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南水北調的源頭在哪裡西川
南水北調的源頭是漢江流域,漢江是在陝西的南部,漢中,安康,商洛,在陝西安康大大小小的河流邊,你可以看見保一江清水送北京。在這些年,為了南水北邊,把陝南的工廠拆掉了很多,直到現在一些重工業都不許在陝南建廠,陝南今天的落後與南水北調有著重要的系。
❷ 陝南和陝北那個經濟比較發達
陝南是指陝西南部地區,陝南地區從西往東依次的是漢中、安康、商洛三個地市。
陝北地區是革命老區,是中國黃土高原的中心部分,包括陝西省的榆林市和延安市,它們都在陝西的北部,所以稱作陝北。地勢西北高,東南低。總面積92521.4平方公里,是在中生代基岩所構成的古地形基礎上,覆蓋新生代紅土和很厚的黃土層,再經過流水切割和土壤侵蝕而形成的。基本地貌類型是黃土塬、梁、峁、溝、塬,是黃土高原經過現代溝壑分割後留存下來的高原面。下轄地區:榆林市和延安市。
經濟發展情況您可參考2020年全國各城市的GDP排名。
溫馨提示:以上信息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12-23,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❸ 陝北,關中,陝南 的地理知識
顧名思義吧 陝北 陝西北部黃土高原一帶
陝南 陝西南部陝南山地、秦巴山脈
關中 陝西秦嶺北麓渭河沖積平原
陝西地處內陸中緯度地帶,形成顯著的大陸性季風氣候。從北到南跨溫帶、暖溫帶和北亞熱帶三個氣候帶。
冬季乾燥寒冷,雨雪 稀少;夏季炎熱濕潤,雨水偏多;春季多旱;秋季多澇。年平均氣溫攝氏8.9-12.3度,由東南向西北呈遞減趨勢。年平均降水量在555.8-709.3毫米之間。
屬於溫帶半乾旱地區,為黃土和黃褐土,植被比較稀疏,多以耐旱植物居多。
豐富的煤炭資源 衍生了諸多資源型城市。交通比較發達,鐵路成網。
近年來,由於國土開采礦產資源,造成資源短缺,城市萎縮。環境惡化,人地矛盾突出!
❹ 你認為南水北調會對中國的自然地理環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南水北調工程從歷史觀來看,對中國的影響有多大?有失必有得!其實上游到漢中以前也是通航的呢,雖然只走小船,後來下游安康石泉修了水電站就斷航了。另外,陝西省內也想把水攔住往渭河送,09年給水利部打了報告,10年上報了工程可行性報告,在當年底是沒批復就開始施工了,主體工程是把在陝南修大壩,把秦嶺打穿修一個98公里的隧道,把漢江水橫穿秦嶺送到北坡,國家一直到2014年底才批復。這裡面也有很多陝西地方和中央的博弈,如果不是中央調水,可能陝西省內調水規模很可能會比現在規模大,選址考慮上也會不同,下游可能也會受影響。另外,現在陝南作為水源地,關停很多企業,目前搞所謂「綠色產業」,保障「一江清水送北京」也是事實,不能說不調水也會流到下游,就沒有犧牲對吧。
大部分人其實不是覺得沒用,就像我,南方人,但覺得很有用,畢竟這邊水確實多,只不過我們都是看完點贊就完事,很少評論而已。中國小地方或許會做一些面子工程,但放大到整個國家的工程,都是確實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需求的。再說,整個中國好了,對於我們個人生活的外在環境也會潛移默化的改善的,只是很多我們沒太發現而已。南水北調肯定是利在千秋的工程,但是說是對沿線城市沒有影響也是絕對不可能的。我所在的城市也是南水北調工程的沿線,原來幾百米的河道變成現在的小溪流,原來的水運航道也沒有了變成了高速貨運。
說不上對與錯,每年的財政補貼也是有的,只是畢竟和城市自身發展帶來的收入不一樣,沒有工業的發展,小城市的人沒有就業就只能出去打工,在南方,在北上廣深對於西北,對於異鄉人的歧視自不必言。這都是對周邊城市的影響,但是這就是時代發展的代價啊,把水還給你你能發展得比北京更好么?在家鄉你能比賺到南方更多錢么?這是時代發展付出的代價,不是你我付出的代價,現在大家能做的在現有環境下如何做到全中國融合發展,全民共同富裕。本來就是給華北輸血。京津人口密集,當然就多用一點。這有啥奇怪的。歷朝歷代不都有漕運,啥好東西不都往首都運。這還只是弄了點水,算是最不錯的了。糧食不夠吃還調糧餓死人這種事,自古有之。
其實不搞南水北調也成啊。搞海水淡化,用反滲透膜,也能大量獲取淡水,不過電費和耗材現階段不可能太低。缺水問題總得解決。大規模移民南方,那不是增加沖突么。北方不要了送人么?不只是京津地區,河南、河北、山東都收益於南水北調工程,涉及的也不僅僅是民生問題,也是為了全國的產業布局能夠經濟合理。這與西氣東輸、西電東輸、南電北運都是一樣的。北方是我們國家重工業的集群地,也是生產資料的基礎,南方、近海城市是我們資本輸出的窗口,站在全國的角度,整合國內資源,合理布局是非常重要的。
❺ 陝西地區當初怎麼引的黃河水
「十三五」是陝西水利由制約短板轉變為競爭優勢、既支撐發展需要又還歷史舊賬的基礎階段,是深入推動「水潤、水美、水興三秦」建設的戰略機遇期。而對於陝北資源性缺水、工程性缺水、管理性缺水和水質性缺水並存的現狀,按照「柔性治水」的新思路,陝西提出了「陝北引水」的區域方略。
缺水是陝北地區基本水情。一直以來,也是陝北能源化工基地發展的最大障礙。
近年來,雖然陝北水資源開發利用和節約保護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破解水瓶頸制約依然任重道遠。特別在能化基地水資源供給保障方面,榆林市形勢更為嚴峻,用水矛盾十分突出,各縣區、各園區爭水現象不斷發生,甚至出現「一水多批、一女多嫁」現象。
「解決陝北水問題、支撐能源化工基地建設,必須推進引黃工程建設,從根本上『解渴』陝北。」陝西省水利廳廳長王拴虎曾提出。
1、黃河是穩定可靠的取水源
資料參考來源:陝北「引水」,如何引?——陝西推進「柔性治水」觀察之三
❻ 陝北、關中、陝南生活差距有多大
做為一個在陝北、關中和陝南分別生活和工作了多年的人,感覺自己有資格來回答這個問題。先說陝北,地處黃土高原和沙漠邊緣,風沙大,屬黃河流域,溫帶氣候、住窯洞,吃小米,麵食,羊肉、水果主要產紅棗,唱民歌,打腰鼓、說話口音類似於山西省、民風淳樸,豪邁、煤炭,石油資源豐富,經濟近年突飛猛進,但產能單一且兩級分化嚴重(貧富懸殊),總之和相鄰的山西有諸多相似之處。再說關中,地處陝西中部,號稱八百里秦川,沙塵大、省會所在地,隴海鐵路貫穿期間,受政府支持力度大,經濟相對發達和均衡,也屬黃河流域,溫帶氣候,以麵食為主,吃羊肉、豬肉、喜酸辣和油膩食物、水果主要產蘋果,石榴,說話口音自成一體但受河南影響,唱秦腔、民風耿直,部分蠻橫,小氣,住封閉院落,整個人文,氣候,環境及生活習慣類似於河南。最後說陝南,地處秦嶺以南,多山地,少平川,風景秀麗,氣候溫和,屬長江流域,亞熱帶季風氣候,典型南方氣候。一年兩季種植(一季水稻,一季小麥或油菜),水果主要有橘子,櫻桃,獼猴桃、核桃和板栗等、主食大米為主,饅頭,面條為輔、吃豬肉,喜麻辣,熏肉,自釀酒、雖然有陝南民歌和小調,但多數陝南人自己都沒聽過,更別說會唱了、多住開放或半開放式院落、經濟因交通和南水北調影響較為落後,工業主要為三線建設留下的軍工產業,近年來開始發展 旅遊 業,現已初見成效、民風醇樸,語言、飲食、人文環境等受山地阻隔影響多變,漢中近巴蜀,安康近巴蜀和湖北,而商洛受關中影響較大(這也是一提陝南多指漢中和安康,而商洛往往被忽略的原因)。
陝北黃土高原、關中平原、陝南秦嶺山區,氣候環境差異很大,生活差異很大。
陝北是黃土高原 ,千溝萬壑;從南到北為:延安、榆林,榆林和內蒙接壤,離鄂爾多斯也不遠;陝北黃河對岸是山西。
小黃米,種植雜糧較多;
吃的是黃饃饃、燉羊肉、洋芋檫檫,子長煎餅,羊湯餄餎。
水果有:蘋果、棗,羊肉也比較有名,如洛川蘋果、黃河灘棗,狗頭棗等。
喝的是老榆林、麟州坊酒
唱的是陝北民歌,信天游,舞的是安塞腰鼓;
陝南位於秦嶺南麓,是山區 ,從西往東分別是漢中、安康、商洛3市,漢中和四川接壤,安康和四川、重慶接壤,商洛和湖北接壤。
漢江(長江最大支流)流淌過漢中、安康,丹江(南水北調從丹江調水)過商洛;
濕潤多雨,有種植水稻、茶葉、生產桔子等,山貨很多,吃臘肉、漿水菜(酸菜)、蕨菜,以米飯為主食,喜歡吃土豆。
吃的是:漢中熱麵皮、菜豆腐、麻辣魚、漢江魚蝦,紫陽蒸盆子、安康蒸面、洋芋糍粑等;
喝的是城固特曲、秦洋特曲、瀘康酒、四皓酒,包穀酒、果酒,丹鳳葡萄酒
唱的是陝南民歌、採茶歌、漢江號子
關中是平原 ,南到秦嶺北麓,北到黃土高原過度帶;從西往東為:寶雞、咸陽、西安、銅川、渭南,5個城市;西與甘肅接壤,東與河南接壤。
主要種植小麥,以麵食為主,水果有獼猴桃、蘋果、葡萄等
吃的是油潑面、肉夾饃、秦鎮米皮、牛羊肉泡饃、
喝的是西鳳酒、太白酒、白水杜康、長安老窖,黃桂稠酒、醪糟米酒,;
唱的是秦腔、秦歌、陝西話歌曲,西安愛情故事、流川楓與蒼井空、長安夜,灞橋
民間耍的是社火
關中,陝北,陝南的差異並不只是文化,地域的,還有飲食,習慣,語言,經濟,總之各個方面都不一樣,特別是文化,陝北有民歌,秧歌,腰鼓窯洞等;關中秦腔,羊肉泡饃、古代諸多遺跡,如秦兵馬俑,古城,秦始皇陵,大雁塔,華山,等等等等古跡;陝南風景秀麗,經濟不好。陝南的人好吃好穿好玩。關中 歷史 悠久,工業基礎好,但是人小氣,摳門。陝北是暴發戶,環境惡劣.
陝北情況似乎更極端,鄉以下幾乎均處於加速衰敗之中。因為陝北地域寬廣,人口稀少,近年以能源重化工為主的工業化異軍突起,經濟總量極度攀升,本來不多的人口在快速的工業化、城鎮化過程加速向縣城和工業園區集中。關中還能保持以「386199」部隊為主的農村留守群體特徵,而陝北則是婦女和兒童也進了城,只剩下老人了,那種荒村孤老的農村場景更讓人感覺凄涼。
陝南地處秦巴山區,只有月河,漢江靠河邊的一些平地,所以大多數人居大山之中,古時候靠種糧可以養活一家人,而現在在這個經濟突飛的年代他們只有出外務工改變環境,陝南聽不懂秦腔,看不懂腰鼓,吃不慣麵食,沒見過窯洞,過不慣陝北的氣候,因為陝南人大多數都是從湖南搬過來的,所以有很多山裡人都還操著一口湖南話,都喜歡湖南的花鼓戲,喜歡吃辣椒,湘菜,川菜,每日食炒菜米飯.但陝南人勤奮,地少人多,但氣候宜居,山青水秀,冬天一般不會超過零下八度,夏天也不酷熱,盛產大米,油菜,等綠色食品,但其他什麼都可以種,但是礦產資源甚少,沒有太大經濟支柱,所以發展也跟不上去。但陝南人靠著勤勞的雙手從各方面發展經濟,農民硬是憑著自己雙手蓋起了自己的兩三層小洋樓,建設了新農村,不過和好地方相差還是甚遠,不過十天高速-慣穿了陝南,相信這以後的發展將是突飛,超速的,猛進的。
為了說明陝南城鎮化的特殊性,首先從關中說起。一般的關中農業鄉鎮在城鎮化的過程中不是因為縣域經濟發達而迅速壯大了,而是萎縮了,有點「燈下黑」的味道。我是關中人,對此體會最深。關中平原自古以來就是陝西的「白菜心」,農業生產條件最好,人口稠密,在傳統農業 社會 ,是外人非常羨慕的天府之國, 歷史 上外省人口曾在各個 歷史 時期持續遷入關中,猶以河南、山西、甘肅為多。但在今天的時代,這個天府之國已經不是昨天的模樣,隨著城鎮化、工業化的推進,關中農村的青壯年勞動力大量進城,農業機械化也因為平原地帶生產條件好而得到普及,傳統農村的衰敗也就在所難免,只剩下現在常講的「386199」部隊。按照一般的城鎮化理論,農村人口有一個梯次轉移的過程,即由村向鎮再向縣城再向地級城市直到省城的逐級轉移過程,但在關中似乎沒有這樣的場景,而是人們起步就選擇了進入縣城。
本人漢中人,神木待了半年多,一直沒習慣,麵食也是吃夠了,心裡不得勁,總想要回去。一直覺得自己是個女漢子,來了這邊才認識到自己有多嬌氣,矯情的自己都受不了了。西安沒常待過,但不知道為什麼就是不喜歡,可能是因為人太多太雜,總覺得亂哄哄的,還總遇到不友好的人,當然也是個別,不一定都是西安人。老話說的好「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走哪兒都覺得不如家裡好。
陝西按地里位置分為了陝北、關中、陝南,陝北是靠近內蒙銀川,多黃土高原地貌,千溝萬壑,氣候乾燥炎熱,植被稀疏土質疏鬆;關中居於秦嶺以北和陝北之間,一部分帶有陝北特性一部分帶有陝南特性;陝南是秦嶺以南,被稱為小江南,氣候濕潤,溫和潮濕,植被茂盛,多高山窪地。
我是陝北人,首先從相貌上說,陝北人長的雄渾厚重,身材高大,聲音粗獷,由於氣候及習俗影響,行事大方豪爽;關中人剛毅,身材中等,說話做事也直爽,不過與陝北人比要差些;陝南人長的秀氣,白白凈凈,個頭不高,行事精緻細膩。
飲食方面,陝北人喜歡吃洋芋、麵食,比如洋芋擦擦、餄烙、揪面片、面條子、炒洋芋條塊等,少吃米飯;關中人吃面吃米飯參半,洋芋也吃,不過沒有陝北人吃法豐富;陝南人主要吃米飯和魚及蔬菜。
種植上,陝北人多種植耐旱作物,比如穀子(小米)、軟糜子、洋芋、玉米、綠豆、黑豆等;關中多種植麥子、玉米;陝南多種植水稻、茶樹、橘子。
住房上,陝北人多住窯洞,現如今也住平房,房頂是平的;關中人多住瓦房,房頂傾斜帶坡度;陝南人多住瓦房平房,簡單防潮。
文化上,陝北多巫文化,對鬼神寺廟很是敬重,文化傳承稀少;關中大儒文化,仁義禮智信,多先生;陝南靠近四川,巴蜀文化,多帶有南方氣息。
三個地方三種地貌氣候,造就了人不同的相貌和不同的生活習俗,差距是相當大,關中處於兩者之間,西安就屬於關中,銅川寶雞都是,在這些地方會聚集大量的陝南陝北人,所以陝西這地方靈氣十足,光是地理位置就很有意思。
陝西三大區域有著不同的生活方式,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陝南安康、漢中、商洛三市生活都有差異。但主食大米為主,山青水秀,風光優美。生活習性與巴蜀有關,愛吃薰臘肉。關中平原東西長,南北窄,是全省經濟、文化、教育,行政中心。擅長吃饃、擀麵條,愛聽秦腔諞閑傳。東府渭南接晉豫,西府寶雞連壠南。陝北黃土高塬氣候寒,住窯洞,打腰鼓,信天游唱出山溝溝,粗曠豪邁的地域文化傳承著紅色基因。小米、洋芋他們能做出幾十種佳餚。也養育小米加步槍,打垮蔣匪幫的佳話。三個大區有三個不同的傳統文化、飲食習貫,風土人情。要想弄明白,多走走看看,山河何其壯哉!
西安城一角
秦嶺之南
喬山山脈唐豐陵側峰
關中是指「四關」之內,即東潼關(函谷關)、西散關(大震關)、南武關(藍關)、北蕭關(金鎖關)。現關中地區位於陝西省中部,包括西安、寶雞、咸陽、渭南、銅川、楊凌五市一區,總面積5562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385.06萬(2015年底)。
關中南倚秦嶺山脈,渭河從中穿過,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四面都有天然地形屏障,易守難攻,從戰國時起就有「四塞之國」的說法,所以漢代張良用「金城千里」來概括關中的優勢勸說劉邦定都關中。戰國時期,張儀向秦惠王陳說「連橫」之計,就稱頌關中「田肥美,民殷富,戰車萬乘,奮擊百貿,沃野千里,蓄積多饒」,並說,「此所謂天府,天下之雄國也」,這比成都平原獲得「天府之國」的稱謂早了半個多世紀。這是因為關中從戰國鄭國渠修好以後,就成為了物產豐富、帝王建都的風水寶地。
關中大地
陝南是指陝西南部地區,陝南地區從西往東依次的是漢中、
安康
商洛
陝南北靠秦嶺、南倚巴山,漢江自西向東穿流而過。陝南的漢中、安康自然條件方面具有明顯的
南方地區
西南官話
2013年03月陝南三市發展納入國家戰略層面,北京、天津籌資專項支持,對陝南地區是個重大利好,因為它意味著,陝南的發展納入了國家戰略層面,已上升為國家戰略;對陝西而言,意味著繼《
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
陝甘寧革命老區振興規劃
陝西省移民搬遷工程
陝南移民搬遷工程
本人也是陝南人,家住商洛。對於陝南商洛比較熟悉,相比較陝北關中陝南來說,秦嶺最美是商洛還是有道理的!水清,山綠,天藍藍就是商洛的特色!發展雖然不如關中和陝北,但是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養育了一輩輩淳樸的商洛人!不說了,上圖
陝南
陝北地區是革命老區,是中國黃土高原的中心部分,包括陝西省的榆林市和延安市,它們都在陝西的北部,所以稱做陝北。地勢西北高,東南低。總面積92521.4平方公里,是在中生代基岩所構成的古地形基礎上,覆蓋新生代紅土和很厚的黃土層,再經過流水切割和土壤侵蝕而形成的。基本地貌類型是黃土塬、梁、峁、溝、塬,是黃土高原經過現代溝壑分割後留存下來的高原面。
陝甘寧革命老區(以下簡稱「老區」)是中國共產黨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創建的紅色革命根據地,她既是黨中央和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落腳點,又是進行全民族抗日戰爭的出發點。這里誕生了偉大的毛澤東思想,孕育了光耀千秋的延安精神。老區人民為民族解放和新中國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犧牲和不可磨滅的貢獻。為在新形勢下加快老區振興,推進經濟 社會 又好又快發展,依據《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 社會 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若干意見》和《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保持西部地區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意見》
加速發展中的陝北
陝北、關中、陝南是對狹長的陝西按照地理地貌自然狀況進行的恰當區分。陝北是黃土高原,包括了榆林和延安兩地。關中是「八百里秦川」的平原,包括西安、咸陽、寶雞、渭南、銅川、楊陵等地市或區。陝南主要是山地,有漢中、安康、商州三地市。
陝北、關中、陝南雖同屬陝西,並稱三秦,但三地屬不同文化流派。陝北以草原文化為主,關中則典型的華夏農耕文化,陝南則是巴楚文化。
不用說,關中是陝西的經濟文化中心。過去,陝北和陝南的生活比較貧窮,關中屬於相對好的,差別較大。現在隨著發展和交流,這種差距在逐步縮小,甚至有些地方已經超過。特別是陝北,資源豐富,經濟發展較快,未來將會有更大提升。
陝北包括延安以上至府谷 神木 陝南 延安以下全是陝南,這兩地生活習俗完全不一樣 ,陝北人憨厚 老實(並不是所有)陝南人比較活潑 愛耍小聰明( 個別)飲食 的話陝北人豪爽 過年過節 殺豬宰羊 喜歡喝酒吃肉 好客,冬天聚一塊喝喝酒 打打麻將 串串門挺熱鬧的 。至於陝南 我個人 理解 ,我姐夫就是西安人,陝南人愛吃面 基本一日三餐離不開面 這點我是無法忍受的,還有 西安到了夏季 讓你知道什麼是悶熱 像蒸桑拿,悶熱悶熱的,陝北呢 一早一晚還是比較涼爽 中午比較熱 但是不是悶熱,我所知道的就這么多 以上純屬我個人理解 ,絕對沒有地域黑的意思,希望大家手下留情
❼ 陝南的歷史
早在夏朝時期,陝南就有了人類生息勞作的身影。 陝南的水、熱、林、草資源及土特產品、礦藏等自然資源極為豐富。據專家調查確認,這里有種子植物三千餘種,野生動物四百多種。陝南盛產蠶絲、薴麻、茶葉、生漆、桐油、棕片等數十種土特產品以及杜仲、天麻、麝香、五倍子等珍貴中葯材,早已在清代中葉就飲譽長江,遠銷國內外。除金、銀、銅、鐵、硫等礦藏外,汞銻、鉛鋅等礦的藏量在全國也位居前列。
陝南的水能資源藏量豐富,是長江最大的支流漢江的發源地,自寧強起源流經漢中、安康地區進入湖北。陝南東部地區有漢江支流-----丹江,經由商洛地區流入湖北。 安康五里飛機場位於城西的五里鎮,距市中心約7公里。機場在停航5年後正式實現復航,每周有從安康直達香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航班。從1964年開航至今,安康機場共保障航班1822架次,運送旅客152153人次,完成了飛播造林500多萬畝,為安康的對外開放和經濟建設做出了顯著貢獻。
西安鐵路局安康火車站位於城區江北,以安康站為核心的安康鐵路樞紐處在包(頭)柳(州)通道與滬漢蓉大通道的交會處。市內有陽安、襄渝,西康三條電氣化鐵路,陽安線:陽平關至安康;襄渝線:襄陽至重慶;西康線:西安至安康。這三條鐵路是我國中南、華北、西南、西北鐵路交通之間重要的聯絡線路,
是連接西北、華北、華中與西南地區的重要樞紐,每天有列車分別可達北京、上海、鄭州、西安、成都、重慶、武漢、福州、青島等大城市。安康樞紐存在客貨運干擾嚴重及能力不足等問題。為配套西安重慶鐵路復線的建設,將改擴建安康站為5站台9線和安康東編組站200萬噸大型綜合性貨場、旬陽北50萬噸貨場等。十二五期間,中國還將新建安常鐵路(安康至常德)。安常鐵路的建成,將使安康站形成襄渝、陽安、西康、安常四條電氣化鐵路干線交匯的交通格局,會大大增強安康樞紐的客貨運能力和交通疏導能力。
安康市內有國道316、210穿境而過。全市現有公路112條,通車里程1253公里。其中干線公路180公里,多為三、四級。城區內開通公共汽車路線十條,總程60公里。2009年5月28日,西安至安康高速公路全線貫通。安康市被納入西安2小時經濟圈。十天高速公路於2011年12月28日建成通車,其在安康境內橫穿5縣區,全長224公里,投資190億元,是國家高速網包茂線陝西境內的重要組成路段。安康至陝川界高速公路在我市境內全線長104.58公里,投資88.7億元,已建成通車。2011年開工建設安康至關埡子(66公里)高速公路,爭取提前建設平利至鎮坪至陝渝界(85公里),安康至嵐皋至陝渝界(99公里),桐木至旬陽(52公里)、石泉至大河壩(50公里)、寧陝至丹鳳竹林關連接線安康段(73公里)三條高速公路。隨著以上高速公路的陸續建成,安康將全面實現與毗鄰省市交通大通道的連接,基本實現縣縣通高速。
初步核算,2012年,預計實現生產總值513.02億元,增長15.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80.27億元,增長33.9%;財政總收入51.8億元,增長19.1%,其中一般預算收入21.66億元,增長25.2%;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1.34億元,增長17%;城鄉居民收入20300元和5815元,分別增長16.9%、16.1%;人口自然增長率2.61‰;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3%。全面完成了市三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實現了新型工業強勁增長,預計全市實現工業總產值521.97億元,增長48.9%,增加值196.02億元,增長30.2%。縣域經濟充滿活力,各縣區立足資源優勢,謀劃立縣之業,加快產業項目建設,特色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呈現出總量擴張、結構改善、效益提升、競相發展的生動局面。
按照市委三屆三次全會的安排部署,2013年經濟社會主要發展指標建議為:生產總值增長13.5%;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財政總收入增長13%,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4%,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5%。 【交通建設】位於川、陝、鄂、渝三省一市交接部,居關中、成渝、江漢三大經濟區的幾何中心的安康市,經過60年的建設,交通狀況有了極大的改善,陽安、襄渝、西康鐵路在安康交匯;210、316國道通過境內;漢江水運能通航50——100噸的船舶,水運里程495公里;民用航空能滿足波音737——800、空客320等飛機起降。特別是市內公路建設飛速發展,到上世紀末,全市實現了鄉鄉通公路,縣縣通油路。「四橫七縱」公路骨幹網路基本形成,經過努力,止2008年,全市道路里程達接近2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41.5公里(西漢、小康),專用公路236公里,省道569公里,縣鄉公路4970公里,村級道路12335公里。但交通仍然是制約安康發展的「瓶頸」,因此,安康正以西康高速通車為契機,加快推進三條鐵路復線和安康機場遷建工程,加大地方道路配套建設力度。力爭用三到五年時間,完成近500公里的高速公路和2500公里的通鄉油路,新建1.1萬公里的鄉村水泥路,努力實現「全市縣縣通高速、鄉鄉鎮鎮通油路、80%的村通水泥路」的目標,形成內外通達便捷的交通環境,使安康真正成為區域的交通樞紐。
【中心城市建設】1949 年,安康城區是一個僅有4萬多人口,由東西大街、幾條石板路和散落於其中的市場和商戶,以及粗放、簡單的手工業作坊,外加城外的幾所學校,面積不足2平方公里的山區小城。經過了60年的社會主義建設,特別是改革開放之後的建設與發展,安康已成為交通便捷,工貿發達,設施齊全,功能完善,市場繁榮的陝南重鎮跨人二十一世紀,以建設山水園林城市、特色經典城市和旅遊景觀城市為口標,堅持「提升江南,重心北移」的規劃原則,加快了安康中心城市建設力度,到2009年安康城的建成面積30平方公里,人口32萬,金州廣場、望江公園、濱江大道、龍舟文化園、安瀾樓等標志性設施的先後竣工,已基本構建了較好的中心城市框架。為提高中心城市的引領作用和承載輻射能力,實施城市的經濟帶動戰略,瀛湖幹道、香溪大道、東西大街、安康大道、花園大道、漢江路、秦嶺路、三橋、七里溝道路已建成、加快建設城市展覽館、漢調二黃文化園;改造大橋路、解放路、興安公園、漢江公園;新建高井路、南環東路、環城幹道江北段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形成「以漢江為主軸、一江兩岸、三水環繞、四橋五道」的新型城市構架,力爭2015年安康中心城市建成區擴大到38平方公里,城區人口增加到45萬人。通過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加強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品位,將安康打造成西部靚麗的山水園林城市。
【生態環境建設】 安康在經濟社會保持較高增幅的情況下,高度重視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建設,近幾年,先後關停並轉高耗能、高污染的多家皂素、水泥、粘土磚生產企業,加大以改善生態環境為方向的植樹造林和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全市環境質量持續好轉。到2008年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呈現下降趨勢,化學需氧排放量比上年削減2.3%,二氧化硫排放量削減1.37%,全市森林覆濃率達到56.5%,自然保護區面積達2.81萬平方公頃,城市空氣質量好於二級以上的天數292天,綜合污染指數1.81。漢江出陝斷面水質穩定在國家Ⅱ類標准,全市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城市功能區雜訊和道路交通雜訊在國家控制環境雜訊標准以內。市委、市政府進一步增強了保護一江清水供北京的責任意識,抓林業生態、水資源保護、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努力在2012年前完成120萬畝,治理水土流失1.3萬平方公里,使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60%以上,漢江水質保持國家Ⅱ類標准。實現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 2009年西康高速公路全線貫通,安康從此融入西安2小時經濟圈,對進一步促進安康與關中及發達城市的經濟文化交流和聯系,打造西安、成都、重慶「西三角經濟圈」具有重要意義。 教育、科技事業迅速發展。全市有高等院校6所,成人高校2所,中等專業學校8所,科研單位14個,專業技術人才7萬餘人。建立了漢中市經濟開發區(北區即鑫源經濟開發區和南區即南鄭縣經濟技術開發區)及高新技術園區,先後已有十多戶科技企業在開發區落戶。農業科技扶貧示範區正在建設之中。
全市共有普通高等學校6所、高中階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職業高中、普通中專、技工學校、成人中專、成人高中)共有各類學校120所。其中漢中三中和漢中二中合並組建新的漢台區高級中學。
陝西理工學院、陝西航空職業技術學院、陝西航空技術學院、漢中職業技術學院、城固師范學院。
❽ 關中盆地和陝南地區地理環境差異和生產活動差異
【地理位置】a.關中盆地西起寶雞,東到潼關,南至秦嶺,北接渭河北山,面積3.4萬平方千米,西窄東寬,東西長約300千米,平均海拔400米,東部最寬處達100千米,西安附近達75千米,眉縣附近僅20千米,平均30-80千米,至寶雞逐漸閉合成峽谷,形似「新月」,地勢西高東低,主要以平原和黃土台原為主,屬地塹式構造平原。
b.陝南地區指陝西南部地區,北靠秦嶺、南倚巴山,漢江自西向東穿流而過。陝南從西往東依次是漢中、安康、商洛三地。其中陝南的漢中、安康位於秦嶺以南,境內漢水谷地是漢文化的發祥地。
【氣候土地】a.關中盆地,屬於暖溫帶半濕潤的季風氣候區,兼具大陸性氣候特點,屬過渡地帶,雨量適中,四季分明,適宜人類居住。年均溫6~13℃,年降水量500~800毫米,其中6~9月份佔60%,多為短時暴雨,冬春降水較少,春旱、伏旱頻繁。 渭河自西向東橫貫盆地中部,形成廣闊的渭河沖積平原,地勢平坦,土質肥沃,氣候適宜,是關中盆地的精華和陝西自然條件最好的地區,號稱 「八百里米糧川」,糧油產量和國民生產總值約占陝西省的2/3,是全國的小麥、油、棉生產基地之一
b.陝南地區,由於北部秦嶺山脈對冷空氣的阻擋和對南方暖濕氣流的阻截,屬於北暖溫帶和亞熱帶氣候的過渡帶,總體而言,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分明,雨熱同期,降水豐富,生態環境良好,生物資源極為豐富,兼中國南北方之共有。
【自然資源】a.關中盆地,自古是中國的中葯經濟中心,人口稠密,人類活動頻繁,野生自然資源缺乏,最近發現有天然氣資源。
b.陝南的水、熱、林、草資源及土特產品、礦藏等自然資源極為豐富。據專家調查確認,這里有種子植種三千餘種,野生動物四百多種。陝南盛產蠶絲、薴麻、茶葉、生漆、桐油、棕片等數十種土特產品以及杜仲、天麻、麝香、五倍子等珍貴中葯材,早已在清代中葉就飲譽長江,遠銷國內外。除金、銀、銅、鐵、硫等礦藏外,汞銻、鉛鋅等礦的藏量在全國也位居前列。
陝南的水能資源藏量豐富,是長江最大的支流漢江的發源地,自寧強起源流經漢中、安康地區進入湖北。陝南東部地區有長江支流-----丹江,經由商洛地區流入湖北。
多自然保護區和森林公園。
【農業作物】a.關中盆地為中國工、農業和文化發達地區之一,全國重要麥、棉產區。小麥佔耕地面積50%左右,棉花主要分布於涇惠渠、洛惠渠、渭惠渠3大灌區,近年植棉區由西向東轉移,是陝西省重點產棉區。一年兩熟。
b.陝南漢水谷地地區,農業生產和自然景觀具有顯著的南北過渡色彩,且以南方特色為主。該地區的人主食是大米,主要栽種水稻,盛產亞熱帶農林產品如茶葉、柑橘、油茶、桑蠶、生漆等。一年兩熟。
【工業生產】陝西有三大工業分布區域,即關中經濟區,以先進製造業為特色,陝北經濟區,以現代化能源化工基地異軍崛起,陝南經濟區,循環經濟產業園穩步推進。關中地區集中了陝西大多數的工商貿易和教育科技資源,陝北集中了大多數的煤炭、石油、天然氣等戰略資源,陝南集中了主要的水、森林和生物資源。近年來,隨著陝北、陝南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發展,各自找到了發展路子,經濟區域間的經濟實力差距在縮小。
找了,寫了好久。分給我吧。Orz...
❾ 陝南大移民的過程
2011年兔年新春,陝南百萬大移民工程拉開序幕。
據了解,安康市漢濱區、紫陽縣在10年內,就可完成移民搬遷。新七堰社區規劃圖矗立在村口,這個可容納6000-8000人的移民新社區坐落在蒿坪河畔。大竹園鎮的災民以及山裡受災害威脅的群眾都將遷移到這里。第一批5月即可入住,都是2011年受災的群眾。其他移民將陸續搬遷進去。 首批移民是2010年受災最重的災民,規模不大,解決起來相對容易些。但隨後的第二、第三批移民,是那些被定性為嚴重受到地質災害威脅的群眾,也許會涉及更深層次的問題和矛盾。 移民安置點的選址將是十分具體的工作,每個地點都要科學認證才能確定。將來可供選擇的安置點也許會越來越少。在安康10個區縣中,只有安康城區、漢陰縣城和平利縣城地域較開闊、平緩,其餘7個縣城不是建在山上就是建在溝里,本身也面臨安全隱患。這次移民沒有像三峽那樣走向外省,也沒有縣城整體動遷的計劃。
經費,也是百萬移民工程的一個大問題 10年、200多萬人、1100億元!巨大資金從何而來? 陝南移民「總體規劃」里寫著:「陝南地區移民搬遷安置核定共需1109.4億元,主要包括移民建房投資需772.2億元,基礎設施投資需140.9億元,公共服務及其他投資需159.4億元,自主遷移投資需12.1億元和土地整治投資需24.8億元五個部分」。「主要通過省級財政扶持、地方配套、中央財政統籌、項目支持、對口支援和群眾自籌等六部分籌措。」 據悉,陝南地區人口總數佔全省的24%,而財政收入只佔全省2.4%。經濟基礎差、底子薄。流經陝南的母親河漢江,是我國南水北調工程中線的重要水源地。為此,陝南地區多年來幾乎停止了工業投資項目,為國家發展的戰略大局作出了突出貢獻。有關專家認為:這理應得到國家補償。 七堰村支書黃鋒也給記者算了筆經濟賬,一套120-160平方米的住房,約需12萬元-16萬元。國家給「三無戶」每戶補助2.7萬元,家中有死亡的加補1萬元,宅基地補5000元,還可無息貸款3萬元。除去補助,每家首付要出4-5萬元。「許多災民在洪水泥石流中家產都沒了,出這么多錢,還是有一定困難的。」他希望國家扶貧政策力度再大些,讓災區移民得到更多實惠。
❿ 與陝南地區相比,陝北地區種植業生產的自然條件有哪些優勢和不足 陝北地區是重要的能源基地,請為當
我簡要說,你自己展開吧。陝北優勢:光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劣勢:降水、氣溫、濕度。能源可持續:合理開發制定計劃可持續開采,不要破壞生態環境,提高高科技的應用,形成產業鏈等。海水淡化原因:氣候缺水,沙漠地區無河流地下水少,臨海,開採石油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