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如何應對新工業革命挑戰

如何應對新工業革命挑戰

發布時間:2022-09-01 23:48:22

A. 你應該怎樣迎接新工業革命時代的機遇要求不要太官方的回答,400字左右

面對工業4.0的沖擊與挑戰,我們不應盲目跟從、一擁而上,而應該結合自己的具體情況,做好切合實際的規劃,特別是要做好「兩化深度融合」這一篇大文章,既不能畏縮不前,更不能迷失方向。

無論德國的工業4.0還是我國的兩化深度融合都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都不可能出現超越某一階段的躍升式發展。只有從本國國情出發,立足國內產業,以開放和辯證的方式來參考世界其他國家的做法與理念,才能夠真正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創造新的產業模式,實現產業鏈的良性互動與可持續發展,從而完成我國從製造業大國向製造業強國轉變這一歷史任務。

新的機會來了,如果沒有及時積極應對,很可能會抑制產業發展,從而在新的技術大潮中敗下陣來。而對我國來說,只要能藉助新的技術力量快速形成新的製造技術,制定新的製造業產業升級路徑,則完全可能成為贏家,成為引領全球製造業的先導力量。

我國將推動「3D列印」產業化,路線圖和中長期發展戰略的制定工作。工信部副部長蘇波認為,如果中國能把握住3D列印技術的研發和應用趨勢,那麽將成長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中國製造行業目前數字化3D設計技術應用人才的缺口約為800萬人,未來的需求還在不斷攀升。經濟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呼喚一種比傳統模式更加自由、靈活和有效的3D人才培養模式。這種培養模式的變革正是中國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產業互聯網與德國「工業4.0」最大的共同點是具有相同的技術支撐,都是建立在物聯網、信息通信技術以及大數據分析等相關技術基礎上,通過網路與信息物理生產系統的融合來改變當前的產業生產與服務模式。兩者更多的區別在於行業覆蓋范圍、技術要求程度、商業運作模式和運營主體都存在一定差異。與「工業4.0」相比,產業互聯網主要存在兩大方面不同。

首先,產業互聯網覆蓋范圍更廣泛,各行業都將被互聯網化。而「工業4.0」的著眼點仍集中在工業製造業內部。其次,產業互聯網主體更傾向中小企業。而「工業4.0」也會引導企業從「集中型」轉變為「分散智能型」,但仍具有一定的規模性和集聚性要求。

新產業革命即將到來,中國必須加強政策引導與資金支持,通過制定激勵政策,鼓勵物聯網、大數據、3d列印等技術的研發與推廣,鼓勵產業加快互聯網化應用。

B. 你應該怎樣迎接新工業革命時代的機遇

對我國來說,新的機會來了,如果沒有及時積極應對,很可能會抑制產業發展,從而在新的技術大潮中敗下陣來。只要能藉助新的技術力量快速形成新的製造技術,制定新的製造業產業升級路徑,則完全可能成為贏家,成為引領全球製造業的先導力量。
對大學生來說,我們不應盲目跟從、一擁而上,而應該結合自己的具體情況,做好切合實際的規劃,特別是要做好「兩化深度融合」這一篇大文章,既不能畏縮不前,更不能迷失方向。

C. 什麼是第四次工業革命應該如何應對

所謂第四次工業革命,大致可以劃分第一次是蒸汽技術革命,第二次是電力技術革命,第三次是信息技術革命,第四次工業革命,用現在的詞叫做「物理信息融合」,其實就是「物聯網+」,主要是以互聯網產業化,工業智能化,工業一體化為代表,以人工智慧,清潔能源,無人控制技術,量子信息技術,虛擬現實以及生物技術為主的全新技術革命。


第四次工業革命,將是一個高度開放與共享的時代,將是一個世界各國在創新領域百花齊放、爭奇斗艷的時代,如果把第四次工業革比喻為快速行駛的火車,命希望中國能駕馭得了這列火車的火車頭。

D. 第四次工業革命浪潮來襲 亟需應對哪些挑戰

近日,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薛瀾發表了一篇題為「成長的煩惱——第四次工業革命帶來的挑戰」的主題演講。他提出一個很重要的議題,就是第四次工業革命已經來臨了,它會給人類帶來哪些煩惱和挑戰?我們又要如何應對?
第四次工業革命浪潮來襲 亟需應對哪些挑戰?
我們都知道,第一次工業革命是蒸汽機的廣泛使用,第二次是電氣時代,第三次是半導體信息時代,薛瀾認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目前已能看到雛形。前面幾次工業革命,因為歷史原因,中國都沒能真正參與。但今天,中國有機會能像美國等發達國家一樣,參與到第四次工業革命形成過程中了。
薛瀾提出,我們應該注意的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給中國帶來新的機遇,但同時也帶來新的挑戰,這個挑戰,具體有四個方面。
首先是對經濟活動和經濟增長的影響。
工業革命和經濟發展中間,其實存在兩個悖論。首先是生產率悖論,就是說新技術的進步並沒有給我們帶來預期的生產率的增長。以美國為例,美國勞動生產率的年增長在1947到1983以及2000到2007年,兩個時段里,分別是2.8%和2.6%左右,但是從2007年到2014年,也就是科技大幅改變我們生活的這段時間,勞動生產率的年平均增長率只有1.3%左右,這要怎麼解釋?薛瀾認為,這主要是因為第四次工業革命很多技術是平台型技術,它們創造的價值是免費的,並沒有通過市場交易反映出來。
其次還有創新悖論。政治經濟學家熊彼得提出過一個概念叫「創造性毀滅」,是指有新的技術創新帶來更大的社會收益,但同時會讓舊產業消亡,通過這種毀滅,使社會不斷進步。例如,電力機車代替蒸汽機車、數碼相機代替膠卷相機,都是創造性毀滅。
但荷蘭學者盧克索特近來提出「毀滅性的創造」這么一種可能,就是指一些創新僅僅對少數企業有利,對整個社會是不利的。比如,金融領域放鬆監管會導致很多創新只對少數金融企業有很大利益,但可能會給整個金融世界帶來危害,甚至帶來金融危機。比如現在的社交媒體讓人們長期沉溺於手機和電子游戲,很難進入到深入思考,長此以往,是否會對人類社會進步產生影響,等等。
而不管是生產率悖論,還是創新悖論,其實都可以看做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給人類經濟活動和經濟增長帶來的挑戰。
第二個挑戰是對未來工作的顛覆。
牛津大學的一項研究指出:美國2010年的各項職業中,將近一半的工作在今後十年到二十年有可能被機器或人工智慧替代。其中很多工作在今天是高級白領在做的,比如律師助手、房地產評估師等等。未來,也許很多人在同時做很多的臨時性工作,傳統意義上的穩定工作將不復存在。
第三個挑戰是對社會公正、倫理道德和社會規范的沖擊。
比如說,收入分配差距有可能變大,大量中等技能的工作被替代,社會收入分配將形成兩極化狀態,少數有高技能的工作者收入特別高,大批中等或低技能者則失業。再比如,生物醫學進展會帶來倫理道德問題,基因檢測是否會帶來就業歧視、保險歧視。如果未來出現可定製嬰兒、延長壽命、記憶提取時,是否有一系列倫理道德的困擾出現?又比如,人工智慧也可能會帶來社會問題。《紐約時報》曾拿機器人寫的新聞報道和記者寫的新聞報道放一起讓大家去辨認,90%的人都辨認不出來。如果今後機器人可以寫出漂亮的文章、畫出各種風格的畫作,那人類還需不需要去學習? 這些都是我們即將面臨的挑戰。
最後一個挑戰是對公共治理的影響。
這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是政府對市場的監管可能更加困難。政府規章制度的演變非常慢,而技術變化太快,兩者很可能無法同步。其次,政府對社會的有效治理更加困難。社交媒體的普及使個人可以成為公眾媒體,公眾常常比政府獲得信息更快更多;最後,政府對公共安全的保障會更加困難。社會如此依賴網路和信息,我們的數據安全、網路安全如何保障?
那我們應該如何應對這些挑戰?薛瀾提出了幾個思路。首先,要加強社會預見的研究,把社會影響的思考滲入技術選擇。其次,要引入同步設計的原理,從創新源頭注入社會影響。我們在之前的工業系統設計原理是先創新後治理,導致了諸多問題,如何使得治理的觀念和創新同步,比如將循環經濟理念滲入到工業設計中。再次,要提倡適應性治理,實現創新推進與創新治理的有機平衡。一方面,要通過合理的規制減少創新可能的負面影響;另一方面,在規制創新的同時,減少潛在的掣肘,使得創新能夠蓬勃地發展。

E. 如何迎接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機遇和挑戰

歷史唯物主義告訴我們,在社會進步中,尤其在社會生產力發展過程中,人類沒有多大的選擇權,而只能認識它、順應它、適應它。對於第三次工業革命,我們也必須認識、順應、適應它,在抓住這一歷史機遇的同時,認真轉變觀念、應對挑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現在起,就要准備接受這樣的考驗新的機會來了,如果沒有及時積極應對,很可能會抑制產業發展,從而在新的技術大潮中敗下陣來。而對我國來說,只要能藉助新的技術力量快速形成新的製造技術,制定新的製造業產業升級路徑,則完全可能成為贏家,成為引領全球製造業的先導力量。

F. 我國如何應對第四次工業革命對人力資源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摘要 1.用戶個性需求得到滿足 允許在設計、配置、訂購、規劃、製造和運作等環節考慮個體客戶的特殊需求,而且即使在最後階段仍能變動。企業在一次性生產且產量很低的情況下仍能獲利。

G. 如何應對第四次工業革命

首先,新一輪工業革命的本質是主導未來世界的工業標准之爭。美國互聯網和軟體業發達,因此提出工業互聯網標准,試圖從軟體出發打通硬體;德國擁有強大的機械製造業,希望從硬體出發打通軟體。中國是製造業和互聯網大國,同時擁有推行工業標准所需的龐大市場,應從早期介入,憑借自身優勢積極參與游戲規則的制定,並在對外經貿合作中推介「中國標准」。
其次,「工業4.0」是具備基礎條件的企業轉型升級的方式之一,但不是競爭力的唯一來源。根據世界銀行和通用電氣公司的一項統計預測,「工業4.0」將影響46%的全球經濟。中國人多地廣,產業發展極不平衡,有的還停留在工業2.0時代。條件成熟的企業可以引進先進解決方案或尋求彎道超車;條件不成熟的則要立足現實,尋找更符合自身需求、更經濟的轉型升級方案。
第三,掌握核心技術的才是王者。中國政府大力倡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歸根結底就是要有我們自己的核心技術。如何集中力量在諸如晶元、精益模具等一些尖端製造領域實現技術突破,如何更好地保護知識產權鼓勵創新,如何珍惜和更好地充分利用本土創新,都是未來努力的重要方向。
第四,始終把安全放在重要位置。智能化時代數據高度互聯,如何確保數據或信息安全被認為是實現「工業4.0」的主要挑戰之一。這不僅在企業層次,在國家層次更是如此。
浪潮已經洶涌而起,失之交臂者將會被時代遠遠拋在後面。這的確是一個需要和呼喚弄潮兒的時代。

H. 如何應對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影響

像歷次工業革命一樣,第三次工業革命亦將導致產業競爭優勢基礎的重構和國際分工格局的深刻變革。對第三次工業革命及其可能帶來的顛覆性影響的強烈預期,將這場由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的有關技術革命和產業轉型的大討論推向了高潮。 一、第三次工業革命對全球分工體系和我國產業的影響 第三次工業革命是生產方式的 「巨變」,當前脫胎於製造業「自動化」和「大規模生產」時代的國際分工體系將可能被揚棄,取而代之的新國際分工可能更有助於發達國家重拾製造業競爭力。
第一,第三次工業革命將重塑國家間比較優勢。其一,終端產品的競爭優勢來源不再是同質產品的低價格競爭,而是通過更靈活、更經濟的新製造裝備生產更具個性化的、更高附加值的產品,發展中國家通過低要素成本大規模生產同質產品的既有比較優勢將可能喪失。如果發展中國家的低要素成本優勢不能在未來「大規模定製」中重新占據一席之地,將失去生產高附加值終端產品的競爭優勢。其二,支撐製造業「數字化」的新型裝備是實現終端產品「大規模定製」的基礎,擁有新型製造裝備技術和生產能力至關重要。然而,這些新型製造裝備屬於技術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產品,更符合發達國家的比較優勢。因此,第三次工業革命不僅削弱發展中國家的傳統比較優勢,而且強化了發達國家的比較優勢,導致不利於發展中國家的「中心—外圍」世界產業體系將被進一步固化。
第二,第三次工業革命將重塑二三產業關系。其一,從二、三產業關系來看,由於製造業的生產製造主要由高效率、高智能的新型裝備完成,與製造業相關的生產性服務業將成為製造業的主要業態,製造業企業的主要業務將是研發、設計、IT、物流和市場營銷等,製造業和服務業深度融合;更為重要的是,為了及時對市場需求迅速做出反應,要求製造業和服務業進行更為深度的融合,包括空間上更為集中,以及二、三產業的界線模糊化。其二,從就業結構上講,一方面,由於生產環節大量使用新型裝備替代勞動力,使得製造業環節的勞動力需求絕對減少;另一方面,隨著服務業活動成為製造業的主要活動,製造業的主要就業群體將是為製造業提供服務支持的專業人士,這就使得二、三產業的相對就業結構朝著服務業就業人口比重增長方面發展。在這樣的產業發展趨勢下,低技能的生產工人對產業發展的重要性下降,高技能的專業服務提供者的重要性進一步增加。這對各國的教育、人才培育和就業結構將產生極為深遠的影響。
第三,第三次工業革命將重塑世界經濟地理。隨著國家間比較優勢和產業結構的變化,世界經濟地理格局也必將隨之改變。其一,當發達國家重新獲得生產製造環節的比較優勢,曾經為尋找更低成本要素而從發達國家轉出的生產活動有可能重新迴流至發達國家,製造業重心向發達國家偏移。其二,由於發達國家擁有技術、資本和市場等先發優勢,將更有可能成為新型裝備、新材料的主要提供商。在此趨勢下,發達國家有可能成為未來全球高附加值終端產品、主要新型裝備產品和新材料的主要生產國和控制國,發達國家的實體經濟進一步增強。其三,由於與第二產業的融合度更高,發達國家在高端服務業領域內的領先優勢將得到進一步的加強。
第四,第三次工業革命將重塑國家間利益分配機制。第三次工業革命將導致生產關系、從而分配方式的革新。其一,生產製造環節低附加值的格局可能會發生改變。當前生產製造環節附加值低的重要原因是因為產業轉移至低要素成本的發展中國家完成簡單、重復性的生產任務,進入門檻較低。這一模式在第三次工業革命中將難以為繼。生產製造環節由更多、更高效、更智能的資本品和裝備產品參與,不僅完成簡單重復性的工作,還完成更為靈活、更為精密的任務,生產製造環節的利潤更高,這也是製造業迴流至發達國家的重要驅動因素。其二,第三次工業革命強化了服務業對製造業的支撐作用。而由於服務業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專業技能人員組成,所提供服務的價值更高、行業的進入門檻更高、從業人員談判能力更高等各種因素,使得服務業在整個價值鏈分配中所佔的份額更大。因此,隨著更高附加值的製造業和相關專業服務業向發達國家進一步集中,發達國家更有可能享受國家間產業結構調整的「結構紅利」。
綜上,第三次工業革命在比較優勢、產業結構調整、產業轉移和收益分配機制等環節全方位地促進發達國家從中獲利。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憑借低成本的要素供給、龐大的市場需求和不斷積累的技術能力,逐漸確立了全球製造業大國的地位。但是在未來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浪潮下,中國產業不僅可能面臨既有比較優勢喪失之憂,而且因產業競爭力弱而難以占據產業鏈高附加值環節的「舊疾」也有進一步惡化之虞。 二、做好迎接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准備 雖然目前我們仍然對 「人類已經進入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判斷持謹慎態度,但是支撐第三次工業革命的一系列技術、裝備逐步趨於成熟,專業人才的儲備不斷增加,又讓我們有較為充分的理由認為 「第三次工業革命」並非子虛烏有。再考慮到這里所指的第三次工業革命是人類生產方式的「巨變」,所以也不至於像其它以某種基礎技術突破為「第三次工業革命」依據的觀點那樣曇花一現。更為重要的是,第三次工業革命將對國家間的比較優勢、二三產業關系、世界經濟地理和國家間收益分配機制產生深遠的影響,不可避免對我國產業的高端和低端環節都帶來巨大的挑戰。但歷史經驗也表明,每一次工業革命都為後發國家成功實現「趕超」打開「機會窗口」,如英、德、美、日等都是善於利用工業革命機遇的成功者。為此,我國必須盡早做好迎接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各項准備。而有效的政策部署必須圍繞著作為第三次工業革命主題的製造業「數字化」和「大規模定製」展開。
第一,突破支撐製造業「數字化」的關鍵技術,為第三次工業革命做好技術准備。
快速成型技術(典型的如3D列印機)、工業機器人技術、新材料技術、新一代信息技術等關鍵技術的成熟和產業化是促使製造業從自動化走向數字化的必要條件,也是各國爭奪第三次工業革命先發優勢的主戰場。目前我國在這些技術的研究和開發環節已建立起一定基礎,但是與國外先進技術相比仍有不小差距,產業化步伐嚴重滯後。以3D列印機為例,目前國內只有少數科研院所在從事3D列印機技術的開發,但是在列印設備、材料種類、產品性能、投入產出效率等方面仍然落後於美歐等發達國家同類技術,而且產業化步伐滯後更為嚴重。在市場上為數不多的3D列印服務提供商中,僅有個別企業擁有自主列印設備、材料和控制軟體研發能力,但只能夠製造較為初級的產品,絕大多數廠商仍然採用進口3D列印設備。因此,必須加強對關鍵技術的突破和產業化的政策支持,產業政策、創新政策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項政策應該向這些領域傾斜,將促進產業轉型升級與應對第三次工業革命結合起來。
第二,「大規模定製」要求充分重視市場需求在未來產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為第三次工業革命做好市場准備。傳統的產業經濟研究和政策實踐中通常忽視現實中用戶作為創新者所發揮的重要作用,而製造業「數字化」能夠更有效的滿足用戶對產品和服務的個性需求,用戶作為產業創新者的作用無疑將會更加突出,尤其是在「桌面工廠」和「社會製造」的趨勢下,用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獨立於製造商將創新、創意轉化為實物產品,因此充分激發用戶潛在的創新能力至關重要。應該充分利用我國居民消費能力和消費層次雙「提升」的有利條件,將「大規模定製」與促進新興產業成長、啟動「內需」戰略有機結合起來。當前,通過應用示範、用戶體驗和會展等形式提升用戶對未來技術的認知度和接受度迫在眉睫。此外,由於「桌面工廠」和「社交製造」趨勢將使得產業組織趨於分散化,形成於前兩次工業革命的選擇性產業政策將失去其合理性的基礎。
第三,轉變人才資本開發思路,為第三次工業革命做好人才儲備。第三次工業革命不僅要求生產組織方式與其相適應,而且對開發和使用這些新技術的人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求先進製造技術及其配套服務的研發人員能夠站在技術創新的前沿,而且對生產現場的工人提出了由簡單勞動向技能型勞動和知識型勞動提升的要求。先進製造技術研發人才和知識型員工的缺乏,加之制約高端人才流動的諸多制度性壁壘,將成為中國應對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最大障礙。有利於前沿技術突破的科研體制改革和有利於創新型人才、知識型員工培養的教育體制改革,將成為中國更好融入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最有力支撐。要增強高等教育學科設置調整的靈活度,及時根據未來製造業對設計、IT、營銷等專業人才的需求優化人才培養結構,強化應用型人才培育。要加強職業培育,幫助人力資本提升技能,更新知識結構,適應新崗位不斷提升的能力要求。 (作者單位

閱讀全文

與如何應對新工業革命挑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汽車停滯多久發動一次好 瀏覽:744
寶馬內飾按鈕怎麼用 瀏覽:192
汽車暴曬如何避免 瀏覽:73
如何記住汽車保費的繳納 瀏覽:371
奧迪b8車架號怎麼區分 瀏覽:907
蘄春到黃石汽車是到黃石哪個站 瀏覽:223
寶馬車內飾哪個顏色好看 瀏覽:835
輕工業的項目有哪些 瀏覽:188
老奧迪車的千斤頂在什麼地方 瀏覽:916
韶關西聯工業區到韶關汽車站多久 瀏覽:547
大興工業區有哪些 瀏覽:267
汽車打次水蠟多少錢 瀏覽:789
solidworks怎麼畫汽車 瀏覽:291
水平尺工業級什麼意思 瀏覽:653
工業房建是什麼 瀏覽:618
廣州怎麼才能提升工業 瀏覽:487
寶馬mini跟smart怎麼選 瀏覽:423
璧山台商工業園怎麼樣 瀏覽:818
如何儲存工業皮帶 瀏覽:619
a在汽車上是什麼意思 瀏覽: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