南地區及長江沿線,皖中地區以合肥、巢湖為中心共有39個,其餘主要分布在蚌埠、阜陽、亳州、宿州等皖北地區。從全省經濟整體來看,東部的發展快於西部,南部的發展快於北部。由於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差別較大,使得開發區、工業園區發展態勢不均。合肥地區和東南部發展較快,合肥位於皖中,貫通東西、南北,是省內交通樞紐,有著很好的地理條件優勢,工業園區建設較早,發展速度較快,並帶動了合肥四周的城市和地區發展,如六安、淮南、蚌埠、巢湖等。安慶以化工工業為依託,產業鏈發展優勢明顯,為園區建設提供了很好的產業基礎。沿江地區和皖東地區,馬鞍山、蕪湖、滁州、天長、廣德等地區,與東部的江浙聯系緊密,有著資金、技術、交通等條件的優勢。

4.鼓勵發展特色產業,建設和發展具有地方特點的工業園區

無論是發達地區還是欠發達地區,在其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一般會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產業,這些具有地域特徵的特色產業往往是該地區的支柱性產業,其發展速度較快,規模相對較大,發展趨於成熟。因此,立足於本地區,鼓勵發展地區特色產業,建設和發展具有地方特點的工業園區,是欠發達地區發展工業園區經濟的一個重要思路。在特色產業工業園區內,以特色產業為中心,發揮連帶效應,發展相關連帶產業」」。安徽各地工業園區建設和發展以地方特色產業為依託,並圍繞地方支柱產業,充分發揮地方特色產業、資源和環境的優勢,形成了特色工業園區。阜陽市潁州區工業園認真做好工業園區規劃,在整體布局上,堅持依託資源和區位優勢,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科學定位。潁上縣依託旅遊產業,突出綠色工業園區特色;阜南縣工業園憑借豐富的農產品資源,突出發展農副產品加工業;潁州區工業園依託阜陽城區區位優勢,突出辦好高新工業項目;宿州市符離鎮政府於 2004年起開始興建符離集燒雞工業園,園區以符離集燒雞產業為依託,大力發展符離集燒雞的相關產業,連帶產生了養雞業、飼料業、包裝運輸業等產業連鎖效應,先後有六家企業入駐,由於這些企業規模擴大、技術含量提升,很快在燒雞同行中脫穎而出,產值利潤翻了幾番。六安市山區面積占據著很大的比例,因此,多年來,六安經濟主要以種植業和養殖業為主,形成當地的傳統產業,如茶葉、蔬菜、板栗、蠶繭、山珍等農特產品的分布點多面廣。工業園區產業圍繞著地方特色產業,特色園區的建設和發展帶動了其他相關產業的充分發展,形成連帶效應,這是安徽各地的工業園區經濟建設和發展的一條重要路徑。

5.更新觀念,完善內外製度,提高園區自我創新能力

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欠發達地區的市場經濟制度日趨完善,工業園區建設和發展的外部制度逐漸優化,因此,無論是體制上還是思想意識上的障礙都在逐漸減少,促進了園區的建設和發展。安徽作為欠發達地區,由於本身的資金積累和財政收入都十分有限,以往工業園區的建設和發展主要依靠政府投資,因此園區建設和發展的速度緩慢,規模很小,水平低。在市場經濟制度不斷完善的今天,全省工業園區發展勢頭強勁,數十個項目同時投產,從選址、建廠到投產只需一年,大型項目也不會超過兩年。

欠發達地區工業園區的建設和發展雖還處於模仿階段,但政府也逐漸採用現代企業制度和產業集群的發展模式。一些地方政府已經明確地將培育產業集群的戰略思想貫守到了園區建設的過程中。產業集群是一種新型的產業組織形式,是指在既競爭又合作的特定領域內,彼此相互關聯的公司、專業化供貨商和相關產業的企業以及政府和其他相關機構(如大學、研究機構、行業協會等)的地理集聚體。產業集群作為實現企業向有效協作轉變的組織形式,是降低園區內企業交易成本、構建良好創新環境、提升工業園區和區域競爭力的最佳手段」」。合肥高新技術開發區是安徽最大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現有高新技術企業200餘家,分別佔全省和全市的35%和65%。形成了電子信息、光機電一體化、生物工程與新醫葯、新材料等四大高新技術產業集群,培育了科大訊飛、凱立電子、陽光電源、美亞光電等知名企業,引進了微軟合肥技術中心、安徽移動、美的、榮事達、三洋等著名企業,並在電子信息、生物醫葯兩大領域形成了比較優勢。

欠發達地區工業園區在建成初期,憑借其低成本要素優勢和優惠政策,確實能夠獲得暫時的競爭優勢,為園區的起步創造條件。但是,優惠政策畢竟有底限且極容易在短時間被其他地區模仿而具有暫時性,因此僅僅依靠廉價的資源、能源和勞動力維持的優勢不是長久之策。隨著本地區經濟的發展,對生產要素的需求日趨膨脹,要素價格也會持續上升,優勢便不復存在。在知識經濟的今天,幫助企業或地區取得競爭優勢的關鍵因素是知識和人才的存量,經濟增長的根源是知識的生產、擴散和應用,而獲得知識的唯一途徑便是學習和創新。因此,培養、提高和強化學習和創新能力,成為園區獲得持續發展的動力和保證。

閱讀全文

與工業區為什麼這么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提升員工業績效率 瀏覽:448
落地40幾萬的寶馬車有哪些款 瀏覽:691
全順汽車保養提示在什麼位置 瀏覽:841
東莞工業廢料為什麼沒人拉 瀏覽:915
屏南到福州汽車多久 瀏覽:684
北汽大g和賓士g有什麼區別 瀏覽:198
寶馬x3和國外比減配哪些 瀏覽:160
黑色汽車用什麼貼紙 瀏覽:402
賓士七檔手自一體怎麼操作 瀏覽:54
奧迪a6l座椅頭枕如何拆掉 瀏覽:461
奧迪a6l水淹車修好多少錢 瀏覽:646
賓士定製需要等多久 瀏覽:490
奧迪換高壓油泵怎麼匹配 瀏覽:98
汽車廠家如何無痕裝車 瀏覽:887
鄭州市05年賓士s320多少錢 瀏覽:809
汽車插卡口在哪裡 瀏覽:136
工業區怎麼進入 瀏覽:281
汽車稿怎麼寫 瀏覽:888
賓士車內空氣凈化器怎麼用 瀏覽:472
汽車如何能夠安靜 瀏覽: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