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為什麼中國在明清時期的經濟發展水平下,沒有實現工業化
在政治上,清朝的專制統治達到了封建歷史上的巔峰,乾隆後期吏治腐敗,八股取士嚴重地阻礙了知識分子的創新能力,文字獄的盛行使得知識分子鑽進古書堆鑽研考證學,有礙於思想文化的繁榮發達,鴉片戰爭以後,中國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政治和經濟都以畸形的形態發展。與此同時,在西方英國首先通過資產階級革命,為英國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法國的啟蒙運動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思想解放和理論基礎,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的戰爭又將啟蒙思想、社會契約論的理念傳播到整個歐洲,美國也通過戰爭的方式去的獨立進而發展資本主義。
在經濟上,明代末期的沿海城市雖然出現過資本主義的萌芽,但是卻沒有太大的發展,中國人然是一個以小農經濟為主的農業國家,政府在經濟上時重農抑商的。鴉片戰爭之後,中國的白銀大量外流,外國對中國從貨物傾銷轉為資本輸出的經濟侵略以及大量的賠款進一步使中國經濟崩潰;同期的西方開辟新航路以後,就不斷的向海外貿易擴張,進行資本主義的原始積累,從而發展資本主義,重商主義是其特點,主張以無形的手操縱市場。
科技方面,在西方進行工業革命的時候,中國的科技與器物的發展是相較很緩慢的,這也是競爭力下降的一個原因。
如樓主所說的「變化」而言,應該就是指政治上的專制加強,以及無法與時俱進的經濟思想和科技的發展是導致明清以後綜合國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❷ 晚清工業化的不利因素
影響晚清工業化的不利因素有:
①政治腐敗、專制統治,不利於近代工業的發展。
②外來侵略的加深,特別是主權的進一步喪失,外來經濟侵略的進一步加深,嚴重地阻礙了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
③封建經濟的阻礙,影響了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
④資金少、規模小、技術力量薄弱(外來技術壟斷),管理經驗缺乏等等。
總之,阻礙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的根本原因在於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
❸ 晚清為什麼那麼落後
首先要說我的一個基本觀點:一個國家要強大需要湊齊七顆龍珠才能召喚神龍!如果不認同這個觀點可以不必往下看了。
那麼這七顆龍珠包括什麼呢?
1. 人口因素
2. 資源因素
3. 領土因素
4. 科技因素
5. 文化因素
6. 政治因素
7. 地緣因素
如同一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類似的,不幸的家庭都是不同的」,強大的國家必然是七顆龍珠都湊齊了,不強大的國家必然是其中某幾顆龍珠丟掉了!
我們看看晚清的七顆龍珠吧!
1.人口因素
人口總數世界第一!然而受教育人口數卻少得可憐。在抗日戰爭時期,我國文盲率達到了百分之七十,而與之對應的日本識字率已經超過了百分之七十。這是在1937年左右的狀態,如果是在整個晚清來看,中國的數字恐怕更加可憐。而且這些有限的讀過書的人口中,大部分讀的都是四書五經,跟國際完全脫軌!
2.資源因素
中國的資源其實不算少,然而以當時的科技勘探出來的資源少得可憐。抗日戰爭期間日本佔領了大半的中國卻沒有搞到多少能夠支持戰爭的資源。最後還不得不佔領東南亞來以戰養戰,這也是日本最終敗亡的原因。所以晚清時期中國雖然擁有不少資源,然而我們不知道啊!那就相當於沒有!
3.領土因素
這個因素我們還是很有優勢的,領土大,領海多世界上能排名前三。一切強國的基礎都是領土,政策好調整,但領土卻不是說有就有的。不過這只是諸多龍珠的其中一顆,如果考量到俄國侵佔了一百多萬平方公里,那麼中國這個因素也在減分。
4. 科技因素
科技上我就不談了,這顆龍珠是完全沒有!晚清一百年中國對世界科技的貢獻幾乎為零。
5.文化因素
文化這個東西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好的文化有如下特點:
(1)兼容性強
(2)認同感強
(3)適應性好
從兼容性上來說,晚清文化的兼容性一直不好,早期盲目自大排外,後來又妄自菲薄恨不得全盤西化,這就是矯枉過正。因此兼容性做得一直不好,至少沒有日本做得好!
從認同感上來說,這個中國文化也並未起到很大作用。普通民眾對國家,民族的意識還很淡薄,依然持有古時亡國就是改朝換代的思想。民眾對國家沒有責任感和榮譽感!不過總體而言,民族認同感是越來越強的,因此這一點勉強不減分。
從適應性來說,晚清儒家文化無法很好的適應外部環境,放棄自己是天下是世界這種狹隘的思想竟然用了幾十年!長期無法擺正自己的位置,竟然向整個世界宣戰!呵呵,別以為是老佛爺一個人腦子昏了頭,支持她的人大有人在!這是文化上的問題!
因此,文化這顆龍珠恐怕也是沒有的!
6. 政治因素
政治上中國的晚清也是乏善可陳,對內滿漢之間的矛盾不斷;後期又有帝黨後黨之爭;太平天國更像東漢末年的黃巾起義直接導致地方做大做強使得地方不服從中央!所以地方跟中央也有了斗爭和不可調和的矛盾。對外中國既拿不出什麼像樣的政治口號(今天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也算有那麼些影響力)來施加影響,也沒有在國際博弈上抱上大腿。總之一片混亂。這顆龍珠也是沒有的!
7. 地緣因素
這個地緣因素也不是很好,盡管東南亞各國不構成威脅,但俄國和日本虎視眈眈。這種鄰近的危險遠大於英法這種遙遠的威脅。前者構成亡國滅種的危險,後者只構成利益損失的危險。所以地緣安全這個龍珠也是沒有的!
最後總結一下,晚清時期我們只有,三星龍珠(領土),半個一星龍珠(人口),還有三分之一五星龍珠(文化)然後沒有了!
換而言之,在國門沒被打開之前我們的家底就是這么點兒,連兩顆龍珠都沒有!但是經過了晚清的一百多年,再看1911年,我們擁有的龍珠有什麼呢?
十分之一的科技龍珠,三分之二的文化龍珠,三分之一的政治龍珠,還有人口素質得到了提高。
於是在晚清結束的時候,中國已經有了兩個到三個龍珠了!
所以,晚清中國實際上是在發展!而不是在衰落!衰落的只是清朝(清政府)!不是中國!
在晚清,中國人做了大量的實驗去突破困境,有極端的,有漸進的,有保守的。當時並無一種確定的方法能指導中國。無論是李鴻章的洋務運動,譚康的戊戌變法,義和團的扶清滅洋還是孫中山的革命都是中國人奮發向上,積極尋求突破困境的努力!正是這一百多年流了這些血,死了這些人,中國才能上下一心,找到了一條從農業國到工業國的富國強兵之道!
你看中東的恐怖組織,他們其實就是當年的義和團!很多人蔑視他們!可是我告訴你,如果沒有千千萬萬的義和團用血肉之軀堵在槍眼上,中國也許也無法達成「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共識,無法心服口服地接受先進文化知識,也許中國今天大部分民眾還在崇尚怪力亂神!還在天真愚蠢地認為中國的衰落是因為政府沒有決心和毅力跟世界開戰!
你看我們今天把辮子剃掉了,把裹腳布扔掉了,不再跪拜,不再三妻四妾。這是因為李鴻章的洋務運動失敗了!這次失敗,才讓國民從下到上意識到原來四書五經里的那套政府行政體系如此差勁!在武器相當的情況下,照樣不是人家的對手!
你看我們寧可餓死無數人也要自己發展一套獨立的工業體系,因此才有今天發展的基礎。這是因為蔣委員長把中國的未來全部寄希望與世界強國,甘當美國的小弟。可是最後他的失敗告訴了中國人一個淺顯的道理,只有自強才是唯一出路!
你看中國已經沒有皇帝了,沒有跪拜了,沒有那些莫名其妙的繁文縟節了。那是因為戊戌六君子用血告訴了世人,皇帝這種糟粕無法救中國!即便皇帝要變法,他也完全沒有號召力和執行力。他就是一個既無公信力有無雄才大略的歷史糟粕。
以事後諸葛亮的態度看歷史是對先賢品質和精神的侮辱!
中國之所以沒有像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一樣被肢解,被毀滅。就是因為先賢們的奮斗!
晚清從來不是一個衰落的過程,而是一個民族最艱難最困苦時候發奮圖像,探索發展的過程!這個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在犯錯,在走彎路,但是這個過程比不可少。有了這個過程,中國才能找到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
————————————————————————————————————————
如今中國已經是世界強國了,猶記得林覺民的《與妻書》中說:
「吾誠願與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勢觀之,天災可以死,盜賊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輩處今日之中國,國中無地無時不可以死!到那時使吾眼睜睜看汝死,或使汝眼睜睜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離散不相見,徒使兩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試問古來幾曾見破鏡能重圓,則較死為苦也。將奈之何?今日吾與汝幸雙健;天下人人不當死而死,與不願離而離者,不可數計;鍾情如我輩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顧汝也!吾今死無余憾,國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
❹ 清朝為什麼沒趕上兩次工業革命呢
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近代民國時期,中國的武器一直落後於西方,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無非是清政府閉關鎖國,限制了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錯失了第一次工業革命帶來的蒸汽時代,更沒趕上第二次工業革命帶來的電氣時代。
歷史一去不復返,道里已經很顯然,開放,發展才是硬道理。願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❺ 晚清工業發展不顯著的原因
封建社會小農經濟自給自足的體系,阻礙了經濟的發展,還有帝國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
❻ 清朝落後的原因。可以從工業、科技......
原因:1、經濟方面:清朝時中國的小農經濟已經發展到頂峰,但農耕經濟仍然是作為社會經濟的主導,是農業文明。而西方各國這時已經開始步入甚至成為了資本主義社會,工商業成為社會經濟的主導,是工業文明。2、政治方面:當時清王朝仍是專制而腐朽的封建制度,但西方各國的是先進的資本主義制度。3、文化方面:清政府依然實行文化管制,儒家文化、三綱五常在社會文化中仍佔主導地位,而西方各國已經倡導民主自由,天賦人權等人文主義思想。4、科技方面:西方各國已經相繼完成工業革命,科學技術已是世界領先。但清王朝的科技相對於西方各國來說仍然是十分落後。所以後來英國率先以堅船利炮打開中國的封閉大門,而中國還處於冷兵器時代,被動挨打是必然的。
根本原因就是中國腐朽的封建制度落後於西方各國先進的資本主義制度。
❼ 工業化能使國家富強,為何清朝還要抑制工業化發展
重工業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第二大產業,它的出現給人們帶來了很多的便利,在古代的時候都是以農業為主,工業的出現為很多人民帶來了就業的機會,同時能更好的的帶動經濟的發展,是每一個國家走向富強的必經之路。那麼很多人都有一個疑惑,工業化能使國家富強,為何清朝還要抑制工業化發展?因為當時封建思想的落後,朝中的大臣和一些權貴之人認為我們國家有自給自足的能力,我們足夠強大不需要創新。
我們在歷史書籍中就可以看到,清朝時期想發展工業化改革所受到的阻力是非常大的,不僅僅是朝中的一些大臣,還有一些是民間百姓所發出來的聲音,就是因為當時封建思想的極力阻礙,導致工業化改革失敗。
❽ 晚清經濟改革為何失敗呢
晚清經濟改革其實就是清末洋務運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清政府再次大敗,被迫簽訂了《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中俄《璦琿條約》等喪權辱國的條約,清朝的部分官僚開始覺醒,認識到了西方船艦利炮的威力,要想挽救朝廷統治,必須要學習西方技術,建立自己的工業和社會新體系,所謂師夷長技以制夷」。
洋務運動的確給中國帶來了改變,建立了新式學堂,新式工廠,新式軍隊。工業和礦業得到一定的發展。但是由於清末各種因素制約,洋務運動先天不足,註定了失敗的命運。
四 洋務運動雖然是由部分清朝開明官員發起,慈禧太後也給予了一定的支持,但是囿於歷史條件,力量分散,並未出現現代政治意義上的政黨領導。所以領導力量的缺失,也註定了洋務運動走不遠。這點一般很少有人提及,但是我認為是洋務運動不成功非常重要的原因。
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宣告了洋務運動的失敗。所以我們要牢記歷史,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中華民族才能實現偉大復興。