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開發區工業產值如何提升

開發區工業產值如何提升

發布時間:2022-09-02 04:14:31

『壹』 如何提升生產產值和入庫產值

學生的學習成果是通過考試用分數來表示的,那麼整個社會的生產成果是用什麼來衡量的呢?總產值和增加值就是人們用來衡量社會生產活動總成果的兩個重要總量指標。

以工業生產為例,可以說明總產值與增加值兩者之間的區別和聯系。工業總產值是指工業企業在一定時期內以貨幣表現的工業企業生產的產品總量,也就是全部工業產品價值的總和。它既包括在生產過程中物質消耗轉移的價值,也包括新創造的價值。具體地說包括了:(1) 成品價值,即在本企業內不再加工、經檢驗包裝入庫的產品價值。(2) 按加工費計算的已完成的工業性作業價值,包括在作業過程中所耗用的材料和零件的價值,但不包括被修理加工產品的價值。(3) 自製半成品、在製品期未期初差額價值。工業總產值採用「工廠法」計算,即按企業工業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計算,但不允許把企業內部各車間的生產成果相加重復計算。

工業增加值是指工業企業在一定時期內工業生產活動創造的價值,是國內生產總值的組成部分。工業增加值就是工業總產值中扣除原材料、燃料、動力消耗和各項勞務消耗以後的價值。

由此可見,總產值和增加值這兩個指標既相聯系又有區別,總產值包括了轉移價值的多次重復計算,因此其數值最大,但它不能確切地反映生產發展狀況;增加值是生產活動所增加的價值,其數值最小,可以比較確切地反映生產的規模和速度。隨著現行統計制度方法逐步向國際接軌,總產值指標將逐步被增加值指標所代替。

『貳』 如何破解發展瓶頸,加快推進我區跨越發展

近年來,###經濟開發區積極落實市委市政府提出「提檔、 擴容、升級」和「擴大規模、完善配套、提升檔次」工作要求, 以建設國家級開發區為目標,以建設「西部新城區」為抓手, 以科技創新為第一動力,以爭先進位為第一目標,以招才引智 為第一要務,以轉型升級為第一主線,開發區建設取得了長足 進步,已逐步成為我市經濟增長的核心增長點。但隨著區域經 濟競爭形勢的日益激烈,開發區在加速發展與要素市場短缺之 間的矛盾日益凸顯,已經成為制約開發區經濟發展壯大的瓶頸, 為此,我區採取了許多措施,促進開發區發展,取得了不錯的 成績,現將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目前開發區經濟發展現狀 江蘇###經濟開發區於####年啟動建設,####年#月##日, 經省政府批准,升格為省級開發區,連續兩年蟬聯「長三角最 具投資價值開發區」。開發區總體規劃面積##平方公里,分為「一 區兩園一帶」,即中心區、錫沂工業園、生物化工產業園、新戴 運河產業帶。按照前瞻性、高起點的理念,園區累計投入建設 資金##多億元,建成「一級道路」標準的主次幹道##公里,綠 化面積###萬平方米,建成區面積達到##平方公里。區內配套設 施齊全,達到了「七通一平」。 近年來,開發區圍繞「調結構、促轉型、謀發展」這一主線,以整合、擴容、轉型為契機,著力推動轉型升級,綜合實 力不斷增強。####年實現業務總收入###.#億元,比####年同期 增長###.#%;工業產品銷售收入###.#億元,同比增長##.#%; 規模以上企業工業增加值###.#億元,同比增長##.#%;財政總 收入##.#億元,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萬元,同比分別增 加###.#%、###.#%。####年共引進招商引資項目###個,協議投 資額###億元,其中工業項目##個,三產服務業項目##個。#### 年全區進出口總額為#####萬美元,同比增長##.##%。全年到賬 外資####萬美元,創造了全市、全區到賬外資規模的新記錄。 ####年共竣工項目##個,完成投資額##.##億元,主要有嘉泰化 工一期、利民化工嘧霉胺和漢菱生化等項目。目前在建和即將 開工項目##個,總投資近###億元,有投資##億元的新華宏鋼鐵、 投資##多億元的必康新醫葯、投資##億元的徐州港馬港港頭作 業區、投資##億元的藍豐離子膜燒鹼及硫磺制酸項目、投資## 億元新光機械鑄造項目、投資##億元的中紡工業園、投資#.# 億元的容納光伏等項目。 開發區牢固樹立「環境立區」的發展理念,努力打造「尊 商、親商、愛商、安商、扶商」的服務環境。積極借鑒國內先 進園區經驗,大力構建「公開、公正、公平」和透明規范的法 制化環境,初步建立起與市場經濟和國際慣例接軌的管理體系 和制度。####年通過了質量和環境管理體系認證,連續七年運 行良好,####年又成功建立了職業健康與安全體系,成為蘇北第一家建立ISO####\#####、GB#####三項管理體系的園區。構 建了自動化OA 系統及行政審批網上運行平台,持之以恆地實施 了授權代辦、保姆式服務和「一卡通」、「綠卡清」制度,以及 優惠政策當月兌現等規章制度,建立了項目審批「一條龍」服 務、項目建設全方位服務和投產企業終身化服務的全方位服務 體系,形成了讓投資創業者滿意舒心的軟環境。 園區擁有的行政服務中心、科技成果轉化中心、農化產品 檢測中心、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等平台積極聯合眾多金融機構、 科研院所、專業團隊,為園區提供專業高效的金融、智力、孵 化支持。目前,區內擁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家,省、市級高 新技術企業##家,省創新型企業##家;區內企業已與國內外## 多家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穩定的產、學、研關系,設立了# 個企業院士工作站,#個國家級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和#家省級博 士後工作站/創新實踐基地和##家省、徐州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 心,萃聚了一批科技含量高、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產品、新 項目。####年,開發區被省有關部門和徐州市政府授予「省區 域性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省兩化融合試驗區」、「省統計達 標開發區」和「徐州市科技人才高地」等稱號,成為東隴海地 區科技研發孵化的高地和技術創新體系的主要區域。 二、開發區經濟發展過程中面臨的瓶頸要素 #.規劃瓶頸。一是在開發區建設之初由於缺乏科學的發展 規劃,部分規劃缺乏科學性,導致有些規劃缺乏土地承載可能,空間有限;二是部分規劃之間不協調。有的規劃與城市建設總 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不相銜接,部門配套設施建設缺乏 共構意識和共建行動。 #.土地瓶頸。近年來,國家嚴格控制土地供應「閘門」, 給區域經濟發展帶來較多的困難和問題,雖然我市採取多種措 施來保證項目用地,但是相對於快速發展的區域經濟,土地後 備資源不足,會在今後很長的一段時間制約園區的經濟發展。 #.環境瓶頸。多年來,開發區一直是以生物化工為主打產 業,產值和銷售均佔到開發區總產值和總銷售的一半以上,為 我區經濟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也由此帶來了一系列的環 保壓力。 #.資金瓶頸。建設資金是園區建設的根本保障,也是長期 以來困擾園區建設發展的重大難題之一。資金的短缺直接影響 著開發區經濟的投入、改革的深化、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各項社 會事業的發展,導致了各行業、各領域、各部門出現了諸多困 難,由於資金的緊缺遲遲不能到位,許多基礎設施項目都實施 不了,嚴重影響開發區的招商引資和投資環境。如中心區的部 分道路,破損嚴重,影響貨物運輸,企業拉運原材料的車輛有 的要繞道行駛,極大增加了運輸成本。如何突破資金緊缺的瓶 頸,成為我區經濟發展的當務之急。 #.人力要素瓶頸。隨著開發區產業經濟快速發展,對各類 人才需求量持續增長,需求層次不斷提高,需求程度日益緊迫,一方面用功短缺成為制約園區產業,特別是化工產業和紡織服 裝行業快速發展的瓶頸,另一方面,高素質人才的短缺成為制 約企業科技創新的又一瓶頸。 #.相關配套設施建設滯後瓶頸。近年來,隨著開發區經濟 的快速發展,許多企業抓住市場的有利時機,積極擴大生產規 模或者招商引資落戶我區,為我區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但也由此造成了原有的供電、供水、供汽管道不能滿足企業發 展需求,如何破解此項難題,擴大企業生產規模,提高企業整 體競爭力,成為考驗開發區各部門工作的又一難題。 二、採取的措施 (一)科學規劃,構築發展平台。 近年來,針對以往規劃不夠科學、合理,開發區通過認真 調查研究,並根據整體發展遵循和城市建設有機組合的原則, 統籌生產力布局和加強區域聯系的原則,集約利用資源和保護 生態環境的原則,結合開發區實際,做深做細開發區的規劃修 編工作,增強規劃的科學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努力構築科 學完善的發展平台。一是針對中心區的化工企業過多,且較為 靠近市區,給城市的環境保護,造成了很大的壓力,也不利於 開展節能減排。因此開發區將中心區內的部分化工企業與#### 年底之前,整體搬遷到唐店化工園區。搬遷完成後,將有利於 企業開展節能減排,有利於農用化工企業加強彼此之間的聯系, 有利於企業之間進行優勢互補,實現重點產業集聚發展。二是根據開發區的實際,我們積極打造新材料與高分子產業園,並 與####年經省商務廳批准,獲批為省級特色產業園。####年該 特色產業園實現產值XXX 億元,產業集聚效應初顯。三是根據 園區整體規劃,我們積極開始打造新戴運河產業帶,相信不久 的將來,這一產業帶必將成為我區新的經濟增長點。 (二)突破土地瓶頸,促進園區產業結構轉型和經濟發展。 近年來,隨著開發區的招商引資和建設迅速發展,開發區用 地需求量明顯增大,用地需求與用地計劃的矛盾越來越大。為 保障項目用地和建設需要,我們努力准著力點,突破關鍵點。 一是堅持保重點的原則,把有限的用地指標用在引進高科技項 目以及能夠促進開發區產業結構轉型的項目上,並積極向省市 國土部門爭取農轉用計劃指標和優惠政策。二是積極做好建設 用地指標臵換、農用地整理指標折抵文章,努力增加全區規劃 建設用地指標。三是清理收回閑臵土地,凡是在規定的時間不 進行開發的由開發區管委會依法收回、統一儲備、統一定價後 以招標、拍賣等形式出讓。四是是合理規劃,引導部分企業想 集聚區集中,促開發區「省」地。近年來,開發區按照「布局 集中、產業集聚、用地集約」的原則,進一步細化功能劃分, 完善基礎設施,將原來建設在開發區的化工企業統一搬遷到唐 店化工集聚區,形成集聚發展。同時,出台優惠政策,鼓勵和 引導工業項目大力發展多層標准廠房。 (三)破解環保瓶頸,促進開發區產業結構轉型。###經濟開發區新一輪的發展,必須緊緊圍繞"發展新產業 ",按照"發展為先、生態為大"的總體要求,根據市委、市政府 實施的「藍天、綠水、祥雲」三大工程,繼續實施"園區興業、 工業興區"戰略,全面發展新產業,展現新面貌,因此,只有全 面推進環境整治、促進產業調整,營造良好的環境,轉變機關 作風,提高服務質量,才能克服發展中的瓶頸,迎接新產業的 轉移,加快###經濟開發區的科學發展。 一是嚴把新上項目審批關,以環境保護優化產業發展。 根據###經濟開發區十二五產業發展規劃,我們從源頭上優化產 業發展,從嚴控制新污染源的產生,對那些國家明令淘汰、禁 止建設、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項目,一律不批;對於環境污 染嚴重,產品質量低劣,高能耗、高物耗、高水耗,污染物不 能達標排放的項目,一律不批;對於環境質量不能滿足開發區 發展要求,一律不批,堅決杜絕已被淘汰的項目以技術改造、 投資拉動經濟發展等名義恢復生產。二是大力扶持符合產業規 劃的項目,對那些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特別是新材料、新技術、 新能源等產業要簡化審批程序,加快審批速度,使這些項目減 少審批時間,盡快進行開工建設,早日進行生產,達產達效。 三是加快推動產業集聚,加快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環保工程建 設是我區近幾年污染減排工作的重要手段。近年來,我們將中 心區的部分化工企業整體搬遷到唐店化工園區,以方便污染源 的整體治理,減少治污成本。同時在唐店化工園區建設#家大型的污水處理廠並完善排污管網鋪設,擴大污水的收集范圍,提 高活生生污水的處理率,最大發揮現有污水處理廠的減排效益。 (四)破解資金瓶頸,促進開發區經濟快速發展。 面對新的財政金融形勢和區域跨越發展的要求,開發區以 建立健全籌融資體系為抓手,以潛心研究政策為切入點,以突 破資金瓶頸為目標,全力爭資融資借資引資,推動全區經濟和 社會事業快速發展。一是完善體系,精心組織策應爭取。積極 研究省市各項扶持政策措施和投資計劃,吃透精神,明確主攻 方向,力爭將我區基礎設施建設、高效循環產業、交通工程、 企業技改創新及環境治理等項目納入上級投資計劃。督促並指 導相關部門熟悉投資政策和項目投資指南,篩選頗具特色、符 合區情、爭資前景看好的項目,為爭取上級扶持資金奠定基礎。 二是積極與銀行加強溝通,擴增信貸投放總量。按照金融機構支 持地方經濟發展考核獎勵辦法,進一步激勵金融機構支持我區 經濟發展,力爭今年各銀行金融機構對我區貸款規模保持上年 整體水平。三是定期組織銀企交流,擴大對企業信貸投放總量。 今年很多中小企業都存在融資難題,為了幫助企業緩解困境, 開發區充分利用自身優勢,主動介入,一方面對轄區內企業的 經營管理現狀及信譽包括持續發展能力進行全面的了解、掌握, 並加快落實項目土地證辦理,為企業提供融資條件;另一方面 積極發揮橋梁、紐帶的作用,加強與銀行方面的溝通、聯系, 並篩選出一批經濟能力強、經營狀況好、發展前景大、有貸款需求的企業,推薦給銀行,促進銀行與企業的合作。今年以來, 我們積極聯系工商銀行徐州支行、浦發銀行徐州支行等銀行進 行銀企對接,開發區技術開發總公司、江蘇藍豐生化股份有限 公司、江蘇花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區內#家企業與工商銀行 ###支行當場簽署合作協議,意向授信#.#億元。同時根據《市 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和完善中小企業金融顧問制度的意見》(新 政發�6�7####�6�8##號)的文件精神,我們積極聯系市各家銀行的 金融顧問與區內企業進行包掛對接,使銀行及時了解各企業不 同的資金需求,通過此項工作的開展一方面使銀行了解了企業 的資金需求,另一方面銀行也了解了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有 效降低了放貸風險。 (五)破解人力資源瓶頸,促進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後勁 和開發區產業結構提檔升級。 近年來,隨著我區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區內一些企業存在 著用工難的問題,部分企業不得不放棄部分訂單,從而導致一 些市場不能很好的進行開拓。面對用工緊缺的難題,開發區黨 工委、管委會廣辟門路,幫助企業破解招工荒。一是開發區充 分利用園區現有的人才網路,每月調度區內企業的用工情況, 將企業反饋上來的用工需求放到開發區的人才網路上,保證了 求職者第一時間了解區內企業的用工需求,並取得了良好的成 績。二是區黨群辦積極與市人社局溝通,舉辦多次人才招聘會, 10 幫助企業與求職者進行近距離溝通,使得求職者了解各企業的 各項福利政策以及人才培養體制。今年年初以來,我區已聯合 人社局舉辦了#次人才招聘會,幫助區內企業招聘了近####名職 工。三是積極幫助企業與高等院校開展校企對接,幫助企業與 高等院校簽訂用工職業技能培訓。多年來,徐州工程職業技術 學院與我區企業積極開展校企合作,共同開展科研課題研究、 技術研發、學生實習實訓指導等工作,協助徐州工業職業技術 學院培養更多的高素質高技能型人才,促進校企共同發展,更 好地服務地方經濟。四是為積極幫助企業提升科技創新水平。 近年來,開發區黨工委、管委會高度重視企業科技創新工作,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 園區的戰略目標,以自主創新能力建設為中心,以體制機制創新 為保障,以企業研發平台建設、高新技術企業創建、人才引進 以及專利創造與應用為抓手,大力實施科技創新戰略,園區企 業科技投入穩步增長,創新能力明顯提升,創新體系和體制機 制更加完善,一批重大科技成果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實現了從 技術跟隨到技術引領的跨越,從而推動了開發區轉型升級、創 新發展。截至目前,開發區累計獲得中國名牌產品#個、中國馳 名商標#個、國家免檢產品#個、江蘇省名牌產品#個、徐州市名 牌產品##個,全區獲得質量管理體系認證企業##家, #家企業 榮獲江蘇省質量誠信企業,##家企業被評為徐州質量管理先進 企業,已有##家企業通過 IS#####質量管理體系認證。這些成 11 績的取得為開發區的轉型升級跨越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同時我區一方面聯合市科技局在我區舉辦科技創新與知識產權 培訓班,區內###多家企業分管科技創新的負責人定期參加培 訓,使區內企業充分了解科技創新企業對發展的重要性;另一 方面我區充分利用####年獲批的省級區域性博士後創新實踐基 地,積極聘請相關高學歷人才到我區開展科研工作,幫助企業 解決長期未能解決的技術難題。 (六)破解園區配套設施滯後瓶頸,降低企業生產成本, 提高企業競爭力。 近年來,隨著開發區經濟的快速發展,開發區相關的配套 設施建設滯後,如企業的用水、用電和用汽問題,在一定程度 上制約著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壯大。為解決相關瓶頸,我們採取 了以下幾項措施:一是積極協調供電部門加快園區的供電線路 的架設,將原有的##KV 供電線路改為##KV 供電線路,優先保證 新建企業能夠盡快投產。從####年截至目前,新建供電線路XX 公里,完成了墨發線、墨工線、墨升線等線路改造工作,協助 供電部門在開發區建設化工配網及卓窯配網,完成了部分廠區 內##KV 線路改造,投資##億元的新華宏鋼廠內##KV、##kv 線路 改造、門前##KV 線路延伸改造等工作,及時保證了各企業生產 用電要求。二是針對區內化工、紡織等用水大戶產業的實際情 況,聯合市水利局開展區內企業用水實際情況調研摸底工作, 了解區內企業用水實際情況和水費上繳情況。並根據####年第 12 ##號政府會議紀要精神,將水資源獎勵獎返給區內符合水資源 獎返條件的企業,以鼓勵區內企業積極開展節水、節能的技術 改造;三是開展區內企業小鍋爐的清理工作,實行集中供熱, 減少企業生產成本。根據開發區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為研究 解決經濟開發區中心區及唐店化工園區集中用熱問題、推動集 中供熱的開展,我們立即組織人員、並從通新、陽光抽調技術 人員成立調研小組,針對區內用熱需求重新開展調研,實地了 解企業的供熱情況,為我區今後的集中供熱工作創造了良好的 條件。

『叄』 如何加強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建設

一是要不斷深化體制改革, 優化綜合投資環境。在思想觀念、發展模式、體制機制等各個方面、各個領域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不斷完善精簡高效、親商務實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優化綜合投資環境。完善公共服務政策體系,提高公共政策質量,探索開發區與所在區域實現優勢疊加、互動發展的新機制。創新投融資體制,促進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結合,探索以資本為紐帶的合作開發模式。
二是要堅持擴大開放,提高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不斷增強國際競爭力。優化利用外資結構,發揮利用外資在自主創新、產業升級、結構調整、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方面的積極作用。引導企業大力開拓新興國際市場,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創新對外投資和合作方式,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努力把開發區建設成為內資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參與全球競爭、走向國際化的重要平台。同時,完善開放型經濟的風險防範機制。
三是要繼續著力推進產業優化和結構調整。著力發展現代製造業、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大力發展服務外包產業,積極承接國際服務外包。大力引導和引進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和核心技術,更加註重提高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努力營造鼓勵創新的環境,形成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的創新體系,建設創新型產業園區。
四是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堅定不移地走新型工業化和集約化發展道路,從主要發展工業為主向現代製造業、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協調發展轉變;從注重外源型經濟向充分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並重轉變;從注重規模擴展和發展速度向注重提高質量和效益轉變,節約集約利用土地等各種資源;加強國際生態環保合作,建設生態文明,努力創建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
五是要在實施國家區域發展規劃和戰略布局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緊緊圍繞西部大開發區、中部崛起、東部率先發展和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一系列區域發展規劃和戰略布局,更加充分發揮開發區的載體和平台作用。在打造城市圈、經濟帶中更好地發揮支撐點作用。更加註重區域協調發展,加強資源整合,實行差異化發展戰略,促進東中西部的產業梯度轉移。
在新的歷史時期,開發區要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牢牢抓住戰略機遇期,進一步提升發展質量和水平,著力打造創新園區、綠色園區、和諧園區,繼續成為改革開放的「試驗田」和「排頭兵」,成為體制創新、科技創新、結構調整、生態環保、資源集約節約利用、可持續發展的引領示範區,在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中發揮更大的窗口示範和輻射帶動作用,為我國改革開放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出新的貢獻,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寫下新的篇章!

『肆』 海鹽經濟開發區的未來展望

2012年5月,為了加快推進「二次創業」,海鹽經濟開發區圍繞爭創國家級開發區和省「十強」開發區的目標,結合實際,制訂了《港區城開發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2-2014年)。提出的重點目標是:打造一個基地、建設二個示範園區、培育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建立一個新城。 打造一個基地:即臨港型新興產業基地。憑借開發區優越的港口資源優勢和交通區位優勢,大力開展臨港工業招商。重點引進世界500強企業、央企國企及行業龍頭企業。在集約、節約利用土地的前提下,每年引進一批低能耗、低污染、高產出的臨港工業重大投資項目。通過引進好、大、優項目,優化臨港工業結構。計劃至2015年底,引進和培育12家以上年產值超5億元龍頭骨幹企業,其中再引進產值超100億元企業2家、超20億元企業4家。臨港工業產值爭取達到500億元,平均增幅達50%以上。 建設二個示範園區:一是浙江省海洋經濟示範園區,現正在作申報准備。二是浙江省工業經濟循環示範園區。近年來,我們深入實施「415」工程,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今年3月,浙江省統計局發布的《浙江省開發區(工業園區)循環經濟發展評價與分析》,從資源利用效率、循環利用水平、環境保護水平和管理水平四方面,對全省110家省級及以上開發區(工業園區)作出評價和分析,我區循環利用水平指數為93.2%、固廢綜合利用率為99.7%,兩項指標均名列全省園區的第三位。今年7月,省開展第三批工業經濟循環示範園區評定,我區已作了申報。 培育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到2014年底核電關聯產業,企業爭取達到20家,爭取實現產值50億元以上;節能環保產業,企業爭取達到15家以上,爭取實現產值50億元以上;現代服務業,爭取實現產值80億元以上。新興產業產值每年都有5%的提高。 建立一個新城:到2014年,建成區面積達到20平方公里,新建安置房面積60萬平方米,核心商務區14.3萬平方米。城市功能設施初步配套到位,城市公共服務體系基本建成,現代商貿服務業加速發展,社區管理能力顯著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明顯提高,城市人口集聚7萬人以上。

『伍』 汕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產業發展

充分發揮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拉動經濟增長的作用。據統計:區內16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實現工業產值13.4億元,同期增長47%,實現工業產值超億元的企業共5家,已初步成為我區的龍頭企業。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長速度來看,月平均增長速度保持在30%以上,其中增長較快的單位有:奧星光通信設備有限公司增長65.9%;柯達汕頭分公司增長26。3%;綠恆實業有限公司增長52%;露露南方有限公司增長36.7%;和川企業有限公司增長621%;都利實業有限公司增長39%。從產業結構看,電子信息產業已逐步成為我區的龍頭產業,累計實現工業產值7.3億元,占區內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的51.7%。 外貿出口與利用外資:一手抓三資企業出口基地建設,一手抓企業自產產品出口基地建設,初步形成了以領域電腦有限公司、紅林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利僑電子有限公司、都利實業有限公司等企業為骨乾的出口基地,出口額已佔全區外貿出口額的80%,全年達到4000萬美元。與此同時,利用外資工作又上新水平。新批「三資」企業投資總額1300萬美元,比增107%;合同利用外資630萬美元,比增130%;實際利用外資434萬美元,比增22.3%。區內「三資」企業共創產值10億元,占區內企業實現工業產值的70%左右。經過努力,全區共實現出口貿易額4894萬美元,完成市計劃的61.2%,名列全市前茅。①積極探索發展流通業,為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服務。高新區流通產業呈穩步發展態勢,規模逐步擴大。如長江葯業有限公司去年底成立至今已在市區和鄰近縣(市)設立20多家連鎖店,全年營業額將近1億元。此外,「風神藍鳥」小轎車特約經銷權落戶高新區僅半年時間,已銷售轎車250輛,營業額達到6000萬元以上;高新集團公司取得「小銀狐」香煙在廣東的市場准入和銷售的總代理。②注重營銷渠道的開拓,有效提高經濟總量。通過組織區內企業參加哈爾濱貿易會、西安交易會、深圳高交會以及汕頭科技交易會等形式,加強企業與國內外的聯系、聯絡,進一步提高企業的營銷能力。如高新區綠恆公司通過參加深圳高交會,就一次性達成協議1.2億元的生產合同。③正確處理好高新技術產業與傳統產業的發展關系。我們注意引導企業用高新技術來改造傳統產業、傳統產品,使之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如露露公司通過用高新技術改進包裝,並用高新技術對軟體包裝實行技術改造,從而使產品的檔次更上一層次。

『陸』 餘杭經濟開發區的產業格局

杭州餘杭經濟技術開發區根據國家「提高吸引外資質量為主,以發展現代製造業為主,以優化出口結構為主;致力於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致力於發展高附加值服務業;促進單一型工業園區向多功能綜合性產業區發展」的要求,依託「長三角」中心位置、杭城近郊的交通便利和工業扎實基礎,以引進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抓規劃、抓招商、抓服務,一步一個腳印攀登工業園區新高峰,逐步發展成為一個集聚生物醫葯、電子電器、機械製造、紡織服裝等產業門類,基礎配套完善的「國家級」開發區。
目前,開發區內已有瑞士諾華制葯集團、法國賽諾菲制葯集團、美國禮來制葯集團、中國華潤集團等多家世界500強企業入駐。2011年,杭州餘杭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總產值首次突破300億元大關,實現稅收18億元,產業發展、平台建設以及綜合實力繼續大步邁進。

『柒』 為什麼要發展工業經濟工業園區在其中的作用。從著名的理論角度出發說

工業園區(1nstrial Park),日本和韓國稱工業團地,中國香港稱工業村。它是二戰後一些發達國家為發展經濟、改善城市布局結構,所採取的一種重要的企業地理集中的建設方式。在很多國家和地區,工業園區起到了引進外資、促進工業發展、解決就業、擴大出口和增加外匯收入的作用。特別是20世紀60年代以來,興辦各類工業園區對一些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的新技術研發、振興出口導向工業發揮了重要作用。

國際上早期建設的工業園區中,美國矽谷、中國台灣新竹、印度班加羅爾、英國劍橋、法國索菲亞·安蒂波里斯、韓國大德、以色列拉馬特-霍瓦烏和愛爾蘭國家科技園等八大工業園區的成功都得到了世界的普遍認可,被公認為世界一流園區的代表。它們共同的特徵就是發展迅速,擁有在全球處於領先地位的產業領域,關注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同時建立了一套適合園區自身發展的模式,例如矽谷,它通過技術創新、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來應對當地經濟衰退,最終成為美國甚至全球經濟發展的引擎之地。

我國工業園區(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起步於1979年的深圳蛇口工業區,到2000年底,蛇口工業區有限公司已經成為擁有總資產111億元,凈資產由開發時的2億元人民幣滾動發展到56.3億元,年銷售收入47億元,稅後利潤近4億元,連續8年取得AAA級信用評級,有下屬全資和合資企業 70多家的大型綜合性企業集團。經過二十多年的創業,現在蛇口工業區有限公司已經發展成為一個集金融、證券、旅遊文化娛樂、商貿、港口、房地產、石化儲運與銷售、供水供電及通訊、電子、軟體、信息技術等現代高科技產業於一體的現代綜合性企業集團。蛇口工業集團以改革促進經濟發展,創造出中國改革和經濟建設的一個又一個奇跡,在這里誕生了全國第一家企業銀行———招商銀行;全國第一家保險公司———平安保險公司,成為中國改革的「試管」、對外開放的「窗口」,並以經濟建設的「蛇口模式」為世人關注。

近30年來,隨著黨中央、國務院對工業園區各項政策的不斷完善,工業園區發展不斷加快,其作用日益顯現。工業園區的建設直接促進了我國區域經濟發展和傳統產業的升級換代。如今,全國已經建立54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含享受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政策的蘇州工業園區、上海金橋出口加工區、寧波大榭開發區、廈門海滄台商投資區、海南洋埔經濟開發區)。長期以來,54個國家級經濟開發區都保持了良好發展勢頭,主要經濟指標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長速度,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助推器」。據商務部提供的數據顯示,2006年,中國54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共實現工業增加值7414億元,工業總產值 30219億元,稅收收入1570億元,出口1492億美元,進口1339億美元。工業園區作為現代產業快速發展不可或缺的載體,其重要性愈加凸顯。

首先,工業園區是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發動機,是拉動GDP和地方財政收入增長的火車頭。以新加坡裕廊工業園區為例,該工業園區是亞洲最早成立的開發區之一。二戰後,新加坡是一個缺乏資源、工業基礎落後、失業率極高的彈丸之地。為了改變這種面貌,新加坡建立了開發區,選擇了以吸引跨國公司投資為主的發展道路。裕廊位於新加坡島西南部的海濱地帶,距市區約10多公里,面積為60平方公里。此地區原本為荒蕪之地,大部分地貌是沼澤和丘陵,但是具有建設現代化工業區的良好自然地理條件。1961年政府計劃在裕廊劃定6480公頃土地發展工業園區,並撥出1億新元進行基礎設施建設。1968年園區內的廠房、港口、碼頭、鐵路、公路、電力、供水等各種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完成,同年6月新加坡政府成立裕廊鎮管理局(JTC),專門負責經營管理裕廊工業區和全國其它各工業區。截止到2003年底,新加坡島內已建立了30多個工業園區,共佔地8025公頃,已開發5069平方公里,包含了7000多家跨國公司和本地的高技術製造業公司,對新加坡GDP的直接貢獻率為25%,僱傭了全國1/3以上的勞動力。裕廊工業園區的成功建立使新加坡實現了快速工業化,且時至今日依然保持發展活力。其開發模式一直是亞洲其他發展中國家借鑒和模仿的對象。

又如,江蘇省的蘇州工業園區是中新兩國政府間重要的合作項目,1994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立,同年5月實施啟動。十三年來,園區的開發建設一直保持著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態勢,主要經濟指標年均增幅達40%左右,累計上交中央和省市各類稅收460億元。2006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80億元,增長19%,超過了青海全省GDP總額;地方一般預算收入52.5億元,增長26%;固定資產投資395億元,增長11%;進出口總額500億美元,其中出口251億美元,分別增長23%和31%;新增注冊外資38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6億美元,在較高平台上繼續穩步增長。目前,園區以占蘇州市4% 的土地和人口、7%的工業用電量,創造了全市15%的GDP、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和固定資產投資,26%的注冊外資、到帳外資和30%的進出口總額。

其次,工業園區在產業集群化發展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產業集群化是21世紀產業發展的一大趨勢,工業園區專業化開發建設是推動產業集群化發展最主要的力量。工業園區在依託一定的區域條件和資源稟賦基礎上,對產業鏈下的各個產業聚集能力越高,園區的核心競爭力就越強,也就越容易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進而吸引更多的投資者聚至麾下。有「亞洲矽谷」之稱的印度班加羅爾軟體園就是一個突出的範例。經過20年的發展,目前該園已經成為世界聞名的 IT產業集群,英特爾、微軟、惠普等IT巨頭在此均設有研發中心和生產基地。又如,國內珠江三角洲各工業園的專業化發展形成了以計算機、家電為主的產業集群,百公里內即可完成90%以上計算機零部件、80%以上的手機部件以及100%的彩電部件的采購。工業園推進產業集群化發展,不僅可以形成資源高地、技術高地、人才高地,還可以大幅提高輔助產業的專業協作程度和產出效率。

再次,工業園區已成為產業升級與和諧發展的孵化器。園區經濟的發展,必將在一定程度上帶動周邊區域逐步走向城市化,工業園區隨之也由單一工業化的經濟功能區逐漸向多元功能的新城區發展,這是工業園區發展的大趨勢。近年來一些優秀工業園區的實際情況已印證了這種轉變。崑山工業園區已經與崑山市融為一體,無錫高新技術工業園已與無錫新區融為一體,營口沿海產業基地甚至直接將市政府等行政中心機構及商務區、生活區規劃在工業園一期的核心地帶。

第四,工業園區的發展對周邊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有著巨大的輻射和帶動作用。1955年法國發展經濟學家佩魯提出了「增長極」理論,其核心觀點是:在經濟增長中,由於某些主導部門或有創新能力企業或行業在一些地區或大城市的聚集形成一種資本與技術高度集中、具有規模經濟效益、自身增長迅速並能對鄰近地區產生強大輻射作用的「增長極」,通過具有「增長極」的地區優先增長,可以帶動相鄰地區的共同發展。如我國在改革開放初期以政府推動型的發展模式設立若干個經濟特區,從而改變了我國傳統產業在地理上的分布特徵,建立了以新興城市為圓心、以新興產業鏈的邊界為半徑的動態的增長極。由於這種增長極的形成有著顯著的偶然性,所以在後發優勢地區內利用以政府為主的開發區建設模式,可以在資金、土地、勞動力要素供給方面提供低成本的流動,從而加速本區域內增長極的形成。增長極往往也會帶來很大的技術溢出,從而改變區域產業結構和建立區域競爭優勢。

顯而易見,工業園區的發展絕不是僅僅實現資源轉換、循環利用、增加GDP、增加稅收和解決就業,更重要的是工業園區能通過引進和發展高新技術,提升全省的科學技術水平和裝備水平,培育一批高素質的科技和管理人才,成為青海今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工業基地。

『捌』 北京經開區屬於哪個區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位於亦庄地區的國家級開發區。入選了國家產融合作試點城市名單。這是北京市唯一同時享受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雙重優惠政策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屬明清時期北京城皇家園林南苑境內。

2012年8月20日,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二十周年暨生態工業園建設發展論壇在亦庄舉行。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主任張伯旭在會上表示,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已初步形成了比較完善的生態工業體系,正在實現經濟高速發展與環境持續改善的良性循環。以水資源綜合利用為例,2011年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萬元GDP水耗5.8噸,不到全國平均水平的1/30。2011年,北京開發區規模以上萬元工業增加值綜合能耗僅為0.114噸標煤,比2007年下降了18.56%;規模以上萬元工業增加值新鮮水耗僅為2.46立方米,比2007年下降了31.62%。2007年—2011年,單位工業增加值廢水、COD、SO2、固廢產生量等都呈下降趨勢;北京開發區單位用地工業增加值均在20億元以上,工業重復用水率、再生水使用率及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逐年上升,資源能源利用效率提高顯著。

社會:

政策

1、地理位置得天獨厚,交通便利,形成了「八橫八縱」路網結構,同海空港口、物流中心緊密相連;

2、基礎設施完善,實現「十通一平」;

3、配套設施和服務機構完備,建有「一站式」服務大廳;

4、新入區企業可享受「一次性產業扶持資金」、「所得稅返還」、「廠房租金減免」等產業扶持政策;

5、新區政府每年設立1億元的海外高層次人才發展專項資金,用於資助海外高層次人才來開發區創業、工作和人才獎勵;

6、新區政府每年設立1億元資金鼓勵企業進行科技研發、科技成果轉化和知識產權申請和保護;

7、新區建有「B型庫」,為企業提供「立等可取」、「當日辦結」等海關服務;

8、生活設施便利,宜人宜居宜業。

市政:

北京開發區為入區企業提供了完備的「九通一平」基礎設施和海關、商檢、外匯管理、保稅倉庫、污水處理廠、商務中心、郵局、銀行等系列配套功能,不斷優化區域的工作、生活和人才環境,同時努力為企業和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產和生活環境。「九通」為通市政道路、雨水、污水、自來水、天然氣、電力、電信、熱力及有線電視管線;「一平」為土地地貌自然平整。

商業:

商業配套與餐飲購物方面,開發區具備比較完善的配套設施,百貨公司、超市、專營店、快餐店、影院等都比較齊全。其中有15000平米大雄商業中心、6萬平米上海沙龍新天地商業港、京客隆超市等能夠充分保障居民的日常購物,有聖福華國際俱樂部、國際企業文化園、18洞鴻禧長新高爾夫球場、亦庄體育中心等滿足貴族生活體驗。

教育:

開發區擁有優質的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國際教育。保華國際教育園(包括耀中國際學校、耀華國際教育學校、禮堂和學而國際中心)、北京二中亦庄學校、北京小學大興分校亦庄校區、北京八中亦庄分校、二十一世紀幼兒園、中國公安大學、北京印刷學院、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等多家名校坐落於此。開發區還建有職業技術教育基地、職業學校和技能培訓中心。不斷優化的教育環境,為區內企業培訓和員工子女教育提供了良好條件。

醫療:

開發區打造包括國際醫院、公立三甲醫院、社區衛生站等在內的多級醫療服務體系,健全的衛生服務網路能夠為企業員工和居民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區內建有北京同仁醫院(南區)、北京中醫葯大學東方醫院南院區、大興區中醫醫院、首都醫科大學大興醫院、亦庄醫院等多家醫療機構。開發區還建立了全市唯一一家區域性補充醫療保險,堅持傾斜高端人才,增加了健康保健的內容,提高了高層次人才醫療費用的報銷比例。

交通: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地處北京城市總體規劃東部發展帶上,是京津塘產業帶的起始地帶,也是環渤海經濟產業圈的核心發展地帶。位於沿京津塘高速公路的城市五環路與六環路之間。京津塘高速公路、五環路、四環路、機場高速路等多條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和城市主幹道以及城市輕軌,使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擁有聯結各重要經濟區域和交通樞紐的暢通道路以及多種交通方式。開發區距離城市四環路3.5公里,距離城市三環路7公里,距市中心天安門廣場16.5公里,距北京首都國際機場25公里,距鐵路貨運站7公里,距公路貨運主樞紐5公里,距國際物流中心1公里,距天津新港140公里。

公路: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交通十分便利。可利用標准及高速公路達1.5萬公里,有三條主幹道通往中心市區,沿城市環路可便捷到達北京火車站、北京西客站、北京南站和北京北站。驅車140公里即達中國北方最大的國際貿易港--天津新港。沿城市五環快速路進入機場高速路,25公里即可抵達北京首都國際機場。

地鐵:

北京地鐵亦庄線於2007年開工建設,並於2010年建成通車。北接地鐵五號線的南端終點宋家莊站,南至京津城際鐵路換乘站亦庄火車站(暫緩開通)。未來規劃建設M12線、L5、L2支線、S6線四條軌道交通線。

機場:

西側8公里有開通國際航班的南苑機場;驅車30分鍾可抵達首都國際機場。

高鐵:

北行15分鍾可達北京火車貨運站;沿三環西行20分鍾是中國最大的火車客運站―北京西客站。

人口民族:

2019年末全區常住人口17.6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9萬人。其中,常住外來人口13.2萬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為75%。

2021年6月18日,北京市大興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發布,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人口為148145人。

政治:

現任領導

工委領導

開發區工委書記:王少峰

開發區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梁勝

開發區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張繼紅

開發區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繩立成

開發區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袁立洪

開發區工委委員、宣傳部長:趙雅娟

開發區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陳小男

開發區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沈永剛

開發區工委委員、組織部長:於淼

開發區工委保留副局級:高言傑

開發區總工會主席(副局級):張鳳民

管委會領導

開發區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梁勝

開發區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張繼紅

開發區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繩立成

開發區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袁立洪

開發區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陳小男

開發區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沈永剛

北京經濟技術投資開發總公司領導

黨委書記、經理:白文

副經理:羅伯明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韓洪英

副經理、北京亦庄國際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蘆永忠

副經理:郭廣慶

副經理:盧自鋒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歷史詞典解釋:

地處北京市區東南部,北靠五環路,東臨京津塘高速公路,西、南部為涼水河環繞。佔地46平方千米。是以高新技術產業為龍頭的外向型、高效益、高水平的新型開發區。1991年開始籌建,區址是在原大興縣亦庄鄉的轄域闢建起來的,初稱亦庄經濟技術開發區,1992年開始基礎設施建設和招商引資,市政府批準定名「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1994年8月25日,經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1999年1月將區內的亦庄科技園納入「一區五園」體制,定名為中關村科技園區亦庄科技園。2003年全區共有企業 1155 家,初步形成了電子信息、光機電一體化。有生物技術、新醫葯、新材料與新能源、軟體製造五個主導產業。國際跨國公司中有通用電器、諾基亞、AT&T、IBM、可口可樂、麥當勞等國際品牌公司投資園區。園區中心有榮華中街、南街、榮京西街、東街等主幹道路,北京經濟技術管理委員會設在榮華中街。四周有北環、東環、南環、西環路環繞。外圍有京津塘高速公路、五環路、六環路、通黃路。有公交車通市區。

北京的解釋:指 建康 。即今 南京市 。 南朝 宋 都 建康 ,位在當時疆土之北,因謂之北京。《文選·謝瞻<王撫軍庾西陽集別時為豫章太守庾被徵還東>詩》:「祗召旋北京,守官反南服。」 李善 註:「言 庾 被召

歷史地名推薦:羅川城

在今湖北宜城市西二十里。《水經·沔水注》: 夷水 「歷宜城西山,謂之夷溪。又東南徑羅川城,故羅國也」。

『玖』 國家級開發區產業發展的現狀特點

經過幾十年年的快速發展,國家級開發區幾乎都成了本地區現代製造業基地,同時也是當地高新技術產業的聚集地,成為所在城市中名副其實的新的經濟增長極,其工業產值及投資密度都十幾倍、幾十倍於其他一般行政區。特點現狀如下:
(一)產業發展具有明顯的「三為主」特點
(二)基本形成以製造業和高端服務業為主的產業結構
(三)產業集群初具規模
(四)產業具有一定的研發能力和水平

『拾』 欠發達地區工業園區如何發展

一、影響欠發達地區工業園區發展的經濟特徵

欠發達地區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一般認為,沿海地區是我國經濟社會相對發達的地區,而中西部的大部分地區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相對落後的地區。更確切地說,所謂欠發達地區,是指受歷史、區位、觀念等條件的限制和不平衡發展戰略的影響,相對於發達地區而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有著較大差距,但又有較大發展潛力、資源較為豐富、生態環境尚未遭到嚴重破壞,且隨著改革的深化、社會的發展和制度的創新,在新一輪經濟增長中有可能實現高速發展的區域。工業園區作為一種特殊的經濟活動地域空間,其成長和發展是多方面力量綜合作用的結果,欠發達地區的工業園區建設和發展深受該地區經濟發展特徵的影響。

制約工業園區發展的欠發達地區經濟特徵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欠發達地區的經濟基礎薄弱,經濟總量相對較小,工業總體規模小,經濟增長緩慢,政府財政收入相對匱乏,民間資本積累規模小,因此,資金、中高級人才、技術等生產要素缺乏,該地區工業園區的建設僅僅依靠地方政府或本地區民間要素積累投入是遠遠不夠的,必然要藉助外部力量;

2.欠發達地區的自然資源相對豐富,原材料、能源、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十分豐富,供大於求,價格相對比較低廉,這些低成本要素優勢對那些土地和能源日趨緊缺的發達地區必然能夠產生巨大的吸引力。因此欠發達地區工業園區具有發揮區位優勢、主動接受發達地區的經濟輻射、融入到發達地區的經濟發展圈中的有利條件;

3.欠發達地區的區域內經濟發展往往存在著不平衡性,但也有經濟相對發達的地方,如一些區域中心城鎮,這些地區的區位條件優越、產業基礎較好、經濟實力較為雄厚,並以自身的特色產業為主導,形成了一定的發展規模。這些相對優越的條件必然為這些地方的工業園區成長和壯大提供強勁的內在動力,因此,促進區域內經濟協調發展,是欠發達地區工業園區發展的重要戰略;

4.從制度特徵來看,一般而言,欠發達地區的市場經濟制度建設起步較晚,配套改革相對落後,總體的經濟發展還處於模仿階段。由於制度決定了各種影響經濟發展要素的投入方向和產出效率,因此政府在工業園區的建設和發展中承擔著更多的責任和義務,以彌補市場制度尚不完善的缺陷;

5.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社會文化和思想觀念的落後是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的最大障礙。由於社會文化與思想觀念是該地區的人們在長期的生產、交往等實踐基礎上逐漸形成的共同價值取向,具有很強的區域特徵和穩固性,直接影響著人的選擇和行為方式。因此,必須積極引入新的思想和觀念,不斷增強該地區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逐漸改變原來制約區域發展的落後思想和陳舊觀念。

二、欠發達地區工業園區建設和發展的思考

1.充分發揮區位優勢,積極發展外向型經濟
對於欠發達地區來說,先天的自然條件優勢仍是能否贏得競爭的首位因素。例如,優越的交通地理位置使得生產地接近原料產地或消費市場,從而降低交通運輸成本;豐富且價格相對低廉的自然資源、能源、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可為工業生產節約大量的生產成本。這些低成本優勢是吸引國外、境外及沿海發達地區眾多生產商入園投資辦廠的主要因素。這些地區工業園的東向發展模式概括起來有三種:

(1)吸入式。注重吸引周邊的資金、技術,充分發揮當地資源優勢,吸引外省的企業入駐工業園區。如淮北、宿州的東南部等地工業園區是以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依託本地資源深加工產業為主體的招商引資載體,藉助江蘇徐州經濟圈和連雲港等經濟發達地區的發展優勢,內外資源並重,加快對接,主動接受發達地區的輻射,迅速建立了工業化平台和城市發展新區;

(2)融入式。安徽東部的一些城市和地區,形成了與江浙等省的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局面,從基礎設施、管理方式和發展模式等方面融入東部工業園區經濟發展圈內。如合肥、馬鞍山、蕪湖、廣德等地區,區位優勢明顯,工業園區已經開始進入到東部工業園區經濟發展中,同時形成向省內各地區輻射的趨勢;

(3)移植式。在與江浙等省的地理條件相類似的地區,在資金、技術、人才等條件具備的情況下,直接仿效東部省份的成功案例,學習和借鑒其園區的管理方式和發展模式,為安徽工業園區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新思路。如天長市綜合工業園區、滁州市汊澗鎮工業園區和銅陵有色金屬工業園區地處安徽東南部,緊鄰江蘇省,貫通蘇南、蘇北,屬中國最具活力的「長三角」、南京都市經濟協作區域,其園區的建設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趨同於「長三角」經濟圈內的工業園區。

2.政府發揮積極作用,探究科學、合理的管理方式

在工業園區的建設過程中,尤其是建設初期,政府不只是扮演政策制定者的角色,還是園區的規劃主體、基礎設施建設主體和管理主體,這就需要政府根據具體的區域經濟特點,探索和採用適合該地區的工業園區的管理方式,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和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務。

目前,安徽工業園區的管理方式以政府管理型為主,也開始出現了新的管理方式。從安徽經濟發展的現實來看,大企業、大公司數量少,實力不足,引進大公司投資建廠的機會不多。因此,政府設立的行政管理仍為主要形式。但有條件的地區和產業也開始注重發展多種管理方式,鼓勵大企業、大集團組建聯合體,興辦工業園區,積極引進省外、國外的公司和社團來安徽興辦工業園區。安徽工業園區的管理方式開始由政府管理型向政府和企業混合型、企業管理型過渡。巢湖市富煌工業園由富煌集團自主領辦,這種「企業管理」方式與「政府管理」方式相比,在實際發展中具有很大的優勢。企業自我管理有利於園區內的招商引資,可以根據項目發展狀況,有針對性的吸引配套企業;也有利於整個工業園區的發展規劃,對將要進入園區的項目進行精心論證、篩選,選擇那些適合在該區發展的項目企業進園;還有利於對企業在園內的基礎建設、企業文化等多方面做出合理的規劃、管理和整合;更有利於提高園內企業的運營效率,因為園內企業的溝通要比企業與政府之間的溝通更為便捷、有效。

3.充分利用內外兩個輻射功能,統籌區域間與區域內的協調發展

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實踐,經濟獲得了充分的發展,民間資本不斷積累,產業結構也在調整和升級,大量製造業特別是勞動密集型製造業呈現出向欠發達地區進行梯度轉移的趨勢。資本、技術和人才特別是高級人才是欠發達地區最為稀缺的生產要素,成為工業園區發展的瓶頸。而這卻正是同外、境外和沿海發達地區的強項。此外,沿海發達地區工業園區起步早、發展快,創造出了各具特色的發展模式,如城市傳統工業復制型的蘇南模式、市場導向型的溫州模式、進口替代型的晉江模式等,為欠發達地區工業園區的建設提供了豐富的學習和借鑒素材。因此,欠發達地區與發達地區建立長期的經濟發展合作機制,不斷地進行資本、技術和人才的跨區域合理流動和補充,並以增強綜合承載能力為重點,以特大城市為依託,形成輻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帶動本地區的工業園區經濟的迅速發展。近年來,安徽實施東向發展戰略,並主動融入「長三角」經濟圈,隨著合寧(合肥至南京)高速、合滬(合肥至上海)鐵路的開通,從合肥到南京、上海等地只需一兩個小時的車程。安徽經濟融入「長三角」的步伐加快,其工業園區建設與發展充分發揮了江浙發達地區對皖的輻射功能,合肥、蕪湖、馬鞍山、巢湖、天長、滁州、廣德等地區的工業園區在東向發展戰略上走在了前列。

欠發達地區內部工業園區發展具有不平衡性,有些地區工業園區發展相對較快。因此,要充分發揮內部優勢,做好區域內的協調發展,利用區域內發展較快的工業園區的輻射、帶動作用,促進其他發展較為滯後的地區。安徽工業園區發展從空間分布上看,主要聚集在以合肥為中心的皖中、以安慶為中心的皖南和以馬鞍山、蕪湖和滁州為中心的皖東地區,初步形成了以合肥地區為中心輻射四周,東南部發展較快的基本態勢」」。安徽89個工業園區(開發區)共有32個分布在安徽東南地區及長江沿線,皖中地區以合肥、巢湖為中心共有39個,其餘主要分布在蚌埠、阜陽、亳州、宿州等皖北地區。從全省經濟整體來看,東部的發展快於西部,南部的發展快於北部。由於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差別較大,使得開發區、工業園區發展態勢不均。合肥地區和東南部發展較快,合肥位於皖中,貫通東西、南北,是省內交通樞紐,有著很好的地理條件優勢,工業園區建設較早,發展速度較快,並帶動了合肥四周的城市和地區發展,如六安、淮南、蚌埠、巢湖等。安慶以化工工業為依託,產業鏈發展優勢明顯,為園區建設提供了很好的產業基礎。沿江地區和皖東地區,馬鞍山、蕪湖、滁州、天長、廣德等地區,與東部的江浙聯系緊密,有著資金、技術、交通等條件的優勢。

4.鼓勵發展特色產業,建設和發展具有地方特點的工業園區

無論是發達地區還是欠發達地區,在其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一般會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產業,這些具有地域特徵的特色產業往往是該地區的支柱性產業,其發展速度較快,規模相對較大,發展趨於成熟。因此,立足於本地區,鼓勵發展地區特色產業,建設和發展具有地方特點的工業園區,是欠發達地區發展工業園區經濟的一個重要思路。在特色產業工業園區內,以特色產業為中心,發揮連帶效應,發展相關連帶產業」」。安徽各地工業園區建設和發展以地方特色產業為依託,並圍繞地方支柱產業,充分發揮地方特色產業、資源和環境的優勢,形成了特色工業園區。阜陽市潁州區工業園認真做好工業園區規劃,在整體布局上,堅持依託資源和區位優勢,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科學定位。潁上縣依託旅遊產業,突出綠色工業園區特色;阜南縣工業園憑借豐富的農產品資源,突出發展農副產品加工業;潁州區工業園依託阜陽城區區位優勢,突出辦好高新工業項目;宿州市符離鎮政府於 2004年起開始興建符離集燒雞工業園,園區以符離集燒雞產業為依託,大力發展符離集燒雞的相關產業,連帶產生了養雞業、飼料業、包裝運輸業等產業連鎖效應,先後有六家企業入駐,由於這些企業規模擴大、技術含量提升,很快在燒雞同行中脫穎而出,產值利潤翻了幾番。六安市山區面積占據著很大的比例,因此,多年來,六安經濟主要以種植業和養殖業為主,形成當地的傳統產業,如茶葉、蔬菜、板栗、蠶繭、山珍等農特產品的分布點多面廣。工業園區產業圍繞著地方特色產業,特色園區的建設和發展帶動了其他相關產業的充分發展,形成連帶效應,這是安徽各地的工業園區經濟建設和發展的一條重要路徑。

5.更新觀念,完善內外製度,提高園區自我創新能力

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欠發達地區的市場經濟制度日趨完善,工業園區建設和發展的外部制度逐漸優化,因此,無論是體制上還是思想意識上的障礙都在逐漸減少,促進了園區的建設和發展。安徽作為欠發達地區,由於本身的資金積累和財政收入都十分有限,以往工業園區的建設和發展主要依靠政府投資,因此園區建設和發展的速度緩慢,規模很小,水平低。在市場經濟制度不斷完善的今天,全省工業園區發展勢頭強勁,數十個項目同時投產,從選址、建廠到投產只需一年,大型項目也不會超過兩年。

欠發達地區工業園區的建設和發展雖還處於模仿階段,但政府也逐漸採用現代企業制度和產業集群的發展模式。一些地方政府已經明確地將培育產業集群的戰略思想貫守到了園區建設的過程中。產業集群是一種新型的產業組織形式,是指在既競爭又合作的特定領域內,彼此相互關聯的公司、專業化供貨商和相關產業的企業以及政府和其他相關機構(如大學、研究機構、行業協會等)的地理集聚體。產業集群作為實現企業向有效協作轉變的組織形式,是降低園區內企業交易成本、構建良好創新環境、提升工業園區和區域競爭力的最佳手段」」。合肥高新技術開發區是安徽最大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現有高新技術企業200餘家,分別佔全省和全市的35%和65%。形成了電子信息、光機電一體化、生物工程與新醫葯、新材料等四大高新技術產業集群,培育了科大訊飛、凱立電子、陽光電源、美亞光電等知名企業,引進了微軟合肥技術中心、安徽移動、美的、榮事達、三洋等著名企業,並在電子信息、生物醫葯兩大領域形成了比較優勢。

欠發達地區工業園區在建成初期,憑借其低成本要素優勢和優惠政策,確實能夠獲得暫時的競爭優勢,為園區的起步創造條件。但是,優惠政策畢竟有底限且極容易在短時間被其他地區模仿而具有暫時性,因此僅僅依靠廉價的資源、能源和勞動力維持的優勢不是長久之策。隨著本地區經濟的發展,對生產要素的需求日趨膨脹,要素價格也會持續上升,優勢便不復存在。在知識經濟的今天,幫助企業或地區取得競爭優勢的關鍵因素是知識和人才的存量,經濟增長的根源是知識的生產、擴散和應用,而獲得知識的唯一途徑便是學習和創新。因此,培養、提高和強化學習和創新能力,成為園區獲得持續發展的動力和保證。

閱讀全文

與開發區工業產值如何提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汽車停滯多久發動一次好 瀏覽:744
寶馬內飾按鈕怎麼用 瀏覽:192
汽車暴曬如何避免 瀏覽:73
如何記住汽車保費的繳納 瀏覽:371
奧迪b8車架號怎麼區分 瀏覽:907
蘄春到黃石汽車是到黃石哪個站 瀏覽:223
寶馬車內飾哪個顏色好看 瀏覽:835
輕工業的項目有哪些 瀏覽:188
老奧迪車的千斤頂在什麼地方 瀏覽:916
韶關西聯工業區到韶關汽車站多久 瀏覽:547
大興工業區有哪些 瀏覽:267
汽車打次水蠟多少錢 瀏覽:789
solidworks怎麼畫汽車 瀏覽:291
水平尺工業級什麼意思 瀏覽:653
工業房建是什麼 瀏覽:618
廣州怎麼才能提升工業 瀏覽:487
寶馬mini跟smart怎麼選 瀏覽:423
璧山台商工業園怎麼樣 瀏覽:818
如何儲存工業皮帶 瀏覽:619
a在汽車上是什麼意思 瀏覽: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