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准確把握工業化和信息化的關系,至少有幾個方面的內容
工業化是人類社會隨著物理機械的發展和廣泛運用而逐漸興起的文明進程,其定義為:一個國家和地區國民經濟中,工業生產活動逐步取得主導地位的發展過程。
目前,所有發達國家和部分發展中國家已經基本上完成了工業化進程。
信息化是人類社會隨著計算機信息技術的發展和廣泛應用而逐漸興起的文明進程,其定義為:培養、發展以計算機為主的智能化工具為代表的新生產力,並使之造福於社會的歷史過程。
目前,信息化進程正在如火如荼地在全球展開。
顯然,工業化是信息化的基礎,信息化是工業化發展到一定階段後因新技術的產生而導致的必然結果。從階段上劃分,工業化與信息化是緊密相連的兩個歷史發展階段。
另外,由於信息化的推動,工業化也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傳統的工業手段、設備、技術、市場經過信息技術的改造,生產力得到了質的飛躍和提升。因此,信息化浪潮中,也伴隨著新型工業化的進程。
就像農業、手工業在工業化背景下依然會存在和發展一樣,在相當長的一個歷史階段中,工業化在信息化背景下也會長期存在和發展,彼此互相推動和促進。
⑵ 對新型工業化和信息化專項有什麼意見和建議
新型工業化道路是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實現工業化仍然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艱巨的歷史性任務。信息化是我國加快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必然選擇。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
補充:
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在本世紀頭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階段,經濟建沒的重要任務是基本實現工業化,大力推進信息化,加快建設現代化。為此,一定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那麼,什麼是新型工業化道路呢?
工業化是由農業經濟轉向工業經濟的一個自然歷史過程,存在著一般的規律性;但在不同體制下,在工業化的不同階段,可以有不同的發展道路和模式。根據十六大報告的精神,新型工業化道路主要「新」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新的要求和新的目標。新型工業化道路所追求的工業化,不是只講工業增加值,而是要做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並實現這幾方面的兼顧和統一。這是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基本標志和落腳點。第二,新的物質技術基礎。我國工業化的任務遠未完成,但工業化必須建立在更先進的技術基礎上。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是我國加快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必然選擇。要把信息產業擺在優先發展的地位,將高新技術滲透到各個產業中去。這是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技術手段和重要標志。第三,新的處理各種關系的思路。要從我國生產力和科技發展水平不平衡、城鄉簡單勞動力大量富餘、虛擬資本市場發育不完善且風險較大的國情出發,正確處理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傳統產業、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關系。這是我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重要特點和必須注意的問題。第四,新的工業化戰略。新的要求和新的技術基礎,要求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必須發揮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作用,依靠教育培育人才,使經濟發展具有可持續性。這是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可靠根基和支撐力。
新型工業化道路相對於傳統工業化道路有四個突出的特點:一是在三次產業的協調發展中完成工業化的任務,而不是孤立片面地實現工業化;二是在完成工業化任務的過程中推進信息化,而不是把信息化的任務推向未來;三是把實現工業化納入可持續發展的軌道,而不是先污染後治理、先破壞後建設;四是在工業化過程中盡力發揮我國人力資源豐富的優勢,而不是造成大量勞動者失業。
新型工業化道路要求我們必須把工業發展和農業、服務業的發展協調統一起來,使工業化同時成為農業現代化和推進現代服務業發展的基礎和動力;把速度同質量、效益、結構等有機地結合和統一起來,使我國工業真正具有強大的競爭優勢;把工業生產能力的提高和消費需求能力的提高協調統一起來,把工業增長建立在消費需求不斷擴大的基礎上;把技術進步、提高效率同實現充分就業協調統一起來,使更多的人能夠分享工業化的成果和利益,並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把當前發展和未來可持續發展銜接和統一起來,尊重自然規律和經濟發展規律,走文明發展之路,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
國企改革出台重大舉措
1月14日國家經貿委主任李榮融在國有大中型企業改制分流促進再就業工作經驗交流會上提出,就大多數國有企業的改革情況看,前一階段的主業輔業分離還存在一定的局限,分離之後的單位多數還是純國有企業,在制度創新、機制轉換和科學管理等方面還難以完全適應市場要求。他要求,國有企業在主輔分離改革中要實行輔業改制,分離出去的輔業要改制為產權多元化的經濟實體,使其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市場主體。
據介紹,國家經貿委、財政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國土資源部、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稅務總局、國家工商總局和中華全國總工會等8個部門近日印發的《關於國有大中型企業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分流安置富餘人員的實施辦法》提出,鼓勵有條件的國有大中型企業在進行結構調整、重組改制和主輔分離中,利用非主業資產、閑置資產和關閉破產企業的有效資產(以下簡稱「三類資產」),改制創辦面向市場、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的法人經濟實體,多渠道分流安置富餘人員和關閉破產企業的職工。改制企業凡符合以下條件的,經有關部門認定,稅務機關審核,可享受三年免徵企業所得稅的政策:一、利用原企業的「三類資產」;二、獨立核算、產權清晰並逐步實現產權主體多元化;三、吸納原企業富餘人員達到30%以上,與安置的職工變更或簽訂新的勞動合同。
8部門的這一辦法還對理順分離企業的三個關系作出相關規定。一是理順產權關系。輔業改制可以選擇兩種形式進行,—種是繼續保持國有控股地位,一種是非國有控股或其他非國有的企業組織形式,這兩種改制形式都要求必須實現產權多元化。二是理順分流安置富餘人員的勞動關系。對分流安置到非國有企業中的富餘人員,原主體企業要依法與其解除勞動合同,並支付相應的經濟補償金。對於繼續保持國有控股性質的改制企業,分流安置的富餘人員也要與原主體企業變更勞動關系。改制企業可用國有資產支付解除職工勞動關系的經濟補償金,由此造成的賬面國有資產減少,按程序報批後減沖國有資本。三是理順改制分離企業與原主體企業的隸屬關系。原主體企業與改制企業是法人之間的關系,不再具有行政隸屬關系。
⑶ 如何為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做貢獻
一、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
二、主要任務
全面運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提升傳統產業競爭力。
三、保障措施
加大政策和資金支持力度
⑷ 如何推進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
使用信息來整合工業
管理層樹立信息技術理念
員工層普及信息技術應用
⑸ 信息化從哪些途徑促進工業化發展
(1)製造業信息化、智能化概況
中國已經是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製造業產出在 2012 年就超過世界總量的 20%,成為全球第一製造業大國。然而中國製造業「大而不強」的情況十分突出:核心技術缺乏,80%以上高端技術依靠從國外進口;產品附加值不高,利潤低下;勞動生產率較低。
(2)金融行業信息化概況
金融行業信息化的實質,是新興的信息技術對傳統金融業的一場經濟革新,主旨在於把金融業變成典型的基於信息化技術的產業,信息系統成為金融產業戰略決策、經營管理和業務操作的基本方式。
國務院於 2015 年發布的《中國製造 2025》拉開了中國版「工業 4.0」的大幕,國家確定了通過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國策,推動製造企業實施製造業信息化。
製造業信息化將信息技術、自動化技術、現代管理技術與製造技術相結合,可以改善製造企業的經營、管理、產品開發和生產等各個環節,提高生產效率、產品質量和企業的創新能力,降低消耗;
帶動產品設計方法和設計工具的創新、企業管理模式的創新、製造技術的創新以及企業間協作關系的創新,從而實現產品設計製造和企業管理的信息化、生產過程式控制制的智能化、製造裝備的數控化以及咨詢服務的網路化,全面提升中國製造業的競爭力。
已經出台的《中國製造 2025》產業規劃的第一個 5 年的重點扶持領域就是「智能製造」,其核心技術基礎是「信息物理系統」(CPS),核心載體是「智能工廠」。可以預見,製造業信息化技術將引領大型製造企業的蓬勃發展。
⑹ 工信局(工業與信息化局)發展前景怎麼樣
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展前景不錯,很好的政府單位。工作待遇其實和別的局差不多,和企業打交道多,有時候會需要和企業的進行資料分析,共同辦公。
所以即便是在工信局,不同的人也有完全不同的前景,有的人一輩子是科員,有的人提拔很快。這和機遇有關,和能力有關,和領導有關,不好一概而論。
(6)工業和信息怎麼發展好擴展閱讀
主要職責為:
1、擬訂實施行業規劃、產業政策和標准;監測工業行業日常運行;推動重大技術裝備發展和自主創新;管理通信業;指導推進信息化建設;協調維護國家信息安全等。
2、作為行業管理部門,主要是管規劃、管政策、管標准,指導行業發展,但不幹預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在中國的重點大學中,工信部直屬高校共7所,工信部共建高校共5所。
3、承擔通信網路安全及相關信息安全管理的責任,負責協調維護國家信息安全和國家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建設,指導監督政府部門、重點行業的重要信息系統與基礎信息網路的安全保障工作,協調處理網路與信息安全的重大事件。
⑺ 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的部分措施
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 。一是建立和完善中小企業服務體系。抓緊修訂中小企業劃分標准,加快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信息服務網路和小企業創業基地建設,進一步減少、簡化行政審批,堅決清理和取消不合理收費。二是繼續落實財政對中小企業支持政策。中央財政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安排106億元。對部分小型微利企業實行所得稅優惠政策。中央財政預算內技術改造專項投資要覆蓋中小企業,地方政府也要加大投入。三是加強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完善小企業信貸考核體系。鼓勵建立小企業貸款風險補償基金。中小企業貸款稅前全額撥備損失准備金。發展多層次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落實好對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免徵營業稅、准備金提取和代償損失在稅前扣除的政策。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切實解決中小企業特別是小企業融資難問題。
⑻ 攸信認為工業互聯網會如何促進行業發展
工業互聯網行業主要上市公司:中興通訊(000063)、衛士通(002268)、東方國信(300166)、榮聯科技(002642)、浪潮信息(000977)等。
本文核心內容:發展歷程、市場規模、工業互聯網產品市場結構
1、全球工業互聯網雛形形成
全球工業互聯網發可分為4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在60-80年代,實現了網路的發明以及機器和機器之間的互聯;第二階段是在90年代,實現了工業網路協議以及操作系統的發布,以及物聯網的提出並且工業設備逐漸聯網;第三階段是在2000年初,雲計算以及通信獨立架構協議的形成,並且工業互聯網支撐體系逐步形成;第四階段是2010年到至今,工業互聯網雛形的形成和發展。
2、全球工業互聯網規模增速有所放緩
美國、歐洲、亞太地區是工業互聯網發展的重點區域。其中美國集團優勢顯著,GE、微軟、羅克韋爾、亞馬遜等巨頭積極布局,加之各類初創企業著力前沿創新,有望助力美國保持行業主導地位。而歐洲工業巨頭如西門子、博世、ABB、SAP等憑借自身在製造業的基礎優勢亦進展迅速。2018年全球工業互聯網市場規模為8059.1億美元,較2017年增長5.51%。2019年全球工業互聯網市場規模約為8465.6億美元。由於2020年疫情影響,全球工業互聯網增速有所放緩,初步統計達到8972億美元。2022年預計首次突破1萬億美元。
註:截止2022年2月,2020年全球工業互聯網市場規模暫未公布,圖中2020年數據為初步統計值,後續以官方發布為准。
3、工業互聯網經濟效益顯著
根據通用電氣發布的《工業互聯網:打破智慧與機器的邊界》,假設所有的工業系統能夠有1%的效率提升,就會帶來顯著的經濟效益。在未來15年內,航空業減少1%的燃料,將節約超過300億美元;醫療行業效率提高1%,會節約630億美元;電力效率提升1%,將節約660億美元;石油天然氣資本支出降低1%,將節約900億美元。
4、全球工業互聯網區域市場:美、中、日、德共同引領全球工業互聯網發展
根據《中國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發展白皮書》數據顯示,2020年,美國在規模上仍占據世界市場主要份額,達23.68%,中國工業互聯網排名第二,佔比達15.14%。隨後是日本與德國,佔比分別為8.17%和6.62%。總體來看,美、中、日、德四國佔比綜合超過50%,共同引領全球工業互聯網發展。
5、全球工業互聯網發展趨勢:基於全光連接的工業PON技術最具成長性
2021年10月18日2021全球工業互聯網大會召開,期間發布的《全球工業互聯網十大最具成長性技術展望(2021-2022年)》,展望了全球工業互聯網未來的技術發展趨勢。其中,基於全光連接的工業PON技術成為近年來全球工業互聯網最具成長性的技術。
在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信息技術與各行業各領域的融合發展具有廣闊前景和無限潛力,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各國紛紛加大對工業互聯網的投入布局,都期望通過技術革命減少對人的依賴,更好發揮人的價值,實現各自國家向高質量、高效率、綠色高端方向發展。故未來全球工業互聯網將在較長時間內將保持高速增長態勢。
更多行業相關數據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工業互聯網產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⑼ 工業化和信息化為什麼要融合共進,共同發展
我國的工業現代化尚未完成。為此正在大力調整優化工業的產業結構和資產結構,改善工業的總體素質和提高工業運營的效率,以盡快實現工業化的目標。然而與此同時,發達國家不僅早已完成工業現代化,而且正在藉助信息技術的強勁翅膀,加快經濟全球化、市場化的進程。世界范圍內的國際競爭更趨激烈。對我國這樣一個即將進入WTO的「後發」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國家,正面臨來自外部的經濟、科技、軍事、政治上更大的壓力。面對世界大趨勢,我們別無選擇:必須在尚未完成市場化的情況下,迎接經濟全球化的挑戰;必須在尚未完成工業化的情況下,迎接信息化的挑戰和與此同來的機遇,將工業以及國民經濟與社會信息化這兩大任務一起完成。 對於工業化和信息化要不要融合共進的問題,曾經有過不同的看法。有人擔心,一方面,信息產業技術尖端、投資巨大、人才稀缺,我國尚不具備充分的條件去大力發展信息產業去與發達國家一爭高低;另一方面,中國龐大的傳統工業中數量巨大的既有勞動力的素質不能適應信息技術等高新技術產業的需要,一旦資源向後者傾斜,傳統產業的衰退和就業惡化問題將更加突出。因此,政策重心應置於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與升級換代而非信息化。 中共中央關於「十五」計劃的建議,一如既往地並未輕視傳統產業的改組改造和結構優化升級問題。相反,對積極採用高新技術和進行適用技術加快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的各個重要方面,都提出了相當具體的合理安排,把它確定為對於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經濟持續增長的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這無疑是切合我國傳統工業實際、推進我國工業化的正確戰略決策。 但同時,中央又把「大力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提到了是「覆蓋現代化建設全局的戰略舉措」的高度。這意味著,信息化應是覆蓋社會和經濟生活各方面以及四個現代化建設全局的重大工程。為此需要在政府管理、公共服務、企業經營中廣泛運用數字化、網路化技術,努力提高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水平。美國經濟近十年來的增長事實證明信息化的巨大作用;信息技術以新的供給創造了新的需求,後者又推動新供給,供求良性互動相長的結果,促成美國經濟空前的超長波持續穩定增長;在信息化進程中電腦與互聯網的廣泛運用,使商品與服務的供給與需求縮短了時空距離,大大提高了社會生產的效益。信息化之所以成為世界性潮流,與美國經濟成長中信息化的成功實踐效應密切相關。同時,同為發展中大國的印度在信息產業中異軍突起取得軟體大國地位的經驗,也為信息化可以在不同發展水平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中發揮特殊重要作用提供了有力佐證。 在工業化、信息化不可偏廢的前提下,中央進一步明確兩者的相互關系。首先,工業化和信息化應該結合起來「融為一體,互相促進,共同發展」。也就是說,傳統工業應當充分應用信息技術優化升級;同時工業和現代化也為信息技術產業的升級創造條件。其次,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發揮後發優勢,實現社會生產力的跨越式發展」。我們承認我國的工業是傳統的和相對落後的,但是越來越多的事實證明,只要大力引進先進的信息化技術加以優化改造,就可能跨越產業升級的常軌,大大縮短傳統工業升級換代的時間和降低成本,後來居上,發展出先進的工業生產力。這是運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方式之一。但是,由於信息技術作為當代光電子、激光、自動控制、計算機技術等世界最先進技術的大集成,具有最為深廣的應用性,從而在優化改造傳統產業乃至發展所有其他高新技術產業方面,具有無可匹敵的重要作用。在此意義上,信息化確實具有其帶動和促成跨越式發展的特殊意義。
⑽ 在工業化和信息化高速發展中,中國會面臨哪些機遇與挑戰
在工業化和信息化高速發展中,中國將會面臨的積蓄世界其他各國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