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香港以第幾產業為主
香港以第三產業為主,旅遊業屬於服務業,是第三產業。
2. 為什麼香港的工業以輕工業為主
因為設備投入及場地問題,還有在香港工業開始的時候,重工業國外發達國家已經成熟,還有國內當時雖然沒有開發,但重工業也已經成型。(基本每個國家的重工業都是由國家扶持開始的。)
3. 我國的香港、澳門、台灣在經濟發展上的共同特點是( )
【答案】B
【答案解析】試題分析:我國香港、澳門、台灣在經濟發展上都充分利用自身優勢,找准國際市場,都是以出口加工工業為主的外向型經濟。所以本題B為正確選項。
考點:本題考查我國的香港、澳門、台灣在經濟發展上的共同特點。
點評:香港、澳門充分利用自身擁有豐富的資金、技術、人才、和管理經驗,大陸提供廠房、能源,豐富的勞動力資源等,與大陸合作,發展以出口為主的加工工業,發展對外貿易。台灣同樣利用自身的有利條件和優勢,重點發展出口加工工業,形成進口-加工-出口型經濟。我國香港、澳門、台灣地區,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都是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和有利條件發展的對外貿易。博彩業只是澳門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香港、澳門、台灣三地區,地域狹小,而且資源相對大陸較少,不適宜發展鋼鐵、機械等重工業。香港、澳門大量的生活、農產品需要大陸提供,農業和農產品加工工業發展並不適宜。台灣60年代前,以農產品加工工業和紡織工業為主,後來利用自身的有利條件和優勢,重點發展出口加工工業,形成進口-加工-出口型經濟,帶動了台灣經濟的快速發展。
4. 香港特別行政區所轄市縣鄉鎮嗎
香港特別行政區簡稱港。自古就是中國領土。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被英國佔領。1997年7月1日回歸祖國,成為享有高度自治權的地方行政區域,並設置香港特別行政區。地處南海之濱、珠江口東側,北連深圳。人口678萬,面積1095平方千米。
香港包括九龍半島、新界山區、香港島、大嶼山及其他島嶼。地勢北高南低,多石山岩島,海岸線曲折多港灣,如淺水灣、大浪灣和維多利亞灣等。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夏熱多雨,冬暖濕潤。一月平均氣溫15℃,七月平均氣溫28℃。年降水量2200毫米。
自然資源匱乏,其經濟發展經歷了曲折的歷程。現是亞洲及太平洋地區重要的金融、輕紡、貿易、交通、旅遊和通訊中心之一,經濟以製造業、金屬業、旅遊業、房地產業為支柱,工業以紡織、制衣和服裝工業為最大部門。農業以園藝作物、養殖業等為主。
香港是亞太地區海、空交通樞紐和自由貿易港。風景名勝主要有扯旗山夜景、海洋公園、淺水灣、青山禪院、九龍宋城、大嶼山、天壇大佛寺等。
現轄灣仔、東、中西、南、北、九龍城、塘、油尖旺、深水土步、葵青、沙田、黃大仙、荃灣、元朗、屯門、離島、西貢、大埔等18區。各區設非政權性地區組織。
5. 香港包括哪三部分
香港特別行政區由香港島、九龍半島、新界內陸地區以及262個大小島嶼(離島)組成。具體如下:
1、香港島:中西區、灣仔區、東區、南區;
2、九龍半島:油尖旺區、深水埗區、九龍城區、黃大仙區、觀塘區;
3、新界:北區、大埔區、沙田區、西貢區、荃灣區、屯門區、元朗區、葵青區、離島區。
香港島約81平方公里;九龍半島約47平方公里;新界及262個離島約共976平方公里。香港管轄總面積2755.03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1104.32平方公里,水域面積1650.64平方公里。
(5)香港的農工業以什麼為主擴展閱讀:
香港特別行政區三大部分的地理優勢:
香港地理坐標為東經114°15′,北緯22°15′,地處華南沿岸,在中國廣東省珠江口以東,香港北接廣東省深圳市,南面是廣東省珠海市萬山群島。香港與西邊的澳門隔海相對,距離為61公里,北距廣州130公里、距上海1200公里。
香港地形主要為丘陵,最高點為海拔958米的大帽山。香港的平地較少,約有兩成土地屬於低地,主要集中在新界北部,分別為元朗平原和粉嶺低地,都是由河流自然形成的沖積平原;
其次是位於九龍半島及香港島北部,從原來狹窄的平地外擴張的填海土地。雖然習慣一名取自香港島,但香港最大的島嶼卻是面積比香港島大2倍多的大嶼山。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香港
6. 香港六大優勢產業分別是什麼
香港經濟有多嚴峻?單憑一組數據已見端倪。港府最新預測,2020年香港全年GDP收縮6.1%,相比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5.9%)、2003年非典(+3.1%)、 2009年次貸危機(-2.5%)更加惡劣,如無意外將成為有紀錄以來最差的一年。
有紀錄以來最大幅度經濟衰退使香港經濟長期存在的結構性問題再度顯性化。香港是全球領先的國際金融中心,擁有亞洲頂尖大學、亞洲最大的法律服務體系,以及重要的國際貿易港口,但香港服務業佔比近99%,幾乎沒有工業。香港佔比18.9%的金融行業,僅創造6.8%的職位,專業服務領域創造14%的就業崗位。2003年非典期間香港失業率高居8%,其後內地開放「自由行」,創造出大量新增就業,但它們大多集中在零售、酒店、餐飲等行業的低端崗位。
內地開放「自由行」所創造出的新增就業大多集中在零售、酒店、餐飲等行業的低端崗位。
香港在發展製造業上並不是沒有機會。上世紀後半葉,香港經濟的快速發展得益於輕工業,工業產值一度占據GDP的近三成。
但內地改革開放後,資本開始自然選擇,香港輕工業逐漸北移到營商成本更低的珠三角區域。不過香港並未立刻放棄製造業,而是試圖對其進行產業升級。1999年,從台積電離職的張汝京和漢鼎亞太風投徐大麟希望在香港推行「硅港」計劃,但被輿論質疑實為「炒地皮」,港府最終沒有撥地。與此同時,上海以近乎免地租和五年免稅的優惠措施,吸引這一計劃落地,建立「中芯國際」,目前已發展成總市值4000多億的晶元生產商。錯失工業升級的香港,在港府「新自由主義經濟」的指導下,盡量不幹預經濟。新增利潤溢出到地產行業,地價不斷高企,發展工業的成本變得更加高不可及。產業結構單一還增加了勞動力市場的脆弱性,香港整體失業率自2019年中的2.8%快速上升至2020年9月至11月的6.3%,創16年以來的高位。若2021年受疫情等困擾而未能復甦的話,失業率有可能進一步挑戰2003年非典時期8.5%的紀錄高位。港府也曾思考產業單一化的弊病。2008年金融危機後,時任行政長官曾蔭權提出發展六大優勢產業的計劃,包括文化及創意、教育、醫療、環保、檢測認證,以及創新科技,但發展並不順利,十年過去,它們在GDP中佔比依然處在個位數。
香港地價不斷高企,發展工業的成本變得更加高不可及。
高端製造業香港沒有,金融行業又可能被替代,香港的經濟前景在哪裡?
林鄭月娥的2020年《施政報告》足足提及45次粵港澳大灣區,對香港經濟開出的「葯方」大致概括為兩個方向——對內繼續融入內地經濟循環,對外努力參加RCEP等國際貿易協定合作。
長期觀察香港經濟發展的香港大學教授蔡洪濱卻直指,大灣區確實創造了另一種可能,但不應成為港府另一個不作為的借口,香港最關鍵還是先解決自身結構性痼疾,「區內的東莞、佛山等城市也可以依靠大灣區,香港優勢在哪裡?」
早於疫情來襲前,蔡洪濱就已警告香港經濟步入「技術性衰退」,主要症結是產業結構太單一,建議盡快推動經濟轉型。一年多後,他坦言未見特區著手改革,「《施政報告》沒有什麼新東西,缺乏積極的計劃」。
蔡洪濱表示,香港支柱的金融服務和貿易物流在數字革命的去中介化下,難以為繼,而在科技創新方面數據、市場和人才方面香港都沒有優勢,因此,香港未來應轉型發展以醫療、教育、文創為主的高端服務業。而要釋放這些產業的供給能力,導入國際需求,需要政府大力進行制度創新。
香港大學的另一位教授鄧希煒也認為,港府應該更積極,繼續抱守「大市場、小政府」態度,只會令政策零碎,各自為政。
鄧希煒進一步解釋稱,在沒有市場失效的情況下,積極不幹預政策是恰當的,但當市場嚴重失效,政府就有必要改弦易轍。港府過去強調四大產業,但近年其實只有金融和地產推動經濟增長,導致收入和財富嚴重不均,最佳辦法莫過於第三次經濟轉型。這方面,港府是摸對了方向,但過度不幹預造成政策散亂,措施重疊,加上欠長遠規劃,導致推動轉型未能捉到重點,流於片面。
近些年,香港的經濟增長主要來源於金融和地產。
除了香港自身的結構轉型外,中美博弈也將是影響香港發展的重要因素。最近美國多名新內閣官員在發言時,仍然將中國視為最主要的挑戰。預計未來一段時間,中美之間的關系仍然充滿不容易解決的分歧。
對此,《香港01》創辦人於品海在「2020經濟高峰論壇」演講時則稱,如果香港應對得宜,其實也有很好的條件轉危為機,乘勢推動香港經濟結構進一步升級轉型。
首先是金融方面。美國早前針對打壓在當地上市的中資企業是一個轉危為機的例子。過去大半年,不少中企迴流香港上市,帶動香港證券市場去年繼續蓬勃發展。香港亦是離岸人民幣業務的樞紐,處理全球七成以上的人民幣貿易結算,在人民幣投資及風險管理產品業務方面,香港將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第二是創新科技。香港擁有頂尖的基礎科研力量,五所大學位列世界100強,在生物醫葯、人工智慧等方面具備優勢。香港在大灣區發展成為國際創科中心的進程中,可以扮演獨特和重要的角色。
最後是貿易。過去一年多,雖然美國在貿易方面對香港多番針對,但事實上,東盟早已取代美國成為香港更重要的貿易夥伴。港府至今已與20個經濟體簽訂了8份自貿協議,還正在積極爭取加入RCEP,港商及投資者可以好好把握協議的優惠待遇,在這些新興市場開拓商機,並抓住內地「雙循環」機遇,積極參與內地的內需市場。
7. 香港主要是靠什麼行業賺錢的呢
香港經濟結構以服務業為主,服務業占本地生產總值的比重長期保持在90%以上。20世紀70年代初,香港推行經濟多元化方針,香港金融、房地產、貿易、旅遊業迅速發展。
從80年代始,內地因素成為推動香港經濟發展的最主要的外部因素,香港的製造業大部分轉移到內地,各類服務業得到全面高速發展,實現了從製造業轉向服務業的第二次經濟轉型。
(7)香港的農工業以什麼為主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對香港的基本方針政策如下 :
1、為了維護國家的統一和領土完整,並考慮到香港的歷史和現實情況,中華人民共和國決定在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31條的規定,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
2、香港特別行政區直轄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除外交和國防事務屬中央人民政府管理外,香港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的自治權。
3、香港特別行政區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現行的法律基本不變。
4、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由當地人組成。行政長官在當地通過選舉或協商產生,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主要官員由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提名,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
原在香港各政府部門任職的中外籍公務、警務人員可以留用。香港特別行政區各政府部門可以聘請英籍人士或其他外籍人士擔任顧問或某些公職。
8. 香港的經濟支柱產業是什麼
金融業是香港最重要的傳統經濟支柱-金融服務業;金融服務業肩負帶動香港發展成為知識型經濟體的重任。
每年,服務業對香港本地生產總值的貢獻超過80%以上。其中,地產、金融、進出口貿易和旅遊並稱香港經濟的四大龍頭產業。
(8)香港的農工業以什麼為主擴展閱讀
香港是一座高度繁榮的國際大都市,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半島、新界等3大區域組成,管轄陸地總面積1106.34平方公里,截至2017年末,總人口約740.98萬人,人口密度居全世界第三。
香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1842-1997年間,香港曾為英國殖民地。二戰以後,香港經濟和社會迅速發展,不僅被譽為「亞洲四小龍」之一,更成為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準最高的地區之一。1997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中央擁有對香港的全面管治權,香港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並可享受外交及國防以外所有事務的高度自治權。「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是中國政府的基本國策。
香港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重要的國際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與紐約、倫敦並稱為「紐倫港」,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和最具競爭力城市之一,在世界享有極高聲譽,被GaWC評為世界一線城市。
參考資料
香港_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